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语文书上的《吕氏春秋》第一二则翻译~急要!!!!!!!!!!

作者&投稿:由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能告诉我《吕氏春秋》里的故事的原文和译文啊!!!!!!!!1急啊~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楼主你好,先给你提供原文去学习,然后后面附有翻译
原文:
引婴投江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一)引婴投江
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拉着个孩子想要把他投到江里去。小孩啼哭起来。旁人问他这么做的缘故。(他)说:“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即使小孩的父亲擅长游泳,难道他的孩子就擅长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
(二)刻舟求剑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急忙在船帮上用刀刻(一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停靠岸,(他)就从用刀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而剑却没有行驶。像这样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的吗?


望采纳,谢谢!

[原文]
引婴投江: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译文】
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拉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楚国人治理国家,就有点象这种情况。

【哲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2、[原文]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哲理】情况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

刻舟求剑



哪两则啊?


《穿井得一人》选自《___》,又称《___》,是战国末期___集合门客共同编写...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期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原文如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

穿井得一人 的主旨
主旨: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全文原文如下:宋之丁氏,...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几年级的课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的课文。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

要吕氏春秋的短篇文言文 越多越好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

穿井得一人 宋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是为了弄清事实真相,给大家一个说法,杜绝谣言。出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原是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几经传言后却变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这个故事说明,对待传言,要持审慎态度,更不要以讹传讹,要经过辨别考察,才能确定其是非真相。

得一人之使的之是什么意思
“之”的意思是“的”。出处:秦代吕不韦《穿井得一人》原文节选: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译文: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

文言文《生木造屋》全文的翻译是什么?
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哪位高人有小学1~6年级语文课本上所有的唐诗宋词元曲?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战国策》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守株待兔》的多音字是什么字?
1、帮助;卫护:~吕氏者右袒,~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你庆幸;~人民服务;~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这件事高兴;~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外人道。为的相关组词 1、因为[yīn wèi](1)表示原因:他~这件事受到了处分。(2)常跟...

从“穿井得一人”中得到什么启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1、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2、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3、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淮上区18414138726: 《吕氏春秋》两则 译文(六年级) -
姬洁百合: 吕不韦(约前292年~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 1、[原文] 引婴投江: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

淮上区18414138726: 六下的文言文两则写了什么
姬洁百合: 揠苗助长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 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

淮上区18414138726: 六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的意思 -
姬洁百合: 【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示例】: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的笨拙的把戏. ◎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开诚布公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淮上区18414138726: 文言文《吕氏春秋》 -
姬洁百合: 【原文】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捐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译文】 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今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后人无...

淮上区18414138726: 吕氏春秋内容 -
姬洁百合: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

淮上区18414138726: 《吕氏春秋,唇亡齿寒》文言文翻译 -
姬洁百合: 原文出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权勋》中的故事,即:原文内容: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於虞以伐虢.荀息曰: “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 “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

淮上区18414138726: 《吕氏春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姬洁百合: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众多门客共同编辑.完成于秦始皇八年(前239年).该书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

淮上区18414138726: 吕氏春秋是什么内容 -
姬洁百合: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食客三千人所著.以易学、阴阳、五行、干支文化思想为总纲,融合众家所长、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农业各方面的理论体系,肯定并尊崇揆天道、察地道、览人情的顺天应人思想,同时又更加主张去主动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积极有为地进行社会活动.全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三个部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约二十万字.十二纪主要论述天时,八览主要论述人事,六论则主要阐释地理.知识范围涉及易学、阴阳、五行、干支、养生、军事学、政治学、音律、星象、农业生产、气象、自然、历史、地理、工艺、机械等多个方面~

淮上区18414138726: 《吕氏春秋》中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
姬洁百合: 这句话中的正:治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