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是什么?

作者&投稿:定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酶能与什么结合并由底物转变为什么~

酶是一种活性物质,它可以和很多底物结合,促使底物转化利用,因此酶实际是一种催化剂,能够促使结合物向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转化的可能

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

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是诱导契合学说。
“诱导契合”学说指出,酶并不是事先就以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形状存在,而是在受到诱导之后才形成互补的形状。底物一旦结合上去,就能诱导酶蛋白的构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酶和底物契合而形成酶-底物络合物,并引起底物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当产物从酶上脱落下来后,酶的活性中心又恢复了原来的构象。

诱导契合学说


钙离子通道锁钥学说
锁钥学说,一种描绘酶反应机制的理论,形象地解释了酶专一性的原理。底物与酶结合形成复合体,酶的活性部位与底物互补,如同钥匙与锁般吻合。这不仅为酶的专一性提供了直观的解释,而且是理解酶作用机制的基石。酶的活性中心,作为酶与底物直接接触和作用的部位,通常比底物更为庞大。这一区域的结构与底物...

中间产物学说解释了酶的什么特性
中间产物学说解释了酶的催化特性。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中间产物学说解释了酶如何通过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并促进反应的进行。中间产物学说的机制是,酶与底物结合后,通过改变底物的化学结构,将底物转化为中间产物。这个中间产物可能是不稳定或高能态的,因此很容易进一步反应...

生物酶催化原理
当底物未与酶结合时,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还未能与底物十分靠近,但由于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有一种可适应性,即当专一性底物与活性中心结合时,酶蛋白会发生一定的构象变化,使反应所需要的酶中的催化基团与结合基团正确地排列并定位,以便能与底物楔合,使底物分子可以“靠近”及“定向”于酶,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诱导楔合。

在底物与酶结合后是被酶分解还是被什么分解?
酶的是具有催化效应,是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某些反应没有酶也可以进行的。至于底物嘛,可以说是借助酶的构象被分解的

为什么km与酶的浓度无关
1、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只要酶的结构,底物结构,反应环境的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不变,它就不会改变。不同酶的km值不同。2、Vmax是酶被底物完全饱和时的反应速率。

高中生物合种酶的催化底物和作用
酶与底物结合,是看结合的作用位点的,题目中的酶就有2个作用位点,所以可以结合2种底物 所谓的专一性是指它的结合位点是专一的,一个位点对应一种底物,但是有的酶不只一个结合的位点,还有酶与底物结合不是只有催化的功能,在题目中,就是产物B与其结合后,使得酶的空间结构改变,破坏了它与底物...

知道底物和产物,如何知道催化这个反应的酶是那种酶?
该模型的要点是:当底物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酶蛋白的几何形状有相当大的改变;催化基团的精确定向对于底物转变成产物是必需的;底物诱导酶蛋白几何形状的改变使得催化基团能精确地定向结合到酶的活性部位上去。酶的专一性或特异性也可扩展到键的类型上。例如,α-淀粉酶(α-amylase EC3.2.1.1)选择性...

非竞争性抑制剂使酶不能再和底物结合,那eis是怎么形成的?
非竞争性抑制剂会使酶与底物结合得极为紧密而不能脱落。作用原理:ES+I→EIS,然后EIS不能解离而导致复合物中的酶不能再与底物结合发挥作用。

DNA复制时前导链与随从链的合成有哪些不同
3. (1)底物:以脱氧三磷酸核苷为底物,总称dNTP,包括dATP 、dGTP 、dCTP 、dTTP。(2)模板:要有母链DNA为模板必须先解链,解旋。双链解开后,两链均可做模板。(3)酶和蛋白质因子:DNA聚合酶等,还需要特定的蛋白质因子。(4)引物:以小段RNA作为引物。4. 造成DNA损伤的因素及损伤的修复方式:(1)引起DNA损伤的...

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人体消化酶作用规律的是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生化反应中,若酶的浓度为定值,底物的起始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即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所有的酶与底物结合生成中间产物后,即使在增加底物浓度,中间产物浓度也不会增加,酶促反应速度也不增加。还可以得出,在底物浓度相同条件下,酶促反应...

西塞山区13729267816: 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式?酶与底物结合的模式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钥匙—锁”模式(这个肯定是错的),第二种是诱导契合模式,第三种是群体移动模式,... -
令巧氨酚:[答案] 不会吧,这么快,我当时学的只有前两种 第三种挺有道理的

西塞山区13729267816: 诱导契合学说 -
令巧氨酚: 当底物与酶结合时,酶分子上的某些基团常常发生明显的变化.另外,酶常常能够催化同一个生化反应中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因此,“锁和钥匙学说”把酶的结构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于是,有的科学家又提出,酶并不是事先就以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形状存在,而是在受到诱导之后才形成互补的形状.这种方式如同一只手伸进手套之后,才诱导手套的形状发生变化一样.底物一旦结合上去,就能诱导酶蛋图白的构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酶和底物契合而形成酶-底物络合物,这就是“诱导契合学说”.

西塞山区13729267816: 酶与底物相互关系的几种学说 -
令巧氨酚: 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

西塞山区13729267816: 试分析酶高效性的作用机制 -
令巧氨酚:[答案] 酶的催化机制包括酶如何同底物结合及酶如何加速化学反应两方面内容. (一)酶如何同底物结合?解释酶催化作用的中间产物学说已有相当实验证据并得到公认.而且研究证明了酶与底物的结合,一般都在酶蛋白分子的活性部位发生,且底物靠许多...

西塞山区13729267816: 酶与底物共价结合还是非共价结合 -
令巧氨酚:[答案] 共价结合. 生物化学里关于酶的作用机理有一个“共价催化”学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