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歼灭五国后,齐国最后独自面对秦国时是怎样的心态?

作者&投稿:褒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秦国歼灭五国后,齐国最后独自面对秦国时是怎样的心态?~

齐国的心态很复杂,相当的复杂,这属于一种开心又害怕,纠结而又犹豫的心态。
想当年战国时期刚刚开始的时候,齐国在当时可是正处于霸主地位,可以说当时最有希望一统六国的只有齐国了,当时的齐国君主齐威王,这可是一个相当给力的人物,本来齐威王只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君王,但是在某一天遇到了身为平民百姓的琴师邹忌。

说实话当时的邹忌只是一个平民而已,但是也不知道这个邹忌是如何想得,居然能从自己的老婆与小妾之间的关系,愣是想到了齐威王与百官之间的问题,只能说高手在民间呀,也正是用这样一个简单明了的比喻,直接就让齐威王懂事了,于是齐国开始变得强大了起来。
齐国明白了树大招风的道理,然后齐国就变成了宅男,一直守在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再也不出门了。

然后这个战国时期的主场就到了秦国的手中,自从秦国有了商鞅之后,一直都在壮大,然后跟当年的齐国一样开始不安生了起来,但是秦国比较聪明,知道打一个国家的时候拉拢另一个,也正是这个原因让秦国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慢慢吞食周边的国家。
可以说这几个国家当中唯一能看明白秦国操作的可能就是齐国了,但是齐国直接拿着自家的小板凳坐在哪里看着大家打来打去,时不时还叫上几声好,看着秦国灭掉一个国家的时候,齐国的内心就开心一分,让你们当时来祸害齐国,现在受到报应了吧。

不得不说战国时期的国家是否强大,完全就是看这个君主给不给力,可惜当时的齐国君主根本就不明白什么叫给力,果断还是坐着小板凳看着天下的各种大戏,当最后秦国把所有的国家都灭掉了,只剩下齐国的时候,身为君王的齐王建,就这么孤零零的站在寒风看着远道而来的秦国一面懵逼,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就到了这个地步。
无奈之下齐王建只能投降了,打是一定打不过了,所以投降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秦国来说,你只是投降就可以过关了吗?不可能的。然后在某一天齐王建被活活饿死了。

秦国打败了五国后,想派兵攻打齐国,当时后胜是齐国丞相,他劝齐王放弃武力抗争,向齐国求和以自​保。齐王投降后没有得到善待,他有实际上名无实,有一片封地却是一片荒土 ,齐王没有足够的食物吃,而去世。


齐国最初和秦国分而自治,实力相当,但好战与周边国家相处不好,秦国采用离间和远郊进攻,联合一起打齐国。

这次战争耗费齐国国力,周边国家并没有伸出援手。秦国乐毅带着五国盟军打齐国,齐国的地理位置是一马平川的丰饶之地,没有天然抵挡攻打的屏障,50座城池轻而易举地丢失。

之后齐国大将收复了两座主要城池,但自此齐国一蹶不振,之后秦国消灭了五国,成为一代霸主。


齐国本有天然优势,秦国与齐国之间有几个国家阻隔,但当其他国家打秦国时,齐国却和秦国同声同气,并没有加入。

这与当时丞相有关,他暗通秦国,身在曹营心在汉,主张不参与战争。当时的齐国官员也受到秦国的贿赂,一直为秦国说好话,误导齐王决策。


当时被齐国五国盟军攻打后,国力不如前,安心一隅,军事防备也疏于训练和准备。面对秦国的大肆进军,齐王也已经回天乏术,面临被失败。

当秦国借道燕国攻打齐国,丞相还是主张不战求和,这和齐王的担心配合下,齐王被说服。一来百姓不必遭受战争,二来自己还是一个藩王。

嬴政统治下的秦国越来越强大了,偏居西方一隅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胃口了,所以他将战刀挥向了东方六国。统一战争是需要有一个大战略方针的,秦国最终定下了远交近攻这一战略,并且把远交这个目标锁定为了齐国。

齐国在地缘上是离秦国最远的一个国家,所以他也最不担心秦国能够打过来,毕竟中间还隔着那么多的国家。几百年的分裂割据都过去了,大家不都是这样打来打去,也没见谁把谁怎么样,难道这几年秦国就真的能发展的如此强大么?

而且在早些年,燕国联络了其他五国联军对齐国进行了报复性打击,打的齐国是支离破碎,大伤元气,硬生生的丢了七十二座城池。经此一役,齐国是彻底跟周边国家划清了界线,也算是不问世事了。而恰恰这个时候秦国不断的用重金开始贿赂齐国上下,怂恿齐国不要轻举妄动,安心看戏就好了。齐国上下也乐得如此,又能看到曾经的仇敌被人揍,又能得到秦国源源不断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于是秦军果断的挥起了大刀,最弱小的韩国被灭了,齐国保持沉默;接着秦军灭掉了魏赵两国,齐国仍然保持沉默。。。最后秦国大军横扫六合,孤零零的只剩下齐国。这个时候齐王傻眼了,但秦国怎么可能放过你?你的盟友在需要你的时候没有出手相助,现在只剩下了灭国一条路,也算是自食恶果。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已经灭掉了山东六国中的五国,只剩下东海之滨的齐国,齐王建抬起他那迷茫的双眼看向舅舅后胜,仿佛在问:“秦大哥为什么要这样对我?”而远在大西边的秦国,秦王政正在部署灭齐的战斗,他眼神坚定的看向东方,心道:“齐老弟,你这么傻,还是把齐国交出来给我管理吧。”

终于记起自己国君身份的齐王建稍微挣扎了一下,然后就不战而降了,于是被迁到了共地软禁起来,饿死了事,齐国灭亡,秦王政笑到了最后,登基为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始皇帝。

实际上,齐王建刚生下来就注定了要做这个亡国之君,他出生的时候,齐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燕国乐毅差点就灭了齐国,齐王建的父亲齐襄王龟缩在莒城,起先为了活命隐姓埋名在莒地的太史敫家当了仆人,顺便被太史敫的女儿看上,两人私定终身。后来齐湣王被杀,齐襄王继位,太史敫的女儿成为君王后,但因为齐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已经被乐毅占领,于是齐襄王不得不一直待在莒地。

齐王建也出生在莒地,他出生的第二年,齐襄王终于被迎回了齐国都城临淄,虽然齐国是保住了,但是损失很大,当初乐毅一口气夺下了齐国七十二座城池,财宝也源源不断运回燕国,可想而知齐国面临怎样的一个破败局面。所以齐国的第一要务就是休养生息,尽可能的避免战争,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元气。

当然战国当时的局势并没有给齐国喘息的时间,在齐国收复失地之后,秦国、赵国等都成趁势攻打过齐国,占领了一些土地,而齐国也只能忍气吞声。时间到了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去世,然后齐王建继位,当时的齐王建只有15岁,君王后把持朝政,外交策略就是“事秦谨,与诸侯信。”

这样的策略对于当时的齐国来说是非常正确的,但是齐国在长平之战后的表现却到底不妥。长平之战刚结束,秦国还想继续攻打邯郸,赵国向各个诸侯国求救,楚国和齐国出兵救援赵国,秦昭襄王本来是并没有下定决心攻打邯郸的,他也害怕楚国和齐国与赵国齐心协力对抗秦国,但是齐国却拒绝了赵国的借粮。

虽说齐国自身还没有彻底恢复过来,但是借点粮给赵国还是可以的,毕竟唇亡齿寒,赵国也算是齐国的一道屏障,但是齐王建和君王后都没有听从大臣的建议,最终还是拒绝了赵国。而秦国也再次出兵围攻邯郸,好在赵国最终保住了邯郸,只是赵国经过长平一役再也没有恢复过来。东方六国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能够单独对抗秦国。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正是这种局面让齐国得到了喘息,楚、赵、魏、韩、燕等诸侯国对于秦国的东进已经疲于应付,根本拿不出精力来攻打齐国,而秦国也没有想过绕过赵国、魏国等去攻打齐国,于是齐国得到了短暂的休整期。齐国在东海之滨偏安一隅,倒有点自得其乐的感觉,只是秦国要称霸天下,又怎么可能真的任由齐国在东方永远存在下去,秦国做的不过就是暂时稳住齐国而已。

齐国对此却不自知,尤其是君王后去世后,齐王建开始亲政,一味躲避战争,从来没有想过联合东方五国共同对抗秦国,齐王建总以为距离秦国很远,是很安全的,却没有想过唇亡齿寒的道理,他甚至亲秦,如果说君王后时期的亲秦是为了恢复齐国的实力,那么齐王建时期的亲秦就是懦弱的表现。

公元前237年,齐王建跑去亲近秦国这个大哥,秦王政亲切招待了齐王建,哥俩好好唠了唠嗑。实际上,齐王建比秦王政大了21岁,又比秦王政早亲政10年,但是论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以及政治格局,却远比上秦王政,要不齐国也不能成为秦国的小弟。

这之后,齐王建就彻底亲秦,完全不管东方五国与秦国的战事,而秦王政要的也只是齐国对于它的东进视而不见。尤其是齐王建让自己的舅舅后胜做了齐国的相国,后胜贪财,早就被秦国的间谍收买了。

后胜不仅劝说齐王建亲秦,更是让齐国的很多宾客出使秦国,然后也被秦国收买,他们回到齐国后就开始说秦国的好话。本就懦弱不想打仗的齐王建就在这些人的劝说下龟缩在东海之滨,眼看着秦王政一个一个将东方的诸侯国消灭掉。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齐王建也不是不害怕,也不是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只是与之相比,他更不愿意直接和秦国对上,他存了一丝侥幸心理,觉得秦国未必真能灭掉六国,觉得齐国老老实实的就可能继续存在下去,不受战争的侵扰。

但是秦王政是存了统一天下的野心的,又怎么可能放过齐国?等五国都被灭之后,齐王建慌了,一个人不可能永远装睡下去,眼看着秦国要打过来了,齐王建也做了一番部署,在齐国的西部边境进行了兵力部署,但是这点部署怎么可能难倒秦国,齐国的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

等秦国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齐王建还是忍不住打哆嗦,他不后悔没有合纵抗秦,毕竟他是真的害怕秦国的进攻。他虽然在幼年时候见过大战,但是等他继位之后,几十年都没有真正打过仗,齐国的将士根本没法和秦国士兵相比较,而且齐王建早已经有了畏惧心理,东方五国都已经被灭,他更加害怕秦国。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侥幸心理了,知道齐国必然是秦国的盘中餐,于是在后胜的劝说下直接不战而降。

不战而降倒是省了秦王政很多事,但是齐王建也不可能真如秦国之前许诺的那样分到五百里地过完下半辈子,相反的,秦王政直接把齐王建迁到共地,不给他提供食物,很快就饿死了。然后秦王政就愉快的完成了自己的统一大业,如此丰功伟绩,自然与过去的君王不同,所以就弄了个皇帝的称号,秦王政摇身一变成为始皇帝。



孤立无援,除了一丝担忧,庆幸,最多的还是绝望吧。

当时只留下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君主,国情不能了解,民意不能体察。自己其实也就是个傀儡皇帝,空有位置,却无实权。当初自己的母后在时,还凑合着过。可母后去世,大权被后胜,也就是他母亲的的弟弟,他的舅舅独揽,更是一点主见都没有。这是我看过的最坑亲戚的亲戚。

齐走向灭亡是一种必然,你想想,当时秦国贿赂齐国各大官员,让他们在齐王耳边吹风,和秦国交好。以致使五国被灭,而齐国仍然傻乎乎地以为秦国是他的同盟国。面对已经成长为巨大猛虎的秦国,齐国在它面前俨然就像一只小绵羊。齐国敬畏秦国,因为威严让他不得不屈服。但我就不懂,绵羊看见老虎不是应该躲开的吗?特别是看到秦国一个一个把其他国家给灭了的时候。

但我们这只小绵羊就偏不,一味沉迷于自己是秦国的盟友,相信秦国不会灭了自己。可能也知道战国时代的盟约并不可靠,今天这个国家和那个国家联盟,那过段日子他们也可以打起来,当时的盟约就像两个孩子的约定。

但当时的齐国他不敢和秦国对抗,劳民伤财,还有一个就是畏惧,他害怕秦国这个虎狼之师。面对齐国日益衰落的国情,他们也不得不屈服。时间长了就有一种依附的感觉。你看,我是他的依附国,他总不会灭了我吧。

目光短浅,见识浅薄。形容当时齐国高层是再合适不过了。当时齐国受秦国贿赂的官员的确是不少,于是就一直拥戴秦国。估计到了齐国都城被攻破的时候,他们的梦才能醒吧。与秦国永世交好,骗谁呢?

当时齐国国君也是对秦国毕恭毕敬,还打算去访问秦国,中途虽然受到其他官员的阻碍。有官员提议聚集其他几国不愿降秦的兵力,即使不能一举消灭秦国,也可以削弱秦国兵力。他没有采纳建议,而是一路前行,到了秦国。前期受到秦国的热心招待,却不知道这是计谋。

齐王在位这么多年,从来不训练军队,到了真正面对秦国的时候,万分恐慌,赶忙布置防线,可估计也没多大用处吧。感觉那时候齐可能还对秦国抱着一点幻想吧,直至自己真正被灭国时,才知道自己一直都是案板上的鱼肉,而刀已经被架上了。

悔恨也肯定是有的,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总是可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都晚了吧,说后胜误国,可国君自己不也是乖乖地听话吗?百姓也还不是沉迷于玩乐,崇尚于虚无之说吗?都一个样,谁也别说谁。

历史已经逝去,往事已不可考,但他们所留下的璀璨历史却无法磨灭,让人扼腕叹息。



齐国的心态很复杂,相当的复杂,这属于一种开心又害怕,纠结而又犹豫的心态。

想当年战国时期刚刚开始的时候,齐国在当时可是正处于霸主地位,可以说当时最有希望一统六国的只有齐国了,当时的齐国君主齐威王,这可是一个相当给力的人物,本来齐威王只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君王,但是在某一天遇到了身为平民百姓的琴师邹忌。

说实话当时的邹忌只是一个平民而已,但是也不知道这个邹忌是如何想得,居然能从自己的老婆与小妾之间的关系,愣是想到了齐威王与百官之间的问题,只能说高手在民间呀,也正是用这样一个简单明了的比喻,直接就让齐威王懂事了,于是齐国开始变得强大了起来。

齐国明白了树大招风的道理,然后齐国就变成了宅男,一直守在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再也不出门了。

然后这个战国时期的主场就到了秦国的手中,自从秦国有了商鞅之后,一直都在壮大,然后跟当年的齐国一样开始不安生了起来,但是秦国比较聪明,知道打一个国家的时候拉拢另一个,也正是这个原因让秦国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慢慢吞食周边的国家。

可以说这几个国家当中唯一能看明白秦国操作的可能就是齐国了,但是齐国直接拿着自家的小板凳坐在哪里看着大家打来打去,时不时还叫上几声好,看着秦国灭掉一个国家的时候,齐国的内心就开心一分,让你们当时来祸害齐国,现在受到报应了吧。

不得不说战国时期的国家是否强大,完全就是看这个君主给不给力,可惜当时的齐国君主根本就不明白什么叫给力,果断还是坐着小板凳看着天下的各种大戏,当最后秦国把所有的国家都灭掉了,只剩下齐国的时候,身为君王的齐王建,就这么孤零零的站在寒风看着远道而来的秦国一面懵逼,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就到了这个地步。

无奈之下齐王建只能投降了,打是一定打不过了,所以投降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但是对于秦国来说,你只是投降就可以过关了吗?不可能的。然后在某一天齐王建被活活饿死了。



齐国是秦国最后一个吞并的国家。看到其他的国家尽数被秦国灭绝之后,相信齐国人内心的感情肯定是非常复杂的。

当秦国灭绝完其他的几个国家,将矛头对准齐国的时候,国家当中不同阶层的人心情是完全不同的。 齐国很多大官不但不伤心,反倒有些想笑,因为他们早就暗地里倒向秦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相国后胜。

后胜还有他的门生都是秦国的间谍。他们虽然人在齐国,但是心早就飞到秦国去了。如果站在齐国的立场,那么他们肯定是叛徒无疑。可是对于秦国来说,他们是决定胜局的大功臣。这些人巴不得秦国早点攻打齐国,到了那时候他们肯定会得到不少赏赐的。当然,他们虽然欣喜,但是绝对不敢在外表流露出来,毕竟叛徒的身份可不光彩。

齐国国君的态度肯定是追悔莫及。秦国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吞并其他国家,和齐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齐王当时受到了臣子们的蛊惑,不但拒绝了合作抗秦,而且还明里暗里帮衬秦国。

正是因为六国当中出了齐国这个坑队友的存在,所以秦国才能以横推之势覆灭诸国。其实当秦国在和魏国开战的时候,齐国已经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味,但是他当时什么都做不了。因为那时候秦国的势力已经非常庞大了,齐国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对抗。

而和楚国还有燕国联合更不现实,他们可能会怀疑这是秦国的计策,毕竟齐国一直是站队秦国的。更别说燕国和齐国还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了。

齐王不是败给了秦国的阴谋诡计,更不是败给背叛的大臣,而是败给了目光短浅的自己。这就是他追悔莫及的原因。

至于下层百姓们,估计是一脸懵逼。因为秦国采取的策略是远交近攻,所以对离他们距离最远的齐国态度一直是不错。正因如此,在齐国人的心中秦国应该是他们的盟友。齐国的百姓面对秦国攻打其他国家,一直是隔岸观火,默默吃瓜。如今秦国“盟友”竟然率军攻打他们,这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所以才会一脸懵逼。

齐国所有的人还有个共有的心态,那就是庆幸。秦国的崛起和称霸已经不可阻挡了,齐国不需要再去决定是拼命对抗还是接受统治。虽然接受秦国统治,齐国人肯定是不甘心的,但是因为两方实力差距如此之大,所以他们也不会生出什么反抗的想法。

不过因为齐国选择和平接受统治,所以齐国的伤亡反倒是几个国家当中最小的。这可以说是不幸当中的万幸了。

但在庆幸之余,其实悲伤也是有的。虽然国号的变更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大,不过他们毕竟对齐国还是有归属感的。等待着秦军接管的时候,所有人的内心都是复杂的。如果非要比喻一下的话,就是走向刑场的犯人。虽然知道自己的命运,却还是有些依依不舍。




五国伐齐齐国如何复国
军力和国力皆不比其他国家,当时燕国打败齐国是靠着其余四个国家出力联合进攻才赢的,参与攻齐的五国有秦,魏,韩,赵,燕五国,由秦国带头拖住齐军主力,燕国和其余国家把握机会率军从不同方向进攻,导致齐国应接不暇,促使大败,齐国被打败后,其余国家的军队都撤退返国,...

为什么五国伐齐几乎灭亡强大的齐国?
历史上在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前,战国七雄中有两个诸侯国曾被灭掉过,然后又在其他诸侯国的扶持下复了国,这两个诸侯国就是燕国和齐国。虽然这两个诸侯国都被灭过,但是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燕国是经过子之内乱后,国力大损的情况下被齐国趁虚而入攻下了国都蓟城,而齐国确实在最强的时候被五国联军...

五国伐齐时,齐国仅剩两城,为何还能复国?
可惜燕昭王去世,继位的燕惠王缺乏耐心,也不信任乐毅,最终使得乐毅功败垂成,流亡赵国。五国伐齐后,齐国凭借莒、即墨两座城市实现惊天逆转,最重要的还是燕国的硬实力不如人,如果燕国有实力直接攻破莒和即墨,还能挺过其他诸侯的联手打击,齐国早就灭亡了,哪还有田单施展奇谋手段的机会啊!反观秦始皇...

五国伐齐齐国如何复国?
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如果乐毅率五国联军伐秦而不是齐,会胜利么 从地缘角度说,五国攻齐,皆有所得,即使秦国也得到了一块飞地,但是五国攻秦,只有魏、赵两国可能得利,所以出工不...

秦国最后灭掉什么国
齐国。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记忆方法:记住《六国论》中一句“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或者记“喊赵薇出演(永)琪”(韩赵魏楚燕齐)

自五国伐齐又田单复国后,齐国五六十年为何毫无作为呢?
不过,在五国伐齐和田单复国后,齐国却一下子没有了声音,也即在战国七雄中,后期的齐国还没有燕国、韩国等诸侯国有作为,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田单复国后,齐襄王这位君主能力有限,导致齐国毫无作为。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79年...

五国伐齐之战的经过结局以及影响
燕国复国后,好好的反省了自己,燕昭王励精图治,各种改革,还浇铸黄金台招贤纳士,短短不到20年,燕国国力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比以前还有厉害。3、五国伐齐最后的结局 在公元前286年,齐国又出来作妖,冒天下大不韪灭了宋国,这个时候的齐国虽然实力大增,但是其他诸侯国虽然忌惮,但是仇恨心理更加...

五国伐齐后,都有哪些国家获得了好处?
另一方面,齐国在吞并宋国后,韩国和魏国自然是首当其冲,很可能成为齐国下一个进攻目标。从这一角度来看,虽然五国伐齐之战中,魏国和韩国没能获得实质的好处,不过,能够解决掉齐国这一重要威胁,显然有助于延长这两个诸侯国的存在时间。进一步来说,如果秦国和齐国两强并立的格局保持下去的话,那么,...

秦国灭的最后一个国家是?
秦国长期以来对齐国的笼络是很成功的,秦国重金收买齐丞相后胜,使齐国既不合纵抗秦,也不加强战备。齐王建听信后胜的主张。齐王建在位四十多年,“事秦谨”,不修战备。直到秦国灭五国后,齐王才顿感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前221年,秦王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

齐国为何在春秋战国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一方霸主;曾多次击败魏、秦...
所以即使后来田单逆风翻盘,但创伤已然过大,想恢复原样注定很难,而且之后齐国也再没有像齐桓公一样的君主出现了。齐国的强大开始于齐桓公,他重用管仲实行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奠定了其后齐国强盛的基础,之后直到五国伐齐之前,齐国都是很强大的,而五国伐齐之后,乐毅统领下的燕军在齐国除即墨、莒城...

田东县19279081762: 在秦国灭了五国之后,只剩下齐国独自面对秦国时是怎样 -
衡临信立: 齐国在秦国发兵之前早就不行了,5国攻齐虽然没亡国但重创到恢复不了了,领土只有鼎盛期的1/3

田东县19279081762: 秦灭六国之战为什么最后才打齐国 -
衡临信立: 齐国和秦国一样都是周朝的诸侯国,齐国的疆域包括现在的山东省北部和河北省西南部.齐国的第一位君主是在我国周朝历史上极其著名的姜太公姜子牙,西周初立的时候西周君王将功臣和宗室贵族封分为诸侯,姜太公就是其中一个,他的封土...

田东县19279081762: 齐国收到各国求援不出手,最后独自面对秦国时是怎样 -
衡临信立: 那燕国乐毅率军攻打齐国的时候这些国家又在哪里,如果不是即墨大夫田单爆发,又用离间计换走了乐毅,齐国早tm亡国了,换了你是齐王你去救?秦齐联盟成连横之势,本就是不可阻挡,诸国傻了吗不防备齐国还求援.至于最后,事情都已经这地步了还能怎么样,就像二战后世界敌视苏联,你说苏联后不后悔干德国?

田东县19279081762: 关于资治通鉴的问题
衡临信立: 齐国外交小心谨慎,对哪个国家都不得罪,这样,在秦国兼并其他五国时,齐国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四十年.其他五国也是各家自扫前雪,被秦国各个击破.待秦国兼并完五国后,势力空前强大,攻入齐国时无人敢阻挡,齐王只能投降秦国,被秦...

田东县19279081762: 秦始皇是如何灭六国的
衡临信立: 秦灭六国的经过(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事业是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的.这一年,秦始皇首先向韩国开刀,派内史腾灭了韩国.前229年,秦派王翦向赵国发动进攻.前228年,秦军进入赵都邯郸,赵王迁被迫献出地图...

田东县19279081762: 秦灭齐为什么这么顺利 -
衡临信立: 因为齐国对潜在威胁没有足够的警惕性,秦灭五国的时候,齐不是看热闹就是默不作声,到最后秦国灭齐国时,己经没人帮齐国了,齐国就被秦国轻易灭掉了

田东县19279081762: 荆轲刺秦的动机是什么?
衡临信立: 引言:公元前227年,秦都咸阳的宫殿内,一个中年男子正瘫坐在王座上,双目无神... (齐国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在秦灭五国时齐国从不发兵救援,在最后秦国攻打齐国时...

田东县19279081762: 为什么说“秦灭六国,楚最无辜”呢? -
衡临信立: 1.在六国统一战时,楚国在军事上的抵抗最为强硬.所谓“秦灭六国,楚最无辜”和楚怀王被秦囚禁一事,不过是楚国人自己的悲剧情节而已,六国中最“无辜”的是齐国,一直跟秦交好却...

田东县19279081762: 秦凭什么抵挡数次五国攻秦,而齐国为什么一次就不行了 -
衡临信立: 秦相对于齐的优势就是,1,秦人相对于齐更善战,百姓凝聚力更强,秦人凝聚力强,苦战不休.商鞅变法后秦人更是以战为荣.2,秦时明月汉时关,秦地山关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函谷关和武关很少被攻破.而齐地易攻难守.3,当时的国君不同,秦出明君,虎狼之国必有虎狼之君,秦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秦始皇都狠辣.而齐当时的齐闵王比较昏庸.4,秦出名将名相,名相商鞅张仪魏冉范雎吕不韦等等,名将司马错白起蒙氏王氏,伐交连横,军士作战都不成问题.齐在这方面比较弱.

田东县19279081762: 战国末期秦灭六国,假如没有“乐毅伐齐”那齐国有没有实力和能力与其他五国共同抵抗秦国? -
衡临信立: 没有,六国实力总和是秦国数倍,是六国不团结才会被其一个个灭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