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同西方是怎样交流的?

作者&投稿:叱干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上中国人和西方人第一次相遇时,他们怎么交流?~

在一个环境中生活时间长了,就会精通

1.鉴真东渡: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2.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玄奘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经过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筐.657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西游加强了东西方的陆上联系,及古中国和天竺(今印度),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从那以后,佛教完整教义传入了中国,弥补了自西汉佛教传入中国教义的不完整,丰富了中国宗教文化,大大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3.郑和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狄亚士57年远赴非洲。郑和下西洋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促进海外贸易扩大,带动了中外经济交流与发展;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那”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马可波罗来华:元朝时,经过两次西征,疆域辽阔,东西方贸易往来畅通无阻,十分频繁。许多西方商人往来其间,有的还受到元王朝的礼遇,马可·波罗就是其中的一位。马可·波罗的父、叔都是商人,1275年马可·波罗随父、叔到达上都,受到了忽必烈的款待。此后,马可·波罗就留在朝廷做事。在此期间,他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辽阔与富有让他惊呆了。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同年9月7日不幸被俘。
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马可·波罗游记》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历史上,由于地理上的隔离,中国同西方的直接交往十分有限。中国同西方的文化和科学交流,一般先是实物交流,再后才是知识交流,而且主要是实物交流。




中国与古代西方政治制度有何异同
由此可见,中西方法律的制定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只是西方古代法典具有相对意义上的民主性。 二、中国与古代西方政治制度不同点: 1、社会基本组织的不同点: 对于社会的基本组织而言,在中西方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差异性。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知道,中国的社会是以家庭结构为基本的社会,而从西方社会来说,主要是以...

大航海时代,西方各国是怎样从海上一步步到达中国的呢?
大航海时代开始的时候,中国人在技术上显然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然而仅仅几十年之后,中国人出人意料地退出了印度洋和阿拉伯海,而西方一步步地住到了整个大洋,进而主导了整个世界。1500年,由此成为中国与西方不同历史命运的一个分水岭。那么,哪些因素导致了大航海时代中西方海上力量的不同命运呢?首先...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

中国古代对应的西方国家时代
商朝——古埃及后期,古巴比伦晚期。西周——亚叙,古埃及晚期。春秋战国时代——波斯帝国,希腊诸城邦,马其顿帝国,早期罗马。秦朝——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的希腊化国家,早期罗马共和国。西汉——帕提亚,希腊地中海沿岸诸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东汉——罗马帝国和帕提亚\/萨珊波斯。三国西晋——东西罗马帝国和...

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是什么时候?同时期西方国家处在什么阶段?
唐代。西方国家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

近代史中国向西方经历了怎样的层层递进过程
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是什么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是《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俄方称“涅尔琴斯克条约”,是中国清朝和沙皇俄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就东段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俄历7197年8月28日),中方代表...

历史知识: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封建社会的区别是什么
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中用专节论述科举制,详细介绍了科举考试的程序、考试领导体制、官员录用过程、科举考试的社会影响等,并认为这种公开竞争的考试...

中国的公元元年和西方的年份怎么统一的?
虽然耶稣只是宗教传说中的人物,但是这个纪年标志逐渐在全世界通用。根据公元纪年和中国历史纪年对照换算,公元元年是我国西汉末年时期,因此西汉及西汉以前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前的年代,东汉及东汉以后的历史年代为公元后的年代。 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把传说中的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

中国文化讲究什么?和西方文化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而西方文化就比较激进,善于冒险,勤于科学探索,崇尚自由,比较偏激。尤其是近代史以来,西方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学都发生了很多次巨变,也是造成世界不稳定因素的主要原因。自从明末清初,中国与世界交流逐渐多了起来,很多人纷纷去西方留学,学习西方文化和先进技术,也包括政府公派留学生。西方的激进...

盘锦市13139139607: 古代中国是怎么和西方国家互相交流的?
少侄低分: 通过丝绸之路交流物品,文化则有遣唐使以及唐三藏之类的使者解决

盘锦市13139139607: 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与传播的几种方式是什么? -
少侄低分: 陆上.主要是丝绸之路....这个是隋炀帝亲自去攻打新疆打通的...另外像马可波罗那样是小数.....(好象就他一个.他在唐朝当了十多年的官再回去欧洲.)还有是战争...唐朝跟西方...

盘锦市13139139607: 古代中西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 -
少侄低分: 人类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两种.战争把历史上一些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强行的联系到了一起,从而加强了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例如:希波战争、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和平交往有利于促进不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便于他们之间的借鉴互惠.例如:马可波罗东来、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阿拉伯数字.

盘锦市13139139607: 丝绸之路是怎么让东方和西方联系起来的 -
少侄低分: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

盘锦市13139139607: 谈谈你对我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认识 -
少侄低分: 我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认识因人而异,以下是我对一些观点的认识:1. 吸收外来文化:我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吸收外来文化.在古代,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频繁的交流和贸易往来,这些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

盘锦市13139139607: 古代是如何与外国交往的,没有翻译之前 -
少侄低分: 商人贸易都是找些边境的汉人或受汉化的胡人来充当翻译,汉唐时期边境城市就是贸易市场,懂得各族语言的人大有人在 两国交战,多是由使臣(外交官)充当翻译,这些人常年出使国外,不仅了解外国语言,更重要的是了解地形,便于作战.还有就是找些胡人军官当翻译,比如安禄山打仗时就兼任翻译,有时和尚都会临时当回翻译,古代的和尚知识很渊博,因为佛经都是外文,所以精通多国语言是必修课. 宋朝时,翻译这一词就不大陌生了,因为常年对外作战,所以精通各族语言,乃至国外语言的人都比较多,特别是商人,宋朝海外贸易繁盛,翻译就尤为重要了. 明朝中后期,因为实行海禁,海外交流比较少,懂得外语的人非常少,一直到清初,雅克刹谈判时竟然很难找不出一个懂得外语的官员...

盘锦市13139139607: 中国历史上三次重要的中外文化融合 -
少侄低分: 第一次文化融合就是和佛教的融合.这是两个古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时间发生在古代.可以说,这两个文明是双向的交往.佛教的东传和丝绸之路的开辟,开启了两个古人类文明史的交往.历史作证,佛教在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成为中华文明...

盘锦市13139139607: 历史上英语和汉语的第一次交流是怎样产生 -
少侄低分: 其实很简单,两个语言不同的国家总有边境接壤,而出生在这个地方的人一生下来就免不了接受两种语言文化,自然就会说两种语言,他们就是最初的翻译,而不同地区的人最初就是通过他们互想沟通的,所以一个说英语的人来到中国不是飞过来的而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他是在旅途当中逐步学会的汉语,所以到了中国就能和我们大家沟通了!

盘锦市13139139607: 中国语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最早是通过什么途径的 -
少侄低分: 中国历史中第一次尝试接触欧洲,是汉朝使者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总算是一次尝试.最初成功的与欧洲发生经济文化交流,是通过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没有直接与欧洲产生联系,是经过丝绸之路途中的各个转口贸易国家间接进行的.比如古印度、古波斯、贵霜帝国等等、

盘锦市13139139607: 历史上与外国人互通友好,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的古代贸易有哪些?
少侄低分:还是丝绸之路,从张骞 出使西域开始 唐各国派来遣唐使,这一时期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圈成型 宋朝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到北非,欧洲 郑和下西洋 明末西学东渐,传教士来华,比如利玛窦,引入了西方科技成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