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告诉土家族的传统美德习俗小故事

作者&投稿:枕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人热情好客,“过客不裹粮投宿,无不应者”。 昔日,贵客到来,要放铁炮以迎。铁炮如大鞭炮一般大小,竖立于铁匣上,放起来震天动地。如果一时没有铁炮,也可鸣放猎枪表示欢迎。听见炮声,寨上的老人、青年、儿童,一齐出来,迎接贵宾。主人立即煨茶装烟,做油茶汤。席上, 要喝大碗酒,吃大块肉。同时,还请寨上的老人或头面人物,陪客把盏。 土家人的油茶汤,制作十分考究。先将茶叶、粉丝、黄豆等物,用油炸过,加煮熟的腊肉粒、豆腐颗和玉米泡,再加葱花、姜米等佐料,掺上烧沸的油汤,吃起来清香爽口:泅茶汤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疗饥醒酒,许多人四季不离,每日必饮。它是土家人待客的传统民族饮料。 土家人火塘内的火,四季不熄。冬天围塘取暖,平时就火用鼎罐做饭,天府好望角的土家人,勤劳质朴,从开春到深秋,有打早工的习惯。他们耿直豪爽,守信如一,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亲朋邻里,遇结婚、丧葬、建房、天灾人祸,互相关照,互相帮助。遇上结婚,全寨人三天可以不开伙,一齐去贺喜,帮着迎亲、过礼、布置新房、做饭安席、照料客人。遇上白喜,听见报丧,全寨人奔来,白日帮忙张罗,夜晚跳丧守灵,直到抬丧掘墓,送葬垒坟,全当自家的事去做。修建房屋时,上梁立柱,合寨出动,无人收取分文。农忙时节,割麦栽秧,打谷扬场,对劳弱户,大家主动相帮,主人家只供饮食。薅包谷时,薅完一家,再走二家,互助互济,不要报酬,千百年来相沿成习。 上山围猎,所获猎物按“见者有份”的原则进行分配。分配时,先清点在场人数,然后按人数将兽肉砍成若干块,穿上棕绳,装入背篓,加以遮盖,棕绳头外露。一人端上背篓,转上数圈,在场的人各捉一棕绳,提出兽肉,无论好坏,都无意见。田边、地角、道旁的水果,成熟以后,路人亦可随意摘食。这些, 都保留着原始分配的痕迹。 黔江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少数民族达13个。在这里世居的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各民族交错杂居,长期的经济交流、文化交往,风俗相染、语言相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创造了这里独特的文明史。 走进土家苗寨,翠竹岭下,古树丛中,可见座座寨子,依山傍水,清幽神秘。进得吊脚楼,主人热情奉上清香爽口的油茶汤,冬暖身,夏消暑,让人倦意顿消。倘若遇上“哭嫁”.“跳丧”,尽可领略土家族、苗族的婚恋情、生死观。土家族的“赶年”、“四月八“和苗族的“赶秋“等节日,更是场面壮观,气氛热烈,颇具古风。 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铜铃舞,苗族的芦笙、木鼓舞,弛名遐尔,久负盛名。土家刺绣,苗家腊染,堪称一绝。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人人会歌,无处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有“对歌““盘歌““山歌““薅草锣鼓”等,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情意真挚,优美悦耳,闻之如品甘饴,如沐春风。 男婚女嫁 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土家人还把能否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新娘对家中每位亲人要唱一首,来一位亲朋又唱一首;遇上陌生人来要唱,每做一件事也要唱。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 哭嫁,源于妇女婚姻之不自由。昔日,土家人的这样几种婚俗: 一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种"。"无论处之大小,竟有姑家女子年长十余岁,必待舅父之子成立婚配"。"兄亡收嫂,称为'坐床'"。 二是纯男性选择式。无论何家女子,只要男方看中,买一串鞭炮去她家门口放了即为定亲,女方任何人不得反对。若一女子被几个男子举行放炮定亲仪式,便惶惶然不知所措。男方则千方百计斥取婚姻,甚至歼灭婚敌,因此而有殃及女宾安全的。 三是抢亲,所谓"抢来的"。 四是童养媳,所谓"引来的"。 过去,土家姑娘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 她们"骂媒人": 你做媒人的想穿鞋,树上的鸟儿都哄得来。 你做媒人的想喝酒,山上的猴子都哄得走。 …… 花言巧语几箩篼,不愁银钱不到手。 好比我家馋嘴狗,东家吃了西家走。 …… "哭嫁歌"有传统唱词,也有即兴创作,它主要表达这样几种情感:一是感谢父母的养之恩 红花开时离枝去,爹娘养我枉操心。 一尺五寸养育起,背过许多山和坳。 二是表达对亲人的离别之情,如表达对哥嫂的期望穿上嫁衣别哥嫂,好比鲜花叶掉了,好比风稳断了线,好比油灯去灯芯。 花儿红,叶儿青,只有哥嫂最操心。 哥妹今天各分手,堂前双亲你孝敬。 三是对封建婚姻的反抗和对自由婚姻的追求 一把指拇尖又尖,娘把女儿往外掀, 一把指拇齐又齐,爹把女儿往外赶。 罐子装人冤头死,活人掀到死人坑, 左脚踏进阎王殿,右脚踩进烂泥坑。 婚期愈近,哭得愈悲切。上轿之前,更是哭得嗓子嘶哑。哥哥将其背出门时,她便用又手捶着哥哥的背: 哥哥呀,哥哥呀, 你为什么这样狠心,背我往火坑里送。 你为什么要帮人家的忙? 你把我背互岩坎上倒了吧, 让我变只鸟儿,飞到无边无际的天边头去吧; 你把我背到深潭里倒了吧, 让我变只鱼儿,游到无边无际的大海里去吧! 感情是何等的强烈、真挚!他们是在用哭来表达对自由婚姻的追求和对幸福的向往啊! 今天,婚姻自由了。天府好望角的土家族姑娘在结婚时也还要哭嫁,但现在的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


去恩施土家女儿城游玩能感受到怎样的风土人情?
恩施土家女儿城位于湖北省恩施市,是一座以土家族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体验土家族风土人情的绝佳之地。一进入女儿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独特的建筑风格。土家族的吊脚楼、风雨桥、石板路等传统建筑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再现。吊脚楼是土家族的传统民居,...

恩施土家菜有哪些
恩施土家菜有以下菜品:1. 恩施腊肉 恩施腊肉是土家族的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腌制工艺和浓郁的香味而闻名。采用当地的猪肉,经过腌制、烘烤等工序,恩施腊肉口感鲜美,肉质韧劲十足,是土家族节庆和待客的特色菜品。2. 土家蒸肉 土家蒸肉是恩施地区的一道传统蒸菜,主要以猪肉为主料。这道菜品的特色在于...

土家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土家族风俗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土家族有什么特色服饰呢?
上衣布:一、大襟,左开襟袖大而短,无领,滚边,衣襟和袖口有两道不同的青边,但不镶花边。二、银钩,这种衣为矮领,衣襟和袖口镶宽青边,袖口青边后再加三条五色梅花边,胸襟青边则用彩线绣花。三、三股筋,衣大袖大,袖口镶16.5厘米宽边,领高1.65厘米,镶三条细边。四、结婚衣,...

土家族民风民俗(作文)大概550字
如《土家族传统文化小百科》中说,湘西土家族的白虎是“坐堂白虎”,“白虎当堂坐,无灾便有祸”,因此必须得赶。鄂渝土家族的白虎是“过堂白虎”。“过堂白虎是家神”,必须得敬奉。湘西土家族的“赶白虎”古时候,在大湘西的土家族中“赶白虎”特别盛行,这可能是受前面提到的五神中白虎是恶神观点...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和节日
土家族有过“赶年”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日过年,现土家族聚居的部分村寨,一直保留了这一习俗。“四月八”是土家族送毛虫的节日,要自念谚语,祈望庄稼免遭虫害,五谷丰登。信仰 土家族崇拜祖先,认为祖先是最大的神,处处保佑子孙。普遍信奉“土王”,传说“土王”是土家族的祖先,每逢节日都要烧化钱纸...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恩平市15855004896: 土家族的小故事(60字) -
植容红色: 覃垕,是张家界土家人民心中的“神”. 覃垕的故事,在澧水流域的永定、桑植、慈利、石门以及鄂西的鹤峰、咸丰一带广为流传,有口皆碑. “覃垕翻身五百年”是当地土家人民对覃垕的良好祝愿.“六月六”已成为传统的覃垕牺...

恩平市15855004896: 介绍土家族的民风民俗100字 -
植容红色: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传统节日有:吃新节,舍巴日,赶年,牛王节,花朝节,洗神节等. 土家族礼仪主要有:见面要互相问候,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若有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饮食习惯: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

恩平市15855004896: 土家族风俗. -
植容红色: 在社会上,土家族与人交往,都很讲情礼文明,注重和珍惜民族声誉.对人称呼,无论亲友长幼,“尊敬”二字为先. 在土家社会中,亲戚来往非常密切,礼仪不少,且不问贫富,不论亲疏.土家族有句谚语,“亲戚象把梭,往来脚跟脚”....

恩平市15855004896: 请问谁知道关于贵州少数民族的民风和民俗?
植容红色: 这个就太多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我就给你说一下土家族的婚俗 “夺床”,按照土家族婚俗,新娘跪拜天地后,新郎新娘要尽快站起来,直入新房,抢先坐在床上,叫“夺床”.夺床的规定,是男左女右,以正中为界.有心计的新...

恩平市15855004896: 土族的习俗 -
植容红色:土族的习俗: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人口约20多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境内,约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85%.还有2万多人聚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永登县、卓尼县等地.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恩平市15855004896: 土家族的文化特点??详细. -
植容红色: 土家族和苗族、侗族、汉族一样有“哭嫁”的风俗,但现今已经很少看到.在武陵山区的外围,如石门等地,在1970年代仍行哭嫁习俗. 在80-90年代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下还保留着哭嫁的习俗,同时还有抬嫁妆的习俗,捆绑嫁妆的技巧,现在...

恩平市15855004896: 土家族的中秋节寓意着什么
植容红色: 每年的八月十五,张家界土家人都要 “拜月”、“打糍粑”、“偷瓜”送“童子”三... “天上无雷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土家族人把月亮当作替人牵线搭桥、撮合婚...

恩平市15855004896: 红石林摸泥节的来源?? -
植容红色: 民风奔放的土家族自古有“摸米”的婚恋习俗,年轻的姑娘用涂在手上的锅底灰抹向爱慕的对象,男子或回摸过去,男女戏谑,闹成一团,爱意在“摸米”之中酝酿.在每年的三月三,土家族的情人节,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摸“泥”代替“锅底灰”定亲,这样的民族习俗在湘西红石林一带已时兴多年.而本次“红石林摸泥节“是土家族摸泥习俗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摸泥狂欢.扩大规模、改变方式,但随手的一抹泥赋予的爱慕却不变. 希望能采纳!!

恩平市15855004896: 土家族的端午习俗 -
植容红色: 土家族过端午节,除了油茶汤等土家族传统食品之外,粽子更是必不可少的.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自治县的龙潭古镇,随处可见蹲坐在地上,叫卖粽叶和糯米的土家族人.刚刚摘下的粽叶带着些许山林的清香气味,和着糯米甜甜的香气,让人强烈...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