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星际穿越里,世界上最后的粮食是玉米

作者&投稿:独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星际穿越》里为什么地球上已经只有玉米了~

因为玉米相比于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具有更加耐热、耐旱的特性。
这些特征是因为玉米细胞独特的固定碳的方式决定的。从植物生理学角度来看,玉米是C4型植物,可以主动“捕获”二氧化碳,这使得玉米在高温、高光强和低二氧化碳浓度时,也能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让玉米在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末日环境中占据了先机。

意思大概是玉米适应环境能力强,
大概只是一种假设。

  《星际穿越》科学考:玉米为何能成为“末日作物”?
  

  《星际穿越》里的玉米是养活人类的最后作物。
  把人类的未来推向近乎末日的绝境,是不少科幻大片所津津乐道的故事背景。最近热映的电影《星际穿越》在这方面也不免俗。影片中,激发人们穿越虫洞寻找新家园的最大原因,就是地球环境的极度恶化:高温、干旱和疫病席卷了全球,人类只能依靠种植玉米苟延残喘……
  在这部聘请了多为知名科学家作为科学顾问的影片中,虫洞、黑洞也成为了重要的“角色”,而另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色”就是玉米。在恶化的环境中,玉米的确可能成为为人类提供食物甚至能源的主要作物。
  那么,玉米究竟是何德何能,能让它担负起“末日作物”的重任呢?
  岂止未来,就在当下
  事实上,玉米不仅在想象中的未来里成为决定人类命运的作物。在现实之中,玉米已经成为了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物。目前世界每年玉米产量达10亿吨以上,远超过号称“养活世界一半人口”的水稻——后者的产量还不到每年5亿吨。虽然我们平时看不到那么多的玉米,但实际上我们或多或少在间接以玉米为食——因为我们所食用的肉、蛋、奶等动物制品,其饲料主要就是由玉米加工而来,而多种食物生产所需的高果糖浆,也是玉米淀粉分解而来。另一方面,大量的玉米还被用来发酵为乙醇,可以作为机械使用的能源——可以说,玉米现在就已经被人类社会所依赖。
  然而,这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植物,为人所知的历史并不长久。约1万年前,玉米的祖先只是分布在中美洲一带的一种高大、多分支、穗小的植物。今天,这种被称为大刍草的植物在中美洲地区仍然能够见到。然而,也许是印第安农民的辛勤选育,亦或是机缘巧合,约在1万年前到7千年前之间,大刍草的两个基因的突变使得其分支减少、果穗增大,具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玉米样子的雏形。当然,那时的玉米棒还不到今天的1/3长,但即使是这样的作物,就足以支持起中美洲多个部落和王国的兴起和发展,并被冠以“父亲”和“神”的美称。
  数千年来,玉米只是在美洲被人种植和崇拜,直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才将这种神奇的植物带回欧洲。在当时以小麦和豆类为主食的欧洲,玉米一开始并不受到重视,并不如同样从美洲传入、更加适应欧洲寒冷气候的马铃薯受欢迎。然而,19世纪中期的晚疫病摧毁了欧洲的马铃薯种植,而玉米则成为了缓解这次饥荒的关键粮食之一。这次“末日”的预演使得玉米在欧洲变得流行,而大量逃入美国的饥民则进一步使得玉米在美国中西部的种植面积大增。不到200年时间里,玉米以其高产和易植的特性,顺利击败了欧洲、西亚地区种植的小麦、土豆和东南亚种植的水稻,登上了世界粮食霸主的宝座。
  我有特殊的固碳技巧
  从单位面积产量上来说,玉米和小麦、水稻相比并没有显著的优势。然而,玉米却具有后两者不具有的优势——更加耐热、更加耐旱。这就是为什么在《星际穿越》之中,环境恶化的地球上只剩下玉米一种作物。
  玉米的这一特性是由它独特的固定碳的方式决定的。在水稻和小麦中,被吸收的二氧化碳进入细胞后,首先需要和一种名为二磷酸核酮糖的含有5个碳原子的分子(记为C5)结合,产生两个分别含有3个碳原子的分子(记为C3),其中一个C3分子通过一定的反应重新变为C5分子,而另一个C3分子则被合成为含有6个碳的糖类。因此,通过这种过程固定二氧化碳的植物,就以其最初产物的碳原子数目,命名为C3植物。而催化最初C5和二氧化碳结合的酶,被称为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
  然而,这个酶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在二氧化碳浓度不足、光照过强或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它会选择利用氧气氧化C5分子。这样一来,在这个称为光呼吸的过程中,这个酶非但不能固定二氧化碳,反而会消耗C5分子——这对于需要通过固定二氧化碳来获得有机物的人类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然而,玉米却巧妙地规避了这一点。它的叶肉细胞分化为两种类型,一类和小麦、水稻类似,松散分散在叶片之中,而另一类则紧密围绕在叶脉周围。在那些直接和空气接触的松散叶肉细胞内,一种称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的酶代替RuBisCO来固定二氧化碳,这种酶对二氧化碳有很强的亲和力,而最初的碳固定产物是一个具有4个碳原子的分子(记为C4)。相应的,玉米被称为C4(碳四)植物。由于PEPC并不利用氧气,因此避免了碳的损失。而结合了二氧化碳的C4产物,则进入包围叶脉的细胞之中,在那里脱下二氧化碳,进行和C3植物中类似的产生糖类的过程。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二氧化碳被富集到了围绕叶脉的细胞之中,此时RuBisCO的氧化活性被细胞内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所抑制,光反应所造成的碳损耗远低于C3植物。
  如果你看晕了,以上概括起来就是,玉米这类C4植物可以主动“捕获”二氧化碳,而其他C3植物更像是“守株待兔”。
  C4(左)和C3(右)植物叶片结构的比较。图片来源:biobar.hbhcgz.cn
  正因为有着这种特殊的固碳技巧,使得玉米更加耐受高温、高光强和低二氧化碳浓度。这三大优势让玉米在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末日环境中占据了先机。短期来讲,大气内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对植物来说是有益的,然而过多二氧化碳造成的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加强了总体光呼吸的损耗,而玉米能在高温和强光照射下依然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这无疑对保证粮食的产量是有益的。而就长期来说,大气二氧化碳并不会无节制地升高——在高温和强光下,地壳内丰富的硅酸盐的风化将加快,大量二氧化碳在硅酸盐风化时被吸收,并固定于地壳之中。这一过程中大量丢失的二氧化碳将造成地球碳循环的崩溃。那时,不耐受低二氧化碳浓度的C3植物将最先因不能得到足够的碳而“饿死”。而玉米,则可能是水稻、小麦这类C3植物消亡之后,人类得以残喘的为数不多的“救星”。
  技术的宠儿:遗传操作优势
  除了自身的先天优势之外,玉米的特殊地位也给它带来了特别的优势——玉米是世界粮食作物中为数不多的拥有成熟遗传操作体系的作物。
  尽管玉米天赋异禀,但在末日灾害来临时,单纯依靠自然选择赋予它的优势并不一定抵御得了。在影片中,世界范围内农业作物的突然死亡,其直接因素被归因于一种神秘病菌的侵袭。因此为了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险,人类有必要打破自然演化中时间所编制的窠臼,让需要百万年才能形成的优良特性,在短期内出现。
  幸好,人类掌握了这门技术,得以通过对玉米基因组的改良,让玉米产生新的或更强的特性,来适应更加恶劣的环境。就在当下,全球约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种植着接受了遗传改良的玉米。这些玉米,或是更加抵御虫害,或是能够耐受除草剂以适应工业化种植,抑或是改良了籽粒成分。而在全球各地的实验室中,拥有更加抗热、抗干旱、抗病菌侵害的新的玉米品种也在不断问世。2008年2月,继水稻之后,玉米成为了第二种被全基因组测序的农作物,而就在随后短短6年间,新的测序技术又成功地从不同角度测序和分析了多个玉米品种的全基因组序列。这些信息将更加有助于人们对玉米进行改良。可以相信,在现实之中,依靠这些技术手段,人类并不会像影片中那样束手无策。
  谁还有潜力成为“末日作物”的候选者?
  当然,在末日作物的名单之上,并不只有玉米一个人选。那么,还有什么作物能够和玉米一样担当起延续人类种群和文明的重任呢?
  显然,这样的作物需要和玉米类似,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较高的光合效率,合成足够的有机物。也许有人会提议沙漠中极为耐旱耐热的仙人掌等多肉植物,但实际上,这些植物也许更适合充当点缀,而不适合作为作物来种植。这是因为,这些多肉植物采取了一种将二氧化碳吸收和固定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的策略。这种策略虽然能够避免水分的散失,但严重降低了光合速率——换句话说,虽然抗旱,但产量太低。
  事实上,有一类人们并不将其视为作物的植物,更有可能担此重任,那就是甘蔗。和玉米一样,甘蔗也属于C4植物,因此同样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而甘蔗本身合成的大量的蔗糖,可以直接被人类用于食品的生产。同样的,同属于C4植物的高粱也是末日植物的有力候选者,但是,它们还需要人类努力提高其产量,才能和玉米一较高下。
  另一个问题是,未来的末日也许并非是干旱和酷热,也可能是一个冰期的到来或世界大战后核冬天的降临。那么在地球表面温度骤降的环境下,玉米、甘蔗等适应热带气候的作物将丧失它们的优势(也许可以依靠遗传改良的耐寒品种),而这时,另一种植物可能会异军突起,那就是甜菜。
  甜菜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在它的肉质块根之中,累积着大量的蔗糖。甜菜原产于欧洲中西部,虽然身为C3植物的它光合效率较低,但相比玉米和甘蔗来说更加适应寒冷的气候,而我们主要利用的块根,则正是甜菜用于抵御严寒而做的储备。在欧洲和亚洲北部,甜菜是人们冬季最为重要的食物之一,由此诞生出用红甜菜熬制的闻名遐迩的罗宋汤。至于甜菜制糖业,更是应对19-20世纪欧洲乃至世界连绵数十年的“末日之战”的产物——早在拿破仑战争之时,蔗糖海上运输的路线被战争切断,从而刺激了欧洲本土的甜菜种植和制糖;而在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之中,糖用甜菜也在其中作为重要的食品和工业原料被大面积种植。在现在,虽然甜菜被玉米来源的糖抢去了风头,但在末日之时,甜菜还是极有希望进行逆袭的。

可能是作者喜欢吧……


《星际穿越》这部电影是哪个国家的?主要是讲述什么的?
在电影院里观看逼真的特效加上立体的音效真是太震撼了,对不能在电影院看的人来说真是可惜,毕竟《星际穿越》是获得了最好的视觉效果奖的。在太空上,一系列的故事和剧情才渐渐铺展开来。库珀一行人通过虫洞,到达更远的太空,开始寻找新的星球。可是他们发现在这里的一小时和在地球上的七年时间是一...

星际穿越有关时空扭曲的问题,你有哪些看法?
《星际穿越》里面的时空扭曲,基本都是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作为基础。无论是虫洞的时空扭曲,还是引力作用下的时空扭曲,都是当前比较先进的物理科学知识,也是争议比较大的。首先就是故事的起点——虫洞。地球存亡之际,凭空出现的虫洞被发现,并且认为是外星人拯救地球的一个小小帮助。于是人们穿越虫洞,...

这部才叫科幻片,基本零差评,《星际穿越》中最后未来的人类是谁救的...
《星际穿越》的结局是库珀在黑洞中发现了女儿卧室的真相,原来女儿卧室是和他存在的空间是相同的都是五维空间,而这个五维空间是未来的人类创造的。在他走之前的那个被女儿破解出来的摩斯密码“stay”也是他自己留给自己的,因为他发现穿越星际,离开女儿会让他无比后悔,所以他留下那个密码,希望女儿能够...

怎么看待《三体》和《星际穿越》各自描述的高维度世界?
《三体》和《星际穿越》中对维度的理解确实是不同的,但是星际穿越中第四维和第五维都不是题主理解的时间。这么理解好了,我们处于三维空间,三维空间日常来说是所有点的位置都可以由三个坐标XYZ来表示其位置,简化来说可以表述成长宽高,所以我们世界中的所有物体纬度都可以由我们来改造,改变物体的长宽...

星际穿越中提到的科学
这个电影故事如果放到科幻小说中,可以说毫不新奇,甚至只及得上四五十年前的科幻小说设定。其实这个电影很像一部中国科幻小说:郑文光先生的《飞向人马座》!《星际穿越》的后半段很接近这个小说,就是男主在飞行的过程中燃料不够,借助黑洞的力量进入另外的一个空间维度。这部电影能够把另外一个空间维度...

如何评价《星际穿越》里,高维空间的呈现?
在《星际穿越》里,尽管黑洞中立方矩阵仍是三维的,但这确实是最严谨的对高维空间展示和解释。高维空间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的人很难想象高维空间是什么样子,就像二维平面人没有办法想象三维立体一样。对于二维人来说,他们只能看到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的投影,那就是一系列平面的叠加变化,就像大脑的MRI图像...

《星际穿越》中,墨菲最后发现了什么才能使人类的文明避免灭绝?
在《星际穿越》中,墨菲最后发现了控制引力的方法,这样才能把全人类带离地球,从而让人类避免在地球上灭绝的噩运。影片中一开始已经交待,地球上的农作物和植物因为枯萎病而逐一灭绝,使得地球上到处沙漠化,人类的食物来源将会越来越少。随着植物大规模灭绝,这还会造成大气中氧气的含量逐渐降低,在几十年...

我想知道星际穿越到底讲了个什么?我看了一遍没看懂!
《星际穿越》主要讲述了一组宇航员通过穿越虫洞来为人类寻找新家园的冒险故事。具体剧情:近未来的地球黄沙遍野,小麦、秋葵等基础农作物相继因枯萎病灭绝,人类不再像从前那样仰望星空,放纵想象力和灵感的迸发,而是每日在沙尘暴的肆虐下倒数着所剩不多的光景。在家务农的前NASA宇航员库珀(马修·麦康纳饰...

《星际穿越》里哪些技术可能成真?
剧情:电影中,库珀和女科学家布兰德降落在绕着黑洞转的星球上,星球上的1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7年。由于时间膨胀,《星际穿越》中的“坚韧”号船员衰老速度比地球上的人慢。这种现象符合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当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动时,时间便会变慢。在地球上,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明...

《星际穿越》中的墨菲最后到底发现了什么才使人类文明避免灭绝?_百度...
《星际穿越》的最后墨菲并没有发现什么,而是终于领悟到了他父亲库柏通过高维空间给她发送的黑洞奇点数据,获得了黑洞奇点数据的墨菲解开了老教授构建的引力方程。 获得了完整引力方程的墨菲就能利用引力方程来让人类学会控制引力,进而人类建造了超大规模的太空城,全体人类文明离开了地球进入到太空中繁衍生息,避免了整个人类...

衡东县17290988650: 《星际穿越》里为什么地球上已经只有玉米了 -
田艳多酶: 因为玉米相比于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具有更加耐热、耐旱的特性. 这些特征是因为玉米细胞独特的固定碳的方式决定的.从植物生理学角度来看,玉米是C4型植物,可以主动“捕获”二氧化碳,这使得玉米在高温、高光强和低二氧化碳浓度时,也能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让玉米在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末日环境中占据了先机.

衡东县17290988650: 《星际穿越》犯了多少科学性错误 -
田艳多酶: 1、粮食危机存疑问 影片开头,全球的农作物都遭到枯萎病袭击而死亡.但“枯萎病”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个门类,是形形色色植物病的统称,片中却暗示为同一种病原像连环杀手一样依次猎杀农作物,其中玉米抗病力最强也缺乏说服力.影...

衡东县17290988650: 星际穿越为什么要烧麦子 -
田艳多酶: 因为他所在的曼恩星球(马特饰演曼恩,一共确定了3个星球米勒(Miller)、艾德蒙斯(Edmunds)和曼恩(Mann))并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他在一到这个星球后搭好了营地就开始了休眠,然后库珀和布兰德和罗米尼然后唤醒了休眠中的曼恩,然后因为曼.

衡东县17290988650: 星际穿越里地球为什么不能居住了,很纳闷电影一直没讲明 -
田艳多酶: 片头就说了地球上一种枯萎病让所有植物陆陆续续死去,当时还能种玉米,但也不能种多久了,没有植物导致环境恶化,可以吃的东西越来越少,最后都会饿死的,只是时间问题

衡东县17290988650: 2014 年的电影《星际穿越》中有哪些科学上的错误 -
田艳多酶: 文科生篇 槽主:果壳网1、如果玉米真的是美国最后的农作物,那么Cooper(马修·麦康纳饰)一口一口地灌啤酒,酿酒用的小麦从哪里来?桌面上的面包也是玉米面么?2、NASA抓到闯入者Cooper,一开始还敌意满满的质问你怎么进来的,...

衡东县17290988650: 星际穿越》里,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中,以下哪种植物是影片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
田艳多酶: 当时最主要的是玉米,其他农作物因为癌症不能生存下去,

衡东县17290988650: 星际穿越:没有看懂的地方 -
田艳多酶: 我只能把我看得懂的回答给你听.穿过虫洞的时候,看到的是另一个宇宙,也是2113充满了各种星体太多太多了,所以等他们从虫洞出来,才对5261准黑洞那边飞去.这里说的3课行星是有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至于有没有其他行星,不是他们的...

衡东县17290988650: 《星际穿越剧情详解是什么(星际穿越》剧情解析)
田艳多酶: 《星际穿越》这部作品相信大多数喜欢看科幻片的网友已经看过甚至不止一遍了.1、影片基于理论物理学家Kip Thorne的理论,讲述一群探险者穿越虫洞的关于时间旅行...

衡东县17290988650: 星际穿越结局是怎么回事 主角怎么回来的人类怎样了 -
田艳多酶: 主角被五维空间释放出来之后昏迷,进入太空漂浮,人类飞船发现了他并救回来了.由于女儿计算出了那个重力公式,使人们可以离开地球,来到火星上建立的一个太空空间站生活.而布兰德独自来到埃德蒙顿星球,开始了Plan B计划,结局是马修计划去找布兰德,从女儿的话中,很明显埃德蒙顿星球将成为人类新的移民地

衡东县17290988650: 星际穿越 烧田的镜头出现了好多次 -
田艳多酶: 有烧两种情况. 第一种:电影刚刚开始的时候说了小麦全部病死,为了防止农作物间相互传染所以要把生病小麦烧了,到后来玉米也被传染了,为了保证剩下的玉米还可以继续生长,所以要把生病的玉米烧了. 第二种:库珀的儿子不同意他们一家搬走,但是全家已经生病了,所以库珀的女儿烧了他的玉米田,你想想,有人把你赖以生存的玉米田烧了,你能不出去灭火吗,然后库珀的女儿就带着库珀儿子一家人走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