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前没有棉花,古人是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的?

作者&投稿:紫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朝以前没有棉花,古人冬天是怎么度过的?~

古代人生活条件更恶劣,尤其宋朝以前没有棉花,他们冬天是怎样睡觉的呢?

对于皇族和富人来说可以有资本追求奢侈,他们一般是用皮毛做褥子,《论语》中就写到“狐貉之厚以居”,意思就是狐貉的皮毛很厚,可以用来做垫子。另外用丝绸制作被胆,里面填充以羊毛或者鸡鸭鹅兔的绒毛,考古发现秦汉时期丝制的衾被。
对于穷人来说就比较简单了,用不起丝绸,更买不起皮毛,直接用稻草铺垫隔寒隔湿,用麻等植物纤维来制作被胆,里面填充些芦苇花或者柳絮,可以想象,这些东西保暖性能不会太好,杜甫弃官逃难途中苦于生计,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写到“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再逢阴雨天,确实难以入睡啊!还有专门做纸被的,填充物用蓬松的草纸,只不过太容易变潮,所以用一段时间要更换,如果没钱不舍得,就要把纸掏出来重新捣一下,让它变得松软。

不管穷人富人有一点取暖的方式都差不多,就是用碳火。只不过富人用上好的木炭,比较充足也没有多少烟,穷人也只能用做饭后剩的炭火或者木柴来取一时之暖。另外除了封严门窗,富人在床周围多围一些帷幔也可以缩小空间抵挡风寒,穷人则用芦苇木板之类能用的起的东西来围了。

对于乞丐来说,冬天无疑是最难熬的,乞丐本来就居无定所,衣衫褴褛,又没有及时热饭,再赤脚走在冰凉的地面上,简直要命了,但是也正是因为常年这样,他们的御寒能力却是比富人强,就像东北人穿很少不冷,南方人到东北裹成球照样哆嗦一样,自身技能的提升也帮助他们可以躺在破庙的稻草上,没有被褥也可以过冬,当然冷的厉害了起来跑跑步激发阳气也是一种方法,朱元璋当年就是这样过冬的,所以后来他要求农民除了种植粮食作物之外必须种植棉花,让农民也能盖上棉被,也是一件大功德了!

宋朝之前,即使没有棉花棉被,古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保暖御寒,具体分析如下:
一. 用动物绒毛、柳絮和稻草等作为填充物,来制作被子御寒。据史料记载,棉花真正开始被引入中国,是在宋代的末期,它的原产地是印度与阿拉伯这两个地方。也就是在宋代以前,甚至是宋代初期,至少中原地区是没有棉花这种植物出现的,且棉花被传入中国时,最开始出现的地方是边疆等边远地区。

而在此之前,虽然没有棉花,人们也会选用其它材料来填充被子,用来晚上的御寒。如将柳絮和芦花等物质,填充在被子中,来抵挡夜晚的寒意,当然效果肯定是不如棉花的保暖性好。有时为了更好的抗寒,古代人们还会将稻草铺在床底,增加床底的温度。
其次,一些大户人家,会使用比棉花更好的填充物,如鸭绒、鹅绒、羊绒等动物绒毛,能够起到比棉被更好的保暖效果。这种材料的被子,即使放在现代,也是很受欢迎的。

二.利用炭火盆、暖手炉和火墙等来取暖抗寒。另一方面,除了比较贴身的被子外,古人们也会选择通过增加周边环境温度的方法,来御寒防寒。其一是比较常见的炭火盆,将白天在炉子中烧制的炭火,取出来放在卧室的盆子中,以供夜晚取暖。其二是比较小巧的暖手炉,在与他人闲聊或者出去走动时,可以随时带着或握在手中,很是方便省事。

且不同阶层的人,暖手炉的材质也不同。民间普通人家用的是陶器或铁器,富贵人家与皇宫中,则通常用比较奢侈的铜质或铁质材料。此外,比较有趣的是,古代人也会从饮食方面下手来抗寒,也就是和现代相类似的吃火锅。将食物放置在下面放有炭火的陶器,或铜质铁质的锅炉中,边加热边享受美味,且吃火锅时,他们也非常聪明的会选择一些热性的食物,来抵挡寒意。

宋代以前虽然没有棉花,但是冬天还是要过的,不过穷人有穷人的过法,富人有富人的过法。宋代以前没有厚实的棉被,但是却有“衾”,“衾”是填充了很多东西的被子,用葛和麻做的,那时的人会把葛和麻的皮剥掉,然后用水沤泡后,再用石纺锤搓制成线和绳,编结织物,只不过外形和现在的被子不太一样而已,而且也没有现代的被子这样暖和,因此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能盖厚一点,这就是穷人的过法。那么富人的过法又是怎样呢?富人当然也用“衾”,只不过“衾”的材质上会稍微好一点,然后富人会有暖床的丫鬟,丫鬟把被窝暖热,富人再睡。

上面是古人晚上过冬的方法,但是白天呢?宋代以前古人就会织布了,用布料做成衣服,一层衣服不够暖和,就往里面加东西,加什么呢?鹅毛、鸭毛、羊毛等等等,这样一件羽绒服就做出来了,保暖效果那当然不一般了,不过鹅毛鸭毛也不是人人都用的上的,所以穷人可能会在衣服里面加上纸或者芦苇花还有木棉的棉絮等。

再早一点的人可能不太会织布,也不太会做衣服,那么这个时候,他就可以用到火来保暖,在家里烧一炉火,晚上睡觉比什么都暖和,而且这种方法非常直接有效,在物质匮乏的时候,只要能够捡柴火,就至少晚上睡觉不会太难捱。这个时候的人不可能每天都呆在屋子里,不然柴火烧完了,人也就差不多要冻死了。所以他们会出去打猎,用动物的皮毛简单缝制以达到保暖的效果。

古代虽然物质比较匮乏,但是人还是聪明的,并不会傻傻的等到自己冻死,不然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现代人了。



没有棉花也可以度过冬天啊,他们有布衣和动物皮毛取暖,所以也不会太冷,而且他们可以待在室内,有火炉取暖。

他们一般会穿多几件衣服,而且房间里可以烧炭,同时在屋内的时候,关紧门窗。

靠多层布衣以及兽皮取暖,并且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有火炉的室内,少有外出。

虽然古代没有棉花,但是人们可以穿麻制成的衣物御寒,而且当时也已经有了绸缎,有钱人家可以穿绸缎或者穿动物的毛皮进行御寒。


宋朝之前中国没有种植棉花,古人冬天睡觉是如何取暖的呢?
在宋朝之前,中国并未种植棉花,那么古人如何在冬天睡觉时取暖呢?首先,他们会使用羊毛、鸭绒等动物毛皮作为保暖材料。这些材料因其保暖性能好,通常为富裕人士所使用。而对于收入较低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则更多采用芦花、柳絮等较为经济的材料来填充被褥。其次,为了进一步增加保暖效果,古人还在床上铺上干...

棉花是宋朝之后才有的,那在宋朝之前,古人是如何过冬的呢?
3. 在宋代,棉花开始传入中国,一些“纺织商”开始探索棉花的潜力,开创了新的文化。4. 尽管宋以前的人没有棉花,但他们有其他方式来抵御寒冷。对于富人来说,取暖并不困难。5. 在宋代以前,无论贵族还是平民,棉花并不普及。直到南北朝时期,棉花主要种植在边疆地区,但并未广泛传播。6. 在没有棉花...

宋朝以前没有棉花也没有棉被,那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如果翻阅大量的文献记载,在宋元之前,史书中并未有过棉花的记载,而棉花真正的种植地乃是在印度和阿拉现。同时根据如今棉花的种植地可知,就算是棉花真正的传入我国也是在中原王朝的边疆所种植,并非为普通人所拥有,更遑论做成棉衣。中原王朝的都城大多数在北方,而北方的冬天又极为肃杀。皇家贵族尚且能够...

没有棉花的时候,古代人是靠什么保暖的?
空调就不说了吧,放在几十年前都还是个新鲜玩意,而且就连棉被在宋朝之前,都还没有出现在中国的国土上。因为要编一床棉被自然是要棉花,但是棉花的原产地并不是在中国,而是印度和阿拉伯。这一点从文字中就能看出来了,在宋朝以前中国只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因为当时中国很多着身用品...

在北宋以前,棉花还没有进入中国的时候,国人是用什么御寒的?
宋朝以前,棉花还没有传入中国,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不论是哪个朝代的古装剧,冬天盖的被子都是厚厚的大棉被,但根据历史记载,宋朝之前是没有棉花的,棉花的产地在阿拉伯等地区,直到宋末我国边境少数地区才有棉花的存在。那在宋朝之前,冬天古人没有白花花的大棉被,他们是怎么御寒的?如今在全球...

宋朝以前没棉被,古人晚上如何御寒睡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衾和被的差异就被人们忽视了,统称为被。被子的出现,标志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是在身上盖一层麻布来御寒,但是还不够暖,后来人们就想到了往麻布里填充物品的方法来取暖,到南宋时期才发展到往里填充棉花。这就是棉被了。

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
其实,棉被之所以能够御寒,里面的棉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是想到这里,我们不禁疑问,在没有棉花的古代,人们都是如何御寒的呢?二、富人的御寒 宋朝的时候,我国引进了棉花并且开始了广泛的种植,从那时候开始,人们才开始用棉花制作棉被,以此来达到抵御严寒的目的。在宋朝之前,没有棉花来制作棉被的...

宋朝以前没有棉被,古人冬天如何睡觉?
普通人家的被子的填充物还是以芦花和杨絮为主。这些东西廉价,但是要注意采集的时间,一个在春天,一个在秋天,错过了杨絮,还有芦花,但是连芦花都错过了,冬天就准备挨冻吧。古代的被子虽然大小不一,宽窄不同,但形状都是一样的,都是标准的长方形,宋朝以前没有棉花所以也没有棉被,加之古代贫富差距...

宋代之前没有棉花,宋朝之前的百姓是如何过冬的?
这就是古人们面临的情况了,当时宋朝是没有棉花的,但是为了生存,可爱的劳动人民们,找到了,比如说像柳絮啊,杨絮这些东西来代替棉花,然后缝在自己的衣服或者被子里取暖,当然这是穷一点的家庭的做法,像一些比较有钱的大户人家,就会选择去买一些猎物的皮毛做的衣服。比如像兔子毛,鹅毛,貂皮,这些...

宋代之前还没有棉被,古人冬天如何御寒?
好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地区,都有完美的供暖系统,所以冬夜也不会觉得寒冷不能入眠,加上棉质被褥等,被窝那叫一个暖。古代人御寒 可是在遥远的古代,在宋以前都还没出现棉花的大量种植,南北的冬天都冷,人们又是如何抵御寒冷的呢?在远古时期,农耕文明还未开始的时候,部落的人们主要是通过打猎获取...

昂昂溪区18874232321: 宋朝以前没有棉被,那么古代人冬天是怎么御寒的? -
徒顺过氧: 宋朝之前,即使没有棉花棉被,古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保暖御寒,具体分析如下: 一. 用动物绒毛、柳絮和稻草等作为填充物,来制作被子御寒.据史料记载,棉花真正开始被引入中国,是在宋代的末期,它的原产地是印度与阿拉伯这两个...

昂昂溪区18874232321: 无棉时代,古人是怎么御寒过冬的 -
徒顺过氧: 中国古代本土的纺织材料,主要是葛,麻,蚕丝,羊毛.冬天御寒这事,就拿这几样材料做文章.最常见的御寒材料就是丝絮,有高档低档之分,高档的是蚕丝絮,又叫“纩”,低档的是用螺丝用的下脚料,叫做“缊”.这种材料主要用来做绵...

昂昂溪区18874232321: 棉花传入我国前,古人用什么御寒?
徒顺过氧: 棉花传入中国的历史在公元前二世纪或更早一些,棉花及棉纺织品已经传入中国.但是在宋以前,大 约有一千余年之久,棉花的种植始终是局限于边疆的少数民族之间,而未在中原地区 广泛传播. 在较远的古代,我国人民的衣服原料主要是丝、麻和葛.御寒的衣物被褥也是用这些材料做成,里面可以充塞一些动物家禽的羽毛.

昂昂溪区18874232321: 棉花明朝时才传入中国,在这之前中国人是穿什么御寒 -
徒顺过氧: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关于棉花传入中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再早些,是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

昂昂溪区18874232321: 宋朝以前好像没有棉花,穷人靠什么御寒 -
徒顺过氧: 宋朝以前有棉花,只是棉纺织技术跟落后罢了.

昂昂溪区18874232321: 古代怎样过冬 -
徒顺过氧: 古代棉花传入中国是在宋明时期.他们怎么过冬呢.那古人那时更冷,而且衣服又少,没有棉衣,他们怎么过冬呢?有钱人: 古时富人家里有一种暖室,在盖房子的时候,用铜来当顶梁柱,铜柱中间是空的,冬天的时候把烧红的碳,倒入铜柱中,铜柱受热,使室内空气热起来.这样就不冷了. 平常人: 平常人家家都备有碳鉴.就是一种大的铜或铁盆,特冷时,一家人围着火盆取暖. 穷人: 穷人到冬天时会在家里用土造一个大的空心土敦,类似于现在的炕头,但是那时的人不懂调节温度,经常出现烧死人,烫伤人的事情.

昂昂溪区18874232321: 古人是怎么御寒的? -
徒顺过氧: 《礼记·礼运》篇关于衣服演化的记载表明:当世界处于冰河时期或当冬季来临,在麻、丝织物还未出现之前,鸟兽的羽毛和皮毛会自然的被取来御寒护体,此时,最早的衣服就出现了.可是这时候的兽皮未经人工裁减缝拼,只是原始的兽皮;...

昂昂溪区18874232321: 棉花在明朝才开始种植,古人都是依靠什么过冬的 -
徒顺过氧: 古代人在前3000年虽然没有棉花取暖,但是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棉花的替代物,那就是木棉.木棉的质地短而细软,中空率高,很适合制作御寒物品. 古代人们多以打猎为生,猎物的肉可以吃,动物的皮毛可以用来当做御寒的衣物,御寒效果最好的要算貂皮,能御寒、保暖性强、不沾水等特点而成为皮毛中的上品,多半为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起,平民用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 丝麻制品,这种材料大多数时间都在作为衣织品的原料,丝麻不仅可以做衣服,还可以做成麻绳,丝麻一直到元朝,才被棉花逐渐的替代.

昂昂溪区18874232321: 古人是怎样防寒越冬的 -
徒顺过氧: 从西安的 “半坡” 遗址看,数千年前的中国人就会搭建火炕,生火取暖.古人以皮衣御寒、火盆取暖.【水浒】描写了林冲 “向火” 取暖的情节.【三国演义】描写了头戴 “风雪帽” 的情节.古人的棉衣里面的丝、毛.棉花传入中国以后,多以棉花做棉衣、棉鞋.

昂昂溪区18874232321: 先秦的时期没有棉花古人是如何御寒的呢?
徒顺过氧: 用兽皮,比如说老虎,牛,羊等动物的皮或者是毛,用来御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