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白居易 情感的重要性

作者&投稿:盈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居易写《琵琶行》想表达什么情感?~

一方面是对琵琶女的悲催遭遇的同情怜惜,另一方面就是借琵琶女来表达自己的感逝伤怀,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凄凉落寞之情

一、现实主义的构思
《琵琶行》在序中说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闻其人,本长安倡女……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这一段点明了写作的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缘由、经过及结果。从这段文字可以判断出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琵琶行》所描写的是当时现实社会中的一幅真实客观地画面,诗中的人物是生活中可以遇到的人物,事情也是生活中会时常发生的事,而且在当时社会里是可以经常遇到和时常发生的。诗篇中所描写的两个人物:一个是辗转于江湖间而漂沦憔悴的长安妓女;一个是遭谗受贬居江州的朝官——也就是诗人自己,在他们的身世遭遇中却都体现着十分深刻的社会内容。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的人格受到歧视,妇女的身心遭到摧残,而其中最突出的是妓女,她们成为酒足饭饱后的王公大臣的公开的玩物,她们的青春,她们的容貌是作为一种商品出卖的,年轻美貌的妓女,可能得到一时的宠幸,可是随着红颜的销残,接着来的就是无情的抛弃,她们的命运是那么悲惨的握在别人手里。她们的生活是空虚的,她们的前途是渺茫的,她们一生在精神上忍受着沉重的折磨,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描写了这样一个被压迫,被蹂躏的妇女形象,在切切嘈嘈的琴弦上揭示了她的痛苦的内心世界,写出了她的不平,激愤和哀怨。封建社会曾经有“自古红颜多薄命”的话,但这“命”真是她们自己带来的?玩弄她们的是谁——也许这个可怜的女子在当时还不能明确的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是一个社会问题。“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她的泪珠只是饱含着对自己的青春易逝,红颜不驻的感叹和对生活的今不如昔的哀怨,但作为现实主义形象的客观意义来看,她的身世遭遇却不能不使读者联想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难道造成她悲惨命运的原因,只能归结为不驻的红颜岁月么?一个人为什么不应该得到纯真爱情的安慰,终身过着健康快乐的生活,她的空虚,寂寞和无慰,难道不是上层社会对她的玩弄和抛弃的结果?在封建社会,多少年来,多少女子就重复着这样一条悲惨的命运。琵琶女和一个重利轻感情的商人结合是一个悲剧,而她不可能和那些王公贵族终结连理,是因为在封建社会里除了较为森严的等级外,还有家族的利益,恩格斯曾以指出:在封建贵族阶级那里“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采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族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意愿。在这种条件下,关于婚姻问题最后决定权怎么属于爱情呢?”①何况琵琶女是一个妓女,地位低下,婚姻问题只能如此而已。而商人在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下,历代统治王朝都轻视商人,虽然在经济是富有,但是社会低下,因此他们的结合不得已而为之。而诗中另一个人物是抒情主人公自己。他借着对妓女身世遭遇的同情,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永叹,而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失意凄苦的心情完全突现和倾泻出来了。诗人的遭遇,他的寂寞,苦闷和不平,并不仅仅是诗人自己的东西。因为在诗人肩上承担着的是封建社会里所有被压迫者的苦难,他的“青衫泪”中所闪现的是压抑才能,摧残理想的封建制度的罪恶。诗人的遭遇所体现的是封建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和进步人类对反动阶级的尖锐斗争。他的失意,苦闷和愤激在封建制度下具有深广意义的。由此可以看出,文中的两个人物不仅是真实的,而且在当时社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代表了当时两种不同身份人悲剧的普遍性,体现文章在构思上的现实主义。




二、在艺术手法上,故事性的情节和隽永的抒情性巧妙结合。
这首长诗是以主人秋江送客开端的,其中描写了环境,人物的行动,对话和自白,它是一首有开端,发展和结局的叙事诗,但在整个情节进展中,却一直充满着抒情性的激动,每一诗句都渗透着作者十分浓郁的感情。
在《琵琶行》中,在诗人送别客人时,诗篇就渲染了一种伤别的环境“枫叶荻花秋瑟瑟”,秋天是花落的季节,万物凋零,诗人看到枫叶变黄,落花在萧瑟秋风中抖瑟着,已经让人伤感了,但偏偏在某个秋天的一个晚上与客人在浔阳江上分离,确是让人有些依依不舍,而送客上船饮酒,没有音乐相伴,只有和客人举杯饮酒,感到伤别的气氛浓了。而渴完之后准备离别情绪低落之时,忽然听到有琵琶声从江中响起,给这寂寞的告别增添了一些亮色,两人在依声寻找,在千呼万呼始出来后的琵琶女便开始她高超的技艺表演,让人沉醉其中,而后自叙其年轻时辉煌的经历及婚后不得意的婚姻生活,让人颇感同情,其后诗人感叹其遭遇联想到自身的境况,便有“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似”的感叹,使这个故事由送客缘起,引出了一段和琵琶女平凡而辛酸的故事,其中有故事有发展,高潮和结局。在这段故事的叙述中融合着抒情性的成分,在琵琶女高超的技艺表演中,其曲子就表现了她复杂的心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乎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在琵琶女自叙其身世过程中就饱含着对昔日辉煌的留恋和青春不再的感叹以及婚姻不如意生活的悲伤。“夜深忽梦少年事,攀啼妆泪红阑干”那种无言而酸楚的心情跃然纸上。尤其是诗人自身的遭遇。更是如此,居住环境的恶劣“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月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和被贬后苦闷的心情,“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及听琵琶声后同病相怜的感受。“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更好的表达了当时诗人悲伤的心情。诗人这种隽永的抒情性和故事性情节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这篇长诗的一大特色。




三、在琵琶女人物形象塑造上,形象生动。
人物形象塑造在故事性情节篇目中是一大重点,篇中的故事取决于人物矛盾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般而言,人物形象塑造主要通过人物神态、表情、语言等来完成,来表现人物性格,为文章主旨服务。诗歌《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是诗中一个受害者的形象。文章主要借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凄惨的遭遇来抒发作者被贬后内心苦闷的心情,在文中琵琶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其中所谓线索:董兆杰曾对它有较全面的界定:“线索是把作品的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②在《琵琶行》中,线索不仅贯穿了文章的材料,还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进一步发展。诗中对琵琶女的形象塑造主要通过简炼的语言、神态、动作表现出来。作者善于捉住具有代表性的细节,把人物的情态,心理形象地描绘出来。在诗的第一段,诗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情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就非常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女子在生人面前迟疑,腼腆的情态及她的欲出不出的矛盾心情。又如在诗中描写女子弹过一曲而要述及自己遭遇的时候:“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句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最后一段女子听到诗人一席同情的话后:“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其中“良久立”则表现了琵琶女对诗人把自己当为知已叙述自身遭遇后感叹,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有同病相怜之意。“却坐促弦弦转急”虽说是动作的描绘,描写定调急迫,通过外部情态写出琵琶女对对诗人所言后激动的心情,展示了女子内心复杂的精神世界,到这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乐曲互相照应,完成了对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使人物塑造形象生动。
四、在语言上,《琵琶行》成功地对音乐进行具体形象地描绘,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在语言上,《琵琶行》这一首诗歌对音乐形象的描绘取得高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靠使用具体的比喻;一是靠着的对演奏者意图的揭示和听众感受后的心理反映的描写;三是适当地运用叠字。在诗歌中对音乐描绘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段是琵琶女高超演技的表演: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对以上诗歌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下
(1) 靠使用具体的比喻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十四句中,诗歌借助语言的音韵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把大弦弹奏的“嘈嘈”的声音比作“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雨”亦然,把小弦弹奏的声音“切切”比作“私雨”,既用“切切”这个叠字摹声,又用“如私语”使它形象化,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旋律交错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曲终收拨一画把“四弦”发出声音比喻成“裂帛”来标志着弹奏的结束。这其中作者在运用比喻描写弹奏的声音运用得灵活自如。袁行需曾对《琵琶行》在语言方面的成就作出这样的评价:“《琵琶行》对音乐的描绘有独到之处,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白居易却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他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声音比喻各种不同的音乐和旋律。”③这种评价恰当地把他在描绘音乐时适当运用比喻具体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使人耳目一新。
(2) 靠着对演奏者意图的揭示和听众感受后的心理反映的描写
在琵琶女弹奏中,其出场后分别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来对于演奏者意图的领略,其中“似诉”表现了作者对琵琶女弹奏音乐目的揣摩。“说尽”表现了通过音乐展现出来的事似乎说不完。其后的“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也是与弹奏者意图的照应。对于听众感受后的心理的描写用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等诗句来描绘,其中“此时无声有声”的叙述展现听众的心理听完歌声弹奏后最后的感触,最好的效果是沉默无言,独自品味。“唯见江心秋月白”则用描绘环境来渲染听众寂静无声的感受。“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则表现了听众对女子重弹琵琶后深深感受,掩面而泣的动人场景,这些诗句很好地从侧面反映了琵琶女精彩的弹奏给听众所带来好的效果。
(3) 适当地运用叠字,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前面诗句中加点的叠字一系列的运用,如“弦弦”、“声声”的重叠,着重表现了琵琶女每一弦弹奏的连贯流畅。“嘈嘈”、“切切”分别表现了大弦,小弦弹奏在音质上的差别:一个舒长浑厚,一个急促细碎,很好地反映出歌声弹奏所表现出的情感,音乐内容的节奏及流畅性。褚斌杰在《白居易传》中对《琵琶行》语言中叠字的运用作了如下的评价“诗人是如此巧妙地发挥了汉语词汇和表现方法上的特点,利用了它的象声和节奏感,加强了形象的表现力。”④的确如此。参考书目: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得罪权贵,遭谗被贬为江州司马,满怀抑郁,无处宣泄.于次年秋天送客湓浦口之际,借描写琵琶女的不幸身世,抒发
了诗人对自身遭际的无限感伤和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这首诗叙事曲折,篇幅宏大.与诗人的另一长篇巨制《长恨歌》一样,同为传世不朽之作.白居易死后,唐
宣宗李忱曾写诗悼念他,其中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句,可见当时就流传极广.

 这首诗可分为三段.开头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为第一段,描写与琵琶女的偶然相遇,及其弹奏琵琶的精湛技艺.诗人送客江头,秋风萧瑟,一
片凄凉.宾主话别,醉不成欢,实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此时此刻,忽闻有琵琶弹奏声隐约传来,宾主不约而同地被吸引过去.作品由描写朋友话别到引出琵琶声及弹
奏琵琶的倡女,转接之间极其自然巧妙.同时也从侧面渲染出弹琵琶者演技非同小可.接下来描写艺人的出场,先是“琵琶声停欲语迟”,“迟”字显示出琵琶艺人
犹疑不决,似有隐衷,复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后一句描写女子羞答答的样子极传神巧妙,艺人的性别也不言自明.同时又预示着这是个饱经
风霜,深受磨难的不幸艺人.果然,在调弦定音后,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弦声低沉,似乎弹者有意掩藏、压抑内心的情感.每根弦都发出低沉忧郁的声音,每一声都寄寓着无限的哀思.这就为后面
描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做好了铺垫.作品从写琵琶女的试弹动作开始,一步步将读者引入乐曲传达的情境中去.

 她的演技是精湛神妙的,诗人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两句描绘其娴熟精到.因为训练有素,虽是信手弹来,却无不合乎节拍,弹技可谓达到
炉火纯青之境.作品接下来运用复杂而又连贯、贴切而又优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节奏快慢转换的变化.嘈嘈急雨,切切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
底,泉流冰下,这一连串精妙绝伦的比喻仿佛使读者亲耳听到了琵琶的声音.这是多么出色的描写!至于乐声低缓停歇如冰泉冷涩,进入高潮若银瓶乍破,铁骑突
出,及曲终收拨时的声如裂帛,无不是新颖贴切的比喻,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使人想见其声之清脆,进而还会产生乐声如珠玉般圆润的感觉.最后作品用.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描写了乐曲的动人效果,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陶醉在琵琶弹奏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中.

 从“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至“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是第二段,写琵琶女自诉其辛酸的往事和眼下的不幸遭遇.从她的诉说来看,她
本是个色艺俱佳的艺人.当其年轻时节,五陵年少,富贵公于争相馈赠缠头之费.那个时候,头戴钿头银篦,歌舞时用手击节,上身相应颤动,首饰或竟堕地而碎;
或穿红艳如血之罗裙,日日与少年宴饮笑谑,不觉酒翻而裙污,这些都从未感到过可惜.春花秋月,良辰美景,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然而荣华
易失,容颜易衰,一个年老色衰的艺人再也没有人靠近了,她象一只被人用坏的玩具一样被那些富贵子弟们所抛弃.
“门前冷落鞍马稀”正是封建时代包括琵琶女在内的许多歌舞艺人晚年的形象写照.因此她不得不落得“老大嫁作商人妇”,把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商人身上.然
而,一个不再具有花容月貌的老艺人岂能拴住重利轻情的商人之心?于是“商人重利轻别离”,男人离家经商,妇人独守空闺,又成了她们这类人必然的结局.她原
想嫁人找个归宿,借以慰藉自己心灵的愿望又一次落空了.诗人以“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结束了琵琶女的倾诉.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所谓“忽
梦”实非偶然, “梦啼”也是白日情感的再现,回忆辛酸的往事和面对眼下的痛苦遭遇,她不由得老泪纵横,脂粉合流,成了一个泪人儿.

 作者在《序》中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请意.”作品的最后一段即是由歌女的沦落,联想到自己的届遭贬官.诗人和歌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都
身怀绝技,各有非凡的才华,却又同样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受到封建制度的遗弃和扼杀.作品强烈倾诉了作者对自己不幸贬官、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其中“同是
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联融议论于叙事之中,所含的哲理意蕴,耐人寻味,千百年来,一直被广为传诵.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以杜鹃啼血和哀猿悲叫两个意象的描写,因景生情,较好地描绘出诗人羁旅在外而想念家乡的心情.下文更用苦酒独酌,呕哑
嘲哳之山歌村笛上承“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极力渲染谪居浔阳的痛苦与不幸,同时也与歌女的琵琶仙乐作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以琵琶女的二次演
奏,诗人泪湿青衫作结.所谓“满座重闻皆掩泣”,描绘音乐效果之动人,是上承第二段中对琵琶演奏的细致描写,而“江州司马青衫湿”,以作者泣泪最多上承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描写,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贬,推己及人,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申而哭.宋人洪迈说:
“白乐天《琵琶行》一篇,读者但羡其风姿,敬其词章.至形于乐府,咏歌之不足,遂以为真为长安故倡所作.……乐天之意,直欲抒写天涯沦落之恨耳.”这段话
固然点明了诗的主题.但就全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而论,此诗也表现了作者对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女艺人的真挚同情.她有可悲的不幸命运,诗人则被贬出官,社
会地位虽不同,但在身怀才艺而不被重用,以至沦落天涯,这一点上是相通的.因此,作者将“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唐宋诗
醇》卷二十二).

 全诗对琵琶女的出色演奏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她的不幸遭遇激起了诗人强烈的共鸣;同时诗人悲苦的贬谪生活,也深深打动了女艺人的心.他们“同是天涯沦落
人”,因此很容易互相同情、怜惜,产生感情的交流.诗人正是用饱蘸着丰富感情韵笔触,来叙述故事,描绘场景,刻画人物,才成功地塑造了琵琶女和诗人自己这
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尤其是对琵琶女的描写极其出色.她早年春风得意,中年门前冷落,晚年独守空闺,其不幸遭遇极富典型性;然而诗人所塑造的这个艺术形象
又确实是“这一个”,她青春年少时的美丽、她的多才多艺,她悲惨的身世以及“犹抱琵琶半遮面”时的羞愧、哀怨都是他人所无法替代的,这个形象体现了个性与
共性的统一.

 从作品的结构看,此诗所叙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由于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情节安排得波澜起伏、错落有致;材料剪裁,详略得当.对两次琵琶演奏的描写,第
一次大笔泼墨,第二次惜墨如金,前为实写,后为虚写,二者都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在语言方面,诗语朴素通俗,、流畅自然,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唐宋
诗醇》称这首诗“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而显,其音哀以思,其辞离已则”,与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同为千秋绝调”.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并不是偶然的.


三都水族自治县17617574795: 《琵琶行》诠释了白居易怎样的心情? -
抄别弗罗: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三都水族自治县17617574795: 白居易写《琵琶行》的用意是什么? -
抄别弗罗: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开头的几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一般人都认为白居易与他所送之客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舍不得他走,亲自...

三都水族自治县17617574795: 琵琶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抄别弗罗: 《琵琶行》表达了作者(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三都水族自治县17617574795: 琵琶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抄别弗罗: 描写一个弹琵琶女艺人的悲凉身世,表现了作者对被压迫妇女得尊重和同情.同时使作者联想到自己被贬的悲凉境遇,感到异常悲伤,由此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

三都水族自治县17617574795: 白居易写《琵琶行》想表达什么情感? -
抄别弗罗: 一方面是对琵琶女的悲催遭遇的同情怜惜,另一方面就是借琵琶女来表达自己的感逝伤怀,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凄凉落寞之情

三都水族自治县17617574795: 琵琶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抄别弗罗: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通过琵琶女的高超弹技和不幸,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政府的腐败,表达了诗人对她的同情和自己无辜被贬的气愤之情.

三都水族自治县17617574795: 白居易的琵琶行作品分析 -
抄别弗罗: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

三都水族自治县17617574795: 白居易《琵琶行》抒发了什么感情?
抄别弗罗: 《琵琶行》为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所 作.作品借琵琶女抒发了作者个人所遭受 的打击与抑郁悲凄之情.

三都水族自治县17617574795: 白居易《琵琶行》全诗及诗前小序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作以概括?
抄别弗罗: 《琵琶行》小序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三都水族自治县17617574795: 简答题:简述《琵琶行》的历史影响. -
抄别弗罗: 《琵琶行》这首诗由历史题材转到了现实题材,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就来得特别深挚,因为是在贬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