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卿的曲作

作者&投稿:厍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元曲的奠基人是?~

元曲的奠基人当属 关汉卿1958年,在元曲巨星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年之时,在北京召开了“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纪念大会”,共和国开国元勋、诗人元帅陈毅为大会题词。同年出版的《关汉卿戏曲集》收入现存杂剧18个;《大戏剧家关汉卿杰作选》,收入剧本6个;《关汉卿戏曲选》收入杂剧本8个,小令、散套若干……关汉卿的代表作杂剧《窦娥冤》的各种演出本在各地剧种中盛演不衰,《六月雪》的故事妇孺皆知。五十多年过去了,关汉卿,这颗元曲明星依然光彩夺目,闪耀在神州的星海之中,关汉卿及其作品尽显中华文学和戏剧创作的灿烂文明。关汉卿关汉卿(约公元1220-1300年),号己斋叟(一作己斋,又作一斋),大都(今北京)人,一说祁州(今河北安国)人。关汉卿自幼聪明过人,博闻强记,幽默多智,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吟诗演剧,吹拉弹唱,无不精通,却一生未仕,与功名无缘。1295年-1307年间,玉京书会成为大都最活跃的戏曲团体,主要成员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孟汉卿等人。而关汉卿是该书会中最活跃的领导人。他长期从事杂剧创作,与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杂剧女演员珠帘秀等人交往甚密。他被尊为我国古代戏剧的奠基人,居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之首。所存作品知者有60多种,流传至今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调风月》、《望江亭》、《单刀会》等15部,散曲现存小令52首、套数14套。关汉卿的戏曲作品特色鲜明,曲词浅显,直率纯朴,充满生气,既通俗又高雅,成为元曲的主流。他的作品题材可分三类:一是记叙爱情,歌颂美好愿望,字字风流艳冶;二是抒写襟怀,表露离愁别恨,句句慷慨悲壮;三是写景传情,描绘自然风光,篇篇曲尽其妙,而总的旋律则是想念亲友的热诚之恋、爱国思乡的真挚之情、愤世嫉俗的不平之音,还有怀古咏史的深沉思考。 在爱情故事方面,关汉卿以16首《普天乐》曲牌写西厢记故事,歌颂了崔莺莺与张生的动人爱情,通篇故事梗概、人物风貌以及曲文中散发着浓厚的喜剧色彩。老故事在关汉卿的笔下珠联璧合,自成新意,具有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关汉卿抒写襟怀的名篇在套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枝花·不伏老》。套曲结构完整,4首曲子层层深入地表现出“我”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是作者一生的真实写照,表现了作者坚韧、顽强的“不伏老”精神和作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写景传情的套曲作品中,《一枝花·杭州景》可谓是一幅著名的杭州画卷。作者对“普天下绵绣乡,寰海内风流地”、“这答儿忒富贵,满城市绵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的杭州作了细致而又全面地描写,“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套曲充分表现了关汉卿既是一个言情的巨匠,也是一个巧于写景的大师。套曲充分渗透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深厚感情,也寄寓了他对山河更替、朝代兴亡的无比感慨。他长期从事杂剧创作,与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杂剧女演员珠帘秀等人交往甚密。他被尊为我国古代戏剧的奠基人,居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之首。

元代四大戏曲依划分方式不同,具体有以下划分:
一、以“元曲四大家”划分。
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代表作品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
1、关汉卿(1234年前 -1300年左右),”汉卿“是字,号已斋(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 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 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 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被誉为“曲圣”。
2、郑光祖(公元1264年~?),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做过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激赏郑光祖的文词,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3、白朴,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4、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结为《东篱乐府》,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二、以“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划分。
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窦娥冤》简介:
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
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峨的坚决反抗,蔡婆有病,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让给张驴儿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
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2、《梧桐雨》简介:
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后来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
七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明皇将金钗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龙武将军陈元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
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元礼又请诛杀媚惑君王的杨贵妃。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明皇)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他追思往日与贵妃相处情景,惆怅万分。
3、《汉宫秋》简介:
汉元帝性情孤僻多疑,任用宦官石显为中书令。石显与五鹿充宗及宫廷画师毛延寿等谄媚小人把持朝政,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为了防止皇帝亲近儒臣,他们建议在全国采选美女入宫。秭归美女王嫱,天生丽质,被征选入宫。毛延寿色欲熏心,想趁机占为己有,遭王嫱拒绝。毛延寿怀恨在心,故意将王
嫱的图形画得丑陋不堪。因而王嫱入宫三年,无缘得见君王之面。汉元帝偶与王嫱相遇,惊为天人,遂生爱意。这才知道,毛延寿索贿不成竟然将王嫱图丑。盛怒之下,元帝下旨查抄毛府。毛延寿在同党的帮助下,逃出长安,投奔匈奴。
而后,毛延寿挑动呼韩邪单于,大举内侵,向汉朝廷所要王嫱做匈奴阏氏。匈奴军队直逼长安,朝廷上下,一片恐惧。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主动请缨,反以女性败国为由,众口一词,把责任全推到王嫱身上。王嫱为国家大计着想,勉强上路,可她心中不愿离开故土,在随匈奴使者来到胡汉交界黑江边时,投江自尽,以全忠贞。
4、《赵氏孤儿》简介:
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赵盾全家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赵朔驸马与公主得以幸免。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
程婴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韩厥同情赵家,放走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
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要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命脉。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三剑剁死,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教他武功。
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却一直不知自己身世。程婴见时机成熟,准备告诉他详情,便绘一手卷,将赵家仇详述给他听。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此时悼公在位,因屠岸贾兵权太重,欲除掉他,便命赵氏孤儿暗中捉拿屠岸贾,酷刑处死,全家满门抄斩。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被赐名赵武,救护赵家的众人受到封赏。

三、以“四大爱情剧”划分。
分别是:郑光祖《倩女离魂》、 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称为四大爱情剧。
1、《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作品是郑光祖的代表作。本是出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宋代人改编为话本,金代人则编为诸宫调。元杂剧初期作家赵公辅有同名剧本,但本剧改动了传奇小说的若干情节,如突出张母的门第观念:“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使张倩女和王文举的婚姻得不到最後肯定。
这是倩女忧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她忧虑的第二个因素是怕“他得了官别就新婚,剥落呵羞归故里”。封建婚姻筑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嫌贫爱富的岳父母,比比皆是,而且高中后抛却原妻的男子也不在少数。
这使倩女忧思重重,心神不定,灵魂离开了躯体去追赶情人,表现了她对封建门阀观念的反抗,和对婚姻自主的追求。因此这样的改编实际上又有创造性。
2、《拜月亭》 也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蒋世隆拜月亭》元·关汉卿作。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共四折一楔子。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
瑞莲则与瑞兰的母亲结伴同行。瑞兰的父亲偶然在客店遇到瑞兰,嫌弃世隆是个穷秀才,门户不相称,催逼瑞兰撇下生病的世隆,跟自己回家,在路上又与老妻及瑞莲相遇。瑞兰一直惦念着世隆,焚香拜月,祷祝世隆平安,心事被瑞莲撞破。
二人得知情由,姐妹之外又成姑嫂,愈加亲密。蒋世隆与逃难途中的结义兄弟分别高中文武状元,被势利的瑞兰之父招为女婿。世隆与瑞兰相见,知她情贞,夫妻终于团聚。瑞莲则与世隆的结义兄弟成婚。
3、王实甫,主要作品为《西厢记》,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21折),也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
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4、《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是元代白朴创作杂剧。
李千金独居深闺,心里苦闷,于春暖花开的季节到花园中游玩,在墙上看望,遇见品貌兼优的裴少俊坐在马上经过。两人一见倾心,私下结成夫妻,并生了子女。但裴少俊怕被父亲裴行俭知道,便把李千金及子女藏在自家花园之中,住了七年。
后来被裴行俭发现,斥李千金为娟妓,把她赶走。裴少俊后来进士及第,去接她回来,她坚决不肯。这时裴行俭夫妻也去恳求,她也不允。最后由于儿女的痛哭哀求,才夫妻团圆。
扩展资料: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一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
元杂剧之所以能够以深刻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取得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产生一批传世不衰的艺术品,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一批杰出的文人以他们的文学生命来参与戏曲的创作,他们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了元杂剧的审美档次,使得元杂剧创作精致化和典范化。
在元代近百年的时间里,北杂剧创作风靡全国,作家云起,涌现出一批成就卓著的戏剧作家和演员,剧本成千上万,洋洋大观。著名的剧作家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郑德辉、白朴、马致远等。
重要的作品分别有《窦娥冤》(关)、《单刀会》(关)、《望江亭》 (关)、《倩女离魂》(郑)、《梧桐雨》(白)、《汉宫秋》(马)等脍炙人口的佳作。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创作了被称为是“天下夺魁”的《西厢记》,成为元代戏曲最高成就的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代戏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杂剧四大悲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光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汉卿 (元代戏曲作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倩女离魂 (元杂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拜月亭(元代关汉卿著杂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裴少俊墙头马上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现将诸本简介如下:
1、《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知此剧当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此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晋叔编《元曲选》本。臧晋叔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关剧诸版本中以臧本为最佳(下同,不一一注明)。
2、《望江亭中秋切鲙》:共四折。现存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旦》。
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4、《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著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且第三折张圭唱词中曾引用与关氏“莫逆交”的杨显之《酷寒亭》剧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发现之前,可暂定为关作。现存主要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著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6、《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四折一楔子。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及《元曲选》本。
7、《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四折一楔子。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及《元曲选》本。
8、《温太真玉镜台》:四折。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与《元曲选》本。
9、《尉迟恭单鞭夺槊》:四折一楔子。现存明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和《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后二本题尚仲贤撰。尚仲贤所作为《尉迟恭三夺槊》,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故从赵琦美钞校本,定为关作。
10、《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四折。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及近人王季列编《孤本元明杂剧》本。《录鬼簿》与《元刊杂剧三十种》著录本剧名目为《关大王单刀会》,脉望馆本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11、《王闰香夜月四春园》:四折。《录鬼簿》有《钱大尹鬼报绯衣梦》,即本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简名《非衣梦》,题目正名为“王闺香夜昂四春园,钱大尹智勘非衣梦”。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简名《绯衣梦》,《也是园书目》作《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与《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本。
12、《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五折一楔子。本剧是否关撰,尚不能肯定。剧中较多描写了关剧其他本子中未出现过的农村生活场景,还采用了五折一楔子的形式。这在关剧中属破例。
13、《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四折。现存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4、《山神庙裴度还带》:四折一楔子(楔子在第四折前)。按元末明初贾仲明也有《裴度还带》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续编》题目正名为“长安市璚涯报恩,山神庙裴度还带”。因此有人认本剧为贾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5、《状元堂陈母教子》:四折一楔子。本剧名目孟称舜本、曹栋亭本《录鬼簿》俱不载,思想倾向、艺术风格和关汉卿其他喜剧不类,疑非关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6、《闺怨佳人拜月亭》: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一楔子。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7、《诈妮子调风月》: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8、《关张双赴西蜀梦》: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无“题目正名”及科白,仅有四套曲词。
此外有剧目流传的尚有下列45种:
1、董解元醉走柳丝亭(《录鬼簿》著录剧名,已佚,下同)
2、丙吉教子立宣帝
3、薄太后走马救周勃
4、太常公主认先皇
5、曹太后死哭刘夫人
6、荒坟梅竹鬼团圆
7、风月状元三负心
8、没兴风雪瘸马记
9、金银交钞三告状
10、苏氏进织锦回文
11、升仙桥相如题柱
12、金谷园绿珠坠楼
13、汉匡衡凿壁偷光
14、刘夫人书写万花堂
15、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16、晏叔原风月鹧鸪天
17、姑苏台范蠡进西施
18、开封府萧王勘龙衣
19、柳花亭李婉复落娼
20、甲马营降生赵太祖
21、贤孝妇风雪双驾车
22、双提尸鬼报汴河冤
23、老女婿金马玉堂春
24、宋上皇御断姻缘簿
25、崔玉箫担水浇花旦
26、隋炀帝牵龙舟
27、风雪狄梁公
28、屈勘宣华妃
29、月落江梅怨
30、管宁割席
31、白衣相高凤漂麦
32、孙康映雪
33、唐明皇哭香囊
34、唐太宗哭魏徵
35、武则天肉醉王皇后
36、翠华妃对玉钗
37、汉元帝哭昭君
38、刘夫人救哑子
39、刘盼盼闹衡州
40、吕无双铜瓦记
41、风流孔目春衫记
42、萱草堂玉簪记
43、楚云公主酹江月
44、鲁元公主三噉赦
45、醉娘子三撇嵌


陈政卿作品信息
陈政卿的作品中,有一首歌曲名为《蓝天作曲》,由陈建宁作曲,陈政卿不仅创作了歌词,还与陈建宁共同演唱。这首歌曲描绘了主角在爱情中的挣扎和疲惫,窗外透进的光线与空荡的房间形成鲜明对比,照片中的幸福记忆已经变得索然无味。主人公试图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的复杂,却发现自己拨断了琴弦,只能将所有的...

求歌曲《君卿辞》的歌词。
男:卿生我未生,我生卿已老。卿离我漠漠天涯,我隔卿海角。女:最哀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天南海北能奈何,红尘各一角。男:卿生我未生,我生卿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寄芳草。女: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晓梦迷蝴蝶,一夜壁芳草。男:我生卿未生,我生卿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卿好。

手游掌门太忙主题曲是什么歌 周深《与卿》歌词完整版介绍
《与卿》是手游掌门太忙的主题曲,歌曲有人气实力兼备的歌手周深演唱,他空灵的嗓音,细腻婉转上午演唱搭配了令人惊艳的戏腔唱法,营造出了一首古风的氛围,下面就跟我一起听听这首歌,来感受一下快意恩仇的浪漫江湖吧。与卿 - 周深 词:冥凰 曲:陈鹏杰 制作人:陈鹏杰 编曲:崔博源 弦乐:国际首席爱...

关汉卿《元曲作品选》题解|注释|鉴赏
金缕,古曲调名,指《金缕衣》,相传唐金陵女子杜秋娘善歌此曲,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之句,以此名曲。又词调《贺新郎》亦名《金缕曲》。金瓯(ōu),金制酒杯。 (13)排场——指身份、地位。风月,指男女之间情事。 (14)“更玲珑”句——意谓在男女风情方面我更谙悉、更得心应手。 (15)锦阵花营...

关汉卿的诗词关汉卿的诗词是什么
关汉卿的诗词有:《如梦令·赞关汉卿》。关汉卿的诗词有:《如梦令·赞关汉卿》。拼音是:guānhànqīng。注音是:ㄍㄨㄢㄏㄢ_ㄑ一ㄥ。结构是:关(上下结构)汉(左右结构)卿(左中右结构)。关汉卿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关汉卿Guān...

《赠花卿》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赠花卿 唐代: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词句注释 ⑴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曾平定段子璋之乱。卿,当时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⑵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繁多而杂乱,形容...

卿的意思是什么
(4)(名)(Qīnɡ)姓。卿的笔顺是撇、竖提、撇、横折、横、横、竖提、点、横折钩、竖。卿字的笔顺图解共十画卿1撇2竖提3撇4横折5横6横7竖提8点9横折钩10竖卿字的笔顺分布演示图卿的拼音为qīng,部首为卩,结构为左中右结构,注音为ㄑㄧㄥ,笔顺编号为3535115452。卿字的具体字的具体...

《赠花卿》的“花卿”是什么意思?
《赠花卿》的“花卿”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曾平定段子璋之乱。卿,当时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上元二年(761年)。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

潘妃曲的潘妃曲作者
商挺(1209-1288),字孟卿,一作梦卿,晚年自号左山老人,元散曲作家,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其父商衡(字平叔)《金史》卷一百二十四有传。商挺为元曲家商衟之侄,金元之际,商氏叔侄在曲坛名闻遐迩,市井间多传唱其曲作,《元史》卷一五九有传。他生于金大安元年(1209)。金末曾北走依赵天锡,与元好问、杨奂...

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卿卿性命这首曲名为
曲名为《聪明累》。《聪明累》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原文如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

良庆区13565841980: 1,关汉卿元曲创作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
解詹盐酸: 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是我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关汉卿的元曲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可以说是当时各个社会阶层生活的一个缩影. 关汉卿是金末元初伟大的戏曲家,被外国人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良庆区13565841980: 元曲四大家和作品到底是什么?
解詹盐酸: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

良庆区13565841980: 1、关汉卿元曲创作的艺术成就有哪些?2、在关汉卿写的元曲中,哪一首元曲最能体现关汉卿的性格特征? -
解詹盐酸: 满意答案★阿尔卑斯★9级2011-06-01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他在生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

良庆区13565841980: 元曲四大名家是什么 -
解詹盐酸: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1.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据各种文献资料...

良庆区13565841980: 关汉卿的代表作有哪些?关汉卿是怎么死的?
解詹盐酸: 关汉卿简介: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

良庆区13565841980: <<沉醉东风>>是谁写的?
解詹盐酸: 关汉卿

良庆区13565841980: 关汉卿,号什么?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他一生写了多少个剧本,他的什么剧都流传很广? -
解詹盐酸: 关汉卿[1],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大都人(今河北安国),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

良庆区13565841980: 珠帘卷处人愁绝 出自哪 -
解詹盐酸: 关汉卿的《蝶双飞》,将碧血,写忠烈, 作厉鬼,除逆贼, 这血儿啊,化做黄河扬子浪千叠, 长与英雄共魂魄! 强似写佳人绣户描花叶; 学士锦袍趋殿阙; 浪子朱窗弄风月 虽留得绮词丽语满江湖, 怎及得傲干奇枝斗霜雪? 念我汉卿啊, 读诗书,破万册, 写杂剧,过半百, 这些年风云改变山河色, 珠帘卷处人愁绝, 都只为一曲《窦娥冤》, 俺与她双沥苌弘血; 差胜那孤月自圆缺, 孤灯自明灭; 坐时节共对半窗云, 行时节相应一身铁; 各有这气比长虹壮, 哪有那泪似寒波咽! 提什么黄泉无店宿忠魂, 争说道青山有幸埋芳洁. 俺与你发不同青心同热; 生不同床死同穴; 待来年遍地杜鹃花, 看风前汉卿四姐双飞蝶. 相永好,不言别!

良庆区13565841980: 问一首关汉卿的元曲的内容 -
解詹盐酸: 关汉卿是元大都(北京)人. 这首《失题》的内容似乎并不是主要描写爱情或相思之情的,通过一男子与一位相爱的青楼歌女的欢会,描写这位歌女的情态,向情人表达幽情.接下来写绣榻之上,在云情雨意,身心相许中,先从男子眼中她动人的姿容,再从男子的感受中,写他们只分别几日,他发觉她已十分消瘦了. 虽然通篇以描写性爱为主,但并无粗俗失雅的感觉.从男女相悦的细腻描写中,表现出一种深沉、纯真的爱. 引性爱之情而不猥琐,侃侃而谈却无伤风雅 君情浓妾意在,无谓世间庸俗

良庆区13565841980: 光汉卿的作品 -
解詹盐酸: 是关汉卿吧《窦娥冤》最出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