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苏轼简介,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

作者&投稿:须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

1 和苏轼有关的成语及典故 ⑴雪泥鸿爪 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雪泥鸿爪”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了。 ⑵夜雨对床 唐代韦应物有“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苏轼读后感触良深,与苏辙约定“夜雨对床”,但一直未实现。“夜雨对床”便流传下来,本不单指兄弟之间,经此也成了兄弟之事。 ⑶河东狮吼 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⑷不合时宜 朝云乃苏轼侍妾,一次苏轼吃完饭,扪着肚皮问家人:“内装何物?”有的说是文学才华,有的说是满腹学问,唯朝云说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遂引为知己。 ⑸胸有成竹 文同,字与可,是北宋画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诗人苏轼的至友,二人交情颇深。苏轼也喜欢画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对此说深以为然。宋人晁补之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这一成语的出处。此后,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成熟考虑。 ⑹出人头地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在全国选拔进士的会考中,以《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获得了欧阳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赞赏。欧阳修见卷子独占鳌头,便想评为第一,点为状元,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所作,评为第一,点为状元,有瓜田李下之嫌,就判为第二名。等开了卷,才知是苏轼的试卷,很是后悔。在礼部举行的口试复试中,苏轼以《春秋对义》获得第一名。后来欧阳修在读苏东坡的感谢信时对老友梅尧臣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以“出人头地”比喻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筹。

铜壶煮三江的典故,和苏轼无关。
苏轼胸有成竹
的典故。
文同,字与可,是北宋画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诗人苏轼的至友,二人交情颇深。苏轼也喜欢画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对此说深以为然。宋人晁补之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这一成语的出处。此后,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成熟考虑。

  •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编辑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4]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4]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4]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雪泥鸿爪

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雪泥鸿爪”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了。

⑵夜雨对床

唐代韦应物有“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苏轼读后感触良深,与苏辙约定“夜雨对床”,但一直未实现。“夜雨对床”便流传下来,本不单指兄弟之间,经此也成了兄弟之事。

⑶河东狮吼

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⑷不合时宜

朝云乃苏轼侍妾,一次苏轼吃完饭,扪着肚皮问家人:“内装何物?”有的说是文学才华,有的说是满腹学问,唯朝云说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遂引为知己。

⑸胸有成竹

文同,字与可,是北宋画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诗人苏轼的至友,二人交情颇深。苏轼也喜欢画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对此说深以为然。宋人晁补之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这一成语的出处。此后,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成熟考虑。

⑹出人头地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在全国选拔进士的会考中,以《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获得了欧阳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赞赏。欧阳修见卷子独占鳌头,便想评为第一,点为状元,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所作,评为第一,点为状元,有瓜田李下之嫌,就判为第二名。等开了卷,才知是苏轼的试卷,很是后悔。在礼部举行的口试复试中,苏轼以《春秋对义》获得第一名。后来欧阳修在读苏东坡的感谢信时对老友梅尧臣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以“出人头地”比喻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筹。

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后来,有人把“无禁”改为“不尽”。

⑻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

⑼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出自苏轼在重阳节所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他在《九日(按即重阳)次韵王巩》诗中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写道:“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后人从这个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黄花”比喻种种过时的人或事物。

⑽坚忍不拔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忍不拔”这个成语由此得出。

⑾海屋筹添

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

⑿芳留玉带

苏轼曾在金山留玉带镇山,佛印回赠裙衲,成为千古佳话。

⒀琴操参宗

苏轼在杭州时,携琴操游西湖。一日戏曰:“我作长老,尔试参禅。”琴操问:“何谓湖中景?”苏轼答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琴操曰:“何谓景中人?”答曰:“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何谓人中意?”“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如此究竟如何?”“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琴操大悟,即日削发为尼。

⒁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东坡谪居黄州时,写下《临江仙—夜归临皋》一词。其中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句,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相传这首词写成后,当晚就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由于结尾表达了作者隐逸的想法,以致人们第二天纷纷传说,苏轼已将冠服挂于江边,坐上小舟,长啸而去。地方官得知,大吃一惊,怕因犯人走失而失职,急忙前去查看。到了住所,却发现他鼻息如雷,还没有起床。

⒂天涯何处无芳草

据《林下词谈》说,苏轼在惠州时,曾命朝云唱《蝶恋花》一词。朝云还没有开始唱,就已“泪满衣襟”。苏轼问何故,朝云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⒃山抹微云秦学士

秦观《满庭芳》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一句,由于这首词的风格近似柳永,所以苏轼当面说秦观是“学柳永作词”,还戏称“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露花倒影”是柳永《破阵乐》的首句。)

⒄东坡肉 

驰名全国的“东坡肉”,这一楚乡湖北特有的传统名菜,素为人们所熟知,它是由苏轼亲手制作始创于黄州。苏轼的煮食猪肉,确属烹制得法,按他自己总结的烹饪要领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东坡肉,味极鲜美。他还写了一首《猪肉颂》:“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⒅东坡汤

苏轼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在中国古时,汤里照例要放进些生米。在青菜已经煮得没有生味道之后,蒸的米饭就放入另一个漏锅里,但要留心莫使汤碰到米饭,这样蒸汽才能进得均匀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和他相关的成语有“雪泥鸿爪”
雪泥鸿爪
【拼音】: xuě ní hóng zhǎo
【解释】: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成语典故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生平简介简单概括100字左右
苏轼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

苏轼的生平故事!
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这个号是自“东坡居士”而来,“东坡居士”是他谪居黄州时自己起的,以后,以至今日,他就以东坡为世人所知了。中国的史书上每以“东坡”称他而不冠以姓,或称东坡先生。他的全集有时以溢法名之,而为《苏文忠公全集》,宋孝宗在东坡去世后六十年,赠以“文忠公”溢法。文评家往往以他...

成语典故
等到发榜公布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写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巩,而是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 成语典故 篇2 “覆水难收”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王桃《野客丛书》,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

苏轼的生平、作品、名人故事。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

关于苏轼的三个典故
1、雷州西湖: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途经雷州,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兄弟俩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留连忘返。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2、程苏结怨:宋哲宗...

关于苏东坡的所有故事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是北宋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而且书法、绘画也很出名。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一门三杰,人称“三苏”。苏东坡曾在杭州任通判和知州,总共达五年之久。尤其是元祐四年,时隔十余年,是苏轼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的...

行云流水的意思是什么
行云流水的意思是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成语出处:苏轼《答谢民师推官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成语典故: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很多仰慕他才...

河东狮吼典故出处
苏轼简介 一、苏轼的生平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上的文化巨匠和政治家。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在政治上始终坚持儒家“仁政”的主张,强调...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一、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4]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

求苏轼生平简介一份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苏轼按排行位居第二,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则是苏洵希望儿子性格和缓(苏轼性格比较急躁),后来父亲另给他取字子瞻,则与他的名“轼”更相关,且希望儿子高瞻远瞩。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死后追谥文正。汉族,眉州...

科尔沁右翼中旗17257495053: 与苏轼有关的典故(要有很强的文学性的,至少五个以上~) -
逄凯先瑞: 1 、雪泥鸿爪 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雪泥鸿爪”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了. 2 、夜雨对床 唐代韦应物有“宁知风雪夜,复...

科尔沁右翼中旗17257495053: 和苏轼有关的成语 -
逄凯先瑞: 雪泥鸿爪 河东狮吼 不合时宜 胸有成竹 出人头地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水落石出 明日黄花 坚忍不拔 海屋筹添 芳留玉带 琴操参宗 气如蔬笋 人生如梦 行云流水 捕风捉影 逢场作戏 夜雨对床 心平气和 暗送秋波 不绝如缕 过眼烟云 以词代判 冲口而出 风鬟雾鬓 超然物外 俗不可医 冰肌玉骨 出人头地 闻日为钟 扣盘扪烛 诗中有画 铢积寸累 姑妄言之 铜琵铁板 不通世务 如怨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科尔沁右翼中旗17257495053: 关于苏轼的四字成语 -
逄凯先瑞: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后来...

科尔沁右翼中旗17257495053: 沧海一粟的典故是什么 -
逄凯先瑞:[答案] 成语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成语故事 苏东坡,北宋著名文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为他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苏州.期间他两次游览黄州赤壁,并写下著名的《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赋》形象的写出月...

科尔沁右翼中旗17257495053: 出自"苏轼"这个人的成语有哪些? -
逄凯先瑞: 1.雪泥鸿爪:读音 xuě ní hóng zhǎo,意思是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出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2.夜雨对床:读音 yè yǔ duì chuáng,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3.河东狮吼:读音hé dōng shī hǒu ,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4.不合时宜:读音bù hé shí yí,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5.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科尔沁右翼中旗17257495053: 水到渠成是成语故事 -
逄凯先瑞: 水到渠成是成语故事:北宋时期,有一个叫苏轼的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当时着名的古文学家,世称“三苏”.苏轼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

科尔沁右翼中旗17257495053: 水落石出的成语故事 -
逄凯先瑞: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释义 江水下落,水下的石头自然露了出来.比喻事情经过调查 研究和对证,终将真相大白.故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 书画家.他生...

科尔沁右翼中旗17257495053: 含有故事的成语 -
逄凯先瑞: 水落石出 【成语故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 书画家.他生性豪放,学识渊博,极富文采.在被贬嫡黄州时,曾两次 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两篇传世之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 赋》. 当时,十月夜...

科尔沁右翼中旗17257495053: 谁知道出自苏轼的诗词的典故小故事,注明出自哪首词? -
逄凯先瑞:[答案] 雪泥鸿爪 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哪复计东西?……”“雪泥鸿爪” 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了. 河东狮吼 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

科尔沁右翼中旗17257495053: 形容苏轼的成语 -
逄凯先瑞: 豪放不羁: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率性而为:率性而为,汉语词语,其意思是指按照自己的性情行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