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民要承担哪些赋税,徭役?

作者&投稿:承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的农民都承担哪些赋税和徭役?~

赋役
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最初,周王室和诸侯向臣属定期征用兵杂、武器、衣甲等,称赋;征收农产品称税或租。春秋后期,各国逐渐从田亩征赋,赋和税渐趋混合。秦汉起,按田地、人丁、户籍征收赋税。明代中叶实行一条鞭法,清雍正时实行摊丁入地,赋税就专指田赋,而将盐、铁、茶、酒以及行商、典当、契约等的征课统称征榷或杂税。清末,习惯上把赋税作为多种税课的统称。起初,赋包括军役。秦汉以后,赋指按户征收的税,徭役则另行征发,赋和役始有明显区别。秦代规定,男子22岁起,每年在郡县服军役一月,称更卒,在中央服役一年,称正卒,屯边一年,称戍卒。汉代也行此制度,民夫可出钱募代,称更赋。以后历代徭役名目繁多,办法苛刻,即使在非战争年代,为筑城挖河、营造宫室、整治园囿等等,征发动辄数十万人,使田地荒芜,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徭役
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
、杂役、军役等。徭役始于先秦,《诗经》、《春秋》中已有许多有关记载。《周礼》规定各级地方官有征民服役的职责。战国时,征伐频仍,军役繁重。秦统一中国后,修阿房、建骊山、筑长城,徭役十分苛重,终有陈胜、吴广起义。汉承秦制,有更役、正卒、戍卒等,并可纳钱代役称更赋,徭役集中于平民身上。魏晋以降,徭役无一定制度,为避赋役
,民户逃亡现象严重。唐初行租庸调法,实行府兵制,徭役有所减轻,但中期以后,服役增加,民户复大量逃亡。宋代
,徭役负担仍十分繁重,并出现了募役(雇人服役)、助役(津贴应役者)、义役(买田以供役者)等形式。元代行“科差”,并有各项杂役。明代行“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为征银两,但各地实行情况不一。清代摊丁入地,继承了一条鞭法的原则,由传统的以家资列户派役向财产税转化。。

答案是b。地主阶级 ,奴隶主阶级 都是剥削者。而自耕农是被剥削者,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更没有什么赋税了。

.“编户齐民”
①被西汉政府正式编入户藉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
②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农民的主要负担):
①田租:十五税一;
②人头税:A.算赋:120钱;B.口赋:20钱;
③徭役:每年一个月,不去则交更赋代役;
④兵役:一生服役2年。
评价:汉初的赋税制度,对农民的剥削较轻,但随着汉王朝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生活日益奢侈腐化。国家、地主和官吏对农民的剥削也日益加重,汉末,终于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封建制度的本质就是剥削压迫农民的制度。

唐代租庸调制
引言:【均田制与租庸调制的关系】
隋文帝亦承袭北朝的均田制.隋末大动乱后,唐初亦面对社会经济萧条,地广人稀的问题,唐高祖亦颁布均田令,并在这个基础上(均田制)推行「租庸调」赋税制度.可说是田制和税制的配合.
均田基本内容:
80亩是口分田,20亩是永业田.永业田可传给后代,口分田要归还政府.
甲:租庸调的内容
可谓租,庸,调
租——即田租.
庸——即力役.
调——即土产.
此制可说是以人为本的税制,是人头税的一种.但也包括力役.是一条龙式的赋役制度.
唐初除了租庸调之外,还有两项附加税,「地税」和「户税」.
地税:每亩交税二升,本意是为了预备作义仓储粮之用,其后变为正式税收.户税:是按每户人家的财产分为九等,按等级不同收税.下下户收五百文,下中户一千文,依次递增五百文,至上上户收四千文.
【乙)租庸调的优点】
1.为民制产:
民有田但不能全有,政府有收入也不能聚财.开创大唐盛世.
2.税收项目分明:
所谓「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公平和清楚.是先进的赋役制度.
3.轻徭薄赋:
田租初唐仅四十税一,比汉三十税一还轻;力役每年20日,比汉每年一个月少.可说是我国史上最轻的税率.
国家富裕而税率低,唐政府明白藏富於民才是富强的道理.
4.促进经济恢复:(均田和租庸调的配合)
均田制成功之处
1.增加大量耕地,2.防止土地兼并+再配合完善的租庸调制收取赋役.=使民间经济和政府财制得以复苏.

两税法
【租庸调后期破坏的原因(即「两税法的推行的背景」)】
1.人口增加,加上土地已大量开发,有不够分的情况.
反映了租庸调受时间的限制,不能永恒.
2.土地兼并严重
皇族也兼并百姓土地,永业田和口分田也包括在内.
人民无法交税,成为逃户.
结果:贫富悬殊,政府收入大减.全国财富控制在小部份人手中.
3.社会动乱,户籍散失
战乱+逃户+土地兼并+官员徇私篡改,使户藉遗失和变得不准确.
没有户藉,租庸调形同虚设!
4.安史之乱爆发是租庸调彻底败坏的关键..
藩镇有独立财权,不理中央.
唐室增加赋税(租庸调以外),以助平乱.
战乱使均田制完全败坏,没有均田,又何来租庸调
5.运输不便
在太平日子,以实物交税,已有不便!唐中业后兵祸连年,根本不能运送税品.租庸调制名存实亡.
在以上种种原因下,一种简易,轻便的税制应运而生.就是两税法.
唐德宗在公元780年,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取代租庸调.
两税法内容:
1.收税额原则:
量出为入.徵税的数目,是由中央及地方官员预先计算每年所需的开支,然后向人民摊派徵收.
.
2.收税对象:
有田产,有财产的人.按田亩的数量徵收「地税」;
按每户人家财产数量徵收「户税」;
向商人的买卖盈利徵收商税.
不是以人头为计,是以财产定税!
内容:
地税是按亩数徵收米麦;户税按「钱」为单位计算,徵收时可缴交钱或等价的「实物」.
收税时间:分夏秋两季缴纳,夏税不过六月,秋税不过十一月.故称两税制.
杨炎只为方便政府收税,并无为农民设想.但此法实行后,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两税法优点
1.政府收税简便
只向有土地,有财产,有收入的人徵税,施行比较容易.
在租庸调制度下,官员,地主及地主庇荫的《客户》都不纳赋税.但两税法下,这些人都纳入税网.
只要有财产,就一定要立税.
2. 开中国预算制度之先河
两税法规定赋税以货币为主,无形中增加了货币的使用.
而两税制税额之制订,乃量出为入,合乎现在财政学上「量出制入」的原则,开中国预算制度之先河.
人民有较大的迁自由.
无论百姓迁往何处,也可收税.使人民的流动自由大增,加强地方交流和促进经济发展.
所谓「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
两税法的缺点
1.意味著政府不再向人民授田,不再为民制产.民间土地可以自由买卖,鼓励兼并,加速贫富悬殊.
2.令各地税率不再一致了.例如甲乙两乡本来各有十户,各摊派了定额的税,但甲乡五户逃到乙乡,甲乡五户便要承担本来十户的赋税,而乙乡由十五户来承担本来十户的赋税.
3.两税规定以钱为主要交税单位,令物价浮动不定,商人又可以控制物价,令农民要付出多倍的农作物,才足以缴交赋税.
4. 官员没有更新资料,当某户贫富变更后,户的等级已变,但税额却不变,这税制便变得不公平了.
)后来政府财用不足时,又在两税制之外向人民要钱,要人,加倍徵收,有法等於无法,人民苦不堪言.
【庚) 租庸调与两税法比较】
)标准:租庸调以人丁为标准,不问其实际拥有的田亩;两税法以财产,田亩的多寡.
)税额:租庸调规定的税额固定不变;两税法的税额依政府的需要而定,经常变动.
)项目:租庸调项目分明,但有点烦琐;两税法合并为户税,地税,手续简使.
)期限:租庸调每年纳税一次;两税法每年纳税两次.
)计算:租庸调徵收实物;两税法依钱而折算.

方田均税是亩田制的一项内容

其具体做法是,每年9月开始,由官家派人四出丈量土地。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面积约当41顷66亩160方步为一方田。方田四角,立土峰以为志。然后参酌土壤色泽、厚薄和肥瘠划为五等,分等确定税负。到第二年3月,将丈量结果和所定税负张榜示众,如无异论即付之实施。从以上的具体做法可以看出,方田均税实际上是一种整理、核实计税依据的地籍制度,它为我国后代进行土地清丈开创了先例。
方田均税法自宋神宗熙宁五年,(即公元1072年)实施以后,在防止豪强地主漏税,增加国家收入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由于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所以引起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大官僚的反对。元丰八年,皇帝下令停止方田。后来又屡行屡辍,时断时续,最终于宣和二年

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在经济改革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的重大变革。简言之,就是把各种徭役、田赋和各种杂费归并为一,并规定不得再征收其它费用。明史载:"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於官。一岁之役,官为金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微银,折办於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一条鞭法”的要点,一是将计税基础由按丁、按亩的两税法,统一为按亩折算缴纳,二是将田赋、摇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改实物、劳役的征收方式为合并征收银两,从而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

清朝雍正年间,实行了“摊丁入亩”,它将人丁税并入土地税,将税与农民负担能力直接挂钩,比以前更为公平。实行地丁合一,取消了丁口编审,也使农民的人身束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是我国农业税的一次重大改革。

各个时代的农民承担的赋税名号不同,但总的来说,就是两个,一个人头税,一个土地税。
现在改革了以后,不需要交税,农民没任何税收负担

中国古代的赋税主要分为人头税和土地税
而徭役则是指力役 、杂役、军役。

明代的一条鞭法开始,赋役开始合并为征银两。
到清朝的摊丁入亩,人头税正式并入土地税,人头税至此取消。
现在我国也取消了土地税,也就是说现在农民不需要缴纳人头税、土地税和承担赋役


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生活状况
人们吃的食物种类取决于他们住在哪里。北方的主要作物是谷子,南部的主要作物是水稻。最终,大米成为该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主食。农民还饲养山羊、猪和鸡等动物。住在河边的人也吃鱼。城市生活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不同。城市中的人们从事各种工作,包括商人、工匠、政府官员和学者。中国古代...

在古代封建社会,农民除了要向地主上缴粮食是不是还得向朝廷政府上交税收...
但是按年付工钱,经常被地主扣,但是每当天灾人祸的时候,这长工就很吃香。一般想做地主也不要。二,向朝廷交的税在不同朝代会有不同,但是田赋基本上都是有的,开明的朝代会税轻一点,但是你问的还得也不是代表全部农民都还得,有些农民不是租地,而是自家的地,所以不用交与地主,只交给国家。...

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般都会采用哪种针对农民的政策呢?
古代的农民不单纯地要种地,还要出劳力干各种杂役,比如修长城;还要服兵役,就是当兵。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是陈胜吴广起义,他们就是要去服徭役的农民和工匠。有句话叫:过期当死。由此可见,多么苛刻。同样,汉朝正是结束了秦朝暴政和楚汉相争的混乱局面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后世都一样。这就需要...

请问:1、在我国古代,自耕农时期是土地私有制,为什么还要向国家交税呢...
2、因为佃农通常是指封建地主制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所以它们应该不属于自然经济(前提是他们没有自己的土地)。佃农向地主交租,而实物就是粮食。但通常所缴纳的实物都是有一定比例的,剩下的称为余粮,供自身所需。至于其他的苛捐杂税,那就得另计了。呵呵!~~...

古代遇上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农民还要交给国家收获物吗
古代遇上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农民还要交给国家收获物。碰上个干旱、水涝、蝗虫这些灾害,再加上上交国家的赋税,农民自己能够拥有地,能够填饱肚子就已经是万中之幸了,古代遇上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农民还要交给国家收获物。

古代农民要交哪些租税
人口税,土地税。

中国古代农民地主工商业这都是如何交税的? 交实物还是钱?
中国古代主要是收地租,主要是征收实物,然后就是劳役 最开始是收实物辅助战争,但是随着封建经济发展,明显不便 而货币和纸币技术发展,所以到后来收货币了 主要分界线是唐德宗年间推行两税法,取代租庸调.

古代农民为何不自己去开荒种地,偏偏要去给豪强地主打工呢?
天子是当时整个天下所有土地的所有者,经过分封之后,诸侯、卿大夫、士也成为土地的所有者,但在名义是天子所有,无论你的土地是如何得到的,在名义上都归天子、诸侯等贵族所有,就算农民开拓了土地,那也是天子和诸侯的,不属于自己,农民根本没有积极性开垦土地。 2、常年的战争,导致田多人少。 先秦时期的每个诸侯国都是...

中国古代农民的负担如何?
朝代不一样,农民承受的负担,就不一样。不过,这也和当(时)朝施政者有关!如果农民遇上英明君主,又是风调雨顺年景,那农民负担就轻了。假如遇上暴君昏君,又加上连年灾荒,那农民就惨了。历史上许多更朝换代,都是因为农民活不下去,才造反起义的。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是不是交国税、地税两大类?
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的义务有四项: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头税)、徭役和兵役,并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它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对积式形成。③租调制:主要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前提是实行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受田农民每年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还必须服徭役、兵役。这是由当时商品...

朗县17245126475: 中国古代农民要承担哪些赋税,徭役? -
琦媚养胃: .“编户齐民”①被西汉政府正式编入户藉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②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农民的主要负担):①田租:十五税一;②人头税:A.算赋:120钱;B.口赋:20...

朗县17245126475: 西汉的农民要交哪些税 -
琦媚养胃: 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帝实行三十税一,东汉光武帝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

朗县17245126475: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给农民造成的负担有哪些 -
琦媚养胃: 赋役 赋税和徭役的合称.赋税指历代统治阶级用强制方法向人民征收的实物、银钱等;徭役即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役,包括军役、力役、杂役等.最初,周王室和诸侯向臣属定期征用兵杂、武器、衣甲等,称赋;征收农产品称税或...

朗县17245126475: 中国古代主要有哪几种赋税 -
琦媚养胃: 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它苛捐杂税. 从西汉到清代我国赋税制度的沿革规律是: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少,以两税法为标志. 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例. 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 5、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以一条鞭法为例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朗县17245126475: 我国古代的赋税 -
琦媚养胃: 1.编户齐民虽然提到按财产多少征收赋税,但没有真正实行过.而且汉代税种特别多,编户齐民之事关于其中的一小部分税的名义上的征收办法,两汉的赋税特点是田租轻而人头税重,编户齐民的税收属于田租,只占了国家税收的小部分....

朗县17245126475: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
琦媚养胃: 征收的方式由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③放弃按丁征税的办法、隋. (2)秦朝,减轻自耕农的负担、调、官吏隐田逃税,原来应该服役的民户要交免役钱,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加收利息两分);征收的名目由多种成分转向单一货币,防止偷...

朗县17245126475: 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 -
琦媚养胃: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赋税制度 先秦赋税多以“贡赋”的形式存在.商代臣民向国君进献的财物称为“土贡”.西周土贡有皮帛、宗庙之器、绣帛、木材、珍宝、祭服、羽毛等九类,称作“九贡”.此外,还有军赋.春秋战国时...

朗县17245126475: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赋税制度历史常识
琦媚养胃: 公务员行测复习经济赋税制度历史常识土地所有制度(1)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开始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商鞅变法.特点在于土地为国...

朗县17245126475: 明朝的赋役制度有哪些 -
琦媚养胃: 明代中叶实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朗县17245126475: 从古至今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各个朝代的相关土地政策 -
琦媚养胃: 1、先秦: 西周实行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实际上是周天子土地私有),它规定:一切土地周王所有;受田诸侯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买卖;要向周王交纳贡赋;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