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句话出自哪里,有什么典故?

作者&投稿:孙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出处是什么?~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句话出处来自黄俊雄布袋戏的人物“衰尾道人”(衰尾=闽南语倒楣之意)的口头禅,剧中“衰尾道人”是搞笑型的反派,常出醙主意导致投靠的大哥领便当,见情势不利便溜之大吉。

扩展资料:

布袋戏(闽南语读音:boo dei hi)又称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闽南地区)、广东潮汕与台湾等地区流传的用布偶来表演的传统地方戏剧剧种。
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
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早期许多的迎神庙会场合里,布袋戏是最常看到的民间戏曲表演之一。

《晋书·王坦之传》:“初, 坦之 与沙门 竺法师 甚厚,每共论幽明报应,便要先死者当报其事。后经年,师忽来云:‘贫道已死,罪福皆不虚。惟当勤修道德,以升济神明耳。’言讫不见。”

道友代指别人,贫道指自己。
整句翻译过来就是:
兄弟你死吧,我不死。
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
在网络小说中常常看见这句话。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种省略似乎只在闽南语中存在。更确切地说,开始似乎只在布袋戏中存在。留言中甚至有朋友认为,此语是某位布袋戏大师发明的。我不知道这种用法是闽南语的常规,还是某位个人的灵光一现,总之,此语在闽南语地区广为流传并得到了接受。个人创造了一个不符合先前语言规则的说法,结果影响力太大,逼得语法作出相应改动,也并不是罕见的事。
后来不知怎地,此语逐渐在网络小说中也流行起来。可能他们写修真之类故事时参考了布袋戏吧。之后网络上的其他地方也出现了这一用语。后来的这些作者、读者、用户并不仅限于闽南语地区,于是,不理解就出现了。像我,就曾以为这种句式是试图模仿古汉语。我猜,那些作者也未必个个都了解此语的闽南语来源,说不定也以为是来自古汉语呢。

一、出自哪里

这一句闽南语中有关人性的谚语,和道教思想是没有关系的(注:和道家更是扯不上边。道家和道教,前者是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后者是宗教思想,二者没有关联)。民间谚语一般是由人民群众的口头语整理而成,通俗易懂,哲理性强,开始只在布袋戏中存在。所以没有具体出处。

二、典故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句话没有典故,通常用于网络小说中。

三、意思解释

道友代指别人,贫道指自己。整句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

兄弟你死吧,我不死。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

四、用法

1、一种是“死人了”这样的用法。

如“出事了!死人了!”“死人没?”“没死人,死了几匹马。”分析起来,也是动词“死”+名词“人”,并且,“人”是“死”这个动作的发出者,结构与“死道友”“死贫道”是一样的。

2、另一种用法举例如“死猫、死狗,死谁也不会死你,放心吧。”

这种用法和“死道友不死贫道”几乎一样,意义上也比较接近。只不过在使用情景上,一个是自己说,一个对别人说。

五、“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句话的影响

开始只在布袋戏中存在。可能是某位布袋戏大师发明的。

此语在闽南语地区广为流传并得到了接受。此语逐渐在网络小说中也流行起来。写修真之类故事时参考了布袋戏吧。之后网络上的其他地方也出现了这一用语。后来的这些作者、读者、用户并不仅限于闽南语地区。



这句话出自香港的粤语俚语。原话应该写成”死毒友不死贫道”。但由于粤语中”毒”与”道”同为谐音,翻译者将粤语翻译成国语时直接把”毒友”翻译成为”道友”(其实这个翻译是错的)。整句话在粤语中的意思是:毒友(瘾君子)和道士虽然两者的第一个字发音都是一样,但是”毒友”并非”道友”,所以”毒友”与”道士”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毒友(瘾君子)死了,也不能因此找道士的询问。引申出来的含义就是:其他人怎么死与我没有任何关系,不要来找我麻烦。

道友代指别人,贫道指自己。
整句翻译过来就是:
兄弟你死吧,我不死。
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
在网络小说中常常看见这句话。
在闽南语,「衰」是倒楣的意思。民国六十年代在台湾轰动武林、惊动万教的布袋戏《云州大儒侠》,有个甘草人物「衰尾道人」,他的口头禅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衰尾道人」不只自己倒楣,谁碰上他谁都倒楣,堪称「衰神」的典型。

这句话对道教思想严重曲解,道家在历史上除强济弱,也有大量道士卫国战死而被封神。
《道经》:“或有诸仙子,住於深洞中,修心鍊丹药,以求大道玄。或有诸仙子,处如尘世界,化现无碍惠,以求大道玄。或有诸仙子,现行染妙法,救於众生者,以求大道玄。或有诸仙子,坐於东海隅,千万余年中,以求大道玄。或有诸仙子,多闻智过人,强识於文字,以求大道玄。或有诸仙子,休粮服松栢,弹琴水心火,以求大道玄。或有诸仙子,持剑於荒郊,降伏十种魔,以求大道玄。或有诸仙子,符禁咒术功,除殃遣鬼魔,以求大道玄。或有诸仙子,海上驾青鸾,度运归仙道,以求大道玄。或有诸仙子,持经念洞章,救彼凡夫者,以求大道玄”
小说类型
仙侠异侠


死道友不死贫道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来去谁可阻,非生非灭,非空非非空。道友代指别人,贫道指自己。整句翻译过来就是:兄弟你死吧,我不死。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在网络小说中常常看见这句话。“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句话来自黄俊雄布袋戏的人物“衰尾道人”(衰尾=闽南语倒霉之意)的口头禅,剧中“衰...

死道友不死贫道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香港的粤语俚语。原话应该写成”死毒友不死贫道”。但由于粤语中”毒”与”道”同为谐音,翻译者将粤语翻译成国语时直接把”毒友”翻译成为”道友”(其实这个翻译是错的)。整句话在粤语中的意思是:毒友(瘾君子)和道士虽然两者的第一个字发音都是一样,但是”毒友”并非”道友”,...

“死道友不死贫道”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哪?
在道教文化中,"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句话有着特殊的含义。直译起来,它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生死之交,而是指在追求道义或大道的过程中,某个修行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道法的实践,可能会牺牲掉与他同修或者视为道友的人。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个人修行的优先,而非对同伴的真正关怀。这句话的出处来自于...

“死道友不死贫道
《道经》中的“死道友不死贫道”一说,其含义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兄弟相残,而是强调个人修行与道德选择的取舍。这句话揭示了仙人追求大道时的不同方式和立场,他们或在深洞中专心修炼,或在尘世中行善积德,或以法力救赎众生,或以智慧研习文字,或通过极端的修行如断食、降魔等,甚至借助符咒和神通驱邪,...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句话出自黄俊雄布袋戏的人物“衰尾道人”(衰尾是闽南语倒霉之意)的口头禅,剧中“衰尾道人”是搞笑型的反派,常出醙主意导致投靠的大哥领便当,见情势不利便溜之大吉。注意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种省略似乎只在闽南语中存在。更确切地说,开始似乎只在布袋戏中存在。留言中甚至有朋友...

死道友不死贫道如何反驳
同生死,共患难。死道友不死贫道可以用同生死,共患难来反驳,死道友不死贫道 ,道友代指别人,贫道指自己。整句翻译过来就是:兄弟你死吧,我不死。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

死贫道不死道友是什么意思?
死道友不死贫道,意思是有人当挡箭牌就不必自己出面,也可以理解为如果有人作死不要陪他一起作。这一句闽南语中有有关人性的谚语,和道教思想是没有关系的。目前流行的一些网络词汇有:1、疯狂打call,出自日本演唱会Live应援文化,用来表示对台上偶像歌手的肯定,粉丝跟着节奏挥舞荧光棒,营造热烈的气氛...

死道友不死贫道文言文
「死道者不死贫道,亦复何言?」这是引自《庄子·秋水》的句子。一位道士对秦王说,人死后能够转移到别的地方去,死路并不是真正的终点。秦王问道:“那么聪明智慧的贫道死后会去哪里呢?”道士回答道:“聪明智慧的死道友死后不会死去,贫道又会去哪里呢?”这里所谓“死道者”,是指理解死亡的人...

“死道友不死贫道”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哪?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一表达,直白地诠释为一种自私自利的心态,意味着在面临利益冲突时,宁愿牺牲他人的利益来保全自己。它源自古老的道家经典《道经》,这是一部记载仙人追求大道不同途径的文献。在《道经》中,作者描绘了一系列仙子的形象:有些在深洞中专心修炼,炼制丹药以期达到道教的最高境界;有...

死道友不死贫道什么意思
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意思是牺牲别人保全自己。该成语源自中国道教文化中的一句俗语,原本是对道教修行者之间的一种调侃或玩笑话。但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种处世态度和行为选择,即面临困境或危险时,更倾向于保全自身而非顾及他人。详细解释如下:一、道教文化中的理解 在道教文化中,“...

昌吉市13789662902: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句话出处典故是什么? -
居响帮凝: 这话其实没什么出处,是现代人杜撰的. 道友代指别人,贫道指自己.整句翻译过来就是: 兄弟你死吧,我不死.

昌吉市13789662902: 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出处? -
居响帮凝: 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意思是“就算死别人也不能死本人,就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引申出来的含义就是“其他人怎么死与本人没有任何关系,不要来找本人麻烦.”这一句闽南语中有有关人性的谚语,和道教思想是没有关系...

昌吉市13789662902: 谁知道死道友不死贫道出自什么地方啊 -
居响帮凝: ……一级那个说的还算可以,具体我再说一说好了王坦之和竺法师相约告死的事情聊斋中也有用,但《晋书》这本书的作者却是房玄龄等为首的唐人,唐人怎么能修晋书呢?而实际上,《晋书》的诞生离不开令狐德棻建策的“广收天下遗书”.所以实际上,这句话虽然早就有了,却是在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体现出来,相约告死这种事情,明清时多见.而之前……所以,这句话是出自明清时期的民间,而且,应该是出自南方.毕竟,在布袋戏之前,可是没有道友这个词的.

昌吉市13789662902: “四道友不死贫道”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 -
居响帮凝: 出处应该是台湾布袋戏,霹雳眼还是霹雳金光里秦假仙说的一句话吧,“反正死道友,不是死贫道”

昌吉市13789662902: “死道友这句话,不死贫道”这句话出自哪儿? -
居响帮凝: 张三丰

昌吉市13789662902: 是谁提出:死贫道,不死道友;又是谁提出:死道友,不死贫道 -
居响帮凝: 第一句是贫道说的,,第2句是道友说的

昌吉市13789662902: 死道友不死贫道有出处么?是典故否? -
居响帮凝: 讽刺道家的一句口语,形容自私. 没有出处和典故.

昌吉市13789662902: 下面这段话的出处是?
居响帮凝: 《晋书·王坦之传》:“初, 坦之 与沙门 竺法师 甚厚,每共论幽明报应,便要先死者当报其事.后经年,师忽来云:'贫道已死,罪福皆不虚.惟当勤修道德,以升济神明耳.'言讫不见.”它出自《晋书·王坦之传》

昌吉市13789662902: 经常看到这话:死道友不死贫道是什么意思 -
居响帮凝: 出事朋友扛,自己没事,这是台湾早期布袋戏里面常见的一句台词,

昌吉市13789662902: “死要死道友,死不死贫道”到底是啥意思啊? -
居响帮凝: 死道死道友,死不死贫道也称 死道友不死贫道 如.他死总比我死好,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嘛 我心里念叨:老王啊老王,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会小弟我自身难保,只能拿你开刀了! 就是说 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害别人的利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