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杀伤破坏因素对人员有哪些杀伤作用?

作者&投稿:别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核武器杀伤破坏效应~

核武器杀伤破坏效应是指核武器爆炸对人员和物体造成的杀伤破坏作用及效果,又称毁伤效应。通常原子弹空中爆炸时,冲击波约占总能量的50%,光辐射约占35%,早期核辐射约占5%,放射性污染约占10%。氢弹空中爆炸时,冲击波与光辐射的总份额有所增加,而放射性沾染的份额则减少,增减额随聚变-裂变比的不同而异。

扩展资料:冲击波:
核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气团以极高的速度向外膨胀,猛烈压缩和推动周围介质所产生的高压脉冲波。其特性与传播规律和普通炸药爆炸的冲击波相似,但其超压和动压值比普通炸药爆炸时大得多,作用时间也长得多,当压力恢复到正常值以后,还有较明显的负压作用期。
核辐射:
亦称贯穿辐射,核爆炸头十几秒内所放出的具有很强贯穿能力的中子和γ射线,主要由弹体内的核反应产生,或从裂变产物中释放,或由中子与空气作用放出。早期核辐射可直接或间接使物质电离,造成辐射损伤。中子还可使某些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早期核辐射对人员和物体的损伤程度取决于吸收剂量,单位是戈瑞。
光辐射:
核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火球,在头几十秒内辐射出极其强烈的光和热。其强弱用光冲量表示,即火球在发光时间内投射到与光辐射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能量。
放射沾染:
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沾染。这类物质有核裂变碎片、感生放射性物质和未反应的核装料。它们具有γ、β和 放射性,半衰期由数秒至数万年不等。地面放射性沾染程度的大小用照射率表示,通常指在地面以上1米左右高度处单位时间内受到的照射量。
电磁脉冲:
核爆炸产生的强脉冲射线和周围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向外辐射的瞬时电磁场。它的脉冲宽度很窄,频谱很宽,强度可达到比普通无线电波高百万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核武器杀伤破坏效应

核武器——巨大杀伤性武器

核武器的杀伤作用通常主要以杀伤范围和发生的伤类伤情来表示,而杀伤范围和伤类伤情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四种杀伤因素的致伤作用

  (一)光辐射的致伤作用

  光辐射可引起体表皮肤、粘膜等烧伤,称为直接烧伤或光辐射烧伤。在光辐射作用下,建筑物、工事和服装等着火引起人体烧伤,称为间接烧伤或火焰烧伤。光辐射的致伤作用,主要取决于光冲量的大小。

  光辐射烧伤的主要特点:

  1.烧伤部位的朝向性:光辐射的直线传播,使烧伤常发生于朝向爆心一侧,故有侧面烧伤之称。烧伤创面界线比较清楚。

  2.烧伤深度的表浅性:光辐射作用时间的短暂,决定了烧伤深度的表浅。除近距离内可发生大面积深度烧伤外,多以Ⅱ度为主。即使发生Ⅲ度烧伤,也很少累及皮下深层组织。创面深浅程度一般比较清楚。

  3.特殊部位烧伤的发生率高

  (1)颜面、耳、颈和手部等身体暴露部位最容易发生烧伤。

  (2)呼吸道烧伤:呼吸道烧伤是一种间接烧伤。是由于吸入炽热的空气、尘埃、泥沙、烟雾,甚至在燃烧环境中吸入火焰引起的。

  (3)眼烧伤:光辐射性可引起眼睑、角膜和眼底烧伤。眼底烧伤亦称视网膜烧伤,是光辐射引起的特殊烧伤。若人员直视火球,通过眼睛的聚焦作用,使光冲量比入射光增大103~104倍,在视网膜上形成火球影像,引起烧伤。视网膜烧伤边界比轻度皮肤烧伤边界大3~4倍。

  4.闪光盲(flashblindness):核爆炸的强光刺激眼睛后,使视网膜上感光的化学物质——视紫质被“漂白分解”,从而造成暂时的视力障碍,称为闪光盲。人员发生闪光盲后,立即出现视力下降,眼发黑,“金星”飞舞,色觉异常,胀痛等,严重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但症状持续时间短,不经治疗,在爆后几秒到3~4小时即可自行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闪光盲的发生边界远远超过眼底烧伤,对于执行指挥、飞行、驾驶和观测人员的影响较大。

  (二)冲击波的致伤的作用

  冲击波损伤,简称冲击伤(blast injuries),是冲击波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各种损伤。

  1.直接冲击伤

  (1)超压和负压和直接作用:单纯的超压和负压作用一般不造成体表损伤,主要伤及心、肺、胃肠道、膀胱、听器等含气体或液体的脏器,以及密度不同的组织之间的连接部位。

  例如:超压作用于体表后,一方面挤压腹壁,使腹压增高,模隔上顶,下腔静脉血突然涌入心、肺、心肺血容量骤增;另一方面又压迫胸壁,使胸腔容积缩小,胸腔内压急剧上升。超压过后,紧接着负压作用,又使胸腔、腹腔扩张。这样急剧的压缩和扩张,使胸腔内发生一系列血液动力学的急剧改变,从而造成心、肺、血管的损伤。

  (2)动压的抛掷和撞击作用:人体受冲击波的冲力作用后,获得加速度,发生位移或被抛掷,在移动和降落过程中,与地面或其它物体碰撞而发生各种损伤。如肝、脾破裂,软组织撕裂,颅脑损伤,骨折,脱臼,甚至肢体离散。

  2.间接冲击伤:由于冲击波的作用,使各种工事,建筑物倒塌,产生大量高速飞射物,间接地使人员产生的各种损伤,常见的有挤压伤、砸伤、飞石伤、玻片伤、泥沙堵塞上呼吸道窒息等。

  3.冲击伤的临床特点

  (1)多处受伤、多种损伤、伤情复杂:由于多种致伤因素(如超压和动压,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几乎同时作用于机体,决定了冲击伤伤类和伤情复杂性。中度以上冲击伤常是多处受伤,多种损伤。既有直接损伤又有间接损伤;既有外伤又有内脏损伤;既可能是单纯冲击伤,又可能复合烧伤和放射损伤。

  (2)外轻内重、发展迅速:尤其是以超压作用为主的冲击伤,往往体表可能无伤或仅有轻微损伤,而内脏器官可能发生了严重损伤。重度以上的内脏损伤,因伤情急剧发展,代偿失调,可迅速出现休克和心肺功能障碍,甚至导致伤员死亡。

  (三)早期核辐射的致伤作用

  早期核辐射是核武器所特有的杀伤因素。当人体受到一定的剂量照射后,可能引起急性放射病,也可能发生小剂量外照射生物效应。

  (四)放射性沾染的致伤作用

   放射性沾染对人员的损伤有三种方式:

  1.外照射损伤:人员在严重沾染区停留,受到γ射线外照射剂量>1Gy时,可引起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落下灰对人员的主要损伤。

  2.内照射损伤:落下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当体内放射性核素达到一定的沉积量时,可引起内照射损伤。

  3.β射线皮肤损伤:落下灰直接接触皮肤,当剂量>5Gy时,可引起β射线皮肤损伤。

  在沾染区停留较久而又没有防护的人员,可能同时受到三种方式的复合损伤。

核武器的爆炸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的伤害,按照从先到后的顺序,第一就是冲击破,就拿原子弹来说吧,原子弹爆炸后巨大的能量一秒钟内被释放,5秒内就能传到2公里以外,高温高压的气体就像飓风一样摧毁所经过的所有建筑和生命!第二个阶段就是光辐射,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最高温度高达几十万度,会把绝大部分物体烧焦‘溶化,甚至气化,就算不死,皮肤,视力,呼吸道也会受到严重的灼伤!第三个阶段就是早期核辐射,无色无味不可见,但是他却可以轻易的破坏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并产生致癌物质,一旦被辐射会得急性放射性疾病并在短期内死亡,就算受感染着当时不死,受感人者的后代,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比如连体婴儿,智力题下,骨骼畸形,孩子没屁眼儿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核辐射做不到的!第四阶段,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放射性沾染,核爆炸以后放射性的污染物质会弥漫在大地,空气,水流当中,会持续污染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比如,放射性物质污染了一片土地,然后被不知情的果农再这片土地上种了苹果,然后收获的苹果被受害者吃掉,受害者很有可能患有癌症或者其他疾病!

  核弹的主要的破坏力来自于冲击波效应。绝大多数的建筑(当然除了特别加固和抗冲击结构的工事),将受到致命的摧毁。冲击波的速度将超过超音速的传播,而他肆虐的范围会随着核武器当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种相似又不同的现象将随冲击波的到来而产生:
  静态超压:冲击波带来的压强急速升高,任何给定点的静态超压正比于冲击波中的空气密度;
  动态压强:即是被形成冲击波的疾风拉扯的效应,疾风会推动、摇晃和撕裂周围的物体。
  大多数核武器空爆造成的破坏就是由静态超压和动态的疾风合成的效果。较长时间的超压拉动建筑结构使其变得脆弱,这时吹来的疾风再一举将其摧毁。压缩、真空和拉扯效应总共会持续若干秒钟,或者更长。而这里的疾风比世界上任何可能出现过的飓风都要更加凶猛。

1.放射性的污染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放射性。
2.放射性污染来源
1)、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核弹爆炸的瞬间,由炽热蒸汽和气体形成大球(即蘑菇云)携带着弹壳、碎片、地面物和放射性烟云上升,随着与空气的混合,辐射热逐渐损失,温度渐趋降低,于是气态物凝聚成微粒或附着在其它的尘粒上,最后沉降到地面。
2)、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原子能工业的中心问题是核燃料的产生、使用与回收、核燃料循环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三废”,能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3)、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由于辐射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已使医用射线源成为主要的环境人工污染源。
4)、其它各方面来源的放射性污染其它辐射污染来源可归纳为两类:一 工业、医疗、军队、核舰艇,或研究用的放射源,因运输事故、遗失、偷窃、误用,以及废物处理等失去控制而对居民造成大剂量照射或污染环境;二是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如放射性发光表盘、夜光表以及彩色电视机产生的照射,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低,但也有研究的必要。
3.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
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则人100%死亡。照射剂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作用,往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
4.放射性“三废”处理
放射性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都不能将其消灭或破坏,只有通过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变才能使放射性衰减到一定的水平。而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长,并且衰变的产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所以放射性废物与其它废物相比在处理和处置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1).放射性废水的处理
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稀释排放法、放置衰变法、混凝沉降法、离子变换法、蒸发法、沥青固化法、水泥固化法、塑料固化法以及玻璃固化法等。
2).放射性废气的处理
(1)铀矿开采过程中所产生废气、粉尘,一般可通过改善操作条件和通风系统得到解决。
(2)实验室废气,通常是进行预过滤,然后通过高效过滤后再排出。
(3)燃料后处理过程的废气,大部分是放射性碘和一些惰性气体。
3)、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是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不能再用的各种物体
(1)焚烧(2)压缩 (3)去污(4)包装
5.放射性物质的分类
为了放射性货物的安全运输,将放射性物质分为五类:
a.低比活度放射性物质
b.表面污染物体
c.可裂变物质
d.特殊形式放射性物质
e.其他形式放射性物质
核弹爆发效应:以B-61 核弹头内的引爆核材料为例,一个核子武器的能量主要通过五种机制放射出来:
冲击波 40%-60%
热辐射 30%-50%
原始粒子辐射 4.9%
核电磁脉冲 0.1%
残留放射性(放射性尘埃)5%-10%
能量以何种形式被释放还要仰赖武器的设计以及爆炸时的环境。放射性尘埃的能量释放是持续的,而其他四种都是立即的短暂的爆发。
这最初四种机制释放的能量根据炸弹的尺寸而有区别。热辐射机制相对于距离衰减最缓慢,所以越是大当量的核弹,这种机制就越显得重要。粒子辐射被大气强烈吸收,所以他只在小威力的爆炸中体现出重要性。而冲击波效应的衰减,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 在爆发的一瞬间,核装药在一微秒内达到平衡温度。在这一时刻,大约75%的能量都以热辐射形式,特别是以软X射线的形式存在,而其他的残馀能量则都表现为武器碎片的动能。接下来,这些软X射线和碎片怎样与周围媒质作用就成为冲击波和光以及粒子之间怎样分摊能量的决定因素。总的来说,若是在爆心周围物质很密集,那麼它们将非常有效的吸收能量,冲击波的强度将会被加强。 当爆发在接近海平面的大气中进行时,绝大多数的软X射线将在数英尺内被吸收。一些能量转而形成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辐射,但更多的被用来加热空气,形成火球。 在高空的爆发中,由于空气密度的降低,软X射线更趋向于行走更长的距离,在它们终究被吸收后,只有更少量的能量用来推动冲击波(海平面的50%或更少),而剩馀的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热辐射。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性因素主要包括: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五种。前四种是在核爆炸后几十秒钟以内起作用,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可持续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称为持续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2, 冲击波 冲击波是核爆炸时产生的高速高压气浪.它对人员,物体能够造成挤压,抛掷作用.挤压作用造成严重内伤,如肺,胃,肝,脾出血破裂核骨折.冲击波可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间接伤害及堵塞交通.3, 早期核辐射 早期核辐射(又贯穿辐射),是核武器所特有的一种杀伤破坏因素.形成早期核辐射是爆炸最初十几秒...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效应主要有?
放射性污染约占10%。氢弹空中爆炸时,冲击波与光辐射的总份额有所增加,而放射性沾染的份额则减少,增减额随聚变-裂变比的不同而异。增强某种效应的核武器,该种杀伤破坏因素的份额就大大增高。无论哪种核武器爆炸,电磁脉冲的能量份额都很小,但对电子和电气设备等目标的破坏作用却很大。

核武器爆炸后所产生的杀伤破坏因素不包括哪些
病毒性感染。核武器爆炸后所产生的杀伤破坏因素是光辐射、冲击波和核电磁辐射,所以不包括病毒性感染。核武器(英文名:nuclearweapon)是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毁伤破坏效应的武器。

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杀伤破坏因素
冲击波是核爆炸时产生的高速高压气浪。它对人 员、物体能够造成挤压、抛掷作用。挤压作用造成严 重内伤,如肺、胃、肝、脾出血破裂核骨折。冲击波 可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间接伤害及堵塞交通。3、 早期核辐射 早期核辐射(又贯穿辐射),是核武器所特有的 一种杀伤破坏因素。形成早期核辐射是爆炸最初...

核武器的杀伤力破坏因素有哪些?怎样初步判断敌人使用了化学武器\/
放射性沾染是蘑菇状烟云飘散后所降落的烟尘,它对人体可造成体内体外照射或皮肤的伤,以致死亡。1954年2月28日,美国在比基尼岛试验的 1500万吨氢弹,爆后6小时,沾染区仍长达257公里,宽64公里。核武器有四种直接杀伤因素:1、热辐射\/光辐射:一般威力最小的核武器爆心温度也有100万开尔文,大的有...

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
2、中毒途径多。不同种类的毒剂,可造成空气、地面物体、水源、食物等染毒,通过吸入呼吸道、接触皮肤、眼睛、伤口和误食消化道等中毒途径,造成人、畜伤亡。3、杀伤因素复杂。毒剂的种类不同,所产生的毒害作用也不同。4、持续时间长。常规武器只有爆炸瞬间造成杀伤破坏作用,而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持续时间...

激光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激光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烧蚀效应。激光照射到目标上以后,其中一部分能量被目标吸收而化为热能,使目标表面局部出现熔化及气化而穿孔,或产生严重变形,从而达到杀伤或破坏的目的。2.激波效应。当目标表面由于受到激光的照射而产生熔化、气化并向外喷射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会对...

核武器袭击时该怎么逃离污染区
面临核爆要想逃生,首先要知道核武器爆炸是怎么回事,核弹被引爆后一般是依次出现闪光、火球、尘柱、蘑菇状烟云等。通常认为核武器爆炸后能产生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次声波,核电磁脉冲、放射污染等破坏因素,前五种杀伤破坏因素一般只出现在爆炸后一分钟时间内,因此统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但放射...

冲击波弹的杀伤破坏作用与常规武器相近吗?
这些材料能够减速原子弹裂变产生的中子,并促使它们被硼或氢吸收,进而转化为冲击波和光辐射。这种转化使得超压,也就是冲击波的威力,成为其主要的杀伤破坏因素。冲击波弹的当量范围广泛,从10吨级到1000吨级,美国在1980年已成功研发,并在核武库中配备了部分此类武器。冲击波弹的杀伤力类似于常规武器...

云和县15222119836: 核武器爆炸对人员产生哪几种杀伤破坏因素 -
战诞替卡: 核武器的杀伤包括即时杀伤和延时杀伤即时杀伤是引爆当时就产生的杀伤,包括光辐射,冲击波,核辐射延时杀伤是引爆后产生的二次杀伤,包括大火,辐射尘,核辐射残留

云和县15222119836: 核武器的致伤因素有哪些?
战诞替卡: 核武器爆炸时产生4种杀伤破坏因素,即光辐射、冲击波、早 期核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在核爆炸的全部能量中,一般地说,光辐 射约占35%,冲击波约占50%,早期核辐射约占5%,放射性沾染 约占10%.前3种杀伤破坏因素是爆后几秒到几十秒内起作用, 统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则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 起作用的杀伤因素.

云和县15222119836: 163.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主要有哪些? -
战诞替卡: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核放射性沾染等5种.前4种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产生的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可以持续几个月,几年或更长的时间. 1, 光辐射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爆炸时的闪...

云和县15222119836: 核武器爆炸时对人员产生哪几种杀伤破坏因素
战诞替卡: 一般就是瞬间高温,冲击波,核辐射等,后期辐射会对人和动物造成伤害!

云和县15222119836: 核武器都会产生强放射性污染? -
战诞替卡: 核武器对人体的四种直接杀伤因素: 1、热辐射/光辐射:一般威力最小的核武器爆心温度也有100万开尔文,大的有1000万开尔文.这个温度可不是把人烧成气体这么简单,它足以把周围的分子打散打成等离子态,也就是原子核与电子脱离的...

云和县15222119836: “核武器”的破坏效应有哪些?
战诞替卡: 核武器是利用核裂变或聚变-裂变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而产生爆炸,对目标实施大规模杀伤破坏的武器.它产生的杀伤破坏效应主要有五种:光辐射、冲击波、早期...

云和县15222119836: 核武器对地球有什么危害? -
战诞替卡:[答案] 核武器爆炸对人员和物体造成的杀伤破坏作用及效果.又称核武器毁伤效应.造成杀伤破坏的主要因素有: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电磁脉冲.它们在核爆炸总能量中所占的份额,取决于核武器的类型和爆点的环...

云和县15222119836: 核武器有什么杀伤之力 -
战诞替卡: 核武器的杀伤作用通常主要以杀伤范围和发生的伤类伤情来表示,而杀伤范围和伤类伤情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四种杀伤因素的致伤作用 (一)光辐射的致伤作用 光辐射可引起体表皮肤、粘膜等烧伤,称为直接烧伤或光辐射烧伤.在光...

云和县15222119836: 原子弹主要靠什么破坏?它是放射的辐射进行摧毁的还是冲击力?
战诞替卡: 一般核武器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公认的有以下5种(未包括心理危害): 1,高压杀伤破坏——冲击波(占50%) 在核爆时,巨大的能量是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释放出来...

云和县15222119836: 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杀伤破坏因素5点 -
战诞替卡:[答案]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核放射性沾染等5种.前4种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产生的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可以持续几个月、几年或更长的时间. 1、 光辐射 光辐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