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郎探母简介

作者&投稿:直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郎探母的详细剧情~

详细剧情
四郎失踪
杨家共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后来又收了一个义子,分别排行为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八姐、九妹。他们个个是英雄好汉,每个人都能带兵打仗,独当一面。而且这种英雄豪情传了几代人,对北宋王朝的抗番除奸势力,造成了极其良好的影响。
杨四郎长得一表人材,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在几个兄弟中间,最得父母的喜欢。他们寄希望于四郎,日后统率杨家将的非他莫属,然而谁能想到,金沙滩一场恶战,却改写了他的人生命运。
被擒
杨四郎的确是和杨家将失散了,他是在向敌人冲杀时,被对方裹挟走的。人多,混乱,在情急中迷失了方向。可当他发现走错方向时晚了,因为对方的将领早已看到他勇猛厮杀,非普通军士,就让人把他给绑了,押送回营。
再说契丹王的损失也十分惨重,老王在大战中身亡。众将佐觉得不可一日无王,经过合计,就推拥皇后萧绰执掌朝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太后。
人们押着杨四郎来到萧太后跟前,备说详情,断言他肯定是杨家大将。既已被俘,杨四郎已经作好了必死的准备。于是,当萧太后问他叫什么时,他说了一个假名:穆义。呵,不是杨家人,萧太后放心了。
招为附马
萧太后所生一女,名为铁镜公主,虽已年过十八,尚未许配人家。当然会有一些大臣来为公主说媒拉线,均因萧太后看不上那些想做她女婿的人,直到如今也没有把婚事定下来。萧太后见这个穆义长得相貌堂堂,又让他试了试武功,甚为满意。便让大臣作媒,把铁镜公主嫁给了他。
四郎家有娇妻孟氏,两人十分恩爱。他当然不愿娶北番公主,因为他并不打算在北方呆一辈子,一有机会他会跑回宋朝的。虽说肖太后和公主待他很好,但一片思乡之情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他。
一晃十五年过去了,杨延辉由一个青年变成了已届而立的中年人。他摸摸下巴的胡须,再看看自己的一身北国装束,一阵悲痛油然而生。
雁门阵
这天,听说统兵萧天佐在雁门关摆下一个大阵,让人上书宋朝,说是若破得了大阵,北番甘愿伏首称臣;若破不了大阵,宋朝江山就得让给北番。杨四郎十分重视这个消息,认为这是他回宋朝的大好时机,于是他让人过细打听详情来报。
欲见母亲
不几天,消息更加振奋人心。说是宋军中执掌帅印的是自己的六弟杨延景,而带领杨家将的是自己的老母亲佘太君。杨延辉心里十分激动,老娘和他一关之隔,他决心要去和母亲见一面,不管后果如何。公主感到十分意外,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心爱的驸马竟是敌军杨家将。
他们婚后十五载,恩恩爱爱,举案齐眉,从来没有闹过别扭。而这会猛不丁听到驸马说出实情,心里一阵慌乱,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怀里的大阿哥哭了起来,孩儿的啼哭唤醒了她的理智。她不能没有驸马,孩儿不能没有父亲。她理解四郎,也敬慕杨家人的英武。
杨四郎只好说实话,说是老母亲就在雁门关内,他想去见一面,了却做人子的心愿。公主说,雁门关把守极严,没有母后的令箭是万万过不了关的。四郎说,求公主向太后讨一支令箭,我连夜去和老母见面回来,再归还太后。
公主骗令箭
铁镜十分贤德善良,她丝毫没有怀疑驸马会不会回来,为了成全丈夫,她毅然到银安殿去见母后。铁镜公主说,特意来向母后请安。太后很高兴。公主说,他看见令箭,要玩,平日就喜欢玩令箭。太后说,他喜欢玩就让他玩吧,不过明日天亮得给我还回来。公主把令箭塞到怀里,谢过母后,欢天喜地走了。
她回到后宫,见四郎早已换了行装,备好马匹,正在那儿焦急等候,公主想和他开个玩笑,问驸马这是到哪儿去?四郎说,不是你答应去给讨一支令箭,成全我去和老母亲见一面吗?公主说,哟,我和母后说话,把这件事给忘了。公主这才拿出令箭,说你看这是什么!四郎大喜,匆匆和公主道别。公主这时珠泪滚滚,真舍不得和他分开。
出关
说着,杨四郎翻身上马,和一名贴身卫兵向雁门关方向驰去……
不一会儿就到了雁门关。把关的军士果然看守得极严,他们远远地就让来人下马接受检查。杨四郎出示令箭,说是受太后委派去宋营公干。守关军士认箭不认人,只要你有令箭就放你出去。令箭,犹如时下的通行证。因为自从肖天佐摆下大阵,杨延昭等将领赶到雁门,可谁也识不破这是个什么阵。识不了阵,自然破不了阵。后来还是被宗保的媳妇穆桂英识破,说这是天门阵。杨延昭自觉责任重大,此刻听说北番有细作被捉,他自然要亲自过问。
杨四郎被押到中军帐下,六郎刚问了几句,四郎就认出这位主帅就是自己的六弟延昭。他说,六弟,我是你四哥延辉啁!六郎大惊,掌灯细看,果然是自己的四哥,只是十多年不曾见面,四哥难免说不尽的离别之情。六郎说,就在后帐休息。四郎说,那就烦六弟带我去见老娘。
探母
六郎先进后帐,禀告老母说:贺喜老娘,四哥回来了。母亲抱着四郎的头看一眼,说果然是我的四郎回来了,说着母子俩抱头大哭。佘太君说,娘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我的四儿子了,没想到在这雁门关能重逢。母亲问当初儿子是怎么失落的,四郎告诉母亲自己如何被裹挟,如何被招为驸马,肖太后对他恩重如山,铁镜公主对他情深义重。
佘太君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儿子失落北番后能有今天,的确难得萧太后一片美意,难得铁镜公主的贤德。母子俩各自哭诉这些年的思念,母亲又说了杨家将这十多年来的景况。这时,六郎把宗保叫来说,见一见你的四伯父。四郎发现他的侄儿,原来就是刚才带兵巡逻的那位英俊小将,心里很高兴,连连夸奖宗保。六郎对宗保说,让下面人保密,不要说是你四伯父回来了,免得他回北国后受指责。宗保忙下去布置去了。
八姐、九妹听说四哥回来了,都到母亲帐上相见。一家人团聚,喜不自禁,每个人都有一腔感怀。老太太让六郎置办酒宴,为四郎归来接风洗尘。这时她对四郎说,你这一走十多年,可苦坏了你的妻子孟氏。老太太说,这些年我怕冷落她,我走到哪里,就把她带到哪里。她吩咐八姐九妹:快带你四哥去瞧瞧你四嫂。
孟氏此刻正觉寂寞,想起独守空房十五年,日子难熬,往后的日子怎么打发。想到这里,不由得潜潜泪下。这时,八姐、九妹进帐说:恭喜四嫂贺喜四嫂。孟氏说,两个妹妹别开玩笑,我能有什么喜事?八姐和九妹说,我四哥回来了。
正在这时,忽听得打更人敲了三更鼓。四郎吃了一惊,连声说,不好了不好了,我该走了。四郎把在北国有家小的那一句话,在口里转了半天,到底没有勇气说出口。他只是说,先到母亲帐上再说。
四郎拜别母亲,告别弟弟妹妹,告别他终生愧对的人,走了。朝着北方,迎着塞外的寒风,策马向雁门关那边驰去,他总算了却了心愿,在失落北国十五载后,能回去见老母一面,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个音讯。此刻,他自然想到了给过他无限温暖和爱抚的铁镜公主。
身份败露
杨四郎刚过雁门关,就被北番军兵拿下。军士说,太后有令,说等驸马回来一定拿下送到银安殿去。四郎一听,心里说,坏了,这事到底让太后知道了。其实,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只要他有这么个行动,他的意图和身份就会暴露无遗。
杨四郎被押送到银安宝殿上,就见萧太后一脸怒气,十分怕人。四郎跪下说,参见太后。四郎吱唔,没法回答。太后说,你骗得令箭,偷偷出关,原来你是杨家的人。太后对军士说,把这个杨四郎杨延辉推出去斩了!殿上有萧家的人,他们说,我们不能落个日后受埋怨的事,还是悄悄去给公主报个信吧。
这时公主说:你倒不如当初就把他杀了。太后说,当初我不知道他是杨家的人。公主说,既然当初你不知道给我招了驸马,现在知道了又要杀他,这岂不是害了我!公主这句话,又把个萧太后噎得喘不过气来了。是呀,当初公主的婚事是娘做的主,认错人的是自己,斩人的还是自己。这岂不是让女儿寒心,日后这母女关系……
铁镜公主接过阿哥,和四郎一起叩头谢恩。在众人的努力下,平息了这场探母风波。

扩展资料:对京剧《四郎探母》的争鸣,可以说由来己久,解放后比较集中的讨论,大约有以下四次。
第一次争鸣是在建国前后,“戏改”初期。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为了开展全国戏曲改革工作,194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提出:“改革旧剧的第一步工作,应该是审定剧目,分清好坏。在现有旧剧内容中,大体上可以分成有利、无害与有害三大类,应具体研究,分别对待。”在第三类有害部分中明确表明:“提倡民族失节的(如《四郎探母》)应该加以禁演或经过重大修改、或在重要关节上加以修改后方准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务院文化部专门设立“戏改局”1950年7月8日曾向文化部办公厅呈送一份报告《为函复关于禁演剧目问题的意见》,文中说:“奉到本部秘书处转来东北文化部禁演旧剧问题二件,后又接转来山西晋城县文化馆来函一件,系属同样的问题。本局对此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强调“戏曲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
“放任自流固然不对,而强迫命令亦为不当。应在稳定艺人生活的基础上,与艺人们共同商量进行工作。”附有早先根据文化部部务会议讨论结果制定的《禁演、修改、临时审查的旧戏曲节目及说明》,其中有旧戏曲中不易修改者,予以禁演京剧剧目二十四种,包括有《四郎探母》(坐宫盗令、探母回令)和《王宝钏》(红鬃烈马)等。
但是,1950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报道:《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组成,首次会议确定戏曲节目审定标准》,导语中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为开展全国戏曲改革工作,特邀请戏曲界的代表人物,新文艺界的戏剧专家与文化部戏曲改革工作的负责人员,共同组成‘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作为戏曲改革工作的最高顾问性质的机关”,周杨为主任委员,其他如梅兰芳、周信芳、曹禺、老舍、田汉、马彦祥等共计四十三人。
文中说明:“于七月十一日下午一时文化部戏曲改进局举行会议”。“会上对各地提出应当停演的剧目逐一慎重讨论并一致认为:《杀子报》、《九更天》、《滑油山》、《奇冤报》、《海慧寺》、《双钉记》、《探阴山》、《大香山》、《关公显圣》、《双沙河》、《铁公鸡》、《活捉三郎》等戏,不应当演出。”其中并没有提出禁演《四郎探母》。
其后约1951年和1952年间,又先后通告提出了停演剧目《大劈棺》、《全部钟馗》、《引狼入室》等三出戏,同时还提出《薛礼征东》、《八月十五杀鞑子》两出戏容易刺伤民族感情,不在少数民族地区演出。未见正式提出禁演《四郎探母》。
从上述两份附送的文件及其后的禁演通告中,均可见在是否禁演《四郎探母》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意见,举棋未定。这在社会上所展开的无休止的争论中也有所反映。
从1950年到1951年在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专业刊物《戏曲报》上发表过十几万字的关于京剧《四郎探母》的讨论文章。如1950年4月1日出版的《戏曲报》创刊号发表了田汉的一篇文章,这是他在1949年,以《怎样做戏改工作?》为题,写给周扬的一封信,他首先提出:“宋代故事中招亲例子更多,首先是全本《雁门关》剧中的四郎杨延辉了。沙滩会后四郎被擒,改名木易,萧后不斩,让他做了铁镜公主的驸马。
十五年后宋辽交兵,佘太君押粮北上,延辉思母心切,被公主猜知,偷了令箭让他回转宋营,见他母亲一面。时间是那么有限的,四郎若回辽邦,怎舍得老母、弟妹和他的旧妻。若不回去,盗令事发,铁镜公主和他的孩子哪有性命?
这个戏剧性的矛盾是抓得很好的,而且随着谯楼的更鼓声,矛盾一步步加紧,戏曲性也一步步强烈,因此在编剧上是十分成功的,其所以被人垢病,叫它是“汉奸戏”,便因作者只抓住所谓人情,把两国相争弄成了一家子的私事,而没有从民族立场上看问题,给他一个更适当、更能提高观众觉悟的结论。”
杨绍萱则在1951年3月5日的《戏曲报》第四卷第一期发表《谈旧剧改革》,提出一个新问题:“《杨家将》小说里的杨四郎是帮助宋朝打败契丹的杨四郎,而京剧本却改成向萧太后跪着叫‘丈母娘’的杨四郎,这不是满清制造的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应该看清这是西太后统治下被改变了的历史面貌。”
同期发表的马少波文章《戏曲的前途》,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当年梅巧玲老先生(梅兰芳之祖父)饰萧后,摹仿慈禧,举止神态,惟妙惟肖,曾被誉为‘活太后’,这戏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基础,不难想象得到。因此要改编这出戏,必须废除慈禧的思想因素……而且很明显的说出了《探母回令》一剧,乃是根据满族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大满族主义’思想体系所改编,它不止和历史不符,更是对民族优秀儿女加以歪曲丑恶的脏点。”
同年《戏曲报》第四卷第六期上发表徐筱订写的《从杨家将格式的演变谈到的改编》,是谈《四郎探母》历史演变最为详尽的文字,其中谈“杨四郎”这一人物在史书上记载只不过是杨业死后,为朝廷所录用,供奉朝廷而己。在后来的元曲中并无杨四郎的影子,只是《孤本元明杂剧》中有《开诏救忠臣》一剧中有辽将韩延寿的念白中道出:“俺,人马浩大。将杨大郎长枪刺死,杨二郎短剑身亡,杨三郎踏为泥酱,杨四郎不知所在……。”
大约明朝万历年间成书的《杨家将演义》,方造出杨四郎在辽邦招为驸马,但改名木易,隐姓埋名暗中协助宋军,如宋军被围,粮尽援绝,万分危难之时,杨延辉送去二十万石粮草,解除危机;孟良被擒,掩护孟良脱险等等,他始终未忘为国家立功,还是属于肯定人物。
但徐先生否定了《四郎探母》是根据满族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大满族主义’,思想体系所改编的,因为《四郎探母》公认为是陕西秦腔兴出来的老戏,他就看过滇剧《坐宫》、《斩辉》(即《回令》)和川剧《女盗令》(包括《前帐会》“盗令”、《后帐会》“回令”)。
不过,该文真正的观点仍对此戏持否定态度,认为:《四郎探母》虽不是秉承慈禧意旨而创造出《回令》的,但因慈禧爱好他而加强满族主义色彩——不论在唱做技巧和装扮形象上面——则是无可置疑的事情。当年梅巧玲老先生以摹仿慈禧的举止神态惟妙惟肖而被誉为活太后。后来王瑶卿老先生据说也是拿着慈禧作为他表演《探母回令》、《雁门关》的描摹对象。这样使得太后一角成为剧中的中心人物之一,观众一直迷恋这个角色的形象技巧,便不管这出戏怎样麻醉我们民族意识。
不过,关于梅巧玲摹仿慈禧的举止神态之事,我倒曾听中国第一坤丑梁花侬说过其中鲜为人知的梨园旧事:一次不知何故梅巧玲得罪了慈禧,慈禧要将梅巧玲治罪。与梅巧玲交好的宫中大管家李莲英得知后,就劝慈禧再看一次梅巧玲演的《四郎探母》,否则一治了他的罪就看不着了,慈禧恩准了。李莲英赶快通知梅巧玲这一情况。
梅巧玲思虑再三,想出一条妙计。原来戴额子、插雉尾、穿女蟒的萧太后,改穿旗装,举手投足摹仿慈禧,就是音容笑貌也尽量向慈禧靠,故此“凤颜”大悦,不但未治其罪,反而有封赏,一场灾难被梅巧玲就这样巧妙的躲过去了。这是题外话,还是步入正题吧。
不久,1951年5月5日发表了由周恩来亲自签署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后简称“五五指示”)。指示中明确提出:“戏曲应以发扬人民新的爱国主义,鼓舞人民在革命斗争与生产劳动中的英雄主义为首要任务。凡宣传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爱祖国、爱自由、爱劳动、表扬人民正义及其善良性格的戏曲应予以鼓励和推广;反之,凡鼓吹封建奴隶道德、鼓吹野蛮恐怖或猥亵淫毒行为、丑化与侮辱劳动人民的戏曲应加以反对。
对人民有重要毒害的戏曲必须禁演者,应由中央文化部统一处理,各地不得擅自禁演。”不久,在北京办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包括有各地二十三个剧种,三十七个剧团,一千六百多人参加演出了不同风格的近一百个剧目。
周恩来总理在闭幕式上讲了话,谈了有关戏曲界的五个问题:1.百花齐放、推陈出新。2.普及与提高。3.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4.团结与改造。5.克服困难,迎接胜利。周扬也以《改革和发展民族戏曲艺术》为题在大会上做了一个“总结报告”。
这次大会从演出到报告,均未涉及京剧《四郎探母》,然而这出戏却成了未被政府明令禁演的禁戏,在京剧舞台上竟悄悄的销声匿迹了。可见,解放初期人们的潜意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大汉族主义”的“民族立场”定为制裁这出戏生死的主要依据,而且人们的灵魂己被“宁左勿右”的思想主宰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郎探母

京剧《四郎探母》 坐宫 选段,铁镜公主发誓片段

1、四郎探母简介

北宋时期,杨家为抵抗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南侵,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演义出了一个个感人的英雄故事,至今在民间流传。这里单说杨家第四子杨延辉的故事。

2、四郎探母内容

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

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

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一名《四盘山》,又名《北天门》。此剧是生、旦唱腔成就较高的传统戏之一。《坐宫》是其中一折。

3、出处

出自于北宋的经典传统戏剧——京剧。

扩展资料

1、四郎探母艺术成就

《四郎探母》又名《北天门》,取材于杨家将故事,但情节却与《杨家将演义》有所不同。小说中的杨四郎战败被擒后降辽招亲,是为了伺机报仇。后来果然策应宋军破辽。该剧的作者却在原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改造,有意淡化战争气氛,重点渲染人物之间的人伦亲情。

因而长期以来对此剧褒贬不一。贬之者认为:这出戏同情和美化了“叛国投敌”的杨四郎,宣扬了“叛徒哲学”,有辱杨家将“一门忠烈”的形象,应当否定,甚至禁演;而褒之者认为:杨四郎的“叛徒”罪名,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属于“冤假错案”,应予平反。

尽管对该剧的思想倾向有不同的评价,但褒贬双方对《四郎探母》的艺术成就都一致公认。该剧结构严谨,情节顺畅,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对人物感情的描写,很有深度,在“人情”二字上做足了文章。

在两军对阵、剑拔弩张的背景下,身陷异邦的杨四郎夤夜冒着杀身之祸偷跑出关探望母亲。漫长的十五年骨肉离别,短暂的一夜团聚,杨四郎在声声更鼓的催促下,依次与家中亲人相见,说不尽的离愁别恨、思念之情,却又才相聚,又分离。

2、京剧简介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南开大学为京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郎探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1、四郎探母简介

北宋时期,杨家为抵抗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南侵,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演义出了一个个感人的英雄故事,至今在民间流传。这里单说杨家第四子杨延辉的故事。

2、四郎探母内容

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

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

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一名《四盘山》,又名《北天门》。此剧是生、旦唱腔成就较高的传统戏之一。《坐宫》是其中一折。

3、出处

出自于北宋的经典传统戏剧——京剧。

四郎探母艺术成就

《四郎探母》又名《北天门》,取材于杨家将故事,但情节却与《杨家将演义》有所不同。小说中的杨四郎战败被擒后降辽招亲,是为了伺机报仇。后来果然策应宋军破辽。该剧的作者却在原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改造,有意淡化战争气氛,重点渲染人物之间的人伦亲情。

因而长期以来对此剧褒贬不一。贬之者认为:这出戏同情和美化了“叛国投敌”的杨四郎,宣扬了“叛徒哲学”,有辱杨家将“一门忠烈”的形象,应当否定,甚至禁演;而褒之者认为:杨四郎的“叛徒”罪名,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属于“冤假错案”,应予平反。



  内容

  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一名《四盘山》,又名《北天门》。此剧是生、旦唱腔成就较高的传统戏之一。《坐宫》是其中一折。

  艺术成就

  《四郎探母》又名《北天门》,取材于杨家将故事,但情节却与《杨家将演义》有所不同。小说中的杨四郎战败被擒后降辽招亲,是为了伺机报仇。后来果然策应宋军破辽。该剧的作者却在原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改造,有意淡化战争气氛,重点渲染人物之间的人伦亲情。因而长期以来对此剧褒贬不一。贬之者认为:这出戏同情和美化了“叛国投敌”的杨四郎,宣扬了“叛徒哲学”,有辱杨家将“一门忠烈”的形象,应当否定,甚至禁演;而褒之者认为:杨四郎的“叛徒”罪名,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属于“冤假错案”,应予平反。尽管对该剧的思想倾向有不同的评价,但褒贬双方对《四郎探母》的艺术成就都一致公认。该剧结构严谨,情节顺畅,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对人物感情的描写,很有深度,在“人情”二字上做足了文章。在两军对阵、剑拔弩张的背景下,身陷异邦的杨四郎夤夜冒着杀身之祸偷跑出关探望母亲。漫长的十五年骨肉离别,短暂的一夜团聚,杨四郎在声声更鼓的催促下,依次与家中亲人相见,说不尽的离愁别恨、思念之情,却又才相聚,又分离。

  作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种种人伦之情,苍凉凄楚,哀婉动人。该剧人物不少,行当配置相当整齐,唱念安排得当,唱腔也丰富而优美。尤其《坐宫》一场,几乎囊括了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通过板式的变化、多层次地揭示了人物的情绪变化,是一出极著名的生、旦唱工戏。这一场的开始,四郎思母心切,但老母既近在咫尺,又好似远在天涯;铁镜公主想为丈夫排遣忧闷,便与他闲聊,并猜测心事。在这一段戏里,唱腔用的是舒缓柔和的慢板。接下来,四郎对公主讲明了自己的真实来历和想见老母一面的心情,公主大为意外。这时唱腔随之加快,转上摇板、原板和快板。公主表示愿意帮助四郎,但“怕你一去不回还”;四郎则急切地保证信守诺言,以至跪下盟誓。这时唱腔进一步催快,特别是两人的大段对唱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二人的激动心情。

  总观全剧,对四郎、公主和其它重要人物的情感刻画都很鲜明、生动。正因如此,民族之间的残酷争战对人的正常亲情所造成的巨大损害,就更让人思索不已。作为一部情感刻画很深、唱腔艺术成就也很高的作品,很多京剧演员都喜欢演唱《四郎探母》。它还常常成为名家的联袂演出的大合作戏。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作出评价,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据史料记载,脸谱系由唐代乐舞大面(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一,是京剧和某些地方戏中净的别称)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参军戏,唐宋时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主要由参军、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的对话和动作,以引人发笑,有时用以讽刺朝政或社会现象。参军戏中的副净,等于现在京剧中的“架子花脸”,一般都表演性格粗豪莽撞的人物,如《三国演义》戏里的张飞)的涂面逐渐演变而来。

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撰文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在戏曲形成之后,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最明显的贵州的‘地戏’,江西、安徽的‘傩戏’,西藏的‘藏戏’,无论生旦净丑,都戴面具,每剧多至百余,少者亦须数十。‘南昆’里的神仙鬼怪,一般均戴面具,并不勾画脸谱。京剧是具有全国性的大剧种,大量发展脸谱,可是加官、财神、魁星、土地、雷公,仍戴面具。从脸谱、面具的混合使用与脸谱谱式的由简至繁,可以看出中国戏曲累递发展的轨迹。”

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一样,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京剧在中国戏曲史上,虽只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与其他戏曲相比,它发展快,流传广,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京剧脸谱在中国戏曲脸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的表情。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勾画时以“鱼尾纹”的高低曲直来反映年龄,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用“印堂纹”的不同图案象征人物性格。

参考资料:http://www.liyuan.net/cn/book/opera/mask.htm

宋朝时,宋辽交战,杨四郎被俘后,改名木易,辽邦肖太后将女铁镜公主许配于他,招为驸马,十五年后,辽邦肖天佐摆天门阵,杨四郎母佘太君奉旨亲自出征,四郎知母率军亲征,意欲前往探母,为公主识破,经一再盘诘,四郎以实相告,并请公主援助出关,言明一夜即返,公主在肖太后处骗来令箭,杨四郎急赴宋营,与杨延昭,佘太君及公主母子,坚决回至辽邦,肖太后得悉驸马即杨家后代,欲斩之,公主代为求情,肖后赦了杨四郎,派其镇守北天门。


姚玉兰简介及详细资料
1928年,嫁给上海滩青帮头目杜月笙为第四房夫人。1949年4月27日,杜月笙、孟小冬、姚玉兰乘船赴香港。1967年9月,孟小冬接受姚玉兰的邀请,由香港乘船赴台湾定居。演出剧目 《四郎探母》(顾正秋「坐宫」、周韵华「盗令」、徐露「回令」分饰铁镜公主,周正荣「坐宫」、哈元章「出关、被擒」、胡少安「见...

北宋将领杨四郎生平简介 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四郎探母 后来,佘太君挂帅征辽,延辉思母落泪,公主发现,追究情由,四郎实言相告,并请公主帮助出关探母,言明一夜即返。公主从萧太后处骗来令箭,延辉即赴宋营,与弟弟延昭,母亲佘太君及其发妻相会。时将天明,延辉恐误限期,危及公主母子,坚决回至辽国。萧太后得知驸马乃杨家人,欲斩之,公主苦苦...

简短的京剧历史
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

李少春简介
1924年,李少春进入上海齐鲁公学读小学。1929年,首次登台,在京剧《岳母刺字》中扮演娃娃生岳云。1931年,在教师陈秀华、丁永利的培养下文武兼学。1932年,开始试演多部京剧。1934年,与梅兰芳合演京剧《四郎探母》。1940年,李少春与侯玉兰合作京剧《四郎探母》等。1945年,创编剧目《文天祥》。1946年...

许荫棠简介
同年四月,通过杨月楼和张玉贵的引荐,许荫棠与春台班主俞润仙结识,开始了他的舞台生涯。在春台班,许荫棠在庆和园与穆凤山合演了《取荥阳》,随后又在庆乐园与刘永春、孙怡云合作了《二进宫》,广德楼的舞台上,他与德珺如(饰演公主)、汪桂芬(饰演太君)和贾立川(饰演六郎)共同演绎了《四郎探...

一个真实的孟小冬作者简介
十八岁那年,她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的三庆园以全本《探母回令》的精湛演出一炮而红,震动京城。同年,与梅兰芳共同出演《四郎探母》和《游龙戏凤》,两人在舞台上的精彩互动让人称道,尤其是一对儿戏中的阴阳颠倒,成为了观众热议的焦点。二十岁,她与梅兰芳结为夫妻,婚姻生活一度甜蜜,但在后来因戴孝...

杜镇杰个人简介
在那段求学期间,杜镇杰有幸师从多位京剧大师,如刘盛通、王世续、李世霖、李甫春、杨韵清、叶蓬和吴泽东等,他们教授他精湛的技艺,使他得以深入理解并演绎了诸如《四郎探母》、《红鬃烈马》、《空城计》、《击鼓骂曹》和《捉放曹》等经典剧目。这些剧目不仅丰富了他的表演技巧,也奠定了他在京剧界的...

京剧简介50字左右
京剧主要分为“西皮”和“二黄”两大类。常见剧目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的“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和铁镜公主的“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均为西皮导板。西皮导板常用于开始唱段。其他如杨宗保的“杨宗保在马上传将令”和小生的西皮导板,包拯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净行的西皮导板,以及国太...

京剧简介50字左右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李尤婉云人物简介
《穆桂英挂帅》不仅是梅兰芳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对演员的技艺要求极高,而李尤婉云作为一个业余演员,能将其演绎得接近专业水平,实属不易。同年12月30日,她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该剧的《挂帅》片段,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观赏与接见,彰显了她的艺术魅力。1995年和1997年,她在天津首届中国京剧节...

平乐县15898539981: 京剧传统戏目又名《北天门》 -
愚饺利福: 京剧《四郎探母》又名《四盘山》、《北天门》.

平乐县15898539981: 《四郎探母》是哪个剧种?
愚饺利福: 作为一部情感刻画很深、唱腔艺术成就也很高的作品,很多京剧演员都喜欢演唱《四郎探母》.它还常常成为名家的联袂演出的大合作戏.

平乐县15898539981: 京剧是有个元帅向公主请命去看望老母亲 -
愚饺利福:四郎探母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哉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只是匆匆一面,又别母而去.一名《四盘山》,又名《北天门》.此剧是生、旦唱腔成就较高的传统戏之一.《坐宫》是其中一折.

平乐县15898539981: 京剧李逵探母和四郎探母是一出戏吗? -
愚饺利福: 李逵是水浒传重重的人物,而京剧中的四郎探母是杨家将中的杨彦辉,探母佘太君.不是一回事.

平乐县15898539981: 四郎探母的故事是杜撰的吗?
愚饺利福: 《四郎探母》在京剧舞台上唱了近二百年,可谓久演不衰.但这个故事确属\"戏说\",于史无据.但是他表现了中国人重情义,讲孝道的传统道德文化.既要探母,也不能对不起跟了自己十五年的公主,情义两难,真是难为了四郎.

平乐县15898539981: 谁告诉我杨四郎的详细资料 -
愚饺利福: 杨四郎 名:杨贵 字:延朗 杨业第四子 在金沙滩一战杨家遭受重大伤亡后,隐姓埋名,假名木易假降辽国,被琼娥公主招为附马.帮助六郎打败辽国后回汴京天波府无病而终. 子:杨宗显 妻;琼娥公主 京剧中《四郎探母》就是此人. 在所有曲艺中,杨四郎均称“杨延辉”.四郎探母的唱段“坐宫”中也是“杨延辉坐宫院自私自叹”.

平乐县15898539981: 京剧<四郎探母>产生在什么时候? -
愚饺利福: 找到一篇文章,虽然没能给出个准确的时间,但是对于《四郎探母》这出戏的演变和由来讲述的很清楚了.(不过我不喜欢作者的基调)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378272.shtml 借问楼上的hope兄,哪里的能人多?我去学习学习...

平乐县15898539981: 杨四郎简介 -
愚饺利福: 杨四郎,名贵,字延朗 杨业第四子.历史记载、戏曲小说、民间传说关于杨家将中的老四.武艺高强,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氏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父——杨业(金刀老令公)母——佘太君(老令婆)兄——大郎延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安弟——五郎延德;六郎延昭;七郎延嗣妹——八妹延琪;九妹延瑛妻——罗氏女(原配)、辽国公主耶律金娥(或“耶律碧莲”“铁镜公主”“单阳公主”)子——宗孝(《金枪传》)、宗峰、宗原(《金枪传》中四郎与耶律金娥之子,原名耶律中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