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卫尉和卫将军谁比较大?

作者&投稿:卢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朝长乐卫尉邓广汉未央卫尉范明友作为保卫皇宫的将军为何会造反 他们造反皇帝改如何处理皇宫侍卫造反~

宣帝继位后,更名刘询,改元本始,立糟糠之妻许氏为皇后。从本始元年(前73)至地节二年(前68)三月霍光病死,前后共5年的时间里,宣帝名为皇帝,实权则掌握在大将军霍光手中。朝中事无巨细,都要先告诉霍光,然后才上奏天子。霍光每次上朝,皇上都正身敛容,非常虚心礼让他。宣帝由于没有自己的亲信势力,他只有依赖霍氏家族,对霍光唯命是从,才可以保住自己的皇位。昌邑王刘贺的被废,就是前车之鉴。
地节二年(前68),霍光病死,宣帝特准其以帝王之礼下葬。霍光死后,宣帝亲理朝政,但霍光的势力仍然根植于朝廷。宣帝为稳住其势力,在他死后,还要封其兄孙霍山为乐平侯,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霍山弟为冠阳侯,霍禹嗣为博陆侯,封右将军。本来封侯是有食邑无实权的,但领尚书事则是中央最高决策机关,所有奏折均汇集到尚书省裁决。右将军是军事上的最高将领,握有兵权,这种封赏,犯了政治上的大忌。这时朝中的另一大臣魏相出来说话了,他联合平恩侯许伯一起上奏:“《春秋》讽刺世代为卿,批评宋国有三世为大夫的。现在霍光死了,他儿子又封为大将军,兄弟的孙子也在朝中任要职,霍光的夫人显及他的女儿又都与宫中来往密切。他们早就骄纵奢侈,行为放荡不羁,应该削减他们的权力才是,以巩固汉朝万世基业。”宣帝看到这一奏章,知道朝臣中有反对霍氏者,立即提拔魏相为给事中,对他言听计从。宣帝这才公开疏远霍氏家族,重用御史大夫魏相和岳父平恩侯许广汉,令他们可以随时出入宫殿,议论朝政。而霍山虽领尚书事,但宣帝下令百姓官吏有事可密奏,不必通过尚书,大臣们也可独自进宫谒见皇帝。霍家对此非常不满,也感到权力在丧失。

霍光在世时,其妻霍显为使幼女霍成君能入宫为后,竟在许皇后怀孕时,买通妇科医生淳于衍,下毒药害死许后。这事在霍光死后逐渐泄露出来,宣帝对此亦有风闻。于是宣帝对霍氏一家更加疏远。他下令调霍光婿未央宫卫尉范明友为光禄勋,并收其度辽将军印绶;又把三婿赵平的骑都尉印绶收回;接着又调光的外甥女婿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出京,任蜀郡太守,次婿中郎将、羽林监任胜出任安定郡守,孙女婿中郎将王汉为武威郡守。把几个掌有军权的近戚纷纷调离出京后,又改任霍禹为大司马,不准他戴大司马大将军的武弁大冠,也没有印绶,还免去了他右将军的职务;霍光的长婿,任长乐宫卫尉的邓广汉也改任少府。总之,凡是统领胡越骑兵、羽林军以及担任东、西两宫卫尉和屯兵官职的将吏,一律换成宣帝岳父和外曾祖父许、史两家的子弟担任,以此来削夺霍氏的兵权。

霍氏对家势日衰,非常不满。霍山说:“如今大将军坟上的泥土还未干,皇上就疏远我们霍家的人,反而亲信许、史两家,夺去我们的印绶,叫人死了也不明白。”后来霍禹、霍山、霍云得知霍显曾下毒害死许皇后事后,才感到事态的严重,也知道皇上为什么要把他们的几个近戚调离出京,削夺他们兵权的原因了。他们也知道,如果此事败露,霍氏一族必将满门遭斩。于是他们私下酝酿着一个更大的阴谋。

他们先是想用丞相魏相擅自削减祭祀用的羊羔、兔子和青蛙的供品数量来定他的罪。后又密谋让太后为宣帝外祖母博平君设宴,同时召丞相魏相、平恩侯许广汉等前来作陪。在宴席上,让范明友、邓广汉借用太后的旨意,将魏相、许广汉斩首,趁机废掉宣帝,拥立霍禹。阴谋还未及发动,宣帝下令调霍山任玄菟太守,调太中大夫任宣任代郡太守。霍山此时又因泄露宫中机密文件犯法。霍显为此上书,愿意献城西的宅府,交纳一千匹马来赎霍山的罪。她的请求宣帝未置可否。就在此时,霍家的阴谋被揭发,霍云、霍山、范明友相继畏罪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等人被捕,霍禹腰斩,霍显和她几个女儿,以及同辈兄弟都斩首弃市,只有霍后一人被废黜,幽禁在昭台宫。因霍氏一案牵连而被诛灭的有数千家。至此,宣帝终于为自己亲政扫清了道路。

太常(奉常):
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
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
、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
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
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太仆:
九卿之一,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廷尉(大理):
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大鸿胪(典客):
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宗正:
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大司农(治粟内史):
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
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少腐;
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
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
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下属官员有武库令。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
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
担任。曹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
不适合的。

中常侍:
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
中级太监。

中黄门:
低级太监。
侍中:
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秩“比二千石”。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切问近对,是皇
帝在管理国家时的顾问。在魏晋时期,为门下省的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令: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属中等偏低的官员)。品秩虽卑,但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
帝负责,职权甚至重于三公。在魏晋时期,如不设丞相之职,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中书省
的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中书令(秘书令):
魏国始设,为中书省长官,掌机密,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全国政务共分六曹(有时为五曹,有时为七曹)打理,一个尚
书分管一曹,为后来的六部雏形。

黄门侍郎:
黄门即宫门,黄门侍郎为任职于宫门之内的官员,内朝官之一,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

散骑常侍:
曹魏时将汉朝的散骑与常侍二官合在一起,始置此官,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
问。

散骑侍郎:
曹魏时与散骑常侍一起设置,职位略低于散骑常侍。

五官中郎将:
光禄勋的助手,协助光禄勋举察郎官,位略低于九卿,与侍中同级。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将
之职掌副丞相事,位高权重。三国时不再设此官。

御史中丞:
原为御史大夫的助手。无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时候,以御史中丞行使御史大夫的职权。


将作大匠:
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道路、园林、水土、植树。秩二千石,位在九卿之下、侍中之上。


博士:
专管经学传授。

城门校尉:
负责掌管京师十二所城门。秩“比二千石”。

中书舍人:
中书省属官,曹魏始置,负责传宣诏命。

五兵尚书:
曹魏始置五兵尚书,为兵部尚书的前身。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

度支尚书(户部):
吴国始置户部。与此同时,魏文帝设度支尚书寺,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后周时更
名为民部尚书,唐时避李世民讳,改为户部尚书。

左民尚书:
曹魏始置,主修缮功作之事,隋朝时改为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大尚书):
曹魏时始置吏部尚书,负责官员选拔任免。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吏部
尚书又称大尚书。

祠部尚书:
曹魏时始置,掌礼制。后周时更名为礼部。

屯田都尉:
三国时魏、吴所设官名,负责屯田以给人牛之资。梁习曾任此职。

水衡都尉:
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东汉将其并入少府,不复有此官职。曹魏时复此官职,主天下水
军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西园八校尉:
汉朝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以西园八校尉统领汉朝的中央军队。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
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
、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武将官职: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
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
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
将军。

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
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
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
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
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
、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
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
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
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
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
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
大。

上大将军:
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
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
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
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
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
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
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
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
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
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奋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东汉末年,
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

都护将军(都护):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伏波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定曾任此职。

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行此职。

建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冠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恢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邓方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别部司马:
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牙门将军(牙门将):
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
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偏将军:
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裨将军:
最低一级将军名号。

门下督、帐下督:
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
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
,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当时
县令的俸禄是千石)。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
,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为“刺某州史”。后来
刺史的官职渐大,在各州也设“刺史治”作为办公地(相当于省会),而不需要四处走动
了,但与各太守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州牧: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天子听从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军政
大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也因此真正成为了郡之上一级的行政单位。三国时,
不再有州牧之职,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职,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
极大。

司隶校尉:
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
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
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
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都尉(郡尉):
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
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相当于首都市长)。

补充:
令:
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
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
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
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
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
,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
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总
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
事。

主记:
太守属官。

记室:
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
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
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爵位:

列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
。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
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
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
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位在关内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
为建功侯。

关中侯:
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无封邑,为虚封。位在名号侯之下。

卫尉是九卿之一……所以说应该是两千石,主管宫廷防务

而卫将军是将军的一种,一般来说如果不是荣誉称号的话,就是出征的时候带兵的,当然也可以参与朝政。我在《汉书》的百官公卿表上找了一下,没找到卫将军,但是找到了前后左右将军……官应该差不多……“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看起来好像比卫尉大一点,因为是“位上卿,金印紫绶”这个和御史大夫是一样的,那就是三公级别的了,虽然比不上丞相,但是比九卿还要高一点。

他们互相是没有从属关系的

这么类比本身就不太合适。三公九卿和将军不是一套系统。同一体制内,才去比大小。就跟你拿市长和师长比大小,那是一个系统吗?再者说了,不同等级的市和不同重要性的师差异也是很大的。这里能比的只能说是大致地位。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这四个军衔是三公地位,名义上是军队里的前四号人物。卫尉是九卿,从地位上肯定是卫将军更显赫的。但从实权上说,可就又难说了。卫尉可不归卫将军管,军队能管文职系统吗?文官系统和武官系统又不相统属,都是对皇帝负责的。

卫将军总管南北诸军,汉制禁军分为南北两军,南军是负责宫城之内的防务,北军则是负责宫城以外京城以内的防务,而卫尉的职权是统领南军诸营(统领北军诸营的则是中尉)
卫将军肯定是大于卫尉的,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车骑这三位元帅级别的将军,相当于现在首都卫戍区首长,卫尉则相当于中央警卫团首长。
原则上当然是有隶属关系,但实际是否有归属关系,还要看具体的安排,比如中央警卫团就曾经划归卫戍区领导,但后来又曾被划归中办领导。

好像他们不是一个年代的将军

卫将军大
应该不是


三国时期朝廷官职有哪些?从大到小怎么排?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

急需:宋朝的文武官员等级制度和职位名称
正四品:太子詹事、龙图阁待制、天章阁待制、宝文阁待制、御史中丞、枢密副都承旨、秘书监、殿中监、太常卿、宗正卿、左卫大将军、右卫大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右金吾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观察使 从四品:左谏议大夫、右谏议大夫、光禄卿、卫尉卿、...

我要汉朝的宫廷职位表
大长秋 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 皇帝的侍从 都尉 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 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 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 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 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 职位...

三国时期,文官、武官和侯爵的各个职级是怎么排列的?
武官 :大将军是全军最高统帅 ,执掌朝政的人都有大将军的封号 。第二等的是 :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车骑将军 。叫做 “五子良将” 。第三等的是 :征西将军、征东将军、征北将军、征南将军 ,叫做 “四征” 。第四等的是 :镇西将军、镇东将军、镇北将军、镇南将军 ,叫做 “...

汉代官职介绍
三公:1、丞相(掌管全国的行政)——(又称:国相、太师大司徒司徒)2、太尉(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又称:大司马、太傅、大将军)3、御史大夫(监察官)——(又称:大司空、太保)九卿:1、奉常(掌国之礼仪)(又称:太常)2、光禄勋(掌帝之待从)(又称:郎中令)3、卫尉(掌帝之...

古代军队的官的从大到小的排序是怎样的?
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汉时杂号将军之 骠骑将军——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

三国官职古今对照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这些都类似于军委的主席副主席之类的职务,都是元帅级别的;其他前后左右这些将军都不常设,难以与现在类比,之下的属官里,从事中郎相当于作战参谋;校尉,司马,军侯,屯长,相当于旅团营连排长之类的,都是部队长官;另外,那时候的军队分中央军和郡国兵,和我们现在的北京...

各朝代的官位和大小顺序
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无秩级,比公“前后左右”四将军:无秩级,位上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大司农、少府、中尉(以上为“卿”)、河南尹(东汉时):中二千石(每月给24000钱)以上的“丞”、各州刺史(负责各州的监察):千石太子太傅、少傅、詹事、将行、典属国、水衡都尉(...

西汉南军和北军的主管官员的官名是什么?
北军平时可视为是京师地区警备部队,战时则为战略预备队。由九卿中的“中尉”指挥 南军由卫尉统领,北军由中尉统领。卫将军在卫尉、中尉之上,总领南北军,守卫宫禁和京师。

求古代官职的名称和对应品级
行营都统——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汉滨区13555885093: 汉朝的军制由大到小是怎样的 -
玉绿氨咖: 简明大汉军制军阶一览 汉朝军制可分为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北军五校相当于中央军,南军五尉相当于中央警备部)—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

汉滨区13555885093: 汉朝的前后左右将军有多大 -
玉绿氨咖: 第一级的:1大将军 2卫将军 3车骑将军 4骠骑将军 第二级的:前将军 右将军 左将军 后将军第三级的:征北将军 征西将军 征南将军 征东将军 镇北将军 镇西将军 镇南将军 镇东将军平北将军 平西将军 平南将军 平东将军 安北将军 安西将军 安南将军 安东将军 第四级的(杂号).............曹魏的抚军、中军、上军、镇军大将军,属特设的官职,蜀和吴无此类武官.这四个大将军虽不常设,但比前、后、左、右将军的官职要大,比四征、四镇更大.

汉滨区13555885093: 卫尉是什么官 -
玉绿氨咖: 始于秦代,为九卿之一,汉朝沿袭,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隋以后改掌军器、仪仗等事.,始皇时有卫尉竭.汉景帝时一度改名中大夫令,后又恢复旧名.新莽时改为大卫,东汉时仍称卫尉. 卫尉即卫将军 西汉时护卫宫殿者有郎卫和兵卫...

汉滨区13555885093: 古代大小排名 -
玉绿氨咖: 建议 用西汉 官制机构 三公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九卿 ,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大鸿胪 宗正 大司农 少府 列卿,中尉 将作大匠 典属国 水衡都尉 司隶校尉 宫官,太子太傅 太子少傅 太子詹事 中长秋 长信詹事 大长秋 武职,大将军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 列将军 护军都尉 城门校尉 加官,侍中 左右曹 诸使 散骑 中常侍 给事中 给事黄门 黄门侍郎矗沪避疚篆狡遍挟拨锚 领尚书事.

汉滨区13555885093: 卫尉相当于什么官
玉绿氨咖: 卫尉相当于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的官职.始于秦代,为九卿之一,汉朝沿袭,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隋以后改掌军器,仪仗等事.始皇时有卫尉竭.汉景帝时一度改名中大夫令,后又恢复旧名.新莽时改为大卫,东汉时仍称卫尉. 卫尉即卫将军,西汉时护卫宫殿者有郎卫和兵卫.光禄勋率郎官为郎卫,卫尉率卫士为兵卫.西汉时卫尉所部称南军.卫尉主宫门和宫内,与主宫外的中尉(执金吾)相为表里.西汉时皇帝居未央宫,守护未央宫是卫尉的职责,故有时也称未央卫尉.

汉滨区13555885093: 西汉军队的编制是怎样的
玉绿氨咖: 首先汉代基本沿袭秦代的制度! 军职来说:汉地位最高的为大将军﹐其下依次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诸将军.将军出征时常置幕府﹐作为参...

汉滨区13555885093: 汉朝的军官名称? -
玉绿氨咖: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

汉滨区13555885093: 东汉将军大小排列 -
玉绿氨咖: 统辖军队的将军在两汉一般不常置,掌征伐背叛,非常尊贵,权臣常以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重号将军辅政.东汉中前期,度辽以及其它杂号将军皆秩二千石,与郡太守地位相等[1],除度辽外,其它杂号将军一般事罢即...

汉滨区13555885093: 汉代都有哪些官职?从高到低
玉绿氨咖: 汉代的官职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