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步九侯”是什么!

作者&投稿:宫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很多学医的人都黑中医?~

中医指的是中国传统医术,虽然作为中国人不应该去黑中医,并且中医在各大疫情期间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依旧在黑中医!其实这些人黑中医并非是黑传统医术,而是对中医存在着一定的误解!

首先中医是有效且神奇的,各种疑难杂症经过老中医的辩证都能对症下药治好,但是在人心复杂的社会,很多人却为了赚钱冒充老中医赚一些黑心钱,导致老中医不再是悬壶济世的代名词,而是人见人怕的黑心中医。而在长期的黑心广告下,本来就少的中医也慢慢被这种骂名给覆盖,导致很多人对中医的意见非常差,其实很多人并不是黑中医,而是黑伪中医黑心赚钱!

再者是中医一般治疗的疗程非常久,利用一些草药去调节人体的身体,在人体调节的基础上根治病症,很少会对身体造成损伤,但是这种代价却是极其漫长的。很多人在患病以后往往是比较心急的,而中医的治疗却是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快速见到成效,即便是用中药将身体调节好了,还没等医生用药根治身体,这时人们就已经选择换西医治疗了,这样即便是中医医术再高明,人们也不会承认中医医生的医术,而是认为西医调理好的身体!

最后就是中医是靠传承的,并且草药已经很难生存下来了,而中医也随着这些因素慢慢没落下来,所以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中医不行了!其实并非是中医不行了,而是人们现在看病的心理太急切了,相信在某些方面中医还是要比西医强的,只不过中医的疗程比较久,再加上找不对合适的中医,而导致患者受到蒙蔽的感觉,从而加入到了黑中医的大军中!

中医学起来不容易,尤其是想做到一个真正出师的容易你自己能够去看病的那种,这很难的,因为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首先就是病症的判断,然后就是药方,也就是如何下药。现在这两方面都有问题。
首先望闻问切最基本的切麦,你怎么把脉?这个东西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而且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学得清楚的,他需要一个老师长期的去手把手的教你,然后你自己在实际的看病过程中去体会,你才能逐渐掌握到那种微妙的变化,但现在大学的教育都是规模化的教育,一个班几十号人,一个年级几百人,老师怎么可能有那个闲工夫去每个人都教你呢,就算每个人都能教你一次,也仅仅就一次而已,你体会不到真正把脉的含义是什么。
其次就是药方,中医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各种各样的药材搭配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神奇的效果,但是药方是最核心的东西,药材不能够自己随便去搭的,虽然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疗效,你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把疗效差不多的放在一块来增强药效,但中医里面最神奇的就是那些药味相冲的药,这些药搭配在一块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的时候,才会起到一个非常神奇的效果。而现在没有这些药方,中医在遗传的过程中损失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如果仅仅是普通的中药的话,那只是能看到的好一些,普通的疾病而且望闻问切,这4个过程还不是一年两年能学得明白的,就算是你学中医也读到了研究生呢,就读到了博士,你也不敢说自己看病,一定就比那些西医用仪器去看的精准,因为人家是用现代设备,你完全是凭自己的感觉,凭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现在中医是越来越不好学。

三部九候

诊脉术语。

①指全身遍诊法。即于头部、上肢、下肢三部诊脉,每部各有上、中、下动脉,不同部的脉出现独大、独小、独迟、独数,即表示该经的脏气有寒热虚实之变化。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下,两颊动脉(地仓、大迎)。候口齿病变。上肢:上,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候肺;中,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候心;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候胸中。下肢:上,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妇女取太冲),候肝;中,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候脾,若候胃气配足阳明胃经动脉(冲阳);下,足少阴肾经动脉(太溪),候肾(《肾问·三部九候论》)。

②指寸口诊法。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指力按脉,分浮、中、沉(《难经·十八难》)。

中医号脉的一种说法,是三部九侯

语出《素问.三部九候论》 。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 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 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 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 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 下--两颊动脉(地仓、大迎),候口齿病变。 上肢:上--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侯肺; 中--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侯心; 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候胸中。 下肢:上--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妇女取太冲),候肝; 中--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侯脾,侯胃气配足阳明胃经动 脉(冲阳); 下--足少阴肾经动脉(太溪),候肾。 根据临床实践,简化遍诊法,一般只侯寸口脉,称为“独取寸口”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的指力相应分为浮 、中、沉三侯,共为九候。此外,张仲景《伤寒论》原序中所说的“ 三部”脉是指“人迎”(结喉旁颈总动脉)“寸口”(腕部桡动脉) 和“趺阳脉”(足背部胫前动脉)。

黄帝内经 三部九侯论篇第二十

全都在里面了。请看:

黄帝问道:我听先生讲了九针道理后,觉得丰富广博,不可尽述。我想了解其中的主要道理,以嘱咐子孙,传于后世,铭心刻骨,永志不忘,并严守誓言,不敢妄泄。如何使这些道理符合于天体运行的规律,有始有终,上应于日月星辰周历天度之标志,下符合四时五行阴阳盛衰的变化,人是怎样适应这些自然规律的呢?希望你讲解这方面的道理。岐伯回答说:问得多好啊!这是天地间至为深奥的道理。
黄帝道:我愿闻天地的至数,与人的形体气血相通,以决断死生,是怎样一回事?岐伯说:天地的至数,开始于一,终止于九。一奇数为阳,代表天,二偶数为阴代表地,人生天地之间,故以三代表人;天地人合而为三,三三为九,以应九野之数。所以人有三部,每部各有三侯,可以用它来决断死生,处理百病,从而调治虚实,祛除病邪。
黄帝道:什麽叫做三部呢?岐伯说: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每部各有三侯,所谓三侯,是以天、地、人来代表的。必须有老师的当面指导,方能懂得部侯准确之处。上部天,即两额太阳脉处动脉;上部地,即两颊大迎穴处动脉;上部人,即耳前耳门穴处动脉;中部天,即两手太阴气口、经渠穴处动脉;中部地,即两手阴明经合谷处动脉;中部人,即两手少阴经神门处动脉;下部天,即足厥阴经五里穴或太冲穴处动脉;下部地,即足少阴经太溪穴处动脉;下部人,即足太阴经箕门穴处动脉。故而下部之可以天候肝脏之病变,下部之地可以侯肾脏之病变,下部之人可以侯脾胃之病变。
黄帝道:中部之侯怎样?岐伯说:中部亦有天、地、人三侯。中部之天可以侯肺脏之病变,肿不之地可以侯胸中之病变。中部之人可以侯心脏之病变。黄帝道:上部之侯又怎样?岐伯说:上布也有天、地、人三侯。上部之天可以侯头角之病变,上部之地可以侯口齿之病变,上部之人可以侯耳目之病变。三部之中,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侯为天,三侯为地,三侯为人,三三相乘,合为九侯。脉之九侯,以应地之九野,以应人之九脏。所以人有肝、肺、心、脾、肾五神脏和膀胱、胃、大肠、小肠四形脏,合为九脏。若五脏以败,必见神色枯槁,枯槁者是病情危重,乃至死亡征象。
黄帝道:诊察的方法怎样?岐伯说:必先度量病人的身形肥瘦,了解它的正气虚实,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但必先去除血脉中的凝滞,而后调补气血的不足,不论治疗什麽病都是以达到气血平调为准则。
黄帝道:怎样决断死生?岐伯说:形体盛,脉反细,气短,呼吸困难,危险;如形体瘦弱,脉反大,胸中喘满而多气的是死亡之症。一般而论;形体与脉一致的主生;若脉来三五不调者主病,三部九侯之脉与疾病完全不相适应的,主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鼓指如春杵捣谷,参差不齐,病必严重;若见上下之脉相差甚大,而又息数错乱不可计数的,是死亡征候;中部之脉虽然独自调匀,而与其他众脏不相协调的,也是死侯;目内陷的为正气衰竭现象,也是死侯。
黄帝道:怎样知道病的部位呢?岐伯说:从诊察九侯脉的异常变化,就能知病变部位。九侯之中,有一部独小,或独大,或独疾,或独迟,或独热,或独寒,或独陷下(沉伏),均是有病的现象。
以左手加于病人的左足上,距离内踝五寸处按着,以右手指在病人足内踝上弹之,医者之左手即有振动的感觉,如其振动的范围超过五寸以上,蠕蠕而动,为正常现象;如其振动急剧而大,应手快速而浑乱不清的,为病态;若振动微弱,应手迟缓,应为病态;如若振动不能上及五寸,用较大的力量弹之,仍没有反应,是为死侯。
身体极度消瘦,体弱不能行动,是死亡之征。中部之脉或快或慢,无规律,为气脉败乱之兆,亦为死征。如脉代而钩,为病在络脉。九侯之脉,应相互适应,上下如一,不应该有参差。如九侯之中有一侯不一致,则病必危险。所谓不一致,就是九侯之间,脉动的不相适应。诊察病邪所在之脏腑,以知死生的时间。临症诊察,必先知道正常之脉,然后才能知道有病之脉;若见到真脉脉象,胜己的时间,变要死亡。足太阳经脉气绝,则两足不能屈伸,死亡之时,必目睛上视。
黄帝道:冬为阴,夏为阳,脉象与之相应如何?岐伯说:九侯的脉象,都是沉细悬绝的,为阴,冬令死于阴气极盛之夜半;如脉盛大躁动喘而疾数的,为阳,主夏令,所以死于阳气旺盛之日中;寒热交作的病,死于阴阳交会的平旦之时;热中及热病,死于日中阳极之时;病风死于傍晚阳衰之时;病水死于夜半阴极之时。其脉象忽疏忽数,忽迟忽急,乃脾气内绝,死于辰#丑未之时,,也就是平旦、日中、日夕、夜半、日乘四季的时候;若形坏肉脱,虽九侯协调,犹是死亡的征象;假使七诊之脉虽然出现,而九侯都顺于四时的,就不一定是死侯。所说不死的病,指心感风病,或月经之病,虽见类似七诊之病脉,而实不相同,所以说不是死侯。若七诊出现、其脉侯有败坏现象的,这是死征,死的时候,必发呃逆等证侯。所以治病之时,必须详细询问他的起病情形和现在症状,然后按各部分,切其脉搏,以观察其经络的浮沉,以及上下逆顺。如其脉来流利的,不病;脉来迟缓的,是病;脉不往来的,是死侯;久病肉脱,皮肤干枯着于筋骨的,亦是死侯。
黄帝道:那些可治的病,应怎样治疗呢?岐伯说:病在经的,刺其经;病在孙络的,刺其孙络使它出血;血病而有身痛症状的,则治其经与络。若病邪留在大络,则用右病刺左、左病刺右的缪刺法治之。若邪气久留不移,当于四肢八溪之间、骨节交会之处刺之。上实下虚,当切按气脉,而探索气脉络郁结的所在,刺出其血,以通其气。如目上视的,是太阳经气不足。目上视而又定直不动的,是太阳经气已绝。这是判断死生的要诀,不可不认真研究。

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 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

三部九侯的动脉, 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 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 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 下--两颊动脉(地仓、大迎),候口齿病变。 上肢:上--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侯肺; 中--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侯心; 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候胸中。 下肢:上--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妇女取太冲),候肝; 中--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侯脾,侯胃气配足阳明胃经动 脉(冲阳); 下--足少阴肾经动脉(太溪),候肾。 根据临床实践,简化遍诊法,一般只侯寸口脉,称为“独取寸口”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的指力相应分为浮 、中、沉三侯,共为九候。

你好!首先祝你身体健康!冲着你我的缘分,以下给你我来给你谈谈关于中医的“三步九侯”的问题。
中医“三步九侯”是诊脉术语。这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三部九侯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
1. 头部
① 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
② 中:两侧耳前动脉(耳门),候耳目病变;
③ 下:两颊动脉(地仓、大迎),候口齿病变。
2. 上肢
① 上:手太阴肺经动脉(寸口),侯肺;
② 中:手少阴心经动脉(神门),侯心;
③ 下: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合谷),候胸中。
3. 下肢
① 上:足厥阴肝经动脉(五里、妇女取太冲),候肝;
② 中:足太阴脾经动脉(箕门),侯脾,侯胃气配足阳明胃经动 脉(冲阳);
③ 下:足少阴肾经动脉(太溪),候肾。
根据临床实践,简化遍诊法,一般只侯寸口脉,称为“独取寸口” 。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的指力相应分为浮、中、沉三侯,共为九候。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短期未知决诊九侯曾无仿佛中的仿佛的意思
短指刚得(病),期指得病有一段时间。如"期十七日当剧"。下一句"九候曾无仿佛"指九候的诊法就没做就认定基本是那样了,跟前一句类比联用,就指诊断草率行事,想当然下结论决诊,主要还是庸医只是各承家技,顺旧演知习惯做法。即"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三篇范文
在五脏生成篇、五脏别论篇等篇里,黄帝内经记述了五脏六腑的基本特点;在三部九候篇、玉机真脏论篇等篇中,黄帝内经论述了切脉的部位与方法,脉象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等等;更让我惊喜的是,在黄帝内经的宝命全形篇、八正神明篇等篇中找到了当初学习刺法灸法学时的原: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侯已备,後乃存...

《伤寒论》原序诗解下大医精诚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侯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

关于医生《黄帝内经》读书笔记三篇
在五脏生成篇、五脏别论篇等篇章里,黄帝内经记述了五脏六腑的基本特点;在三部九候篇、玉机真脏论篇等篇章中,黄帝内经论述了切脉的部位与方法,脉象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等等;更让我惊喜的.是,在黄帝内经的宝命全形篇、八正神明篇等篇章中找到了当初学习刺法灸法学时的原文: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侯已备,...

漳州华安旅游景点介绍 漳州华安旅游景点介绍大全
游人来到“三宝石”下,也就是来到九侯禅寺了。这座古寺始建于唐朝,宋朝淳枯五年(1245年)重建,清朝乾隆及光绪年间两次重修,均立碑记。寺前山门石额刻“大名山”三字。寺中正殿悬挂黄道周所题“洗心之藏”匾额。 平和灵通山 灵通山又称大峰山,其中“狮子峰”犹如雄狮盘距在峭壁之间,最为险峻。灵通山上主要...

漳州旅游景点简介
游人来到“三宝石”下,也就是来到九侯禅寺了。这座古寺始建于唐朝,宋朝淳枯五年(1245年)重建,清朝乾隆及光绪年间两次重修,均立碑记。寺前山门石额刻“大名山”三字。寺中正殿悬挂黄道周所题“洗心之藏”匾额。 平和灵通山 灵通山又称大峰山,其中“狮子峰”犹如雄狮盘距在峭壁之间,最为险峻。灵通山上主要...

诏安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诏安县九侯山花瓶石诏安县,福建省漳州市辖县,地处福建省最南端,是海西对接珠三角的“桥头堡”,是著名的“中国青梅之乡”和“书画艺术之乡”,也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素有“福建南大门”、“闽南大温室”之称。经济概况 2008全年诏安县实现生产总值58.6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7.2∶30.5∶32.3。财...

华容县18759578317: 中医学里面的三部九侯是什么意思 -
农娄接骨:[答案] 语出《素问.三部九候论》 .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它把 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处的动脉,在这些部位诊脉,称为三部九候.头部:上--两额动脉(太阳),候头部病变; 中--两侧耳前动脉...

华容县18759578317: 中医里讲三部九侯脉象诊法具体怎么解释? -
农娄接骨: 你好!《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提出的“三部九候”脉诊法是指,诊脉部位分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所以称之为“三部九候法”.“三部九候”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全身遍诊法...

华容县18759578317: 中医三不九侯是什么?解释下 -
农娄接骨: 常用的是独取寸口的诊脉法,寸口脉即桡骨动脉,分为寸、关、尺三个部位,以挠骨小头处为关部,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寸关尺共六部分管脏腑.每部又有浮,中,沉三候,三部脉共九候,合称三部九候

华容县18759578317: 中医是怎么样把脉看病的? -
农娄接骨: 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脉搏处,感知病人脉象的方法.三部是指寸关尺三个部位,九候是指医生手指的轻、中、重力量,这样三三得九而称“三部九侯”. 相传公元前五世纪名医扁鹊就开始采用脉诊的方法来诊察疾病,古老的《内经...

华容县18759578317: 脉沉细是什么意思 -
农娄接骨: 中医把脉需要三部九侯 即手腕桡骨茎突桡动脉搏动处被号来脉医生的食 中 无名三指分为寸关尺三部 左寸关尺分别代表心 肝 肾 右手代表肺 脾 命门 所以沉细脉源要分是哪一部的沉细 如果医生整体说一个病人沉细脉的话 这则是从整体上对一个病变的把握 及这个病人属于比较虚弱的体质 体性偏于阳虚体制 沉细脉表示寒气凝结脏腑 阳气虚弱 或者可能百有痰饮和淤血的阻滞 主要临床的表现病人度有的比较怕冷 无力 精神疲倦等等 想具体了解以及调理网上可以联系本人

华容县18759578317: 中医摸脉是怎么来诊断病症的,请细说些,中医博大精深感觉很神奇 -
农娄接骨: 中医认为全身血管四通八达,密布全身,在心肺作用下循环周身,只要人体任何地方发生病变,就会影响气血的变化而从脉上显示出来,中医通过诊脉也可以了解全身气血的情况. 中医断病四诊望、闻、问、切,相互关联、内外照相.望形色...

华容县18759578317: 谁能告诉我,中医是怎么号脉的? -
农娄接骨: 中医和西医都把脉.把脉的部位也都是病人腕部桡动脉搏动最明显的部位,也同样是利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触觉来了解病人挠动脉搏动的情况.中医的把脉,往往要把上好一会时间,不仅要了解脉搏的强弱、跳动的频率快慢、节律的齐整等...

华容县18759578317: 中医里的脉反是什么意思啊 -
农娄接骨: 脉反,即反关脉,是一种生理性变异的脉位,指桡动脉行于腕关节的背侧. 手太阴肺经常脉行于寸口,故三部九侯在寸口.反关脉切脉位置在寸口的背面,有同时见于两手,或独见一手的.

华容县18759578317: 中医证侯积分是什么 -
农娄接骨: 是做中医的临床研究用的,很多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证候积分标准

华容县18759578317: 脉诊部位与藏腑对应关系是什么 -
农娄接骨: 脉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之一,其切脉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三种.遍诊法即《素问》三部九侯法,切脉部位为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各分天地人,合而为九,此法临床很少采用.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即诊人迎、寸口、趺阳三脉,以寸口候十二经,以人迎、趺阳分候胃气,也有加上太溪候肾的,此法临床亦不常用.寸口诊法始于《内经》之《素问·五脏别论》,其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难经·一难》则进一步论述说:“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