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每有遇事,便忆东坡

作者&投稿:闻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读林清玄的散文《人生最美是清欢》,翻阅首页,便入得我心。

他说:少年时代读到苏轼一阙词,非常喜欢,到现在还能背诵:

其一原因,第一眼便入得苏轼之词,他说甚喜欢“清欢”二字,何为“清欢”?清淡的欢愉。而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

其二原因,便是它对生活的无求,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位。

“清欢”渡口,又几个人能达观其间,总让我品之不足,心向往之。

苏东坡是深入人心了,有人说,在中国人的心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苏东坡。

苏东坡个性秉性难改乐天之本,悲天悯人之道德家,黎明百姓之友,深入骨髓地潜入每一个人的心里。

苏东坡是诗人,散文家,新派之画家,书法之成者,更是酿酒之实验者,寄予民的工程师,更有甚是,瑜伽修炼者,佛教徒,士大夫,皇帝之秘书,饮酒成癖者,慈悲之法官,政治坚持己见者,月下漫步者,更是一个诙谐幽默大师。

我心里也住着一个苏东坡,正如他自称“东坡居士”,我亦喜欢称其为“东坡居士”。

我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苏轼,它始于读书时代,作为必背诗词的《题西林壁》:

这首诗便从一个初识的哲学诗句里,延伸到了更长更远的东坡世界。他像极了一个摄影家,从不同的物理光学剖析着世间之普遍性。

顺着这点光线,我开始认识关于苏轼的始末,却仅仅只是停留在对诗词介绍而已。

那时候在乡村的学校读书,并没有过多的书籍,所以也只是从课本中的介绍开始,从老师口中得知。

直到高中时候,随着渐行渐远的求学生活,那月下的漫步者便悄然入梦来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种别样的思绪,随着月夜的相思,从一个不知觉的日子里,住进了我的内心。那是一次内心的不安宁,跟着我的内心渐渐靠近着远离家乡之后的故乡。

从诗里窥见了,苏轼的宦海浮沉。我便对他有了更深地了解,一次又一次来临,让我越加迫不及待了。

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却在他的人生之书里窥见一斑,他并没有因为各种各样的拂逆,而变得尖酸刻薄,却反而经历了这些,让他的人性越趋温和厚道。

第一次远离京城,便拾起来一些关于杭州的往事,这段时间,他作诗甚多,所写的诗歌也很美,或感伤,或诙谐,或愤怒。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又一首诗词入得心间,那是一段极其美好的时光,即便此时远离京城,兄弟二人与家人的悠闲团聚,共度时光。

那是他的天真快活,甚至于赤子之心狂放,他用诗歌歌唱忧虑和愤怒,将心中不快尽情歌唱,触怒权贵,却招惹了灾祸。

终于在一个不知名的午后,遇见了林语堂先生为这位豪放之士写下的《苏东坡传》。我像一个被圈粉的宠儿,时刻不忘放下,读完了关于他的一生。

也许这个午后的相遇,注定让一个鲜活的日子,让我把这个坎坷不平的路途变得越加光亮。那是东坡的心态,那是一种活法,那是一种哲学,便在许许多多的困苦之中,豁然开朗。

四川眉山,五六月荷花绽放,一个街道整洁的小镇。小镇眉山的苏家子弟,饱腹文学经典,家中图书插列满架。“三苏”的故事便从此开始,功名的考取,随着一家人的升迁,娓娓道来。

二十岁进京赶考,遂娶了十八岁的王弗小姐作为妻子,好似在现代人看来奉行父母而成婚,却成就了合意彼此的一段佳偶。

在后来东坡的诗词里,我们也可窥探他对妻子的情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妻子死后十年苏东坡写了两首词以寄情思,这词充满了迷惘的音乐之美,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一次次的愤慨词句,来往友人之间的词作之中,他始终无法不多言朝中之弊,终于招致王安石等朝臣的弹劾,离开京师。

以他的性格,是早已预料自己会陷入风波,只是始料未及何时。一个乌台诗案,便悄悄卷入他的官途。

是谁在窥探人生之慨然,捧读诗书于翌日生活。每每感觉生活之不如意,便想起苏东坡之遇事生风,心然如之。


名言大全
44、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45、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46、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47、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48、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

王安石和苏斌的绝句有何不同
其实,倘使只是几个文人意见不合,争一争,吵一吵,不流血,不死人,也与旁人无涉;倘使这争吵无关朝政,无关社会,更与百姓没有干系,争便由它争去,“干卿何事?”但实际上呢,在正常情况下,中国历来是奉行“学而优则仕”的,知识阶层毕竟是“治人”的,起码他们的意见是会对皇帝老儿有影响的...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的《欧阳修》翻译,有原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 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而文章体裁风格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士人大多...

初二下语文中考古文;题目 只要2008-2010中考题的就行了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五
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曰:“于君何如?”轼曰:“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三代之法,兵农为一,至秦始分为二,及唐中叶,尽变府兵为长征之卒。自尔以来,民不知兵,兵不知农,农出谷帛以养兵,兵出性命以卫农,天下便之。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今免役之法,实大类此...

苏轼答秦太虚书原文及翻译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

苏轼什么时候做了官?
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

怎么评价苏轼?
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范祖禹:苏轼文章为时所宗,名重海内,忠义许国,遇事敢言。如轼者,岂宜使之久去朝廷?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王...

关于初三语文文言文的几个题目要问啊。
1、曹刿和国君一同作战,为其出谋划策,领导全军取得胜利。2、遇事沉稳谨慎,不忙乱。精明善战,知彼知己,拥有杰出的军事才能。3、A、两个“以”确实都是“认为”的意思,第二句的“为”当然也是“认为”的意思,语文中这样的同义字叠加是常有的事,如果你实在觉得不确定,应该看看别的选项,有更...

苏轼的性格?
西湖一淤,便不能发挥蓄洪灌溉之用,后果不堪设想。苏轼经过实地考察,提出了以西湖淤泥筑长堤的浚湖计划。乃筹措钱粮,募人力,率杭州人筑长堤,南北径三十里,以通行者。施工之日,轼每天至堤上巡视,吃住同于筑堤民夫。不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种菱于湖中。每至夏季,堤上绿柳成荫,湖中荷叶葱翠,莲花点点,...

闵行区19255583332: 诗歌鉴赏苏轼的《东坡》 -
福骂君洁: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

闵行区19255583332: 《东坡》古诗鉴赏 -
福骂君洁: 1.东坡对作者来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 2.诗人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乐观旷达的情怀.

闵行区19255583332: 赏析:苏轼《东坡》 -
福骂君洁: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说点自己见解,第一句是起手句,雨洗代表自己遭受的磨难,中国人喜欢用风雨来形容磨难;东坡是双关,既是地名也是自比;月色清代指自己历经磨难依然不改自己清白的志向.末句以铿然为结语,意思是说不论自己人生的道路多么曲折,依然会自洁自爱,掷地有声的生活,表明作者不会与朝廷的小人们同流合污的决心.铿然一词是表示声音的,与第一句表示视觉的月色清呼应,透过文字达到了视听相和的诗境.

闵行区19255583332: 《东坡 》苏轼 -
福骂君洁: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闵行区19255583332: 苏轼写的《如梦令》翻译 -
福骂君洁: 你好!(是不是这首?)如梦令苏轼正文:为向东坡传语,人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注释:①东坡:苏轼在黄州城东门外垦辟了故营地数十亩,命名为东坡,耕其中. ②玉堂:翰林院....

闵行区19255583332: 苏轼定风波·送元素翻译 -
福骂君洁: 定风波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后写的是一首小令.其中 千古风流阮步兵.平生游宦爱东平.千里远来还不住.归去.空留风韵照人清. 红粉尊前深懊恼.休道.怎生留得许多情.记得明年花絮乱.须看.泛西湖是断肠声. 阮步兵:这里指的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诗人,是前后七子之一,儒家人物,研究此首词,必须对阮籍的生平事迹、以及前后期思想要有所研究. 首先,阮籍因为在三国时期,政见上不符合司马家族的需求,怕收到牵连因此申请去东平做个地方官,总共上任十天,却政绩卓越,而且对于喜欢归隐的他,东平相对于洛阳已经不错了,但是上任后十天后又主动回到洛阳了,只是他上任的这短短十天之间,对东平的贡献很大,政绩非常突出.下阕苏轼以美女自喻,表达了对上的忠诚之心.

闵行区19255583332: 苏轼 定风波.内容以及释意 -
福骂君洁: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闵行区19255583332: 苏轼的故事 -
福骂君洁:[答案] 1、年少轻狂的苏轼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委婉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

闵行区19255583332: 谁知道《东坡诗文》译文?? -
福骂君洁: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在岭南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名词不用翻译)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不雅.

闵行区19255583332: 求苏轼《东坡》翻译 -
福骂君洁: 东坡被雨洗刷过后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市人匆忙走过东坡只有置身名利圈外的诗人才能享受这圣景.不要嫌弃坡头的路大石从错凹凸不平.作者独自喜欢用木杖点地时坚然之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