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装的称呼

作者&投稿:圣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服装称谓~

以汉服为例,古代服装称谓有有鹤氅、深衣、绛纱袍、襕衫、马面裙等。
1、鹤氅
鹤氅是汉服中的一种,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最初的鹤氅是一块用仙鹤羽毛做的披肩。
后来的鹤氅, 表现为大袖 ,两侧开衩的直领罩衫,不缘边,中间以带子相系 。明代的鹤氅,和披风形制差不多 ,只不过有缘边多些,领子相合一些 ,比之褙子,袖子应更加宽大。

2、深衣
深衣属于汉服,是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为“衣缘”或者“纯”);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深衣来源于先秦经典《礼记》的《深衣》篇,狭义概念上是一种特定服饰款式的名称,其上衣、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起,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按《礼记·玉藻》记载为古代诸侯﹑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礼服。广义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被体深邃”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
3、绛纱袍
绛纱袍是深红色直领纱袍。始于周代,楚庄王绛衣博袍以治其国。汉明帝制定朱衣朝服,后世朝服则所谓进贤冠、绛纱袍,以纱罗为之,一直沿用至明朝。乾隆未取汉唐衣冠,仅吸收汉族帝王服饰的色彩和章法纹饰。
绛纱袍是宋代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绛纱袍以织成云龙红金条纱为之。绛纱裙,白罗方心曲领,白袜黑舄,正旦、冬至、五日朔大朝会、大册命则服之。
4、襕衫
襕衫为汉服体系,出现在唐代,流行于宋明。襕衫到膝处有一道接缝,称为“横襕”——一般认为这道横襕是对衣裳制古意的恪守而刻意加上的。襕衫领子多用圆领,后来的襕衫,大致也遵循了这一点,只不过领边变宽,并且接衽了。在古代,襕衫为职官公服,学子亦多穿着。
至明代,圆领襕衫使用更为广泛。明代出现无膝襕襕衫,多以蓝色布料制作,乡间也称作“蓝衫”。下摆处的衣缘较宽,而取消了膝襕,料想是以衣缘代替膝襕的象征意义。而有横襕的襕衫并未消失。明代小说中对襕衫多有描写,一般写为秀才等人的装束。
5、马面裙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汉服的一种,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马面裙始于明朝(可能可以追溯更早),延续至民国。马面裙或褶裙搭配上袄称袄裙。
明代马面裙较为简洁,两侧的褶大而疏,为活褶。有没有任何装饰的马面裙,有装饰底襕的,有装饰底襕+膝襕的裙子。和清代汉人女子所着马面裙不同的是,明代马面裙不重视马面的装饰,多与裙襕一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服

西汉:曲裾深衣、襦裙 东汉:直裾深衣 唐代:襦裙(分为高腰襦裙,交领襦裙,对襟襦裙) 宋代:背子 明代:襦裙 清代:旗装

1、“冠”指帽子,古代帽子的另一个称呼叫元服,夏朝时的冠称为“弁”,又指缁布冠,商朝时称为“冔”,而周朝则叫做“冕”。“簪”指插在发髻或头冠上的长针,“簪缨”是结冠的带子。 

2、上身的服装是“衣”,下身的服装叫“裳”;衣服的前面叫“襟”,后幅称“裾”;“缝掖”指宽袖单衣。破烂的衣服叫“褴褛”,华丽的服饰称“华裾”。 

3、“襁褓”指小孩穿的衣服,是背负小儿的背带和布兜;“弁髦”是保护婴儿前额的一种头发的装饰。 

4、“左衽”指小襟在左边的衣服,东夷和北狄人的服饰就是这个样子;武夫的服式是前长后短的,“短后”便成为武夫衣服的名称了。 

5、“布衣”指还没获取功名的读书人所穿的衣服,后又泛指百姓;“青衿”指青色的衣服,古时也是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缙绅和簪缨都是对仕宦人家的称呼,章甫和缝掖是对儒生的称呼。 

6、在古代,黄色的衣服是贵人的服装,绿色的衣服是下等人穿的,如果用绿色的面料做衣,而里子却是黄色的,则被人们认为是颠倒了贵贱的伦序了。 

7、中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的妇女服装款式是襦裙,其特征为上衣下裳,就是短小的上衣配长裙。历代襦裙的基本款式不变,主要是下身裙长有变化。 

襦裙作为中国古代常服,非常普及,贵族和平民都穿着,主要的区别在制作襦裙的面料和工艺。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有襦裙,到唐代最为流行,一直到明末才逐渐消失,前后近 2,000年。尽管襦裙长短宽窄有变化,但历代始终保持最初的款式。 

扩展资料:

汉代着衣有七个特点:

1.穿外衣时,由于领大而且弯曲,穿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

2.穿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

3.袖宽为一尺二寸;

4.衫无袖;

5.穿皮毛服装时裘毛朝外;

6.腰带极为考究,所用带钩以金制成各种兽形,如螳螂形或琵琶形。形象十分生动有趣。一般长度在带钩从形、色和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较比西周和战国时期,在设计和制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因此颇受男人们的喜爱,佩戴者很多;

7.男子保持佩刀习俗,但所佩之刀有形无刃,因此失去了实际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服装



中国古代一直是礼仪之邦,古人对服饰的不同部份有相关的名称,不同身份、社会地位的人的着装也有区别,渐渐地,人们就用一些服饰的名词代替各种社会身份的人。

“冠”指帽子,古代帽子的另一个称呼叫元服,夏朝时的冠称为“弁”,又指缁布冠,商朝时称为“冔”,而周朝则叫做“冕”。“簪”指插在发髻或头冠上的长针,“簪缨”是结冠的带子。

上身的服装是“衣”,下身的服装叫“裳”;衣服的前面叫“襟”,后幅称“裾”;“缝掖”指宽袖单衣。破烂的衣服叫“褴褛”,华丽的服饰称“华裾”。

“襁褓”指小孩穿的衣服,是背负小儿的背带和布兜;“弁髦”是保护婴儿前额的一种头发的装饰。

“左衽”指小襟在左边的衣服,东夷和北狄人的服饰就是这个样子;武夫的服式是前长后短的,“短后”便成为武夫衣服的名称了。

古代朝廷位列至尊的三公,用的是皇帝钦命的九种器物,即车马、衣服、乐具、朱户、纳陛、虎贲、弓矢、斧钺、秬鬯。士庶之人,年满20加冠有三加的礼仪,即初次加缁布冠,二次加皮弁,三次加爵弁。“布衣”指还没获取功名的读书人所穿的衣服,后又泛指百姓;“青衿”指青色的衣服,古时也是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缙绅和簪缨都是对仕宦人家的称呼,章甫和缝掖是对儒生的称呼。

在古代,黄色的衣服是贵人的服装,绿色的衣服是下等人穿的,如果用绿色的面料做衣,而里子却是黄色的,则被人们认为是颠倒了贵贱的伦序了。

中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的妇女服装款式是襦裙,其特征为上衣下裳,就是短小的上衣配长裙。历代襦裙的基本款式不变,主要是下身裙长有变化。

襦裙作为中国古代常服,非常普及,贵族和平民都穿着,主要的区别在制作襦裙的面料和工艺。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有襦裙,到唐代最为流行,一直到明末才逐渐消失,前后近 2,000年。尽管襦裙长短宽窄有变化,但历代始终保持最初的款式。

原始时期并没有鞋的概念,人们采用兽皮包裹脚部便于采集狩猎等生产劳动。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利用皮革、丝、麻、草等材料制作鞋子。

古时履、屣、舄都是鞋子的名称,其中“履”是上朝穿的,“舄”是祭祀穿的,“屣”是家居时穿的。古人夏季穿葛草做的鞋,冬天则用皮屦,如果冬天仍用葛草做鞋,则会被人讥笑太吝啬。

古代有用不同材料制作鞋子,如汉代的青丝履、晋朝用丝线编织的鞋子、唐代的云头锦履,还有木制鞋——称木屐,在鞋底有二齿,可以在泥地上行走,也有用以制作木拖鞋的。古代另有一种加木底的鞋,称为“舄”,在鞋的前部有翘起的鞋头装饰。舄有不同颜色,以红色为上品,一般穿舄要与冕服搭配,是帝王参加大典活动时的必备服饰。

而清代妇女所穿的旗鞋则是最有特色的鞋子,也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穿花盆底鞋者多为少女和中年妇女。

以汉服为例,古代服装称谓有有鹤氅、深衣、绛纱袍、襕衫、马面裙等。

1、鹤氅

鹤氅是汉服中的一种,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最初的鹤氅是一块用仙鹤羽毛做的披肩。

后来的鹤氅, 表现为大袖 ,两侧开衩的直领罩衫,不缘边,中间以带子相系 。明代的鹤氅,和披风形制差不多 ,只不过有缘边多些,领子相合一些 ,比之褙子,袖子应更加宽大。

2、深衣

深衣属于汉服,是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为“衣缘”或者“纯”);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深衣来源于先秦经典《礼记》的《深衣》篇,狭义概念上是一种特定服饰款式的名称,其上衣、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起,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按《礼记·玉藻》记载为古代诸侯﹑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礼服。广义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被体深邃”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

3、绛纱袍

绛纱袍是深红色直领纱袍。始于周代,楚庄王绛衣博袍以治其国。汉明帝制定朱衣朝服,后世朝服则所谓进贤冠、绛纱袍,以纱罗为之,一直沿用至明朝。乾隆未取汉唐衣冠,仅吸收汉族帝王服饰的色彩和章法纹饰。

绛纱袍是宋代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穿着的服饰。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绛纱袍以织成云龙红金条纱为之。绛纱裙,白罗方心曲领,白袜黑舄,正旦、冬至、五日朔大朝会、大册命则服之。

4、襕衫

襕衫为汉服体系,出现在唐代,流行于宋明。襕衫到膝处有一道接缝,称为“横襕”——一般认为这道横襕是对衣裳制古意的恪守而刻意加上的。襕衫领子多用圆领,后来的襕衫,大致也遵循了这一点,只不过领边变宽,并且接衽了。在古代,襕衫为职官公服,学子亦多穿着。

至明代,圆领襕衫使用更为广泛。明代出现无膝襕襕衫,多以蓝色布料制作,乡间也称作“蓝衫”。下摆处的衣缘较宽,而取消了膝襕,料想是以衣缘代替膝襕的象征意义。而有横襕的襕衫并未消失。明代小说中对襕衫多有描写,一般写为秀才等人的装束。

5、马面裙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汉服的一种,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称“马面”。马面裙始于明朝(可能可以追溯更早),延续至民国。马面裙或褶裙搭配上袄称袄裙。

明代马面裙较为简洁,两侧的褶大而疏,为活褶。有没有任何装饰的马面裙,有装饰底襕的,有装饰底襕+膝襕的裙子。和清代汉人女子所着马面裙不同的是,明代马面裙不重视马面的装饰,多与裙襕一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服



中国古代只有右衽,右只是一个方向,是左边衣服压着右边。正好服装史正好讨论这个问题,古代没有左衽,要准确了解的看一下服装史。还要注意上衣下裳的上衣长度是到膝盖左右的,到隋唐时期出现短襦长裙

古时候女生穿的衣服,还有这样的叫法,看完涨知识了




古代服装称谓
当然,中国的服饰还包括其他几个民族的服饰,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汉民族服饰的影响。(还包括日本的和服以及南、北朝鲜的韩服,这两者是汉服在当地经过千百年的演变而成的)上面只是讲了一下中国传统服装的概况。至于详细的,LZ可以到百度【汉服】贴吧的置顶帖( http:\/\/tieba.baidu.com\/p\/669012218 )和...

明朝服饰是对那个时代服饰统称,那么我们应该具体怎样称呼他们呢?
明朝的服饰主要是对于明朝这个时代的衣服来进行统称的,而关于明朝平时穿的衣服他还是会有比较多的称呼,所以在这个时间段的汉服,又称为明制汉服,也就是在明朝时期的衣服。像立领或者是盘领衣这些衣服,它其实是有很多不同的称呼的。我们在近代看到的朝鲜,还有京族的民族服饰,他们都是由明朝服饰所...

衣裳的意思。
衣裳的意思。如下:“衣裳”是古代中原地区对于服装的称呼,而现代汉语中已经较少使用这个词语了。一般来说,“衣裳”的“衣”指的是上衣,而“裳”则是指下裳,也就是下裙或下裤。这个词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由于在当时布帛是极为珍贵的,所以人们会将布帛裁剪成上下两片,上面的用于遮掩头部和...

汉服文化:明朝服饰怎么称呼
1、交领服饰。这种服饰延续了古代的传统样式,常用于礼仪服饰,如祭服、朝服、燕服,以及作为内衣的中单。在民间,劳动者所穿的短衣也往往是交领设计。2、盘领衣饰。这一款式继承自唐宋时期的圆领袍衫,成为明代公职人员服饰的主流,常见为高圆领、缺胯设计。宦官所穿服装,在衣裾两侧常有插摆。宽袖或...

古代男子服饰名称
古代男子服饰名称统称为常服,常服也叫"私服"。军人和百姓在平时和一般礼仪场合穿着的服装,意为平常时候穿着的军服。其主要特点是庄重、威武,能反映民族传统习惯和精神,适合日常穿着。除在朝的官服以外,平日的常服也是很有特色的。宋官与平民百姓的燕居服形式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用色上有较为明显...

关于古代装束的称呼
古代的服饰以其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

裳组词有哪些词语
裳组词有以下词语:1. 衣裳 2. 绣裳 3. 翠裳 4. 素裳 5. 羽裳 6. 霓裳 7. 凤裳 解释:衣裳:是最常见的词语,表示衣服的总称。在古代,衣裳连为一体,称为“衣裳”,是人们对服装的普遍称呼。绣裳:指绣有图案或花纹的衣物。在古代,绣裳多为贵族或富人所穿,以显示身份和地位。如今,绣...

求,古代服装名称大全?
古代服装名称大全: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 绢纱金丝绣花长裙、丝绸罩、衣菊纹上裳、流彩暗花云锦裙、翠纹织锦羽缎斗篷、缕金挑线纱裙、银纹绣百蝶度花裙、撒花烟罗衫、百花曳地裙、云纹绉纱袍、藕丝琵琶衿上裳、紫绡翠纹裙、软毛织锦披风、织锦镶毛斗篷、素绒绣花袄、缕金百蝶穿花云...

古代人的服饰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冠”指帽子,古代帽子的另一个称呼叫元服,夏朝时的冠称为“弁”,又指缁布冠,商朝时称为“冔”,而周朝则叫做“冕”。“簪”指插在发髻或...

一般的衣服文言文称为什么衣
金貂:汉以后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饰,故代指侍从贵臣。 黄衣:道士穿。 4. 古代穿的衣服叫什么 不同朝代,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呼。 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 西周最大的贡献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就是礼服制度(也叫冠服制度)的完善。

金华市18051262565: 古装(时间性服装概念) - 搜狗百科
和蚀消旋: 好难,好奇,和楼主坐等高手.....感觉这个可以从文献记载或者实物资料入手吧,史书,诗文或者考古资料,不过没有专门研究,像大海捞针.我是图片无能,还不如百度图片..... 每个朝代应该特色服饰不同吧,名称自然又不同,当然也对前朝的...

金华市18051262565: 古代女子衣服名称
和蚀消旋: 裙、袄子、披风、披帛、锦缎、纱、斗篷、裳、衣、氅、毡、裘、衫、袍以及套装(宫装、朝服、嫁衣、凤袍)等;用的时候有叠加套用,或者在前面加上一些颜色、款式、材料、质地、花样、纹路等修饰用词组合而成.从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服制开始建立,对以后各个历史朝代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传统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衣博带,下身穿的裳实际是裙,而不是裤.春秋战国时期的女子服饰以深衣为主,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魏晋时期女服大体上还是承袭秦汉旧制,裙一般是裙腰高,上衣短,衣袖窄,下裙长.

金华市18051262565: 古代人女孩子的衣服都叫什么名, -
和蚀消旋: 古代女孩子称为仕女,服装可概括三种类型, 一是身分服:体现仕女的身份,如“天衣”是仙女服式,“靓装”是仕女服式,“戎装”是巾帼俊杰服式,“布衣”是庶女服式,“侍装”是丫环侍婢服式. 二是朝代服:体现朝代特点,“汉服”...

金华市18051262565: 汉服在古代称为什么 -
和蚀消旋: 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约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纪中叶)这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金华市18051262565: 中国古代女子的整套服饰名称有哪些? -
和蚀消旋: 蔽膝.远古时用以遮体两片兽皮,原先是随意的掩蔽着身体的前后,后来人们把这蔽前与蔽后的两片用骨针缝合起来,对人体下肢进行围裹,这样就形成了下裳. 冕服.是周代的礼仪服装,由冕冠、玄衣、獯裳组成. 深衣.与上衣下裳的二段...

金华市18051262565: 关于古代服饰的一些名称 -
和蚀消旋: 漫谈古代服饰名称 中国古代一直是礼仪之邦,古人对服饰的不同部份有相关的名称,不同身份、社会地位的人的着装也有区别,渐渐地,人们就用一些服饰的名词代替各种社会身份的人. “冠”指帽子,古代帽子的另一个称呼叫元服,夏朝时...

金华市18051262565: 古代衣服的别称 -
和蚀消旋: 衣裳、服装、服饰、衣着、衣、服、装、裳,

金华市18051262565: 求古装衣服名称 -
和蚀消旋: 1、质孙服 质孙服,古代服装名,又称“只孙”、“济逊”.汉语译作“一色衣”,明代称“I撒”(曳撒或作一撒)的一种衣式.元、明时都有服此者. 质孙的形制是上衣连下裳,衣式较紧窄且下裳亦较短,在腰间作无数的襞积,并在其衣的肩...

金华市18051262565: 古人的衣服有那些叫法? -
和蚀消旋: 去读沈从文先生《中国服饰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