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禅修是真的吗 有人知道吗谢谢

作者&投稿:冻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止观禅修和内观禅修的区别?~

止观禅修和内观禅修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意思不同:
内观禅修,是禅修的一种形式,指通过禅定运用智慧来观察佛法,也就是“止观双运”,就是让心摒除杂念,处在清净的状态下去反观自己的五蕴身心以及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苦的真谛。
止观禅修是一种佛教的修行方式。止就是修定,让心静下来并平息一切妄念,而观则是修慧,在正智慧上真正地明白众生无常等等这一些佛所教诲的真理。

2、方式不同:
内观禅修主要通过禅定的方式去运用智慧来观察佛法;止观禅修是心静下来去观佛法。
扩展资料:内观禅修杰出代表贤来禅修明航老师曾提到。禅分两种,一种是动中禅。另一种是静态。坐着躺着站着不动都可以称为静态的禅。
禅定不是比功夫,比功夫的心态是愚痴的欲望,禅定深和你能不能见法是不成正比的,没有智慧的禅定就像朽木一样毫无价值,这个是禅定的要点大家切记。
还有一种形式,心的平静也可由智慧的观照产生,专注的思维佛法,也可带来禅定。禅定和智慧是不能分开的,如果拥有智慧是可以带来禅定的,如果只有禅定却不会带来智慧。
止和观,观是最终的目的,是最最重要的。但是修行人最容易忽略观,因为好多人都不知道要观察什么。这是佛法实际修行上最重要的一部分。
动中禅和静态禅没有高低之分,选择一种自身能接受的方法即可。

内观禅修练习方法
静态禅(打坐),准备事项(吃的太饱不适合),建议穿宽松的衣服,选择一个舒适的环境坐下,初级阶段大家不适合观呼吸,因为呼吸太微细了,不容易观,很容易念头就跑掉了。
最初大家可以心中默念两个字、比如慈悲,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慈悲2字上,杂念来了不用管它,只要持续的关注慈悲2字。直到心中宁静为止。每天练习,时间多少不妨。修行需要恒心毅力,全身心地投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止观禅修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观禅修

内观禅修就是指佛陀所教导‘戒,定,慧’当中的‘慧’。 内观禅修需要去培养‘16观智’或者‘7清净’而走向解脱。

观(巴利语:vipassanā)音译为“维巴沙那”,又称为“观禅”、“内观”、“正观”、“慧观”,古音译为“毘婆舍那”或“毘钵舍那”,是观察一切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本质,培育观智,导向解脱的修行方法,是上座部佛教的根本修习方法。


“观禅”,即连续不断地观察五蕴、六处、六界等的无常、苦、无我的现象,或随观集法及灭法,它将渐次地引导由粗略到细腻的观察。
所谓的“细腻”是观察和辨别“究竟色法”(地、水、火、风之四界等)、“究竟名法”(心法、心所法)的“自相”(sabhāva-lakkhaṇa 自性相,各自的特质)和“共相”(即无常、苦、无我的三相),以及十二支缘起的因缘流转与还灭。
透过修习观禅而不被爱染、邪见牵引,最后体证究竟色法、名法灭尽而证入“涅槃”。[1]

诸经论义注说:
“ Aniccādivasena vividhehi ākārehi dhamme passatī’ti vipassanā.以无常等不同的行相观照诸法为观。(Ps.A.83) ”
在《清净道论》和《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中,把佛陀所教导的修习观的方法和次第归纳为:
七清净:
一、戒清净;二、心清净;三、见清净;四、度疑清净;五、道非道智见清净;六、行道智见清净;七、智见清净。[14]
十六观智:
1、名色识别智 2、缘摄受智 3、思惟智 4、生灭随观智 5、坏灭随观智 6、怖畏现起智 7、过患随观智 8、厌离随观智9、欲解脱智 10、审察随观智 11、行舍智 12、随顺智 13、种姓智 14、四种出世间道智 15、四种出世间果智 16、省察智

四念住有: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长部·二十二经·大念处经》:
“ 比库们!只有一条道路可以使众生清净、克服愁叹、灭除苦忧、实践真理、体证涅槃,这条道路就是四念住。是哪四个念住呢?比库们!比库持续地就身体观察身体,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持续地就感受观察感受,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持续地就心观察心,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持续地就诸法观察诸法,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去除对身心世界的贪嗔。 ”

真的 。

参禅就是参话头。参就是找,找这个念佛是谁? 参话头,就是研究“念佛是谁?谁在念佛?”这句话的来龙去脉。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参透“念佛是谁?”就是金刚王宝剑,能斩断一切欲念,只留有参话头的念,别的念一概没有了,这时道心就生出来。
找这个念佛是谁?是鬼,是哪个鬼?是人,是哪个人?是我,我死了,还会不会念?装在棺材里,就没有人念佛。找究竟对“谁”念佛?念“谁”呢?找念佛是“谁”?“谁”在念佛?找不到。永远的找,也找不到。这个“谁”如果找到了,什么妄想也没有了。为什么还有妄想?因为没有找到“谁”的缘故。这个“谁”字,可以找上个大劫。
老修行坐在那里不动,就是在定中找这个“谁”字。因为专参这个“谁”字,一切妄想没有了,豁然开悟,在黑暗中现出光明,什么都看见了。所谓“迷时千卷少,悟时一字多。”这就是“念佛是谁?”的道理。所以,谁能不打妄想,谁就有功夫;谁要打妄想,什么功夫也用不上,这就是参禅的中心思想。
参禅的功夫,就是专一其心来参,行也参,住也参,坐也参,卧也参。总而言之,时刻在参,不放弃参的机会。所以,在打禅七的期间,不拜佛、不念经、不上殿,也不过堂。到时候去吃饭,吃完饭立刻回到禅堂,继续参禅。到时候去厕所,方便后即刻回禅堂,继续参禅,不可浪费一分一秒,不知在哪一分哪一秒时间内是开悟的时间?所以分秒必争。 所谓“不离这个。”不离哪个?不离“念佛是谁?”不离念佛是谁,那就是智慧剑,斩断七情六欲。这种习气毛病一除尽,本性就现前。本性现前,菩提道果就成就了。坐禅,坐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远无其物的时候,就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到这种境界,并不是得到真功夫,怎样了不起。或者坐一个钟头,或者坐十个钟头,或者能坐一个月,甚至能坐十个月,这不过是功夫有点相应的现象,得到一点轻安的境界而已。经过轻安境界之后,继续参禅,便到初禅的境界。
初禅天名叫“离生喜乐地”,就是离开众生所喜欢的境界。在离生喜乐地打坐时,很快入定,在定中,呼吸停止,不入不出,不来不去。好像乌龟在冬季的时节,把头缩回壳内,外边停止呼吸,可是内部呼吸活动起来,这是冬眠现象。参禅人,在定中停止呼吸,出定时,照常呼吸。各位注意,如果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不可打妄想:“哦!没有呼吸啦!”这个妄念一生,马上恢复呼吸,不可不慎;否则,失去机会,必须再重来。
由初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二禅天的境界。二禅天名叫“定生喜乐地”,就是常在定中生出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无法形容,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境界。在定生喜乐地坐禅时,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脉搏也停止。要注意:停止不是断绝,出定时,又恢复正常。
由二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三禅天的境界。三禅天名叫“离喜妙乐地”,就是离开粗的欢喜,尚有细的欢喜,得到微妙的快乐。在离喜妙乐地坐禅时,在定中不但呼吸和脉搏停止,而且心念也停止,真像死人一样。这时念停止了,没有一切妄想。呼吸停止,血液没有氧气,停止循环,所以心脏不活动,没有脉搏。这时,一切杂念都没有了,譬如呼吸是风,脉搏是浪,心念是水。没有风,就无浪,水自然平静,所谓“风平浪静”,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情形,在定中是暂时的作用,并不是死亡的断气。可以随时随地恢复呼吸和脉搏的正常活动。
由三禅天精进禅定,进入四禅的境界。四禅天名叫“舍念清净地”,就是舍去三禅的妙乐,心念清净。气停止,脉停止,念停止,而且也舍了,这时清净本来妙真如性现前。这种境界,不可认为了不起,这不过是四禅的境界而已,并不是证果的现象,仍然是凡夫地位。因为还没有断欲,如果勇猛精进,修外道邪定,则进入无想天,受快乐的境界。修正定正受,则进入五不还天,这才是证果的境界。
证初果罗汉,不但在定中没有妄念,就是在行住坐卧中,也没有妄想,没有执着。到初果的境界,还有七番生死。并不是证到初果,就入涅槃。只是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而已。
到初果时,无论见到什么境界,也不动其心。所谓“对境无心”,只有道心,专一修禅。外边境界如何庄严?如何美好?或者是美女,或者是俊男,也不动摇其心。这时候,不贪财、不贪色、不贪名、不贪食、也不贪睡,一切无所谓。到这种境界,才可以说是证果。证初果的罗汉,走路没有声音。因为脚离开地面约有寸高,为什么?证果人,心怀慈悲,深恐踩死小虫等,所以在虚空走路。
各位注意!不可以未证言证,未得言得,这是犯了妄语戒,将来要堕落到拔舌地狱。信不信由你,我事先说明。在佛教
中有人没有开悟,就说自己开悟,这种行为真要不得。就是真的开悟,也不要对人讲:“我开悟啦!得五眼六通。”不要自我宣传,自卖招牌,那就没有意思。

打坐的姿势,要端然正坐,腰要直,头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可左斜,不可右歪,然后结双跏趺坐,就是把左脚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脚搬到左腿上,这才合乎标准。因为结双跏趺坐,容易入定,所以叫“降魔坐”,又叫“金刚坐”,又叫“莲华坐”,这种姿势能消灭无量劫的业障,能了生死,生出无量功德。
在一开始打坐时,必须练习这种基本的坐姿,再调整身体,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是控制妄想的秘诀。然后将呼吸调匀,不急不缓,使其自然。这时再参“念佛是谁?”时间久了,就会起作用。
参禅,好像“母鸡孵蛋”一样用功夫。母鸡虽在想鸡子,可是体不离蛋,专心致意在孵蛋。不是孵了五分钟,就跑出去,过了一个时候,又回来孵蛋,不到五分钟又跑了,这种情形,永远孵不出小鸡来。我们参禅打坐也是这样,要念玆在玆,不怕腰酸,不怕腿疼,不怕苦,不怕难。一心一意在参,为什么?参“念佛是谁?”参到山穷水尽,水落石出的时候,便是开悟时。
参禅,又像“龙养珠”一样用工夫。龙时时刻刻保护它的宝珠,没有不注意不谨慎的时候。所以这个宝珠,一天比一天光明,它昼夜六时精心的保护。参禅的人,也是这样,时刻不能生杂念。古德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可以说妄念不生全体现。没有妄想,就会有所成就。
参禅的人,不想成佛,不想开悟,不想得智慧,只是努力用功,勤加修行,到时候自然会开悟。不可去想什么时候能开悟?如果这样一想,想到无量劫,也不会开悟。在禅堂里,行行坐坐,坐坐行行,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成功的机会。所谓“久坐有禅。”
参禅,又好像“猫捕鼠”一样用工夫,要聚精会神守在老鼠洞旁,等待老鼠出来,一爪捕之,不可懈怠,散乱其心就不能注意了。参禅的人,亦复如是,时时刻刻提起正念,不生妄念。这是参禅初步入门的知识。
修道人,不要到南山去找“道”,也不要到北海去找“道”。道,就在你的身边。你能结双跏趺坐,专心致意参禅,这就是道。不要有好高骛远的心,向外驰求去找道,那是永远找不到,舍近求远,到处找困难的事。这就是自找麻烦,自讨苦吃。
�1�3

遇到内观法门时,让我感觉回到佛陀时代,所有的教条通通放下,只是观察呼吸,让心猿意马有个住处,心慢慢地平静了,烦恼也随之减少了。解脱自在这句话,你会觉得我迟早能够享有。这个方法让我真实地感到佛法简单好用。
中国内观中心福建省长汀县南禅寺

这个法门是对的,但是遇到传授这个法门的,应当多加观察,看是否符合佛经。末法时代,还是念佛稳妥,或者修持地藏法门

我想问下内观禅修分阶段吗?如果有是哪几个层次?内观禅和四念处有啥关系吗?还有有的说要注意腹部有的说注意呼吸,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还有我理解不了“知息长,知息短!”“觉知”用通俗,简单明白的话给我讲下吧··,因为我在试着看看,可老捉摸不到,体会不了,还希望能说说!!具体方法又如何去修呢?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78868392: 内关禅修到底有没有用呢?请问有人去过吗? -
柘鸣宁泽: 内观是佛法中非常重要的修炼方法,也是佛法中必不可少的方法,而世界上很多的宗教,都有修持内观,只是不见得如佛陀一般能照见五蕴的虚妄,四大的假合.佛法中说反观自心,就是观自心,属于慧,禅修中的止是在观呼吸的刹那安定,但是有所缘的差别,有同时止观双运的禅修方法,也有偏止的禅修方法,还有纯粹是观的禅修方法,因禅法的教授传承不同而有差异.事实上,这些所有的内观方法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调伏自己的心,让心更加安详,敏锐,见到身心的生灭法,如实透过这些现象见到佛法的真谛.愿吉祥如意,准提心脉善嘉幢合十.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78868392: 打坐真的有用吗? -
柘鸣宁泽: 当然有用,在下本身就是禅修者.内观禅修手册 南传佛教大师阿姜达磨多罗 以正知来修习内观法能获得下列的益处 (1)在日常生活中心情轻松. (2)缓和紧张和高血压等毛病. (3)体力变好. (4)身与心变得轻快、灵活. (5)睡眠安稳并醒来清...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78868392: 想知道福建南禅寺是不是真的有内观中心? -
柘鸣宁泽: 是真的,而且免费提供食宿,结束后捐款随喜,没人强迫的.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78868392: 中国禅修内视报名不收费是真的吗?在什么地方我是青岛的,离我们这里有多远?需要什么条件? -
柘鸣宁泽: 内观在国内的三个地方有:福建长汀南禅寺 广东梅州千佛塔 沈阳华圣寺;条件: 所有参加内观课程的人在课程进行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下列五戒:1. 不杀害任何生命 2.不偷盗 3.不邪淫(意思是:禁绝所有性行为) 4.不妄语(不说谎) 5.不服用...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78868392: 如何修正佛法?
柘鸣宁泽: 问得好!如何修、证佛法. 佛法一定要有人去真实地实践才能知道是无上法.有一个叫(内观禅修),是原始佛教大阿罗汉们曾经使用过的方法楼主不妨试试,能够同时解决修、证问题.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78868392: 止寂禅与内观禅? -
柘鸣宁泽: ——师兄,您问的其实恰恰是佛陀所教导的禅修体系的两大体系,其一为修慧的观禅,其二为定力培养的止禅,前者代表性的禅修称为“内观禅”,后者则以止观禅为代表,您所问的止寂禅属于后者,或是名词词意的区别.——在修行的过程中,内观禅较止观禅容易入门,建议从内观禅开始入手.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78868392: 内观有人去过吗?
柘鸣宁泽: 内观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何谓去过?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78868392: 内观和内观禅有什么区别? -
柘鸣宁泽: 内观是佛教的修行法门,旨在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超越轮回; 冥想是瑜伽的修行方法,比起佛教来说还不够完善、不够究竟.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078868392: 如何增加定力 -
柘鸣宁泽: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提高定力 最近定力很差,今天突然明白,自己缺了“戒”这重要的一环啊.禅定与内观的关系至为密切.没有禅定,就不可能进行内观的修行,没有真实的修行,就不可能产生智慧,洞彻五蕴的本质,这是佛法修行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