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里寻母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作者&投稿:苦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千里寻母记的故事是真的吗~

《爱的教育》的书中的一个真实故事

从上期就打算把《爱的教育》中的这个长篇登载到社刊中,但由于网上的文本大多有不少错误,再说翻译的版本也有好几个,又考虑到篇幅太长,没有登成。现在从网上下了一个比较好的版本,又下了一个图片版的原文,可信度较高,打印出来校对了一遍,错误不多,主要是段落不对,再是标点,替换上了全角的,省略号也用替换改了。还有两处明显错误,一是“荒无人烟”中的“无”误作了“芜”,另一是“四五百里”的“四”与“五”中间不应加顿号(、)。有一处“口气稍为温和了一点”的“为”也能算通,未改。

现在把改好的全文发在下面,如有发现有误的敬请告知,以便及时修改。


万里寻母记

好多年以前,有一个工人家的儿子,他只有十三岁就独自一人从意大利的热那亚到美洲去寻找自己的母亲。

他家因为遭到一连串的不幸,弄得债务累累,贫困不堪。母亲为了使家中尽快脱离困境,两年前到阿根廷共和国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富有的人家去做女佣人。因为当时美洲的工资特别丰厚。他的母亲当然舍不得丢下自己的两个孩子——一个十八岁,一个才十三岁——临走时她哭得十分伤心。但她还是狠了狠心,怀着美好的希望出发了。

她很顺利地到达了布宜诺斯艾利斯,通过她丈夫的一个名叫弗兰西斯科·米尔利的表兄——在美洲经商多年的热那亚商人,很快地与家里人取得了联系。这以后,她每月能挣八十里拉,每隔三个月便给家里寄一大笔钱。她的丈夫就用妻子寄来的钱逐渐把债务还清。全家都盼望她早日归来。

一年不觉过去了。有一次,她来信说身体有些不适,谁知此后,她竟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家里给那位表亲写了两封信,也无回音。父亲和孩子都感到非常不安,小儿子马尔可更是伤心得厉害。怎么办呢?父亲想自己到美洲去寻找妻子,但他舍弃工作,谁来养活孩子们呢?大儿子也不能去,他刚刚能出去挣点钱,家里也很需要他。父子三人真是一筹莫展,终日忧心忡忡。一天早晨,马尔可忽然很坚决地说:“我到美洲找母亲去!”

父亲没说什么,只是忧愁地摇摇头。让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独自漂洋过海到遥远的美洲去,实在太冒险了!但马尔可一再坚持要去,他很沉着、平静地说出自己能去的理由:

“好多人都去了,还有比我小的呢。上了船不就行了吗?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到了那里,我就去打听表叔父的家。那里的意大利人很多,他们会告诉我的。只要我找到表叔父,母亲的下落也就知道了。要是找不到叔父,我就去大使馆,请他们帮助寻找母亲作工的那家人。不管怎么说,那里总有工作可做。我也可以找个事情做做,至少可以挣到回家的路费。”

他考虑得那么周到,慎密,完全像个大人一样。于是他把父亲说服了。父亲也一向知道他很有判断能力和勇气,又有吃苦耐劳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次是为了寻找母亲,有了这个神圣的目的,那他一定会产生出加倍的勇气来。而且,正好他有一个做船长的朋友,听说这事以后答应免费给他弄一张到阿根廷的三等船票。

父亲不再踌躇,便答应了他的要求。父亲给他包了几件衣服,带了一些钱,把表叔父的地址交给他,在四月里的一天傍晚送他上了船。

船要开了,父亲含泪吻别儿子说:“放心去吧,孩子,为了你对母亲的爱,上帝会保佑你的。”

可怜的马尔可,尽管他非常坚强,准备去承受旅途中的一切艰难和困苦;但他一看到美丽的故乡热那亚渐渐在地平线上消失,四周只剩下茫茫的一片海洋,而自己只是孤苦伶仃的一个孩子,船上连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心中就充满了各种各样悲哀的念头。两天来,他蹲在船头上,几乎什么也不吃,只是想哭。最使他不安的是,他想也许母亲已经死了。这个思想不停地缠着他。他一闭上眼睛,就看见有个陌生人,用怜悯的眼光望着他,在他耳边低声说:“你的母亲死了!”

他惊叫起来,醒了,这才知道是在做梦。

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以后,马尔可才觉得精神好了一点,但也为时不长。那茫茫的一片海水、越来越热的天气、船上农民们的穷苦光景,以及自己孤独的处境,这些都勾起他心中的阵阵愁云;加以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使他心头烦闷,心智昏乱,真不知要走到何年何月才是尽头。天天都是一样,永远是水连天,天连水。

幸运的是,马尔可在船上结识了一个伦巴底老人,他是到阿根廷的罗萨里奥城附近去找儿子的。马尔可把自己的全部情况告诉了老人,老人拍着他的后颈连连说道:

“放心吧,孩子,你的母亲一定会是平安的。”

与老人相识以后,马尔可似乎稍感安慰,不祥的预感渐渐地变成了欢乐的希望。到了第二十七天,轮船终于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巴拉他河抛锚了。那是五月中一个晴朗的早晨,天空映着一层粉红色的朝霞。这种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在马尔可看来是一个吉祥的预兆。他又高兴,又着急,都快要发疯了。此刻母亲就在离他几里远的地方!只要走上几个钟头,他就能跟她见面了。他感到太幸福了!

马尔可提起背包,和别的乘客们一起走下小艇。他告别了伦巴底老人,上了岸,向城里走去。他一路向行人打听芳斯·阿提兹街。有个意大利人好奇地打量了马尔可一会儿,问他识字不识字。马尔可点头回答:“识字的。”于是那人指着他刚才走过的那条街说:

“一直往前走,拐弯的地方都写着街道的名称,你看看就知道了。”

马尔可道了谢,向着他所指的方向走去。这是一条直直的、狭长的街道,两旁都是像别墅一样低低的白房子,街上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喧闹声震耳欲聋。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十字路口,与大街垂直的街道向左右两边伸展过去,一眼望不到头。他仔细地看着那些街道的名称,每看到一条新街道,心就要紧张一下,而且一见到妇女就要注视一番。有一次,他看见前面走着一个女人很像自己的母亲,不禁心跳起来。等他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个陌生人。当他走到前面一个十字路口时,两只脚像生了根似地站在那里不动了。原来这就是劳斯·阿提兹街。于是他三步并作两步到了175号门口,喘了口气,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啊,母亲!我真的就要见到你了吗?”

这是一家杂货店,门里坐着一个头发灰白、戴眼镜的妇女。

“你要什么,孩子?”她用西班牙语问。

“这是弗兰西斯科·米尔利家的铺子吗?”马尔可费了很大的劲才说出一句话来。

“弗兰西斯科·米尔利先生已经死了。”那女人改用意大利语回答说。

马尔可好像当头挨了一棒。

“什么时候死的?”

“唔,很久了,大概有好几个月了。他的生意破产了,就从这里出走了。听说在很远的巴伊何布朗卡病死了。这个铺子现在是我开着。”

马尔可脸色变得苍白,颤声地说:“米尔利是我的表叔,是他介绍我母亲到美奎奈兹先生家做佣人的。只有他知道我母亲在哪儿。我从意大利来到美洲是为了寻找母亲,我无论如何要找到母亲啊!”

“可怜的孩子,我不知道你的母亲在哪儿。我去问问院里的那个孩子,也许他能够告诉你点什么。”说着,她走到铺子后头去叫那个男孩子,那孩子立刻就跑来了。女人问他:

“你还记得米利尔常常送信给一个女佣人吗?你知道她的主人家在哪里?”

“我知道,太太。就是美奎奈兹先生家,住在劳斯·阿提兹街的那一头。”

“啊,多谢您,太太!”马尔可高兴地大声说。“请把门牌号告诉我!怎么,不知道吗?唉,唉……”

小男孩看见他那么着急,不等女人吩咐就说:“跟我来吧,我领你去!”说着就带头走了。路上他们一句话也顾不上说,一直跑到大街尽头一个很漂亮的铁栅门前才停住。这里是一幢小小的白房子,庭院里种满了花。马尔可拉了一下门铃,一个年轻女子从里面走出来。

“美奎奈慈先生家住在这儿吗?”马尔可不安地问。

“从前住在这儿,现在不在了。”那女子用西班牙腔的意大利语回答。

“那么,美奎奈兹家搬到哪里去了?”马尔可问,心扑通扑通地跳着。

“到科尔多瓦去了。”

“科尔多瓦!”马尔可叫道。“科尔多瓦在什么地方?他家的女佣人呢?她是我的母亲!她也跟他们去了吗?”

年轻女子望着他说:“这我不清楚,也许我父亲知道,他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离开这儿的。请稍等一下。”

她跑进房子里去,很快就同一个高个子、花白胡须的绅士走出来。他仔细地打量了一下马尔可典型的热那亚人的金头发和鹰勾鼻,用不纯的意大利语问:“你母亲是热那亚人吗?”

马尔可回答说:“是的。”

“那么,就是那个女人了。她随主人家一起走了。”

“到什么地方去了?”

“科尔多瓦。”

马尔可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说:

“那我到科尔多瓦去。”

“啊,孩子,科尔多瓦离这里有好几百里地呢!”绅士用西班牙语说。

马尔可听了脸色白得像死人一样,一手攀住铁门。

绅士很可怜他,开了门说:

“进来吧,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进了家,绅士叫马尔可坐下,把他的情况仔仔细细地问了一遍,想了一会说:

“你没有钱了吧?”

“还有——一点。”

绅士又考虑了一会儿,走到桌子跟前坐下,写了一封信,封好了交给马尔可说:

“孩子,你带上这封信先到波卡市,那儿有一半都是热那亚人,从这儿只要两个钟头就能走到,随便哪个人都会告诉你该怎么走。到了波卡,去找信上的这个人,那里人人都知道他。你把信交给他,明天他会安排你到罗萨里奥城,把你介绍给那里的一个人,那人会设法叫你到达科尔多瓦。你也就能找到美奎奈兹家和你的母亲了。这儿有几个钱,你也拿去。”他把钱放到马尔可手中,接着说:

“尽管大胆去吧,不论在哪儿你都能遇到你的同胞,他们不会不管你的。再会!”马尔可找不出什么感谢的话来,只说了声“谢谢”,就背着衣包走出来,告别了给他领路的小孩子,心情十分沉重地向波卡城出发了。

离家以来所发生的一切,都七上八下地在他的记忆中翻腾,就像是热病患者怪诞狂乱的幻像一般。他只是觉得疲惫不堪,心中烦恼和绝望到了顶点。到了波卡城找到信上的那个人,先在一个小客栈里住了一夜,第二天经那个人帮忙,搭上一只开往罗萨里奥的水果船。这只船由三个强壮的热那亚水手驾驶,听着他们的家乡口音,马尔可的心里稍稍感到一点安慰。

船缓慢地逆水而行,从许多长长的沙洲中间穿过。这些沙洲曾经是毒蛇猛兽的藏身之所,现在长满了桔树和杨柳,看起来很像是一些浮动的丛林。船穿行在狭长的运河中,好像永远都走不完,越往前行,越使马尔可感到沮丧和失望。何时才能到达母亲那里?

马尔可每天只吃一点点面包和咸肉。夜间就睡在甲板上,那皎洁的月光常常把他从梦中照醒。最后一个晚上,马尔可愁绪万千。他默念着:“科尔多瓦!科尔多瓦!”这时,在他的心目中,科尔多瓦竟成了一个童话中的地方,永远也不可能到达。可是转念一想,现在他走过的这个地方母亲也曾来过,她也曾看过这些沙洲和河岸,于是它们不再显得陌生和荒凉了。

夜深时,一个水手唱起了歌。这歌声使他想起小时候母亲唱的催眠曲。他听着听着,忽然哭起来。水手停下来,对他说:

“不要哭,孩子!怎么能哭呢?堂堂的热那亚男子汉竟因为离开家哭了吗?不,热那亚的男子汉应该有走遍全世界的英雄气概啊!”

听了水手的话,马尔可不哭了。热那亚同胞的声音鼓舞了他,使他高高地昂起头来。他用拳头击着舵,暗自说:“是的,就是走遍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母亲。就是死,也要死在母亲身边!啊,但愿能让我再见母亲一面!”

第二天黎明时,船到达了巴拉那河畔的罗萨里奥。一上岸,马尔可就拿着衣包,急急地进城去找波卡城那个人给他介绍的那个绅士。他在街上乱撞了将近一个钟头,几经打听,才找到那个人家。他拉了拉门铃,里面走出一个管家模样的高大粗卤的汉子。他操着外国腔,很不客气地问:“你找谁?”

马尔可说出了主人的名字。那人说:

“主人昨天下午带着全家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去了。”

马尔可发呆了,连话也说不出来,过了一会,才结结巴巴地说:

“但是,这里我一个熟人也没有,我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说着他就把波卡的那个人给他的名片递上去。

管家接过名片,看了看,很粗暴地说:

“我没有办法,过一个月待主人回来再说!”

“可是,我只是一个人,钱也没有了,怎么办呢?”马尔可哀求地说。

“啊,得了吧!像你这样的意大利人这里还少吗?去去去!要讨饭到你们意大利讨去!”说完呼地一声把门关上了。

马尔可的心全凉了。过了一会,他才提起衣包慢慢地走开了。他的心简直要碎了,头也在发晕。无数难题一下子都摆到了他的面前。“怎么办?该到哪里去?从罗萨里奥到科尔多瓦乘火车要一天的时间,可是他只剩下很少的一点钱,除了一天的花销,几乎一个也不剩了。到哪儿去找路费呢?他可以做工,但干什么呢?给谁去干活呢?去要饭吗?像刚才那样低声下气吃闭门羹吗?不,绝不能!与其这样,还不如死了的好。”

他把衣包扔在脚边,背靠着墙坐下来。他两手抱着头,完全绝望了。街上行人的脚不时碰到他身上,车轮也不断地从他的脚边隆隆地滚过去,有几个孩子站在跟前望着他。忽然,有一个人用意大利的伦巴底土话问他:

“怎么了,孩子?”

马尔可抬头一看,不觉跳了起来。

“啊,是您!”他喊道。

原来这就是他在船上结识的那个伦巴底老人。老人惊奇的程度也不亚于他。马尔可不待老人问他,就立刻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他。

“现在我一个钱也没有了,非去做工不可。请帮我找个活儿做做,挣几个钱。什么活我都能干,倒垃圾、扫街,当差或洗衣服都可以,只要能让我快点出发去找母亲就行。看在上帝份上,帮我找个工作吧!我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老人搔搔头,打量着他说:

“找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再想想看有没有别的办法。这么多意大利人中间还愁弄不到三十二个里拉吗?”

马尔可望着他,脸上现出一线希望来。老人接着说:“跟我来!”

“到哪儿?”马尔可拿起衣包来问。

“跟我来就是了。”

马尔可跟着老人,走过一条长长的街道。最后老人在一个客栈门口停下来。客栈的招牌上画着一颗星,底下写着“意大利之星”。他们走进一个大房间,里面摆着好几张桌子,桌子周围坐着很多人,正在喝酒喧闹。

伦巴底老人把马尔可领到第一张桌子跟前,开门见山地对他们说:

“朋友们,这孩子是我们的同胞,从热那亚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来寻找母亲。不料母亲到科尔多瓦去了。经别人介绍来到罗萨里奥,可是人家对他很不客气。现在他身上一个钱也没有了,又没有熟人。他是一个好孩子,请大家帮帮忙,凑几个路费,好让他到科尔多瓦去找母亲。大家总不能看着不管啊!”

“当然不能不管!”六个人用拳击着桌子说,“这是我们的同胞啊!过来,孩子!大家都是出门在外的人,这孩子多可爱啊!来,伙伴们,把钱拿出来,真是个有胆量的孩子!来,干了这杯,管叫你见到母亲,放心吧!”

说着,有的去摸他的脸,有的拍拍他的肩,还有一个替他把衣包从身上拿下来。邻桌的意大利人也都围上来。马尔可到美洲寻找母亲的事,立刻传遍了这个小旅店。不到十分钟,老人的帽子里已经收集到了四十二里拉。

“为你母亲的健康干杯!”一个人把酒杯递给马尔可说。

于是,大家都举起杯来。马尔可接着刚才那个人的话说:“为母亲的健——”他说了一半,激动得说不下去了,放下酒杯,抱住老人的脖子,哽咽起来了。

次日,天刚亮,他就出发了。他心里热乎乎的,对前途充满了希望,脸上不觉露出微笑。但天气却是阴沉沉的,非常闷热。火车在荒无人烟的原野上行驶,他独自一人坐在空空的车厢里向外张望。两边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荒野,偶尔有几株弯弯曲曲长得不成样子的小树,如怒如狂地散立在那儿。而车中却像是只有他一个人,连人带车,被抛在荒野中一样。寒风吹来,阵阵刺骨。当他乘船离开热那亚时,那还是四月天气,根本没想到在美洲会碰上冬天。他身上还是穿着夏天的衣服。

过了几个钟头,他觉得实在太冷了,再加上近日的种种刺激和过度的疲劳,终于使他睡着了。他睡了一段时间,醒来时觉得全身麻木,难受极了。他想,说不定自己会病倒,死在半路上,然后被扔到野外,让野狗和猛禽撕成碎片。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感到万分恐惧,身上越发疼痛难忍。这促使他头脑中不断出现一些可怕的念头。

他想,到了科尔多瓦,他也不一定能找到母亲,万一她根本就没有去那儿呢?假如劳斯·阿提兹街的绅士弄错了地点呢?还有,假如母亲已经死了?想着想着,他不觉又昏昏睡去。他梦见自己到了科尔多瓦时,已经是深夜了。街上所有的门窗里都在对他喊:“她不在这儿!她不在这儿!”他惊醒了,看见车厢另一端坐着三个围花巾的大胡子男人,正望着他低声谈话。于是,他怀疑起来:他们一定是些强盗,想杀掉他,抢走他的衣包。他本来已经冻病了,这一来,神智完全吓昏了。他张着双臂向那些人冲过去,大声喊叫:

“我什么也没有!我是个穷孩子,一个人从意大利来寻母亲的,不要害我啊!”

那些人听见他的话,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们很可怜他,对他说了好多宽慰的话,但他一句也听不懂。他们见他牙齿冻得直打战,就把一条围巾裹在他身上,让他躺下去睡觉。天黑时,他又睡着了。等那几个人把他叫醒时,火车已到科尔多瓦了。

啊,他一下子觉得周身轻松了,迫不及待地奔下火车,向一个铁路职工打听美奎奈兹工程师家的地址。那人告诉他在某某教堂的附近,他立即向那里出发了。

他进了城,天已经全黑了。街上行人很少,在稀稀拉拉的路灯下面,偶尔有几个黑人走过。教堂巨大而奇特的建筑高高地耸入夜空,全城黑暗而静寂。他向一个神父问了问路,不久便找到教堂附近的那所房子,他的手战栗着,拉了拉门铃。另一只手紧紧按在胸前,他的心几乎要跳到喉咙里来了。

一个老妇人手里提着灯出来开了门。马尔可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你找谁?”老妇人用西班牙语问。

“美奎奈兹先生。”马尔可回答说。

老妇人两臂交叉在胸前,摇了摇头说:

“怎么,你也是找美奎奈兹先生的吗?这件事,三个月来把我们都烦死了。报上早已登过,美奎奈兹先生到图库曼去了,看来这还不够,还得在墙上贴一张告示才行!”

马尔可一听,两手捂着头顶,绝望地喊道:

“上天在罚我!我注定要死在路上,永远见不到母亲了!啊,我真要发疯,真要死了!那地方在哪儿?离这儿多远?”

老妇人很同情他,对他说:

“唉,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啊,孩子!至少有四五百里路呢?”

马尔可哭着说:“那我可怎么办呢?”

“可怜的孩子,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过了一会,她好像忽然想出一个主意来,急忙说:

“对了,孩子,你从这里往前走。右边的第三幢房子旁边,有一个院子,里面有一个绰号叫‘头脑’的商贩,明天要赶着马车和牛群到图库曼去。你去问问,看他肯不肯带你去。路上你可以帮他干点活,也许他会答应你的,快去吧!”

马尔可抓起衣包,等不到说完“谢谢!”就跑开了。不到两分钟,他就找到了那个大院子,有很多人正在灯光下往车上装粮食。一个长胡子的大个子,披着一件红白格子的斗篷,穿着长统靴子,正在指挥那些人。

马尔可走到这人跟前,很胆怯地把自己从意大利来寻母亲的经过告诉他。

这人正是“头脑”,是护送车队的头领,他锐利的目光把马尔可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冷淡地说:“没有空位子了。”

“我有十五个里拉,都给你,路上还能帮着干点活,给牲口打水,喂料,干什么都行,只要给点面包就行了。请带我去吧,先生!”马尔可恳求他说。

头头听后,口气稍为温和了一点,说:

“我们也不去图库曼,是到圣地亚哥去的,只能带你一段路,下了车还得走很远呢!”

“不要紧,我能走路,我会走到的。请行行好,带我去吧!不要把我丢在这里啊!”

“要知道,得走二十天呢!”

“一点关系都没有。”

“路上很苦呢!”

“多苦我也不怕,只要能找到母亲就行。”

头头借着灯光,把马尔可那刚毅的面孔仔细地端详了一会说:“好吧!”

马尔可激动地吻了吻他的手。

“今晚你就睡在货车里,明天早晨四点钟,我来叫醒你。晚安!”头头说完就走了。

第二天清晨四时,马尔可被叫醒后,坐到另一辆车子的粮袋上。车队排成长长一列,借着星光出发了,马车发出隆隆的响声。每辆车前面都由六头牛拉着,后面还跟着许多备用的牲口。就这样,他们每天清晨四时许出发,九点左右休息。脚夫们围坐在火堆旁边吃点东西,睡上一觉,下午五点钟再次起程,晚上十点钟停下来过夜。一路上,马尔可帮着生火,喂牲口,擦灯罩,有时还去打水。这样的旅程,日复一日,如在海上漂流一样,使人倦怠腻烦。而更令马尔可难以忍受的是,那些脚夫们对他越来越凶狠,把他当做奴隶一样使用。他们虐待他、强迫他扛很重的麻袋,派他到远处去汲水。到了晚间,由于马车颠簸得很厉害,车轮和木轴的响声震耳欲聋,他又无法入睡。他简直要被折磨死了。要不是“头脑”偶尔还对他说一两句亲热的话,他简直没有勇气活下去了。他常常躲在一个角落里暗自垂泪。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情绪也越来越沮丧。他怕自己支持不下去,要死在路上了。然而,他的苦役却越来越重,脚夫们还不时对他拳打脚踢。有的脚夫嘴里还骂他:

“你这个废物!把这一拳也带给你的母亲!”

马尔可痛苦得心都要碎了,最后他病倒了,连着三天躺在马车里发着寒热。他觉得自己真的要死了,心里默默地呼唤着母亲:

“啊,母亲!你在哪儿呀?现在你在做什么?你在想着你的马尔可吗?”

可怜的马尔可!他哪里知道,这时他的母亲正在病着,躺在美奎奈兹先生家中楼下的一间屋子里。她自从随主人搬迁以来,由于疲劳、忙乱,加上与丈夫和表亲都失去了联系,心情焦虑万分,终于大病酿成。她的身上生了个肿瘤。她已经有两个星期不能起床。当马尔可在冥冥之中呼唤她的时候,主人夫妇正站在她床前,委婉相劝,希望她接受手术治疗。但她坚决不肯,只是不停地哭着。她觉得自己的丈夫音讯全无,两个孩子也许都死了。手术治不好她的病,不如死了好。

主人还是耐心地劝慰着,告诉她已经寄往热那亚的信,很快就会得到回音的,不要胡思乱想,为了孩子们,她也应接受手术。

但她的身体太虚弱了,没有听完主人的话,就闭上眼睛昏昏睡去,像死了一样。主人夫妇怀着极大的同情,在灯光下注视着这位可敬的母亲。她为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们,不辞劳苦跑到万里以外的地方来谋生,最后竟要病死在异乡。这位母亲是多么忠诚、善良而又不幸啊!

当随着可怜的、坚强的、勇敢的小马克历尽磨难,饱偿艰辛,来到梅基内斯工程师的家;当那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怜的母亲听到一个“好消息”,“腾地一下坐起来,移动不动瞪圆眼睛......”,当马克“衣衫破旧,满身灰尘站在门口......”时,我的泪夺眶而出,跟着母子啜泣起来!是对母亲的爱,支撑着13岁的小马克孤身一人,长途跋涉,历尽坎坷;是对母亲的爱,给了小马克巨大的精神动力,克服了常人(我想,现在的我也做不到马克所做的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挽救了思乡心切、正在死亡边缘的母亲!因为儿子的爱,使得刚刚还拒绝手术的母亲,要马上做手术,为了爱和被爱,她要活着!

不是三千里吗


读《千里寻母记》有感
读《千里寻母记》有感1 爱,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似沙漠上的一汪清泉;像饥饿中的一碗米饭。爱就是这样,时时刻刻都感动着别人,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而《爱的教育》是许许多多爱的结合体。我觉得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那为了亲人而不顾一切的爱尤为突出,《千里寻母记》就是最好的代表...

有一本适合儿童读的书书名是千里寻什么
《千里寻母》。好像也有翻译《千里寻母记》、《世界著名童话:千里寻母(注音版)》是意大利作家耶罗蒙特·雷·亚密吉斯的小说集《克欧雷》一书中的一个故事。在意大利语里“克欧雷”的意思是代表心灵之爱。本篇故事的主人翁玛尔克,是一个年纪虽小,却意志坚强的孩子。在寻找妈妈的途中,历经了许多挫折,...

三千里寻母记影片思想
1985年,华视首播的《三千里寻母记》曾触动了许多孩子的心,如今他们可能已经成为了父母。这部以亲情为主线的动画片,改编自意大利名著《爱的教育》中的章节,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与勇气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热那亚的一个家庭中,父亲诚实善良,为了帮助穷人治病,负债累累。母亲安娜为了家庭牺牲,背井离乡到阿...

一部关于寻找母亲的动画片
三千里寻母记 译名:万里寻母,寻母三千里 <三千里寻母记>,这部是以'亲情'为主轴贯穿全局的卡通,是改编自意大利文学名著[爱的教育CUORE]当中一个篇章,在意大利热那亚的一个寻常家庭,爸爸是个老实人,因被骗而欠下巨额债务,又一心想帮助无力就医的穷人,因此立志开设一家专为穷人治疗的联合诊所. ...

《爱的教育》里三千里寻母记读后感
六千里寻母记〉中,当随着可怜的、坚强的、勇敢的小马克历尽磨难,饱偿艰辛,来到梅基内斯工程师的家;当那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怜的母亲听到一个“好消息”,“腾地一下坐起来,移动不动瞪圆眼睛...”,当马克“衣衫破旧,满身灰尘站在门口...”时,我的泪夺眶而出,...

宫崎骏回顾04:1976年《三千里寻母记》及一些罕见收藏
【重温经典】宫崎骏的寻母之旅:1976年的《三千里寻母记》与艺术瑰宝 自古以来,寻找亲情的故事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文学与艺术的天空。1976年,宫崎骏与高畑勋联手创作的动画巨作《三千里寻母记》,作为世界名作剧场的精髓之作,在日本与世界范围内播下了一颗颗感动的种子。这部作品在日本首播后,旋即在...

爱的教育 千里寻母读后感
读了《爱的教育》中的《千里寻母》,我深有感触。它写的是一位母亲为了全家的幸福,为了让她的儿子能上学,这位母亲去了离家很远的芝加哥当保姆。她儿子乔治由于想让母亲回到身边,便开始寻找母亲。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母亲。但由于干活太累,被送进医院。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在乔治母亲的身边,...

爱的教育中,马尔可万里寻母过程中一共经历多少次磨难?
就在妈妈生命垂危的时候,见到了马尔可,妈妈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转了!最后,医生对马尔可说:“救活你母亲的是你”。在那个时候,手术的成功率是非常小的,但最后手术竟然奇迹般地成功了,如果不是这对母子之间强烈的爱,让这位母亲产生了对生的强烈渴望,我想她早已离开人世了《万里寻母记》,小主人...

三千里寻母记的简介
三千里寻母记 译名:万里寻母,寻母三千里英文名:3000 Leagues in Search of Mother地区:日本原作者:エドモンド.デ.アミーチス脚本:深沢一夫场面设定:宫崎骏角色设定、作画监督:小田部羊一音乐:坂田晃一监督:高畑勲主题歌:大杉久美子「草原のマルコ」「かあさんおはよう」...

找一部动漫名
《三千里寻母记》又名《寻母三千里》【制作】宫崎骏 【原 片 名】母をたずねて三千里 【出品年代】1987年 【内容简介】为了维持家计,玛尔可的母亲强忍不舍,远赴千里之遥的阿根廷做工;而玛尔可也勇敢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努力打工,希望家境快点好转,以便母亲能早日回家与自己团聚。玛尔可生活中最...

宜君县19246509888: 《六千里寻母记》读后感 李泰来 -
博英西博: [《六千里寻母记》读后感 李泰来] 《六千里寻母记》读后感 四(4)班李泰来 最近,我看了一个故事《六千里寻母记》,我觉得很好看,《六千里寻母记》读后感 李泰来.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故事吧!这个故事主要讲述:意大利有一个家...

宜君县19246509888: 《爱的教育》里三千里寻母记读后感 -
博英西博: 六千里寻母记〉中,当随着可怜的、坚强的、勇敢的小马克历尽磨难,饱偿艰辛,来到梅基内斯工程师的家;当那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正心如死灰地等待死亡的可怜的母亲听到一个“好消息”,“腾地一下坐起来,移动不动瞪圆眼睛......”,...

宜君县19246509888: 爱的教育中万里寻母记读后感,500字 - -------600字 -
博英西博: 很久以前,有一个13岁的孩子,他的母亲因为家中贫困到阿根廷去打工,后来寄来一封信说她身体不好,然后就沓无音讯了.那个叫马可的孩子为了寻找母亲而孤身一人踏上了...

宜君县19246509888: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
博英西博: 爱的教育》读后感 不记得 从什么时候起,我看书愿意从前言看起,因为在前言里,往往凝聚着作者或者译者的心血;从前言里,往往能够了解与著作相关的重要信息. 当我把刚买到的〈爱的教育〉捧在手里时,我老老实实地从最前一...

宜君县19246509888: 以 爱的教育 为话题 -
博英西博: 在我小的时候,我曾不止一次说过谎,但自从我得到教育后就再也不说谎了.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和姐姐下一个很长很直的楼梯.下去的时候正好碰上了我四叔,给了我和姐姐一人一元钱,我和姐姐高兴得不得了.下午上学的时候,就买...

宜君县19246509888: 爱的教育万里寻母记的感受100字 -
博英西博: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爱的教育》,它让我感受到人类是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而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中国的圣人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爱人.这本薄薄的小书,文字虽然不算多,但是...

宜君县19246509888: 爱的教育的爱国故事是哪三篇? -
博英西博: 《帕多瓦爱国少年》 《伦巴第小哨兵》 《撒丁岛鼓手》 《佛罗伦萨小文书》 《爸爸的护士》 《罗马涅之血》 《公民荣誉奖》 《六千里寻母记》 《海难》

宜君县19246509888: 爱的教育10月11月的读后感 -
博英西博: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

宜君县19246509888: 亚米契斯的名著(除《爱的教育》以外)《六千里寻母记》 -
博英西博:[答案] 《爸爸》 《意大利军旅生活》 《卡尔美拉》 《万里寻母记》 《军队的故事》 《荷兰》 《伦敦的回忆》 《摩洛哥》 《工人们的女丈教师》 《大家的车子》 《家庭与学校》 《培塔洛基教授》

宜君县19246509888: 六千里寻母记的故事是真的吗 -
博英西博: 《爱的教育》的书中的一个真实故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