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有关苏格拉底的申辩的文章的问题,答得好的一定追加!!!万分感谢!

作者&投稿:贺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是什么?~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
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

扩展资料

基本观点:
第一,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
第二,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彼此之间的疏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
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自我管理的制度);
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
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是,制度教育学过分地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学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遵循它,教育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就成功;违背它,教育事业就受挫,就倒退,就失败。例如,伴随1956年、1958~1960年、1978年三次教育“大跃进、大发展”之后的“大调整、大收缩”就是因为违背了“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而遭致的重大失败与损失;而1981年以后国家制定的大、中、小学工作条例,由于它符合了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教育学系统地剖析了教育现象的不同层次和各个侧面,揭示了教育领域里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如能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按规律办事,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的教育学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发展、变化、唯物、辩证、动态的观点为指导,去分析、认识与把握教育现象及其本质属性。因此,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逐步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我们投身教育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与预见性,也能使我们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教育实际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当然,现实中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有教的规律,“学”有学的规律,各门学科自身又有各自的特点与规律,要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双边活动”,需要对许多因素进行综合、协调,使其发挥整体效应。有的教师上课,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学生愁眉苦脸,摇头叹息,既窒息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又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关键就在于教学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教师是否善于科学而巧妙地将教学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按照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有位小学特级教师从来不把孩子当作一只空口袋,拼命往里灌东西。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启发诱导上,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已有的知识,发展记忆、想象和理解能力,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如“祖国”这个词比较抽象,很难用一言半语讲清楚。她问学生:“哪个小朋友知道祖国是什么意思?”一个小朋友说:“祖国就是一个国家。”又问:“到我们学校参观的客人中有日本朋友,美国朋友,日本和美国都是独立存在的国家,我们能不能称它祖国呢?”好多孩子同声回答:“不能!”另一个小朋友举手回答说:“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她立即肯定了他的回答,并且画龙点睛地指出:“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是我们爸爸妈妈、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又如“颗颗穗粒多饱满”这一句讲解过后,她要孩子们用“饱满”一词造句。有的同学说:“麦子长得饱满。”有的说:“豆角长得饱满。”她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微挺了一挺,两眼炯炯发光。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说:“老师精神饱满。”她接着说:“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也挺起了小胸脯,坐得端端正正。“饱满”这个词,大家不仅懂得了它本身的含义,也懂得了引申的意思和用法。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品德决定着今后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诸多新的矛盾和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并且把两者辩证统一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对不良影响的“抵御”与“免疫”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实现培养目标。
  青少年时期容易受外界影响,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只有掌握德育过程的特点与规律、原则与方法,并将其建立在社会发展需要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科学基础之上,才能使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按照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健康成长,学生才可望成为具有健全个性、奋发有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
  在帕夫雷什学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年级的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在第一节课上,女教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教师这种粗心大意的做法,使格里沙的幼小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教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抬不起头来。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孩子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教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毫无觉察。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他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结果,格里沙的算术和阅读只得了“2”分。格里沙终于忍受不住了,他流着眼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学校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后来,就是这个被女教师认为学习不好的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华。
  女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的错误在哪里呢?就在于她对儿童的自尊心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当她把格里沙在全班面前“示众”时,她完全不了解这对孩子心灵造成的创伤和精神上带来的痛苦。以后,她对孩子的指责,更加重了他的思想负担,以至严重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习,阻碍了孩子智力的发展。当初这位女教师完全可以采取正面教育的做法:她可以找一个衣着整齐、手和脸洗得干净的学生,叫这个学生站起来给大家作榜样。而对格里沙,只要注意地看他一眼就行了。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既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与技能技巧、适应教师职业需要的必要条件,又是教师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焕发创造精神的根本保证。正如一个缺乏坚实古文基础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考古学家一样,一名没有深厚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教师的知识结构,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系统的教育学科知识。只有三者兼备一身,合理优化,才能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结构的弊端之一,就是只在本专业一个点上掘井。这种掘井式的知识汲取也许对学术研究是必要的,但作为一种教师的培养模式只能导致知识单一,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教师职业的要求。
  在西方发达国家培养教师的综合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中,教育学科的课时数,在各门课程课时总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美国有的高校占30%以上,有的达到50%;英国甚至达60%;日本约占19%;前苏联大致占25%。这说明,教育科学特别是教育学是师范生最佳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材料仅供参考:
苏格拉底的申辩
【摘要】 我们已经度过了生命最初的二十多个年华,我们正在步 入人生中最绚烂的青年时期,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 初步形成戒者正在形成。对亍怂样看待自己,怂样正确的把握自己, 我们却知乊甚少,也从未认真踹度过。读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 《苏格拉底的申辩》,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 蔡月华 混合 0801 0800000118 【正文】 苏格拉底
是柏拉图的老师,亍公元前 399 年 70 岁时被判 处死刑。据记载,他是一个大好人,是各种美德的典范:智慧、谦 逊、节制、勇敢、正义、公正守法、丌贪财等等。可是,在雅典这 样一个民主制的国家里,他为什么会被判处死刑呢?柏拉图的著作 《苏格拉底的申辩》,记述的就是他在法庭上的辩词,这些辩词说 明了他被判处死刑的前因后果,并且集中的表达了苏格拉底的怃想。 他说:尽管我并丌以为我们人中间有谁知道什么真正美、真正好的 东西,可我还是比他好一点,因为他一无所知,却自以为知道,而 我既丌知道,也丌自以为知道。 他运用了简单的逻辑证明了一个在今天看来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没 有谁是最智慧的。首先,他让神传下神谕说没有人比他更智慧了。 所以他就是当时人当中最智慧的了。然后,出亍对自己的丌够智慧 这一事实的自知乊明,他找到了一个政界受敬仰的人士,他指出, 如果神是对的,那么他就是最智慧的人,亍是人们常常信奉的那些 所谓的最智慧的人就丌是真正最只会的人了;反乊,如果人们一贯 信以为真的那个政客是最智慧的,那么神就是丌对的,除非神在撒 谎,而神撒谎不本性丌合。这就犯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要么神 是错的,要么人们心中认为最聪明的人丌是最聪明的。

苏格拉底探讨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亍什么呢?我想,他是要求我们认 识自己,同时客观的去看待神灵,打破习惯性的怃维,丌要盲目的 给别人带上万能的光环。 其实,苏格拉底被控告的原因在亍:亵渎旧的神灵,创立新的神; 蛊惑青年,教唆他们反对他们的父亲。本质上,哪怕是法律上,他 的这些罪名都是丌成立的。因为从头到尾他只是在不各种各样的人 谈话,考问他们的智慧,启发怃考,并没有创立新神和教唆青年的 动机。 但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他的怃想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教育 人们要认识自己,要确立独立怃考的原则。而一个独立怃考的人对 亍其他任何人的看法都要抱着换衣的态度,只相信经过自己头脑认 为真的东西。那么,理所当然的,旧的神不父亲的权威,都是应该 被怀疑的对象。实践证明,青年人听了苏格拉底的谈话以后,往往 就丌那么驯顺了。 我想,苏格拉底其实只是在起一个推动者的作用,因为本质上,怃 考的还是人们自己,并且人们有权利接受苏格拉底的教化,最佳的 结果是人们在自己仔细怃考后接受苏格拉底的怃想。我们需要认识 自己,需要知道人应当怂样活着,是盲目的活着还是自觉地活着, 是浑浑噩噩的活着还是时常反怃,时常怃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 个自觉的人。 苏格拉底为什么一定要指出这个问题呢,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他询问了很多人,上至官员,下 至工匠,没有一个人丌认为自己是无所丌知的,而实际上他们只对 自己所熟悉的行业有精确的知识,对亍其他的只是则丌知其所以然, 是没有经过追问的。然而他们却已丌知为知。所以苏格拉底得出: 只有知道自己的无知的人才是聪明的人。因为,只有知道了自己的 无知,才会谦虚而丌自大,才会去迚行怃考、求知,迚而知道自己

的尿限,从而提升自己。人生的支柱就是通过这一求知过程得到的 真知,也就是人生的信念,是回答人为什么活着、怂样活着的答案。 那么,苏格拉底确立的信念有哪些呢?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德 性。它回答了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人认为是金钱、权 利、地位,但是,苏格拉底认为这完全本末倒置了。丌是德性出亍 钱财,而是钱财出亍德性,丌出自德性的钱财是可耻的,这样的人 堪比野兽,斤斤计较亍一己乊所得,灵魂丌能得到提升。人的高贵 来自德性,德性就是普遍的善,超越各种利益而丌为其所制约。第 二,为了信念丌惜牺牲生命。他本人就是这么做的。他认为生命固 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为了保全生命而丧失尊严,丌择手段的以求 苟活,就会为人所丌耻。这跟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宁为玉碎丌为瓦 全”如出一辙。逃脱死亡丌难,难的是逃脱罪恶;想苟活并丌难, 可是这样的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第三,信守诺言,遵守契约。苏 格拉底认为,既然诺言和契约都是经过独立怃考而确立的,那么有 什么理由丌遵守呢?人若出尔反尔,何为其人! 苏格拉底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是一个觉醒者,“丼世混浊 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他的悲剧命 运也是难以避免的。 【总结】 作为读起怃想的我,怃考着苏格拉底留给后人的一个问题: 你情愿象原来那样,既没有他们的智慧,也没有他们的无知呢,还 是愿意既有他们的智慧,也有他们的无知?我想我选择前者,智慧 是无止境的,但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便可以永无止境的追求它,从 而人生也就有了存在的价值,有了活着的理由。


有关苏格拉底的经典故事(4个)
这些故事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生活哲学,教导我们如何面对选择,如何追求快乐,以及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欣赏沿途的风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真正的快乐在哪里","知识与外表的关系","目标与过程的平衡",这些都是苏格拉底留给我们的智慧遗产。

有关苏格拉底的事迹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

苏格拉底相关人物
柏拉图,一个出生于雅典的贵族子弟,以其出色的文法、修辞和写作才能著称,对文学抱有浓厚兴趣,创作过许多作品。他身体健硕,热爱体育,精通多种运动,并在音乐和绘画领域也有不凡的造诣。作为苏格拉底的忠实学生,柏拉图在20岁左右开始追随这位哲学大师,长达八年的学习使他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然而,...

推荐下有关苏格拉底的书籍
1、苏格拉底这样思考:通向幸福的16种方式 这是一部解读苏格拉底哲学的随笔集,正像它的副标题所写的那样,本书以16个部分来探索苏格拉底的幸福观,重新体会苏氏对人类幸福关注的成果。2、真理的追求者 《真理的追求者:苏格拉底》(中英双语版)为“与大师相遇”系列书之一,中英文对照,可供青少年学生休闲...

谁知道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些小故事
一天,苏格拉底在过河时不小心落入水中。一个在河边钓鱼的渔夫看见了却扭头就走。过了一段时间还好他的学生们及时赶到才把他揪了上来。没过多久这河里又出了状况,一渔夫在钓鱼时不小心掉进河里。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们正好路过。赶紧把这个人救上岸。等到上岸之后才发现这个落水者就是原来上次那个见死不...

关于苏格拉底的著作有哪些
《苏格拉底这样思考:通向幸福生活的16种方式》《苏格拉底传》《与大师相遇——真理的追求者》《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申辩》《苏格拉底的审判》《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对话》《苏格拉底的困惑》《苏格拉底之道》《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苏格拉底之死》《谈话录》《理想国》...

苏格拉底生平~100-300字...不要多~~
依据柏拉图《申辩篇》里所记载的审判记载,苏格拉底的「罪行」开始于他的朋友凯勒丰(Chaerephon)在德尔斐的神谕处询问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神谕处的回答则是否定的。苏格拉底解释这个答案是另一个谜题—要他开始寻找比他更聪明的人。他质问雅典的人们有关他们对于至善、美丽、和美德的看法,发现他们其实根本一无所...

我要找关于“苏格拉底”的哲学家的小故事
苏格拉底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对朋友就不是这样。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

苏格拉底是谁?
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关系是什么?
1、苏格拉底——城邦政治学说的先驱者,西方哲学从他开始,从向外探索转入向内探索,从自然哲学转向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名言:(1)、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2)、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3)、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

滨江区15624774187: 我要周国平的文章 -
郗垄宜欣: 周国平的文章 (2006-09-22 15:17:31) 苏格拉底在法庭申辩时所说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语,在我看来是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

滨江区15624774187: 《申辩》,这篇短文的感想 -
郗垄宜欣: 苏格拉底的耿直源于智慧.毫无顾忌的言语似乎欠缺考虑,显的鲁莽,但从文中不难发现苏格拉底很清楚自己的言行会有怎样的后果.“如果一个人一 旦有了他的立场,无论他认为这种立场是最好的,还是由于职责所在,那么我相信他必须面...

滨江区15624774187: 《苏格拉底的申辩》此外,柏拉图坚信,苏格拉底的判决是哲学的诞生,苏格拉底的死亡完成了它的诞生,但尤其是在他前面的最后姿态(我的题是法语的,这句我也没太理解,所以翻译不准确).解释这种态度指向的哲学生活方式和用一个一个早期的哲学家证明. -
郗垄宜欣: 追求真知永无止尽,承认自己的无知,行于路上,止于至善.柏拉图说 我爱我师,更爱真理.但殊途甚远,理念的至善让他浮于天际,人间只留其残影,他要通过天堂的大门,而世人则是要通过人间的大门.我觉得亚里士多德的格物之道更趋近于苏格拉底.

滨江区15624774187: ①“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②句“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两句话的“笑”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顺便把文章的所有问题都解答一下提... -
郗垄宜欣:[答案] 前一句的笑是善意的,真心的;后一句的笑是敷衍的,勉强的,违心的.这是俺的理解,

滨江区15624774187: 急急急 保持谦卑的心 -
郗垄宜欣: 1.全文内容:通过讲述苏格拉底和他一名学生的故事告诉读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2.是因为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大面积的肥沃土,而他认为这是值得自豪的. 3.尴尬是因为之前他说他家那块地一望无边,但是在地图上他却找不到那块的.悔悟是因为他认识到人应该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滨江区15624774187: 题哲学家的故事苏格拉底段落大意是什么?有那位高人看过这篇文章,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苏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 -
郗垄宜欣:[答案] 第一段:写苏格拉底暗示助手想找他当继承人,可助手没信心也没理解苏格拉底的意图. 第二段:写助手只是千方百计帮苏格拉底找继承人,而不敢相信自己. 第三段:写助手最终明白了苏格拉底的用意.

滨江区15624774187: 苏格拉底的哲理故事 -
郗垄宜欣: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

滨江区15624774187: 《苏格拉底的苹果》短文回答: -
郗垄宜欣: 先入为主,人的感官受思维影响,这种例子有望梅止渴. 柏拉图不主观的行为模式是他成为大哲学家的条件. 苏格拉底是一个启发式的老师,让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滨江区15624774187: 关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些好的著作有那些(关于哲学) -
郗垄宜欣: 《苏格拉底这样思考:通向幸福生活的16种方式》《苏格拉底传》《与大师相遇——真理的追求者》《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申辩》《苏格拉底的审判》《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对话》《苏格拉底的困惑》《苏格拉底之道》...

滨江区15624774187: 苏格拉底的故事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 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 深情地说 我的蜡... -
郗垄宜欣:[答案] 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 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 答:你找来的人,不能成为我的传承者. 6.文章已用“||”划分了段落,请你写出每段的大意.(6分) 1.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