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历史名人有谁?

作者&投稿:繁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青岛的历史名人,急!!!~

宁戚 生卒年不详,春秋莱棠邑(今青岛平度)人,一说是卫国(今河南境内)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齐桓二十八年(前685)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公元前685年起,在40多年间,齐桓公推行招贤纳士,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赏识并重用宁戚,是齐桓公高明的人才政策的典型例子。

宁戚获悉齐桓公重人才,有抱负,便决心投靠齐国,以便有一番作为。他不畏艰难,来到临淄,自我推荐,击牛角高歌,令齐桓公和管仲都注意到这是一个气度不凡、抱负不凡的人物。

齐桓公求贤若渴,慧眼识才,一经交谈便认定宁戚是难得的人才,他不重出身,不论资历,不计较小节,注重大节,力排众议,擢用宁戚。

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十分推重宁戚,帮助齐桓公用好宁戚之长。他建议立宁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宁戚是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自己不如宁戚。宁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宁戚仕齐期间,经常到齐国东部活动,组织民众发展农耕,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辞世后他被人们安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

宁戚著有《相牛经》1卷,为中国最早畜牧专著,对促进齐国农牧业发展产生一定作用。
即墨大夫 战国时齐国人,姓名失传。齐威王时为即墨地方长官,政绩突出。

他廉洁勤政,短短几年在即墨开荒垦田,治理社会秩序,使当地居民生活富足安逸。由于他刚直正派,不去讨好一班贪官污吏,使齐威王左右权臣十分不快,便以谗言诋毁即墨大夫。

齐威王及时派人调查即墨大夫的言行,澄清了是非。齐威王不仅没听权臣谗言,反而对即墨大夫“封之万家”,大加嘉奖。齐威王愤怒之余烹杀了奸佞阿大夫,痛斥了贪官污吏。

从此,齐国走向兴旺,转弱为强。即墨的声明大振,实力也在发展中大为增强。即墨旧时建有“九贤祠”,即墨大夫列九贤之首。金马山公园竖有其雕塑。

田单(生卒年不详) 临淄人,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泯王时担任管理市场的小吏,事迹平平。

齐泯王骄暴无行,燕国昭王联合其他几诸侯合谋讨伐,上将军乐毅挥师东进,气势如虹,连破齐国70余城池,连齐都临淄也被攻下。

齐泯王弃都往莒,后被淖齿杀死,淖齿据守抗燕,城池尚存。燕军只好集中兵力攻打另一仍在齐人坚守下的即墨。即墨大夫战死城外,城中军民公推智勇双全的田单为主将,继续守城抗燕。

田单勇敢地挑起指挥守城的重任,指挥军民团结御敌。即墨城防坚固,粮草充足,有助于据守,使燕将乐毅围城5年而没能攻陷。

燕昭王死后,其子惠王接班,田单乃施计谋,离间惠王与燕将乐毅的关系,使惠王上当,派人接替了乐毅,相对减弱了即墨的外部压力。

田单在城内积极部署反攻。他称传达神灵旨意发布命令,加强军民斗争信念。他亲自参加修筑工事,安排家属全部入伍,与民众共命运。他潜伏势力,由老弱妇幼登守城池,佯装力弱。他派富豪等往燕营行贿伪降,松懈燕军警惕性。总之,田单做好了以智取胜的种种准备。

城中1000多头牛被披彩衣,牛角绑尖刀,牛尾束好浇满油脂的芦苇,经一一点燃后,众牛沿城墙洞穴窜出,5000壮士紧随其后,在黑夜中杀向燕军兵营。城中老弱,击铜器壮声势。燕军大惊,随后四散,溃不成军,死于乱军的燕军不计其数。

齐军乘胜追杀,众多城池被攻陷,70多座城被齐国收复。

田单破燕,巧施火牛阵妙计,留下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一段佳话,也是即墨故城颇具风采的一段历史。

徐福 亦作徐市,字军房,秦代方士。据考证.其先祖为夏禹时伯益子若木的后裔,周穆王时,因功受封徐地而以徐姓。

徐福生于齐王建十年(公元前225年),徐福的故里因史书无明确记载而存有多说,有今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乡徐阜村说,有今山东省龙口市徐乡说,有今山东省平度市徐福村说,有今山东省胶南市说分析,徐福的故籍可能在今胶南市琅琊台附近一带,徐家大村很可能就是徐福的故乡。

徐福幼年学习儒家学说,研习阴阳五行,习学道术及炼丹术等。成年后,以行医传道为生,随其父徐猛宦游齐国,结识许多朋友,与齐国方士侯公、燕国方士卢生均为上交。

徐福对秦始皇靠强权武力征服韩、赵、燕、魏、楚、齐六国不满,使计划以其求仙采药的名义,向秦始皇上书,请求东渡,“得平源广泽,止王不来”。这是徐福借秦始皇迷信心理反秦的一种办法,客观上促进了中日人民的友好交往。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第一次登上琅琊台,观看虚幻的海市蜃楼奇景,成仙欲望更为强烈。徐福等方士便欺骗秦始皇说到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可向仙人求得长生不老仙药。

徐福的奏请,正中秦始皇下怀,便挑选数千童男童女加以训练,并在琅琊台附近造船,准备由琅琊港启航。

始皇帝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出巡.第二次登琅琊台,想见徐福,了解谋求长生不老仙药这事,但没见到徐福。

始皇帝二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第三次登琅琊台,召见徐福,询求仙药结果。徐福称海上有大鲛鱼作怪,阻碍船队前行。秦始皇相信了这番理由,便选善射的弓弩手,带童男童女和百工五谷,由琅琊港出发。

当行至之罘时,秦始皇亲同弓弩手射死一大鲛,后往海西去了。据分析,徐福率船队经庙岛群岛,渡渤海,沿辽东半岛至朝鲜半岛,再往南横渡朝鲜海峡,去了日本。

今日日本人民,普遍尊徐福为农工神、纺织神和医药之神。不少地区建有纪念徐福的建筑物,按时举行纪念祭奠活动。

田横(?—一前202) 齐贵族。狄县(今山东高青)人。秦未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趁机反秦自立,田横便从兄田儋起兵反秦,继田儋、田市、田荣、田广之后,田横在楚汉战争中自立为王。汉高祖四年(前203)被汉将韩信击败后,率残部500余士逃至一海岛。汉高祖五年(前202),汉高祖遣使昭田横至洛阳,田横被迫前往,携门客二人西去。行至尸乡(今河南偃师西)因不愿称臣于汗,田横与二门客一同自刎。留居海岛的500兵士,闻讯后全部自杀,史称田横五百士殉义。其所居海岛被后人称为田横岛。即墨旧有九贤祠,田横亦位列其中。田横的忠义精神至今仍被人们看重。

伏湛 字惠公,汗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西汉末,官居平原太守。王莽篡汉后,弃官隐居教书育人。东汉光武帝即位后,拜为大司徒。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在不其县建不其侯国,封伏湛为不其侯,由洛阳迁居不其城,食邑3600户。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夏,应昭出任。行前,诸亲友设宴饯行,不料不久中暑病故。

光武帝派使臣送丧修冢,给予礼遇。伏湛死后,先后由伏翕等袭侯爵,共传八代,历时185年,此期间,伏氏成为不其城内的望族。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杀汉献帝皇后、伏氏之女伏寿,不其城内伏氏受株连,传说百余人口仅有一人躲过劫难。

徐万且 西汉即墨(今平度市东部)人,天文历法学家,生卒年不详。

农业是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历代均十分重视天文历法事宜,帝尧时代便有“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记载,后至春秋时代,社会动荡使历法混乱,秦朝统一中国也未及统一修订历法。

及至汉初,统治者忙于稳固政权,顾不上修订历法,只得在所有6种历法(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中选用较为适用的“颛顼历”。

汉武帝登基后励精图治,采纳司马迁等人的建议,决定组织力量,开展天文历法的研究工作,创编新的历法。

即墨徐万且、长安徐禹等民间从事历法研究的20多名文人被组织起来,在官方安排下,开始了认真的天文测量,反复地进行测算,在借鉴前人治历得失的基础上,制作了一部新的历法。汉武帝十分重视这一成就,为此改年号为“太初’,《太初历》也由此得名。

《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在世界历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它把一回归年定为365.2502天,一塑望月定为29.53086天,取得了那时代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它还运用置润方法,科学地把24节气定入历法,对农业社会的生产安排具有指导意义,对民众日常生活也有实用价值。

《太初历》实施后,延用至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近200年之久,是我国的一重要科学成就,徐万且在其中的贡献应予肯定。

童恢 生卒年不详,字汉宗,东汉琅琊姑幕(今山东诸城)人。早年在州郡当过下等官员,奉公廉洁,为人称道。司徒杨赐对此十分赏识。便把童恢召到自己府中担任职务。后来杨赐官场遭难,以往的追随者纷纷离走,只有童恢有忠心。有胆量为杨赐表白,直到杨免罪获释。

童恢的忠贞不贰令人钦佩,光和五年(公元182年)杨赐推荐他担任了不其县令。童恢到任后,忠于职守,勤于政事,深入民众,很能体会百姓的甘苦。他宽以待人,逢下属或民众犯了过错,他以理服人。而当下属尽职效力,有了成绩,他总是褒奖有加。

但对自身,童恢总是严以律己,不以权贵自居,不图荣华富贵,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除抓紧农业生产外,还大力倡导发展林桑、畜牧、纺织等的生产。经济的繁荣促成了不其地方的社会安定,县境内富裕祥和,无人再去搞鸡鸣狗盗,竟使县狱多年无事可干。这等消息传出来,邻县民众羡慕不已,许多人迁居前来。


童恢的政绩也得到官方的首肯,后来他被升为丹阳郡(今安徽宣城)太守,肩负起更重要的岗位职责。

后来,童恢死于任上。不其百姓感念他的功绩恩德,为他推广“童公祠”,将他的衣冠葬于傅家埠山下,寄托百姓的崇敬之情。

童恢是青岛古代历史上治理有方、关心民众疾苦、得到百姓衷心爱戴,以至当作圣人敬祀的少有的地方官。在青岛的民间传说中。有不少关于童恢为民除害、驯虎治虎的故事,表达了民间舆论对童恢勤政爱民业绩的神化,不乏感人之处。
郑玄 (127一200)字康成,汉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市)人。自小勤奋好学,通音律,擅琴瑟,13岁能诵五经,有“神童”之称。他得到当时北海国相杜密器重,被推荐入太学深造。

郑玄先学习了今文《公羊春秋》、《三统历》等。又学了《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等,四处拜师,学识大增。

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郑玄师事第五元先和张恭祖,后又游学于幽、并、豫、兖诸州,他博学多才,名满九州。延熹九年(公元159年),郑玄西入关,与涿郡卢植同拜马融为师,达七年之久。延熹九年(公元166年),郑玄归故里,他志在治学,热心教书育人,决心整理传播经学,以礼义治动乱。后来他因党锢之祸遭迫害,失去自由达14之久。蒙冤时期,郑玄不闻世事政争,潜心钻研经学,使学问大进。

党锢解除后,郑玄在高密讲学授徒。黄巾大起义后,郑玄同其门徒迁往胶东不其山(今青岛城阳区铁骑山),避难隐居。他在山中建立书院,一面讲学,一面整理古代历史文献,同时将自己大半生的学经收获记载下来,著书立说,慕名前来求学者达千人。

书院被称为康成书院,北倚不其山,南临墨水河,初建时的规模、结构等因缺乏资料,已难考究,但从郑玄影响大、名气大、追随者众多而言,当是很象样的文化场所。

其后,附近的居民点也被称为书院村,村北的小屯叫“演礼村”是郑玄向追随者传授、表演礼议的地方。

传说郑玄在康成书院讲学著述时,经常到书院附近的野地采集已一些草叶用于编竹简。这种草即麦冬草比较特别,叶子宽,也挺长,十分坚韧,而且四季常青,传说郑玄用这种编作草绳用以捆书,对郑玄的读书用书帮助很大。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却叫做“康成书带”,又称“书带草”。相传崂山不其山一带因康成书院的讲学,“文墨涵濡,草木为之秀异”。

后来,康成书院所在的不其山一带发生自然灾害,粮食极为缺乏,书院面临很大的困难。为减轻负担,郑玄离开了崂山,到了徐州。汗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郑玄被迫抱病随军征战,病故于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

郑玄是中国古代影响很大的经学大师,他的学术成就被后学叫做“郑学”,他为后人留下很多有价值的著作。如有其注释的《诗经》、《国礼》、《仪礼》、《礼记》被后人重视。康成书院开创了村学之风,为青岛地区古代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法显 (约337一约442)东晋僧人,探险旅行家。俗姓砻,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人。中国僧人到天竺留学的先驱者。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从长安西行至天竺求经学佛,后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凡14年,游历30余国,义熙八年(公元412年)携大量梵本佛经,乘海船回国,途中遭遇大风,航行40昼夜,抵达一大陆。再返途中,又遭遇风暴,飘至青州长郡牢(今崂山),在其南部登陆,被郡守李嶷迎至不其城(位于今青岛城阳),讲学译经三个月,后经青州赴建康(今江苏南京)。

著有《佛国记》(又称《法显传》)是研究南亚次大陆各国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译有经律论六部二十四卷。

王吉 (?一484)字子阳,西汉时琅琊皋虞(今属即墨)人,自小好读书,终入仕途,以孝廉补授若卢县右丞,不久升为云阳县令,又举贤良为昌邑王中尉。

史书记载,王吉在长安念书时,东邻家枣树枝条垂至他家院子,王吉妻子便摘了几颗枣给王吉吃。王吉后来了解了这一情况,便休掉了贪财损人的妻子。后来邻居深感不安,要伐掉枣树。街坊们加以劝说,王吉才把妻子招回家,平息了一场风波。王吉的清廉严谨被人们称道,“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归还”,成为佳话。

王吉不畏权势,刚直不阿,他的忠君敢谏精神也非同寻常。任昌邑王中尉时,昌邑王刘贺沉湎酒色,乐于游猎,疏于政务,使老百姓负担繁重的劳役,致怨声四起。王吉多次上疏力谏,奉劝刘贺体恤百姓,勤于国政,动情晓理,发达了一片爱国忠君之心。这虽未被采纳,但后人均称道他的忠心。

汉昭帝死后,大将军霍光执政,刘贺被迎为皇帝,王吉再度进谏规劝刘贺纠偏,但依然没起作用。昏庸的刘贺称帝仅27天使被废,那班专事阿谀奉迎的官僚多受株被惩处。王吉异于众臣,得以幸免。

进而王吉又被汉宣帝任为博士谏大夫,他依旧忧国忧民,时刻不忘重肩在任,勇于负起职责。当时朝中纲纪混乱,缺章法,少名臣,权贵们任人唯亲盛行,情况堪忧。王吉多次上疏劝皇帝废除荫袭制度,选贤任能,整顿吏治,兴利除弊,振兴朝纲。他慷慨陈词,充分说理,为时人所折服,但打动不了迂腐的皇帝,一片赤诚之心不被赏识,反遭冷眼相看,使有报国之心而无报国之门的王吉大为伤心。王吉见状心灰意冷,对仕途已无兴趣。所以,他以疾病缠身为托辞,引退故里。在家乡闲居中,他并无积蓄,衣食与百姓无异,王吉仍思虑国家和民众的命运,积忧成疾。

汉元帝即位后,召王吉入朝为官,他抱病赴长安、不幸病故于途中。

今即墨温泉汉代墓群,规模宏大,实为西汉名臣王吉家族茔地。

蔡齐 (988-1039)字子思,北宋莱州胶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考中状元。从文章到相貌,他都得真宗赏识,予以厚爱。他是平度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天熹二年(公元1018年),蔡齐被召进京,任集贤院著作郎,后升任右思谏、给事中、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等职,蔡齐一如既往,廉名刚正,触犯了权势人物,被罢免翰林官职,出知密州(今山东诸城)。蔡齐到位后,致力救灾拯民,奏请朝廷免除当地民众积年所欠税粮,经准开放“盐禁”,时连年荒旱中的灾民获得生机。后蔡入京升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宋仁宗亲政后,蔡齐升任枢密副使。景帝二年(公元1035年)升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属朝廷重臣。在不少大事的决策方面,表现了他的水平与能力。

当时黄河危害甚重,许多朝官主张堵塞决口。蔡齐深入研讨,提出相反意见,他认为旧河道以北地势低洼,如堵决口走旧道并不利。顺水势疏导方为上策。既可久免再溃,又能把贝州、博州等大片地带改在黄河以南。因此主张合理适行,被采纳后,取得很好的效益。

北部邻国契丹屯兵边境,意在侵犯,北宋朝廷震惊不已。朝议多主发兵备战,加强边防。蔡齐没有盲从众议,理智地作了分析,指出“契丹必不叛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三条应变措施,使北宋对各种会出现的事态都备有预案,冷静地对待紧张局面,显示了他的临危不乱的胆识。

蔡齐富见识,有大度。他任枢密富使时,发生交趾800余人归降事件,他提出可收下安置在荆湖一带垦荒,认为若不妥善安排,这些人难免会制造麻烦。但朝议多主张拒绝接纳这些“蛮夷之人”,后来这些走投无路的人终于在西南边疆成为不安定因素。此时蔡齐所持的态度只是自责没能说服同僚。

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夏,因与权臣意见不和,蔡齐辞宰相职务,以户部侍郎归班,后又出知颖州。

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四月四日,蔡齐病逝,欧阳修、范仲淹等知名文人为他写了传记和墓表,肯定了他的立身行事。

丘处机 又作邱处机,宁通密,号长春子,元栖霞(今山东栖霞)滨都里人,生于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相当于金熙宗皇统八年(公元12 2 7年)仙逝。

丘处机幼年便失去父母成为孤儿,没能念多少书。19岁时他至宁海州昆仑山烟霞洞学道,朝拜道教全真道创立者王重阳于金真庵,与马丹阳、谭处端、赫大通、王玉阳、刘处玄、孙不二同称全真道北七真人,称长春真人。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冬,丘处机入宝鸡县潘溪庙、陇县龙门洞苦修,创龙门派,历时13年。

1221年成吉思汗闻丘处机名,命近臣持诏求之。邱处机不顾年迈,自莱州启程西行,谒见成吉思汗于雪山(今阿富汗境内)。丘针对成吉思汗的“弯弓射雕”大业进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治天下应以“敬天爱民为本”,欲长生应“以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对丘处机十分器重,赐号“神仙”,令其掌管天下道教。

1224年春,丘处机到大都,入天长观,主持于此,与诸弟子募化修茸,改名长春宫(今称白云观),使全真教达到鼎盛时期,影响及后世,经久不衰。

丘处机一生多次到崂山游观布道,为弘扬崂山道教作了很大贡献。

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丘处机同刘处玄等道人由昆仑山来崂山太清宫等处传玄讲道,使道众大悦。这是丘处机第一次光顾崂山,他逗留时间很短留下一些诗作便离去。

丘处机第二次来崂山,时在金章宗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自昌阳(今莱阳)转道至崂山,在太平宫北白龙洞额之上留诗20首。他因崂山貌似巨鳌,改称“鳌山”。

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丘处机由胶西(今胶州)又来崂山,到处阐教说法,在多处名胜留下石刻。

除上述三次外,据说丘处机还来过崂山几次,总之,丘处机热爱崂山,在崂山留下诗章,留下石刻,留下传教布道的功业。作为崂山道教先驱,他的贡献和影响力不衰,至今至崂山上清宫前仍有他的衣冠冢。他的传世著作《大丹直指》、《撮生消息论》、《鸣道集》、《西游原图》等,仍被人们所重视。

张三丰 其姓名、籍贯及生年记载不一,一般认为张三丰名通,又名金、思廉、玄素、玄化、君宝、全一,字君实、山峰、三峰、铉一、三丰、道号元元子、昆阳子、玄玄子、别号“邋遢”,指其不修边幅。大多记其为辽阳懿州人,生于南宋淳佑丁末年(公元1247年)。

张三丰龟背鹤形,丰神奇异,仪表不俗。他行游四方,无固定居所。初寓玉鸡县。后入武当山。

1277年,张三丰第一次来到崂山,在明霞洞后山的洞中修行10多年,继而西行和南游。后到陕西终南山拜师,隐世修行10年,内外双修功夫达到当时最高水平。1324一1333年他在武当山苦修9年,开创武当外家拳术——太极拳和武当剑法。

1334年,张三丰第二次来到崂山,先后修行于太清宫前驱虎庵、明霞洞等处,完成了道家内功高级阶段的修行。两年后.他再次离崂山云游各地。

1404年,张三丰第三次来到崂山,在三表山下埋名隐居。他经常独自乘筏来往于沿海诸岛采药,将长门岩岛上的山茶花——耐冬移植于崂山各道教庙宇,现太清宫三官殿院内的耐冬即那时所移植,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张三丰之后,崂山各宫观大兴栽植名花真卉之风。

明太祖、明成祖曾两次遣使求之,均未遂愿,明代曾敕封为“微显化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他是历代崂山道士中受到皇帝敕封最多的一位。

张三丰被《太清宫志》称为崂山道教祖师之一。他修身养生的理论和实践对全真派道教有很大影响,他的一些著作被后人收入《张三丰先生全集》流传至今。

薛禄(1371—1430) 在青岛市黄岛区的薛家岛,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曾有一位生于该岛的风云人物,他便是阳武侯薛禄,他为朝政的稳定和中国北疆的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洪十二年(公元1369年),祖籍陕西韩城的薛遇林迁到胶州湾西岸南部的岛上定居,这是这里薛姓第一代居民,此后该岛被叫做薛家岛。

薛禄生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兄弟中排行第六,故被称为薛六。薛禄年轻时身强力壮,胆识过人,更难得是他志向不凡,16岁时便替兄从军,投身燕王朱棣的骑兵部队,戌卫在燕山一带。

“靖难之变”是对朱明王朝影响很大的政变,薛禄效忠朱棣,随所在部队参与行动,因功绩突出,被破格提升为燕山卫右指挥佥事(正四品)。朱棣对他喜爱有加,为其更名薛禄。后他又以战功晋升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使(正三品)。

薛禄紧跟朱棣的部署,南征北战,抗击南军,一路奏凯,再推翻朱允朝廷的过程中立下卓著战功。入南京后,他被越级晋升为骠骑将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并以其官轶增三代,光宗耀祖。四年间,薛禄由一名普通骑兵成长为正二品的高级将领,成为朱棣皇帝的心腹。

在永乐年间,薛禄精忠报国,不居功自傲且继续立新功。驻守边关时,他多次击退蒙古兵力的入侵。跟随朱棣北征,他以主将身份从驾,屡立战功。因而他不断被晋升加爵,先后从都督同知(从一品),右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兼左军都督府事(正一品)、奉天靖难推城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阳武侯。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授权主持北京城的营建,在10多年时间内经百万军民同心协力完成了这一浩大工程,薛禄投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才智,为明王朝顺利北迁作出重要贡献。

洪熙朝仍十分器重薛禄,任命他掌左府加太子太保、总兵官、世袭侯爵。宣德朝仍依靠薛禄掌管巡边卫疆事宜。年迈花甲,薛禄仍亲赴边关御敌,他建议在难守的地段筑城堡,负责修建了一段长城。

宣德八年(公元1430年),薛禄积劳成疾,病倒在前线,回京一个月便因病重而逝世。他历事三朝为三代宿将,他的阳武侯勋位,上封三代,下荫子孙,是青岛古代地位最高的武将。

蓝田(1477一1555) 字玉甫,号北泉,即墨人。明、清两朝,即墨有以仕官显明的“周黄蓝杨郭”五大家族,蓝田为蓝家的代表人物。

即墨蓝氏传说原籍莱阳,徒居即墨较早。明代中叶,蓝姓中有名人蓝章,考中进士,出入官场,刚直正派,几经沉浮,曾任监察御史、金都御史、陕西巡抚,死后被祀为名宦。

蓝田系蓝章的长子,自幼勤勉好学,聪明过人,七岁便可赋诗作对,令考官惊叹:“不期即墨之乡,生此蓝田之玉!”

1492年(明弘治五年)蓝田中举人,1523年(明嘉靖二年)登进士,官授河南道监察御史。

蓝田在学识方面成就过人,在为政方面刚正不阿。一次廷议,他极敢言,连上七疏,坚持强谏,无奈触怒皇帝,竞挨了一顿“廷杖”,险些丢命。此后他不退却,又先后弹劾了礼部尚书席书、给事中陈、冢宰乔宇、宗伯汪俊等权臣。

被蓝田打击的权贵们岂会甘心,他们千方百计对蓝进行报复,必欲处之而后快。他们趁蓝田归里赴父丧之机,诬陷蓝田,使蓝丢官。

遭贬罢归,蓝田在即墨宅内后院筑了名为“可止轩”的书房,每日居室中苦读,不过问政事,对官场已无兴趣,对仕途感到寒心。

蓝田为人称道,还在于他品行道德优秀。如其友人刘英因至外地赴任,把不少行李暂寄存在蓝家。不料友人随后遇难,全家葬身江中。蓝闻讯便将友人的弟弟召唤至即墨,将行李归还。蓝田一位知己辞世,家有孤儿寡妇,生计维艰。蓝田便把其幼子接到自己身边,认真抚养成人,终使后生考取了庠生,以此告慰知己。

蓝田一生著述不少,有《北泉文集》、《东归昌和》、《白斋表话随笔》、《续笔》等诗文集,人们称他“才擅七岁,学富五年”,“万言倚马才”,并不为过。

臧惟一 明代人,生卒年不详,字守中,祖居琅琊台下。

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科举中进士,授宿松知县职,其后又任职太湖县,后又升为户部主事,又调吏部任稽勋员外郎兼理文选司事务。

臧惟一的接连晋升,并非靠金钱开路,也不靠关系网生效,他恪尽职守,勤奋敬业,方受到大学士高拱器重。后他又调任文选郎中。臧惟一公道正直,不攀附宰相张居正,也不巴结张的近亲,不受官场权争的影响。他官职依然升迁,后至皇帝身边,担任了大理寺正卿、光禄寺正卿。

张居正垮台后,追随者都被罢官,减惟一却没受株连。后撰升顺天府尹,依然不阿顺权贵,坚持秉公执事。

  :(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923年来青岛购屋寓居。题名“天游园”。康有为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

  梁实秋:(1902—1987年)浙江杭县人,原名梁沼华,字秋实,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翻译家、作家、学者。1930-1934年梁实秋教授受聘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在青期间开始翻译影响广泛的《莎士比亚全集》,出版了2本论文集。梁实秋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3号。

  老 舍:(1899—1966年)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著名作家。1934年到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36年辞去教职专事创作。在青岛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两部散文集。代表作《骆驼祥子》被译为多国语言,并被改编成舞台电影剧本搬上舞台银幕。老舍故居位于市南区黄县路12号。

  沈从文:(1902——1988年)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别名小兵,笔名懋林、休芸芸、甲辰、王旋若等。1931—1933年在青岛任国立青岛大学讲师。在青期间完成了几十个中短篇小说和散文,有《自传》、《八骏图》、《月下小景》等。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著有小说《边城》、《长河》,辑有《从文子集》、《沈从文甲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沈从文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3号
  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学者、诗人,从事诗歌创作,出版有《红烛》、《死水》诗集,在全国有很大影响。1930年9月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时著有《奇迹》等诗。授课之外从事诗经、唐诗研究,有突破性成就。1946年7月15日被特务杀害。著有《闻一多全集》等八卷四册。闻一多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中国海洋大学院内。
  现在称得上名人的还有都是青岛籍贯:
  1.唐国强----中国电影协会会长
  2.黄晓明
  3.黄勃
  4.陈好
  5.江涛(歌手)
  6.倪萍
  7.赵保乐
  8.林永健
  9.盖丽丽
  10.王宁(中央电视台主播)
  11.宋佳
  12.夏雨

1、黄培

黄培(1603~1669),字孟坚,号封岳,即墨城里人。其祖父黄嘉善,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赠太保衔。

明亡后,黄培返归故里,忧郁悲愤,常以诗文抒发情感。清康熙五年(1666年),因自刻《含章馆诗集》致祸,遭姜元衡告发,史称“黄培诗案”。

黄培被囚禁于济南,清廷判曰:“黄培因系明朝世宦,隐怀反抗本朝之心,刊刻逆书,已属不法,吟咏诗句,尤见狂悖,且宽袍大袖,延用前朝服制,蓄发留须,故违当朝法令,大逆不敬。应按隐叛诽薄之罪,但律无正文,无从援引,谨援他律比附,定拟绞罪”。

黄培于康熙八年(1669年)四月初一被处以绞刑,临刑时,昂然阔步,从容吟诗明志。终年六十六。

2、黄嘉善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黄嘉善出生于即墨城,字惟尚,号梓山。黄嘉善从小聪慧,渐大学习勤奋努力,他少年时入崂山石门西麓的上、下书院就读,饱读经史子集,精心体会治国安邦的道理,所作的文章流畅优雅,胸有韬略。黄嘉善成年后仪表端庄伟岸,风度儒雅,人品出众。

3、秦纮

秦纮(1426年-1505年),字世缨,山东单县人。明朝名臣。

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官至三边总制、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弘治十八年(1505年)卒,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皇明经世文编》有《秦襄毅公奏疏》。

秦纮长期在西北和南方边区担任巡抚和总督,兢兢业业,忠心耿耿,为明代边疆地区稳定,尤其是西北九边重镇的巩固做出了极大贡献。《明史》赞其“文武兼资,伟哉一代之能臣矣!”

4、尤淑孝

尤淑孝(生卒年不详),字孟仁,大兴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尤淑孝被任命为即墨知县。在任十几年间,为即墨地方兴利除弊,政声显著。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他将位于县城南偏西的龙王庙移建至南门外偏东处。当时,位于县城西南的淮涉河(今墨水河)大坝,由于年久失修,经常被洪水冲溃,不能预防河水泛滥。

为使百姓免受洪水之灾,尤淑孝组织民工,重新修建了大坝。同时,由于位于城北部的北大河(今龙泉河)桥年久失修,早已倒塌,为方便地方百姓,1760年,对其进行重建。

尤淑孝还十分重视地方文化建设,在任期间,他组织人员,搜集整理地方史资料,甄别真伪,确定体例,重新编纂了《即墨县志》,共计12卷,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地方史料。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即墨百姓在县南三里的登高埠建造了遗爱祠,四时奉祀。

5、郭孟泽

郭孟泽(1913—1972),山东省平度县(今平度市)人。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活动。同年冬,受中共胶东特委委派,来平度协助郭士先组织抗日武装。

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3月任平南县行署主任兼县大队大队长。1944年3月任中共平南县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财政部监察司监察专员、甘肃省高级法院办公室主任、中共民勤县委书记、武威地委纪委书记等职。1972年病逝于青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嘉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尤淑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郭孟泽



1、王统照:(1897—1957年)字剑三,曾用名:息庐,源蒙、梅如等,著名作家,山东诸城人。1927年王统照定居青岛,创作了描写青岛的著名散文《青岛素描》、诗集《这时代》、长篇小说《山雨》,主持创办了文学期刊《青潮》。1946年被聘为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因支持学生运动被解聘。1949年返校任中文系主任。王统照故居位于市南区观海二路49号。 2、王献唐(1896—1960年),山东日照人。历史考古学家。曾任《山东日报》《商务时报》编辑、山东省省立图书馆馆长、山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铜器研究员。在金石、版本、音韵、目录学等方面均有建树。著有《中国古代货币通考》、《楚辞新论》、《公孙龙子悬解》、《炎黄氏族文化考》等书。王献唐故居位于市南区观海二路13号甲。 3、毛汉礼(1919-1988年),浙江诸暨人,中国物理海洋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海洋学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著有《动力海洋学》《海洋》《湾流》等论文、论著40多篇(部)。其主持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资料汇编及图集》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黄东海陆架水文物理学调查研究》获1985年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毛汉礼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36号。 4、冯沅君(1900—1974年),原名冯淑兰,河南唐河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应国立山东大学之聘来青岛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与林庚合编的《中国历史诗歌选》获全国统编材料一等奖。冯沅君、陆侃如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5、陆侃如(1903—1978年),江苏海门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受聘国立山东大学任教。著有《屈原》、《宋玉》、《楚辞选》、《杜甫诗选》、《韩非子选注》、《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等著作。冯沅君、陆侃如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6、老舍(1899—1966年)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著名作家。1934年到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36年辞去教职专事创作。在青岛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两部散文集。代表作《骆驼祥子》被译为多国语言,并被改编成舞台电影剧本搬上舞台银幕。老舍故居位于市南区黄县路12号。 7、华岗(1903—1972年),浙江龙游人,史学家、学者、教育家。1951年至1955年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在青期间完成了《中国大革命》等著作。创办《文史哲》并任第一任社长。著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大纲》等著作。华岗故居位于市南区龙口路40号。 8、朱树屏(1907―1976年),字锦亭,山东昌邑人,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1946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兼水产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实验室研究员。新中国建立后,任山东省水产厅副厅长,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副主席。撰有《中国近海浮游植物与水文及渔业的关系》、《十年来我国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等论文40余篇,其《海带施肥养殖》、《海带自然光育苗》、《坛紫菜人工育苗与养殖的研究》3项成果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朱树屏故居位于市南区金口二路13号。 9、刘知侠(1918-1991年),河南汲县人。现代作家。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创部部长、秘书长、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等,1985年任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定居青岛。毕生致力于军事文学创作,著有《铁道游击队》、《红嫂》、《铺草集》、《沂蒙飞虎》等长篇小说。刘知侠故居位于市南区金口二路42号。 10、束星北(1907—1983年),江苏江都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海洋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新中国建立后在山东大学、青岛医学院任教。1978年到国家海洋局进行动力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我国早期从事量子力学、相对论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曾发表大量中外文论文,著有《狭义相对论》等。束星北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王统照:(1897—1957年)字剑三,曾用名:息庐,源蒙、梅如等,著名作家,山东诸城人。1927年王统照定居青岛,创作了描写青岛的著名散文《青岛素描》、诗集《这时代》、长篇小说《山雨》,主持创办了文学期刊《青潮》。1946年被聘为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因支持学生运动被解聘。1949年返校任中文系主任。王统照故居位于市南区观海二路49号。

  王献唐:(1896—1960年),山东日照人。历史考古学家。曾任《山东日报》《商务时报》编辑、山东省省立图书馆馆长、山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铜器研究员。在金石、版本、音韵、目录学等方面均有建树。著有《中国古代货币通考》、《楚辞新论》、《公孙龙子悬解》、《炎黄氏族文化考》等书。王献唐故居位于市南区观海二路13号甲。

  毛汉礼:(1919-1988年),浙江诸暨人,中国物理海洋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海洋学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著有《动力海洋学》《海洋》《湾流》等论文、论著40多篇(部)。其主持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资料汇编及图集》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黄东海陆架水文物理学调查研究》获1985年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毛汉礼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36号。

  冯沅君:(1900—1974年),原名冯淑兰,河南唐河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应国立山东大学之聘来青岛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与林庚合编的《中国历史诗歌选》获全国统编材料一等奖。冯沅君、陆侃如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陆侃如:(1903—1978年),江苏海门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受聘国立山东大学任教。著有《屈原》、《宋玉》、《楚辞选》、《杜甫诗选》、《韩非子选注》、《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等著作。冯沅君、陆侃如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老 舍:(1899—1966年)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著名作家。1934年到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36年辞去教职专事创作。在青岛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两部散文集。代表作《骆驼祥子》被译为多国语言,并被改编成舞台电影剧本搬上舞台银幕。老舍故居位于市南区黄县路12号。

  华 岗:(1903—1972年),浙江龙游人,史学家、学者、教育家。1951年至1955年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在青期间完成了《中国大革命》等著作。创办《文史哲》并任第一任社长。著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大纲》等著作。华岗故居位于市南区龙口路40号。

  朱树屏:(1907―1976年),字锦亭,山东昌邑人,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1946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兼水产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实验室研究员。新中国建立后,任山东省水产厅副厅长,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副主席。撰有《中国近海浮游植物与水文及渔业的关系》、《十年来我国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等论文40余篇,其《海带施肥养殖》、《海带自然光育苗》、《坛紫菜人工育苗与养殖的研究》3项成果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朱树屏故居位于市南区金口二路13号。

  刘知侠:(1918-1991年),河南汲县人。现代作家。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创部部长、秘书长、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等,1985年任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定居青岛。毕生致力于军事文学创作,著有《铁道游击队》、《红嫂》、《铺草集》、《沂蒙飞虎》等长篇小说。刘知侠故居位于市南区金口二路42号。

  束星北:(1907—1983年),江苏江都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海洋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新中国建立后在山东大学、青岛医学院任教。1978年到国家海洋局进行动力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我国早期从事量子力学、相对论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曾发表大量中外文论文,著有《狭义相对论》等。束星北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沈从文:(1902——1988年)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别名小兵,笔名懋林、休芸芸、甲辰、王旋若等。1931—1933年在青岛任国立青岛大学讲师。在青期间完成了几十个中短篇小说和散文,有《自传》、《八骏图》、《月下小景》等。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著有小说《边城》、《长河》,辑有《从文子集》、《沈从文甲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沈从文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3号。

  杨振声:(1890—1956年),山东蓬莱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30年至1932年任国立青岛大学第一任校长。期间邀请大批学有专长的著名教授、学者赴青任教,使国立青岛大学创建后进入鼎盛时期。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玉君》。杨振声故居位于市南区黄县路7号。

  张 玺:(1897—1967年),河北平乡人,中国海洋动物学家、教育家。中国湖沼学、动物学研究的先驱,1932年后在国立山东大学兼任教授。新中国建立后,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并任副主任。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毕生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研究及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曾发表《青岛沿海后腮类动物的研究》、《中国海洋动物之进展》等论文近百篇。著有《牡蛎》、《近江牡蛎的养殖》、《中国北部海产经济软件动物》等。张玺故居位于市南区莱阳路28号甲。

  洪 深:(1894—1955年):字伯骏,号浅哉,江苏武进人,中国早期电影开拓者、剧作家。1913年考入清华大学后,开始从事戏剧创作活动,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教授、上海戏剧社排演主任、中华电影学校校长、明星电影公司编导主任、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总书记。1934年回到青岛,在青期间创作了著名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洪深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1号。

  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学者、诗人,从事诗歌创作,出版有《红烛》、《死水》诗集,在全国有很大影响。1930年9月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时著有《奇迹》等诗。授课之外从事诗经、唐诗研究,有突破性成就。1946年7月15日被特务杀害。著有《闻一多全集》等八卷四册。闻一多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中国海洋大学院内。

  赫崇本:(1908—1985年),辽宁凤城人。物理海洋学家、海洋教育学家,1949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山东大学海洋学系主任,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教务长、副院长兼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毕生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研究及海洋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物理海洋学奠基人、原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创建者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卷副主编,《海洋与湖沼》副主编等。著有《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及其性质的初步探讨》等。赫崇本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9号甲。

  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923年来青岛购屋寓居。题名“天游园”。康有为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

  梁实秋:(1902—1987年)浙江杭县人,原名梁沼华,字秋实,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翻译家、作家、学者。1930-1934年梁实秋教授受聘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在青期间开始翻译影响广泛的《莎士比亚全集》,出版了2本论文集。梁实秋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3号。

  萧 红:(1911—1942年),女,黑龙江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作家。1934年来青居住,1942年病逝于香港。萧红、萧军故居位于市南区观象一路1号。

  萧 军:作家,原名刘鸿霖,曾用名刘呤飞、刘羽捷、刘燕白、刘军,笔名三郎、田军、箫军。辽宁义县人,早年从军,后从事文学创作,1934年夏到青岛任青岛晨报副刊编辑。在青期间,萧军完成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萧红完成了长篇小说《生死场》。萧红、萧军故居位于市南区观象一路1号。

  童第周:(1902—1979年),浙江鄞县人。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4年至1937年在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1946年后任国立山东大学动物学系教授、系主任。其《硬骨鱼胚胎发育的研究》获195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文昌鱼的器官发育与演化》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童第周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宋春舫:(1892—1980年),浙江吴兴人,现代戏剧家。1930年在青创办了图书馆“褐木庐”,主要收藏中、外文剧本及戏剧理论著作,并创作话剧本《原来是梦》。宋春舫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6号。

宁戚 生卒年不详,春秋莱棠邑(今青岛平度)人,一说是卫国(今河南境内)人,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齐桓二十八年(前685)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为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公元前685年起,在40多年间,齐桓公推行招贤纳士,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赏识并重用宁戚,是齐桓公高明的人才政策的典型例子。

宁戚获悉齐桓公重人才,有抱负,便决心投靠齐国,以便有一番作为。他不畏艰难,来到临淄,自我推荐,击牛角高歌,令齐桓公和管仲都注意到这是一个气度不凡、抱负不凡的人物。

齐桓公求贤若渴,慧眼识才,一经交谈便认定宁戚是难得的人才,他不重出身,不论资历,不计较小节,注重大节,力排众议,擢用宁戚。

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十分推重宁戚,帮助齐桓公用好宁戚之长。他建议立宁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宁戚是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自己不如宁戚。宁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宁戚仕齐期间,经常到齐国东部活动,组织民众发展农耕,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辞世后他被人们安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

宁戚著有《相牛经》1卷,为中国最早畜牧专著,对促进齐国农牧业发展产生一定作用。
即墨大夫 战国时齐国人,姓名失传。齐威王时为即墨地方长官,政绩突出。

他廉洁勤政,短短几年在即墨开荒垦田,治理社会秩序,使当地居民生活富足安逸。由于他刚直正派,不去讨好一班贪官污吏,使齐威王左右权臣十分不快,便以谗言诋毁即墨大夫。

齐威王及时派人调查即墨大夫的言行,澄清了是非。齐威王不仅没听权臣谗言,反而对即墨大夫“封之万家”,大加嘉奖。齐威王愤怒之余烹杀了奸佞阿大夫,痛斥了贪官污吏。

从此,齐国走向兴旺,转弱为强。即墨的声明大振,实力也在发展中大为增强。即墨旧时建有“九贤祠”,即墨大夫列九贤之首。金马山公园竖有其雕塑。

田单(生卒年不详) 临淄人,战国时期齐国名将,齐泯王时担任管理市场的小吏,事迹平平。

齐泯王骄暴无行,燕国昭王联合其他几诸侯合谋讨伐,上将军乐毅挥师东进,气势如虹,连破齐国70余城池,连齐都临淄也被攻下。

齐泯王弃都往莒,后被淖齿杀死,淖齿据守抗燕,城池尚存。燕军只好集中兵力攻打另一仍在齐人坚守下的即墨。即墨大夫战死城外,城中军民公推智勇双全的田单为主将,继续守城抗燕。

田单勇敢地挑起指挥守城的重任,指挥军民团结御敌。即墨城防坚固,粮草充足,有助于据守,使燕将乐毅围城5年而没能攻陷。

燕昭王死后,其子惠王接班,田单乃施计谋,离间惠王与燕将乐毅的关系,使惠王上当,派人接替了乐毅,相对减弱了即墨的外部压力。

田单在城内积极部署反攻。他称传达神灵旨意发布命令,加强军民斗争信念。他亲自参加修筑工事,安排家属全部入伍,与民众共命运。他潜伏势力,由老弱妇幼登守城池,佯装力弱。他派富豪等往燕营行贿伪降,松懈燕军警惕性。总之,田单做好了以智取胜的种种准备。

城中1000多头牛被披彩衣,牛角绑尖刀,牛尾束好浇满油脂的芦苇,经一一点燃后,众牛沿城墙洞穴窜出,5000壮士紧随其后,在黑夜中杀向燕军兵营。城中老弱,击铜器壮声势。燕军大惊,随后四散,溃不成军,死于乱军的燕军不计其数。

齐军乘胜追杀,众多城池被攻陷,70多座城被齐国收复。

田单破燕,巧施火牛阵妙计,留下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一段佳话,也是即墨故城颇具风采的一段历史。

徐福 亦作徐市,字军房,秦代方士。据考证.其先祖为夏禹时伯益子若木的后裔,周穆王时,因功受封徐地而以徐姓。

徐福生于齐王建十年(公元前225年),徐福的故里因史书无明确记载而存有多说,有今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乡徐阜村说,有今山东省龙口市徐乡说,有今山东省平度市徐福村说,有今山东省胶南市说分析,徐福的故籍可能在今胶南市琅琊台附近一带,徐家大村很可能就是徐福的故乡。

徐福幼年学习儒家学说,研习阴阳五行,习学道术及炼丹术等。成年后,以行医传道为生,随其父徐猛宦游齐国,结识许多朋友,与齐国方士侯公、燕国方士卢生均为上交。

徐福对秦始皇靠强权武力征服韩、赵、燕、魏、楚、齐六国不满,使计划以其求仙采药的名义,向秦始皇上书,请求东渡,“得平源广泽,止王不来”。这是徐福借秦始皇迷信心理反秦的一种办法,客观上促进了中日人民的友好交往。

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第一次登上琅琊台,观看虚幻的海市蜃楼奇景,成仙欲望更为强烈。徐福等方士便欺骗秦始皇说到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可向仙人求得长生不老仙药。

徐福的奏请,正中秦始皇下怀,便挑选数千童男童女加以训练,并在琅琊台附近造船,准备由琅琊港启航。

始皇帝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出巡.第二次登琅琊台,想见徐福,了解谋求长生不老仙药这事,但没见到徐福。

始皇帝二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第三次登琅琊台,召见徐福,询求仙药结果。徐福称海上有大鲛鱼作怪,阻碍船队前行。秦始皇相信了这番理由,便选善射的弓弩手,带童男童女和百工五谷,由琅琊港出发。

当行至之罘时,秦始皇亲同弓弩手射死一大鲛,后往海西去了。据分析,徐福率船队经庙岛群岛,渡渤海,沿辽东半岛至朝鲜半岛,再往南横渡朝鲜海峡,去了日本。

今日日本人民,普遍尊徐福为农工神、纺织神和医药之神。不少地区建有纪念徐福的建筑物,按时举行纪念祭奠活动。

田横(?—一前202) 齐贵族。狄县(今山东高青)人。秦未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趁机反秦自立,田横便从兄田儋起兵反秦,继田儋、田市、田荣、田广之后,田横在楚汉战争中自立为王。汉高祖四年(前203)被汉将韩信击败后,率残部500余士逃至一海岛。汉高祖五年(前202),汉高祖遣使昭田横至洛阳,田横被迫前往,携门客二人西去。行至尸乡(今河南偃师西)因不愿称臣于汗,田横与二门客一同自刎。留居海岛的500兵士,闻讯后全部自杀,史称田横五百士殉义。其所居海岛被后人称为田横岛。即墨旧有九贤祠,田横亦位列其中。田横的忠义精神至今仍被人们看重。

伏湛 字惠公,汗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西汉末,官居平原太守。王莽篡汉后,弃官隐居教书育人。东汉光武帝即位后,拜为大司徒。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在不其县建不其侯国,封伏湛为不其侯,由洛阳迁居不其城,食邑3600户。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夏,应昭出任。行前,诸亲友设宴饯行,不料不久中暑病故。

光武帝派使臣送丧修冢,给予礼遇。伏湛死后,先后由伏翕等袭侯爵,共传八代,历时185年,此期间,伏氏成为不其城内的望族。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杀汉献帝皇后、伏氏之女伏寿,不其城内伏氏受株连,传说百余人口仅有一人躲过劫难。

徐万且 西汉即墨(今平度市东部)人,天文历法学家,生卒年不详。

农业是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历代均十分重视天文历法事宜,帝尧时代便有“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记载,后至春秋时代,社会动荡使历法混乱,秦朝统一中国也未及统一修订历法。

及至汉初,统治者忙于稳固政权,顾不上修订历法,只得在所有6种历法(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中选用较为适用的“颛顼历”。

汉武帝登基后励精图治,采纳司马迁等人的建议,决定组织力量,开展天文历法的研究工作,创编新的历法。

即墨徐万且、长安徐禹等民间从事历法研究的20多名文人被组织起来,在官方安排下,开始了认真的天文测量,反复地进行测算,在借鉴前人治历得失的基础上,制作了一部新的历法。汉武帝十分重视这一成就,为此改年号为“太初’,《太初历》也由此得名。

《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在世界历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它把一回归年定为365.2502天,一塑望月定为29.53086天,取得了那时代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它还运用置润方法,科学地把24节气定入历法,对农业社会的生产安排具有指导意义,对民众日常生活也有实用价值。

《太初历》实施后,延用至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近200年之久,是我国的一重要科学成就,徐万且在其中的贡献应予肯定。

童恢 生卒年不详,字汉宗,东汉琅琊姑幕(今山东诸城)人。早年在州郡当过下等官员,奉公廉洁,为人称道。司徒杨赐对此十分赏识。便把童恢召到自己府中担任职务。后来杨赐官场遭难,以往的追随者纷纷离走,只有童恢有忠心。有胆量为杨赐表白,直到杨免罪获释。

童恢的忠贞不贰令人钦佩,光和五年(公元182年)杨赐推荐他担任了不其县令。童恢到任后,忠于职守,勤于政事,深入民众,很能体会百姓的甘苦。他宽以待人,逢下属或民众犯了过错,他以理服人。而当下属尽职效力,有了成绩,他总是褒奖有加。

但对自身,童恢总是严以律己,不以权贵自居,不图荣华富贵,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除抓紧农业生产外,还大力倡导发展林桑、畜牧、纺织等的生产。经济的繁荣促成了不其地方的社会安定,县境内富裕祥和,无人再去搞鸡鸣狗盗,竟使县狱多年无事可干。这等消息传出来,邻县民众羡慕不已,许多人迁居前来。

童恢的政绩也得到官方的首肯,后来他被升为丹阳郡(今安徽宣城)太守,肩负起更重要的岗位职责。

后来,童恢死于任上。不其百姓感念他的功绩恩德,为他推广“童公祠”,将他的衣冠葬于傅家埠山下,寄托百姓的崇敬之情。

童恢是青岛古代历史上治理有方、关心民众疾苦、得到百姓衷心爱戴,以至当作圣人敬祀的少有的地方官。在青岛的民间传说中。有不少关于童恢为民除害、驯虎治虎的故事,表达了民间舆论对童恢勤政爱民业绩的神化,不乏感人之处。
郑玄 (127一200)字康成,汉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市)人。自小勤奋好学,通音律,擅琴瑟,13岁能诵五经,有“神童”之称。他得到当时北海国相杜密器重,被推荐入太学深造。

郑玄先学习了今文《公羊春秋》、《三统历》等。又学了《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等,四处拜师,学识大增。

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郑玄师事第五元先和张恭祖,后又游学于幽、并、豫、兖诸州,他博学多才,名满九州。延熹九年(公元159年),郑玄西入关,与涿郡卢植同拜马融为师,达七年之久。延熹九年(公元166年),郑玄归故里,他志在治学,热心教书育人,决心整理传播经学,以礼义治动乱。后来他因党锢之祸遭迫害,失去自由达14之久。蒙冤时期,郑玄不闻世事政争,潜心钻研经学,使学问大进。

党锢解除后,郑玄在高密讲学授徒。黄巾大起义后,郑玄同其门徒迁往胶东不其山(今青岛城阳区铁骑山),避难隐居。他在山中建立书院,一面讲学,一面整理古代历史文献,同时将自己大半生的学经收获记载下来,著书立说,慕名前来求学者达千人。

书院被称为康成书院,北倚不其山,南临墨水河,初建时的规模、结构等因缺乏资料,已难考究,但从郑玄影响大、名气大、追随者众多而言,当是很象样的文化场所。

其后,附近的居民点也被称为书院村,村北的小屯叫“演礼村”是郑玄向追随者传授、表演礼议的地方。

传说郑玄在康成书院讲学著述时,经常到书院附近的野地采集已一些草叶用于编竹简。这种草即麦冬草比较特别,叶子宽,也挺长,十分坚韧,而且四季常青,传说郑玄用这种编作草绳用以捆书,对郑玄的读书用书帮助很大。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却叫做“康成书带”,又称“书带草”。相传崂山不其山一带因康成书院的讲学,“文墨涵濡,草木为之秀异”。

后来,康成书院所在的不其山一带发生自然灾害,粮食极为缺乏,书院面临很大的困难。为减轻负担,郑玄离开了崂山,到了徐州。汗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郑玄被迫抱病随军征战,病故于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

郑玄是中国古代影响很大的经学大师,他的学术成就被后学叫做“郑学”,他为后人留下很多有价值的著作。如有其注释的《诗经》、《国礼》、《仪礼》、《礼记》被后人重视。康成书院开创了村学之风,为青岛地区古代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法显 (约337一约442)东晋僧人,探险旅行家。俗姓砻,平阳武阳(今山西襄垣)人。中国僧人到天竺留学的先驱者。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从长安西行至天竺求经学佛,后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凡14年,游历30余国,义熙八年(公元412年)携大量梵本佛经,乘海船回国,途中遭遇大风,航行40昼夜,抵达一大陆。再返途中,又遭遇风暴,飘至青州长郡牢(今崂山),在其南部登陆,被郡守李嶷迎至不其城(位于今青岛城阳),讲学译经三个月,后经青州赴建康(今江苏南京)。

著有《佛国记》(又称《法显传》)是研究南亚次大陆各国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译有经律论六部二十四卷。

王吉 (?一484)字子阳,西汉时琅琊皋虞(今属即墨)人,自小好读书,终入仕途,以孝廉补授若卢县右丞,不久升为云阳县令,又举贤良为昌邑王中尉。

史书记载,王吉在长安念书时,东邻家枣树枝条垂至他家院子,王吉妻子便摘了几颗枣给王吉吃。王吉后来了解了这一情况,便休掉了贪财损人的妻子。后来邻居深感不安,要伐掉枣树。街坊们加以劝说,王吉才把妻子招回家,平息了一场风波。王吉的清廉严谨被人们称道,“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归还”,成为佳话。

王吉不畏权势,刚直不阿,他的忠君敢谏精神也非同寻常。任昌邑王中尉时,昌邑王刘贺沉湎酒色,乐于游猎,疏于政务,使老百姓负担繁重的劳役,致怨声四起。王吉多次上疏力谏,奉劝刘贺体恤百姓,勤于国政,动情晓理,发达了一片爱国忠君之心。这虽未被采纳,但后人均称道他的忠心。

汉昭帝死后,大将军霍光执政,刘贺被迎为皇帝,王吉再度进谏规劝刘贺纠偏,但依然没起作用。昏庸的刘贺称帝仅27天使被废,那班专事阿谀奉迎的官僚多受株被惩处。王吉异于众臣,得以幸免。

进而王吉又被汉宣帝任为博士谏大夫,他依旧忧国忧民,时刻不忘重肩在任,勇于负起职责。当时朝中纲纪混乱,缺章法,少名臣,权贵们任人唯亲盛行,情况堪忧。王吉多次上疏劝皇帝废除荫袭制度,选贤任能,整顿吏治,兴利除弊,振兴朝纲。他慷慨陈词,充分说理,为时人所折服,但打动不了迂腐的皇帝,一片赤诚之心不被赏识,反遭冷眼相看,使有报国之心而无报国之门的王吉大为伤心。王吉见状心灰意冷,对仕途已无兴趣。所以,他以疾病缠身为托辞,引退故里。在家乡闲居中,他并无积蓄,衣食与百姓无异,王吉仍思虑国家和民众的命运,积忧成疾。

汉元帝即位后,召王吉入朝为官,他抱病赴长安、不幸病故于途中。

今即墨温泉汉代墓群,规模宏大,实为西汉名臣王吉家族茔地。

蔡齐 (988-1039)字子思,北宋莱州胶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考中状元。从文章到相貌,他都得真宗赏识,予以厚爱。他是平度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天熹二年(公元1018年),蔡齐被召进京,任集贤院著作郎,后升任右思谏、给事中、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等职,蔡齐一如既往,廉名刚正,触犯了权势人物,被罢免翰林官职,出知密州(今山东诸城)。蔡齐到位后,致力救灾拯民,奏请朝廷免除当地民众积年所欠税粮,经准开放“盐禁”,时连年荒旱中的灾民获得生机。后蔡入京升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宋仁宗亲政后,蔡齐升任枢密副使。景帝二年(公元1035年)升任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属朝廷重臣。在不少大事的决策方面,表现了他的水平与能力。

当时黄河危害甚重,许多朝官主张堵塞决口。蔡齐深入研讨,提出相反意见,他认为旧河道以北地势低洼,如堵决口走旧道并不利。顺水势疏导方为上策。既可久免再溃,又能把贝州、博州等大片地带改在黄河以南。因此主张合理适行,被采纳后,取得很好的效益。

北部邻国契丹屯兵边境,意在侵犯,北宋朝廷震惊不已。朝议多主发兵备战,加强边防。蔡齐没有盲从众议,理智地作了分析,指出“契丹必不叛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三条应变措施,使北宋对各种会出现的事态都备有预案,冷静地对待紧张局面,显示了他的临危不乱的胆识。

蔡齐富见识,有大度。他任枢密富使时,发生交趾800余人归降事件,他提出可收下安置在荆湖一带垦荒,认为若不妥善安排,这些人难免会制造麻烦。但朝议多主张拒绝接纳这些“蛮夷之人”,后来这些走投无路的人终于在西南边疆成为不安定因素。此时蔡齐所持的态度只是自责没能说服同僚。

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夏,因与权臣意见不和,蔡齐辞宰相职务,以户部侍郎归班,后又出知颖州。

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四月四日,蔡齐病逝,欧阳修、范仲淹等知名文人为他写了传记和墓表,肯定了他的立身行事。

丘处机 又作邱处机,宁通密,号长春子,元栖霞(今山东栖霞)滨都里人,生于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相当于金熙宗皇统八年(公元12 2 7年)仙逝。

丘处机幼年便失去父母成为孤儿,没能念多少书。19岁时他至宁海州昆仑山烟霞洞学道,朝拜道教全真道创立者王重阳于金真庵,与马丹阳、谭处端、赫大通、王玉阳、刘处玄、孙不二同称全真道北七真人,称长春真人。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冬,丘处机入宝鸡县潘溪庙、陇县龙门洞苦修,创龙门派,历时13年。

1221年成吉思汗闻丘处机名,命近臣持诏求之。邱处机不顾年迈,自莱州启程西行,谒见成吉思汗于雪山(今阿富汗境内)。丘针对成吉思汗的“弯弓射雕”大业进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治天下应以“敬天爱民为本”,欲长生应“以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对丘处机十分器重,赐号“神仙”,令其掌管天下道教。

1224年春,丘处机到大都,入天长观,主持于此,与诸弟子募化修茸,改名长春宫(今称白云观),使全真教达到鼎盛时期,影响及后世,经久不衰。

丘处机一生多次到崂山游观布道,为弘扬崂山道教作了很大贡献。

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丘处机同刘处玄等道人由昆仑山来崂山太清宫等处传玄讲道,使道众大悦。这是丘处机第一次光顾崂山,他逗留时间很短留下一些诗作便离去。

丘处机第二次来崂山,时在金章宗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自昌阳(今莱阳)转道至崂山,在太平宫北白龙洞额之上留诗20首。他因崂山貌似巨鳌,改称“鳌山”。

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丘处机由胶西(今胶州)又来崂山,到处阐教说法,在多处名胜留下石刻。

除上述三次外,据说丘处机还来过崂山几次,总之,丘处机热爱崂山,在崂山留下诗章,留下石刻,留下传教布道的功业。作为崂山道教先驱,他的贡献和影响力不衰,至今至崂山上清宫前仍有他的衣冠冢。他的传世著作《大丹直指》、《撮生消息论》、《鸣道集》、《西游原图》等,仍被人们所重视。

张三丰 其姓名、籍贯及生年记载不一,一般认为张三丰名通,又名金、思廉、玄素、玄化、君宝、全一,字君实、山峰、三峰、铉一、三丰、道号元元子、昆阳子、玄玄子、别号“邋遢”,指其不修边幅。大多记其为辽阳懿州人,生于南宋淳佑丁末年(公元1247年)。

张三丰龟背鹤形,丰神奇异,仪表不俗。他行游四方,无固定居所。初寓玉鸡县。后入武当山。

1277年,张三丰第一次来到崂山,在明霞洞后山的洞中修行10多年,继而西行和南游。后到陕西终南山拜师,隐世修行10年,内外双修功夫达到当时最高水平。1324一1333年他在武当山苦修9年,开创武当外家拳术——太极拳和武当剑法。

1334年,张三丰第二次来到崂山,先后修行于太清宫前驱虎庵、明霞洞等处,完成了道家内功高级阶段的修行。两年后.他再次离崂山云游各地。

1404年,张三丰第三次来到崂山,在三表山下埋名隐居。他经常独自乘筏来往于沿海诸岛采药,将长门岩岛上的山茶花——耐冬移植于崂山各道教庙宇,现太清宫三官殿院内的耐冬即那时所移植,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张三丰之后,崂山各宫观大兴栽植名花真卉之风。

明太祖、明成祖曾两次遣使求之,均未遂愿,明代曾敕封为“微显化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他是历代崂山道士中受到皇帝敕封最多的一位。

张三丰被《太清宫志》称为崂山道教祖师之一。他修身养生的理论和实践对全真派道教有很大影响,他的一些著作被后人收入《张三丰先生全集》流传至今。

薛禄(1371—1430) 在青岛市黄岛区的薛家岛,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曾有一位生于该岛的风云人物,他便是阳武侯薛禄,他为朝政的稳定和中国北疆的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洪十二年(公元1369年),祖籍陕西韩城的薛遇林迁到胶州湾西岸南部的岛上定居,这是这里薛姓第一代居民,此后该岛被叫做薛家岛。

薛禄生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兄弟中排行第六,故被称为薛六。薛禄年轻时身强力壮,胆识过人,更难得是他志向不凡,16岁时便替兄从军,投身燕王朱棣的骑兵部队,戌卫在燕山一带。

“靖难之变”是对朱明王朝影响很大的政变,薛禄效忠朱棣,随所在部队参与行动,因功绩突出,被破格提升为燕山卫右指挥佥事(正四品)。朱棣对他喜爱有加,为其更名薛禄。后他又以战功晋升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使(正三品)。

薛禄紧跟朱棣的部署,南征北战,抗击南军,一路奏凯,再推翻朱允朝廷的过程中立下卓著战功。入南京后,他被越级晋升为骠骑将军都督佥事(正二品),并以其官轶增三代,光宗耀祖。四年间,薛禄由一名普通骑兵成长为正二品的高级将领,成为朱棣皇帝的心腹。

在永乐年间,薛禄精忠报国,不居功自傲且继续立新功。驻守边关时,他多次击退蒙古兵力的入侵。跟随朱棣北征,他以主将身份从驾,屡立战功。因而他不断被晋升加爵,先后从都督同知(从一品),右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兼左军都督府事(正一品)、奉天靖难推城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阳武侯。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授权主持北京城的营建,在10多年时间内经百万军民同心协力完成了这一浩大工程,薛禄投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才智,为明王朝顺利北迁作出重要贡献。

洪熙朝仍十分器重薛禄,任命他掌左府加太子太保、总兵官、世袭侯爵。宣德朝仍依靠薛禄掌管巡边卫疆事宜。年迈花甲,薛禄仍亲赴边关御敌,他建议在难守的地段筑城堡,负责修建了一段长城。

宣德八年(公元1430年),薛禄积劳成疾,病倒在前线,回京一个月便因病重而逝世。他历事三朝为三代宿将,他的阳武侯勋位,上封三代,下荫子孙,是青岛古代地位最高的武将。

蓝田(1477一1555) 字玉甫,号北泉,即墨人。明、清两朝,即墨有以仕官显明的“周黄蓝杨郭”五大家族,蓝田为蓝家的代表人物。

即墨蓝氏传说原籍莱阳,徒居即墨较早。明代中叶,蓝姓中有名人蓝章,考中进士,出入官场,刚直正派,几经沉浮,曾任监察御史、金都御史、陕西巡抚,死后被祀为名宦。

蓝田系蓝章的长子,自幼勤勉好学,聪明过人,七岁便可赋诗作对,令考官惊叹:“不期即墨之乡,生此蓝田之玉!”

1492年(明弘治五年)蓝田中举人,1523年(明嘉靖二年)登进士,官授河南道监察御史。

蓝田在学识方面成就过人,在为政方面刚正不阿。一次廷议,他极敢言,连上七疏,坚持强谏,无奈触怒皇帝,竞挨了一顿“廷杖”,险些丢命。此后他不退却,又先后弹劾了礼部尚书席书、给事中陈、冢宰乔宇、宗伯汪俊等权臣。

被蓝田打击的权贵们岂会甘心,他们千方百计对蓝进行报复,必欲处之而后快。他们趁蓝田归里赴父丧之机,诬陷蓝田,使蓝丢官。

遭贬罢归,蓝田在即墨宅内后院筑了名为“可止轩”的书房,每日居室中苦读,不过问政事,对官场已无兴趣,对仕途感到寒心。

蓝田为人称道,还在于他品行道德优秀。如其友人刘英因至外地赴任,把不少行李暂寄存在蓝家。不料友人随后遇难,全家葬身江中。蓝闻讯便将友人的弟弟召唤至即墨,将行李归还。蓝田一位知己辞世,家有孤儿寡妇,生计维艰。蓝田便把其幼子接到自己身边,认真抚养成人,终使后生考取了庠生,以此告慰知己。

蓝田一生著述不少,有《北泉文集》、《东归昌和》、《白斋表话随笔》、《续笔》等诗文集,人们称他“才擅七岁,学富五年”,“万言倚马才”,并不为过。

臧惟一 明代人,生卒年不详,字守中,祖居琅琊台下。

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科举中进士,授宿松知县职,其后又任职太湖县,后又升为户部主事,又调吏部任稽勋员外郎兼理文选司事务。

臧惟一的接连晋升,并非靠金钱开路,也不靠关系网生效,他恪尽职守,勤奋敬业,方受到大学士高拱器重。后他又调任文选郎中。臧惟一公道正直,不攀附宰相张居正,也不巴结张的近亲,不受官场权争的影响。他官职依然升迁,后至皇帝身边,担任了大理寺正卿、光禄寺正卿。

张居正垮台后,追随者都被罢官,减惟一却没受株连。后撰升顺天府尹,依然不阿顺权贵,坚持秉公执事。

1、王统照:(1897—1957年)字剑三,曾用名:息庐,源蒙、梅如等,著名作家,山东诸城人。1927年王统照定居青岛,创作了描写青岛的著名散文《青岛素描》、诗集《这时代》、长篇小说《山雨》,主持创办了文学期刊《青潮》。1946年被聘为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因支持学生运动被解聘。1949年返校任中文系主任。王统照故居位于市南区观海二路49号。
2、王献唐(1896—1960年),山东日照人。历史考古学家。曾任《山东日报》《商务时报》编辑、山东省省立图书馆馆长、山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铜器研究员。在金石、版本、音韵、目录学等方面均有建树。著有《中国古代货币通考》、《楚辞新论》、《公孙龙子悬解》、《炎黄氏族文化考》等书。王献唐故居位于市南区观海二路13号甲。

3、毛汉礼(1919-1988年),浙江诸暨人,中国物理海洋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海洋学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著有《动力海洋学》《海洋》《湾流》等论文、论著40多篇(部)。其主持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资料汇编及图集》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黄东海陆架水文物理学调查研究》获1985年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毛汉礼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36号。

4、冯沅君(1900—1974年),原名冯淑兰,河南唐河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应国立山东大学之聘来青岛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与林庚合编的《中国历史诗歌选》获全国统编材料一等奖。冯沅君、陆侃如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5、陆侃如(1903—1978年),江苏海门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受聘国立山东大学任教。著有《屈原》、《宋玉》、《楚辞选》、《杜甫诗选》、《韩非子选注》、《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等著作。冯沅君、陆侃如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6、老舍(1899—1966年)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著名作家。1934年到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36年辞去教职专事创作。在青岛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两部散文集。代表作《骆驼祥子》被译为多国语言,并被改编成舞台电影剧本搬上舞台银幕。老舍故居位于市南区黄县路12号。

7、华岗(1903—1972年),浙江龙游人,史学家、学者、教育家。1951年至1955年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在青期间完成了《中国大革命》等著作。创办《文史哲》并任第一任社长。著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大纲》等著作。华岗故居位于市南区龙口路40号。

8、朱树屏(1907―1976年),字锦亭,山东昌邑人,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1946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兼水产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实验室研究员。新中国建立后,任山东省水产厅副厅长,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副主席。撰有《中国近海浮游植物与水文及渔业的关系》、《十年来我国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等论文40余篇,其《海带施肥养殖》、《海带自然光育苗》、《坛紫菜人工育苗与养殖的研究》3项成果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朱树屏故居位于市南区金口二路13号。

9、刘知侠(1918-1991年),河南汲县人。现代作家。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创部部长、秘书长、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等,1985年任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定居青岛。毕生致力于军事文学创作,著有《铁道游击队》、《红嫂》、《铺草集》、《沂蒙飞虎》等长篇小说。刘知侠故居位于市南区金口二路42号。

10、束星北(1907—1983年),江苏江都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海洋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新中国建立后在山东大学、青岛医学院任教。1978年到国家海洋局进行动力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我国早期从事量子力学、相对论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曾发表大量中外文论文,著有《狭义相对论》等。束星北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11、沈从文(1902——1988年)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别名小兵,笔名懋林、休芸芸、甲辰、王旋若等。1931—1933年在青岛任国立青岛大学讲师。在青期间完成了几十个中短篇小说和散文,有《自传》、《八骏图》、《月下小景》等。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著有小说《边城》、《长河》,辑有《从文子集》、《沈从文甲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沈从文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3号。

12、杨振声(1890—1956年),山东蓬莱人,现代作家、教育家。1930年至1932年任国立青岛大学第一任校长。期间邀请大批学有专长的著名教授、学者赴青任教,使国立青岛大学创建后进入鼎盛时期。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玉君》。杨振声故居位于市南区黄县路7号。

13、张玺(1897—1967年),河北平乡人,中国海洋动物学家、教育家。中国湖沼学、动物学研究的先驱,1932年后在国立山东大学兼任教授。新中国建立后,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并任副主任。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毕生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研究及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曾发表《青岛沿海后腮类动物的研究》、《中国海洋动物之进展》等论文近百篇。著有《牡蛎》、《近江牡蛎的养殖》、《中国北部海产经济软件动物》等。张玺故居位于市南区莱阳路28号甲。

14、洪深(1894—1955年):字伯骏,号浅哉,江苏武进人,中国早期电影开拓者、剧作家。1913年考入清华大学后,开始从事戏剧创作活动,历任复旦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教授、上海戏剧社排演主任、中华电影学校校长、明星电影公司编导主任、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总书记。1934年回到青岛,在青期间创作了著名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洪深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1号。

15、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现代学者、诗人,从事诗歌创作,出版有《红烛》、《死水》诗集,在全国有很大影响。1930年9月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时著有《奇迹》等诗。授课之外从事诗经、唐诗研究,有突破性成就。1946年7月15日被特务杀害。著有《闻一多全集》等八卷四册。闻一多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中国海洋大学院内。

16、赫崇本(1908—1985年),辽宁凤城人。物理海洋学家、海洋教育学家,1949年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山东大学海洋学系主任,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教务长、副院长兼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毕生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研究及海洋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物理海洋学奠基人、原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创建者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卷副主编,《海洋与湖沼》副主编等。著有《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及其性质的初步探讨》等。赫崇本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9号甲。

17、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923年来青岛购屋寓居。题名“天游园”。康有为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

18、梁实秋(1902—1987年)浙江杭县人,原名梁沼华,字秋实,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翻译家、作家、学者。1930-1934年梁实秋教授受聘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在青期间开始翻译影响广泛的《莎士比亚全集》,出版了2本论文集。梁实秋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3号。

19、萧红(1911—1942年),女,黑龙江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作家。1934年来青居住,1942年病逝于香港。萧红、萧军故居位于市南区观象一路1号。

20、萧军,作家,原名刘鸿霖,曾用名刘呤飞、刘羽捷、刘燕白、刘军,笔名三郎、田军、箫军。辽宁义县人,早年从军,后从事文学创作,1934年夏到青岛任青岛晨报副刊编辑。在青期间,萧军完成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萧红完成了长篇小说《生死场》。萧红、萧军故居位于市南区观象一路1号。

21、童第周(1902—1979年),浙江鄞县人。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4年至1937年在青岛任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1946年后任国立山东大学动物学系教授、系主任。其《硬骨鱼胚胎发育的研究》获195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文昌鱼的器官发育与演化》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童第周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6号。

22、宋春舫(1892—1980年),浙江吴兴人,现代戏剧家。1930年在青创办了图书馆“褐木庐”,主要收藏中、外文剧本及戏剧理论著作,并创作话剧本《原来是梦》。宋春舫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6号。


泉州的历史名人
1、欧阳詹 欧阳詹,字行周,福建晋江潘湖欧厝人,欧阳詹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一生没有离开国子监四门助教这个官职。欧阳詹的祖先在唐代初年由江西迁到晋江,传至欧阳詹为六世孙。2、俞大猷 俞大猷(1503-1579),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

莞岛郡的历史名人
日本僧人圆仁一行曾作为这个寺庙的和尚在此停留多时,受到了各种关照,并在张大使的帮助下最终得以回到祖国。这里曾有新罗人聚居的新罗坊和自治机关。由于岁月的流逝,过去寺庙的模样早已不复存在,而两国的友谊却是永远的。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伟人,在莞岛郡修建了张保皋纪念馆,纪念馆于2008年2月29日正式...

大家好,请问谁知道海口市琼山区的历史人文名人和典故呢?麻烦发一下,谢...
“五公”是指唐宋两代被朝廷贬低来海南的五位历史名臣,即唐朝宰相李德裕、宋朝宰相李纲、赵鼎及宋代大学士李光、胡全。他们万里投荒,不易其志,为海南岛的文化教育、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海南人民历代建祠祭祀他们。清光绪十五年(1889 年),雷琼道道台珠采修建海南第一楼纪念“五公”,故名...

山东名人历史人物
更有文圣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年,弟子满天下,被列为世界十大文人之首,享誉世界,以下为山东省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名人,非排名。1. 孔子,原名孔丘,山东曲阜市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古代文坛泰斗,尊称为文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2. 诸葛亮,字孔明,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蜀国...

从镆铘岛走出的名人有
杨丰智

青岛市即墨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是谁?
陈玉兰呀!!!大家可以算算共造福多少人?城里的工厂不说大家都明了,各乡镇现在也都有了,还有安徽,鄄城新彊沂水桔县德州,平度郓城,越南柬埔寨,展销部更是横跨多个城市,所以说陈玉兰是我们即墨的传奇人物,有一颗博爱的心 即墨四大家族 黄渤,焦俊恩!黄嘉善 区委书记与区长 新姐 ...

福建长乐有哪些历史名人
福建长乐有哪些历史名人  我来答 首页 在问 全部问题 娱乐休闲 游戏 旅游 教育培训 金融财经 医疗健康 科技 家电数码 政策法规 文化历史 时尚美容 情感心理 汽车 生活 职业 母婴 三农 互联网 生产制造 其他 日报 日报精选 日报广场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日报作者...

宜宾有哪些历史文化名人?
其叔余春凯,是长宁县教育界名流,思想进步,倾向革命。余泽鸿少年时代受其影响颇深。\\x0d\\x0a余泽鸿少时聪明、勇敢,勤奋好学,秉性正直、刚强,在私塾馆读书时,反对封建礼教制度。一次,见到老师余永隆打、骂学生,他立即据理抗议。\\x0d\\x0a\\x0d\\x0a哲学大师唐君毅\\x0d\\x0a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宾,山川秀美,...

湖南平江有哪些历史名人?
湖南平江县出的将军比较多,如苏振华、傅秋涛、钟期光等等。1、苏振华 苏振华(1912年6月2日—1979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三墩乡戴家铺村人。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排长、连政委、团党总支书记、师经理处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大队大队长、旅政委、纵队政委、...

历史名人的资料
嬴政生活的年代是战国的末期,当时战国七雄之间彼此攻伐无度,最受苦的就是列国之中的百姓。周朝建立八百年的时间里,诸侯国之间频繁的攻打,由起初的几百个诸侯国,发展到最后变成七个诸侯国之间彼此攻打。天下的百姓为此遭受了几百年的苦难,迫切的需要统一与安定,在这个历史的关键点上,嬴政站了出来,...

宁远县15122564309: 青岛籍的名人有哪一些? -
向脉利百: 黄渤 王艳 倪萍 黄晓明 夏雨 好多得40多个吧 你到百度搜搜吧

宁远县15122564309: 青岛都出了那些名人 -
向脉利百: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是对历史文化名城青岛的最好概括.从蒲松龄、高凤翰、康有为、杨振声、洪深、王献唐、老舍、闻一多等诸多文化名人,到倪萍、赵宝乐、宋佳、盖丽丽、朱媛、夏雨等众多影视娱乐明星,个个大放异彩.正是他们,...

宁远县15122564309: 青岛历史名人、市南历史名人、市北历史名人、李沧历史名人、城阳历史名人、崂山历史名人、 -
向脉利百: 李宫俊、洪深、王献唐、老舍、

宁远县15122564309: 出生在青岛的名人有那些????????????????????? -
向脉利百: :(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923年来青岛购屋寓居.题名“天游园”.康有为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梁实秋:(1902—1987年)浙江杭县人,原名梁沼华,字秋实,笔名...

宁远县15122564309: 来过青岛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
向脉利百: 这个好像很多吧,沈从文,老舍、康有为,闻一多,王统照,洪深,梁实秋,萧红,萧军,舒群.

宁远县15122564309: 青岛历史名人1 - 2位,越详细越好,赶紧的,学校急用... -
向脉利百: 我说几个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吧!胡绎阳,青岛人,祖籍青岛即墨,后定居城阳流亭,是中国胡氏第17世祖先,关于胡绎阳的传说很多,很多人称其为青岛的老神仙,守护神,著有《农牧纲鉴》等,著名的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就是他说的,现在流亭有胡绎阳真人庙,世代享受香火.王懿,青岛人,祖籍青岛大枣园村,是现在大枣园王氏的祖先,清朝雍正皇帝的老师,雍正为了表彰其功劳,特此牌坊2座,现在是青岛的重点保护文物,王懿兄弟7人皆为进士及第.王仙坡,青岛人,祖籍青岛大枣园村,青岛著名画家,是国画大师李苦禅的弟子,曾经到日本留学,现在大枣园村有王仙坡博物馆.

宁远县15122564309: 青岛出过哪些名人?
向脉利百: 要说青岛这里所出的名人多着了 你要看是哪方面的人才了 有历史人物 刚才上面的朋友已经说过了 还有不少是从艺方面的 你也是青岛人吗 别看这座城市不大 可是还是蛮有活力的 歌手江涛 艺人凌峰(现居台湾) 央视主持人赵保乐 2005春晚聋哑主持人 姜馨田 名模冠军 孙娜...还有很多经常上银幕但名气不是很大的

宁远县15122564309: 青岛的名人有哪些?要办一份手抄报,历史中,身边的名人 - 青岛名?
向脉利百: 中国十大名相山东占四席: 管仲、诸葛亮、王猛、房玄龄 中国十大兵书六部出自山东: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吴子 六韬 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 部分现代山东名人 季羡林:山东...

宁远县15122564309: 青岛有哪些地方名人? -
向脉利百: 青岛籍贯:1.唐国强----中国电影协会会长2.黄晓明3.黄勃4.陈好5.江涛(歌手)6.倪萍7.赵保乐8.林永健9.盖丽丽10.王宁(中央电视台主播) 11.宋佳12.夏雨

宁远县15122564309: 青岛的名人有哪些,是出生在青岛的,不是故居在青岛的!!!!!
向脉利百: 青岛才有几年历史?哪里会有名人?春秋时期田单破燕,著名的“火牛阵”以少胜多,就发生在即墨故城.但田单是齐国临淄人.康生,原出生于山东诸城,后来重新划分行政区划,康生的老家被划到了青岛胶南,算是青岛人了.康生还在青岛礼贤中学(现青岛九中)读过书.不过,这么个人不算光彩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