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 《洛阳赋 》全诗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梅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跪求 曹植 洛阳赋 全诗!~

曹植只写过洛神赋

  洛阳赋-金学孟
  夫洛畔筑城,凌然雄踞中原;洛北雒阳,光武火焰冲天。遥指官渡之地,千岁烽烟;近察邙洛之间,风云百年。白马寺里华严,温和清秀罗汉;有伽蓝执戟杆,胜韦驮金刚胆。盖非人间而在人间,正气者也!乃白马负经伴腾兰,传道也矣!
  西眺昆仑,苍翠关中秦川;东傍嵩山,巉岩缭绕云岚;北靠太行,紧扼黄河天险;南望伏牛,疑似歌吟屈原。九朝之都,拱戴河山,兵家之地,倭寇丧胆。居九州之中心,铸中华之璀璨。春至燕来,夏临蜂欢,秋去满仓,冬松昂然。民风醇厚,经年若兰;文化如蕙,渊薮之源。夏始为都,经久悠远;钟灵毓秀,精英墨翰。儒佛道家,灿若星汉。
  仰韶王湾,国家重点;孙旗矬李,石器陶环;东马桥北,酒器房垣;苏羊唐坡,网坠石片;禄地土门,陶缸口罐;邵窑墁头,纺轮斧铲;灰嘴卦沟,炭谷石镰。光武陵三汉冢,多少烟云风雨,依旧怡然笑看。汉魏故城仍在,阅遍笙歌曼舞,怀思国魂灿烂。龙门石窟,惊炸寰宇震颤;水泉石窟,雕刻面容丰满。周公庙前,花草四季娇艳;上清宫里,松柏葳蕤参天。诗史杜子美,秋风茅屋还呐喊;诗圣白乐天,长恨歌里空遗憾;杰出范仲淹,忧于天下人之先。壮哉!炎黄之魂,洛阳遍览;美哉!九州历史,古城璀璨。
  时维丙戌,月在闰七,满腹胸臆歌古城,怎奈无才有所及,皮毛附会唱一曲,但请高士指迷离。若得蒙教,愚顽幸极矣!
  牵衽散人金学孟于丙戌年闰七月二十七日草拟
编辑本段
洛阳赋-谭杰

  洛阳形胜,天下之中。千载浩荡,帝王之风。北依黄河,拢千秋之紫气;南望嵩岳,镇九州之苍穹。西出崤山,封函关之永固;东走虎牢,履御道之阔平。伊洛清波,滋天赐邑域;邙山苍柏,壮周立王城。山河拱戴,钟灵之地;先祖创维,盖世之名。昔居三代,源流悠远;定鼎九朝,气势恢宏。二里头下,隐夏王之城郭;尸乡沟里,藏商朝之帝宫。东周汉魏,阙遗隔世楼宇;西晋隋唐,基留故都廊亭。天子驾六呼啸过也①,风带霸气;文武百官逍遥行也,道塞精英。天定二千年帝都之所,地安八万具皇臣之灵。邙山冢陵,隙无卧牛之地;苏杭才俊,胸怀京洛之情。万人游学,千人成名。百位皇帝,数竞中兴。三江执驭,四方升平。海清河晏,和谐春风。左思公尝云:“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一言掷地,锵而有声!至若神龟出洛,大禹则之而成《洪范》;龙马负图,伏羲因之而立卦宗。终结绳之史,仓颉仿兽迹而制文字;兴母系之治,仰韶出彩陶而鉴文明。皆“根在河洛”之佐证也。
  咦吁!前人赋韵备矣,今余援笔步而咏之曰:河洛圣地,光耀汗青。群星灿烂,文韬武功。灵汇十三朝帝都之精气②,雅聚五千载华夏之群英。洋洋大观,卓尔不同。龙门石窟,巨制大艺;白马古寺,释源祖庭。玄奘故里,云绕禅气;仲尼问礼,碑遗儒风。老子千言,道教宣世;程门万语③,立雪留名。皇家太学,勘校经典;浑天妙仪,观察辰星。贾氏《要术》,首载农技;蔡侯造纸,始代竹绫。含嘉仓中,探研储法;郦公斋里,集注《水经》。丝路绵延,驼穿欧亚;运河曲折,帆扬西东。唐志千方,铭载盛世;唐瓷三彩,色透晶莹。许慎《说文》,嘉惠后学;司马《通鉴》,资治王公。贾谊鸿论,定秦功过;王充哲辩,唯物《论衡》。不食周粟,《采薇》夷齐④;举案齐眉,《五噫》梁鸿。李贺短寿,长念吴钩;诗圣悲歌,总忧民情。香山居易,九老诗会;洛下李杜,二尊仙逢。建安七子,文寓风骨;初唐四杰,韵含雅声。左思《三赋》,洛阳纸贵;炫之《伽蓝》,录记废兴。陈寿才高,壮修《三国》;曹操怀远,放吟歌行。子建怜香,情倾《洛神》;元稹惜玉,爱注《莺莺》。学书修身,艺拜欧阳;弄墨励志,谛叩真卿。王铎二帖,堪称神笔;道子疏体,冠推高风。孝义巷里,拜谒苏秦;万安峰下,祭祀范公。关帝陵头,慕仰忠义;会盟台前,盛赞群雄。铜驼身边,秋说故事;天津桥畔,夏唱升平。古人云:“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⑤。此言之见,庶几余同。才雄济济,智囊盈盈。学压南北,技盖西东。声震夷域,誉扬瑶宫。千秋领雁,壮我黄龙。
  呜呼!悠悠哉河洛,煌煌哉文明!巍巍哉帝都,昊昊哉胜城!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数不尽风流人物,道不尽兴替云烟。探不尽玄机文化,赋不尽名都大观。自古兵家必争地,历代枭雄逐中原。“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⑥。敢问天下,堪与匹衡者有几城哉?
  时至共和成立,列强败踪。万民翘首,百废待兴。大塑工业,科技先行。玻璃浮法开创新艺,中航制导科技领衔。化工首创蒽醌技法,卫星轴承竞争尖端。洛矿掘开五洲富矿,洛拖犁遍九州沃原。学人遥莅研修文化,院士博导引领科研。天下皆识“洛阳制造”,产品操控水陆地天。改革开放,经济苏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区开发,磅礴大气。引资招商,万民鼎力。艺体文教,创造奇迹。陆空交通,六域网织。旅游观光,天涯鹜趋。澳非欧美,接踵遥莅。景点举目多厚重,市井触处尽生机!
  若夫假日有兴,一览景观。蛟平浊涛兮,黄河起坝;水断小浪兮,波荡游船。故县陆浑兮,湖映天地;老君青要兮,景秀山川。逢节漫步兮,白云仙境;度假竞攀兮,花果名山。乘兴细读兮,龙门山色;结朋遥赏兮,洛宁竹园。夏来沐浴兮,天池碧水;冬去探幽兮,龙峪妙湾。叩访古木兮,中岳汉柏;研修功夫兮,少林醉拳。参谒“龙王”兮⑦,日过汝阳;品味溶洞兮,夜宿栾川。若夫凌空俯视,扶摇回还。高楼林立,民居悠闲。绿茵铺地,四水横贯;岸柳抚风,歌发舟船。鲤吹洛浪,戏银发之垂钓;波摇鸥影,穿水映之蓝天。河连水道,环清流以过巷;花开街圃,溢馨香于游园。诗吟情侣,月窃听而怀笑;韵惹嫦娥,心萌动欲下凡。夜赏喷泉,灯光音乐传逸趣;日听豫剧,水袖青衣舞翩跹。品尝美味,乐啖九都老水席;研讨诗文,漫读文坛新《牡丹》。美哉洛阳,牡丹花城!阳春花会,遥聚宾朋。南苑北浦,锦绣簇拥。雍容华贵,国色仙容。风姿绰约,清香盈庭。噫吁!古都风姿兮,灵脉交贯;名都风采兮,浩气擎天!大都风度兮,倜傥儒雅;胜都风貌兮,福祉泰安!
  嗟乎!万韵难赋河洛史,千笔难书洛阳风。勉为终篇抑赋兴,聊吟诗韵作篇终。
  歌曰:野分陆海历沧桑,龙府天中是故乡。研洛方知文字古,探河始晓史源长。九朝皇殿精英聚,三教圣门隽秀藏。遥望时空隧道处,群星环拱耀洛阳。
  又曰:三月春风秀洛川,牡丹香透九都天。洛神舞醉邙头月,金凤戏迷洛浦仙。百代风流凝大雅,千秋鼎盛化长安。笑迎天下八方客,共创洛阳新纪元!

洛神赋-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 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 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 ,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 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 。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 。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 。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 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洛神赋》鉴赏 在我国江汉一带的水边泽畔,很久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关于神女的美丽传说。这些传说以它们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墨客。他们心追神往,低回吟咏,留下了无数篇优美动人的佳作。《诗·周南·汉广》中的汉水之神可望而不可求,屈原《九歌》中的湘水之神风姿绰约、情意缠绵,司马相如和张衡笔下的洛水之神妖冶娴丽、妩媚迷人。然而,在这些缱绻的咏叹和精采的描绘中,最富情节和最能感人的,当推曹植的《洛神赋》。曹植此赋据序所言,系其于黄初三年入朝京师洛阳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而作。当时,曹丕刚即帝位不久,即杀了曹植的密友丁仪、丁廙二人。曹植本人在就国后也为监国谒者奏以“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被贬安乡侯,后改封鄄城侯,再立为鄄城王(俱见《三国志·陈思王传》)。这些对决心“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的曹植来说,无疑是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其心情之抑郁与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作品从记述离开京城,“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的行程开始,描写了作者与侍从们到达洛滨时的情景。当时“日既西倾,车殆马烦”,他们税驾蘅皋,秣驷芝田,容与阳林,流眄洛川。在一片静谧的气氛中,作者神思恍惚,极目远眺波光潋滟的洛水。就在他偶尔抬头的一刹那,奇迹出现了:一个瓌姿艳逸的女神站立在对面的山崖上。这使作者惊愕万分,他不自觉地拉住身旁的御者,急切地问道:“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在这里,山边水畔落日前的优美景色衬托出人物意外发现的惊喜之情,创造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接下去御者的回答也十分巧妙,他避开作者第一个问题——“尔有觌于彼者乎”不答,而以“臣闻”、“无乃”等猜测的口吻,郑重其事地提出洛神宓妃,这在有意为下文对洛神的描绘留下伏笔的同时,又给本已蹊跷的邂逅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洛神宓妃,相传为远古时代宓羲氏的女儿,因溺死于洛水而为水神。关于这个古老传说中的女神,屈原在《天问》和《离骚》中都曾提及。以后司马相如和张衡,又在赋中对她作了这样的描绘:“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娴都,靓妆刻饰,便环绰约。……芬芳沤郁,酷烈淑郁;皓齿灿烂,宜笑的�;长眉连娟,微睇绵藐”(《上林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咸姣丽以蛊媚兮,增嫮眼而蛾眉。舒�婧之纤腰兮,扬杂错之袿徽。离朱唇而微笑兮,颜的�以遗光……”(《思玄赋》)。与前人的这种直接描写不同,作品首先以一连串生动奇逸的比喻,对洛神初临时的情状作了精彩纷呈的形容:“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其形象之鲜明,色彩之艳丽,令人目不瑕接。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尤为传神地展现了洛神飘然而至的风姿神韵。它与下面的“轻云之蔽月”和“流风之回雪”,都从姿态方面,给人以轻盈、飘逸、流转、绰约的动感;而“秋菊”、“春松”与 “太阳升朝霞”和“芙蓉出渌波”,则从容貌方面,给人以明丽、清朗、华艳、妖冶的色感。这种动感与色感彼此交错和互相浸淫,织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神奇景象,它将洛神的绝丽至艳突出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这种由反复比喻造成的强烈艺术效果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使用传统手法,对洛神的体态、容貌、服饰和举止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这位宓羲氏之女身材适中,垂肩束腰,丽质天生,不假粉饰;她云髻修眉,唇齿鲜润,明眸隐靥,容光焕发;加之罗衣灿烂,佩玉凝碧,明珠闪烁,轻裾拂动,更显得“瓌姿艳逸,仪静体闲”。作者的这些描绘,使人联想起《诗经》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赞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 硕人》);也使人联想起宋玉对东邻女的称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登徒子好色赋》)。作者显然受了他们的影响,但是他比前人更重视表现人物的动态美。下面,他着重描写了洛神天真活泼的举止:“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面对这样一种情景,我们仿佛嗅到了由于洛神走动而传来的阵阵芳香,看到了她遨嬉山隅、采芝水畔的种种形迹。至此,洛神的形象已神态兼备,呼之欲出了。“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作者为眼前这位美貌的女神深深打动了。他初为无以传递自己的爱慕之情而苦闷,继而“愿诚素之先达”,“解玉佩以要之”。在得到宓妃的应和,“执眷眷之款实”之后,他又想起传说中郑交甫汉滨遗佩之事,对她的“指潜渊而为期”产生了怀疑。作者在感情上的这种一波三折的变化,形象地反映出他当时内心的微妙状况。与其相应,洛神也感动了。不过作品没有象写作者那样,直接写她的心理变化,而是通过对她一系列行动的精细刻画,表现出激荡在她内心的炽热的爱,以及这种爱不能实现的强烈的悲哀。你看她“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一会儿耸身轻举,似鹤立欲飞而未起;一会儿从椒涂蘅薄中经过,引来阵阵浓郁的芳香;一会儿又怅然长啸,声音中回荡着深长的相思之哀……。当洛神的哀吟唤来了众神,她们无忧无虑地“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时,她虽有南湘二妃、汉滨游女陪伴,但仍不免“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站在那里出神。刹那间,她又如迅飞的水鸟,在烟波浩渺的水上徘徊飘忽,行踪不定。只有那转盼流动、含情脉脉的目光,以及欲言还止的唇吻,似乎在向作者倾吐内心的无穷眷恋和哀怨。读着作者对洛神或而彷徨,或而长吟,或而延竚,或而飘忽的这种描写,我们仿佛欣赏到一幕感情激烈、姿态优美的舞剧。人物以她那变化不定、摇曳多姿的舞步,展现了内心的爱慕、矛盾、惆怅和痛苦。尤其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一段,更将这幕舞剧推向了高潮,人物的心理矛盾、感情波澜在此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正当作者与洛神相对无语、两情依依之时,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这是一个构想奇逸、神彩飞扬的分别场面: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在冯夷、女娲的鼓乐声中,由六龙驾驭的云车载着宓妃,在鲸鲵夹毂、异鱼翼輈的护卫下,开始出发了。美丽的洛神坐在渐渐远去的车上,还不断地回过头来,向作者倾诉自己的一片衷肠。“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深深的哀怨笼罩着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画面。在陈述了“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的“交接之大纲”之后,洛神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最后,洛神的艳丽形象终于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而作者却依然站在水边,怅怅地望着洛神逝去的方向,恍然若失。他驾着轻舟,溯川而上,希望能再次看到神女的倩影。然而,烟波渺渺,长夜漫漫,更使他情意悠悠、思绪绵绵。天亮后,作者不得不“归乎东路”了,但仍“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作品这段文字洋溢着浓厚的抒情气氛,具有一种勾魂摄魄的力量,它把洛神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勾勒、烘托得更加突出、更加完美。 人神恋爱的题材在西方文学中屡见不鲜,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却并不多见。尤其是象《洛神赋》这样从人神双方入手,抒写彼此的相慕相恋之情,更为难得。宋玉的《神女赋》着重刻画了巫山神女的外观美,而未能更多地涉及其内心感情的底蕴,同时楚王在作品中也未被作为恋爱的一方来加以描写。因此曹植的《洛神赋》可以说是这类题材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前人对其创作动机颇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曹植求甄逸女不遂,后又见其玉镂金带枕,哀伤而作,初名《感甄赋》,由明帝改为《洛神赋》(《文选》李善注);有的认为曹植求甄之事于史无征,旧说系以世传小说《感甄记》误载入简,作品实是曹植为了“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而作(胡克家《文选考异》、何焯《义门读书记》);也有人认为“感甄”说有之,不过所感者并非甄后,而是曹植黄初三年的被贬鄄城(朱乾《乐府正义》)。这些看法也许都有一定道理,但我们感到在理解和欣赏一篇古典文学作品时,如果过于拘执史实,把作家的文学创作看成是对历史的直接反映,那也是不足取的。因此从作者当时的处境和作品的内容来看,与其将神女看作是甄后的化身,或者是作者的代言人,倒不如将她看作是作者在其它作品中一再抒写的那种无法实现的报国理想的艺术象征,这样也许更接近于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这点上说,作品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女神形象,而且更从思想上给人以一种追求理想、执着如一的宝贵启示。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诣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曹植所作有《洛神赋》,没有 《洛阳赋 》。

《洛神赋》

作者:魏晋 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安次区15079879469: 洛阳神赋的全文及大意,内涵 -
氐永馨迪: 黄初三年,我去京师朝拜天子,回来时渡过洛水.传说洛水神灵的名字叫做宓妃(伏羲的小女儿,玩耍时淹死在洛水,死后被封为洛水之神).宋玉将楚王遇见神女的故事写成《神女赋》,我就模仿他将这段经历写了下来,是这样的: 我从京城...

安次区15079879469: 洛神赋作者是谁 -
氐永馨迪: 洛神赋(三国曹植辞赋作品) 《洛神赋》,原名《感鄄赋》,又作《感甄赋》(鄄指山东鄄城,古代称甄城),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

安次区15079879469: 曹植的《洛神赋》写的是什么?
氐永馨迪: 曹植( 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樵(今安徽亳州)人.他是曹... 《洛神赋》全篇大致可分为六个段落,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

安次区15079879469: 洛神赋赏析 -
氐永馨迪: 原文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

安次区15079879469: 求<洛神赋》全文? -
氐永馨迪: 创作背景:据《文昭甄皇后传》: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曹操趁机出兵,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继而嫁曹丕为妻. 曹操的夫人刘氏生长子曹昂,...

安次区15079879469: 求《洛神赋》全篇 -
氐永馨迪: 《洛神赋》 作者:曹植 [这是一篇骈文,全篇如下】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安次区15079879469: 求曹植 洛神赋 全文! -
氐永馨迪: 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

安次区15079879469: 曹植《洛神赋》全篇,带有拼音的 -
氐永馨迪: 全文如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

安次区15079879469: 洛神赋简介、全文…… -
氐永馨迪: 三国时曹植的作品,原名《感鄄赋》,是曹植回想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而写的 一曲爱情悲剧啊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安次区15079879469: 有关曹植《洛神赋》的介绍 -
氐永馨迪: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