退避三舍的故事是什么?

作者&投稿:塔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退避三舍是一个成语,源自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2年,当时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晋国的国君晋文公为了表示对楚国的尊重,决定在战争中采取一种策略性的行动。


晋文公派遣他的大臣赵盾去与楚国的将领子反谈判。赵盾向子反提出了一个建议: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时,各自后退九十里,然后再次交战。这样可以避免无辜的百姓受到战争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两国国君的仁爱之心。


子反对这个建议表示赞同,并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楚国的国君楚成王。楚成王也认为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于是同意了赵盾的提议。双方军队按照约定,各自后退了九十里。


后来,晋文公和楚成王在城濮举行了会谈,达成了一项和平协议。这场战争最终以晋国的胜利告终,但双方都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从此,“退避三舍”成为了一个表示谦虚、礼让的成语,用来形容在某些情况下主动让步、避免冲突的行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为了避免战争和冲突,我们需要有智慧和勇气去退让。这种退让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对和平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尊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适时地退避三舍,以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有关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1.《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2.《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

退避三舍的故事是什么?
退避三舍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退避三舍的故事,短一点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退避三舍的故事退避三舍的故事简短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讲述了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想要知道退避三舍的故事是什么,就来看看这篇文章吧!退避三舍的故事梗概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逃出了晋国,一直在外流浪。重耳来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国...

避退三舍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典故?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左传》中的这段文字意思是说,晋国和楚国交战于中原地区,晋军主动退师回避九十里。古汉语中的"辟"同我们今天的"避","舍"是春秋时期表示军队行军作战距离的计量单位。一舍相当于三十里。故事呢,要从重耳亡楚开始说起。春秋时期,...

避退三舍的典故
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敌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敌人。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敌人,别人...

退避三舍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是由历史事件衍生而来的,而这个故事就出自《左传》,那么其中到底讲述了一些什么内容呢?马上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详细内容 01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

退避三舍主要讲的什么故事?
退避三舍的主要内容: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退避三舍的典故的什么?退避三舍的意义
退避三舍的故事是指晋文公与楚王之间的故事,指晋文公利用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打败了敌人,那么退避三舍的典故的什么?退避三舍的意义?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解答解答。退避三舍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廿八年》。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退避三舍的故事?
出处: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晋...

弋江区18265092846: 退避三舍出自哪个历史故事? -
祁奖心好:[答案]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典 故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

弋江区18265092846: 退避三舍故事梗概,40字之内,非常感谢 -
祁奖心好:[答案] 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楚王. 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弋江区18265092846: 退避三舍概括 -
祁奖心好:[答案] 退避三舍 成语“退避三舍”是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注意,它不是说退到三间茅舍后面去,别将“三舍”这样理解就是了.在古代,一“舍”即合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退避三舍”大约是退了近百华里呢! 现在说,“见到那个家...

弋江区18265092846: 退避三舍典故(退避三舍有何典故)
祁奖心好: 1、“置身事外”这个成语比喻主动让步,避免冲突.这里的“三宅”不是三宅而是... 下令大军后撤九十里,从而实现了“退避三舍”的诺言.晋楚两军在城濮交战.金英...

弋江区18265092846: 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三则成语背后的故事是什么.亲们?. -
祁奖心好: 纸上谈兵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近义] 坐而论道 华而不实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反义] 埋头苦干 ...

弋江区18265092846: 退避三舍的典故 楚成王是个怎么样的人 -
祁奖心好:[答案]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

弋江区18265092846: 退避三舍的典故 -
祁奖心好: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浪的时候在楚国受到礼遇 ,楚王问他怎么回报,他说万一晋楚打仗他一定退后三舍(舍为长度单位 1舍为30里) 回到国家成为君主后晋楚开战他真的履行诺言退军三舍

弋江区18265092846: 退避三舍,围魏救赵,卧薪尝胆的寓意,于故事内容和它的背景 -
祁奖心好:[答案] 退避三舍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城濮之战中,居于劣势的晋国,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客观形势,恰当地选择了战场,采取政治外交联...

弋江区18265092846: 退避三舍大概内容 -
祁奖心好: 此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句“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为什么晋楚两军相遇,晋军不战而退避三舍呢?这其中有个故事:春秋时候,晋国国君献公宏爱妃子骊姬.骊姬借机让晋献公封自己为夫人,还要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但献公原来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为太子了,骊姬便害死了申生,追杀重耳.重耳在楚国国君帮助下,在外躲避十二年,幸保不死.楚王问重耳说:“你将来若能回国当了国君,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你什么贵重东西、奴隶、美好都有了,我能给你什么稀罕物呢?我若做了晋国君王,万一日后同你在战场上遭遇,就退避三舍作为回报吧.”后来重耳果然做了晋国国君,而且真同楚王在战场相遇了,重耳没食言,确实退避三会以报楚王!

弋江区18265092846: “退避三舍”由什么典故而来? -
祁奖心好: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说的是楚成王先礼遇过重耳,重耳为报答他,在城濮之战中主动退让九十里的故事.后来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退避三舍”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