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 都是几品的

作者&投稿:机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雍正乾隆期吏部尚书兵部尚书人员名单?~

就以宣统三年最后时期(辛亥革命以前)来计:

奕劻内阁:
秘书长:田智枚。
顾问大臣有:贝子载振,弼德院院长陆润庠,增祺,陈宝琛,丁振铎,姚锡光,沈云沛,诚勋,清锐,朱祖谋,礼亲王世铎,奎俊,继禄。
华世奎:内阁阁丞。
赵廷珍:内阁承宣承厅长。
英秀:内阁承宣厅副厅长。
杨寿枢:内阁制诰局局长。
宝铭:内阁叙官局局长。
李家驹(兼):内阁法制院院使。
章宗祥:内阁法制院副使。
世续:文华殿大学士。
那桐:文渊阁大学士,内阁协理大臣。
陆润庠:东阁大学士,弼德院大臣。
徐世昌:体仁阁大学士,内阁协理大臣。
荣庆:协办大学士,弼德院副院长。
李殿林:协办大学士,典礼院掌院学士。
梁敦彦:外务部大臣。
胡惟德:外务部副大臣。
赵秉钧:民政部大臣。
乌珍:民政部副大臣。
严修:度支部大臣。
周自齐:度支部副大臣。
唐景崇:学部大臣。
张元清:学部副大臣。
王士珍:陆军部大臣。
田文烈:陆军部副大臣。
萨镇冰:海军部大臣。
沈家本:法部大臣。
曾鉴:法部副大臣。
张謇:农工商部大臣。
熙彦:农工商部副大臣。
杨士琦:邮传部大臣。
梁如浩:邮传部副大臣。
达寿:理藩部大臣。
荣勋:理藩部副大臣。
许秉琦:宗人府丞。
陈夔龙:直隶总督。
张勋:两江总督。
长庚:陕甘总督。
端方:四川总督。
松寿:闽浙总督。
段祺瑞:湖广总督。
张鸣岐:两广总督。
李经羲:云贵总督。
赵尔巽:东三省总督。
程德全:江苏巡抚。
朱家宝:安徽巡抚。
孙宝琦:山东巡抚。
陆钟琦:山西巡抚。
宝棻:河南巡抚。
杨文鼎:陕西巡抚。
袁大化:新疆巡抚。
增辊:浙江巡抚。
冯汝骙:江西巡抚。
余诚格:湖南巡抚。
沈秉坤:广西巡抚。
沈瑜庆:贵州巡抚。
陈昭常:吉林巡抚。
周树模:黑龙江巡抚。
凌福彭:直隶布政使。
樊增祥:江宁布政使。
齐耀琳:江苏布政使。
吴品珩:安徽布政使。
志森:山东布政使。
王庆平:山西布政使。
俞钟颖:河南布政使。
钱能训:陕西布政使。
世增:甘肃布政使。
陈际唐:新疆布政使。
尚其亨:福建布政使。
吴引孙:浙江布政使。
刘春霖:江西布政使。
连甲:湖北布政使。
郑孝胥:湖南布政使。
周儒臣:四川布政使。
陈夔麟:广东布政使。
王芝祥:广西布政使。
高而谦:云南布政使。
王乃徽:贵州布政使。
翁斌孙:直隶按察使。
左孝同:江苏按察使。
张毅:安徽按察使。
胡建福:山东按察使。
李盛铎:山西按察使。
和尔赓额:河南按察使。
锡桐:陕西按察使。
刘谷孙:甘肃按察使。
鹿学艮:福建按察使。
启钧:浙江按察使。
张学华:江西按察使。
马吉璋:湖北按察使。
张镇芳:湖南按察使。
常裕:四川按察使。
王秉恩:广东按察使。
欧阳中鹄:广西按察使。
龚心湛:云南按察使。
文微:贵州按察使。
铁良:江宁将军。
广福:杭州将军。
朴寿:福州将军。
凤山:广州将军。
寿耆:荆州将军。
文瑞:西安将军。
玉昆:成都将军。
堃岫:绥远城将军。
台布:宁夏将军。
志锐:伊犁将军。
庆恕:驻青海大臣。
赵尔丰(兼):西藏大臣。
罗长琦:驻西藏左参赞。
钱锡宝:驻西藏右参赞。
乌珍(兼):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
姜桂题:直隶提督。
张勋(兼):江南提督。
段祺瑞:江北提督。
张怀芝:甘肃提督。
孙道仁:福建提督。
张彪:湖北提督。
秦炳直:广东陆路提督。
李准:广东水师提督。
陆荣廷:广西提督。
刘锐恒:云南提督。
李宝书:贵州提督。
程允和:长江水师提督。
萨镇冰(兼):海军提督。
卢靖:奉天提学使。
曹广植:吉林提学使。
张建勋:黑龙江提学使。
蔡儒楷:直隶提学使。
劳乃宣:江宁提学使。
吴同甲:安徽提学使。
方燕年:山东提学使。
骆成骧:山西提学使。
孔祥霖:河南提学使。
余堃:甘肃提学使。
姚文倬:福建提学使。
袁嘉谷:浙江提学使。
王同愈:江西提学使。
王寿彭:湖北提学使。
黄以霖:湖南提学使。
方履中:四川提学使。
秦树声:广东提学使。
李翰芬:广西提学使。
叶尔恺:云南提学使。
陈骧:贵州提学使。
刘玉麟:出使英国大臣。
吴宗濂:出使义国大臣。
李国杰:出使比国大臣。
刘式训:出使法国大臣。
刘式训(兼):出使西班牙大臣。
梁诚:出使德国大臣。
刘人镜:出使荷国大臣。
陆征祥:出使俄国大臣。
沈瑞麟:出使奥国大臣。
施肇基:出使美国大臣。
施肇基(兼):出使秘鲁大臣。
施肇基(兼):出使墨西哥大臣。
施肇基(兼):出使古巴大臣。
汪大燮:出使日本大臣。
蔡绍基:外务部左丞。
曾述启:外务部右丞。
延鸿:民政部左丞。
绍彝:民政部右丞。
傅兰泰:度支部左丞。
陆宗奥:度支部右丞。
乔树柟:学部左丞。
孟庆荣:学部右丞。
魏联奎:法部左丞。
善佺:法部右丞。
祝瀛元:农工商部左丞。
袁克定:农工商部右丞。
李焜瀛:邮传部左丞。
李经楚:邮传部右丞。
刘若曾:大理院正卿。
王世琪:大理院少卿。
许爱衡:总检察厅厅丞。
世续(兼):资政院总裁。
达寿(兼):资政院副总裁。
荣庆(兼):弼德院大臣。
邹嘉来(兼):弼德院副大臣。
世铎:宗令。
奎俊:内务府大臣。
继禄:内务府大臣。
冯国璋:校阅秋操大臣、东军总统官。
舒清阿:校阅秋操大臣,西军总统官。
贝勒载涛:军谘大臣、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
载摅: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
贝勒毓朗:军谘大臣。
荫昌:军谘副大臣兼陆军大臣。
徐世昌(兼):军谘副大臣。
冯国璋(兼):军谘使。
王赓:军谘副使。
柯逢时:土药统税大臣。
那桐(兼):督办税务大臣。
胡惟德(兼):帮办税务大臣。
宝熙:禁烟大臣。
载泽:督办盐政大臣。
瑞澄(兼):会办盐政大臣。
于式枚(兼):总理礼学馆大臣。
郭曾炘:典礼院掌院大臣。
刘果:典礼院副掌院大臣。
毓隆:典礼院学士。
溥善:典礼院学士。
李联芳:典礼院学士。
英绵:典礼院学士。
刘果:典礼院学士。
易贞:典礼院学士。
朱彭寿(兼):典礼院直学士。
孙绍阳:典礼院直学士。
渠本翘:典礼院直学士。
朱恩绂:典礼院直学士。
曹广权(兼):典礼院直学士。
李擢英:典礼院直学士。
延昌:典礼院直学士。
毓善:典礼院直学士。
端绪:典礼院总务厅长。

还有各地方的副都统、城守尉、协领、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等武职都是三品以上,但由于人数众多,裁撤不一,缺少系统的统计。

  弘治年间的六部尚书,前后共有二十五人:

  吏部:王恕、耿裕、屠滽、倪岳、马文升。

  户部:李敏、叶淇、周经、侣锺、秦纮、韩文。

  礼部:周洪谟、耿裕、倪岳、徐琼、傅翰、张升。

  兵部:余子俊、马文升、刘大夏。

  刑部:何乔新、彭韶、白昂、闵珪。

  工部:贾俊、刘璋、徐贯、曾鉴。

  在这二十五人里面,除了屠滽、徐琼、白昂、徐贯以外,其余的二十一人皆在《明师》有传。其中比较差劲的,惟有周洪谟而已。周是宪宗遗留下来的礼部尚书,到了弘治元年十月便退休了。

  建树最多,是王恕、李敏、马文升、刘大夏、何乔新、贾俊、曾鉴。

  王恕是陕西三原人,正统十三年进士,历官大理寺左评事、左寺副、扬州知府、江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阳荆襄,巡抚河南,升左副都御史,内调为刑部右侍郎,外调以本官总督河道,转任南京户部左侍郎,又以右都御史巡抚云南,改任南京都察院“掌院”(右都御史),改任南京兵部尚书,改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于成化二十年复任南京兵部尚书,在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被孝宗召回京师,任为吏部尚书。次月,加官太子少保。

  他在巡抚南阳荆襄之时,帮助了白圭打平“大盗刘通”;在总督河道之时,疏浚了高邮湖与邵伯湖,修理了雷公塘、陈公塘与勾城塘的水闸;巡抚云南之时,对镇守中官钱能一点也不客气,一连参了钱能很多次,“直声动天下”;在巡抚南畿(南直隶,江苏安徽两省)之时,以常州的羡米(积馀的税粮)六万石代补当地人民所缴的夏税的不足之数,又用其他各府的盐钞积余之数,“补”了六百万贯(?)。南畿有些地区这时候有水灾,他奏准宪宗,豁免了秋粮六十万石。宦官王敬,带了一个妖人王臣,到南畿来采买“药物珍玩”,又叫苏州的秀才抄写妖书(炼丹术之类),并且诬控了常州知府孙仁,把孙仁抓下牢里。王恕上疏救孙仁,告王敬、王臣。结果王敬坐了牢,王臣被斩首,孙仁被释放。

  他回任南京兵部尚书以后,又上疏救林俊。林俊是刑部员外郎,因反对妖僧继晓而下狱。王恕在疏中向宪亲说:“天地止一坛,祖宗止一庙,而佛至千余寺,一寺立而移民居且数百家,费内帑且数十万。此舛也。俊言当,不宜罪。”结果林俊被打了若干棍,从轻发落。全国人心大快,流行了一句话:“两京十二部,惟有一王恕。”

  王恕在孝宗朝中担任吏部尚书,从成化二十三年十二月到弘治六年五月。他悉心整饬吏治,在弘治六年一举而罢黜了全国大小官僚两千人左右。当时的大学士之一邱浚,颇不以为然,选了其中的九十人,请孝宗特旨保留。理由是,这九十人“非贪暴有显迹者”。孝宗准了邱浚的奏。王恕因此而一再辞职,孝宗准他退休。继任的耿裕、屠滽、马文升,均能遵守成规。

  户部尚书李敏,是河南襄城人,进士出身,历官御史、巡抚、漕运总督。他在成化二十三年至弘治四年的户部任内,也作了不少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把北方的北畿(河北)、山西、陕西,这三省的夏秋两税,以银折粮,按照每石一两计算。山东、河南二省的输边之饷,亦已在他巡抚大同之时,实行了这个以银折粮的办法,省掉了公家的浮费,免除了运卒的劳苦。此外,他又请准了孝宗,把充公的罪人庄田,招老百姓承租,每亩收租银三分。他颇想把当时所有的在北畿的皇庄(皇家的庄田)一万二干八百顷,与勋戚及宦官的官庄三万三千一百多顷,一概革除皇庄的名目,斥逐鱼肉农民的“庄头”(管庄),改为官田,招老百姓承租,每亩收租银三分;官庄由政府代收租银,转交田主。这一个建议,孝宗由于缺乏魄力,未肯接受。

  继任的户部尚书叶淇,是山阳(淮安)人,干到弘治九年,改变了“盐商开中”的办法,准许盐商用银子交到京师的太仓库,代替米粮。这件事,利害参半。所谓“盐课”是增加了,但是边军所需要的粮食却受影响。本来,在明朝初年,边军有所谓“军屯”供应粮食,此时的军屯业已腐化。叶淇以后的户部尚书,周经、侣锺、秦纮,均想有所作为,可惜都斗不过外戚宦官的恶势力,整顿不了明朝的财政。外戚,是孝宗皇后的两个弟弟张鹤龄与张延龄;宦官,以李广为最坏。孝宗对张皇后专爱,连带地也姑息了鹤龄、延龄,准他们滥请“官地”与民地为庄田,准他们擅请长芦场的盐引(运盐的执照)十七万引之多,每引只出价银五分,以致后来的“奸商”纷纷援例,请去了两淮的所谓“旧引”一百六十万引之多。这是孝宗一生,最令人惋惜的美中不足之处。两浙的盐引,孝宗也准许管织造的宦官,每年拨走五千引。李广在盐的方面所获得收人,传说有一万万两以上。他常常矫旨发表“传奉官”,接受文武百官的馈赠,使得孝宗的政府几乎重蹈宪宗的覆辙。孝宗以为他深通画符念咒与风水之术,听他的话,造毓秀亭在宫城内的厅岁山,却死了最小的一位公主;不久,太皇太后周氏所住的清宁宫又失了火,太皇太后大怒,说“今日李广,明日李广,果然出事!”李广畏罪自杀,孝宗却颇想替他立一个祠堂,赐匾。大学士刘健竭力反对,才作为罢论。但是,孝宗仍隆重地祭了李广一番。

  礼部的尚书,从弘治元年十月开始,到正德二年闰正月,先后为耿裕、倪岳、徐琼、博瀚、张升。耿裕为人方正,劝孝宗驱逐番僧,孝宗虽则未能完全接受他的意见,却也只准一百八十二人留下,把成千的番僧逐走。倪岳于继任礼部尚书以前,先作了若干年礼部右侍郎与左侍郎,对明朝的制度典章十分熟悉。当了尚书以后,他奏准孝宗规定王府建筑的格式,不许僭越,略为纠正了当时朝野的奢侈之风。礼部奏陈“灾异”一向是每年一度的例行公事,倪岳把这些灾异按月按日排列,博引经史,让孝宗知道警惕。徐琼,不是一个正人,全靠与张皇后有亲戚关系,而获得了尚书的位置。傅瀚很好,但在任不到两年,于弘治十五年死在任上。张升是成化五年的状元,他位卑职小,仅为詹事府庶子之时,便敢于上疏直指大学士刘吉之奸。当了礼部尚书以后,勇气不减当年,终于在孝宗死后斗不过刘瑾,在正德二年告老回家。

  兵部的三位尚书,余子俊、马文升、刘大厦,最了不起。关于余马二人,笔者已经写了专节介绍。余在弘治二年二月病故,马文升在兵部王持了十二年又八个月,到弘治四年十月转任吏部。刘大夏作到正德元年五月,退休。

  马文升才兼文武,历任封疆,对当时兵政的症结,了然于胸中,颇想大有作为,虽由于明朝积弊已深,不能一一照他的理想去做,却也保住了边界,整饬了军队。达延汗对他无可奈何,吐鲁番侵略哈密,被他派遣许进、彭清等人申讨,予以膺惩。他对于培养民力,十分关心,劝孝宗节用薄税。

  刘大夏也是出身进士,他在兵部先当小官,由职方主事(管地图等项工作的科员)做到郎中(司长),被余子俊倚为左右手。其后,由于一时气愤,打了宦官阿九,被宪宗关下诏狱,几乎送命,为另一位(好的)宦官戴怀恩所救,罚打二十棍了事。再其后,历官福建参政,广东布政使,于弘治六年以有副都御史的官职,到河南治河。那时候,黄河在张秋镇决口。他先疏浚了贾鲁河,孙家渡与四府营的上流,分掉水势,然后又在胙城至徐州之间,造了三百六十里长的河堤。在明朝的历史之中,他是治河最成功的一人。孝宗升他为左副都御史,转户部左侍郎,又兼左佥都御史,到宣府整理兵饷。最后,于升任兵部尚书以前,被任命为“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

  刘大夏在兵部尚书任内,颇想痛施一番改革。他坦白地告诉孝宗,天下已经民穷财尽。孝宗大为惊讶,问他说:“祖宗以来征敛有常,何今日至此?”他回答“正谓不尽有常耳。如广西岁取铎木,广东岁取香药,费固以万计,他可知矣。”孝宗又问他军人的情形。他说,“穷与民等。”孝宗说,“居有月粮,出有行粮,何故穷?”他回答,“其帅侵克过半,安得不穷。”

  于是,孝宗下旨严禁军帅的侵克。

  以前汪直所赖以跋扈的御马监,养着四个卫的“勇士”。这四卫的“虚额”最多,刘大夏便从这四卫下手,同时也请孝宗停办了不少的“织造”与“斋醮”。他向孝宗上疏痛陈“兵政十害”,把漕军、番上(轮流入京侍卫的兵)、边军,各方面的积弊一一报告。孝宗接受了他的很多建议。不过,凡是牵涉到权贵与近幸的,大都“留中”(搁在宫中,没有批示下来)。

  他主张把布在各地的“镇守中官”,一律撤召回京。孝宗不肯。武宗即位以后,他参劾最贪残的几个镇守中官(在江西的董让,在苏州的刘琅,在陕两的刘云,在山东的朱云),碰了武宗的大钉子,告老退休。

  刑部的尚书是何乔新、彭韶、白昂、闵珪。何乔新是一个正人,不见容于刘吉,被刘吉的党羽御史邹鲁诬告受贿,而孝宗竟然准他辞职。这是孝宗糊涂的地方。彭韶也是一个正人,也是被刘吉挤走的。白昂在《明史》之中无传。闵珪敢于向孝宗犯颜直谏,执法不阿不苛,倒始终获得孝宗的优容,到了武宗正德二年才致仕还多。

  工部的尚书是贾俊、刘璋、徐贯、曾鉴。贾俊很知道节用,也敢于反对当时动辄调用京军作工的陋例。他认为政府的大工程,应以修造仓库与城池为限。诸王的府第与坟墓,应由诸王就自己的收人担负费用的一半。过去,全部是由政府担负。刘璋继任,对贾俊颇能萧规曹随。徐贯在《明史》中无传。曾鉴的作风,与贾俊、刘璋相仿,也是一个替国家省钱的人。宫内的针工局,要招收“幼匠”一千名,他竭力反对,向孝宗说:尚衣监、军器局、司设监,都已经收了一千名匠人,兵仗局而且收了二千名,现在针工局又来援例,这样下去,“其流无已!”孝宗因此而只准针工局招收五百名。(其实,五百名依然太多。)孝宗在弘治十六年一度召还所有的“织造中官”,不久却又听了邓镕的话,恢复这些中官的织造使命。曾鉴拚命反对,孝宗才勉强减少了织造的名额三分之一。

清朝时期的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不是正一品,而是从一品。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制度王朝,在清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并且分化朝中文武大臣的权利来防止篡权。

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创立了一套适用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官员制度,在这个制度当中,朝廷当中的官员们被分成了九品十八个级别,并且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其中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吏部、兵部、刑部。

工部、礼部、户部、理藩院、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内大臣的官职都是从一品。

扩展资料:

清朝最高等级的爵位是亲王,根据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俸银一万两。排在亲王之后的郡王岁俸银五千两,贝勒岁俸银2500两,贝子岁俸银1300两。

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1两,从九品31.5两。

此外,京官还有和爵位品级相对应的俸米补贴,乾隆时期英国使臣乔治·马戛尔尼曾出使中国,他记录下一个北京普通四口之家当年的家庭年收入是32两银子,支出是35两银子。

从普通百姓的收入和消费情况来看,当时清政府给官员们发的工资,也只够维持基本家庭开销。清朝前期,官员贪腐现象严重。

为了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雍正皇帝在登基后不久就推出了养廉银制度。养廉银的数额视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

通常为年俸的10倍到100倍,据《清全典事例》记载,各级官员的养廉银为:总督13000-20000两,巡抚10000-15000两,布政使5000-9000两,按察使3000-8444两、

道员1500-6000两,知府800-4000两,知州500-2000两,知县400-2259两,同知400-1600两。

京官没有养廉银,但却掌握了地方官员的任免大权。地方官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得以冰敬、炭敬等名义向京官孝敬银子。

不过,能享受到冰敬、炭敬的都是手中掌握实权的中高层京官。下层京官因为没有这些灰色收入,所以生活是相当清苦的,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外放实缺,就可以大发横财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制



都是从一品
清朝官制
(一)文官
清时非常重视官员的品级.当时官员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不能列入九品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列表如下:
品级 官职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从二品 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都于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从三品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正四品 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傅寺少卿,各省道员.
从四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 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知州
从五品 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使,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
正六品 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房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
从六品 左右春房左右善赞,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士,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 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士,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从八品 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正九品 各部院九品笔贴士,县主簿.
从九品 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未入流 京,外县典吏,驿丞,和泊所所官

(二)武将

品级 官职
正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 将军,督统,提督
正二品 副督统,总兵
从二品 副将
正三品 参将
从三品 游击
正四品 都司
从四品 城门领
正五品 守备
从五品 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 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 卫千总
正七品 把总
从七品 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外委千总
从八品 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 外委把总
从九品 额外外委
未入流 武官无未入流

官员别称:
(中央官部分)
大学士——中堂 吏部尚书——天官、冢宰
礼部尚书——大宗伯 户部尚书——大司徒,大司农
邢部尚书——大司寇 兵部尚书——大司马
工部尚书——大司空 左都御使——总宪
右都御使——副宪 通政使——银台

(地方官部分)
总督——制军,制台,制宪,都宪,部堂
巡抚——中丞,抚军,抚台,抚院,抚宪,部院
学政——学台,学宪 布政使——藩台,方伯,东司
按察使——臬台,廉访,西司 知府——太守,皇堂,五马
知州——牧,刺史 知县——令,令尹
(武官部分)
提督——军门,提台 总兵——总镇,镇台
副将——协镇,协台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409506.html


武安市17393532921: 清 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 都是几品的 -
俞欣美红: 朋友是分类别的.有的只是酒肉朋友他们对你只不过是你一起娱乐时的共同花消的人物.而另一中朋友就是对你很好的,他会在没一时刻关心你帮助你.让你感受到友谊的温暖.伙伴却只能是你在做某种事时一起完成的形象吧.这个概念也应该是自己去体会的.我相信你能找到好伙伴和朋友的.

武安市17393532921: 古代尚书分几部,主要都是分管什么的,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
俞欣美红:[答案] 六部,兵、礼、工、吏、户、刑,就是各部门部长 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 户部尚书:相当于集民政部长、农业部长及财政部长于一身的长官 工部尚书:相当于工业及建设部长 刑部尚书:相当于司法部长或说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最高人民...

武安市17393532921: 清朝政府部门的名称?
俞欣美红: 中央政府: 内阁:大学士,但是不同于西方的内阁制,其只是皇帝的幕僚机构. 然... 地方政府: 清朝的地方官(省长)叫做布政史,就是真正的地方官.此外,中央政府...

武安市17393532921: 清朝政府都有哪些部门?什么六部宗人府大理寺的 -
俞欣美红: 中央行政机构: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部下属各司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称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并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有...

武安市17393532921: 清朝六部尚书的排行次序是如何的 -
俞欣美红: 答:清朝六部排行次序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尚书之首是吏部尚书,自隋唐开始吏部尚书基本上一直是六部尚书之首.甚至曾经改称为天官.

武安市17393532921: 清朝时期的户部\吏部\兵部\礼部\等等相关的部门都具体做些什么工作呀! -
俞欣美红: 六部 特指明清中央行政机构中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及工部.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吏部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 吏部 中国古代官署.东汉改尚书常侍曹为吏曹,又...

武安市17393532921: 清朝都有哪些官职? -
俞欣美红: 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各部院大臣,督察院左都御史,八旗满蒙汉军都统,巡捕五营统领,提督九门步军;荣禄大夫,振威将军;提督,驻防将军

武安市17393532921: 古代的“六部尚书”是什么官职?官阶一样为何还分尊卑? -
俞欣美红: 相当于掌握国家命脉的六大机构,包括工程建设,财政管理,军事国防,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等等,负责国家的大小事务,六部各司其职,虽然官阶一样,但是管理的事物和层次不同,受帝王关注的程度不同,自然是分尊卑的.

武安市17393532921: 清朝 大学士和中堂各是什么样的官位? -
俞欣美红:[答案] 一(文官) 清时非常重视官员的品级.当时官员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不能列入九品以内的,... 大学士——中堂 吏部尚书——天官、冢宰 礼部尚书——大宗伯 户部尚书——大司徒,大司农 邢部尚书——大司寇 兵部尚书...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