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作者&投稿:大叔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秦朝在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是什么?秦朝时,民间使用的笔画更为简单的文字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一和图二两种现象的出现对秦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取以上措施的是秦朝的哪位皇帝?他为了巩固统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列举两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历史现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前提条件:秦朝统一全国。
(2)小篆。隶书。
(3)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
(4)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北筑长城,抵御匈奴……(任选两项即可)

(10分) (1)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学习西方先进军事科技,抵抗外来侵略(或报仇雪恨);放眼世界,借鉴西方先进文化,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2分,任答两点即可)(2)新气象:剪发辫,易服饰,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2分)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进步人士的提倡;社会心理的认同等。(3分,任答两点即可)(3)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极力宣传西方启蒙思想,但终因历次运动脱离群众尤其是农村中的广大农民,所以先进的思想对中国影响很小。(3分)或不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对西方思想的宣传活动持久、深入,随着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先进思想观念已经广泛并逐渐深入人心。(3分)(任选一种观点回答即可) 试题分析:(1)侧重于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原因,注意材料信息“大都是激于外国侵略,耻己之不如人,要把别人打痛了自己的东西学过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报仇雪恨”“还有一层.为使中国放眼世界” “要看到西方国家的发展,有所借鉴,改变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的落后状况。 ”(2)让学生分析材料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气象,“不剪发不算革命”“在服饰上”“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3)考查学生论证、探讨与阐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问题的第一步是要准确理解材料,能够归纳出材料的主要观点,其次是要明确你自己的观点态度,第三步是必须结合相关史实对你自己的观点作出论证。这种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是当前高考中考察学生能力的一种主要方式。点评:解答历史材料题的方法可归纳为四步。即审题、读题、链接、答题。审题就是审读设问.明确问题要求是作好材料题的前提。审读设问包括:该题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等等。只有搞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去解答材料题。读题就是读懂材料.这是作好材料题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读材料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大体了解时间、人物、事件等基本内容:第二遍细读.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的简单处理.找出材料的重点地方,甚至画出关键的词句.以便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第三遍重点读,即结合前后设问有重点地细读材料,理解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时除了正文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链接就是建立材料与教材及相关知识的关系.这是解答材料题的关键。首先将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教材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判断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确立答题的大方向。其次将材料与热点问题联系。寻找热点问题和教材的关联点.从而将教材内容与热点结合起来。答题就是精心作答.这是解答材料题的落脚点。一般而言。作答的方法有三:一是直接引用材料中某些词句来回答。这是指材料的语句本身较为明确地反映了材料内容,又符合设问要求:二是根据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直接从材料中寻找答案。找到材料与教材的关联点后。可根据设问联系教材的相关结论.并以此为切入点组织语句作答:三是根据材料概括提炼。列出答案。既不用教材内容直接作答。也不照搬材料原句.用自己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与此同时.还要表达准确、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书写工整。以上四个步骤有的有先后.有的则是同时的.只要平时按步骤有序地多练习多作题.也就能够掌握材料解析题的基本方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8分)
(3)材料三是俄国在某一时期颁布的一份土地法令,它对这一时期有俄国革@命有何意义?(4分)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指出罗斯福颁布上述新政措施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案
(1)现象: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2分)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生产关系的调整(私田取代公田)。(6分)
(2)状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2分)
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6分)
(3)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对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和巩固政权起了重要作用。(4分)
(4)目的:控制农产品数量和规模,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经济危机。(6分)


以下三则材料反映了何种历史现象
材料1:两宋时期,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是全国著名的水稻产区,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是国人对历史的见证,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外因:工业革命的影响;外国侵略者通过特权和不平等条约迫使新式交通建设的兴起和发展(列强的入侵);内因:洋务运动的带动;民国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交通不便,阻碍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思想观念守旧。满意请采纳,谢谢 ...

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古时代西欧的哪一历史现象
历史背景:差不多就是历史原因(事件爆发的环境)可以包括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国内比如政治、经济等。 文化背景:指沟通主体长期的文化积淀,即沟通主体较稳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心理结构的总和。 我给你举一两个例子 儒学的地域文化背景 地处泰山之阳、黄淮平原东部的邹鲁地区原属东夷,农耕文化和礼乐传统发达较早...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如何结决材料二中所反映的...
(3分)材料一:材料二: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说明(1)材料中的两张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2)结合材料,分析两张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①必要性:理论上: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现实中:A.大力...

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影响:推行冷战政策。(1分)原因:制止美国的侵略政策。(1分)材料一的可信度更高,因为它是第一手材料。(2分)(2)后果: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冲击了两极格局。(1分)现象: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活动。(1分)作用:具有形象性和客观性(类似表述均可)。(1分)(3...

初一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33、下列两枚邮票,分别是中国人民邮政在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和600周年时发行的。你能否结合课内外知识,根据票面设计内容,给每枚邮票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名:(4分)34、教材中提到:“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请回答:①请说明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②...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
(1)现象: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资产阶级的成长;新农作物的引进;人口的增加;糖和烟草大量进口(商品种类的增加);(4分,答到4点即可)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4分,答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1分)(2)表现:政治上,英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亦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
(1)发展变化: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超过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产值及比重逐步增加。主要原因:国民政府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实行“法币政策”;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历史现象: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原因:抗战期间,在国统区...

分析材料一中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句号的含义
(2)分析材料一中“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句号”的含义,并从材料二中找出与此含义相近的内容。(4分)(3)试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4分)(4)有人认为剪辫意味着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觉得这只是表面现象,革命后社会秩序还很乱,革命没成功...

历史作业!!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为辉煌的朝代,是中国继汉代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期。11。首先,中国历史自战国时代以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即三次鼎盛局面:第一次在西汉,第二次在唐代,第三次在明清。在第二次高潮中,尤其是唐朝前期,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手工艺品日益精巧,...

额敏县13479358836: ...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 -
向廖脂康:[答案] 答案要点(63分)(1)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郾)... 解析: (1)材料一表明从西周到战国产量大幅度提高,主要说明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发展的原因可以从生产关系、生产工具...

额敏县13479358836: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一:半坡遗址中有公共墓地,墓地中的随葬品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材料二:在大汶口晚期的一座大墓中,随葬品有... -
向廖脂康:[答案] 材料一说明当时社会还没有贫富阶级分化,材料二说明已经有了很大的分化.

额敏县13479358836: 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哪些历史新现象 -
向廖脂康: 材料一 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拄变成了人类历史上 的一个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 ——(美)R. R.帕尔肤《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哪些历史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现象: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 资产阶级的成长; 新农作物的引进; 人口的增加; 糖和烟草大量进口(商品种类的增加);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

额敏县13479358836: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生产经营模式 -
向廖脂康: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数不时,朝...

额敏县13479358836: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神农'为什么'教民农作' -
向廖脂康: 反映的是由游牧狩猎生产方式向农耕文明过的历史现象.

额敏县13479358836: 材料一表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二,我国民营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
向廖脂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你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的特征. (1)战后持续繁荣—危机和调整—稳定发展. (2)1993年,正如雨果预言的“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的局面已经形成,这个组织的名称是什么?它...

额敏县13479358836: 结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说说材料反映了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什么?
向廖脂康: 材料一体现:2010年至14年农村、城镇居民收入逐年增加,城镇居民收入高于农村,城乡收入比例在缩小,城乡差距在逐步缩小. 原因: 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②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发挥财政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作用.农业部2000亿补贴资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扩大就业,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的常住人口实现市民化.

额敏县13479358836: 历史 材料一反映了哪方面的变化?从材料的内容看,这一变化突出特点是什么? -
向廖脂康: 我觉得是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发展规律和方向,以史为鉴,可以明智,所以要看懂历史,对自己的人生判断很有意义.

额敏县13479358836: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两幅材料各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 (2)图中“文明的火炬”指的是什么?到西伯利亚又... -
向廖脂康:[答案] 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贵族宣读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材料二反映了亚历山大二世缓慢的政治变革.(2)“文明的火炬”指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到西伯利亚”说明沙俄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

额敏县13479358836: 材料一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哪一现象 -
向廖脂康: 应该说是从食物采集者阶段到食物生产者阶段的过渡.因为如果处于食物采集阶段的人类会随着季节变化和动植物的周期而迁徙,那就没有建造牢固房子的必要,只有他们开始种植作物,收获植物果实在他们获得食物的总量占有较大的比重的时候,人类才能过定居的生活,才有建造牢固房屋的必要.被尊为王说明原有的氏族制度正在瓦解,个人的权威和地位在不断扩大,而且禅让制正在过渡到世袭制,因为在禅让制下,家族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同时也说明私有制在开始,姓氏和家族是为了保证财产的继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