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三册(初二上册)历史各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作者&投稿:陈没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二上学期历史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解读提要

一、基本线索
1.近代史的上下限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中国近代史。这段历史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为开端,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跨度为110年。以往的教材多将近代史的时限定为1840年至1919年。现根据史学界多数专家的意见将近代史的下限延展至1949年,主要是因为1919年前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基本矛盾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斗争任务也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2.基本特点
绝对时间不长,但新陈代谢的节律异常快捷,历史内涵十分丰富。
这一段历史的绝对时间不算长,但却是社会剧烈动荡、内外矛盾斗争极其尖锐复杂、社会变革异常快捷的一个历史时期,历经清朝后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新陈代谢的节律非常快。其间,充满了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变革与反变革、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斗争,历史内涵极为丰富。
近代中国由古代中国演变而来。因此,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国通史的组成部分。可以发现,某些支配中国传统社会变化的一些因素,比如传统政治体制、封建王权、传统文化等在近代社会仍在起作用,对形塑近代中国历史的面貌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近代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遭遇西方资本主义,国门被打开,中国被强行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之中,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部分。故而,中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中国社会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而且也是中西两种文明交流、碰撞的历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适应世界大势、努力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历史,是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由传统向现代艰难转型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西之间碰撞、交流以及相互融合乃是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应该理解和把握的重点。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近代史是刚刚逝去不久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很大,直接决定了现代中国的发展路向,当下现实中的许多现象可以从近代史上寻找答案;反之,对现实的理解往往又会加深我们对近代中国历史的认知。因此,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特别应从古今、中西、新旧、传统与现代等多维的视角来把握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才能大致梳理出历史嬗变的脉络。
因此,在编写时,我们始终紧扣独立与现代化的历史主题来建构教材体例框架,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通感,让学生透过史事和人物、历史现象,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行程,了解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是怎样进行抗争和探索的,这些抗争和探索又是何等艰难曲折,它留给我们哪些经验教训,从中真正体认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真理。
3.教材的体例安排
本册课本共7个单元,25课。其中4个探究活动课分别插入各个单元。前5个单元基本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介绍历史发展过程,实际上是通史的体例;后2个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是专题史。这样的安排,既考虑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包含了我们对110年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理解。
前5个单元,分两个部分:第一、二单元介绍前80年的历史,包括两条相互关联的线索:一条线索是中国如何一步步沉沦的,即中国是怎样从一个独立完整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另一条线索是中国如何力争从沉沦中奋起,摆脱被殖民被奴役的,即中国人是怎样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从总体上说,前一条线描述的是近代中国衰落、下降的历史,而后一条线描述的是中国上升、进步的历史。
第三、四、五单元讲述后30年的历史,即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历史。这段历史有几条线: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二是结束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建立全国统一性政权及其统治在大陆覆亡的历史;三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这几条线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交织的,彼此之间的关系与矛盾,时而激化,时而缓和,不断演变,共同塑造了后30年的历史面貌。课本大体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经编排史实,力求揭示这一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以及历史演变的基本轨迹。
二、紧扣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
独立与现代化的关系。近代史的基本主题是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的现代化。独立与现代化,二者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近代中国迭遭侵略,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争取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但民族独立的获得,是需要以国家的实力为基础的,而要提高中国的国家实力,除了努力进行现代化外,别无他途。
1.注意揭示列强对华侵略的特点、危害及其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
列强侵华发展的特点:规模越来越大、程度日渐加深。在列强对华侵略过程中,甲午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甲午以前,列强侵华以赤裸裸的军事侵略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国门;此后,则军事侵略与政治侵略、经济侵略相结合,以攫取更多的经济与政治权益。用梁启超的话说,就是列强的侵略有一个从“有形瓜分”到“无形瓜分”的变化。所谓“有形瓜分”主要就是指割地、获得战争赔款等;而“无形瓜分”则主要是指在华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开设银行、给清政府政治借款、划分“租借地”与势力范围。与前者相比,后者的侵略手段更加隐蔽,危害性也更大。到19世纪末,中国已陷于被肢解、瓜分的危险境地。为了揭示时至19世纪末列强侵华的特点与中国面临的危局,我们不仅用表格的形式作了介绍,而且在课后的“读图”中选用了一幅《时局图》,以形象直观地揭示当时的基本态势。
揭露列强侵略的残暴与危害。第四单元揭露了日本的法西斯罪行。第13课写“南京大屠杀”一目,既有大字叙述,又有小字介绍,还配有图片,有敌方材料(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有关日本军人“杀人比赛”的新闻报道和图片)、我〔铁证(一)国民党军医的揭露〕以及第三方的材料〔铁证(二)关于美人贝德士的信函内容)。这样的材料编排,较为客观、全面地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罪恶行径,非常具有说服力,对于日本右翼分子妄图歪曲历史的图谋也是有力的驳斥。
2.注意展现民族抗争的曲折历程,昭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正确总结历史经验
有侵略就有抗争。一切旨在抵抗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行为都是抗争。抗争反映了中华民族不甘沉沦、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课本中有关抗争的内容,我们是包含感情来写的。比如,第2课在写边疆危机时,我们就介绍了左宗棠的“舆榇出征”;写甲午战争中的抗争时,写了邓世昌自沉海底的事迹。第四单元“抗日战争”,用大量事例、材料,突出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顽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
抗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抗争,给人们留下了不同的历史经验。对此,课本在介绍史实的同时,也对民族抗争的经验作了适当的总结。比如,第1课在叙述林则徐抗英斗争时,在肯定他有抗御外侮勇气的同时,还特别突出他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以说明反侵略斗争与接纳新知的开明相结合,是民族抗争的正确途径。
3.努力体现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曲折历程,突出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让学生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发展脉络中切实体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是中国社会变革的正确历史选择
社会变革的基本特点:近代以来,围绕反帝反封建和中国独立富强的历史主题,斗争不绝,变革不断,可谓波翻浪连,汹涌澎湃。这些变革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迭相递进的特征。一般而言,后一次变革是在对前一次变革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是对前一次变革的批判、继承与发展,往往容纳了前一次变革过程中一些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合理的内容,但又有超越。这些社会变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因此,我们在教材编写中力图能生动展现出近代社会变革的曲折历程,揭示各个变革环节之间的前后联系与转折,阐明每一次变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叙述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斗争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力求以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轨迹,另一方面我们又尽可能要言不烦、画龙点晴地交代两次鸦片战争与“师夷制夷”思潮、“洋务运动”兴起的因果联系。甲午战败与变法改良、共和革命兴起的因果联系;辛亥革命后出现的历史曲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出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因果联系;抗日战争与战后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因果联系等等,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近代中国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时代精神,从历史事实中体会“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历史真理。
近代中国的历史行程是曲折而艰辛的。从斗争-失败-再斗争中,中华民族也逐步领悟到学习世界人类进步的成果必须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合,中国为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进行的探索必须与中国自身的实践相结合。我们在教材中既注意充分展示近代志士仁人艰难摸索救国之路的历史行程,对处于时代潮流之前的历史人物、思想文化观念予以历史的肯定和褒扬,同时也从历史变革的角度展示新陈代谢的规律,总结过往那些过渡性环节的历史局限和教训,让学生从一再失败的历史悲怆里体验为什么我们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及其社会改革的主张,领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三、加强思想教育
课文内容力求理由事出,尽量引入新史料、新研究成果,发掘寓意深刻、富有思想教育功能的史实或人物个案,更好地发挥思想教育功能。围绕国情教育这一中心环节,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强调有机地渗透爱国主义、民族认同感、民族忧患意识以及正确认识社会变动、中西文化折冲、树立健康的人格和人生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多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由甲午战前购置先进舰船计划搁浅的史实,引出对清政权体制不足抵御外侮的深入分析,并运用当时人(吴玉章)的感受说明事变对一代青少年心理的震动;慈禧在被八国联军击败后接见各国公使时的媚态,说明清政权的对外态度并为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作铺垫。
第14课的照片、小字和“阅读卡片”讲述的是聂荣臻与被救的两个日本小女孩的故事。特别是给日军官兵的书信言辞朴实,大义凛然,真挚感人,既说明了情况,也斥责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与日军的野蛮残暴适成鲜明对比。这一材料是有关中日两国正确看待过去历史问题上进行教育的极好教材,也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有力批判。
在课文中我们还适当加入了一些富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名句名言和名谣名曲,比如,谭嗣同绝命诗、陈独秀关于民主与科学的语录、抗战名曲《松花江上》、吉鸿昌殉国词、杨虎城“勿忘国耻”手迹、张学良决心抗战电文节要、“八百壮士歌”,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认同感、民族忧患意识和变革精神。
四、专设两个单元介绍近代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以及科技和思想文化
近代以来,国门被打开,新事物从四面八方源源而入,促进了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与融合,由此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以往的教材中对这些内容虽也有介绍,但较为简略。实际上,这些变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交通、通讯手段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于信息的快速传递、文化知识的传播、社会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拓展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发式、服饰、称谓、礼节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背后隐含的是社会观念的变化,是整个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不平等走向平等的一种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反映。所有这些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很大,极好地体现了近代中国处在急速的社会变迁与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特点。
因此,我们安排了两个单元,共计7课的容量来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在编排上采取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形式,尽可能简明扼要地描述这些变化的来由以及变化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近百年来的变化之速,并从新旧变化中体会社会变革的动力和变革的途径方法。这两个单元的一些内容,我们是用包含感情的笔触来写的。比如,第18课在介绍“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时,就有对以张謇为代表的一批民族资本家矢志不渝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事迹的介绍;第23课在介绍近代科技发展时,对詹、侯、李、华等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开路铺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家的业绩的描述,更是希望能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热诚,激发他们的报国之志。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1、直立行走对人类体质产生了哪些影响?P5

  两足行走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性改变。由于直立行走使上肢解放出来,手脚逐渐形成;直立使喉头的声道角变小,促使发音器官出现很大变化,语言产生;直立还使头颅托置于脊柱上,使视野开阔,促进脑的发育,人脑逐渐形成。

  2、观察图1-3,比较猿“手”与人手的区别。P5

  猿“手”同攀缘生活相适应,大拇指短小,大鱼际肌群不发达,不能灵活地同其他各指配合活动。而人手经过长期劳动,大拇指增长,拇指第二节指骨的顶端高于相邻的指掌关节,大鱼际肌群发达。因此,大拇指能够同其他四指灵活对握,做出猿类不能做的精细而多样的动作。


  3、劳动对人类的诞生都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劳动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P5

  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和工具的制造,都离不开劳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现实意义: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劳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要以劳动为荣,热爱劳动,树立劳动观点。

  4、古人类生活在哪些区域?(非洲、亚洲、欧洲等地)

  古人类生活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温暖、湿润、植物繁茂)P6


  5、比较图1-6和图1-9,说说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外貌特征的不同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相比,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颏,脸部仍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而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脸部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了。

  6、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石器与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生活群体是氏族。

  7、远古人类的取火方式:雷电生火、草木自燃生火(天然火); 钻木或击燧生火(人工取火)。

  人工取火比天然火的好处:人类可随时使用火,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8、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


  生活时间

  生活地点

  体态

  社会组织

  取火方式

  生产工具

  生产方式


  北京人

  距今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都属于旧石器时代)

  头部保留猿类特征

  原始人群

  天然火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

  距今18000年

  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样

  氏族公社(血缘)

  人工取火

  打制石器为主,出现磨制石器和钻孔技术

  采集、狩猎、捕鱼


  [自我测评]1.正确答案为B和C。2.可从身体形态(直立行走)、手的功能和面部特征等几方面

  思考。 3.排列顺序为:直立行走、打制石器、保存火种、熟食、人工取火。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1、 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食物生产的革命(有了稳定的衣食来源)。①使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例如制陶、制革、纺织等以妇女为主的手工业;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3、 较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先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主要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新”表现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使用上。石镰作为磨制石器的代表,侧重于生产领域;陶器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具,侧重于生活领域

  4、 农业的产生、家畜的驯养、陶器的发明、与定居的实现有什么关系?P12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产生,磨制石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逐渐开始了定居生活,形成了农业村落。定居生活促进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气候冬冷夏热、干旱少雨,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干栏式木结构建筑。当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多雨,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

  6、先民的精神世界体现在哪些方面?艺术、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科学萌芽,图腾崇拜等方面

  7、第一单元内容列表


  生活时间

  远古人类

  特点差异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①云南元谋人(我国境内发现的已知最早人类)


  生产工具上使用打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采集狩猎为主

  生活方式过着群居生活


  距今约100万-50万年

  ②陕西蓝田人


  距今约70万-20万年

  ③北京人


  距今约18000年

  ④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


  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禽为主

  生活方式上过着定居生活

  生活用具“新”:主要使用陶器


  距今约7000年

  ⑤浙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6000-5000年

  ⑥陕西半坡遗址


  距今约5000-4000年

  ⑦炎黄尧舜禹传说


  P15[自我测评] 1、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

  生产方面: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生活方面:生活用具新,使用陶器。

  2. 比较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异同(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的异同)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区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生活地点

  浙江余姚

  陕西西安


  生活时间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5000年


  自然环境

  气候比较湿润多雨,水网密布

  气候比较干燥少雨,河流较少


  建筑样式

  干栏式木结构

  半地穴式(圆形尖顶小屋)


  种植的农作物

  水稻

  粟(小米)和小麦


  驯养的动物

  牛

  猪


  制作的陶器

  黑陶

  彩陶


  相同点

  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农业村落,过着定居的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3.法国的造石器专家承认:没有人能比得过原始人的制作工艺。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原始人使用最简陋的工具,能加工出适合生产的石斧等各种促进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工具,体现了高超的制作工艺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 传说故事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传说故事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2、P17○这些文物印证了炎黄传说中的哪些内容?这些文物说明当时人们会纺织、养蚕、制造陶器、以船为交通工具(半坡遗址出土的船形彩陶壶),当时还出现了原始音乐(半坡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的历史有什么意义?

  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发展与沿革。

  3、评价禅让制: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能把各个氏族成员的微弱力量汇集起来,跟自然界进行斗争,对生产力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当时人类社会处在最低的发展阶段,原始的民主制度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同当时不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

  P18[自我测评] 1.传说中,炎帝的功绩有: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的功绩有: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

  2.古代两河流域、希腊、和中国的传说有什么共同特点:①从传说反映的时间来看,大致都是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②从内容来看,多是英雄人物的故事,反映了早期民众的英雄史观倾向;③从历史资料的形式来看,都属于口述资料;④从它们的意义或价值来看,传说故事中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3. 为什么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①黄帝、炎帝的发明创造从物质、精神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②黄帝、炎帝等部落通过战争与融合定居中原后,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两岸,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4、在保护文物古迹时,可能会与哪些方面发生矛盾冲突?

  城市建设旅游开发 资金短缺 技术落后 能源开发(书上P20案例:埃及金字塔体现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平遥古城体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尼罗河沿岸古迹体现了文物保护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

  5.保护文物古迹有何意义?①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它们可以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②文物古迹有许多研究和欣赏价值,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自然,增长见识。③文物古迹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④保护文物古迹不仅是历史科学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优化社会生活的人文环境、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等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6.怎样样保护文物古迹?①根据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对古迹的整修建议;②划定专门保护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规章制度并加强宣传;③落实消防措施,有专人看护;④改进周边地区的环境,进行必要的绿化。⑤政府要投入资金、技术、人才组织修复等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P28这一时期已经从石器时代向金属时代过渡,农业上已经率先进入了犁耕时代。

  [自我测评]1、比较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发源地、产生文明时间、统一时间、统一者)
  文明古国

  文明发源地

  产生文明时间

  国家统一时间

  统一者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000年

  美尼斯


  古巴比伦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

  公元前2500年

  公元前3世纪

  阿育王


  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


  2、四大文明大致位于哪个温度带上?从地理环境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说明原因(为什么早期人类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温带。 这些文明都属于农业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

  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较


  统治者产生方式

  特点


  禅让制

  民主选举

  “天下为公”


  世袭制

  父死子继

  “家天下”


  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


  城市

  王权

  社会等级

  刑法


  埃及

  孟斐斯

  法老

  统治阶层:王室、僧侣、贵族;

  自由民:工匠和农民;奴隶

人民教育出版社
8年级历史上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单元引言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综合探究一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单元引言
  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
  第三课 告别野蛮
  综合探究二 感悟沧桑巨变
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单元引言
  第一课 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第二课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第三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综合探究三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单元引言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第二课 汉唐盛世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综合探究四 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附录一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 中国历史纪年表
附录三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四 本书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五 课外读物
后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结构图 现代世界于心中国的发展史
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结构图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
结构图 政治文明建设
第三单元 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
  第一课 人权的历程
  第二课 人民当家做主
  第三课 在法治的国家中
结构图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第四单元 与经济成长、科技进步同行
  第一课 置身于市场经济
  第二课 感受科技之光
  第三课 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结构图 当代国际社会
第五单元 生活在国际社会
  第一课 聚焦经济全球化
  第二课 多级世界有规则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
第六单元 面向未来,扬帆远航
  第一课 在现代化的航程中
  第二课 感受竞争 追求创新
  第三课 回顾历史 关注社会 走向未来
附录一 中国和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 本书主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这可不一定啊,每个城市的教材不同啊,这个问题你问你们本地人比较好!如果你是吉安的我就知道了!

你的作业本上的 就是拉!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下册目录是?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下册目录如下:上册目录: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2.1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1 轴对称 13.2 画轴对称图形 13.3 等腰三角...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目录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学好物理的方法有哪些 提高物理成绩的窍门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1.定义: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2.机械运动的形式 运动、静止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

谁有初二上册政治的知识点???
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3)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 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4)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从 对父母的孝敬有道德和法律上的是与非。当父母作出不道德...

初二上册政治课件教学
第四、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篇二】初二上册政治课件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说出怎样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真诚待人、友善待人、小事也讲诚信。 2、能力目标: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能分辨身边的行为是否诚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把诚信落实到自己行动中,做...

初二物理上册目录(人教版)
第五节:光的色散 5.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6.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质量 第二节:密度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这些章节涵盖了初二物理上册的主要...

初二物理上册课本 全文
19.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4.不可见光包括...

初中八年级数学知识点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及反思范文大全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及反思范文大全(四) 按照教学进度,我们即将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一节课。这一课是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第二节,是继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之后的课程。本节共有四个标题: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在前两章...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总结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你一定会听见的》的作者是桂文亚。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人教版2 第21课 桃花源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 阡陌qiān mò 髫tiáo 诣yì 间jiàn隔 问津jīn 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

初二上册地理课本目录湘教版
目录作为一册湘教版初二上册地理教材的眼睛 ,是贯穿整册教材内容的链 ,是联系全册教材内容的纲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湘教版初二上册地理课本中的目录,大家快来跟我一起看看吧。湘教版初二上册地理课本目录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罗庄区15745907874: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
陈没晶史克:[答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

罗庄区15745907874: 八年级历史上册内容列表1—5课就行 -
陈没晶史克:[答案]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 第三课 告别野蛮

罗庄区15745907874: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单元名称和各课名称 -
陈没晶史克: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3课收复新疆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元整合提升 单元综合检测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第7课戊戌变法 第8课辛亥革命 第9课新...

罗庄区15745907874: 八年级上册历史全书的主体部分是哪几个单元 -
陈没晶史克: 政治史部分,即人教版1-5单元.

罗庄区15745907874: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
陈没晶史克:[答案]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一、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1、 古希腊文明的开端?P50 2、 爱琴文明形成的时间,以什么为中心形成的?P50 3、 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P51 4 雅典的民主制什么时候达到极盛,国家...

罗庄区15745907874: 初中历史第三册的内容
陈没晶史克: 半封建半殖民地

罗庄区15745907874: 初二上册历史与社会各个单元名称叫什么?【深港版】
陈没晶史克: 古代史 近代史 现代史

罗庄区15745907874: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总结 -
陈没晶史克: 八年级上册历史内容提纲第一单元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1,1839年6月3日,林...

罗庄区15745907874: 八年级上册历史各课与各课之间有什么联系 -
陈没晶史克:[答案] 第一单元主题:侵略与反抗这5课讲述了独立自主的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有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中国由于鸦片战争失败(第一课《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

罗庄区15745907874: 8年级上册历史1~3单元预习笔记 -
陈没晶史克: 一单元 1840年6月 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年3月 林则徐虎门硝烟 1857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