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作者&投稿:庄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诸葛亮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吗?~

应该是吧,诸葛亮代表了当时的士人阶层,出世和入世的概念。出世就是追随刘备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入世就是在出山之前,他交待诸葛均,要照顾好家园,等功业成功之后归隐。因此能看出来淡薄名利。

三顾茅庐中看出诸葛亮的特点:
满腹经纶、彬彬有礼、贤能。
乱世让他想避世——几乎古代的文人都有避世情节,但又自负满腹经纶、不希望被埋没——其实着也是古代文人的共性之一,他们好像都有济世英雄情节,希望自己闻达于诸侯、留名在青史。为了确保出仕后得到足够的尊重和重用,设计让刘备三顾,而刘备为了自己的事业和求贤若渴的名声,迎合了他的安排,两人算是不谋而合。具体来说:
首先,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刘备请其出山的反复斟酌,其实都是诸葛是对刘备的试探。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诸葛的谨慎,择明主而侍。
第二,选择刘备,说明诸葛这个人看人很准,当时的刘备势力其实非常弱小
第三,诸葛对皇族血统的认可,儒家思想成分较多
第四,诸葛拿出的三分天下妙计,体现出诸葛最大的优点,伟大的战略规划头脑。

诸葛亮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可从《前出师表》中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和诸葛亮所书《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看出来。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淡泊名利可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1、未出世时移居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平日好念《梁父吟》,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
2、在写给后主的《前出师表》中,表达了诸葛亮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他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以及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3、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诫子书》反映出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
4、诸葛亮归葬定军山勉县的武侯墓。就如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的自己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儿子也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
诸葛亮是出色的军事家,受到历代兵家较高的认可。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

这问题问得好,说实话本人从哪里都看不出来诸葛亮是个淡泊名利的人。有人可能被诸葛亮的一句话蒙蔽了。只求苟全于乱世,不求问答于诸侯。现在我们想想:如果他诸葛亮真如他自己所说,又为什么要出山呢?有人可能会说:那是顾忌刘备的恩情。也有人可能会说:就算是出山他也不一定就是为了当官啊。放下这些暂且不说,据《九州春秋》记载,诸葛亮曾经也毛遂自荐过一回到刘备那里,而不是刘备三顾茅庐。 还有诸葛亮一开始曾经想为他姑父刘表效力,可是后来没成。这些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看做诸葛亮想要"出名" 。再有一点读书人读书,然后为”国家“效力,这是从孔子时期就开始实行的,那诸葛亮要是不出山,真淡泊名利,又何必每每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呢?所以个人认为他心里真实的想法就是要出山当官,最后成就霸业。
可能我这么说会让很多诸葛亮的粉丝骂。不过这只是学术探讨,我也只是发表个人意见,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正常。

所谓淡泊名利 看你从哪个角度看了
诸葛亮 为官清廉
也没有像曹操那样把权利传给儿子
这是他淡泊名利的表现
但是在他有生之年 在刘禅已经年岁不小的情况下
始终没有还政于刘禅。。

刘备死时候把儿子托付给他时曾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知道阿斗不是帝王材料,却一心辅佐,没有自己登上帝位。。

诸葛亮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就别抢草船借箭的功劳


从哪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草船借箭——诸葛亮借大雾天利用曹操多疑引诱曹军放箭用草人作靶子得到了10W支箭 舌战群儒——诸葛亮凭借自己一身所学,加上超众的口才说动东吴连蜀抗草 火烧博望坡——诸葛亮使夏侯敦轻敌深入,放火大烧博望坡,使曹军大败!空城计——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熟知自己谨慎的弱点,铤而走险,孤身退了司马...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第一,组建孙刘联盟的大局观。第二,坚持北伐以进为退的方针。第三,隆中对的天下策略。

...说说诸葛亮.周瑜.鲁肃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_百度知 ...
使得船要倾覆,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自从有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后,人们就以它作为衡量、品评三国人物的标准,多数人只知道有《三国演义》,是故“草船借箭”的主角便成了诸葛亮。所以要看真正的历史,毕竟《三国演义》只是小说。

草船借箭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孔明识地利?
草船借箭的故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孔明识地利:1. 孔明算到天有大雾:利用天气条件,使得曹军在远距离无法看清真相,从而成功取得所需的箭矢。2. 孔明知道船只的承载能力:他让船只保持一定的平衡,使得船只能够在河流中安全行驶,从而避免了大雾带来的危险。3. 孔明知道船只行驶的速度:他让船只...

诸葛亮借东风一文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_百...
诸葛亮懂得天文地理,有丰富的气向学知识,能预测到几天内的天气变化;能做到知己知彼。他算定曹操多疑,雾天不敢出城布阵的;有胆魄,敢于以少数的兵力,去对抗曹操,表现出了一个军事家的气慨。

草船借箭课文中哪些方面能看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巧借东风,要不然船不能迅速逃离。雾天,可以让曹军看不清楚船上是什么,其实是稻草人。曹操的思维模式,胆小多疑,不敢轻举妄动,遇见这样的突袭,只会放箭。这样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看出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从这两段话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判断的准确
是从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和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突然来袭,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这两个地方看出诸葛亮判断的准确。我们今天刚好也写的哈,不知道对不对,但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打了这么多!

从哪儿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特点(草船借箭)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从上文...

短文《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居住的环境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
南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

空城计中从什么地方看出孔明的什么优点
城头弹琴,琴音不乱,乃为胆大包天之,处变不惊;开门纳客,故作无伏之状,深知比方主帅性格犹疑及;退兵虚插旌旗,徐徐而走,乃为冷静之际,虽危不乱表 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的特点。

三门县18916063119: 刘备三顾茅庐中哪体现了诸葛亮的超凡脱俗和淡泊名利? -
召哑磷酸: 三顾茅庐中看出诸葛亮的特点:满腹经纶、彬彬有礼、贤能. 乱世让他想避世——几乎古代的文人都有避世情节,但又自负满腹经纶、不希望被埋没——其实着也是古代文人的共性之一,他们好像都有济世英雄情节,希望自己闻达于诸侯、留...

三门县18916063119: 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召哑磷酸: 白帝托孤,无知刘阿斗还是让孔明给推上了帝王宝座,以他之能力,但还是没做,

三门县18916063119: 哪个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淡泊名利 -
召哑磷酸: 淡泊名利是一种境界,诸葛亮在隆中诗不急于出山,蛰伏而静待天时,是为了为自己找一个能让他实现理想的主公,而不急于一试身手,更不贪恋名位爵禄.如果他愿意出山,刘表和孙吴是最方便的选择.做了丞相之后,诸葛亮生活简朴,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没有不正当的欲望.临终时,他给刘禅的遗表中详细汇报了自己的家产,没有一点私心.总之,他是一个精神高尚不注重物质的人.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诫子书》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诸葛亮代表了当时的士人阶层,出世和入世的概念. 出世就是追随刘备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入世就是在出山之前,他交待诸葛均,要照顾好家园,等功业成功之后归隐. 因此能看出来淡薄名利.

三门县18916063119: 《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性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召哑磷酸:[答案]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门县18916063119: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本志,用“□□□□□□□,□□□□□ □□”两句表明了自己淡泊名利,不慕荣华的人生态度. -
召哑磷酸:[答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门县18916063119: 诸葛亮言家事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 -
召哑磷酸: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在《出师表》和其临终遗书中一再表示,他死后家人生活可以靠务农自足,一方面固然表现了他的清高气节,另一方面,更显示出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深知唯有脚踏实地的劳动才有收获的朴素生活哲理.

三门县18916063119: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召哑磷酸: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是一个淡泊名利,宁静处事之人

三门县18916063119: 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 -
召哑磷酸:[答案] 让我明白淡泊名利大家看到的都是诸葛亮“淡泊名利”的高尚节操.但就《出师表》这篇文章来看,我并不赞同.大家应该记得一个细节,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前,与司马徽(也就是水镜先生)有过一段对话.刘备对徐庶惋惜的同时,...

三门县18916063119: 《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性情的句子 -
召哑磷酸: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门县18916063119: 诸葛亮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故事200字 快快快 -
召哑磷酸: 刘表和孙吴是最方便的选择,蛰伏而静待天时.总之,诸葛亮生活简朴,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是为了为自己找一个能让他实现理想的主公,诸葛亮在隆中诗不急于出山.做了丞相之后,没有一点私心,他是一个精神高尚不注重物质的人.临终时淡泊名利是一种境界,更不贪恋名位爵禄,没有不正当的欲望.如果他愿意出山,他给刘禅的遗表中详细汇报了自己的家产.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诫子书》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而不急于一试身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