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斯其实是输给了韩非子?

作者&投稿:符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两个原因:

1、李斯自己的立身之本秉承的是一种“老鼠哲学”,格局就差韩非子太远;

2、秦始皇得韩非子之书,作为秦始皇的秘书,赵高一定研究了《韩非子》,而《韩非子》是一部教帝王驭下躲坑的书,只要反过来用,就能让帝王一则失聪于臣下(赵高自己),一则入坑(害李斯等有才能的人)。

对李斯我曾一度疑惑:秦始皇很看中他,他也确实有才,统一六国再是大势所趋也并非是件容易事,可见其谋略不会多差,怎么越到后来行事就越发离谱,最终把自己赔进去还死得那么惨。

再翻开《史记*李斯列传》的时候答案自己就呈现了:李斯的谋略皆为谋私,哪怕是一统六国的谋划也只是谋私的副产品。

以“谋私”二字贯穿李斯的人生始终,便能打消对太史公记载不实的顾虑,其最终的惨状只是自作自受。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这是列传的第一段,以李斯的才能幼年定然有不俗的表现,但太史公对此惜墨如金,连一笔都没下,直接就说他当小官时的状态,钻营机巧,自己竟发展出一套“老鼠哲学”,对他的态度异常鲜明。

什么是“老鼠哲学”?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有恃无恐”,茅坑里的老鼠没有依靠,而粮仓里的老鼠有,所以茅坑里的老鼠见了人犬就跑,而粮仓里的老鼠因为“缺乏运动”养得又大又肥——李斯的潜意识认同老鼠的这种状态。

这就是“立身”的问题。市井无赖倒也罢了,因为本事不大的原因,立身不正摔些跟头倒也无所谓,并不致命——爬得越低,摔得越轻。

但李斯就不一样了,虽然当时很穷,却是拜在了大儒荀子的门下,而且学的那可是帝王术。于是在“老鼠哲学”出炉后,他毅然辞别了荀子: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这是穷怕了,帝王之术竟然服务于“老鼠哲学”,所以荀子也并没有留他,任由他“斯将西说秦王矣”。

到了秦国,李斯先是投到吕不韦门下。吕不韦本人就很有抱负,所以也就很欣赏有抱负的李斯,找到机会把他推荐给了秦始皇。李斯的“一统天下”外加给秦始皇戴高帽的“组合产品”一下就让二人凝聚在一起。李斯献计收效颇丰,后拜为客卿。

好景不长,随着韩国人郑国来“行间”被秦国暗中识破,因任用外客而失势的秦国宗亲一下活跃起来。他们借势逼着秦始皇下了“逐客令”,李斯捎带着也跟着被连累了,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斗志”,立即上书秦始皇言明利害,洋洋洒洒一篇雄文终致“逐客令”被废,同时,宗室从此被他彻底得罪,以后的关键时刻也没人替他说话了。

李斯辅佐秦始皇的二十余年间,吞并六国,最终互相成就了夙愿。

然虽然天下归一人们的观念却没有归一,功臣们渴望分封,要去做自己的一方霸王。始皇三十四年,咸阳宫大宴,博士仆射周青臣等称颂秦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接着话茬就把这个想法摊开说了。但秦始皇没有答应也没有反对,而是把这个事推给了丞相李斯,李斯果然又义正言辞地上书,把这个议题结结实实顶了回去。至此,功臣也被他得罪完了。

李斯之所以敢这么做底子就在“老鼠哲学”的有恃无恐,一次替秦始皇得罪宗室,一次替秦始皇得罪功勋都是在向秦始皇耍表现。其实李斯是害怕的,所以他只能一次比一次下更大的赌注来暂时打压下去内心的惶恐,而随着赌局越来越大李斯终于来到崩盘的岔路口——秦始皇去世了。

始皇的遗诏明显是让扶苏接班的,这封信被赵高先看到了,赵高知道一旦扶苏继位自己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于是他决意矫召。先从说服胡亥开始,从胡亥的第一反应看他倒也不是天生的坏蛋,没办法,世事弄人啊。下一个要说服的就是李斯了,赵高上来就给李斯摆出了“五不如蒙恬”,李斯长吁短叹。

道义上的内疚让他不愿那么做——他此生最大的依靠就是秦始皇,而现在却要在秦始皇身后第一时间不但不遵从反而要违背其遗愿,这个弯很难转;

内心最深处的驱动力“老鼠哲学”是要趋利避害的,其希望摆脱贫困的出仕出发点就是以此而来。扶苏对秦始皇的政策颇有微词,一旦扶苏上位,自己轻则弃用,重则宗室和功勋们会怂恿着找个由头来问罪,如今的局面不按赵高的意思做,几十年的努力一朝化为乌有。

李斯的矛盾两面都是真实的,如果我们不以自己的私意来看待的话就不难发现最终支配李斯抉择的就是“老鼠哲学”的源动力,抛开道德谴责的那些障眼法,“即因即果”就这么清晰了起来。

李斯终究还是踏出了令自己万劫不复的一步,踏上这一步的李斯嚎啕大哭,然上了赵高的船方向也就由不得自己。赵高必然是韩非子的铁粉,秦始皇得韩非子之书作为秘书赵高是看得到的,一招招坑李斯的路数从哪来?从《韩非子》。

《韩非子*南面》有云:

“人主有诱于事者,有壅于言者,二者不可不察也。人臣易言事者,少索资,以事诬主。主诱而不察,因而多之,则是臣反以事制主也。如是者谓之诱,诱于事者困于患。共进言少,其退费多,虽有功,其进言不信。不信者有罪,事有功者必赏,则群臣莫敢饰言以愍主。主道者,使人臣前言不复于后,复言不复于前,事虽有功,必伏其罪,谓之任下。”

这里大致意思是说:君王要避免自己所知少以及言路闭塞。君主若是知道的少,事事就只能问这个管事的,因为自己也没个参照只能听到他说的,那他说什么就只能信什么,而欲向君王进言者也只能看这个管事的脸色。

再看赵高是怎么做的:

初,赵高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毁恶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这是第一步,先把秦二世跟大臣们彻底隔离开;

第二步,就是给李斯下套了,还是《韩非子*南面》:

人臣为主设事而恐其非也,则先出说设言曰:"议是事者,妒事者也。"人主藏是言,不更听群臣;群臣畏是言,不敢议事。二势者用,则忠臣不听而誉臣独任。如是者谓之壅于言,壅于言者制于臣矣。


赵高先是趁着秦二世玩得兴致高的时候带着李斯去上奏扫兴的事,二世怒,赵高看准机会说:

“如此殆矣!夫沙丘之谋,丞相与焉。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贵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问臣,臣不敢言。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守不肯击。高闻其文书相往来,未得其审,故未敢以闻。且丞相居外,权重于陛下。”

李斯根本就见不到秦二世的面,赵高先入为主,所谓“议是事者,妒事者也,人主藏是言,不更听群臣”,这是内外兼坑,二世要治李斯的罪,有心为之,李斯的命运也就那样了。而他有没有害过别人呢?

构陷韩非子并致死,再一次露出了“老鼠哲学”的底色——韩非子之才在李斯之上,若韩非子被秦始皇重用则自己无所依靠。为了保住荣华富贵就把同窗置于死地,而人家并无心于此。

韩非子之所以出使秦国所心系者乃是韩国,并非如李斯一般只为个人计较,然若非韩非子之术,李斯也不见得会栽在赵高手里。赵高坑人的一套套全部是因循《韩非子》中警示君主对臣下防范的紧要处。

李斯没有真正向韩非子学习,他怕在内心深处向自己证明了自己真的不如韩非子,而如果他真的认同韩非子的学说,而不仅仅只是忌惮韩非子的才华和盛名的话,那就应该学习他,而不是构陷甚至杀害他。真研习了韩非子之“术”,对于赵高的布局会看不出端倪?

欲过“己不如人”这一关,不易。

若能承认人胜于己,彼时相位让于蒙恬便是,以扶苏之仁厚李斯自己的姿态再放高些定然可保无虞,又何来“具五刑,夷三族”之祸。

《太上感应篇》有云:“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你是什么,便吸引什么。



很多人说李斯其实是输给了韩非子,原因是多放放方面的。第一二人的眼界和大格局不同,李斯看到的只是眼下的生活,而韩非子的理想中兼顾天下。第二是百姓都知道韩非子心怀大义,把他当做圣人。而把李斯当做普通人。

两个原因: 1、李斯自己的立身之本秉承的是一种“老鼠哲学”,格局就差韩非子太远; 2、秦始皇得韩非子之书,作为秦始皇的秘书,赵高一定研究了《韩非子》,而《韩非子》是一部教帝王驭下躲坑的书,只要反过来用,就能让帝王一则失聪于臣下(赵高自己),一则入坑(害李斯等有才能的人)。 对李斯我曾一度疑惑:秦始皇很看中他,他也确实有才,统一六国再是大势所趋也并非是件容易事,可见其谋略不会多差,怎么越到后来行事就越发离谱,最终把自己赔进去还死得那么惨。

李斯和韩非子都是法家理论,都主张严刑峻法以治民。两人的差别在于李斯作为楚国平民,是实践家,韩非子是在韩国宗室,是理论家

李斯和韩非子,他们都是荀子的弟子 。但是韩非子的成就更大, 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是 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提出者。 他的很多建议,秦王都采纳了 。李斯因为名利,设计杀害了韩非子 ,他的品行就不怎么行 ,同时他的成就也比不上韩非子 。


李斯斗败吕不韦和廖毐,为什么最后却输给了赵高?
很简单,因为清除前面这两个人的行动李斯都是站在嬴政一边,他不过是在其中出谋划策而已,他背后的君主可以搞定一切。而和赵高合谋拥立胡亥,则完全是一场赌博,李斯不得不向赵高让渡一些权利,而成功后的赵高由于掌控后宫、接近皇帝,必然会拥有更大的优势,所以李斯斗不过他。

李斯怎么被害
李斯为何被秦二世处死?1、李斯之所以会被秦二世杀害是因为遭到赵高的陷害。秦二世、李斯以及赵高这三人曾经是一个阵营的战友。他们在秦始皇驾崩之后曾联起手来伪造诏书,从而致使本该继承皇位的扶苏被逼自尽。2、李斯其实是死于和赵高的政治斗争中,李斯在秦二世胡亥的时候,被另一个权臣赵高所诬陷,秦二世...

秦帝国的设计者,曾权倾天下人人膜拜,为何却被腰斩?
一时间李斯的权力可以说是非常大,可以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可是在秦始皇死后,和赵高勾结上了,处死了和他对立的一些权臣,甚至逼扶苏自杀。之后又开始辅佐胡亥,其实这时候李斯是想建立自己的王朝,这就和赵高相抵触了。在胡亥建立阿房宫时,李斯觉得这件事不妥,就上书请求停止建造阿房宫。这...

有人说秦朝的李斯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人物,你赞同吗?
李斯在应对我国与本身利益输送之时,一念之差挑选了个人得失为上,为以后的不幸人生埋下了悬念。李斯自此被赵高胡亥挟制,干事情的束手束脚,最后被赵高所害,腰折于西安街边。怪物说 李斯的一生看起来一个不幸,他错就错在自身无论任何场合都以自身权益为本的价值观念,说白了江河水少小溪干。人到...

是李斯害死韩非的,还是韩非害死李斯的,还是怎样的?
其实,且不论政治实践能力,单就“实用理性”而言,李斯决不输给韩非,说李斯嫉妒韩非,我不知道,这是哪个山洞,吹出的风。 但李斯的政治才干,在韩非眼里,却可能是朵不祥的云。 这里又触碰到那道无法绕道、回避的铁栅(韩非与姚贾关系的阐述,也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即韩非来到秦国,究竟是种什么情况?是单纯地奉...

易译为简单的文言文例句是
(《捕蛇者说》)②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项羽本纪》)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 5. “谓”所有的意思即文言文例句是什么 告诉。 例句: 1.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2. 谓...

李斯那么聪明,为什么不帮英明的扶苏,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呢?_百度...
抑或是,这个胡,还是糊涂的糊,反正口里面说的,读音一样,说亡秦者,糊也。是说他们整个秦帝国决策人是因为糊涂而灭亡。现在冷静的看,从秦始皇开始,胡亥、扶苏、李斯、蒙恬等帝国的核心人物无不糊涂至极,从灭修建长城开始,一路上根本就没有几个正常决策,其中任何一人的决策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秦帝国...

荀子的弟子是李斯和韩愈,为什么他们两个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韩非和李斯同为荀子弟子,他们都提倡法治,走的是相同的道路,两人继承了荀子,都擅于结合诸子道理来完善自己的学说。而你说的走的不同道是因为他们闹得不可开交吧。李斯是丞相,论权势,韩非是拍马也赶不上的,而论才学,李斯又输于韩非。这就导致了他们两人闹得不可开交的原因追问:荀子是不是儒家...

李斯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评价毁誉参半是为什么呢?
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突然去世。身为丞相的李斯没有发挥任何正面的作用,反而和宦官赵高一起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如果说李斯不了解扶苏和胡亥那完全是胡说八道,他自然也知道胡亥这个人典型的烂泥扶不上墙,支持这么一个人,对于秦朝没有任何的好处。可他偏偏就这么做了,他之所以这么做是自己的私心在作祟,...

李斯是忠臣还是小人
李斯是忠臣。严格的说起来,李斯是一个忠臣,但是他忠诚的对象只是秦始皇和他自己。李斯本来是楚国人,早年师从荀子,后来到了秦国做官。在有名的“谏逐客书”事件当中开始崭露头角,进入秦国的中上层。李斯为人才华横溢,他在位期间制定的多项政治制度和国家决策影响深远。就是在他的辅佐之下,秦始皇最终...

万州区13336388409: 论李斯和韩非子的才能 -
傅乔阿乐: 1.李斯懂得观察天下的局势,提前来到秦国施展自己的才能,眼光广阔 韩非子则是心系自己国家的安危,眼光不及李斯广阔 2.李斯的城府比韩非子的深,深知身在朝廷中的种种危机,善于利用自己的政治才能 3.论口才,韩非子有口吃的毛病,自然比不上李斯的三寸不烂之舌 4.韩非子看待一件事情,总有自己独到之处,且观察的很细致,针针见血的指出某个问题的弊端 5.一个人才能很强,并不代表着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利用自己的才能及政治手段来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还要看各方面一起结合起来. 6.韩非子不善于察言观色,而李斯则会根据某人的一言一行判断出这个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以及想法

万州区13336388409: 韩非子是李斯害死的吗? -
傅乔阿乐: 李斯和韩非子是同学,他们学的都是法家理论,都主张严刑峻法以治民.两人的差别在,李斯出身于楚国平民,是实践家;韩非子出身韩国宗室,是理论家.韩非子写下了《五蠹》等一系列著作,阐述他的理论主张.当时还是秦王的始皇帝读了之后,极为欣赏,向韩国发兵,索要韩非子.于是韩非子遂入秦国.但还没见到秦王,他的同学李斯就开始陷害他.李斯嫉妒韩非子的才华比自己高,韩非子被秦王重用,那就意味着自己可能会坐冷板凳.于是李斯在秦王面前进谗言,秦王大怒,下韩非子于狱.李斯派手下送去毒药,逼韩非子自尽.韩非子欲见秦王申诉不得,在狱中愤而自尽.

万州区13336388409: 历史上在荀子的弟子中对韩非和李斯谁的评价高? -
傅乔阿乐: 韩非是作为法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出现的.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而李斯是作为一名政治家出现的.两者选择的路线不同.因此,人们对于他们的评价就是认为韩非发扬了法家思想,而李斯将法家思想用于秦的治国.一个是提出,一个是使用.因此思想上韩非自然远高于李斯,而从政治和作为方面讲的话李斯远超韩非.

万州区13336388409: 李斯与韩非谁聪明
傅乔阿乐: 李斯,因为他虽然没有韩非那么学得好,但是李斯能以计策玩死韩非,助秦始皇统一六国

万州区13336388409: 李斯为何陷害韩非子? -
傅乔阿乐: 韩非子和李斯是师兄弟,但是韩非子的谋略比李斯高,李斯这个人是属于小人之心,害怕韩非子要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而要陷害韩非子

万州区13336388409: 韩非子的死和李斯有关系吗 -
傅乔阿乐: 就是李斯害死的.他觉得韩非子才华在他之上,如为秦国效力,会威胁他的地位.所以他要陷害.不然韩非子多半是以后秦国(秦朝)数一数二的大臣.

万州区13336388409: 荀子的学生李斯最后成了哪一学派的学者 -
傅乔阿乐: 准确来说,李斯应该什么学派都不算,师从荀子,尽管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教出来的徒弟,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理论派,没施展机会啊.李斯则是法家的实践者,但由于并没有立书著说,因而并没有挂上法家的大名,但大秦帝国的一系列制度都是在其手下诞生的.

万州区13336388409: 韩非子是怎样被李斯所害? -
傅乔阿乐: 韩非之死,史籍有两种说法. 一是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这也是迄今为止韩非之死的母本说法和主流说法:“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

万州区13336388409: 韩非子是被李斯害死的吗 -
傅乔阿乐: 他们俩是同学,韩非死在秦国,但是李斯是丞相,对于他们的死,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最普遍的,认为李斯害怕韩非的光芒盖过他,所以伙同党羽害死他. 第二种说法是秦始皇讨厌韩非,原因不详,由于一个君主不好明目张胆的害死他,所以让李斯背了黑锅. 但最终的答案是什么,历史遗留问题

万州区13336388409: 李斯和韩非子是什么关系 李斯在历史上有哪些故事 -
傅乔阿乐: 李斯与韩非是师兄弟,同出荀子门下. 李斯,在他临死的时候,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据史料记载当时他是被“诛三族”,也就是:母族、夫族、妻族,上下几百口人,李斯跪在断头台上,旁边是他的儿子,后面是全家人.刽子手已经将大刀磨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