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水底月如天上月 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

作者&投稿:允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河洛民俗:谈古论今话对联~

对联也叫楹联、对帖、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系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追根溯源,哪一副对联是联史上的第一副呢?众说纷纭,一般公认《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的说法,五代时蜀主孟昶(chǎng)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最古。宋代推而广之,民间几乎家家贴对联了。王安石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为明证。到了明代,朱元璋下诏民间新春都得贴春联,并微服私访,亲自为未贴联者挥毫写联。清代的康熙、乾隆等皇帝很喜欢写对联,也是对联的积极倡导者。经过历代的提倡,贴对联便蔚然成风。
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字数多少无定规,以短小精悍见称。它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可以抒怀言志,扬清激浊,使人读了既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又得到美的享受。它大体分为春联、寿联、婚联、丧联、宅第联、行业联、名胜联等。一副好的对联,是思想的升华、哲理的结晶、文学知识的浓缩、音乐韵律的体现。它形式短小,寓意无穷。它用途之广、教益之多,不胜枚举。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们对于对联的喜爱,自然是世代相袭,久用成俗。像龙门联“九朝不改青山色,百洞斧凿佛万尊”;白居易墓联“心中怀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关林联“义存汉室丹心耿,志在春秋浩气存”等,均不知出于何代,足见用联之早。

春节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民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 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春节的对联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春节的成语
恭贺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发财 多福多寿 财运亨通
健康长寿 鲤鱼跃龙门 开春喜临门 开春福临门 开
春大吉 花开富贵 恭喜发财 恭贺春节 财源广进
恭贺新喜 财运亨通 合家欢乐 飞黄腾达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万事顺意 幸福美满 官运亨通 美梦连连
吉祥如意 万事顺利 荣华富贵 一帆风顺 金玉满堂
五福临门 龙凤呈祥 龙门精神 百业兴旺 六畜兴旺
百业兴旺 天狗守吉祥 旺旺吠财 狗年来福
恭贺新禧 吉星高照 恭喜发财 多福多寿 财运亨通
健康长寿 鲤鱼跃龙门 开春喜临门 开春福临门 开
春大吉 花开富贵 恭喜发财 恭贺春节 财源广进
恭贺新喜 财运亨通 合家欢乐 飞黄腾达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万事顺意 幸福美满 官运亨通 美梦连连
吉祥如意 万事顺利 荣华富贵 一帆风顺 金玉满堂
五福临门 龙凤呈祥 龙门精神 百业兴旺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喜上眉梢

上联:水底月如天上月;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人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扩展资料:

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上联:水底月如天上月;
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
水底月为天上月。
从人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 答道:
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皆喝彩。

月上天如月底水

所以呢


关于月亮的对联精选,关于月亮的对联精选总结
下联:天际月常明 上联:冰壶含雪魄 下联:银汉漾金辉 上联:亭空千霜月 下联:水续万古流 上联:春秋多佳日 下联:山水有清音 上联:绿窗明月在 下联:青史古人无 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下联:月如无恨月常圆。上联:水底月如天上月;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上联:数声吹起湘江月;下联:一枕招来巫峡...

横批是“一帆风顺”的对联和小和尚念经-- 【凉州词】的作者诗作还有他...
上黄昏下黄昏 黄昏时候渡黄昏 东文章西文章 文章桥上晒文章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四口同图内口皆从外口管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水底月如天上月 眼中人是面前人 母鸭无鞋空洗脚 公鸡有髻不疏头 椒实既热夹壳长老黑心 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 鲈鱼四鳃独占松江 一府...

有关月亮的对联
关于月亮的对联:1、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下联:去年年尾,今年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2、上联:人逢喜事尤其乐,下联:月到中秋分外明;3、上联: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下联: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4、上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下联:山山山秀,巫山...

关于月亮的对联
上联:水底月如天上月 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 上联:数声吹起湘江月 下联:一枕招来巫峡云 上联: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下联: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上联:寒塘渡鹤影 下联:冷月葬花魂 上联:清风有意难留我 下联:明月无心自照人 上联:橹梢拨破...

月亮的对联
上联:水底月如天上月 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 上联:数声吹起湘江月 下联:一枕招来巫峡云 上联: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下联: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上联:寒塘渡鹤影 下联:冷月葬花魂 上联:清风有意难留我 下联:明月无心自照人 上联:橹梢拨破...

关于月亮的对联大全
关于月亮的对联:1、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下联:去年年尾,今年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2、上联:人逢喜事尤其乐,下联:月到中秋分外明;3、上联: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下联: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4、上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下联:山山山秀,巫山...

有趣的对联故事
趣联故事 一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无以相对。杨大年 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二 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 字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三 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

“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究竟出自哪里?
海中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出自张爱玲《倾城之恋》《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故事。《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白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她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

月亮抒情的对联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清风满地难容我 明月何时再照人 上联:「清」暗寓清朝统治。下联:「明月」怀念明代。月朗晴空今夜断言无雨 风寒露冷来晚必定成霜 水底月如天上月 眼中人是面前人 数声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来巫峡云 上联: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下...

关于月亮的对联
关于月亮的对联:1、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下联:去年年尾,今年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2、上联:人逢喜事尤其乐,下联:月到中秋分外明;3、上联: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下联: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4、上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下联:山山山秀,巫山...

华池县18362638464: 下面是一副对联,水底月为天上月,其下联最正确的应是 ①天上云为镜中景 ②眼 -
诺卢舒秦: 下面是一副对联,水底月为天上月,其下联最正确的应是(2)(1)天上云为镜中景 (2)眼中人是面前人(3)火上木为地下木上联:水底月为天上月, 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

华池县18362638464: 汉字的对联 -
诺卢舒秦:[答案] 日在东 月在西 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 女居左 世间配定好字 寸土为寺,寺旁言寺,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 风寒露冷来晚必定成霜 下联:「成霜」谐「成双」. 水底月如天上月 眼中人是面前人 数声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来巫峡云 上联...

华池县18362638464: “水底月为天上月,眼中人是面前人”请对下联 -
诺卢舒秦: 上联:镜内花乃地里花,身边事皆脑后事 下联:水底月为天上月,眼中人是面前人

华池县18362638464: 关于汉字的对联 -
诺卢舒秦: 日在东 月在西 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 女居左 世间配定好字 寸土为寺,寺旁言寺,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 月浮水...

华池县18362638464: 请大家告诉我这个对联的妙处?
诺卢舒秦: 都是写倒影、镜像类的,一虚一实,给人以想像的空间,很有画面感,上联是说天上月倒影在水中,下联说照镜子,面前人的影像在镜中成为眼中人.

华池县18362638464: 上联:水底月是天上月.求一下联. -
诺卢舒秦: 梦中人乃心上人

华池县18362638464: 汉字的对联 -
诺卢舒秦: 以朝代来理解 汉 对 秦 意为秦皇汉武 还可以以汉族时理解,汉 对 满 清朝是被满政府统治 ,满汉全席 以我国的淡水流域来理解,汉 对 江 江汉平原 以上各种情形都分别成立!就看自己有什么需求了.

华池县18362638464: 帮忙对几幅对联
诺卢舒秦: 整合了上面的答案,觉得这些较为合适吧: 上联:水底月为天上月 下联:镜中花是人间花 (水底vs镜中,月vs花,为vs是,天上vs人间) 上联:风卷秋霜白满地 下联:雨滋春树碧连天 (风vs雨,卷vs滋,秋霜vs春树,白vs碧,满vs连,地 vs天) 上联:梧桐枝横杨柳树 下联:汾河浪激泅洲滩 (梧桐枝vs汾河浪,横vs激,杨柳树vs泅洲滩,其偏旁都为一致) 上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下联: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雪vs风,里vs中,白vs绿,梅vs竹,映vs翻,

华池县18362638464: 上联:临水望月,水底月为天上月.如何对下联 -
诺卢舒秦: 上联:临水望月,水底月为天上月;下联:对镜照人,镜中人是眼前人.

华池县18362638464: 有关月亮的对联
诺卢舒秦: 玉桂引寒宫,银魄成玉兔 画眉生新月,靓妆似蝉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