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过春节的一些风俗民情

作者&投稿:佛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东人过春节的习俗~

#过年那些事儿#春节习俗民风

年兽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人们都离家躲避年兽的伤害,把这个称为“过年”。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村中灯火通明,它的双眼被刺眼的红色逼得睁不开,又听到有人家传来响亮的爆竹声,于是浑身战栗的逃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赶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恭贺对方渡过了年兽的肆虐。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参考资料:baidu

1、掼春

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礼。过去,这些礼物总是装在一对大春盛中,由出嫁女的兄弟挑着送去。

2、祭灶

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民间传统上的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3、拜年

年初一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4、贴年红

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5、年画

年画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写春联。春联又称对联,古称门贴、桃符。《宋史蜀世家》载,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门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了。春联出现于五代,宋元始有发展,明清更加兴盛,沿袭为一种风俗,流传至今。每逢大年三十或二十九,龙口民间家家户户贴春联,一派祥和吉庆的节日气氛。
  贴“福”字。春节贴“福”字是龙口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每逢除夕,在庭院、居室内贴上几个“福”字,以求福运临门。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福气已到。
  剪窗花。窗花,又称剪纸、窗染花。剪纸在龙口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单色窗花逐步发展为彩染多色窗花,代表作品是金鱼。各种金鱼配以荷花、水草,贴在窗上,阳光一照,满堂生辉。每逢春节,心灵手巧的妇女将纸张剪成漂亮的图案,贴到窗上。龙口剪纸作品大多反映劳动人民生产、生活,风格淳朴,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买年画。过年,家家都贴几张年画。旧时冬至之后,黄县城内便增添了许多画棚,这些画棚随市而肆,人们赶集时到棚内看年画、买年画。这些年画多来自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潍坊杨家埠,主题大多反映追求美好的生活,色彩绚丽,内容丰富,既美化居室,又烘托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请门神。龙口古俗,过年请门神。民宅的门神起初为神荼、郁垒,唐代以后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等。龙口人为敬祀司家之神,在大门外神像两侧建有神龛,供祀门神,每当岁末,更换门神。民国以前建造的大门楼两侧的墙上,还保留着神龛,有的人家正月十五元宵节还在里边点萝卜灯呢!
  蒸饽饽。辞灶以后各家便蒸、炸、煮、炒,准备过年的饭食,习称“蒸饽饽”、“蒸大饽饽”。蒸的是光头饽饽、大枣饽饽、豆饽饽、菜饽饽、太阳饼、面鱼、年糕等。炸的是丸子、鱼、花。煮的是猪头下货、鸡肉杂碎等。炒的是干货,有花生、瓜子等。
  过除夕。除夕夜最为热闹,人们要辞旧迎新。准备一大桌子丰盛的饭菜。子女从四面八方归来,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晚上有守岁的习俗。这天晚上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不少人家彻夜未眠,有的刚过半夜就起来,小辈给长辈拜年,长者给小辈压岁钱。
  吃饺子。更岁饺子必需在腊月三十下午包好。包饺子时,在馅里放进红枣、花生、板栗、硬币等,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活甜蜜、身体长寿、大吉大利、财源广进。除夕夜吃饺子,取其新旧交替之意。若是饺子煮破了,说“挣”了,寓意挣钱了。
  拜大年。古时龙口就有拜年和贺岁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岁是平辈相互道贺。初一早晨,家中晚辈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长辈受拜后,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平辈之间串门,相互问候新年快乐。

龙口市地处渤海之滨,水陆交通发达,商业繁盛,被称为"商业之乡",历来是开风气之先的地区。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外出经商和求学的人们,把各地开化之举和文明之风带回故乡,与当地的"尊长上、勤学业、敦名义"的固有风尚,相互补充,彼此渗透,形成一种注重知识、崇尚文明、讲究礼节、善于交游的民风特征。

(一)衣
龙口市居民的服饰几经变革,由旧换新的每一过程,都反映着每个时代的特色。清末,男着对襟上衣,女着右偏襟上衣,都穿直裆带腰宽腿裤。富裕人家外罩皮袍马褂,女穿杂色棉衣过膝,下着青裤。面料多为布质,富人布、绸兼用。花色以蓝、青为主。民国时期,穿长袍、长衫之风兴盛起来,穿制服、中山装的人也多起来。建国后至七十年代,中山装、国防服、学生服和列宁装,成为主要款式。从八十年代开始,男女服装在款式、面料和花色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

(二)食
解放前,龙口市居民,平原以高粮饼子、玉米饼子、小米饭、小豆腐为主食;山区则以地瓜为主食。除去逢年过节,很少吃到面食。只有富裕人家以细粮为主食,有时也粗细兼做。建国后,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细粮相应地增加了。到了八十年代,居民完全以白面为主食,间或买一些糕点等副食品已司空见惯。一日三餐,面食多样,象馒头、花卷、烙饼、包子、水饺、馄沌、油条等面食,已成为家常便饭。偶尔吃顿玉米饼子煎小鱼,倒算作换换口味,改善生活。居民平素饮食多以素菜、豆制品佐餐。如自制的大酱、青酱、辣菜等。不到节日很少吃肉,但八十年代以来,不逢年过节,随时都可买肉,改善生活。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山珍海味上普通居民的餐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龙口市居民,历来以好客著称。旧时富人结婚、上梁等庆典,更加讲究排场,花钱决不吝惜,只为博得好名声。宴席必备八盘八碗,鱼、参、虾、蟹、肉、禽、蛋、蘑,样样俱全。八十年代以来,庆典摆宴之风不亚当年,菜肴品类之多,质量之好,远远超过了前人,海参、干贝、鱼、虾、蟹、蛎、食用菌、鸡、鸭、肉及时令蔬菜应有尽有。

(三)住
龙口市的民房建筑,历来比较讲究。民国《黄县志》写道:"黄之房舍,向多瓦房,草房与土屋甚少","整齐美观,为各县所无。" 龙口市的民房,一般座北朝南,背风向阳,建筑布局多为小四合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房造型更加美观大方,布局与结构日趋多样化。在用料方面,砖墙上部用钢筋水泥打圈梁,将房四周墙壁连结为整体,提高了防震能力。所用木料,选料考究,作工精良。房顶用瓦有机制大红、青瓦和小青瓦。现代民房建筑,有逐步向高挡建筑发展的趋势,宽敞明亮。城镇住宅向高层单元楼发展,农村则向低层单户独体楼发展,屋内装潢之风迅速普及。

(四)行
旧时,龙口市的货运工具有手推车、地排车、马车、驴车等;客运工具有花轿、黄包车、骡马轿车等;以车、畜代步的工具有骡、驴、自行车等。如今,机动三轮车、摩托车、拖拉机、大型汽车等,千车竞运,各显身手,为商品流通、物资交流而日夜兼程;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面包车、穿梭奔驰,络绎不绝,数量不断增加,居烟台市各县市首位,档次不断提高,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

龙口一带,春节上供要制作大枣饽饽,茧饽饽。枣饽饽用来供祖先,财神,菩萨。天地众神。五个饽饽叠放,腊月三十接神,正月初三撤供品;正月十五供五个茧饽饽和三个大圣虫饽饽。供奉时中为祖先,右供财神,左供菩萨,意为多财多子。圣虫头部为一圆馒头形,鸡冠,黑眼睛,红舌头,躯干做蛇盘状。祖先,财神,菩萨面前各放一碗粮食,圣虫放在盛粮食的碗里,供奉完后,茧饽饽食用,圣虫放大粮囤中,直到二月二由孩子们分食之。圣虫"的"圣",胶东谐音"剩",意为"剩余",寓意五谷丰登,连年有余。

初一早晨天不亮就开始吃饺子,饺子里还包着硬币、花生、豆腐、栗子、糖果,一家人相互比着谁能吃着这些东西,一会家里络绎不绝的有人来拜年,相互问候“过年好”,我也随着长辈们去了几家拜年,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春联,很多还挂着大红灯笼,太有意思啦。

龙口市南面有南山,北面有大海,山里有南山大佛,海边有东海观音
好像讲龙口滴粉丝不错哦


中国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那时的一些压岁钱上,正面多铸有“长命百岁”、“去秧除凶”、“万岁千秋”等吉祥语,其背面多是龙凤、龟蛇、双鱼等祥瑞图案。压岁钱是过大年时的风俗,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如今虽然货币更迭,但长辈给小辈压岁钱之习俗依旧在过年之时传承着,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

过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过春节的风俗如下:1、贴窗花是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新春佳节时,中国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2、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

春节有哪些传统文化风俗
之后“夕”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而这一天是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百姓们为了感谢“年”在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农历12月份的最后一天叫“除夕”,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也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春节。以上就是关于春节的一些传统文化习俗、故事传说的知识介绍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春节的习俗都有哪些?
从此,人们再忙,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 春节习俗之三:拜大年  拜大年是中国民间的最古老的传统习俗,在春节时期亲戚之间交流感情的活动,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大年是大年初一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的意思。拜年习俗由来:古时“拜年”一词...

关于春节的习俗100字,快
春节的习俗有:每家每户门口都要贴红对联,有的人家大门上有挂红灯笼,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长拿压岁钱给我们。人们都穿新衣服,舞龙,登山玩乐。每年的春节都一样。过年这天我们穿好新衣服去跟长辈拜年,要说好话祝福语。吃团圆饭,热热闹闹的。小孩子都喜欢过春节。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

过春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过春节有什么民间风俗
💝💝春节民间风俗💝💝💝一、扫尘除旧💝大多数地方的传统是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进行扫尘,但是我们老家的习俗是只要过了大寒节都可以。家里的坑坑洼洼都可以动工了,里里外外的角落都要收拾干净。一般都要花上大半天的功夫才能清扫完,寓意把一年的晦气和...

简单介绍春节的风俗
2、扫尘,新年前夕“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3、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年饭,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

中国过年春节习俗是什么?习俗都做什么
1、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

过年的风俗有什么
扫尘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守岁"也有着辞旧迎新,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的寓意。现在过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贴上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为节日增加...

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你的家里有哪些过年的习俗呢?

德保县15010377474: 龙口过春节的一些风俗民情 -
暨屠复方: 写春联.春联又称对联,古称门贴、桃符.《宋史蜀世家》载,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门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了.春联出现于五代,宋元始有发展,明清更加兴盛,沿袭为一种风...

德保县15010377474: 请写一段文字介绍一下你家乡过春节的习俗.要求:①必须用上比喻修辞 ②至少引用一句古诗或古文.我的家乡在龙口 -
暨屠复方:[答案] 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

德保县15010377474: 作文:鹤山龙口的春节800字 -
暨屠复方: 快过年了,今年我们是回爷爷家过年.二月七号的清晨我们坐火车,直到下午我们才到爷爷家. 虽然离过年还有十天,但是我看到了一片忙碌的景象.大家都在准备办年货,清早爷爷提着菜篮去买鱼、肉、牛肉 …… 买回来以后还自制香肠,大...

德保县15010377474: 山东龙口是初二送神吗 -
暨屠复方: 据《龙口市志》第三十编 民俗宗教-第四章 岁时节令民俗-第一节农历节令介绍:年春节俗谓“过年”.过年由半夜子时开始,人家于此刻烧香、烧纸、燃放爆竹,名为“发纸”.“发纸”之后先由家中男子敬神拜祖,然后先在自己家中晚辈给长辈拜年,然后由家长率领男孩,遍拜五服以内亲族人家,统称之为“拜年”.拜年毕,早饭阖家吃饺子,此日饺子必素馅,其中有若干饺子馅中包藏糕、枣、栗子、糖、钱(早年为制钱,后改为硬币)等,以吃到钱最为吉利,俗谓谁吃到钱一年有钱花.正月初二日往姑家、姨家拜年.正月初三日给岳父母拜年.初三日夜遍祭各神,名为“送神”.所以应该是:初一子时拜祖敬神,初三夜里“送神”.

德保县15010377474: 过年时,在家里的窗台放大葱是什么习俗 -
暨屠复方: 大葱压窗台作为民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先辈对窗户的装饰作用极为看重.过年时不仅要贴窗花,而且要压窗台.腊月里,农家蒸大饽饽时,顺便蒸些鱼、瑞饼、圣虫和团圆饼等.年夜饭后,农家就用鱼和瑞饼来压窗台.另外,白菜心、大...

德保县15010377474: 四川人过春节的习俗?
暨屠复方: 四川过年,年30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是做一大桌年夜饭,特别丰盛,但不吃饺子... 其中有趣的舞水龙,火龙,晚上一般要举行耍灯巡游,而且水龙舞时龙口含珠喷水,...

德保县15010377474: 我是山东龙口人,这边初一拜年都是四五点钟就出门给长辈拜年,请问有什么讲究吗 -
暨屠复方: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古老的传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习惯.一代一代的人把他传承下来,现在很多年轻人很反感,认为没有必要,其实这是不对~~~ 我年轻的时候也是反感,但是随年龄的增长才感觉到这些东西真的需要这样继承下去,不但是早起拜年!!!!!当然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有的地方还不拜年了,只有在农村才能感受到真正春节!!!孩子好好珍惜吧!!祝福你 及你的家人!!!

德保县15010377474: 二月二为什么要吃凉粉?
暨屠复方: 二月二日,俗谓龙抬头,原济南府所属地区,称为青龙节或春龙节、龙头节.山东其... 然后牵牛到田间象征性地耕一耕.龙口的风俗是二月二日起农作,事先择毋仓试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