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做好"三农"工作

作者&投稿:胥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老大难”问题,说“老”是因为问题已经持续很久,多少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说“大”是因为事关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国家现代化、粮食安全,事关8亿多的农村人口;说“难”是因为农业人口较多,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水平低,农业投入少,城乡二元结构等等因素造成了发展难,解决难。但这个“老大难”问题又是摆在各级政府、各级部门面前不得不解决而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针对这些状况,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以下浅见,望与读者共勉。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60%以上,但是农业发展一直处于世界中下水平。2010年全国7亿2750万农业人口创造了35477亿元农业总产值,人均创造农业产值不及美国的四分之一。究其原因,有粗放发展的问题,有农民科学素质低的问题,有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有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农业发展方式的问题。不彻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变过去小农生产、自给自足、过多依靠劳动力和化肥投入,靠天吃饭的现状,农业发展要取得长足进步非常困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科学统筹、合理规划、突出重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顾此失彼,而要有方法、有步骤、系统化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方式转变,所有制形式改革。彻底走上一条规模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品牌竞争强、农业产值大、农产品附加值高、生态环境好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用“工业化化农业,城镇化化农民,市场化化农村”的理念推进“三农”工作。2010年12月21日—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按照工业化、城镇化的方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去推进“三农”工作,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办法去化解“三农”难题”。(一)、用工业化发展的办法发展农业,实现农业工业化。农业是基础性很强,附加功能很多的行业,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大生产工业化的同步,国家才能实现整体工业化。农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工业化机遇,借助机遇推动非农产业快速发展,给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借助工业化兴起的食品技术革命促进农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增值;借助工业化所带来的丰富的农业装备发展设施农业;借助工业化对农业原料的充分利用发展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借助工业化的广泛影响促成农业生产方式和工业经营方式的嫁接,实现农业企业化管理。(二)、推进城镇化,让农民逐步转变成市民。实践证明,城镇化可以有效的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权强镇,用城市化的发展理念去吸引发展资金,吸引发展要素,吸引发展人才,把农村有知识、有文化人群汇聚到城市建设中来,在城市兴业,在城市发展,在城市定居,逐步减少农村人口。(三)、推进城乡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和农村市场化。“百业农为本,农兴百业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要逐步建立起市场体系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市场关系规范、市场竞争有序、宏观调控有度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将市场机制和市场行为贯穿、渗透于农村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形成有机对接,着力培育农民成为市场主体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活跃农村市场要素,繁荣农村经济。
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方针来发展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层次明显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在城郊结合部、近郊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城市休闲生态农业;在远郊土壤肥沃区极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规模化经营,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农机具的使用,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在山多地少地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开展经济林种植加工,林果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养殖,畜牧、家畜饲养、加工以及饲料行业等。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带动辐射作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实现农业的整体现代化。
四、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农业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投入,近年来中央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增加农业投入,逐渐减轻农民负担,先后取消了农业特产税、教育附加费、屠宰税、发放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限制最低粮食收购价格等。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2010年全国农民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人民币,但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增收依然缓慢,农业抗风险能力依然很低,农业增效的后劲依然不足,农业所处的弱势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只有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修筑工程,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五、创新培训方法,提升农民素质。“三农”问题,重点是农业问题,难点是农村问题,瓶颈是农民素质问题。没有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再好的政策都是徒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培养数以万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要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首先培训方法上,不光是“培”重点要“训”;不光是“理”重点是“论”;不光要“全”关键要“细”;不光要“送鱼”关键要“授渔”;不光看“量”还要看“质”。其次,要细分培训群体,分类培训。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才能突出培训实效;最后,培训要更加注重培训成果的转化,培训效果好不好,要看实效;培训方式怎么样,要问农民。培训过程中更加注重培训成果转化,可以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引入农业种植企业、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该村所有农民发展一种产业,最终形成农民负责种植,企业负责加工、收购,培训部门负责技术的农民培训模式,促进农民培训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六、加快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土地和劳动力是财富创造的两大重要因素,只有实现两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合理流动,激发要素潜能,实现最大效益。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有效利用,建立完善配套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营造配套的法律政策环境,逐步剥离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再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契机,重新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生产力,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在土地合理流转的同时,要高效、扎实、有序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努力促进农民就业,逐步把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中来。
总之,“三农”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而复杂,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去打牢基础,逐步完成。相信有一天“三农”问题不再是问题,城乡不再叫城乡,农民不再叫农民,农业更加发展,农村更加繁荣,居民更加幸福。

  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方法: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老大难”问题,说“老”是因为问题已经持续很久,多少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说“大”是因为事关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国家现代化、粮食安全,事关8亿多的农村人口;说“难”是因为农业人口较多,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水平低,农业投入少,城乡二元结构等等因素造成了发展难,解决难。但这个“老大难”问题又是摆在各级政府、各级部门面前不得不解决而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针对这些状况,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以下浅见,望与读者共勉。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60%以上,但是农业发展一直处于世界中下水平。2010年全国7亿2750万农业人口创造了35477亿元农业总产值,人均创造农业产值不及美国的四分之一。究其原因,有粗放发展的问题,有农民科学素质低的问题,有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有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农业发展方式的问题。不彻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变过去小农生产、自给自足、过多依靠劳动力和化肥投入,靠天吃饭的现状,农业发展要取得长足进步非常困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科学统筹、合理规划、突出重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顾此失彼,而要有方法、有步骤、系统化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方式转变,所有制形式改革。彻底走上一条规模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品牌竞争强、农业产值大、农产品附加值高、生态环境好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用“工业化化农业,城镇化化农民,市场化化农村”的理念推进“三农”工作。2010年12月21日—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按照工业化、城镇化的方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去推进“三农”工作,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办法去化解“三农”难题”。(一)、用工业化发展的办法发展农业,实现农业工业化。农业是基础性很强,附加功能很多的行业,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大生产工业化的同步,国家才能实现整体工业化。农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工业化机遇,借助机遇推动非农产业快速发展,给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借助工业化兴起的食品技术革命促进农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增值;借助工业化所带来的丰富的农业装备发展设施农业;借助工业化对农业原料的充分利用发展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借助工业化的广泛影响促成农业生产方式和工业经营方式的嫁接,实现农业企业化管理。(二)、推进城镇化,让农民逐步转变成市民。实践证明,城镇化可以有效的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要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权强镇,用城市化的发展理
  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方针来发展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层次明显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在城郊结合部、近郊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城市休闲生态农业;在远郊土壤肥沃区极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规模化经营,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农机具的使用,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在山多地少地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开展经济林种植加工,林果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区,大力发展现代养殖,畜牧、家畜饲养、加工以及饲料行业等。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带动辐射作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实现农业的整体现代化。
  四、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农业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投入,近年来中央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增加农业投入,逐渐减轻农民负担,先后取消了农业特产税、教育附加费、屠宰税、发放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限制最低粮食收购价格等。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2010年全国农民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人民币,但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增收依然缓慢,农业抗风险能力依然很低,农业增效的后劲依然不足,农业所处的弱势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只有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修筑工程,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
  五、创新培训方法,提升农民素质。“三农”问题,重点是农业问题,难点是农村问题,瓶颈是农民素质问题。没有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再好的政策都是徒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培养数以万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要创新培训方式,
  要更加注重培训成果的转化,培训效果好不好,要看实效;培训方式怎么样,要问农民。培训过程中更加注重培训成果转化,可以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引入农业种植企业、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该村所有农民发展一种产业,最终形成农民负责种植,企业负责加工、收购,培训部门负责技术的农民培训模式,促进农民培训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六、加快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土地和劳动力是财富创造的两大重要因素,只有实现两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合理流动,激发要素潜能,实现最大效益。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有效利用,建立完善配套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营造配套的法律政策环境,逐步剥离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再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契机,重新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生产力,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在土地合理流转的同时,要高效、扎实、有序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努力促进农民就业,逐步把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中来。 总之,“三农”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而复杂,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的去打牢基础,逐步完成。相信有一天“三农”问题不再是问题,城乡不再叫城乡,农民不再叫农民,农业更加发展,农村更加繁荣,居民更加幸福。
  第一,要紧扣农民增收。做好“三农”工作,根本的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只有把农民的收入搞上去了,富民强桂新跨越的目标才能真正有意义、有实质、有内涵地实现。因此,要切实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想方设法优化农民收入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增长速度。
  第二,要确保粮食安全。一方面要抓好粮食总量,做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这就要认真落实政策,该补助给农民的费用,一分钱不能少,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多补;另一方面,从田头到餐桌,各有关部门都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广西绝对不能在食品安全上出问题。
  第三,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立足广西资源现状、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形成具有广西特色、在全国市场有主导地位的优势产业和产品。要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业规模经营。
  用水、用电等实际问题,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五,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最大潜力在于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要积极引进农业方面的人才。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主席农业院士团”作用,深入推进实施“百名顶尖人才支撑工程”,充分发挥广西本土各级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同时加快广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靠科技创新促进钱粮双增收。
  第六,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要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深入开展“百万农村党员培训”和“千万农民大培训”行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抓好对农业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本领,促进农民增收。
  第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要把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形成双轮驱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1认识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3.坚持城市帮助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采用少取多予放活的方针,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分配公平是个人对所获报酬的公正知觉,也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分配最终结果的评价,亦称结果公平。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相对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是否公平,不取决于有没有差距,而取决于这种差距是否合法、合情合理、合乎民生发展。从组织行为学的...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回答:影响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起基础性作用 2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可支配收入越高,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收入差距越小,消费水平越高3物价总水平.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4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5消费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回答:影响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1,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基础.一般情况下,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2,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物价水平高,消费水平会降低,所以要稳定物价.3,商品的特征,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都会对消费水平有影响.给分啊!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消费能拉动经济
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③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所以,消费 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朋我国如何建立健全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
①生产决定消费。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从而促进消费。(2分)②分配与消费密切相关。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实现共同富裕,提高整体消费水平。(2分)③物价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整顿...

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懒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
1.生产决定交换分配与消费,电子商务迅速发展,首先是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生产各环节的信息化、便利化。懒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2.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人们的消费受到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心理的影响。懒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跟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消费观念转变有...

36.(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今后出 ...
④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完善法律,严控污染排放总量。⑤引导消费者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2)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在生活中要维护自己的生态权利,也要承担生态保护的责任。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高一政治…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要详细的...
参考答案一: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③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④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让消费者实现“水果自由”。
②价格影响需求,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③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④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⑤健全社会...

如何回答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答 谢谢
消费产生需求,需求造就市场,市场吸引投资,投资创造就业,就业增加收入,收入提高消费,就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产生了。

纳雍县18850786268: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创新创造价值的理解 -
郑耐非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构建 知识社会步伐的加快,知识创新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通过知识传播与共享促进知识经济体系的构建和知识创新机制的建立,是加强知识管理、完善知 识产权制度的主要目标,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知...

纳雍县18850786268: 运用经济与生活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
郑耐非洛: 先说平稳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安定的环境,纵观世界历史,没有哪个国家再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够发展的,就说二战吧,英国在一战钱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欧洲的战火是英国的经济陷入倒退而美国因为远离战火在短短十数年间就从一个二流的经济体一越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到了二战结束以后已经就连英国都不得不低头再说较快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只有保持较快的发展中国才能尽快缩短于美国等西方强国的差距,不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这句活不论在那个时代都适用.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就很好的阐明了这一点.当然发展不能太快,太快了也会带来不安定,就好比一座大厦,下层建筑还不够牢固就急急忙忙的往上造,迟早会出事所以说中国的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纳雍县18850786268: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消费能拉动经济 -
郑耐非洛: 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③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所以,消费 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纳雍县18850786268: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消费为什么能拉动经济增长 -
郑耐非洛: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带动生产,为生产提供保障,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②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纳雍县18850786268: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与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回答某某问题,答案有什么不同?
郑耐非洛: 问题得根据题目所说的内容、题目提示答,这就是你说的侧重点吧.题目不同,自然侧重点很难相同. 其实《经济生活》中的重点也无非就那么几个,我见过的考过的也就下面这些了: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化的影响、价值规律、生产消费的关系、企业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效率与公平、财政的巨大作用、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其他模块的答题也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的:题目内容--回归知识点--结合材料分析. p.s.或许有我孤陋寡闻的原因,总之我认为上述《经济生活》的要点已经很全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纳雍县18850786268: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推进城镇化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作?
郑耐非洛: 1.推进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所以推进城镇化可以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2.推进城镇化,可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扩大内需,以改变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拉动的局面.3.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向依靠人才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如何建设美丽乡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以工促农,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纳雍县18850786268: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我们要怎样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问题?
郑耐非洛: 1.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2.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 3.企业应有社会道德,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回报社会,扩大就业.

纳雍县18850786268: 运用必修一《经济生活》有关消费知识回答: -
郑耐非洛: 第一个问题: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自身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个问题: 1.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4.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第三个问题: 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择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纳雍县18850786268: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我们应怎样全面看待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郑耐非洛: 1.投资,前期主要是资本的投入,人力物力等各种经济资源、生产要素跟进,导致生产规模扩大,产量、产值增加,经济总量提升,所以投资是一国GDP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素有三驾马车之一的称号. 2.如果经济增长过分依靠投资,一方面,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质量提高,仍是一种粗放式发展.另一方面,投资过快增长,导致物质资源消耗过大,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环境压力加大,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 3.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需求拉动,由消耗物质资源向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转变.

纳雍县18850786268: (28分)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表1:2007年 - 2009年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 注 -
郑耐非洛: (1)①表1反映了近三年我国投资、消费、出口对GDP的贡献了的变化情况.期中投资的贡献率不断下降但仍占最大比例,净出口贡献率稳中有升.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基本稳定.但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消费的贡献率所占比重严重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