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论语十九则的原文和翻译,一则论语一句翻译跪求!

作者&投稿:盈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20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20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翻译: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3.子曰∶“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使胳膊弯着做枕头,乐也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不值得关心)。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 日夜不停。”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1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1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孔子:“卫国大夫孔文子(孔圉yù)为什么死后谥号为‘文’?”孔子说:“孔圉聪明好学,向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不感到羞耻,因为这样他死后才谥号为‘文’。”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此文出自春秋末期·孔子所著的《论语》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
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问则称“子曰”,表示有别于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而后十篇中的《先进》《颜渊》等篇,答大夫之问也皆作“孔子对曰”,故怀疑“前十篇皆有子、曾子门人所记,去圣未远,礼制方明;后十篇则后人所续记,其时卿位益尊,卿权益重,盖有习于当世所称而未尝详考其体例者,故不能无异同也”。
又如,前十篇中孔子一般称“子”不称“孔子”,门人问学也不作“问于孔子”。而后十篇中的《季氏》《微子》多称孔子,《阳货》篇子张问仁,《尧曰》篇子张问政,皆称“问于孔子”,与《论语》其他篇不同,“其非孔氏遗书明甚,盖皆后人采之他书者”。
受崔述的影响,以后学者继续从《论语》前后十篇用语、称谓的差异对其成书作出判断,有学者甚至认为《论语》最初只有单独的篇,其编定成书,要在汉代以后。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请求纳颜氏女儿为妾。颜氏有三个女儿,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3岁时,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19岁,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这里是预备年级第二学期的二十六课《论语》八则
1、学而知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得的学问知识,时时加以巩固,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道来相聚,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也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对于知识)了解他的人不如爱好他的人,爱好他的人不如以学习只是为快乐的人。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选择其中好的人向他学习,把其中不好的人作为自己改正错误的借鉴。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译文:温习以学习掌握的知识,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足以成为他人的老师。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寑,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不睡,(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益处,(与其这样),不如去学习会更好。

论语十九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孔子说:
“学习知识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是愉快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自己,而我不生气,不也是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和志同道合的人交往是不是真诚待人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认真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孔子说:
“温习旧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着这点做老师了。”

4.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孔子说:
“只读书而不动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邪说的)有害。”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第五章讲学习态度,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即虚心好学。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第六章提出“学而不厌”,即学习要不知满足,不断进取。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孔子说:“仲由,(让我)教导你知道与不知道的态度吧。知道是知道,不知道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译:孔子说:“看见道德高尚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高尚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第九章讲教的方法,要先让学生思考,表达,再给予适当的启发,并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
实际上是强调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然后学习,看到自
己有跟他们一样的缺点然后改正。”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们使命重大而且道路遥远。把仁当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的吗?到死了责任和使命才停止,不也是遥远的吗?”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译:孔子说:“每年的冬天过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说:“大概就
是‘恕’了。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14.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第十四十五章均是讲如何做君子的,一是要先行后谈,不要言心不一或只言不行;二是要成人之美,帮人成就好的美德。

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1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第十六十七章讲如何看待富贵与贫贱,孔子赞成人们追求富贵,但强调“从其道得之”即取之有道,换言之,无论贫富贵贱,关键是要追求“仁道”。

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第十八章写孔子对音乐的赞叹,侧面提出了人要有艺术修养。

19.(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沐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
第十九章通过孔子对点生活态度的赞许,来倡导人的自然常态,提倡人要和大自然亲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没有译文


论语里的前面八句是什么?急急急!!!
论语第一篇学而篇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1&#...

论语有哪些名句?急急急!!十分谢谢!!
论语有哪些名句?急急急!!十分谢谢!!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该不该让孩子很早学习人情世故? 百度网友9b0caad819f 2007-06-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3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学而第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急急急急!!!论语十则的翻译=谢了?即急急急急啊???(^人^) 拜托啦~_百...
急急急急!!!论语十则的翻译=谢了?即急急急急啊???(^人^) 拜托啦~ 3个回答 #热议# 孩子之间打架 父母要不要干预?天使寶貝Z 2011-11-20 · TA获得超过15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论语十则每则一个问题 加解释 急急!!!
2013-01-08 论语十则每一则的翻译及启示 12 2011-12-16 论语十则翻译 1414 2010-11-03 论语十则解释 1 2007-11-13 论语十则实词解释 56 2013-11-09 (论语十则)中每一则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3 2009-05-21 急急急!!!《论语》十则译文加注释! 85 2009-10-20 论语十则解释 15 2008-10-02 ...

论语十则是那些啊 急啊!!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

《论语》全文翻译
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

《论语》十则字词翻译,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学而时习之(而,时,之)而:表顺接,不译 时:经常 之:指学习的知识 有朋自远方来(朋,自)朋:朋友 自:从 人不知而不愠(知,而)知:了解、理解 而:表转接,却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谋,而,忠)为:与、和 谋:交往 而:表转接,难道 忠:真诚 温故而知新(故,而,新)...

初一上册《(论语)十则》全部意思?急急急急急!!!
初一上册《(论语)十则》全部意思?急急急急急!!!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 葬花_辉煌 2013-01-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986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

《论语》(急~!)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

谁有详细的论语?急
《论语》中的名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

长寿区13446787770: 论语十九则是什么? -
蒸承纳催:[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

长寿区13446787770: 论语十九则 翻译,要中考了,各位高人帮帮忙啦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
蒸承纳催:[答案] 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长寿区13446787770: 谁能给我高考必背古诗词中的论语十九则??Thank you ery much -
蒸承纳催: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 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 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

长寿区13446787770: 求《论语·子张第十九》全解 -
蒸承纳催:[答案] 《论语·子张第十九》 【原文】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长寿区13446787770: 孔子语录(《论语》十九则) -
蒸承纳催: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长寿区13446787770: 求论语十九则及其注解 -
蒸承纳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①,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②,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③,思而不学则殆(d...

长寿区13446787770: 《论语子罕》第十九篇的译文 -
蒸承纳催: 【原文】 9·19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注释】(1)篑:音kuì,土筐. (2)平:填平[1] .【译文】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1] ,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评析】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长寿区13446787770: 论语第十九则
蒸承纳催: 19.(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沐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 译:曾点说:"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边洗脸洗手,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说:"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呀!"

长寿区13446787770: 论语的第十九句是什么 -
蒸承纳催: 可能是为政篇: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孔子说:“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

长寿区13446787770: 论语十九则的全文理解我只会前10则,后9则没学过不会,你能教教我么?
蒸承纳催: 1(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沐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 2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3.子曰:"富而可求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