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先于认识?

作者&投稿:鄹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认识先于实践还是实践先于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先于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性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在实践中加深认识,用新的认识指导实践,即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并不断深化.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对实践有反作用.这就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实践先于认识,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个人的知识来说,一部分是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即来源于直接经验;另一部分是从书本和他人那儿学到的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社会实践认知

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这个说话是正确的。2.实践先于认识是错误说法,可能是这样理解的:“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不一定需要实践得来。理性认识则需要通过实践把握事物本质。"当然,也不能说认识先于实践,这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起源 这句话是没错的,这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之一 实践先于认识 是错误的 错在于,它是我国古代"行先于知"的传统说法,它是唯物主义,但是是朴素唯物主义说法,非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实践和认识形成了:实践--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所以就整体来看,认识也有先于实践的时候。所以就整体只能说实践决定认识,而不能说实践先于认识。

唯物论说意识来源于物质,没有物质层面的实践,就没办法得到意识层面的认识。
实践先于认识,认识是实践的先导。


请问唯实主义和唯实论是一回事吗?还是有互相演变的关系呢?
唯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唯实主义认识世界全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使人类变得完美,在于解放全人类。因此,唯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与人类性(人性)。 一、唯实主义实践性 (一)实践先于认识,真理高于实践:实践是主体有意识的改变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根本途径与结合点。认识与理论是人的意识...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作用:在实践和认识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地位: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为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如经验资料、实验仪器和工具等。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

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诗词是什么
给人以深刻的感受。04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这样,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是什么?这是一个对子,不能说下一句,而是上一句事非经过不知难,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个对子辩证地反映了前人客观的认识论,即实践先于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

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诗词是什么?
全文如下: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不懈,久炼成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出自哪里?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

知行论文范文:论知行关系
论据材料:1、减少雾霾的行动是必须先行动起来的。雾霾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不注意环境保护才导致的。之所以知道环保还会出现环境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大多数的人,仅仅是知道而已,却很少能够去行动起来。2、哲学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行先于知。在哲学当中,我们很熟悉的实践与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啊?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人为什么要读书?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哲人培根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书籍是文明传承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一个民族,会在浑浑噩噩的黑夜中...

我觉得我要推翻马克思了...【实践先于意识】这一条好像真的不对...
只有人的活动才是实践,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只有人才有意识,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动物也有心理活动,但那只是一种本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没有发达的达到质变的象人脑一样的大脑,其它动物是不会产生意识的。当然,其它动物经过十分漫长的进化后,也能进化成人,才会有意识。

...陶行之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D 本题考查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属于教材的基础知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强调的是实践与认识相互依赖的关系。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说法错误,不是唯一是根本。B.认识对实践不一定起推动作用。C.实践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说法没有根据。所以选择D。

没有实践就没有意识,可是任何实践都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那么到底是实 ...
相辅相成 。首先:没有实践就没有意识,这个不对,脚下的路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第一位走的人可能想过以后会变成路,也可能是只是为了节省时间从这里走了而已,所以意识先于实践 。其次:客观事实引发意识,而实践可以引伸意识,第一个意识下,去行动,得到了一个结论或者是事实,...

融水苗族自治县18399306323: 认识先于实践还是实践先于认识? -
阚闸圣畅: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先于认识.

融水苗族自治县18399306323: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
阚闸圣畅:[答案] 这个对子辩证地反映了前人客观的认识论,即实践先于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无数次事实告诫我们,不经实践,无缘获得任何认识.

融水苗族自治县18399306323: 我觉得我要推翻马克思了...【实践先于意识】这一条好像真的不对... -
阚闸圣畅: 只有人的活动才是实践,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只有人才有意识,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动物也有心理活动,但那只是一种本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没有发达的达到质变的象人脑一样的大脑,其它动物是不会产生意识的. 当然,其它动物经过十分漫长的进化后,也能进化成人,才会有意识.关键是大脑要进化到相当的程度才行,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就进化成人了. 人的产生和意识的出现几乎是同时的.

融水苗族自治县18399306323: 告诉我们认识事物往往要亲身实践的俗语是? -
阚闸圣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融水苗族自治县18399306323: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什么意思? -
阚闸圣畅: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这个对子辩证地反映了前人客观的认识论,即实践先于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无数次事实告诫我们,不经实践,无缘获得任何认识.

融水苗族自治县18399306323: 到底是先有的理论还是先有的实践呢? -
阚闸圣畅: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并不意味着认识是消极、被动...

融水苗族自治县18399306323: 没有实践就没有意识,可是任何实践都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那么到底是实践先于意识,还是意识先于实践? -
阚闸圣畅: 相辅相成 . 首先:没有实践就没有意识,这个不对,脚下的路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第一位走的人可能想过以后会变成路,也可能是只是为了节省时间从这里走了而已,所以意识先于实践 . 其次:客观事实引发意识,而实践可...

融水苗族自治县18399306323: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啊?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
阚闸圣畅: 这要看个人对自己要求的标准和对未来生活质量的追求而定.首先,不读书的人一定能够生存,但生活质量不高.除非家有万贯,屋堆金山.就算有以上这些,在精神上会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使精神空虚.其次,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各种...

融水苗族自治县18399306323: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下一句是什么? -
阚闸圣畅: 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是:事非经过不知难.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是陆游说的意思是书本上的知识等到真正用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