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高中政治学唯物论,辩证法简洁知识点梗概!

作者&投稿:蓬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政治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知识点总结~

辩证唯物论:4、5课
认识论:6课
唯物辩证法:7、8、9、10课[唯物辩证法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历史唯物论:11课
价值观:12课

辩证唯物主义在高中学习阶段包含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和认识

论(透过现象识本质)

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一原理与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事实)作为根本出发点

。即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反对从主观出发的错误观点与做法



(2)如何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轻而易举的。既需要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基

本观点,反对主观主义,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

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觉地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而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的统一是从静态讲的,历史的统一是从动态来讲的。因此,

我们既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又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反作用于客

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

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这一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没有不可以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受实践的限制,受客观事物自身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随着

社会的发展,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在加深。

(2)从主观方面来看,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这些因素

制约着意识能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3)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

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

物的发展。

二、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一)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

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因此,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正确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

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

效果的程度。

(二)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

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人们也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

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辩证法

一、坚持联系的观点:根据2005年的高考考试大纲,这一部分内容要求把握以下几点。

(一)联系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的关系。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

,既要看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又要看到任何事物的内部联系,反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

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配制所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我们:(1)既不能否认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3)人们要认识和把握

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

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关系。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同时又是客观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和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时必须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根

据2005年的高考考试大纲,要求考生重点掌握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1)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

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因果联系是普遍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客观存在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即它一定是由某种现象所引

起,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

和预见性。所谓“自觉性” 就是要求们从结果中分析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利于发扬

成绩,避免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所谓“预见性”就是要求我们预见某一现象可能产生的后果。只有对

后果进行科学预见,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促使事物向人们所期望的结果发展。“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体现的就是这一哲学道理。

(四)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1)整体和

部分是相互区别的。一是二者的内涵不同。不能把事物及其过程与构成它的部分等同起来。二是二者的

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的

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

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一是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

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

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

地位;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三是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首先,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

,寻求最优目标,即要求我们应该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其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

挥,即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

的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结果。根据2005年的文综考试大纲,删除了“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

内部联系” 这一知识点。

二、坚持发展的观点。根据2005年的高考考试大纲,这一部分内容要求掌握以下两点。(一)坚持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

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

替旧事物的过程。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

程。(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3)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

思维,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根据2005年文综高考考试大纲,这一部分知识点删除了“区分新旧事物的根

本标准”这一知识点,同时增加了“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这一知识点。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

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决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

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趋向才是发展。

(二)按客观规律办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

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反对不讲科学,不

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根据2005年文综高考考试大纲,这部分内容增加了“科学发展观”

这一知识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

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

伟大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

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国家的发展首

先是经济发展,要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

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个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必须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科学发展观的

根本着眼点,就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

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我们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三、坚持矛盾分析法。根据2005年文综考试大纲,这一部分知识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一)坚持两分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

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彻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同时

,矛盾又是客观的,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

题、办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其次要善于全面分

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即不同事物的矛盾都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反对形而上学不管时间、地点、条件的变

化,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

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

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

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必须把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辩证的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

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四)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复杂事物发展过程包含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

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

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

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在事物

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

和解决;同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

一。

(五)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每一个矛盾中,矛盾的双方也有主次之分。客

观事物内部的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

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这一原理

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四、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根据2005年文综考试大纲,这部分内容要求掌握以下四点。

(一)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包括内部矛盾和外部矛

盾,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

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是,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

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

因起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必须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二)量变、质变及其二者的关系。这一部分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

是量变和质变泊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

、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在量变阶段,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而质

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是由一种性质的事物向另一种性质的事物的根本转变。(2)一切事物的变

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要特

别注意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形式,即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

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3)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

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把握适度原则,防止和克服不顾分寸、盲目乱干的思想和行为。(4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

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但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

物发展变化的终结。新出现的事物会在新的质变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再一

次引起质变。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变化,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

路是曲折的。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符合客

观发展规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但新事物的成长是一个由

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其间必然经历艰难曲折,甚至遭受失败。要支持新事物,培养创新精神。

(四)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

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2)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4)人是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马哲的每一部分涉及三个概念
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辩证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群众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学科《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
(一)辩证唯物论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心理和精神状态)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或: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唯物辩证法
两大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
1.联系的观点
①联系的含义(要处理好事物间,各环节、各个部分的联系)
②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割裂事物的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虚假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修桥、路,网络,贸易等);联系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要分析条件(或者积极主动创造条件),把握事物的联系。
③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性能状态的变化起决定作用),要搞好局部,以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例:优化经济结构)
2.发展的观点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
②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又要作好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3.矛盾的观点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法,全面看问题。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居安思危,物极必反)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即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
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即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
之所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⑤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体现主要矛盾的常见词有:重点、中心、关键、重中之重、核心,主线,以……为主,首要、第一、根本举措(任务)、着重、更加注重、优先,突出(最突出)问题、首位等)(着重于做事情)
⑥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事物的本质;次要方面也会影响事物的性质,不能忽视支流。(体现矛盾主要方面的常见词有:主流、方向、性质或本质、主体、优劣、总的来说(看)、总趋势、潮流等)(侧重于看问题)
⑦辨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有革命的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⑤⑥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辩证认识论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注意:理解并能结合实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基础、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人们对既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对于特定的过程、条件和范围才是真理,否则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补充:(注意:一般不当哲学观点来用) 创新的社会作用:①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注意: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依据:创新意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辩证法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发展的观点,要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要树立创新意识,有革命的批判精神。
认识论依据:创新意识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四) 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意:注意区分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不同。并能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分析社会现象如:网络名词的出现,以及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两大基本矛盾、两大基本规律)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二。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注意:能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如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的重要性等。
(1)坚持群众观点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观点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坚持群众路线
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②群众路线的地位: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人生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5.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注意:能结合原理分析如低碳理念对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6.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1)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补充理解:(1)价值冲突的原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评价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3)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②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注意;运用这一考点分析长江大学学生手拉着手组成人梯救人英勇献身值不值得?
7.人生价值的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补充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第二: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第三: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附: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主要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注意:能结合 “双百“的评选、感动中国任务分析说明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4.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
(唯物)辩证法
一、原理与方法论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 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辨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一种因果关系;说明我国的农业和工业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说明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骄傲是原因,进步、落后是结果。
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说明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的权威,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看待一个人应当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说明我国的改革事业是新事物,要用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改革,积极投身到改革事业中去;说明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看到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前途,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认识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态度上,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5.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处理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关系;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邓小平一系列“两手抓”的思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说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说明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矛盾。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统一。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不能混淆不同性质的事物,因为“万物莫不相异”;说明我国农村在致富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状况所走的路子不相同;说明我国城市企业在改革中,企业自身现状不同,经营方式、改革方式也不同;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不同的地区、领域、部门、行业和不同的时期,二者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也应有所差别;说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必须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原理也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即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说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则,如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产党的领导等,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明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辩证统一;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
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其他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说明在经济建设中,要把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要抓好粮食生产,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说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说明国有企业改革要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放活国有小企业。
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我国现阶段,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说明对待股份制,不能笼统地判定它的性质,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制就有明显的公有性质;说明国有企业从现状上看,绝大多数向着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但也确有少数企业面临困境和问题;说明建国后特别是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这是主流,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困难;说明实行“一国两制”以后的中国,国家的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我国的国家性质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我国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是主流,但是也确有极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所以要加强廉政建设;说明青年的绝大多数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结合起来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之中的重点)
10.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1>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4>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说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要靠自身努力,同时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说明企业发展既要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又离不开一定的外部环境;说明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在条件的作用。
11.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1>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3>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待有益的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促成飞跃,而对于某些事情则必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盲目蛮干的思想和行为;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去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说明青年要把理想和苦干精神结合起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说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明显改变劳动力、土地和生产工具的数量,但是改变了劳动组织形式、具体分配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就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巨大飞跃,从而证明了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的道理。有进有退,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也体现了上面的原理。
1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说明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说明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支持改革等新生事物,促进其发展壮大;说明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坚信光明的前途,才能满怀信心地战胜困难和挫折,向着正确的人生目标迈进。

★关键要点★
▲唯物论:
1.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放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也是根本特性、本质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有了人脑不一定就有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
3.意识能动作用包括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
4.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因素: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知识构成。
5.①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②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③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反对主观主义;b.要坚持全面地、整体地、发展地看“实际”
6.主观和客观“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的实际,主观和客观“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湿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
1.联系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叫联系。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们不能否认联系,不能主观臆造联系。但人们可以改变条件创造条件,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四面八方”横向的联系是指空间上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前后相继”纵向的联系是指时间上前后事物之间的联系。
3.因果联系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先行后续,二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4.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种情况是,某一现象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另一种情况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5.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部分对整体的影响:部分会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6.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7.发展是变化,但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是看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8.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区别:现象是外在的,人能直接感知的;本质是内在的,必须要经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本质要通过现象才能表现出来,现象是规律的向导。
9.规律和规则、法律条文、规定的关系。(参考书本P76页)
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及二者关系(参考书本P80页)
▲矛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1.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无条件的,而统一是有条件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3.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态,并不是消灭矛盾。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7.认识事物的秩序: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
8.事物的主次矛盾转化了,我们的工作中心也随之转移。
9.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
10.明确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难点、易混点——切记!!!):
(1)深刻理解含义:
a.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它强调的是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一方是主要方面。
(2)把握关键性词语:
a.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等。
b.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等。
(3)明确命题旨意:
a.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认识事物。在事物存在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长处和短处等方面,针对事物的性质作出评价与判断,强调对这个事物当前状况的认识。
▲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根本原因、根本动力),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和延缓作用,只能是影响。
2.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况,一是数量上的增减会引起质变,二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3.量变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不会发生质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4.适度原则是要保持事物原有的性质,促成飞跃是要改变事物的性质。
5.质变不一定是发展,但发展一定是质变。
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最根本的分歧在: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7.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辩证法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唯物论贯穿着辩证法的思想

我高三,文科,政治还不错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2.意识到反作用原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4.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5.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6.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辩证唯物论:
一.联系
1.普遍联系原理。
2.因果联系原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4.联系的客观性。
二.发展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3.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三.矛盾
1.对立统一的观点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6.矛盾的主次关系原理
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认识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2.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3.认识队实践的反作用原理
4.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5.认识的根本任务
6.实践的基本特征
7.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高二下期的内容,可以下期的时候用。
以上是全部内容,我平时都是用这个,很有效,你可以试一试!

考试时,你就把这些知识点通通背一遍,理出要答的知识点,这样就不会漏点了!
加油哦!!!

高中哲学学的是马哲
马哲有2个组成部分,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论(即辩证唯物论)教材第2章(是人教版不是怪兽教版...)
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教材第3章
认识论(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求索真理...)
教材第2章从"实践"开始....
上述三者构成辩证唯物主义
(因为马哲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参见教材第一章])

唯物论:记住一句话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被人认识的。
这句话包含: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规律的原理、方法论
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

辩证法:记住四点
1、联系
2、发展
3、矛盾
4、辩证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要用联系、发展、全面(矛盾分析法、辩证否定观)看问题,这是相对于形而上学静止、孤立、片面的观点而言的。

这些东西应付高考绰绰有余,文综王在此,有事找我

我给你传 算了;二楼已经答得完美了

百度文库上看看吧


现在高中政治还学辩证唯物主义么?
目前高中政治还是要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只不过相较于前两年,他的学习深度有所减少,只是初步了解一下。到大学乃至考研之后才会深入的去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法。

高中政治哲学中 唯物辩证法都包括什么内容?
唯物辩证法包括:一、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指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例如,有光就有影,有正就有负,有生就有死,有得就有失,电现象中包含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等等)。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哪些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高中课程,政治,唯物论的七条方法论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整理(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的所有原理方法论要求给我一一弄出来
既需要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反对主观主义,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觉地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

高中政治的政治学和哲学基本原理
一、唯物论部分1.世界物质性原理(1)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2)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3) 结合热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气候问题2、意识能动性原理(1)原理内容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听说高中政治要涉及哲学,不知道要学哪些内容?
高中政治课本一共要学四本书,全部为必修。哲学部分为第四本:《思想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高中政治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指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求高中政治哲学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

高中政治的哲学部分 应该怎样去背?
其实高中政治的哲学部分是最好记得。首先你得清楚四大板块。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三、认识论 四、人生观。其次看每个板块里的具体内容。唯物论(辩证唯物论)部分有五个观点,每一个观点对应一个原理,一个原理又有相应的方法论。如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陕县18078731892: 高中政治,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分别包括哪些知识点 -
刘虹芎菊: 唯物辩证法 一、 联系观 1、 联系的普遍性——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 方法论: 1) 尊重事物的固有属性 2) 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 联系的...

陕县18078731892: 高中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
刘虹芎菊:[答案] 唯物辩证法一、 联系观1、 联系的普遍性——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 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1) 尊重事物的固有属性2) 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状态,建立新的联系3、 联系的多样性...

陕县18078731892: 政治唯物辨证法的全部知识点? -
刘虹芎菊: 首先来说唯物论,唯物论最基本的观点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还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以及世...

陕县18078731892: 高中政治哲学怎样分辨唯物论和辩证法? -
刘虹芎菊: 唯物论是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回答,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不同,就分为不同的派别,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与之相对立的观...

陕县18078731892: 高中政治中什么是唯物论与辨证法 -
刘虹芎菊: 唯物论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物质还是意识.辩证法回答物质世界是怎么样的?——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 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的,是指唯物论中渗透着辩证法.辩证法中坚持唯物论前提.

陕县18078731892: 高中政治 辩证唯物论包括哪些知识点 -
刘虹芎菊: 辩证唯物论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意识活动...

陕县18078731892: 什么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高二政治常识]?? -
刘虹芎菊: 唯物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即量变和质变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矛盾引起的发展,即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的前进运动. 认识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陕县18078731892: 简单解释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辩证法的区别和联系 -
刘虹芎菊: 1、唯物主义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派别;它认为物质决定精神,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唯物主义有三个发展阶段: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2、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的哲学思想,包括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和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发展阶段. 3、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重新结合起来,实现了一次哲学的根本变革.

陕县18078731892: 高中课本中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
刘虹芎菊: 唯物论与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范畴,旧唯物主义哲学就是没有将二者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变革,第一次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辩证法的方法论结合起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割裂来研究.辩证唯物论包括运动与时空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还有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包括:2大总特征: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5大范畴: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偶然性与必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3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实质和核心>、量变与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陕县18078731892: 高中政治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它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做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它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做 -
刘虹芎菊:[答案] 1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与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2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敢于创新 (一般答原理这两条就够了,希望有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