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罗斯的创作特点

作者&投稿:针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菲利普罗斯小说创作的文学手法有哪些~

他从一个现实主义作家过渡到现代主义再进入后现代主义作家之列, 尝试了各种前卫的写作技巧,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他先后发表了28部小说,几乎每一部都有崭新的面目,艺术形式上的新颖独特和标新立异,令读者有目不暇接之感,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说深邃的主题。这是罗斯拥有大量读者,引导大众想像力的主要原因,是他小说创作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当代美国文坛上一个不同寻常、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当代美国作家中,菲利普·罗斯无疑是最引入注目的一位。这不仅因为他创作的数量大——— 自1959 年发表的处女作《再见吧, 哥仑布》 ( Goodbye, Colum bus and f ive short stories ) 到 2004 年出版的新作《反美阴谋》( The P lot A ga inst Am erica ) ,在长达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 总共发表了28部作品,赢得了大量的读者———也因为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寓意深刻,常常涉及当代美国社会特别是犹太移民中最敏感最尖锐的问题如同化、异化,身份的背叛与回归,两代移民间的隔阂,道德观、价值观的变异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大胆的揭示使他成了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再加上他作品中露骨的性描写,又给他带来了“色情作家”的非议。对他的小说赞赏有加的或嗤之以鼻的都大有人在,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罗斯的知名度与日俱增,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备受关注和热议,无论是文学评论家还是普通的读者都对他的创作充满了期待和热情,这种“雅俗共赏”的现象是当代文学中所少见的。一些文学批评家在评述罗斯的成功之道时, 都会注意到他的作品有常变常新的特征,其小说的内容涉猎广泛,颠覆性强,一开始就解构了美国犹太文学的一些传统主题,对第一代犹太作家如马拉默德、辛格等人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受苦而为他人的正面形象予以了反拨。在罗斯的笔下, 一个个面目各异,独具个性的美国犹太人突显在读者眼前,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人物在特定的当代美国社会环境中的活动,演绎了一场场多重复杂的人生大戏。罗斯的作品,不断地追踪着现实的流变,其视域所及既有时下的热点,也有前瞻性的预言和对历史的重新思考。把罗斯视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作家甚为确切,从他的小说中可以感受到时代的脉动。其作品内容上的变化,完整地呼应着社会的发展,可以说,菲利普·罗斯极具丰富而多变的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解码、放大研究的文化“信息库”。但是,罗斯创作中的另一个嬗变,往往是人们容易忽视的。我认为,罗斯的作品之所以吸引人们,除了不断能给读者带来对现实关系之复杂、人性之深邃的探索以及对作者睿智感受外,其魅力还在于他创作手法的不断更新,在这方面他几乎成了一个魔术师,在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文坛所涌现的文学新潮流中,他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罗斯在艺术手法上的尝试与探索,使他成了一个文学上的“百变金刚”,极为惹眼。他从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转场为现代主义作家,尔后又进入后现代作家行列。其在文学写作技巧方面的创新,堪称艺术上风口浪尖的弄潮儿,几十年不懈的努力与实验,创造了多层次、多色彩、多风格的小说架构,大大地打开了读者的眼界与心界,这也是他小说获奖无数,包括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福克纳小说奖、法国外国图书奖、捷克弗兰茨·卡夫卡奖等26项奖项并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近年来折桂呼声最高的候选人之一的原因。 一、罗斯的创作,从艺术手法流变的一侧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9 年到 1969年。这10年中主要的作品有《再见吧,哥仑布》、《放任》( L etting Go , 1962) 、《当她顺利的时候》( W hen S he w as Good , 1967)和《波特诺的主诉》① ( Portnoy’s Com pla in t , 1969) ,这段时间基本上处于艺术上的现实主义阶段;第二阶段为整个1980年代,这10年中的代表作品有《我们这一伙》( Ou r Gang , 1971) 、《乳房》( B reast , 1972) 、《我作为男人的一生》( M y L ife as a M an , 1974) 以及1977年出版的《情欲教授》( The P rofessor of Desire )等,这段时间罗斯的创作以模仿现代主义风格为主;最后的第三阶段即以《鬼作家》( The GhostW riter , 1979)为转折,走向了后现代主义实验写作的阶段,其风格更趋多样,甚至打破常规, 杂糅各派,自出机杼。罗斯创作手法的流变,诚如纽约大学莫里斯·狄克斯坦教授(Morris Dick2 stein)所指出的“罗斯想方设法在每个10年重新创造他自己”。 [ 1 ] ( P307)他做到了,而且还相当成功。罗斯以现实主义步入文坛。不少人在谈到罗斯早期的作品时,都会引用欧文·豪的说法,即 “起点较高”。他26 岁时发表的第一部小说集《再见吧,哥仑布》即一炮打响,其中一篇《犹太人的改宗》( The Conversion O f the J ew s ) 被评为 1959年全美最佳短篇小说,他为此还被誉为“神童作家”。这部小说集在1960年又获得了包括国家图书奖在内的多项奖励。著名的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如索尔·贝娄、欧文·豪以及艾尔弗雷德· 卡静等人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尽管也有不同的看法甚至遭到某些犹太团体猛烈的抨击,认为罗斯有意贬损犹太人形象,但菲利普·罗斯在美国文坛已崭露头角。《再见吧,哥仑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述了当代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的真实生活,其线性有序的叙事风格、冷峻客观的视角、精确细腻的环境与人物的刻画使人们看到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豪威尔斯,特别是亨利·詹姆斯等人对作者的影响;后者是罗斯青年时代最崇拜的导师,他曾细细地拜读了詹姆斯的每一部经典之作并从中汲取营养。可以说,罗斯之所以不再走马拉默德和辛格那种寓言式的创作之路,也没有仿效贝娄独立思辨式的风格,就是因为他更愿意接受像亨利·詹姆斯这样的现实主义范式。这种现实主义比以往传统的现实主义更进一层,除了客观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之外,更强调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和刻画, 因此常常被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除了青年时代的罗斯,美国文坛中得此衣钵的还有厄普代克和女作家乔伊斯·卡洛尔·欧茨等人。而我认为, 欧文·豪称罗斯的作品“起点较高”正是他看到了这一点。《再见吧,哥仑布》描写了犹太青年尼尔·克鲁格曼与一位犹太女大学生布伦达之间一场短暂的“新式”恋爱。在小说中罗斯以略带讥讽调侃的口吻嘲笑了那些已进入中产阶级的犹太人如布伦达的父母等人的实利主义。整部小说脉络清晰,虽在主线之外还加入了另一条副线即尼尔对黑人孩子的关怀和同情,但这条线索并非可有可无的累赘,而是塑造尼尔这个人物形象的组成部分。小说中大量内心独白的描写为读者理解人物的心理不无裨益。值得注意的是,罗斯在这部处女作中就尝试了对性的描写,这固然是受当时文化环境的影响。D ·H劳伦斯、亨利·米勒以及纳博科夫的作品相继解禁,赫伯特·马库斯《爱欲与文明》( E ros and C ivilza tion , 1955) 、诺曼·布朗的《反抗死生活》( L ife A ga inst D ea th , 1959)等著作的发表,迎来了新一轮的性解放运动,把性看成是个人欲望的满足而不是传宗接代的新观念不胫而走。菲利普·罗斯敏锐地看到这股浪潮对新一代犹太人的冲击和影响,以往犹太移民内心的恐惧与自卑心理正日益瓦解。“良心的复活”可以看成是新一代犹太人反抗宗教与传统束缚的有力武器。罗斯采用当时时髦的 “玛丽·麦卡锡式的性直白”(Mary Mc Carth’s sexual frankness) [ 1 ] ( P294)方式描写了尼尔与布伦达偷情的细节。这种赤裸裸的性描写,当然是主题表达的需要,但是却引起了那些“正统”犹太民众的愤怒,咒骂之声蜂拥而至,但罗斯似乎并不在意,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性”趣盎然成了他创作一贯的特色。和《再见吧,哥仑布》一样,这本集子中其他5 篇短篇故事也以现实主义风格写成。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犹太人,同时又是美国人,他们的种族之根和美国主流文化的熏陶使自己成了双面人,与第一代犹太作家笔下的形象相去甚远。罗斯犀利的观察力和写实手法把这些处于社会剧变中前顾后瞻,难以自我把握又多少带有人性弱点或精神迷惘的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美国当今文坛地位最高的作家之一,曾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1933年出生于美国新译西州纽瓦克市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1954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巴克内尔大学,195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留校教英语,同时攻读博士学位,但在1957年放弃学位学习,专事写作,以小说《再见吧,哥伦布》(1959)一举成名。同年,《纽约时报·书评周刊》请200位著名作家、评论家、编辑等文坛重要人物推举“过去25年来出版的最优秀的一部美国小说”,得票最多的前20部小说中,菲利普·罗斯的作品占了6部:《美国牧歌》、《反人生》、《夏洛克行动》、《萨巴斯剧院》、《人性的污秽》、《反美阴谋》,足见其作品对美国文坛所造成的巨大影响。曾多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并获得国家图书奖、福克纳小说奖、普利策文学奖等重要奖项。


刻画主人公在个体与社会冲突中面对性的困惑,是罗斯性爱主题创作的开始。性爱,在这里不是男女双方爱情的结晶,而成了一种发泄内心苦闷的手段与工具。罗斯接着通过描写性的泛滥、尤其是三角恋爱来继续探索性爱主题。三角恋爱,从一般的社会伦理规范来说属于不正常的恋爱关系,但它本身又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体性爱理想与社会准则的冲突。当作家把这种矛盾纳入整体的社会中时,便表现出对伦理道德的拷问。罗斯最后以描写性的终结完成了对性爱主题的思索,伦理规范与本能天性的矛盾、自然欲望与情感需求的冲突尽在其中。
从性的困惑到性的泛滥,再到性的终结,其中包含着作者对性爱主题的沉思,也显示了作者对性爱所带来的伦理问题的拷问,这种对理性与情感、社会规范与人性本能的高度关注,是罗斯小说丰富内涵的体现,也是作者对包含犹太民族在内的整个人类生活的深刻反思。
反叛是犹太人对传统的一种反思与抵抗,在《圣经》中是犹太先祖对上帝的背离,如今它已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特质品性。如果说贝娄等犹太作家在小说中更多地体现了对犹太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缅怀,那么罗斯则以莫大的勇气揭露了犹太文化中的不足与丑恶,体现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背离与反叛。罗斯刻画的反叛意识集中体现在犹太社会中个人与家庭、自我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父辈与晚辈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和道德冲突。当其他犹太作家竭力保持传统的身份意识与自我意识时,罗斯则站在另一个方向消解传统的核心问题,以一种喜剧的色彩挪榆最为严肃的身份问题。
在这些充满反叛意识的小说里,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冲突,它们代表了罗斯对犹太传统的逆向性认知及反驳。这也正是他受到许多来自犹太社会内部的批评的原因。
罗斯所刻画的反叛意识,是一种文化的反叛,它昭示的是犹太文化变革中的矛盾与冲突。宗教、家族观念与普通个体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家庭中晚辈对父辈的反叛与抗争。
除了性爱主题下的伦理拷问和反叛意识里的道德冲突,罗斯对生存与死亡问题也进行了长期的思考,生存处境下的命运反思成了他小说创作的另一重点。罗斯不断地探索当代美国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个体生存境况,也逐渐突破和超越时代的局限,将视野拓展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现状,以不懈的努力探寻人类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罗斯对人性的异化进行了深刻的描写,不断探索着新一代犹太人的种种变态心理与行为,这实质是对犹太文化与异质文化在整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异化现象和自我命运的深刻反思。
正是由于罗斯对伦理道德极为关注,他认为小说创作的任务就是重新审视这种经典的文学样式并给予它合适的地位。“文学的目的不是一种行动的号召,而是一种思想的言说。……小说不仅要处理道德问题,还要通过对人类现状的仔细审视来提高读者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罗斯的小说创作有着严肃的伦理道德指向,它突破了种族和环境的局限,在演绎犹太文化在异质文化中的发展与擅变,刻画犹太人在他者的国度里流浪、漂泊、受难以及陷人难以实现自我解放的困境的同时,也在诠释整个社会的伦理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处境。 罗斯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丰富的语料库,他“小说中的叙述语言多为标准的美式英语,小说中的各类人物在家中使用意第绪语,大城市喧闹的街上常听到的美国俚语 ,以及犹太宗教仪式上使用的希伯来语。罗斯的语言俏皮而又不伤风淮,嘲讽而不露刻薄,来自街头和犹太家庭的笑话,完全融入了场景和人物的行动中,他们的对话语言简短,而且符合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美国犹太民族的风俗画。在《波特诺的怨诉》中波特诺内心压抑的性爱需求喷涌而出,他躺在医生的诊床上滑稽说笑,即兴话语与夸张的语言中掺杂了各种放肆言辞,他还把那些交往过的美国女人冠以侮辱性的绰号。罗斯嬉笑怒骂的语言最大程度呈现出所描述世界和人物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再现他所生活世界混杂性的文化特征。
其次,罗斯用游戏的方式处理严肃的主题,从而起到对较为敏感而严肃的主题进行解构的目的。罗斯把老一代犹太人认为不应登大雅之堂的话题或不应展现在非犹太人面前的“丑事”都写进了他的作品,并给予了大胆的嘲讽,如犹太男人的偷情、犹太人宗教信仰的虚伪性和犹太人善于钻营取巧的性格等,表现了犹太人也是普通人的一面。罗斯笔下的美国犹太人,完全不同于人们心目中洛守成规、循规蹈矩的美国社会的犹太公民,颠覆了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苦心经营的优良社会形象,揭开了犹太团体默认的“不应叙述之事”。




是什么样的珠宝,连罗斯柴尔德家族继承人都要去地摊儿上找
罗斯柴尔德家族曾一统银行业的江山,一度发展处五个派系。le gout rothschild影响了后来世界上其它大家族,包含房地产业的阿斯特家族、航运的范德比尔特家族和石油业的洛克菲勒家族,听上去就是金币撞击的清脆声音。 19世纪,罗斯柴尔德家族发生了两件事,一个是安瑟尔姆·罗斯柴尔德在德国过世,其儿子早就厌倦了开银行。

沁水县17697691769: 凡人作者多大了 -
呈君鹿丹: 小说《凡人》 作者:菲利普·罗斯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出生于美国新译西州纽瓦克市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1954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巴克内尔大学,195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留校教英语,同时攻读博士学位,但在1957年放弃学位学习,专事写作,以小说《再见吧,哥伦布》(1959)一举成名(该书获1966年美国全国图书奖).

沁水县17697691769: 印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风格 -
呈君鹿丹: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其形成的基础为唯美主义和自然主义.最初指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一个绘画流派,以后逐渐被批评家用来描述美学观点相近的音乐和文学作品或流派. 1874年在巴黎举行的一次画...

沁水县17697691769: “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写作风格有什么不同?
呈君鹿丹: 莫泊桑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 他的文章中几乎找不到平铺直叙的说教,他的创作最大特点就是善于隐藏自己.同时...

沁水县17697691769: 瑞士《时报》 评选出的2000至2010十年来15本最佳小说是哪些? -
呈君鹿丹: 瑞士《时报》近日评选出2000年至2009年出版的世界最重要的15部作品,余华的《兄弟》因为以“疯狂的笔触描述了中国的四十年”而入选.其他入选的作品还有菲利普·罗斯的《现场》、奥尔罕·帕慕克的《雪》、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和托妮·莫里森的《仁慈》等. 《时报》是瑞士法语地区影响最大的报纸,在日内瓦发行.此次入选新世纪十年世界最重要作品的15部小说,都是翻译成法语或者用法语写作的作品. 余华的《兄弟》2008年4月出版法文版以来,法语世界的主流媒体好评如潮,荣获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同时入选瑞士《时报》2008年度最佳图书和比利时《晚报》2008年度最佳图书.有帮助请采纳

沁水县1769769176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写作特色 -
呈君鹿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读来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但作者又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作了大量典型化处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一样,对自传体小说的革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小说的全部描写都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来展开,结构紧凑自然.在刻画主人公性格的时候,又人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他的优秀品质.通过描写保尔怎样对待监狱、战争、工作、友谊、爱情、疾病、挫折,亦即怎样对待革命与个人、公与私、生与死等重大问题的态度,把保尔这一钢铁战士的形象塑造得格外丰满生动,光彩照人.

沁水县17697691769: 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 -
呈君鹿丹: 人物传记的写作: 1、忠实历史,实事求是,再现传主的精神风貌. 2、掌握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以时间为序、以空间变换为序、时空转换 . 3、语言表达不流于直白,要有文学色彩 . 4、篇幅自由,重点突出,展示人物的丰厚内涵.取材的...

沁水县17697691769: 有没有什么好书介绍啊
呈君鹿丹: 福柯《知识考古学》狄更斯《艰难时世》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黑塞《荒原狼》葛拉西安《智慧书》爱默生《生活的准则》维柯《新科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卡西尔《人论》奥兹《爱与黑暗的故事》霍桑《红字》卡夫卡《审判》

沁水县17697691769: 天上的街市 在写作方面最显著的特点是作者成功的运用了——和——的写作手法 -
呈君鹿丹:[答案] 这首诗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勾画出美好的意境.联想和想象,《天上的街市》本诗有3处运用了联想手法.第一处(第1节):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空间上:远远的;特征上:明;数量上:无数.第二处(第2节):由明星联想到...

沁水县17697691769: 伟大的悲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
呈君鹿丹: 《伟大的悲剧》写作特色1、感情真挚,悲壮崇高. 2、时间顺序,条理清晰. 3、细节描写,令人难忘.

沁水县17697691769: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写作特色 -
呈君鹿丹: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