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要分解

作者&投稿:蔺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俄罗斯为什么被分解了啊?~

俄罗斯的前身是沙皇俄国,沙俄被推翻后成立苏维埃俄国,这时的俄国和现在的俄罗斯仍然是同一个国家,但是到1922年苏俄联合爱沙尼亚,立陶宛,拉托维亚,白俄罗斯,乌斯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摩尔多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共15个国家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到1991年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冷战,集权,改革失败,民族矛盾,腐败等等一系列原因苏联宣告解体重新分为15个国家,虽然俄罗斯的领土占据了前苏联的2/3但是他仍然只是前苏联的一个加盟国,现在是一个主权独立的联邦制国家所以说俄罗斯从来没有被分解过,但是前苏联的确被分解成15个国家(其实这样说并不准确:苏联并没有被谁分解过,他是由于自身矛盾而分裂为15个国家

它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是个个国家的联盟而已。只不过是中央集权罢了。中央集权垮台了。个个国家当然单独过日子了。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和多方面的。本文对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和论述。一,制度性因素:它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它指的是,以斯大林体制或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活力和凝聚力,到80年代初期,它已陷入全面危机,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期。二,领导人因素:他们发起的改革瓦解了现存的制度并开启了苏联解体的闸门。三,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药桶。民族纠纷和民族矛盾在公开性条件下犹如一股巨大压力得到释放,导致联盟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关系紧张并最终毁灭了联盟。四,阿富汗战争因素:推动了改革进程和削弱了军地位的削弱。
一、制度性因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制度性因素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它指的是,以斯大林体制或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活力和凝聚力,到80年代初期,它已陷入全面危机,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期。这种制度使得不管什么样的修补都无济于事,而对它进行根本性改革便使它丧命,也就是说,转变成了一场更替制度的革命。

在苏联成立到解体的69年历史上(如果从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算起则为74年),除了短暂的列宁时期外,基本上是斯大林体制或者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统天下。尽管斯大林体制在苏联工业化、都市化和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它压制社会和压抑人性的本质,它无法完成把俄国建设为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历史已经证明,斯大林体制不能与时俱进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它无法解决苏联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耗尽了所有的潜力而走到了尽头。

斯大林体制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由斯大林建立的苏联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它是在急风暴雨般的阶级斗争中产生和发育的,又是在连绵不断的政治清洗和思想批判运动中得到强化和巩固的。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的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大清洗”运动是斯大林体制形成的推动力和催化剂。

1926年开始的工业化运动是在外部资本主义包围的条件下进行的,其目的是通过把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来建立和维持强大的军事体系。这也是为何重工业和军工产业构成工业化以及工业化后国民经济重心的原因。[12]差不多只用了两个五年计划多一点的时间就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需要上百年时间的工业化道路。但这一令人骄傲的成就并不能掩盖工业化过程中违背经济规律的主观行为和消极现象,即,工业化并没有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而是片面强调重工业,牺牲农业和排挤轻工业,无视人民的物质利益和消费需要。工业化的结果是造就了排斥市场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和与统一的世界市场相脱离的狭窄的孤岛经济。暂时的高速发展是以后来的缓慢低速为代价的。

1929年展开的全盘农业集体化是以激烈的阶级斗争形式进行的。运动中,普遍采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在此过程中,富农被视为苏维埃政权的死敌,被无情地悉数消灭。集体化运动以极端的方式人为地激化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造成了农村社会的大动荡和生产力的大破坏,以此完成了斯大林对农村个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与此同时,联共(布)党内就农业发展和工业化速度等问题的争论,又演变成反右倾运动,结果揪出了“布哈林集团”。而在这之前,斯大林已经先后打倒了托洛茨基反对派、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反对派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对派。但是斯大林似乎兴犹未尽,他的著名的论断是:“随着我们的进展,资本主义的反抗将加强起来,阶级斗争将更加尖锐……”。 到30年代中后期,以审讯前反对派首领为先导,又掀起了大规模的镇压“人民敌人”的“大清洗”运动。“大清洗”给苏联社会各方面造成了难以治愈的创伤。

在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大清洗”的三大运动中,通过强力手段建立起来的斯大林体制,成了苏联人民不容置疑的必须接受的惟一选择。斯大林体制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即,经济方面,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管理体系,否定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它与世界经济是无法相通和相容的,因而它必然孤立于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之外。政治方面,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惟一动力,使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常态化,不断地在国内掀起各种政治运动和清洗运动,因而始终无法在国内给人民营造出真正安居乐业的和平稳定的环境。思想文化方面,实行书报检查和舆论统制,基本否定和排斥一切外来文化,将其视作资产阶级的东西加以批判,使民族文化不断地萎缩和衰弱。具有这些特征的斯大林体制是一种脱离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封闭式的半军事化体制,它与外部世界本能上是对立的。

建立在斯大林体制基础上的苏联社会,从物到人的所有东西都成了国家的管辖和治理对象:不仅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本身被国有化,而且连人的思想也被国有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社会的所有领域都被国家所控制。
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后,对斯大林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在斯大林时代成长起来的赫鲁晓夫,最终未能摆脱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他的改革具有很大的应急性、随意性、矛盾性和局限性。最后,党内高层集团因不能容忍赫鲁晓夫改革而将其废黜。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在勃列日涅夫18年执政期间除了个人独裁和专制演变为上层官僚集团统治外并未发生本质的变化。到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陷入困境:政治上保守趋势增强,党、国家和军队部门的所谓精英集团成了新的权贵集团,他们完全脱离了普通的工人和农民,控制着苏联社会的各个领域;经济增长下降;玩世不恭和离心倾向增长;腐败和贿赂成风;民族运动难以控制;持不同政见现象无法根除。总之,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稳定已经变成了停滞,整个社会处于僵化状态。与西方的经济鸿沟和技术差距愈益加深和扩大。

戈尔巴乔夫在概述苏联社会由发展到停滞的历史时写道:“在个人崇拜和极权主义条件下的几十年生活不能不导致冷漠、萎靡不振和丧失主动性,不能不导致社会干劲的消退。”他指出:“在革命干劲成为历史后,在战争所产生的爱国热情消退后,在苏共二十大所引起的欢快被倡议者自己消灭后,社会似乎僵化了。有效率的劳动、人们有意识地参与公共事务、除了犯罪以外的不论什么样的进取精神的推动因素消失了。平均主义的心理和政治上的协调一致已经根深蒂固。社会的停滞使得社会遇到了产生严重后果的威胁,这些后果在各方面都已经暴露出来。在停滞和停顿年代,国家已经滑入悬崖。”

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在面临困难和危机的条件下,决意要对斯大林体制进行改革。开始时他深信由斯大林体制所产生的苏联社会的一切畸形状态和不正常现象,经过治理是能够得到纠正和克服的。

他先是提出加速战略,并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效后,又发起了迅猛的政治改革。而正是政治改革给这个重病缠身的制度带来了致命的危险,使开始时对制度的改善到最后变成了对制度本身的否定和改变。

政治改革的结果是:废除了长期实行的书报检查制和舆论统制,瓦解了传统的意识形态,促进了非官方组织的产生,结束了苏共对权力的垄断,从而动摇和摧毁了制度本身,造成了联盟无法生存的条件。

二、领导人因素:改革瓦解了现存制度并开启了苏联解体的闸门
有许多人在分析苏联解体时指出是苏联共产党本身出了问题。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为何苏共出了问题呢?追根溯源,实际上是苏共领导人特别是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出了问题。正是他发起的政治改革使苏共由削弱而至瓦解。不管他的主观愿望是什么,他所倡导的公开性和民主化,损坏了苏共的形象,削弱了苏共的力量;他同意取消宪法中有关苏共领导作用的条款,结束了苏共对权力的垄断,他在八一九事件后辞去总书记职务,使党处于群龙无首的瘫痪状态,实际上使苏共走向了灭亡。

但是,戈尔巴乔夫为何会出问题呢?或者说,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从改革的过程和戈尔巴乔夫后来自己的总结来看,主要的问题就是他对苏联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苏联的意识形态和现存制度、党的作用、民族关系等关键问题的观念和看法发生了与他所有前任有着本质不同的重大变化。

我们不妨了解一下戈尔巴乔夫在他所著的《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一书中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关于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他说,“……完全可以确信:在当时俄国国内外的具体形势下十月革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一个主要的结论是,十月革命无疑反映了人民和它的最广大阶层实行根本的社会变革的最迫切的要求。这场革命的口号不是某个人所杜撰出来的,而是产生于下层,自由、普遍的和平、工厂归工人、土地归农民、给饥饿者面包——鲜明地反映了这些要求。”

“十月革命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苏联被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甚至是典范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又证明,我们已经是‘发达社会主义’。问题是,1917年10月真的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了吗?而所建立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吗?”

“我的观点是:在苏联取得胜利的是严厉的甚至是残酷的极权主义制度。当然,它是在进化的,在斯大林死后,它的残酷性有点削弱和缓和。但是,本质没有变化。”

关于社会主义思想。“苏联的极权主义当然不能成为任何人的典范。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这种制度在苏联的胜利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反对社会主义思想的理由。”

“我的观点是确定的: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意义和自己的历史现实性。不仅是因为这种包含着诸如公正、平等、自由和民主概念的思想任何时候都不会消失,而且还因为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每天都有力地证实:对公正、平等、自由和民主的要求,对团结的要求并没有消失,相反在增长。”

关于苏联的一党制和极权主义制度。“革命胜利后取缔非共政党和取消言论自由,是同民主绝裂的鲜明标记。在非常形势下,可以采取作为临时性的类似措施。而在社会生活中把一党制和‘观点一致’作为原则来实行则不可避免地导致事物正常进程的颠倒和专横行为,并产生严重后果。

我认为,不管以什么样的理由证明1917年以后镇压和粉碎俄国的其他政党是必要的,一党制的最终确立或许是最严重的错误之一,它使十月革命未能成为有力的民主发展和国家真正繁荣的基础。

到20年代末,苏联社会已完全被党以及它的意识形态所垄断。国内确立了镇压性的实际上是极权主义的制度。”“……这种制度的特征是:否定政治多元论,‘党-国’(一体),在国家垄断所有制基础上的对国家进行包罗万象的、严厉的和过度的中央集中管理。”

关于苏联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框架,斯大林意识形态的理论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损害。”“提出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完全占优势、绝对都是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义力量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社会的问题未必是合理的和有前途的。”

关于改革时期的苏联共产党。“在改革时期采取了对党的活动进行实质性改组的方针和党内民主化的方针,最后实行改变它在社会中作用的方针。但是,苏共的结构、工作方法,它的名人统治集团浸透着旧的习惯、传统和规则,以至于要对它进行改革和要把它转变为一个正常的政治组织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归根到底,苏共中央赞成民主化、政治多元化、自由选举、建立混合的市场经济、改革联盟的联邦等。后来,在1990年苏共28大上,这都得到了批准。但是苏共最终未能经受住成为改革党的考验。它实际上支持——中央委员会的多数人以及许多州和地区党委支持——1991年八月叛乱,从而对自己作出了判决。”
关于民族问题。“……如同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里一样,在民族进程中也出现了非常矛盾的东西。随着国内确立了极权主义,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开始被强行纳入外来的意识形态框架内。由莫斯科强加的革命性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与多数居民的传统和已经形成的精神相异的人为的产物。”

关于苏联年代的总结。“无论怎样,革命都以它的所有代价给俄国带来了历史的革新,把俄国从封建专制主义过去的遗产中解放出来,使得国家开始了现代化。这样做的时候依靠的是人民的智慧、劳动和英勇行为。忘记这一切并简单地把苏联政权的几十年描绘成几乎是忧愁的年代是不诚实的。……

是的,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的。这是对的。而这首先是极权主义制度统治的结果,是斯大林主义及其后果的衍生物。过去年代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就是要无条件地谴责和抛弃极权主义。……

事情的另一方面是,苏联历史再次证明,表面上如此稳定和强大的极权主义最终使国家注定要变得软弱。同时,极权主义使人同国家、所有制、政治、文化相分离,试图压制社会中最微小的多样性,使社会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刺激,从而使自己注定要遭到失败。

还有一个从反面得出的结论是:只有民主能够成为社会健康的和蓬勃发展的基础,成为揭示和利用社会所有机会的基础。”

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认为:第一,十月革命后在苏联建立的不是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斯大林的极权主义主义制度,而这种制度是必然要失败的;第二,一党制和“观点一致”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第三,苏联存在民族问题。各加盟共和国处于无权地位。第四,苏联年代有消极的东西也有积极的东西,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在苏联失败的是极权主义主义制度,而不是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仍然是生命力的。

当然,很难准确地判断戈尔巴乔夫上述观点中哪些是改革前就有的,哪些是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哪些又是在苏联解体后总结出来的。

但是,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虽然知道苏联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困难甚至危机,但他并没有一套明确的完整的改革计划。戈尔巴乔夫后来在坦率地予以承认后作了如下的辩解:“在社会发展基础发生深刻的实质性变化的时期,提出某种先前制定好的“模式”或者改革的明确图表不仅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是不可能的。”

但是,缺乏明确完整的改革计划并不意味着戈尔巴乔夫改革是杂乱无章的。从后来改革的进程和戈尔巴乔夫的自述来看,他的改革是有榜样的;他的改革设想和计划是有着深刻根源和基础的;他的改革决心和信心是极其强烈的。

他把赫鲁晓夫看作改革的先驱。他说:“主要的是赫鲁晓夫留下的东西——使斯大林主义名誉扫地。勃列日涅夫时期翻本的试图破产了。已经无法恢复斯大林主义的秩序。这是开始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所以,我承认改革同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所做的事情有一定的联系。总之,我高度评价他的历史作用。”因此,他实际上把他在80年代中期发起的改革看作是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的继续。

他把持不同政见运动当作他改革的精神方面的基础。他说:“改革成熟的明显标记是持不同政见者的活动。他们受到了镇压,被驱逐出国家,但他们的道德立场和他们所提出的建议(例如萨哈罗夫的思想)在为改革准备精神前提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他还从一些外部事件和外部因素中吸取了一些有利于形成他改革思想的东西。他对此是这样说的:“应该说,对外因素也有自己的意义。譬如,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在我们社会里引起了深入的思考。……我要指出诸如勃兰特的“东方政策”或以“欧洲共产主义”探索社会进步的新途径等现象的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在我们国家的深入思考——思考有关民主、自由与和平的价值以及它们的实现途径。”

正是在总结苏联以往改革的历史和吸取国外他认为有益东西的基础上,戈尔巴乔夫形成了他自己有关改革的观念和思想。

他初期改革的重点是在经济领域。但是当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时,他把视角转向了政治领域。他认为,“那些年代,我们发展的辩证法就是,没有社会的政治解放,没有保障自由,也就是摧毁极权主义的政治结构,要在经济领域进行重大改革是不可能的。”

政治改革的内容就是他所倡导的公开性和民主化。他要求“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性”,“彻底恢复列宁的公开性原则、社会监督、批评与自我批评”。[32]他主张“……致力于在当前条件下恢复新制度的列宁主义面貌,清除它的积垢和变形,摆脱一切制约社会前进和妨碍它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潜力的东西。”这就是说,要在现存制度的范围内,去除他所说的变形东西,恢复列宁主义原貌。

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发展,戈尔巴乔夫的思想和立场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变化。他对现存制度产生了怀疑,认为改善现存制度是一种幻想。他在后来的总结中说:“幻想在于,我那时就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样认为:通过完善现存的制度是能够达到这一点的[34]。但是,随着经验的积累,很清楚的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使国家受到损害的危机不是局部性的而是系统性的。发展的逻辑导致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是必须去完善制度,而是要深入到它的基础中去并改变这些基础。这里指的是逐渐地向社会市场经济过渡,向建立在法律和充分保障人权基础上的民主政治制度过渡。”

由此看来,他在1989年提出要对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全面改造,其含义实际上已经不是改善而变更现存制度。其标志就是实行差额选举制、接受多元政治论和修改保障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的宪法第六条款。

这样,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就由初期的改善现存制度转变为后期的变更现存制度但同时保留经过革新的联盟。用他的话说是:“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会有质的更新,在民主的道路上战胜极权主义制度。”同时,他坚持认为联盟是可以保留的。

但问题是,苏联这样的多民族单一制的联盟恰恰是建立在现存制度基础上的。动摇和瓦解了制度本身,也就等于开启了苏联解体的闸门。

第1,俄罗斯没有分解,
第2,分解的是苏联,苏联是由各个身份相同的国家加入的, 如俄罗斯以及白俄罗斯等其他国家
第3,苏联解体的原因在于幅员辽阔,但是都是几百年间通过巧取豪夺才变那么大的,人心在苏联落后时候就不会再向着它了,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民族自决的政策外加西方国家的作用,所以解体了

俄罗斯没有分解,分解的是苏联

解体前一个戈尔巴乔夫 解体后N个总统 ,分解的是苏联

解体前一个戈尔巴乔夫 解体后N个总统


俄罗斯解体分成几个国家?
解体的是前苏联,前苏联解体后分为15个国家,俄罗斯是其解体后的15个国家之一。1991年12月25日,作为全世界最强大国家之一的苏联,宣布了自己的死讯。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议会,在这一天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被要求停止运作,俄罗斯作为它的政治继承国由此诞生。前苏联...

苏联解体后分解成几个国家,具体是哪些国家?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了苏联的唯一继承国。曾经的泱泱大国分解成了15个独立的国家。

为什么俄罗斯分为很多“共和国”
因为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完整的称呼是:俄罗斯联邦。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即俄罗斯联邦中央政府之下成立了很多自治共和国。这些自治共和国和其他州、自治州、自治区、边疆区和联邦直辖市一样属于俄罗斯联邦的一级...

苏联解体后分解成几个国家,包括哪一些?
1991年苏联解体,分解成15个国家,其中最大的就是俄罗斯,以前的苏联本质上是以俄罗斯为中心的。十五个国家的名字分别是: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独立、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解体的先后顺序:1、...

苏联由哪些国家组成?解体后分成了哪些国家?
在上个世纪,世界的格局完全不同,那时候是两个超级大国,只不过现在被解散了,解散的国家叫苏联,因为一些政治原因各国小国相互脱离,那么苏联有哪些国家组成?后来被分解成哪些国家?苏联以前有十六个国家构成,比如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后来被分解成15个国家,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国,白俄罗斯以及...

俄罗斯解体成了哪些国家?
现在的俄罗斯的疆域基本上是和苏联时期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疆域相同,和沙俄时期相比疆域缩小了大约25%,但论领土面积仍然是世界第一大国。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要真论述起来写多少本书都可以。简要来讲,根本原因是其体制僵化,已经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而改革长期未见成效,没有突破原有体制束缚。具...

苏联分解成哪16个国家
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摩尔多瓦、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立陶宛、拉托维亚、爱沙尼亚、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存在于1922—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由苏联共产党执政。其由15个权利平等的加盟共和...

苏联解体后分解成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后分解成15个国家,具体内容如下:各加盟共和国独立时间如下:1、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2、格鲁吉亚:1991年4月9日。3、爱沙尼亚:1991年8月20日。4、拉脱维亚:1991年8月21日。5、亚美尼亚:1991年8月23日。6、乌克兰:1991年8月24日。7、白俄罗斯:1991年8月25日。8、摩尔多瓦:1991...

苏联解体后分解成几个国家,具体是哪些国家
一、苏联解体后分解成15个国家分别是: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独立 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二、俄罗斯是苏联的前身,是前苏联唯一继承国。三、解体原因:1、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

苏联解体成了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

武邑县13031356493: 为何俄国要分解外蒙古防范中国?貌似从来都是俄国侵略中,这怎么解释? -
百俩小儿: 因为中国四二战四巨头,如果没有内战很快超越苏联! 国家利益,为了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建立一个战略缓冲地带,况且外蒙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武邑县13031356493: 苏联解体时怎么回事啊 ?解体成为哪几个国家啊? -
百俩小儿: 苏联于1991年12月25日正式解体各加盟国分别于解体前宣布独立 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 格鲁吉亚:1991年4月9日 爱沙尼亚:1991年8月20日 拉脱维亚:1991年8月21日 亚美...

武邑县13031356493: 苏联解体后分解成几个国家,包括哪一些?为什么苏联会解体?俄罗斯算是苏联吗?俄罗斯是一个,其他小的国家是哪些? -
百俩小儿:[答案] 东斯拉夫民族为主体的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武邑县13031356493: 俄国“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形成两个政府?
百俩小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的沙皇俄国打得筋疲力尽.沙皇军队腐朽不堪,屡战屡败,成千上万的青年人丧生沙场,百姓离乡背井,饥寒交迫,土地荒芜,商品奇缺,物价...

武邑县13031356493: 苏联分解成多少个国家 -
百俩小儿: 1991年前苏联解体分为15个国家.前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在1922年至1941年间由15个共和国组成的联盟共和国,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解体后就分解为15个国家.

武邑县13031356493: 俄罗斯不是分解了吗?为什么面积还最大 -
百俩小儿: 俄罗斯没有解体,是苏联解体的,苏联是2240万平方公里的,而俄罗斯是1710万平方公里的

武邑县13031356493: 从苏联分解各国原属于原俄国吗 -
百俩小儿: 是的,苏联分裂出来的共和国原来就是俄罗斯帝国的控制土地,实际上,原来的俄罗斯帝国控制的土地比前苏联更大,还包括现在的芬兰、波兰等地.不过俄罗斯帝国控制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是其通过战争掠夺来的,所以统治基础非常不稳,一旦帝国崩溃,这些边沿的土地很快就宣布独立.

武邑县13031356493: 为什么俄国大量输入生活日用品 -
百俩小儿: 在苏联分解的时候 俄罗斯是当时苏联重工业地区,俄罗斯轻工业一直落后.

武邑县13031356493: 俄罗斯、白俄罗斯、俄国、苏联、前苏联的关系? -
百俩小儿: 俄国是沙皇俄国,俄国后来和别的国家组成了苏联 ,91年苏联解体,其中有俄罗斯、白俄罗斯等;而前苏联是现在对苏联的称谓.

武邑县13031356493: 俄罗斯为何进军乌克兰
百俩小儿: 为了国家地缘战略利益.1.乌克兰政派(也可能是地域导致的政见对立),以及其分... 否则,会失去很多对美帝和北约的反遏制.4.俄罗斯虽强调和平的重要性,但俄罗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