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田的专著

作者&投稿:凤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大罗志田大家觉得是大师吗?~

文笔非常好, 文采飞扬。 一查论文, 核心期刊一堆,佩服, 是真的做学问。

National Humiliation and National Assertion: The Chinese Response to the Twenty-one Demands,Modern Asian Studies,Vol. 27,No. 2(May 1993);《胡适与社会主义的合离》,《学人》第4辑(1993年7月),页7-49;《南北新旧与北伐成功的再诠释》,《新史学》(台北)5卷1期(1994年3月),页87-129;The Chinese Rediscovery of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The Jinan Incident as a Turning Point in Sino-American Relations,Journal of American-East Asian Relations,Vol.3,No. 4(Winter 1994);《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近代史研究》1995年3期;《林纾的认同危机与民国的新旧之争》,《历史研究》1995年5期;《胡适世界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主义关怀》,《近代史研究》1996年1期;《济南事件与中美关系的转折》,《历史研究》1996年2期;《中国文化体系之中的传统中国政治统治》,《战略与管理》1996年3期;《走向政治解决的中国文艺复兴:五四前后思想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关系》,《近代史研究》1996年4期;《先秦的五服制与古代的天下中国观》,《学人》第10辑(1996年9月);《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中国文化》第14期(1996年12月);《夷夏之辨与道治之分》,《学人》第11辑(1997年6月);《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竞争》,《历史研究》1996年6期;《科举制的废除与四民社会的解体--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近代社会变迁》,《清华学报》(新竹)新25卷4期(1995年12月),页137-60;《前恭后倨:胡适与北伐期间国民党的党化政治》,《近代史研究》1997年4期;《北伐前期美国政府对中国国民革命的认知与对策》,《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6期;《中外矛盾与国内政争:北伐前后章太炎的反赤活动与言论》,《历史研究》1997年6期;《失去重心的近代中国:清末民初思想权势与社会权势的转移及其互动关系》,《清华汉学研究》第2辑(1997年11月);《清季民初经学的边缘化与史学的走向中心》,《汉学研究》(台北)15卷2期(1997年12月);《新宋学与民初考据史学》,《近代史研究》1998年1期;《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4期;《近代湖南区域文化与戊戌新旧之争》,《近代史研究》1998年5期;《思想观念与社会角色的错位:戊戌前后湖南新旧之争再思》,《历史研究》1998年5期;《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3期;《从科学与人生观之争看后五四时期对五四观念的反思》,《历史研究》1999年3期;《五代式的民国:一个忧国知识分子对北伐前数年政治格局的即时观察》,《近代史研究》1999年4期;《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开放时代》1999年4期;《新的崇拜:西潮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权势的转移(上、下)》,《中华文史论丛》第60、61辑(1999年12月、2000年3月);《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近代史研究》2000年3期;《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历史研究》2000年4期;《古今与中外的时空互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近代史研究》2000年6期;《〈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1期,页181-192;《从无用的中学到开放的国学:清季国粹学派关于学术与国家关系的思考》,《中华文史论丛》第65辑(2001年5月);《清季保存国粹的朝野努力及其观念异同》,《近代史研究》2001年2期;《从治病到打鬼:整理国故运动的一条内在理路》,《中国学术》2001年2期;《新旧能否两立?二十年代〈小说月报〉对于整理国故的态度转变》,《历史研究》2001年3期;《物质的兴起: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一个倾向》,《开放时代》2001年3月号;《清季围绕万国新语的思想论争》,《近代史研究》2001年4期;《温故知新:清季包容欧化的国粹观》,《中华文史论丛》第66辑(2001年9月);《抵制东瀛文体:清季围绕语言文字的思想论争》,《历史研究》2001年6期;《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历史研究》2002年1期;《社会分野与思想竞争:传教士与义和团的微妙互动关系》,《清史研究》2002年1期;《文学史上白话的地位和新文学中白话的走向--后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学者的内部论争》,《近代史研究》2002年2期;《中国文艺复兴之梦:从清季的古学复兴到民国的新潮》,《汉学研究》20卷1期(2002年6月);《送进博物院:清季民初趋新学者从现代里驱除古代的倾向》,《新史学》13卷2期(2002年6月);《包容儒学、诸子与黄帝的国学:清季士人寻求民族认同象征的努力》,《台大历史学报》29期(2002年6月);《学术与国家:北伐前后国学的学科定位与认同危机》,收入《国史浮海开新路--余英时教授荣退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2年7月;《机关枪与线装书:从国学书目论争看民初科学与国学之间的紧张(1-3)》,《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5、6期,2003年2期;《文学的失语:新红学与文学研究的考据化》,《中华文史论丛》第70辑(2002年12月);《北伐前夕北方军政格局的演变,1924-1926》,《史林》2003年1期;《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1期;《中国传统的负面整体化:清季民初反传统倾向的演化》,《中华文史论丛》第72辑(2003年5月);《北伐前数年胡适与中共的关系》,《近代史研究》2003年4期;《不改原有之字以开启相异的意义体系》,《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4期;《有道伐无道的形成:北伐前夕南方的军事整合及南北攻守势易》,《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5期;《国际竞争与地方意识:中山舰事件前后广东政局的新陈代谢》,《历史研究》2004年2期;《有教无类:中古文化与政治的互动》,《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2期;《帝国主义在中国:文化视野下条约体系的演进》,《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5期;《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点反思》,《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5期;“Imperialism in China: Evolution of the Treaty System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Spring 2005;《走向“行动的时代”:“问题与主义”争论后的一个倾向》,《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1期;《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之三》,《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2期;《因相近而区分:“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之一》,《近代史研究》2005年3期;《事不孤起,必有其邻:蒙文通先生与思想史的社会视角》,《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4期;《整体改造和点滴改革:“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之二》,《历史研究》2005年5期;《李锦纶使美与中美双方促进南北合作谈判修约的尝试,1927-1928》,《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5期《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1期;《六个月乐观的幻灭:“五四”前夕的士人心态与政治》,《历史研究》2006年4期;《对共和体制的失望:梁济之死》,《近代史研究》2006年5期;《道咸“新学”与清代学术史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6年5期;《天下与世界:清末士人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5期;《理想与现实:清季民初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联》,《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7年;《士变: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读书人的革命情怀》,《新史学》18卷4期(2007年12月);“From “Tianxia” (All Under Heaven) to “the World”: Changes in Late Qing Intellectuals’ Conceptions of the Human Society,”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May 2008;《斯文关天意: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对对子风波》,《近代史研究》2008年3期;《无名之辈改写历史: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作文题争议》,《历史研究》2008年4期;《陈寅恪的“不古不今之学”》,《近代史研究》2008年6期;《经典淡出之后:过渡时代的读书人与学术思想》,《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4期;《近三十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变与不变》,《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6期;《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两点反思》,《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2期;《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四川大学学报》2009年5期;《转变与延续:六十年来的中国史学》,《北大视野:新中国60年学术流变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再论清季民初经学的边缘化与史学的走向中心》,《文化与历史的追寻:余英时教授八秩寿庆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9年12月;《方法成了学名:清代考据何以成学》,《文艺研究》2010年2期;《通史致用:简析近代史学地位的一度上升》,《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2期;《课业与救国:从老师辈的即时观察认识“五四”的丰富性》,《近代史研究》2010年3期;《他永远是他自己——陈独秀的人生和心路》,《四川大学学报》2010年5期;《证与疏:傅斯年史学的两个面相》,《中国文化》2010年秋季号(10月);《往昔非我:训诂、翻译与历史文本解读》,《文艺研究》2010年12期;《一次宁静的革命:清华国学院的独特追求》,《清华大学学报》2011年2期;《迷途知返说教育》,《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第23期;《作为文化中心的大学》,《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第28期;《转折:1924—1926年间北洋体系的崩溃与南方新势力的兴起》,《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4期;《迫不及待的赶超心态》,《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第34期;《巴蜀文化的一些特色——第一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结束致辞》,《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6期;《道亦方法?章太炎、胡适等近代学者关于“一以贯之”的新说及争议》,《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文化交流与文化自信》,《炎黄纵横》2011年第4期。

1、《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修订版《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中华书局,2006年6月,326页;修订版《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3月。
2、《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年。
3、《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4、《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5、《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6、《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三联书店2003年。
7、《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中华书局2003年。
8、《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9、《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从新文化运动到北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10、《昨天的与世界的:从文化到人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11、《近代读书人的思想世界与治学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12、《变动时代的文化履迹》,香港三联书店,2009年9月;简体字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按中国历史时间顺序把中国所有的著作给列一下,要所有种类的,越全越好...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⑤此外,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小说的发展期)①志怪小说以干宝...

江户文学的著名作家
总之,《小说神髓》是一部小说技法专著。它有两个方面的史学意义:第一,《小说神髓》确立了日本近、现代小说的写实主义传统;第二,使小说成为日本近、现代文学的主要内容。坪内逍遥认为,小说的“精义是描写人情世态”。他的小说观基于近代实证主义思想,强调描写人情时要遵从心理学的原理,同时要偏重人物自然行为的描述...

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的是哪四本书?
《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书籍?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

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便从学校退学。他本人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电影片里,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情节的刺激,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据永田圭介的专著《秋瑾——竞雄女侠传》在1905年...

中国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
1、罗贯中( 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三国演义》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

华阳国志蜀志原文
重庆三省一市的历史地理情况来看,作为地方志比较合理。国内学人对《华阳国志》的研究,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只是停留在史料的引用上。从20世纪初至1979年,对《华阳国志》的研究比较缓慢,因为《华阳国志》自问世至20世纪前的一千六百多年间,竟未出现过一本注释,也没有出现过一部整理研究的专著。

《项脊轩志》补充讲义2-「志」与「记」
多数以「记」名篇,也有一部分以「志」名篇。这里的「志」与「记」同义。如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歌颂东汉隐士严光的高风亮节;宋钱公辅的(义田记),表彰范仲淹置义田,赈济老弱贫残的义行;欧阳修的(相州画锦堂记),称扬韩琦的谦逊与功业;清全祖望的(梅花岭记),悼念史可法的忠烈精神;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则...

传播学中民族志方法与田野调查法的区别
中民族志方法与田野调查法的区别:第一,民族志来源于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通向人类学、民族学的重要通道,但不是唯一通道。前文已经说到,田野是人类学研究的生命线,民族志的生成是一个从田野实践到文本书写的过程,可以说民族志的写成不能够完全说是依靠田野调查,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息息相关的。我们...

林剑鸣的学术专著
62.《中国出士简研究近况》,《史滴》第7号(日本早稻田大学1986年)。63.《西安古代军阵研究》,China Daily Jan.26,1987。64.《〈居延汉简研究〉评价》,《光明日报》1987年3月4日。65.《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的特点》,《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66.《汉唐寺院经济研究的精华:介绍何兹全主编〈五十年来汉唐...

化德县13212119770: 罗志田是哪个学校的?
茶贡重组: 罗志田,1952年生,1977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1981年毕业后曾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过一年.1987年留学美国.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其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美优秀硕士论文.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史学大师余英时先生.现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

化德县13212119770: 求:四川大学(世界近现代史)复试看什么书?
茶贡重组: 回复 dalianlaohu 的帖子楼上点评有误,楼主问的是世界近现代史,罗志田老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国文化史的,虽然与世界史也有关系,但是世界近现代史应该另有直接相关的阅读书目.倒是川大近代史、专门史的文化史方向很有必要读罗老师的书.

化德县1321211977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史学最需想象力 罗志田 史学勿需想象力的看法素为非史学者所相信.钱钟书曾说:“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 -
茶贡重组:[答案] 1.D 2.D 3.史料不足是常态,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要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史家如果因史料的空缺而主动“湮没”一段历史,就会真正割断历史.史家要能通过想象根据有史料留存部分的历史去知道那无史料留存部分的历史.(意对即可)

化德县13212119770: 罗志田何许人也? -
茶贡重组: 川大的历史系教授

化德县13212119770: 请问罗志田教授关于“公车上书”的文章哪里能看到
茶贡重组: 名字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是很有颠覆性的关于“公车上书”的文章,是篇很长的论文,可能是最近几年发表在历史类期刊上的,百度不到具体文章[em:37]

化德县13212119770: 我国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的著作是什么? -
茶贡重组: 陈旉农书 我国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一部农书著作是《陈旉农书》,是中国宋代南方地区农事的综合性农书,除了反映南方水田农事外,还在养牛和蚕桑部分也有详细的论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到宋代达到了新的水平...

化德县13212119770: 我国现存最早的按摩学专著是什么? -
茶贡重组: 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第一部推拿学专著《小儿按摩经》也称《按摩经》

化德县13212119770: 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 -
茶贡重组:[选项] A. 《论美书简》 B. 《判断力批判》 C. 《审美教育书简》 D. 《美学》

化德县13212119770: 江恩都有哪些著作,哪一些比较重要
茶贡重组: lhw8180 您好!江恩的著作很多,有《艾略特波浪研究交流 》、《空间隧道》、《金融走势分析》、《江恩精髓:形态、价格、和时间》 、《人性的因素--最大的弱点》、《江恩股市定律》、《时空隧道/回望1940》、《江恩股市课程》、 《江恩期市课程》、 《股票报价带的真相》、《华尔街股票选择》、《股票趋向探测器》、《华尔街45年》、《怎样在商品获利》、《怎样在认购及认沽期权中获利》、《空间隧道》、《魔术字句》重要的是:《艾略特波浪研究交流 》、《华尔街45年》.

化德县13212119770: 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什么? -
茶贡重组: 在教育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一定是这个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撰写的《大教学论》,因此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