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春秋五霸人物关系图

作者&投稿:时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歌谣、传说、神话、故事、寓言、童话、传记、诗篇、稗史、游记、剧本、小说、随笔、评论……繁多的体裁构成了文学,也构成了文学的历史。然而,并不是每种抒怀或记叙文字都能进入文学史。就每个具体时代而言,能以经受时光的筛簸,穿越后世历代的传述而存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必是少数。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的历史实质上是精品文学的历史、经典文学的历史。
在一个技术手段已经能够无限量提供资讯与娱乐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在阅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在探究心灵和人性方面,在摹写生存状态方面,在张扬想像力方面,在文明的传承与塑造方面,有哪一种文化样式的能力可在文学之上?答案是没有。文学无疑是表现力最为宽广最为强大的人类情感工具,其生命力既古远又蓬勃,自从以歌谣传说之类的形式诞生于口述年代以来,它的历史从未中断过-哪所是洪水滔天还是暴政窒息一切之时。只要生活在继续,人类就会把故事一直讲下去,把情愫不断表达出来。面对文学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特质-核心作品的价值亘古不变。尽管作家的写作技巧在不断提高,大众的阅读趣味也日新月异,但即使在已经进入电子阅读的今天,《荷马史诗》或唐吉诃德的魅力依然丝毫无减。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至少出现过8种说法, 但中学历史教科书通常用的都是《史记》或《荀子》的版本: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史记》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郑庄公、秦穆公、宋襄公——南怀瑾 《论语别裁》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在评价五霸的时候需要重视三个客观现实:
  是否被华夏核心文化所认可(中原诸侯承认或周天子承认)
  实力是否够资格(至少是区域性大国)
  是否对其他诸侯国施加了军政影响力(扣押别国储君做人质、号令诸侯、扶持别国君主等)
  如果仅仅是实力够强,而不论文化认同问题。那么匈奴、戎狄是否也能入围五霸?所以在评价五霸的时候,只看会盟诸侯、和军事实力是不够的。齐桓晋文之所以成为后世对“霸主”的代称,这其中不仅仅是武功问题,还包含对于文化正统的认可。
  所以,按照正史标准评价,孟子所提、司马迁所载的五霸是最为标准、规范的: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春秋争者虽多,可五霸名额有限,这样争议就颇多。争议的真正源头实则就是对五霸评价的标准有所区别。纵观各类史籍,唯有《史记》最为公正,原因如下:
  其一,若以会盟诸侯为标准评价五霸
  且不论会盟过诸侯的君主极多,夫差就是最大的问题;是否要将夫差这种亡国之君也算做是五霸之一?更何况会盟诸侯的标准也未定一是,有的会盟仅仅两三个诸侯参加,这种程度的会盟能否作数;有的会盟,参加者虽多,但都是些对天下无足轻重的袖珍型小国,是否也能作数。
  故而,会盟诸侯这种古代的政治仪式已然不能简单的作为今天客观评判一个诸侯作为霸主的标志
  其二,若以对天下的影响力评价五霸只有齐、晋、楚三国能入围其中,其余诸侯只能算是区域霸权。尤其在齐桓公之后,基本上就是晋国、楚国拉锯式争霸对峙。如此情况根本就谈不上五霸,至多三霸,甚至两霸。而在司马迁之前早已有五霸之说,司马迁为正史的修筑者,若不能匡正五霸之说,标新立异的只述三霸;既不能良好体现春秋群雄争霸的局面,也无法使各个地方政治势力心服,更不能平天下文人之口舌。

  其三,后世的继任君主、或功绩一般之人是否也能入围五霸
  如晋悼公,晋悼公确实优秀,这也无可厚非。只是晋悼公仅仅是恢复祖业、而非开拓者,若他也能算是五霸之一,那入围五霸的人就太多了;晋襄公的垂拱而治更是典型的例子,晋襄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是晋文公的儿子,典型的官二代。老子开拓出霸主地位,晋襄公什么不做也能当霸主。
  楚成王也不赖,可在城濮之战败于晋国,奠定晋国霸主地位的也正是楚成王。所以五霸的入围者也就缩小为该国史上贡献最大的君主。
  其四,泛华夏地区的诸侯国是否能参与五霸评选
  秦国先祖为养马出身,虽说与戎狄为伍,但起码还算是周王室正统的分封国。
  楚国本身也算是周王室的分封国,不过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逐渐和周天子为敌。周天子数次率诸侯联军征讨楚国,周夷王之时(公元前879年前后)楚国就开始称王。公元前704年,楚国第二次称王。楚君熊通打败随国,让随国在周桓王面前说情,让楚国称王。周桓王不同意。熊通就自立为“楚武王”。楚国称王之后,理论上就与周王室的封国体系脱节,不再是周王室分封的合法诸侯国,也谈不上什么所谓的春秋争霸。
  故而,部分为学严谨的史学家不把楚蛮算做五霸之一(传统华夏区域的中原各国对楚国的蔑称),也是有其严格道理的。这其中不光涉及是否被周天子承认的问题,还包含文化认同问题。
  不过毕竟楚国在整个春秋战国历史上和各个诸侯国纠葛太多;再加上秦始皇一统天下,楚国、吴国、越国也不再是域外文明。司马迁作为汉朝官员,不可能把楚、吴、越当作外国或外国人;所以作为后世史学家,对于楚、吴、越也并非一味的排斥。
  其五,需获得周天子承认
  所谓霸主,是在周天子的名义之下号令诸侯,即“挟天子以令诸侯”。周天子虽然大权旁落,但仍是华夏共主,是所有臣民的精神领袖,不可以公然对抗;否则就不是争霸,而是反整个中原政治体系。
  所以像郑庄公这类公然反抗周天子的一时枭雄,是不可能被定义为霸主的;楚国君主也如第四点提到的,通常是不能算作争霸诸侯,不过楚庄王时期毕竟迫使中原部分诸侯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在通常定义的五霸之中被周天子正式承认的只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越王勾践。
  齐桓晋文自然不必说,这二人属于正统的华夏文明。齐国先祖为姜子牙,建国初始地位就是侯爵地位,后进位为公爵。而晋国不但初始为侯爵诸侯国,还是姬姓诸侯国,地位自然也不必说。
  秦国是在烽火戏诸侯之后方为诸侯,建国历史较短;虽然初始仅为伯爵,但毕竟填补了周王室迁都洛邑后关中地区的权利真空。在周王室西边可以肆意征伐。而在秦穆公时期,周王室也正式承认了秦国在西方的霸主地位。
  吴、楚两国皆是子爵,地位极低,芈姓楚国更是与姬姓没有半点关系。而周王室的主要外部威胁来自西北地区,对于秦国的倚重程度远超楚国。所以楚国非但不会获得周王室的敬重,反而被视为威胁。这也是楚、吴、越这几个半蛮族诸侯称王的主因。
  越王勾践已经属于春秋最末期的人物;此时的周王室为了维持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已经不顾任何脸面问题,而是互相利用。更何况春秋末期诸侯蜂起,周王室的认可已经越来越不值钱了。
  其六,对争霸行为的严谨定义
  例如阖闾、勾践,这二人都只能算是泛华夏地区,连个正经的谥号都没有,这倒也在其次。重要的是,吴、越两国成为区域霸权之时,已经到了诸侯兼并时期。勾践的卧薪尝胆直接把吴国灭了,这已然和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明显的本质区别,所以吴、越两国在严格意义上来讲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而非春秋。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出自《史记》
(1)齐桓公最先称霸

(2)晋文公(前671年[1] 或前697年[2]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1]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3)然后是宋襄公,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4)秦穆公也在重耳(晋文公)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5)楚庄王,要比上面几位晚几十年
各种度娘,望采纳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出自《史记》
(1)齐桓公最先称霸

(2)晋文公(前671年[1] 或前697年[2]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1]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3)然后是宋襄公,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4)秦穆公也在重耳(晋文公)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5)楚庄王,要比上面几位晚几十年


谁是“吴国”的建立者?
孙权。孙权(182年7月5日-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东汉末三国时期吴的著名政治家,同时也是吴的缔造者及建国皇帝。而在孙权称帝之前,吴的群臣等对其称呼为将军或至尊。在位23年,享年69岁,谥号为大皇帝,庙号太祖。黄武七年(228年)五月,孙权命鄱阳太守周鲂...

评价三位历史人物:管仲、司马懿、李密
”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当然,管仲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也有历史局限。如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

中国历史上,最大器晚成的人物是谁?
百里奚在主持秦国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开始了秦国的崛起,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百里奚自幼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可是因为家境贫困,再加上虞国的平民,根本就没有希望入仕为官。但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个很有...

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著名战役?
1、长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2、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3、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4、城濮之战,楚军大败。5、牧野之战它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周室开始衰微,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

孙叔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
因出色的治水、治国、军事才能,孙叔敖后官拜令尹(宰相),辅佐庄王独霸南方,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国家。因积劳成疾,孙叔敖病逝他乡,年仅38岁。《孟子·告子·下》生死之论(中学教科附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中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先秦 杰出人物
周文王:周武王的父亲,称为“圣人”,传说写了《周易》,治国贤明。 周武王:灭商纣,建周。 齐桓公:使齐国兴盛的首领,春秋五霸之首。 晋文公:第二位“霸主”。 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可能有些夸大,但有些人物应该存在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乱世英雄都有谁
春秋战国的赵奢、廉颇、伍员、孙武、吴起、庞涓、李牧 秦汉的王翦、蒙恬、蒙毅、章邯、项羽、韩信 卫青 霍去病 李广 李陵 李赶 关夫三国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许褚、孙策、夏侯敦、夏侯渊、张辽、甘宁、太史慈、张合、魏延 其中有人戎马一生,未有败绩东西晋南北朝:王浚、温骄、祖逖、斛...

颍考叔,管仲,天蚨对,霸道思想,有什么关系,历史上的典故是什么?_百度...
二十年后,登封颍地又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人物--管仲,受嵩山颍地“天蚨六德”经商思想的影响,在齐国大力发展商业贸易,百姓安居乐业,齐国很快强盛起来。管仲又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打起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开始了兼并诸侯、统一中国的霸业,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颍考叔是引子...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什么意思
意思是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出自先秦佚名的《勾践灭吴》。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荀子·王霸》》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全文(节选)如下:越王勾践栖...

阜南县18220661032: 春秋五霸的相关人物与事例 -
貂玲创可: 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晋楚城濮之战 楚王问鼎(楚王一鸣惊人) 勾践卧薪尝胆 ······

阜南县18220661032: 春秋五霸指什么? -
貂玲创可: 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是指东周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其说首见于《左传》. 五霸究竟指哪五位国君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目前史学界尚无定论.盛传“春秋五霸”共有两种说法,其实不对,从古至今,关于“五霸”至少...

阜南县18220661032: 春秋五霸是哪几个人物?
貂玲创可: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

阜南县18220661032: 春秋五霸称霸的原因和重要人士 -
貂玲创可: 哪五霸?众说纷纭!把那些曾被人称作霸主的人物都拿来说说. 郑庄公:称霸原因是周王室的衰落,号召群雄的魄力减弱了,郑庄公凭借者自己的才干以及祭足等人的精心辅佐,成为小霸中原的英雄. 齐桓公:称霸原因是郑国国势的陨落,以...

阜南县18220661032: 西周的主要诸侯国和春秋五霸的分布关系是什么? -
貂玲创可:[答案] 西周初年主要的诸侯国无外乎鲁国、齐国、卫国、晋国、燕国、宋国、楚国、吴国等 而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外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分布关系嘛? 齐国据东...

阜南县18220661032: 春秋有几大霸主 -
貂玲创可: 春秋五霸形势图(公元前453年)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白虎通·号篇》.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

阜南县18220661032: 春秋五霸 到底是哪几个? -
貂玲创可: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阜南县18220661032: 战国七雄,春秋五霸 -
貂玲创可: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五个被推为盟主的国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 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的七个强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阜南县18220661032: 注:历史人物春秋五霸是谁? -
貂玲创可: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还有人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阜南县18220661032: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是谁呢? -
貂玲创可: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elu)、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 霸国 创业霸主 历时 时间(年) 齐国 齐桓公 姜小白 前720-前750 40 晋国 晋文公 姬重耳 前760-前5...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