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碧螺春的历史。

作者&投稿:宾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介绍一下碧螺春的历史~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

  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又称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碧螺春极其细嫩,当地百姓说它是“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吓煞香”。今天听郭郭给您讲讲这个传说。

【历史和传说】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碧螺春雅名的传说
  碧螺春茶名之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云昔年,在太湖的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碧螺生得美丽、聪慧,喜欢唱歌,且有一副圆润清亮的嗓子,她的歌声,如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清脆,山乡里的人都喜欢听她唱歌。而与隔水相望的洞庭东山上,有一位青年渔民,名为阿祥。阿祥为人勇敢、正直,又乐于助人,在吴县洞庭东、西山一带方圆数十里的人们都很敬佩他。而碧螺姑娘那悠扬宛转的歌声,常常飘入正在太湖上打鱼的阿祥耳中,阿祥被碧螺的优美歌声所打动,于是默默地产生了倾慕之情,却无由相见。
  在某年的早春里有一天,太湖里突然跃出一条恶龙,蟠居湖山,强使人们在西洞庭山上为其立庙,且要每年选一少女为其做“太湖夫人”。太湖人民不应其强暴所求,恶龙乃扬言要荡平西山,劫走碧螺。阿祥闻讯怒火中烧,义愤填膺,为保卫洞庭乡邻与碧螺的安全,维护太湖的平静生活,阿祥趁更深夜静之时潜游至西洞庭,手执利器与恶龙交战,连续大战七个昼夜,阿祥与恶龙俱负重伤,倒卧在洞庭之滨。乡邻们赶到湖畔,斩除了恶龙;将已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的降龙英雄——阿祥救回了村里,碧螺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要求把阿祥抬到自己家里,亲自护理,为他疗伤。阿祥因伤势太重,已处于昏迷垂危之中。
  一日,碧螺为寻觅草药,来到阿祥与恶龙交战的流血处,猛可发现生出了一株小茶树,枝叶繁茂。为纪念阿祥大战恶龙的功绩,碧螺便将这株小茶树移植于洞庭山上并加以精心护理。在清明刚过,那株茶树便吐出了鲜嫩的芽叶,而阿祥的身体却日渐衰弱,汤药不进。碧螺在万分焦虑之中,陡然想到山上那株以阿祥的鲜血育成的茶树,于是她跑上山去,以口衔茶芽,泡成了翠绿清香的茶汤,双手捧给阿祥饮尝,阿祥饮后,精神顿爽。碧螺从阿祥那则毅而苍白的脸上第一次看到了笑容,她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欣慰。当阿祥问及是从哪里采来的“仙茗”时,碧螺将实情告诉了阿祥。阿祥和碧螺的心里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于是碧螺每天清晨上山,将那饱含晶莹露珠的新茶芽以口衔回,揉搓焙干,泡成香茶,以饮阿祥。阿祥的身体渐渐复原了;可是碧螺却因天天衔茶,以至情相报阿祥,渐渐失去了原气,终于憔悴而死。
  阿祥万没想到,自己得救了,却失去了美丽善良的碧螺,悲痛欲绝,遂与众乡邻将碧螺共葬于洞庭山上的茶树之下,为告慰碧螺的芳魂,于是就把这株奇异的茶树称之为碧螺茶。后人每逢春时采自碧螺茶树上的芽叶而制成的茶叶,其条索纤秀弯曲似螺,色泽嫩绿隐翠,清香幽雅,汤色清澈碧绿;洞庭太湖虽历经沧桑,但那以阿祥的斑斑碧血和碧螺的一片丹心孕育而生的碧螺春茶,却仍是独具幽香妙韵永惠人间的。
   茶史追溯
  碧螺春乃茶中珍品,以"形美、色艳、香高、味醇"闻名中外。唐陆羽《茶经》"茶之出"中曾提到:"苏州长州生洞庭山"。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芥茶而细,味甚甘香,俗呼为'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又有说是清康熙帝因嫌"吓煞人"不雅,改名为"碧螺春",并列为贡品。又据清未震钧所著《茶说》载:"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
  碧螺春如今属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54年,周总理曾携带2斤"东山西坞村碧螺春"茶叶赴日内瓦参加会议。
   名茶鉴赏
  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清香淡雅、鲜醇甘厚、回味绵长,其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品赏碧螺春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事。品饮时,先取茶叶放入透明玻璃杯中,以少许开水浸润茶叶,待茶叶舒展开后,再将杯斟满。一时间杯中犹如雪片纷飞,只见"白云翻滚,雪花飞舞",观之赏心悦目,闻之清香袭人,端在手中,顿感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令人爱不释手。
  茶联,茶诗,茶词为证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
  洞庭帝了春长恨,二千年来茶更香。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碧螺春
  清·陈康祺
  从来隽物有嘉名,物以名传愈自珍。
  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
  已知焙制传三地,喜得揄扬到上京。
  吓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
  碧 螺 春
  清·梁同书
  此茶自昔知者稀,精气不关火焙足。
  蛾眉十五采摘时,一抹酥胸蒸绿玉。
  纤衫不惜春雨干,满盏真成乳花馥。
  碧 螺 春
  现代·田汉
  更无天堑能防越,何处桃源可避秦?
  只愿涛平风定日,扁舟重品碧螺春。
  碧 螺 春
  现代·周瘦鹃
  及时品茗未为奢,携侣招邀共品茶。
  都道狮峰无此味,舌端似放妙莲花。
  如梦令( 清·吴伟业)
  镇日莺愁燕懒,遍地落红谁管?
  睡起热沉香,小饮碧螺春碗。
  帘卷,帘卷,一任柳丝风软。
  说明:吴伟业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此词的发现表明,早在康熙帝赐名(1699年)之前的几十年前,碧螺春之名已经在民间流传开来,只不过尚未闻名天下。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又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至于小青茶这个名字我没有听过。


介绍一下碧螺春的历史
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

碧螺春的来历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产于江苏苏州市东北部,太湖以南,太湖西南岸的东山、西山、横山、北山及枫桥等地区。据说,碧螺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成化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传说在明朝末年,苏州的翟右丞因反对将土地分给显贵而贬为太仆寺卿。他回到老家修建茶室,专心研制茶叶。有一天,他的朋友拿了...

碧螺春_传说
也不能加盖紧闷,而是先在杯中倒人沸水,然后放进茶叶;略过三四分钟,芽、叶纷纷伸腰舒展,茶色浓艳,闻之清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县的洞庭山,又名洞庭碧螺春。吴县隶属苏州,也有称之为苏州碧螺春。外形卷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素为茶中之萃。关于碧螺春的历史,清代...

碧螺春茶的产地出自哪里 碧螺春历史介绍
碧螺春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起初被称为‘洞庭茶’或‘惊恐沙人乡’,源于一位修女的意外赞誉。传说中,她在春季山行采茶,煮茶后香气四溢,她惊呼其香‘太可怕’,因此得名。其真正的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县的太湖洞庭山,今属苏州吴中区,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而闻名,如洞庭东西山的茶园。碧...

碧螺春在唐朝之后为什么会成为名茶?
而这个美丽且动人的传说,是古代劳动者们对于茶叶的美好想象。1、始于唐朝 宋史曾概括我国的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然而碧螺春早在唐朝就已经成为了贡品,可见碧螺春茶的成名之早,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很大的联系。历史上唐朝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当时经济发展迅速,统治者重视茶业的...

有谁知道碧螺春的故事啊?
据清代王彦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

碧螺春的历史及故事传说
碧螺春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名茶之一,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因其独特的产地和品质,又被称为“洞庭碧螺春”。碧螺春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最初的名称是洞庭茶,又因其香浓得令人惊讶而被唤作“吓煞人香”。这一名称的变迁与清代康熙年间的一段佳话有关。康熙皇帝在...

有关碧螺春的历史简介、文化意义、诗词、对联、广告词(一或两点)_百 ...
洞庭碧螺春 品香醉天下 吴中山水秀 赏景迷世界 洞庭碧螺春 品香醉嘉宾 吴中山水秀 赏景迷游客 洞庭碧螺春 香醉天外仙 吴中山水秀 景迷八方客 碧螺春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碧螺春茶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

碧螺春名字由来故事
碧螺春是中国名茶之一,得名的原因与此茶的外形和历史故事有关。传说在古代,有一个叫做崔护的文人,他与朋友们在太湖畔泛舟,忽然看到一只绿色的螺蛳从水中探出头来。崔护觉得十分神奇,就将这只螺蛳抓来,回去后用来煮水泡茶尝试,结果发现这茶非常的鲜香。于是他就将这种茶叫做“碧螺春”,意为“青...

碧螺春名字的由来及故事传说
碧螺春,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名字的由来和故事传说颇富传奇色彩。这款未发酵的绿茶,原产于太湖附近的洞庭山区,有着超过千年的历史。最早,它被称为洞庭茶,或者吓煞人香,据说是一位尼姑偶然发现其美味,并以惊叹之语命名。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这款茶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卓越的品质,被皇帝康熙...

铜陵县15862266904: 碧螺春的来历 -
壤朱普爱: 江苏太湖的洞庭山上,出产一种“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吓煞香”的名茶,叫“碧螺春”.据清王彦奎《柳南随笔》载:“洞庭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初未见异.康熙某年,按候而采,筐不胜载,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者争呼...

铜陵县15862266904: ...就根据此茶原产于碧螺峰,以及古代常用“春”字来代称茶的习俗,便给它起了一个颇为雅致的名字——“碧螺春”.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 -
壤朱普爱:[答案] 1介绍自己及同学 2适当说一下进入新学校的感想 3介绍下新班级的情况~同学相处如何 4师生之间初次见面的感想 5对新校园和学校的看法 6今后学习生活的目标 7然后吹捧下校方 其实都是死套 随便写点加点形容词~学校也不会给你写太多的

铜陵县15862266904: 碧螺春的由来 -
壤朱普爱: 在民间,碧螺春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据说“碧螺春”这个名字是清代康熙皇帝御赐的,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便据其采撷于碧螺峰,茶色碧绿,形曲似螺,又值于早春采撷的特点,钦定茶名为“碧螺春”.

铜陵县15862266904: 碧螺春茶叶名字的由来 -
壤朱普爱: “碧螺春”茶的由来 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产于太湖洞庭东西二山.有关碧螺春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清康熙年间,当地人在洞庭湖东碧螺峰石壁上发现了一种野茶,便采下带回作饮料.有一年,因产量特多,竹筐装不下,大家...

铜陵县15862266904: 碧螺春的资料 -
壤朱普爱: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始于明代,俗名“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碧螺春产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且多是果木与茶树间作,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孕育着碧螺春茶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碧螺春茶是采摘一芽一叶为原料,制造500克特级碧螺春茶,需采6~7万颗芽叶.碧螺春茶外形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冲泡碧螺春茶时可观赏到“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三种奇观.

铜陵县15862266904: 碧螺春 - 传说 -
壤朱普爱: 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自古就是茶中珍品,传说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采制历史.据清王应奎撰《柳南续笔》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当地人每年都要持竹筐前去采摘以供饮用.一次,因其叶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

铜陵县15862266904: 有谁知道碧螺春的故事啊? -
壤朱普爱: 据清代王彦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

铜陵县15862266904: ”碧螺春“名字的由来 -
壤朱普爱: A 碧螺春原名 吓煞人香,相传在清康熙年间,有一年洞庭东山碧螺峰上的茶树长得特别繁茂,采茶姑娘们采下来的茶用竹筐装不下了,就把多余的茶放在怀中.茶得热气后透出一阵异香,采茶姑娘们争呼吓煞人香(吴中方言),此茶由此得名.后康熙皇帝下江南,巡抚宋荦以此茶进献,康熙帝对茶大加欣赏,但觉其名不雅,便据其采撷于碧螺峰,茶色碧绿,形曲似螺,又值于早春采撷,因此钦定茶名碧螺春.从此以后碧螺春茶就成为了历年进贡之茶中珍品. 但是在百度百科中,是有一个民间传说,由一个叫“碧螺”的女子得来.

铜陵县15862266904: 碧螺春是不是绿茶? -
壤朱普爱: 碧螺春属于绿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事实上,碧螺春不仅是一种绿茶,而且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