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之殇的读后感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端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江河之殇读后感~

  河流一词,我惜的是个“流”字。
  流,既是水的仪表,更是水的灵魂。
  有次在朋友的画里,发现一条极美的河,我问,你是怎么想象它的?她说,画的时候,我在想,它是有远方的水。
  这念头太漂亮了。流水不腐,当一条水有了远方,有了里程,才算真正的河罢。
  
  水,在天为星,在地为溪。
  每一滴水,都有跑的欲望,哪怕一颗露珠。
  水的冲动,水的匀细,让古人发明了滴漏,收集光阴。河姆渡出土的陶罐,早期刻的是水波纹,后来是浪花纹、漩涡纹、海水纹……人类最初的美,是从水里捞起来的。
  翻开汉语字典,偏旁部首中,消费量最大的是那个叫三点水的“氵”。
  
  我以为,人有两个层面的时间觉悟:生物的,哲学的。
  在遥古,人的生物时间是被季节惊醒的,二十四节气,俨然二十四刻度的农业闹钟。而哲学维度的光阴意识,则是被流水之鸣启蒙的。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江河不息,皆东逝之付。万象倏忽,盖无常有常。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流,是水的信仰。逝,是生的本质。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水字头上驻一点,就是永。
  
  2
  最美的水在《诗经》,最俏的女子在溪畔。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最深的心事锁于水。最远的眺望付于水。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男子爱得神魂颠倒,近乎绝望。诗很美,只是感情有点绕,我更喜欢那首大白话——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这是我最怜惜和欣赏的一位妇人。她的露骨,她的裸,她的痴,空前绝后。
  秋水涟漪,乃尘间最大诱惑。临波之人,必心生荡漾。
  水,是爱的基因,情的种子。“水性杨花”“鱼水之欢”,多美的词!汁液饱满,动感十足。
  
  除了情草缠绵,水中还藏何玄机?还能带来更大的精神视觉和冲击波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无论仁智,都会对水寄予厚望,向浩荡江河呈上敬意。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荀子则在《宥坐》中讲一故事——
  子贡问:“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卑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大水,必载大势大象、大道大德、大情大义。观瞻江河,实乃一门人生大课,可悟玄机、铸品格、升境界、晓事理。
  

谁还记得从前的世界?谁还记得生活本来的样子?"合上书本,王开岭的质问仍在脑海里回响。抬头,是这城市有些污浊的夜空,与偶有的,透过厚厚遮蔽下零落的星光。是啊,从前那个清澈澄净的世界,到哪去了呢?
不知何时,我们的世界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变化着,盖起的高楼,四通八达的道路,高起的烟囱。一切都以飞一般的速度发展着,前进着。不可否认,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新建的高楼让住宅更为稳固安全,连通的道路让出行更为便捷顺心,高科技的发展让生活更为舒适惬意。可是,为什么现在的我们,都被困在了这钢筋水泥构成的匣子中?充斥生活里的是各式各样的新式电子产品,高科技玩具。自然,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不提山间的流萤,草丛中蹦跳着的蚂蚱,天上飞舞的纸鸢,夜晚静谧中风儿突然吹起的悦耳的虫鸣。只道那些悠长的溪流,青苔漉染的小桥,遍地的野草野花,都已难觅踪迹。生活中那些自然之韵真的只能消失殆尽了吗?
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慢的东西太少了,我们前行得太快,以至于那些生活中的美好渐行渐远,只能用来缅怀。当山间若隐若现的点点流萤无迹可寻,当夜晚的静谧被浮躁的声音打碎,当曾经的繁星点点化为现在的霓虹灯浓重的商业气息,当当年踏雪寻梅,煮酒对歌,变为现在的奢靡攀比,欲望涌动。我们将何处寻找当初的生活。
为什么不慢下来呢?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呢?为什

  强烈的感官冲击渗透入每一寸肌理,每一个细胞。

  屏息凝神间,方可跟随他神游回童年、穿越至古代抑或是是陷入对古典生活的无尽遐想中。
  若将其散文比拟为一席修复感官的盛宴,且不为过。而其对美学的钦羡,对原配的笃信,对市井的感怀也将这位新闻工作者在文学创作中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信仰勾勒地愈发清晰。这俨然是陆机在《文赋》中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现实版化身。或许你会称道他严谨的字斟句酌、会仰望他广博的学识,也会为其犀利地隐射现代人症结所隐隐动容,但最让我敬重他的一点,是他在这个思维已被放逐的时代里新锐的思考与睿智的见地,且全然不见现代公知身上普遍存在的那股“戾气”。

  一、 福楼拜式的坚守
  比如早前他在《决不向一个提着裤子的人开枪》一文中回忆起的一个故事:讲的是英国作家奥威尔志愿赴西班牙前沿阵地参与狙击过程中,对不远处正提着裤子的敌兵的一次“逾轨”。在奥威尔的手指犹豫着,凝固在扳机上的那一刻,于无情的反法西斯战争而言,无疑是一起严重的渎职。这也让所有人感受到政治杀戮夹杂着的那股特有的冷。

  他这样描述着这种冷,“匕首的冷。工具的冷。地狱的冷。”寒彻已触及每寸肌理。
  “如果只有仇恨而没有道义,只有决绝而没有犹豫,你能说今天的受害者明天不会变成施虐者?勇敢的战士不会变成残暴的凶手?”反复的设问中,他沉湎历史,悲悯过去。掷地有声地,予以非人道主义有力还击。
  二 、“不要以为这就是生活”

  从百年前梭罗的一句话起笔:“让我们如大自然般过一天吧。”当快节奏高密度的生活节奏已然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吞噬了雅致生活,慵懒活着的生存信条,利益链愈发显得浮于表面华而不实。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仍可与大自然携手而行。“迎曦而出,沐夕而归;伴虫入眠,闻鸡起寝;循天时而动,不负光阴华灿。”想想都觉得闲云野鹤的日子妙不可言。而《消逝的“放学路上”》,则让我特别怀念那一群像风筝一样在街巷晃荡的日子,童年最大的快乐回想来就是在路上,尤其是放学路上。“那是个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里那些真实或瞎编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皆在其中。”但往往是,巨变一刹那,你再难看到裁缝店里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一条线的阿姨,让人直流口水的爆米花、糖葫芦,你只能瞥见学校门口被车流填充满的街道,孩子手中永远把玩着最新潮的电子产品,他们熟知各种网络游戏与新晋词汇,他们像贵重的行李被运回家,那些街巷里的奇闻异事也便如此渐趋褪尽其原本浓酽的色彩。
  三、清冷的精神自治者
  大量的旁征博引以及堪称无懈可击的遣词造句同样也遭到不少读者诟病。有人开始质疑王开岭文章里故弄玄虚甚至是矫情的成分远大于对于真善美的褒扬,以前一位友人读罢王的散文集后也不免发出”太过雕饰也会使文字失去真实感“这样的感慨。的确,如若将他的作品置身于议论文写作的架构,确可称之为模板。但是“挑剔”的读者更喜欢的是你去讲一个完整生动又有趣味的故事,要求其实也并不苛刻,文风质朴,思路清晰,随性而至。这种声音虽然是出现了,但是更希望的是王先生能够依然坚持这样的手工与慢活。毕竟,当电子文档成为作家完成作品的主流方式,小品文已然呈现泛滥趋势,电子化阅读倾向盈利而非作品内质的今日,能够深入剖析一部文学作品、解读一个历史人物而非浅尝辄止的人却也是少数,更别说是完全手稿写作的了。在对作者的寥寥几些印象中,知道他是做幕后的,央视新闻频道不少栏目的编导,包括让柴静名声大噪的《看见》。但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文学是灵魂的农事,自古都是。但我永远不会把文学当职业来做,好东西一定都是业余的,或者说你一定要把它留给业余。就像爱情也是业余时间里的事。”

  若谈到王的作品特点,就会想到和他一样同是从事新闻行业工作的作家梁衡,二人在写散文上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相似,即季羡林对梁的评价:无论是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与此同时,二人同属文学经营派,在思想的深刻与对美学的阐释上可见一斑。在梁《觅渡》一书中,无论是寻访瞿秋白故址,还是缅怀周恩来的大无大有,抑或是身历其境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探索与曲折时期,读罢给人的感觉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三观太正了,鲜少有独辟蹊径的激进思想。而王与之截然不同的便在于这种不同时代所留下的惯性思维。因此,如果说梁衡的散文是四五十年代人的集体记忆,那么王开岭作为一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针砭时弊的成分递增,大概也会有人觉得这人观念不太“正派”,带有资产阶级的烙印,不过这恰也体现了他的敢说敢写。(不同于新闻评论的官方与客观立场,王先生时常会流露出真性情,比如在《一个房奴的精神大字报》中,他仿佛就是个戏剧家,演绎了一出充斥着矛盾的悲喜剧,而你读着读着就发现自己的情绪已被他全盘主导。)

  不管怎样王先生在这本书里呼唤的是一种回归的声音,一首吟唱古朴生活的歌谣。他像个孤高的隐士洞察着那些莞尔将逝的风景,以无奈悲戚作着注脚。读罢让人心存遗恨。

  那么,让返璞归真的讯号于心底释放,让那颗温情而柔软的心去开出那株属于你自己的金色蔷薇吧。
  回返荒野与河流,趁还未在人潮中被抹煞尽脾性。


宝安区19477051398: 《江河之殇》读后感 -
励俊丹参: 谁还记得从前的世界?谁还记得生活本来的样子?"合上书本,王开岭的质问仍在脑海里回响.抬头,是这城市有些污浊的夜空,与偶有的,透过厚厚遮蔽下零落的星光.是啊,从前那个清澈澄净的世界,到哪去了呢? 不知何时,我们的世界开...

宝安区19477051398: 《伯牙绝琴》的读后感.快!急!!! -
励俊丹参: [伯牙绝弦的读后感] 文中的第一句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绝弦的读后感.这一句开始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作用,可是当我仔细思考后,我觉得这一句不可不有.这句话不仅写了事情的原因,而且交待了本件事情的人物及他们的特长.我迫...

宝安区19477051398: “读后感”怎么写? -
励俊丹参: 一)什么是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二)读什么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简·海丽说:“每天给孩子读哪怕只是10分钟的文学作品,对孩子的成长...

宝安区19477051398: 苏轼的诗词的读后感谁有?! -
励俊丹参: 苏轼的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人们可以如此...

宝安区19477051398: 读书笔记(摘抄+赏析)摘抄的话400字左右 然后是对那句话的赏析 大概150字左右5篇 有重谢! -
励俊丹参:[答案] 摘抄和赏析: 1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赏析:优美的文字,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的场景,充满感染力. 2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 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

宝安区19477051398: 《弦上的河流》的读后感和主要内容,急,谢谢了 -
励俊丹参: 《弦上河流》作者的文字似乎有种激发人向上的魔力,冰霜花、渡口、小草……这些渺小微弱的事物,反成了强韧生命力的最佳代言.“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是大家熟悉的话,然而一连三次能从挫败中站起来,可是要有非常人的勇...

宝安区19477051398: 乌江自刎读后感 -
励俊丹参: 想起了项羽,他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在鸿门宴中本不是无意置刘邦于死地,后来却稀里糊涂地让他给走了;抓了刘太公要煮肉酱,本意是想逼刘邦投降,却被刘老季说上几句什么我们曾经约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要...

宝安区19477051398: 下面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1)图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由AB的___走向,转为BC___的走向.(2)图中河流流向的总趋势是___.(3)甲、... -
励俊丹参:[答案] 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图中箭头指向北方.(1)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确定方向,读图可知,AB段为东西走向,BC部分走向为西南-东北.(2)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确定方向,读图可知,河流流向的判定首先依据...

宝安区19477051398: 一艘轮船从江河驶入大海后,受到的浮力如何变化?排开水的体积如何变化? -
励俊丹参: 船的自身重量不变,且始终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G船,浮力不变.但由于海水里含有盐等多种矿物质,其密度大于江河的淡水,所以排开等重的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