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到关中一共有几关?

作者&投稿:自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中、中原到底是指哪些地方?~

关中属于中原,这是常识。
中原,是一个文化区域的范畴,和如今的行政区划、地理区划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概念和关联。
关中,在文化区划上属于中原文化区;(中原文化区的核心是以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的,而非单一的河南,某省人狭隘到如此地步!)
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属于西北地区;
在地理上属于华北地区或北方地区。
其实,多看些古籍就知道真正的中原有多大了!

《诗经小雅》:”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漆沮,即关中北部二水之名,最早的“中原”源于此)

明 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隋 王通《中说》:”夏都安邑,汤都亳,周都雍洛,皆中原之囯也。“(雍,即雍州、关中)
宋 谢采伯《密斋笔记》:“关中,中原一大形胜之地。”
宋 薛季宣《浪语集》:“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
宋 李纲《永乐遇》:“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五陵即五陵原,在今西安北)

宋 陆游《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三川,即陕西泾渭洛三条河流,关辅即关中的别称)
宋 陆游《北园杂咏》:“扬鞭大散关头日,曾看中原万里春。”(大散关,即关中大散关)
宋 陆游《书感》:“登高望中原,气已吞雍雒。“(雍乃雍州,即关中;雒为雒阳)
宋 邵雍《梅花诗》:“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宋 胡宏《碧泉九日有感》:”正恐中原消息断,问谁曾到五陵间。“

元 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长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见长安为愁焉。”
明 何乔远《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三镇为延绥、宁夏、甘肃三边镇)
明 冯琦《观灯篇》:“长安正月旋玑正,万户阳春布天令。新岁风光属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

明 李攀龙《登太华山绝顶》:“太华高临万里看,中原秋色更漫漫。”(太华即陕西华山)
明 徐贞明《西北水利议》:“今河自关中以入中原,合泾、渭、漆、沮、汾、沁、伊、洛、涧及丹、沁诸川数千里之水。”
清 王猷定《四照堂诗文集》:“以通漕实关中,为经理中原之首”。


中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区域,分为广义的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的中原(河南本省)。历史上的中原地区指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省中北部、陕西省中北部、山西省中南部、安徽省北部及甘肃省、山东省、江苏省毗邻地区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
中原地区北界晋北、陕北、冀北一带,南至豫南、鄂北、徽北、苏北一带,东到鲁西,西至陇右,其核心是以秦、晋、豫三省的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这一被考古和历史文献所证明。

历史古籍上对于中原的界定范围:
1.北界:北京、榆林、太原、张家口
《明实录·永乐十四年》:“伏维北京,南俯中原。”
明《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明三镇为今陕西榆林、固原等三边镇)
金《过晋阳故城书事》:“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晋阳即今太原)
元《岭北行》:“中原南北限西岭,野狐高出大庚顶”(西岭指大马群山,野狐即张北境内野狐岭)。
2.南界:秦岭
《出师表》:“北定中原,还于旧都。”(蜀国位于秦岭之南)
3.东界:淮安
《登楚州城》:”此去中原三里许,一条玉带界天横。“(楚州,今江苏淮安)
4.西界:陇南、天水、固原
《三国演义》:“蜀兵已到祁山,前军临渭水之西,入寇中原,卿安忍坐视乎?“(祁山位于陇南、天水一带,兵临祁山,入寇中原)
明《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明三镇为今陕西榆林、固原等三边镇)

关中,中原地区的一大重镇,主体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的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北山山系,其西、南、东则被秦岭山脉包围,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 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自西周起,先后有14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此外,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关中)。从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看,出自中国西部的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最早圣王和“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关中地区。经考古发掘证实,关中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有数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杨官寨文化、半坡文化。如西安杨官寨遗址、半坡遗址、临潼姜寨和宝鸡斗鸡台等地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农业发祥地,形成了最早的农耕、房屋建筑、织布、制陶等生产技术,甚至还创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国最早文化的实证,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农渔工具、最早的陶窑、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筑、出自何家湾的最早的骨雕人头像等等。关中平原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摇篮,也是整个亚洲最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关中当然属于中原。

中原,是一个文化区域的范畴,相对应的语境是西域、江南、岭南、塞外等概念,和如今的行政区划、地理区划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概念和关联。

关中,在文化区划上属于中原文化区;(中原文化区的核心是以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的,而非单一的河南,某省人狭隘到如此地步!)

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属于西北地区;

在地理上属于华北地区或北方地区。

其实,多看些古籍就知道真正的中原有多大了!


《诗经小雅》:”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漆沮,即关中北部二水之名,最早的“中原”源于此)


明 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隋 王通《中说》:”夏都安邑,汤都亳,周都雍洛,皆中原之囯也。“(雍,即雍州、关中)

宋 谢采伯《密斋笔记》:“关中,中原一大形胜之地。”

宋 薛季宣《浪语集》:“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

宋 李纲《永乐遇》:“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五陵即五陵原,在今西安北)


宋 陆游《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三川,即陕西泾渭洛三条河流,关辅即关中的别称)

宋 陆游《北园杂咏》:“扬鞭大散关头日,曾看中原万里春。”(大散关,即关中大散关)

宋 陆游《书感》:“登高望中原,气已吞雍雒。“(雍乃雍州,即关中;雒为雒阳)

宋 邵雍《梅花诗》:“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宋 胡宏《碧泉九日有感》:”正恐中原消息断,问谁曾到五陵间。“


元 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长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见长安为愁焉。”

明 何乔远《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三镇为延绥、宁夏、甘肃三边镇)

明 冯琦《观灯篇》:“长安正月旋玑正,万户阳春布天令。新岁风光属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


明 李攀龙《登太华山绝顶》:“太华高临万里看,中原秋色更漫漫。”(太华即陕西华山)

明 徐贞明《西北水利议》:“今河自关中以入中原,合泾、渭、漆、沮、汾、沁、伊、洛、涧及丹、沁诸川数千里之水。”

清 王猷定《四照堂诗文集》:“以通漕实关中,为经理中原之首”。 


中原文化区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即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山西晋南以及河北、山东的一小部分。



关中当然属于中原。
中原,是一个文化区域的范畴,相对应的语境是西域、江南、岭南、塞外等概念,和如今的行政区划、地理区划是不一样的。很多人都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概念和关联。

关中,在文化区划上属于中原文化区;(中原文化区的核心是以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的,而非单一的河南,某省人狭隘到如此地步!)
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上属于西北地区;
在地理上属于华北地区或北方地区。
其实,多看些古籍就知道真正的中原有多大了!
《诗经小雅》:”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漆沮,即关中北部二水之名,最早的“中原”源于此)

明 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

隋 王通《中说》:”夏都安邑,汤都亳,周都雍洛,皆中原之囯也。“(雍,即雍州、关中)
宋 谢采伯《密斋笔记》:“关中,中原一大形胜之地。”
宋 薛季宣《浪语集》:“论中原形势,常以关中为诸夏首。”
宋 李纲《永乐遇》:“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五陵即五陵原,在今西安北)
宋 陆游《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三川,即陕西泾渭洛三条河流,关辅即关中的别称)

宋 陆游《北园杂咏》:“扬鞭大散关头日,曾看中原万里春。”(大散关,即关中大散关)
宋 陆游《书感》:“登高望中原,气已吞雍雒。“(雍乃雍州,即关中;雒为雒阳)
宋 邵雍《梅花诗》:“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宋 胡宏《碧泉九日有感》:”正恐中原消息断,问谁曾到五陵间。“
元 方回《瀛奎律髓》:“金陵可以北望中原唐都长安,故太白以浮云遮蔽,不见长安为愁焉。”

明 何乔远《名山藏》:“陕西三鎭,中原门户也。”(三镇为延绥、宁夏、甘肃三边镇)
明 冯琦《观灯篇》:“长安正月旋玑正,万户阳春布天令。新岁风光属上元,中原物力方全盛。”
明 李攀龙《登太华山绝顶》:“太华高临万里看,中原秋色更漫漫。”(太华即陕西华山)

明 徐贞明《西北水利议》:“今河自关中以入中原,合泾、渭、漆、沮、汾、沁、伊、洛、涧及丹、沁诸川数千里之水。”
清 王猷定《四照堂诗文集》:“以通漕实关中,为经理中原之首”。
中原文化区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即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山西晋南以及河北、山东的一小部分。

从咸阳出兵,过函谷关,就可以直抵中原腹地

关西即嘉峪关以西,称关中。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等)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
中原是一个地域概念,是指以河南省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俗话说“得关中者得天下”,这关中是指的什么地方,有多重要?
对于“关中”这一名称及其范围,随着历史的演变,人们说法尽不相同。其一为“四关之中”说,即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其二为“两关”说,即东起函谷关,西止散关。如今人们习惯以秦岭以北的泾渭流域作为关中地区。都说得关中者得天下,其一,这...

中国有哪十大关口?
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2、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

关中的四大关指的是那几个
关中,只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为四塞之国,故称关中。

秦汉时代,人们说的“关中”是指哪一带?
”《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关中地处陕西渭南潼关以西到宝鸡市宝鸡峡以东的地区,即现在的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和渭南、杨凌一代地区。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自西周起,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

关中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渭河平原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陕西省的地市和山西省的运城和临汾两市,总共秦晋两省六个地市,这也是国家“...

秦汉时代,人们说的"关中"指哪一带
四关说,最初的提出者是东晋人徐广,他在为《史记》“关中阻山河四塞”一句所作的注释中提出:“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徐广认为这就是“四塞”的具体含义。如上引《陕西通史》所说,两关说其实有两种:一种是西晋人潘岳提出的,他在其著作《关中记》中说:“秦西以陇关为限,东...

古代关东,和关中是哪些地方
1、关中:此关指函谷关所谓关中是陕西渭河流域的平原地区。2、关内:此关指山海关。指长城以南地区。3、关外:此关指山海关。所谓的关外就是指东北地区,又叫关东。4、关东:在古代也仅指函谷关、潼关以东地区,到近代才有别的含义。所谓“关”,这里指的是关口、隘门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一个交通...

得关中者得天下,为什么马超占据关中,却得不到天下呢?
换而言之,正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导致马超得到关中,却依然被曹操击败。就第一点原因来说,这是因为东汉末年的关中,因为战争的破坏,已经是残破不堪了。在战国时期,秦国占据关中地区,并且长期定都于此。在秦国和山东六国之间的较量中,后者几乎没有直接攻打到关中一带的情况。所以,这让关中一带没有...

古人从函谷关或者潼关进攻关中,为何不从山西西南部渡黄河进攻呢?_百度...
关中,一般是指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四关之内,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了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这一地区是陕西平原的腹心地带,北面是陇西陕北的黄土高原南缘,以发源自黄土高原的渭河支流,也就是洛、泾、汧下切形成的河谷为主...

关中地区指的是哪里
关中,地名,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年底),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的北方地区。关中地区地形地势介绍:关中盆地南倚秦岭...

宕昌县13644487143: 中国有哪些雄关险隘?主要是内部的雄关险隘,不包括边境上的,边境上
裔冠奥帝: 像中原的潼关、虎牢关、大散关、武关、萧关...黄河的著名险关隘口-龙门、壶口...江浙交界的昱岭关;岭南第一关的梅关等等 这些关隘在当时都有着极高的战略位置,潼关是中原到关中平原的必经之路;又加上当时中原地区多是平原地带,易攻难守,所以在河南荥阳附近的虎牢关则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大散关是关中平原的屏障之一,由于关中平原上有一座名城-长安,所以像武关、萧关、潼关、大散关就是拱卫长安而建...这些关隘都可以自己上百度查查就知道了!

宕昌县13644487143: 陕西关中所含哪几关 -
裔冠奥帝: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为西有大散关(位于陕西宝鸡),东有函谷关(位于河南灵宝),南有武关(位于陕西丹凤),北有萧关(位于宁夏固原),故取意四关之中,自古富庶之地,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中国最早、称呼时间最长的“天府之国”,其内的关中平原又被称为“八百里秦川”.古代关中的涵盖范围以陕西中部的渭河平原为主体,包含河南豫西、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山西西南部的一部分.

宕昌县13644487143: 历史上从关中通往中原的古关塞是( ). -
裔冠奥帝: 是函谷关和武关.武关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称为“秦之四塞”.而中原地区,主要包括今天河南省,以及山东的西部,河北,山西南部等地区.函谷关处关中之东,从此关可东进河南洛阳、郑州和开封等黄河中下游地区.武关位于关中之南,在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为南下河南南阳地区,湖北襄阳的要冲.

宕昌县13644487143: 一人当关 万夫莫开是指哪一关 -
裔冠奥帝: 此句出于李白的《蜀道难》,说的是入川第一关剑阁关. 但是历史上的函谷关也是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关隘.它是中原入关中地区的唯一入口,所谓的关中地区名称的来源,就是指函谷关之中.呵呵.汉代地图上所谓的“关”就是指函谷.全国只此一家.其余不称关,只称塞.

宕昌县13644487143: 中国四大关口是那四大关口 -
裔冠奥帝: 潼关、虎牢关、玉门关、雁门关. 1、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

宕昌县13644487143: 关中、关东、关陇分别指的什么地方? -
裔冠奥帝: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关东俗称东北,位于山海关以东以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市一盟.陇,是甘肃省的简称,典籍上亦称关陇.

宕昌县13644487143: 问下 古代中的关中, 中原, 和关外是现在具体的什么地方?? -
裔冠奥帝: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所指范围不一,古...

宕昌县13644487143: 中国著名关塞有多少个?各在什么地理位置? -
裔冠奥帝: 函谷关,即后来的潼关,在今陕西潼关附近,经历代多次营建,具体地点亦时有变迁,至东汉末始称潼关.阳关.位于敦煌城西南,距城70公里.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 汉时 为都尉治所, 晋时在此置阳关,唐废后, 距今...

宕昌县13644487143: 关东 关中 汉中 函谷关 玉门关 还有之类的这些词都是指哪啊? -
裔冠奥帝: 古时候的关东关西就是以长城一端的山海关为界,汉中是现在陕西的一个县,是全国的中心.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宕昌县13644487143: 玉门关是第几关 -
裔冠奥帝: 玉门关,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自西汉张骞“凿空”,出使西域以来,通过玉门关这座海关,中原的丝绸和茶叶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输向西方各国.而西域诸国的葡萄瓜果等名优特产和宗教文化相继传入中原.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耸立在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的一个沙石岗上.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