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习俗的成语

作者&投稿:移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形容民风民俗的成语~

1、抱素怀朴
成语解释: 素、朴:指事物的自然状态。借指民风淳厚,人心安定。
出自:《乐府诗集-郊庙歌辞-汉郊祀歌》:“易乱除邪,革正异俗,兆民反本,抱素怀朴。”
翻译:更改混乱和不正的民风,将不正当的民俗更改,百姓在国家安定兴盛时,保持淳朴的本质而安居乐业的景况。
2、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成语解释:关:函谷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民风好文,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民风好武,多出将帅。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翻译:有谚语这样说:“函谷关以西出武将,函谷关以东出丞相。”

3、民淳俗厚
成语解释: 民风质朴敦厚。
出自: 明-宋濂《敦睦堂记》:“海东之邑,闻有民淳俗厚如邹、鲁者。”
翻译:在东边大海的小城里,听说民风质朴敦厚如同山东省邹县、鲁县一样。
4、百里异习
成语解释:异:不一样;习:风俗习惯。相隔百里远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出自:晏子《晏子春秋-问上》:“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翻译:相隔百里远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千里而殊俗:指风俗不同的远方。
5、化民成俗
成语解释: 化:教育,感化;俗:风俗习惯。教育感化民众,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风俗习惯。
出自:《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翻译: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1、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寒食,指寒食节。元宵,指元宵节。全句比喻天天都像过节一样,生活豪奢,无节制的寻欢作乐。

  2、井井有条
  清明节的折柳、戴柳的习俗,后来就演化为把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即源出于此),这也是清明节植树的起源

  3、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这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崔护,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人,贞元十二年进士,官岭南节度使。《太平广记》中有一则关于他作此诗的故事:崔护在中进士前的某年清明节,独游长安城南,看见一座桃花盛开的农庄,他上前去叩庄院的大门,想要讨杯水酒来解渴。出乎意料的,一位姿色非凡、艳如桃花的女子开门接待。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情不自禁地前往寻访那位女子。桃花依旧,但大门深锁,芳踪杳然。崔护失望之余,在门扉题上「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以记那位姿色非凡的女子。后来「人面桃花」演变为成语,除可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外,也被用来形容景色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伤。

  4、大力将军
  查伊璜是浙江人,清明节去野寺饮酒,见殿前有个古钟,能装两石多的东西,可是古钟上下土痕手迹,俨然是新近留下来的。从下面向里窥视,见里面有个竹筐,不知装的是什么。让几个人帮忙,想掀开古钟来看看,却无法移动一点。伊璜更加惊讶,决定慢慢喝酒等着;不一会,有个乞儿进来,带着要来的食物。只见他用一只手提起古钟,一只手把食物放进筐内。放完了合上古钟离去,不久乞儿又来,从古钟下探取食物。吃完了再探,轻松的如同打开箱子。大家都很惊讶。伊璜问:“你这样有本事,为什么要行乞呢?”回答说:“我吃的多,没有人雇我。” 伊璜劝他去投军,乞儿担心没有门路。伊璜于是带他回家,给他饱饭吃,估计他可以吃五六人的饭。给他换了衣服鞋袜,送他五十金打发他走了。
  十几年后,查伊璜有个子侄在闽南当县令,忽然有个叫吴六一的将军前来拜见。攀谈间,问:“伊璜先生是你何人?”回答说:“是我叔父。他与将军有旧吗?”说:“是我的老师。一别十年了,很是想念。希望能见上一面。”那个子侄胡乱答应了,但私下想:叔父是名贤,怎么会有武家弟子?不久伊璜来了,告诉了他,伊璜也是茫然没有记忆。因为对方问讯的很殷勤,于是前去拜会。将军疾出,到大门外来迎接。伊璜仔细看,素昧平生,怀疑将军搞错了。但是将军态度越发恭敬,打发走了别的客人,连请伊璜进了三四重门,看见有女子往来,知道是私宅,伊璜止步。将军作揖,请伊璜登堂就座。有人捧来朝服,将军遽起更衣,伊璜不知他要干什么。数人将伊璜按在座位上,将军以参见父君的大礼向他朝拜。伊璜大惊,更加不解。将军换了便服,陪了坐下,笑道:“先生不记得那个举钟的乞儿了吗?”
  后来查伊璜在修史一案(清朝初年的一场文字狱)中受株连,被收监,最终能够得以幸免,都是因为将军出的力。

仅供参考:
1.三长两短 有学者以为三长两短指的是未盖上盖儿的棺材,因为棺材正好由三块长木板、两块短木板构成一个匣子。棺材是用来装死尸的,“三长两短”在口语中常指意外的灾祸、有生命危险的事故,或许与此有关。这位学者担心随着火葬制度的推行,后世见不到棺材也就搞不清“三长两短”的来源了。“三长两短”指棺材的说法不无道理,但仔细推敲一下,人死后棺材岂能不盖上盖儿?且不说盖棺论定,不盖之棺焉能下葬?可是盖上盖儿那就不是“三长两短”而是四长两短了,或许另有他解。

2.半斤八两

3.七上八下

4.天衣无缝 “天衣无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天仙穿的衣服没有任何拼接的缝隙。它来源于《前蜀·牛峤·灵怪录》:织女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5.沾沾自喜 汉朝的魏其侯窦婴,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堂兄的儿子,为人十分好客,汉景帝刚即位时,他就担任詹士的官职。
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窦太后非常疼爱他。有一天,梁孝王进宫,汉景帝以兄弟名义宴请他,此时汉景帝还未立太子。酒喝的尽兴时,汉景帝随意的说:“我如果死了,就把王位传给梁王。” 窦太后听了很高兴。但这时窦婴举起一杯酒进奉给景帝并说:“汉朝天下是高祖建立的,王位应该是父子相传,这是汉朝订下的典章制度,皇上怎可擅自传给梁王呢!”窦太后因此非常厌恶窦婴。后来,窦婴嫌詹士职位太小,就称病辞官。于是窦太后就将他除籍,也不准他再进宫朝见。 汉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造反,景帝考察后发现,在宗室和窦姓诸外戚中并没有比窦婴更贤能的人,所以就赏赐窦婴黄金千斤,并任命他当大将军,把吴、楚七国之乱平定。窦婴敉平七国叛乱之后,景帝重用他还封他为魏其侯。汉景帝四年,立栗太子,魏其侯被派任为太子傅。
汉景帝七年,太子栗被废,魏其侯虽多次替栗太子谏争,但都没有效果,魏其侯就推说有病又辞官了。他隐居在蓝田县南山下好几个月,众宾客、辩士都来游说,但都不能说服他。后来,梁地人高遂来劝说他:“能够给您富贵的是皇上,能够让您成为朝廷亲信的是太后。如今您担任太子的老师,太子被废了不能力争,而力争了又不被采纳,又不能殉职。您托病引退,却拥抱美女,退隐闲居而不参与朝政。把您这些情况放在一起相互对照,很明显的您是在张扬皇上的过失。如果皇上和太后因此而加害您,那您全家都将被杀害。”魏其侯觉得有道理,就回朝做官了。
后来,在桃侯刘舍被免除宰相职位时,窦太后多次推举魏其候来继任。汉景帝说:“太后难道以为我吝啬而不让魏其侯当宰相吗?魏其侯这个人骄傲自大,行事轻率大意,实在难以胜任宰相的重任。”于是没有任用他,而起用了建陵侯卫绾做宰相。
“沾沾自喜”这句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演变而来,用来形容人自以为满足而洋洋得意。

6.三人成虎

7.无商不奸 85岁的叔父程诗英学贯中西,文理皆通,退休前为上海葡萄糖厂总工程师,一度也为上海制药业知名专才,却对近代掌故十分有研究。
那日与他闲聊,他很认真说起,“无商不奸”是后人杜撰的,原意为“无商不尖”。“无商不奸”之说最盛之时,应在国民革命,特别军阀混战之时,到处听到有严惩不法奸商,封铺查店的,而在民间历史悠久的说法应为“无商不尖”。
我叔父不是史学专者,所述全无学术依据,我们权且当野史听听,供读者茶余饭后消暑闲谈。
“无商不尖”,出典为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标准分量,银 货两贷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再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 一点添头。这是老派生意人一种生意噱头,尽管明知羊毛出在羊身上,但人总有贪小心理,我们热衷了讨价还价,其实也出于此心理。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 受用,故有“无商不尖”之说。
“无商不尖”不止体现在买米,旧时去布庄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都有点添头;十里洋场上海的商家也奉守“无商不尖”的金科玉律,王家 沙吃客小笼馒头免费送蛋皮丝开洋清汤,“老大昌”称糖果奉送两根品牌三色棒头糖。叔父回忆当年圣约翰大学后门一溜都是那种五角一客的罗宋大餐馆,货真价实 的牛肉浓汤一客用一只小钢精锅盛得满满的,面包尽吃不动气,或者老板体谅大学生胃口好,这一“尖”招来生意红火。
现代生意之道再加传统经营之道并举,就是成功之道。后来的电话订货、送货上门、免费维修、包退包换……都由“无商不尖”派生而来。
现今改革开放,“无商不尖”又回来了,连出租车也不是你上一车就急吼吼开码表,而是送你一码;就餐送水果甜品,还有送饮料冰淇淋的;买顶房送阁楼,买楼送 车位。当然,“无商不尖”,“尖”得要有诚意,要有质量,如有的餐馆将烂渣渣的切得比云片糕还薄的西瓜作“添头”,那是糊弄客人,弄巧成拙,自砸招牌。
我也有点相信“无商不奸”是“无商不尖”的讹传或读白了或是后来的新词语。中国传统,做生意都为作坊式的家族经营,从来笃信“和气生财”“童叟无欺”,做 的都是周边街坊邻里熟客生意,古时没有传媒广告,商家的品行全在客人一张嘴上,故一个商字,商的形象立在出入客人的口上,所谓“有口皆碑”。再讲,开出一 个店面不容易,谁都想将生意长长久久做下去。从前老法作保,一定要有家商铺作保,为一种声誉保证,不会突然人间蒸发。因此,除非是存心不想做生意,否则, 何故以次充好,短斤缺两,欺人诈人,作奸多端自砸招牌?那明摆着是“作死”。因此,“无商不奸”此话极不科学。江湖上卖人肉馒头做假药假酒或者有,但不至 于“无商不奸”一棍打死一船人。
“无商不尖”,就很有科学性也有史实根据。撇开史学研究,我个人希望欣逢盛世,但愿“无商不奸”从我们字典中消失,“无商不尖”,笑傲商界。

8.六亲不认 说起六亲不认是说,某人不通人情,于亲不顾。褒义的是指办事不讲情面,铁面无私。其中“亲”字应是指“亲戚”。咱中国有“亲戚朋友”一词,亲戚放在朋友前面,当是说中国人自古就视亲情的意思吧。 说起咱中国人的亲戚,就得说到亲戚的辈分,同辈的人不一定年龄相同。在我小的时候,家里有个亲戚的孩子也就4、5岁,竟然和我四十多岁的长辈“平级”。还有个街坊,是两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78岁的要管72岁的叫姨儿,您说这事儿闹的。这亲戚辈分的一分,等逢年过节的凑到一起,这当小辈的可惨了,能把您给叫晕了、整糊涂了。话题扯远了,咱再回到“六亲不认”这句成语上,有人问了,这“六亲”是哪六亲。又是从哪儿来的哪。告诉您,“六亲不认”中的“六亲”是说法不一。《左传》中所说的:“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亚”就是这六亲;《史记》也说了“六亲”是“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为六亲;《老子》中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汉书》,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但不管哪种说法的“六亲”,都是指直系的长辈、同辈和妻子是无疑了。
要说对长辈的称呼,归了包堆(音:ZUI读一声)的说那可就多了去了:您比如:曾祖父、曾祖母;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干爸、干妈、义父、义母、令尊、乃翁、先考、令堂、慈母、令慈、堂上、膝下、大爷、世伯、年伯、师伯、表叔、恩叔、盟叔、世叔、婶母、舅父、姨母、姨父、姑姑、姑父、公公、婆婆、岳父、泰山、丈人、岳母、丈母娘等等。
除了对长辈的称呼,对同辈的称谓也不少:丈夫、妻子、相公、嫡、妾、娣姒、情人、哥哥、兄长、弟弟、昆仲、姐姐、妹妹、阿妹、嫂子、弟妇、妯娌、姑爷、连襟、夫婿,现在还有老公、老婆。
当上面说的每一种称呼,要是单个的拿出来也不少,就拿“丈夫”来来说吧,就有:夫婿、官人、当家的、夫君、孩子他爹、汉子、良人、男人、女婿、他爹、外子、先生、老公、相公、爷儿们、拙夫。
而“媳妇”的称谓也不比“丈夫”少:爱人、夫人、太太、媳妇、大姐姐、姐、大嫂、娘子、荆人、拙荆、贱荆、贱内、中馈、糟糠、内助、贤内助、内掌柜、内当家、山妻、婆姨、堂客、老婆、老伴、屋里的、孩儿他妈等。
这是在日常生活里对“丈夫”和“妻子”的称呼,要放在京剧舞台上,还有上年纪的丈夫叫老婆“妈妈”,老婆子叫自己“老公”为“姥姥”的。
对下一辈的称呼就更多了,如:儿子、令郎、令子、令嗣、螟蛉、嫡子、庶子、少爷、弱息、犬子、晚生、小犬、义子、宗子、女儿、干女儿、令爱、小女、义女、儿媳妇、少奶奶、媳妇、姑老爷、女婿、东床、郎婿、娇客、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儿、重孙子、玄孙等。
咱中国论起亲戚还有以“五福”论的,不如过去论去亲戚常听老辈子人说:“这家亲戚出没出无服”的说法,那什么是“五福”哪。其实,“五福”也指九族之内的关系。九族是高祖父、高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本身,长子、长子妇、从子、从子妇,嫡孙、嫡孙妇、从孙、从孙妇,曾孙、曾孙妇、玄孙、玄孙妇,称为九族。
按资料上说,“五福”是指兄弟姐妹、父辈、祖父辈、曾祖、高祖五辈,在高祖旁支的另五个福帮称为五福,五福之内的兄弟姐妹应该拜一个祖宗的。
其实。“五福”是从“五服”演化而来的,是指亲人之间的办丧失穿的丧服,一般是上5代,下5代,(都包括自己),是表明与自己关系远近的一种标志。说出了五服就不在穿孝了,其实就是指出了5代,也就是只5辈人。跟你在同一辈上的人,如果不是同一个高祖,就算是出了五服了。

参考:http://bbs.mbig.cn/thread-62348-1-1.html

9.孔融让梨

10.程门立雪

11.虚席以待

12.彬彬有礼

13.相敬如宾

14.举案齐眉

15.礼尚往来

入乡随俗
习以为常
风土人情
一日三餐
敬老爱幼
扶困济贫
仗义疏财
勤俭节约
克己奉公
安居乐业
和睦相处
礼尚往来
瓜田李下
量入为出
量体裁衣
自食其力
乐善好施
急公好义
见义勇为
知足常乐
天道酬勤
忠厚传家
礼让三先
精忠报国
除暴安良
精打细算
细水长流

染风习俗 出淤泥而不染 耳濡目染 一尘不染 染苍染黄 染旧作新 染翰成章 染神乱志 染神刻骨 八面威风 饱经风霜 暴风骤雨 弊绝风清 别有风味 捕风捉影 餐风露宿 乘风破浪 积习难改 习以为常 家喻户习 积非习贯 积习生常 积习难除 积习成俗 耳习目染 超尘拔俗 愤世嫉俗 入境问俗 入乡随俗 伤风败俗 俗不可耐 雅俗共赏 移风易俗


描述民俗风情的成语
1、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寒食,指寒食节。元宵,指元宵节。全句比喻天天都像过节一样,生活豪奢,无节制的寻欢作乐。2、井井有条 清明节的折柳、戴柳的习俗,后来就演化为把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即源出于此),这也是清明节植树的起源 3、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这句成语出自唐代...

描写风俗的成语
20、入国问俗: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21、随乡入乡:到一个地方就按照这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也比喻到什么地方都能适应。22、习俗移性: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23、未能免俗: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24、一轨同风:车轨相同...

风俗的四字成语
风俗习惯、移风振俗、敦风厉俗、遗风余俗、浇风薄俗

风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观风问俗、风俗习惯、乱俗伤风、改俗迁风、移风易俗

风俗习惯的成语
极重难返 犹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弊端或某种局面难以改变。用于消极方面。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苏松二府田赋之重》:“此固其极重难返之势,始于景定,讫于洪武,而征科之额,十倍于绍煕以前者也。”绝国殊俗 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

讲民风民俗的成语
迎春接福 南橘北枳 移风易俗 风俗人情 恭贺新喜 合家欢乐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寒食,指寒食节。元宵,指元宵节。全句比喻天天都像过节一样,生活豪奢,无节制的寻欢作乐。井井有条 清明节的折柳、戴柳的习俗,后来就演化为把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即源出于此),这也是清明...

我想问含义是好的风俗习惯的成语是什么?
1、蔚 然 成 风 【拼音】: wèi rán chéng fēng 【解释】: 蔚 然:草 木 茂 盛 的 样 子。指 一 件 事 情 逐 渐 发 展 盛 行,形 成 一 种 良 好 风 气。【出处】: 范 文 澜《中 国 通 史》第 三 编 第 七 章 第 八 节:“日 本 国 内,自 望 族 以 至 ...

风俗什么什么四字成语
风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伤风败俗、俗易风移、风移俗改、流风遗俗、遗俗流风、调风变俗、染风习俗、省俗观风、迁风移俗、浇风薄俗、观风问俗、风俗习惯、乱俗伤风、改俗迁风、移风易俗

好生活好习惯用成语形容一下
【安常守故】: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安常习故】:习:习惯;故:旧例。安于常规,习惯旧例。形容按照常规和老套办事,守旧而不思变革。【安其所习】:安于自己所习惯的事物。常指习惯势力对人的影响和支配。【安于故俗】:俗:习俗,习惯。受成规旧俗所限...

中国有哪些习俗用四字成语概括
长袍短褂、刀耕火种、刀山火海、歃血会盟、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穿金戴银

余杭区15129963393: 关于生活习俗的成语 -
鄣骆西扶: 入乡随俗 习以为常 风土人情 一日三餐 敬老爱幼 扶困济贫 仗义疏财 勤俭节约 克己奉公 安居乐业 和睦相处 礼尚往来 瓜田李下 量入为出 量体裁衣 自食其力 乐善好施 急公好义 见义勇为 知足常乐 天道酬勤 忠厚传家 礼让三先 精忠报国 除暴安良 精打细算 细水长流

余杭区15129963393: 形容习俗的成语 -
鄣骆西扶: 1、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寒食,指寒食节.元宵,指元宵节.全句比喻天天都像过节一样,生活豪奢,无节制的寻欢作乐.2、井井有条 清明节的折柳、戴柳的习俗,后来就演化为把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即源出于此),这也是...

余杭区15129963393: 急急急,,,...要6个描写民风民俗的成语 -
鄣骆西扶: 迎春接福 南橘北枳 移风易俗 风俗人情 恭贺新喜 合家欢乐

余杭区15129963393: 说起民俗风情,你想到的有什么成语 -
鄣骆西扶: 异国他乡 耳目一新 原汁原味 眼花缭乱 民淳俗厚 返朴归真 乡土气息 民族特色 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 丰富多彩

余杭区15129963393: 描写民风民俗的成语 -
鄣骆西扶: 最佳答案检举 1、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寒食,指寒食节.元宵,指元宵节.全句比喻天天都像过节一样,生活豪奢,无节制的寻欢作乐. 2、井井有条 清明节的折柳、戴柳的习俗,后来就演化为把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即源出于此...

余杭区15129963393: 有关民俗民风的词语和句子 -
鄣骆西扶:[答案] 1、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寒食,指寒食节.元宵,指元宵节.全句比喻天天都像过节一样,生活豪奢,无节制的寻欢作乐.2、井井有条清明节的折柳、戴柳的习俗,后来就演化为把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即...

余杭区15129963393: 风俗习惯的成语 -
鄣骆西扶: 采风问俗——风:歌谣;俗:风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被发文身——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断发文身——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风土人情...

余杭区15129963393: 描写习惯的成语 -
鄣骆西扶: 【安其所习】安于自己所习惯的事物.常指习惯势力对人的影响和支配.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安于所习】习惯于自己熟悉的东西.常指习惯势力对...

余杭区15129963393: 带俗的成语 -
鄣骆西扶: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白丁俗客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避世绝俗 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

余杭区15129963393: 关于风俗习惯的成语有那些呢?传统风俗习惯...多多益善Thank
鄣骆西扶: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纳西族风俗(附:纳西族图片)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民... 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