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职权的具体划分

作者&投稿:相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北宋宰相职权的具体划分是什么?_?~

  北宋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
  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

  【词目】宰相
  【拼音】zǎi xiàng
  【英译】
  [prime minister (in feudal China)]
  【基本解释】
  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听事,即“厅事”,大厅;处理公事,接待宾客的厅堂。)。——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实宰相之职也。——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
  宰相,中国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
  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
  关于宰相职责,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详细解释
  《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如秦汉之丞相、相国、三公, 唐宋之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 明清之大学士等。《史记·陈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 清倪瑞璿《阅》诗:“王师问罪近江濆,宰相中书醉未闻。”

  宋代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正式官名,它实际上在隋代就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此外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宰相。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北宋时期: 
  1、太祖朝
  宰相六人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2、太宗朝
  宰相九人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宋琪 李昉
吕蒙正 张齐贤 吕端
  3、真宗朝
  宰相十二人 吕蒙正 张齐贤 吕端 李沆 向敏中 毕士安 寇准 王旦 王钦若 丁谓 李迪 冯拯
  4、仁宗朝
  宰相二十三人 王钦若 丁谓 冯拯 王曾 李迪
张知白 张士逊 吕夷简 王随 陈尧佐 章得象 晏殊 杜衍 贾昌朝
陈执中 文彦博 宋庠 庞籍 梁适 刘沆 富弼 韩琦 曾公亮
  5、英宗朝
  宰相二人 韩琦 曾公亮
  6、神宗朝
  宰相九人 富弼 韩琦 曾公亮 陈旭 王安石
韩绛 吴充 王圭 蔡确
  7、哲宗朝
  宰相十一人 司马光 文彦博 王圭 蔡确 韩缜
吕公著 吕大防 范纯仁 刘挚 苏颂 章惇
  8、徽宗朝
  宰相十二人 章惇 韩忠彦 曾布 蔡京 赵挺之 何执中 张商英 刘正夫 余深 王黼 李邦彦
白时中
  9、钦宗朝
  宰相七人 李邦彦 白时中 张邦昌
吴敏 徐处仁 唐恪 何㮚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正式官名,它实际上在隋代就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

北宋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限制宰相的权利,宋朝分别设置了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宰相的权利被一分为三,加强了皇帝的统治。
具体如下:
①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原是临时差遣名目,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十一月,以李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到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则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
②枢密使: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五代时的武将逐渐转为以文官担任,职权范围逐步缩小。
③三司使:三司使,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始设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使,总管国家财政。宋初沿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


北宋宰相职权的具体分化
具体如下:①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原是临时差遣名目,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十一月,以李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到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则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②枢密使...

北宋宰相职权的具体划分是什么?_?
北宋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

说明北宋宰相职权的具体划分
为了制约宰相的权力,北宋时期增设了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北宋宰相职权的划分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

关于宋朝宰相制度的资料
第一次是北宋初,宋神宗元丰以前。主要在于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第二次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开始的官制改革,史称元丰改制。恢复唐初三省制度,置三省长官为尚书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用尚书左仆射、右...

宋代中书门下是如何分割宰相的行政权的?
2、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正式的宰相实际是个兼职,可以是三省长官带原职兼任(比如元丰改制后,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为首相),也可以是皇帝根据需要指定外朝的官员入中书门下行宰相职权。这样宋朝的宰相人数一般比较多,而且更换非常频繁,主动权掌握在皇帝手里,宰相们不容易形成集权。3、但是...

北宋宰相被称为什么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宋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相。整个宋朝宰相制度发生多次变化。一、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主要在于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

宋朝丞相什么官位宋朝丞相权力大吗
1. 宋朝丞相的正式官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时担任宰相职务。2. 宋朝初期,皇帝通过废除“坐论”之礼,减弱了宰相的地位。3. 为了加强皇权,宋太祖实施“二府三司制”,将宰相的职权分散到三个部门,从而限制了宰相的权力。4. 尽管如此,宋朝丞相在政治体系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权力相当大。5...

...中央三省各自得职责.并说明北宋宰相职得具体划分。 概括唐宋两朝中...
宰相“佐天子,总百官,事无不统"。又设参知政事以分事权,形成对宰相的有力牵制。枢密院源于唐末五代,宋延其制,掌管全国军事,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三司是主管全国财政的最高机构,其长官三司使又称”计相“,与宰相枢密使鼎足而立,分属皇帝。神宗改制后,撤销三司,财权归宰相,南宋是因...

宋朝宰相制度
又仿照唐制,用尚书左仆射、右仆射代行尚书省的职权;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代行中书令的职权,他们是正宰相。这时,参知政事的名称被取销,而增设了四名副宰相,即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第三次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蔡京任宰相,自称“太师”,总领门下、...

山南地区19563599227: 北宋宰相是中书门下长官还是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
汉相安替:[答案] 是中书门下长官.详见如下: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

山南地区19563599227: 北宋分割相权 北宋设置了诸多分割相权的官职和机构:如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宋前期也延用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官如同虚设,但六部起到了... -
汉相安替:[选项] A. 参知政事 B. 枢密使 C. 六部 D. 三司使

山南地区19563599227: 宋代中书门下是如何分割宰相的行政权的? -
汉相安替: 1、在中书门下设“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副手,开始参知地位低下,逐渐参知与宰相同签署政令,并分日知印 、押班,号称“执政”.元丰改制后,参知品级定为正二品与枢密使同级,而宰相“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从一品,这样无论职能和地...

山南地区19563599227: 北宋时期宰相的权力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 -
汉相安替: 北宋时期沿袭了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还是宰相,只是和唐朝相比,职权被削弱很多. 北宋在宰相下,增设了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使.

山南地区19563599227: 北宋时,为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而设立了《》 -
汉相安替: 北宋在宰相之下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这样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山南地区19563599227: 宋朝的宰相干什么 -
汉相安替: 这样的,在宋朝并没有哪个官叫做宰相,只是说加个了一个叫做例如“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的官职的人就相当于有了宰相的权力,可以参与到国家大事决策里面,这些人和枢密使与皇帝商量好事情之后再分配到枢密院、三司等部门执行.例如王安石、范仲淹就当过参知政事”这个官.

山南地区19563599227: 宋朝分封相权 -
汉相安替: 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作为中枢部门的首脑 官署和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权力机构,或称政 事堂.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宋神 宗赵顼元丰官制改革,撤...

山南地区19563599227: 宋代的枢密院和宰相有什么区别? -
汉相安替: 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

山南地区19563599227: 宋朝的宰相干什么北宋设立三司 中书门下 枢密院 分割相权 那那些宰相是干什么吃 -
汉相安替:[答案] 这样的,在宋朝并没有哪个官叫做宰相,只是说加个了一个叫做例如“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的官职的人就相当于有了宰相的权力,可以参与到国家大事决策里面,这些人和枢密使与皇帝商量好事情之后再分配到枢密...

山南地区19563599227: 宋代宰相的权力与中央官制 -
汉相安替: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