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得音乐特点,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并用文字描述你的

作者&投稿:蠹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贝多芬 第九交响曲 第四乐章 合唱~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孕育于1814年,1823年完成,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前后经历了十年的时间。这部作品是贝多芬音乐艺术创作成就的总结,它集中地体现了贝多芬的思想境界、生活热情和艺术造诣,是他的艺术创作中占首要地位的作品。就像瓦格纳所说:“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这部四乐章作品,从悲剧性的斗争场面经过积极的行动和哲学性的静观思考,发展成为一首全人类胜利的欢乐颂歌,体现了贝多芬通过斗争得到自由欢乐的崇高理想。

把席勒的诗《欢乐颂》用人声写进交响曲,以表达对人类和平、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贝多芬生平的一大夙愿。为实现这一宏伟的构思,他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创造性地将《欢乐颂》用合唱的形式写进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这是这部交响曲中最为辉煌的部分,也是贝多芬交响曲发展的顶峰。

第四乐章:(合唱),急板、变奏与回旋的混合自由式。经前三个乐章的铺垫后,进入了急板的第四乐章----人们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和深沉的思考,所期待的欢乐就要到来。

这一乐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器乐部分,包括序奏、宣叙调、前面三个乐章的回忆和欢乐主题的出现;第二是声乐部分,是一部用庞大的人声合唱写成的回旋变奏曲。这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总结,即前三个乐章是“通过斗争和思索,寻求自由和欢乐”,而这个乐章是做出“斗争取得了胜利,欢乐战胜了苦难”的结论,这个结论也是作者一生的总结。“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是乐章的中心思想。

乐章开始是一段狂风暴雨般猛烈的号角声,这是引子,它嘹亮雄伟,像怒潮般的冲击,瓦格纳称之为“恐怖的号角声”。但它立即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宣叙调所否定:“不,这会使我们想到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原来,贝多芬的构思是在这段宣叙调的地方加入人声,但后来又觉得还不是时候,因此,他把唱词乐段向后推移。不过这些原稿中留下来的唱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多芬的构思。

接着,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一一重现,又被一段段宣叙调一一打段。在第一乐章的引子主题出现后,低音乐器回答道:“哦,不,不要这个,我要更愉快一些的”;接着管乐吹出第二乐章谐谑曲主题,立即又遭到拒绝:“也不要这个,这只是戏谑,要更好的,更高尚的”;于是管乐又吹起第三乐章的慢板主题,回答仍是不满意:“这还是老样子,太纤柔了,一定要找出一些强有力的东西。我想,还是让我唱给你听吧。但是,要请你应和着我。”最后,木管乐器隐约闪现出《欢乐颂》主题的片断,才终于肯定:“这才对了,终于找到了”,这是贝多芬毕生追求的境界。这时,从乐队深处,像是从远方,缓缓地传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咏出的一支纯朴的旋律,乐章的主要部分开始了。

这是《欢乐颂》主题的全貌展现,第一次展示无任何伴奏,随后逐渐加入中提琴和小提琴。这个欢乐主题一次次重复着,音响逐渐增强,声势越来越大,直到发展成为乐队全奏的高潮。突然,“恐怖的号角声”又闯了进来,这时回答它的是人声了。首先独唱男中音揭开声乐的序幕,唱出了贝多芬亲自写的宣叙调的歌词:“啊,朋友,你别旧调重弹,还是让我们来唱一些更动听的、更欢乐的吧!”紧接着,男中音独唱《欢乐颂》。

在后面的发展中,以独唱、重唱、合唱的形式唱出了席勒《欢乐颂》的诗句,音乐的主题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形象变化,有威武雄壮的进行曲风格,有豪迈战歌般的男高音独唱,有庄严、肃穆的圣咏旋律……然后,转入快速的进行曲,这是由欢乐的主题演变成的一支活泼而热烈的进行曲。越来越热烈的进行曲,将乐曲推向又一高潮。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标题《合唱》。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
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作品的创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在很多人看来,这时候可以迎接欢呼和胜利了。
但情况恰恰并非如大多数人所想,因为《第九交响曲》的首演充满了坎坷。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在当时的维也纳受到了罗西尼和意大利歌剧的强大冲击,有些人甚至攻击贝多芬的音乐已经过时。
面对这种状况,贝多芬忧伤受辱,将去伦敦定居,并想在那儿演出《第九交响曲》。这时候维也纳听众熬不住了,反而又强烈的呼吁《第九交响曲》应该在维也纳首演,很多人联名写信给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维也纳,信中充满了真切的感情。


扩展资料:
演出历程
贝多芬的这部作品,确实是对乐团乐手的严峻考验,有不少段落演奏起来颇具难度,需要乐手有扎实的功底和优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响曲》也是贝多芬最为引人入胜的一部交响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难度的段落令当时参加首演排练的歌唱家的表现不够完美,而使贝多芬恼怒。
综合这些因素,第一次合练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议贝多芬改动某些段落,以减小表现上的难度。但是对艺术追求完美的乐圣坚持自己的理念,没有改动一个音符。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
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排练逐渐有了起色,并且越来越好!终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首演音乐会隆重举行!这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久违的欢呼、久违的热烈,重新回到贝多芬的周围。
当整部作品演奏完毕之后,出现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场面,或许这是我们这代人一生都难以看到的音乐会场景——观众们近乎疯狂的鼓掌、欢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人群不住的朝着舞台的方向拥去,人们被这恢宏的旋律所打动,已经顾不得礼仪。
在那里,即使皇族降临,习惯上也只是鼓三次掌,但观众们掌声不息,热情似火,连续五次热烈鼓掌。而作曲家本人虽然因为耳聋,已经听不到任何欢呼声和掌声,却依旧被这超乎寻常的热情场面激动得晕厥过去,一度不省人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九交响曲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ZLU201124016.htm
Ⅳ第四乐章
Presto; Allegro assai
急板;甚快板
D大调,4/4拍,变奏曲
第四乐章是整个交响曲的总结,以变奏曲形式写成。作者在这里又一次突破传统,将合唱引入交响曲,形成整部作品的中心与高潮,从而更深刻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
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前面就说到过,这首诗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
第一部分开始时,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变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都被代表人类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管乐吹出惊心动魄的急板乐句,如猛烈可怖的号角声,但很快就被低音弦乐的宜叙调打断。
贝多芬曾为宜叙调写过唱词,虽未用上,却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作者的构思和意图。第一次在管乐器的一声怒吼后宜叙调唱词为:
“不,这会使我们都想起绝望的时候,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
在第一乐章引子主题之后唱词是:
“啊,不,不要这个,要别的更愉快的”;
乐曲刚回到诙谐主题时,宜叙调又喊:
“也不要这个,这只是戏谑,要更好更高尚的”;
慢板乐章奏响时,回答仍是不满:
“这也太纤柔了,要找一些使人振奋的东西”。
这时,《欢乐颂》的主题隐约出现,宜叙调立即附和:
“这才对了,终于找到了!”
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准备之后。终于千呼万唤地出现了《欢乐颂》主题,象征着人类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找到了通往自由欢乐的道路。接着,由低音弦乐器开始,庄严地奏出《欢乐颂》主题,纯朴的旋律和着暗哑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反复时加入中提琴和小提琴,并以弦乐转到管乐,音响也渐增强,最后乐队全奏,造成强有力的声势。在进入声乐部分之前,又出现乐间开始时猛烈的号角声,形成巨大洪流,势不可挡,人们在通往自由欢乐的大路上迅猛前进。《欢乐颂》主题变奏之后,再次出现急风暴雨般的声响。但这次引出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歌唱。
随后男中音独唱揭开“欢乐颂”大合唱的序幕:
“O Freunde, nicht diese T??ne! Sondern lasst uns angenehmere. Anstimmen, und freudenvollere.(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还是让我们的歌声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
作者以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这些诗句都是从独唱或重唱开始,再由合唱加以重复,主题在每次变奏时都有色调上的变化,但一直保持欢乐的情绪。第七变奏是纯器乐的军队进行曲;第九变奏是乐队赋格曲。在辉煌的大合唱再次出现后,音乐转入庄严的行板,一个新的主题如宣叙调式的赞美诗一般,号召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在第十一变奏中与欢乐主题构成双主题赋格段。最后合唱与乐队的演奏愈来愈火热、速度越来越快、尾声高昂激越,气氛欢腾。音乐以急板的速度在团结胜利的欢呼声、激越的欢腾气氛中结束。
在这儿我们必须了解,在《欢乐颂》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贝多芬与席勒的不同,席勒认为欢乐是变成兄弟的前提,而贝多芬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欢乐的前提,人们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解放,欢乐不是上帝的赠品,而是靠人们去奋斗,欢乐属于解放了的人们自己。
合唱的加入使整个音乐进入一个神圣的境界,思想、情感升华了,一切丑恶的东西在思想光芒的照耀下,无地自容。人类经过自己艰苦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和欢乐并终于进入一个神圣的理想世界。
评价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傲然耸立在古今众多的交响乐之林。 罗曼??罗兰评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写道: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汇流点。从非常遥远的地方,而且是从完全不同的地方汇集来的许多奔流——一切时代的、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梦想和希望,都混杂在里边。而且,它和另外8部交响乐也不一样,也可以说它是从山顶俯瞰过去的一切。
由于《第八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之间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它的视野变得格外宽阔,所以才能俯瞰着他的‘生涯的全书’而飞翔。”
这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可以说就是贝多芬的“生涯的全书”。罗曼??罗兰还说:“贝多芬的一生,有如暴风雨的一天。”的确,他的一生就是悲惨的苦难的延续。他出生在“不幸的星光”之下,少年丧母,他不得不为了照顾酗酒的父亲和弟弟们而苦斗,好不容易才盼到他和朱丽叶塔??格依恰尔蒂的恋爱将要成熟,却又横道失败,26岁就患了可诅咒的耳疾,终于导致他决心自杀。
罗曼??罗兰说过:
“音乐和思想从来不牺牲自己,而是相互使对方丰满。”
“几个世纪以来从未达到的‘诗与音乐’的结合,在这里完全融合了。”
李茨拉说:
“单凭大音乐家的一部作品就使全世界,而且不仅是同时代的世界,它还包括后来的世界已经处于兴奋状态100多年的,除了这部《第九交响曲》,再也没有其它了。”
他说得太对了。在席勒的诗中“世界”这个词一再出现,不论是席勒还是贝多芬,都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世界”和“和平”的人。这部交响曲之所以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的理由之一,就在于拥有这种精神。
如果要我们为人类的音乐文化推举一部作品作为代表,怎么办?这个令人恼怒的问题,通过美国人在1979年的一次壮举向我们提了出来:他们把《合唱》送上了宇宙飞船,发射到太空,用它来作地球人类给外星生命的介绍信。我们从未听到有人对这个选择发表不同意见!“合唱”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是公认的宏伟庄严的巨作。它具有最强大而又最直接的表现力,就是第一次听,也很容易受到感染。需要提醒初听者的是,宁可把人声看作一种乐器,而不要只把器乐部分当成人声的引子和伴奏。更不必为第四乐章“欢乐颂”的盛名所累,而忽视了前面三个乐章。
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当然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
《第九交响曲》已经成为了欧盟的盟歌。
如今《第九交响曲》公认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甚至有很多作曲家、音乐家认为已经没有任何作品能够超越《合唱》的成就,无论这种说法是不是有偏颇的地方,《第九交响曲》都将是永恒的!欢乐颂精神永不灭! 这华丽的转身!是贝多芬创造的又一高峰,在这部交响曲中,他一改往日的抗争、不屈,面对生活的苦难笑着面对,这是多么崇高的一种人生境界,“上帝没有给他欢乐,而他却创造出欢乐来给予世界!”

楼主上百科查吧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但作品的创作还是比较顺利的,几乎是一气呵成。在很多人看来,这时候可以迎接欢呼和胜利了。但情况恰恰并非如大多数人所想,因为《第九交响曲》的首演充满了坎坷。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在当时的...

请问各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听后感怎么写?
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完成于1824年2月,最初没有标题,后人加了一个很拗口的标题“最后有席勒的欢乐颂合唱曲的交响曲”,英国人习惯于称它为“合唱交响曲”。应该说,这是第一次把人声引入交响曲的创作,当时引起了音乐界的轩然大波。 贝多芬一向喜爱席勒的作品,尤其是《欢乐颂》。传说19岁时,贝多芬就起意用音乐来表...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是整个交响曲的华彩乐章吗?
你好!是的,你说得很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是整个第九交响曲的华彩乐章,也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所在。这d小调第九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因为乐曲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这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该...

关于贝多芬的九大交响曲的诅咒!世上没有第十交响曲吗?
世界上没有第十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综合征:贝多芬写完了举世闻名的九部交响乐之后,于1827年逝世。他的死也预示了随后的19世纪和20世纪许多古典音乐作曲家的命运。这种“第九交响曲综合征”在学音乐的人群中是广为人知的,被视为是导致作曲家死亡的重要外在原因。1828年,弗朗茨·舒伯特也是在写了九部...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标题《合唱》。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不算短,...

《第九交响曲》的作者是谁?
创作背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标题《合唱》。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经历了人生风雨历练之后,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开始创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夸张的是,为了保持创作激情和状态,贝多芬先后搬了四次家。终于在埋头一年半之后,在1823年的年底,这部凝聚着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响曲》完成了!虽然经历的时间...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把席勒的诗《欢乐颂》用人声写进交响曲,以表达对人类和平、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贝多芬生平的一大夙愿。为实现这一宏伟的构思,他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创造性地将《欢乐颂》用合唱的形式写进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这是这部交响曲中最为辉煌的部分,也是贝多芬交响曲发展的顶峰。第四乐章:...

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详细曲式赏析
贝多芬的这部作品,确实是对乐团乐手的严峻考验,有不少段落演奏起来颇具难度,需要乐手有扎实的功底和优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响曲》也是贝多芬唯一一部引入人声的交响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难度的段落令当时参加首演排练的歌唱家的表现不够完美,而使贝多芬恼怒。综合这些因素,第一次合练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议贝多芬改动...

难以逾越的巅峰贝多芬——交响乐知识系列之九
《欢乐颂》自从问世,就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今天,《欢乐颂》成为纪念重大事件的必奏曲目。1989年,柏林墙倒塌40天后的第一个圣诞节,全球一亿观众观看了伯恩斯坦指挥的《欢乐颂》。1989年12月圣诞节,伯恩斯坦在柏林墙两侧分别指挥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这歌唱欢乐的歌声,成为人类追求自由的宣言...

第九交响曲是不是贝多芬的最后一部交响曲?表现了什么情感?
楼上说的是第五命运吧???第九交响曲也叫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欢乐颂相当有名。第九确实是贝多芬的最后一部,有趣的是音乐界的一个传说,叫第九交响曲综合症,就是在贝多芬之后再也没人能写出九部以上的交响曲了。假如古典音乐中有一座最高峰,这座珠穆朗玛就非《贝九》莫属了。这部曲子,是在...

莒南县13160773594: 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尤其第四乐章)有感 -
韶伊艾格: 贝多芬第9交响曲是属于那种无论如何形容其伟大都不过分的作品,作为普通乐迷,想对作品本身进行评价是徒劳的,也是费力不讨好的.所以在这里我只和大家交流一下聆听几个著名...

莒南县13160773594: 我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听后感.各位好人,谢谢啊. -
韶伊艾格: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 ——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

莒南县13160773594: 从贝多芬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乐第四乐章看古典浪漫的特点及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贡献 -
韶伊艾格: d小调第九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19至1824年间.因乐曲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该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后来成为该作品中最为...

莒南县13160773594: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是如何表现古典浪漫音乐的特点的? -
韶伊艾格: 第四乐章 ---- allegro assai 末乐章的冗长引子实际上是一座桥,把前三个乐章的主题连到末乐章上去.在末乐章里,贝多芬置身於灿烂的群星之中.在全乐队奏出一段凶猛的,几乎是战争的喧嚣以后,贝多芬简短再现了前面每一乐章...

莒南县13160773594: 从贝多芬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乐第四乐章怎样体现古典浪漫音乐的特点 -
韶伊艾格: 怎样体现?何为古典浪漫音乐?古典与浪漫为西方音乐分属前后两个时代的两种风格啊.贝多芬先生属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交替的时代,其音乐之手法还是宫廷古典的笔法,内容却与同时代作品的雅致、温和迥异,根底里透出一股原始狂野、...

莒南县13160773594: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第四乐章 歌词 全文
韶伊艾格: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小合唱和大合唱+.这两个部分大约分别占据该乐章的二分之一 德语加中文翻译: Freunde, nicht diese To:ne! 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 Sondern lasst uns ...

莒南县13160773594: 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德文歌词(欢乐颂) -
韶伊艾格: (中德文对照): 欢乐颂简谱Freunde, nicht diese Töne! 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 Sondern lasst uns angenehmere 还是让我们的歌声 Anstimmen, und freudenvollere. 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 Freude, schöner Götterfunken, 欢乐女神...

莒南县13160773594: 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韶伊艾格: 欢乐颂,世界大同,人类和平友爱,共同奔向幸福明天.

莒南县13160773594: 急!!!听了贝多芬的《欢乐颂》有什么感受?100字左右,呜...... -
韶伊艾格: 意境深邃、气势磅礴,其终曲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超过了原诗.但应该指出,席勒的"欢乐颂"本身也是一件艺术作品;它有着严整的形式.每行都用四步扬抑格(一重一轻)诗律写出,非常有规则的.这样的节奏给人以庄严和生气勃勃的感觉.每节前八行用 a b a b c d c d的交叉韵,后四行合唱部分用 a b b a的套韵.全诗共分八节,各十二行;每一节又分成两部分,前半八行,后半是合唱——四行.最后一节席勒在往后的集子中删去不收,原因是诗人自己也看出了它艺术上的缺点.全诗到第七节实际上已达高潮,但热情奔放的青年诗人,感情象脱缰野马,收勒不住.还要向前奔跑,故写出了一些过头的败足的比喻.

莒南县13160773594: 贝多芬 第九交响曲 第四乐章 合唱 -
韶伊艾格: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孕育于1814年,1823年完成,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前后经历了十年的时间.这部作品是贝多芬音乐艺术创作成就的总结,它集中地体现了贝多芬的思想境界、生活热情和艺术造诣,是他的艺术创作中占首要地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