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之女晋阳公主是死于贞观几年的?

作者&投稿:濯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太宗最爱的女儿之晋阳公主简介 晋阳公主怎么死的~

晋阳公主字明达,小字兕子,长孙皇后所生。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夫妻二人鹣鲽情深,唐太宗对长孙皇后所生育或抚养的子女更是疼爱非常,各种偏爱的事迹在史书上数不胜数。但当晋阳公主还在孩提时,长孙皇后就病逝了,唐太宗痛失23年来相濡以沫的妻子,悲恸之下做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举动——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所生的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于是《唐会要》上就此留下了这样一笔令人瞩目的记载:“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试想中国上下五千年出过多少位皇帝,又册封过多少位公主,却从来没有第二位公主能够如同晋阳公主这般亲自被皇帝抚养长大。

但唐太宗对这个女儿的宠爱远远不止于此。众所周知,晋阳乃是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唐高祖李渊就曾说过:“朕起义晋阳,遂登皇极。”《旧唐书·地理志》中亦记载:“北京太原府……领晋阳、太原、榆次、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社十六县。”而晋阳这么拉风的封号,就这样被唐太宗封给了自己的女儿。

而唐太宗常常将宝贝女儿带在身边,不仅没有增添麻烦,反而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比如在唐太宗手把手的教导下,晋阳习得了一手飞白体,小小年纪就能写出风格遒劲的字体,甚至拿给周围的人看,大家都分辨不出哪个是皇帝写的哪个是小公主写的。

又比如晋阳看到父亲对大臣们发火了,便上前娇声劝解,而唐太宗看着女儿与妻子几乎是如出一辙的小模样,立马没了火气,因此朝中大臣们无不对小公主感到由衷的喜爱与感激。

事实上不仅晋阳公主敢常常在父亲怒斥大臣的时候抓住时机为他们徐徐辩解,同样自幼在父亲的膝前耳濡目染的晋王李治也敢在父亲大发雷霆欲斩苑西监穆裕时大胆进谏,唐太宗对此不仅不以为忤,反而得意地认为这就是儿子从小跟着自己耳濡目染的结果。

正因为兄妹二人在唐太宗的膝下朝夕相处,感情十分深厚,所以当李治离开立政殿前去上朝时,晋阳公主是依依不舍地送了又送,最后只得泪眼婆娑地和哥哥挥泪告别,这样伤感的一幕连唐太宗见了,都忍不住老泪纵横下来。

不过虽然有父亲和兄长的相伴,但时间长了,晋阳还是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与众不同。父亲虽然疼爱她,却无法替代母爱,于是年仅五岁的晋阳开始思念起了母亲,唐太宗带着她去重游妻子当年去过的地方,而看着母亲的遗物,听着旁人的讲述,回忆着朦胧的印象,年幼的小公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哀哀地哭了起来。

就这样过了一日又一日,原本晋阳可以就这样,在父亲的娇宠之下幸福安然地成长,直到有一天,帝都长安中某位幸运至极的贵族少年得以摘取皇帝陛下掌上的这颗明珠。然而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晋阳公主薨逝时,年仅十二岁,在这还没来得及含苞待放的年华,便已奄然谢世。

失去了心爱的小公主后,唐太宗悲伤得不能自已,甚至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饮食,每日要哀伤数十次,身体也因此变得羸弱不堪。大臣们担忧之下纷纷进谏劝慰,唐太宗则答道:“我又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如此悲伤根本无济于事,也换不回我的女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控制不住这种悲伤啊。”

最终唐太宗只得强忍悲恸,强打精神,为了给自己一丝丝安慰,下诏给有关官员,将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在她的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女儿的往生祈祷。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晋阳公主不仅册封得很早,而且同样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有了实封。因为按照唐制,公主只有在出嫁时才能拿到实封,这一点哪怕是太平公主也不例外,但因为唐太宗对晋阳公主十分宠爱,早早就让宝贝女儿开始拿实封了,所以晋阳公主12岁逝世时,才会有那么多剩余的实封能够用来建造佛祠。

晋阳公主字明达,明达一词为佛教常见词汇,小名兕子,兕子是一种独角母犀牛,长得十分凶猛壮硕。唐太宗为女儿取的这两个小名和字,当真是用心良苦,必然是在希冀佛祖庇佑自己的小兕子,能够健健康康地顺利成长吧!

兕子已然仙去,但唐太宗将他的满腔深情赋予了这座佛祠,就让佛祖超度他的爱女,让兕子在极乐世界里,快乐到永远……

晋阳公主(约633年-644年),其名于史无载,字明达,乳名兕子。是唐太宗最为喜爱的女儿,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后,被唐太宗带在身边亲自抚养。
晋阳公主为人聪慧善良,性情温和。每次李世民因故发怒,她都能明晓父亲心理,慢慢劝解,对大臣等起到了很好的庇护作用。
由于自幼由李世民亲自带大,晋阳公主学了一手好书法,尤其是飞白。她所写的飞白书和她父亲的相比,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晋阳公主十二岁时因病去世,唐太宗十分悲痛。晋阳公主入葬后,下令在公主墓旁营建佛寺为女儿追福。

名字含义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明达一词,是佛教常用词汇,明指三明,达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象征智慧,对世事了悟通达。太宗为公主取字"明达"许是公主聪慧伶俐,另一方面也是父亲对女儿的寄望。
"兕"在古文中被认为是与犀牛并列的另一种动物。《山海经》曰:"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具体说来,兕就是小独角犀,十分凶猛壮硕。唐太宗夫妇为女儿取"兕"为小名,必是出自父母爱女之心,希冀爱女能够远离一切不测和疾病,象兕一样顽强,健康成长。
封号晋阳
晋阳对初唐而言有着特殊意义,《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北京太原府……领晋阳、太原、榆次、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社十六县。"可知晋阳乃是李唐龙兴之地,高祖李渊亦言:"朕起义晋阳,遂登皇极。"唐太宗亲历隋乱,起兵太原,晋阳对于他而言自然也有着特别的意义,将女儿封号晋阳,可见对爱女的重视。
慈父亲养
晋阳公主李明达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夫妻恩爱,伉俪情深,对于皇后所出子女唐太宗自然也是爱屋及乌,各类偏爱事迹不胜枚举。
贞观十年(636年)晋阳公主"始孩"之时,长孙皇后离世了,痛失爱妻的唐太宗悲恸之下决定亲自抚养妻子留下的一双幼小儿女。正因为唐太宗这一空前之举,史书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抹温情:"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
晋阳公主也是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
游地思母
长孙皇后去世之时,晋阳公主还在始孩,因年幼还不明白母亲去世是怎么回事,虽然有父亲和兄长的朝夕相伴,但时间长了,晋阳还是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与众不同,父亲固然疼爱她,但也无法代替母亲的爱,年仅五岁的晋阳开始思念起了母亲。唐太宗外出巡幸都会带上晋阳,每次经过皇后生前所游之地,便会告诉女儿,公主闻之,总是不胜哀泣。
临摹父书
晋阳公主从小长在唐太宗跟前,父女感情非常深厚,互动也十分温情。太宗是书法爱好者,自己也写得一手好字。耳濡目染之下,晋阳公主对书法也很爱好,尤其是父亲最擅长地飞白。晋阳宫中常常临摹父亲的飞白体,久而久之写字时便有了太宗的风格。将太宗和晋阳公主的字出示大臣,大家都无法辨别。
文德之影
晋阳公主性情温婉机智,聪慧伶俐,因此即便还是个孩子,就已能做到"未尝见喜愠色"。唐太宗脾气刚烈,一直在他身边长大的晋阳公主对父亲极为了解,大臣有时会触怒太宗,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晋阳公主便和她母亲一样,总是慢慢地消掉父亲的怒气,再为挨训的人徐徐辩解。在女儿的劝慰之下,太宗的怒气也消弥无踪。因此,"省中"大臣们多蒙公主的恩惠,十分喜爱她。

长孙皇后去世时晋阳公主"尚不识",保护大臣,劝解父亲的方式却如出一辙,或许也是上天对太宗痛失爱妻的一种补偿。
舐犊之爱
晋阳公主与晋王李治自幼被唐太宗带在身边抚养,朝夕相处,兄妹俩感情自然深厚。随着年岁渐长,李治慢慢长大,有时要出宫办事,每次晋阳都要送到虔化门,然后依依不舍的哭泣道别。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李治十四岁已是成人之年,尽管因为太宗的溺爱,一直不曾出宫居住,但也要开始上朝参政了,而眼看着穿上朝服的哥哥要离开自己,晋阳公主舍不得放开哥哥的衣角,哽咽着对父亲说道:"哥哥现在也要和大臣们一样站班,不能再留在我们身边了吗?"唐太宗看到一双儿女如此惜别,顿时忍不住涕泪满面。
未笄而逝
如无意外,公主的一生,原本应是这般,在父亲的疼爱兄长的呵护下成长,待到婷婷玉立再成就一段良缘。然而世事无常,身在富贵宠爱之中的晋阳公主,却在金钗年华,未及良人到来便病殁了。或许这就是诗歌所言:"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文皇思女
日数十哀
失去了最心爱的女儿,唐太宗悲痛异常,连续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进食,每日要哭上几十回,哀伤无法抑制,身体急速消瘦,文武大臣见状非常担忧,纷纷进谏劝慰皇帝节哀。唐太宗对来劝勉的人叹道:"你们说的那些道理,其实我都明白。我也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再怎样的悲伤都与事无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控制不住这种悲伤啊。"如此失态的举止和言语,太宗深切念女之情昭然可见。
北宋的庄绰在《鸡肋编》评价说,太宗见长孙顺德因丧女而生病,认为他无刚气,因而嘲笑他,而到了自己身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完全忘了当初的"无刚气"之语!"岂不以儿女牵爱乎"一语道破,道理一直都懂,却永远学不会,此时的唐太宗不是那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千古一帝,而是痛失心爱女儿的普通父亲而已。

建寺祈福
为了纪念夭折的爱女,唐太宗下诏给有关官员,命令他们用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在公主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公主的往生祈祷。据史书记载,初唐公主封邑上的实封只能在出嫁时才能得到,但从此处可知晋阳公主一早就有了实封。白居易云"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赐汤沐者,亦如公主之号,以宠重之",说的就是晋阳这样的公主。
人物评价纵观晋阳公主一生,虽然幼年丧母,但却有父亲的抚养,兄长的爱护,成长之路受尽尊宠。而晋阳公主自身又是温柔伶俐的性格,不曾因皇帝父亲的骄宠而任性妄为,观其思念亡母,临摹飞白,解围大臣,可知其才行智慧。公主如若长成,必会是一耀眼的皇室明珠。虽然天不假年,但晋阳公主如此顺遂幸运的人生,出众的品行智慧,也可稍稍弥补了早逝的遗憾。

贞观17年

晋阳公主(633-644),字明达,幼字兕子。唐太宗爱女,母文德皇后。

“贞观”(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一共23余年,李世民的英明执政也叫贞观之治。

晋阳公主晋阳公主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因此唐太宗格外怜惜她,把她和她的亲哥哥带在身边亲自教养。这是很特殊的照顾,她的亲哥哥就是晋王李治,未来的皇帝。而一般丧母的公主皇子,按惯例是给别的后妃抚养,平时想见父皇一面,未必那么容易。
母亲死的时候,晋阳公主还不知个中滋味,没有什么反应。然而时间稍长,她就发现身边的一切都不同了。到五岁的时候,她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有母亲,而自己却是由父亲带大的。父亲虽然疼爱她,但毕竟不能代替母亲的爱。五岁的小公主就忍不住在母亲曾经生活过的宫室里拼命寻找母亲。她向唐太宗询问母亲去了哪里?唐太宗让人带她去看母亲居住过的地方,她只能凭借母亲的遗物,还有旁人的讲述来想象母亲的模样。每次看到母亲的住所和遗物,她就哀哀地哭。
在复杂的后宫中成长,更有母亲的遗传和九哥李治的影响,晋阳公主的性情温婉内敛,虽然还是个孩子,却已经“喜怒不形于色”了,她非常聪明,心地善良,脾气也很好, 这个可爱的小公主,就像小宠物一样,从小就跟在皇帝身边。皇帝经常在批奏公文时,把她抱在膝上。晋阳公主非常乖巧伶俐,从来都不捣乱和大哭,这给繁忙的唐太宗带来很多乐趣。
大臣上奏时,唐太宗经常免不了发脾气。小公主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见到父皇发怒,就娇声劝解:“好啦,不要生气了啦!跟我玩好不好?”然后察言观色,为挨训的人说几句好话,慢慢地消掉太宗的怒气。
唐太宗听了马上变得和颜悦色,冷静下来后,想杀头的可能不杀了,想重罚的可能轻罚了,想驳回的可能批准了,想痛骂的可能收回了。朝臣们无不受过公主的恩惠,没有一个不把小公主当宝贝看,见到公主疼爱得不行。上奏的时候,看到小公主在场,他们就宽了一多半的心。如果小公主不在场,他们的心里就七上八下的。
唐太宗事务繁忙,又经常远征。所以经常陪公主的只有晋王李治,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是个温和懦弱的人,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这两个弱小的孩子只有互相保护互相安慰。不过,这样的日子也不能长久。李治渐渐成年,终究是要出外干事情的。哥哥每次出门,妹妹都拉住他的衣服哭泣,舍不得他走。唐太宗看到这一幕,不由得老泪纵横。
晋阳公主这种心静如水、与人为善的性格,直接地表现在她的爱好上。唐太宗最擅长写一种叫“飞白”的字体,这是一种枯笔书法,如疾风劲草,风格苍老,字体苍劲,形虽枯而神韵悠远。晋阳公主经常跟在父亲身边,父亲批阅奏章,她也拿起毛笔在一旁习字。她经常临摹父亲的“飞白”,久而久之,她字跟父亲写得一模一样,能写一笔极佳的飞白书法。小小的女孩子写出遒劲的字来,拿去和太宗的御笔放在一起,大臣们根本分不出哪是皇帝的亲笔、哪是小公主的临摹。所以只要她愿意,将来她甚至可以冒充父亲的笔迹批奏章了。
可以看出小公主唐太宗极得喜爱,众所周知,唐朝大多数公主都是以地名为封号的,而晋阳正是李家起兵的地方,是李家的根本,所以唐太宗给小公主“晋阳”的封号,也可看出唐太宗对小公主的疼爱异常。
晋阳公主叫李明达,小名叫兕子。“兕”是犀牛的一种,有尖角,苍黑壮硕,很凶猛。给她起这个小名,大约是希望她长得健康,能抵挡一切不测和疾病。可惜这个名字,并没能挽救她娇弱的身体。这个异常聪慧的公主,在十二岁的时候不幸病逝了。
每次上朝的时候,唐太宗看到自己的身边空空如也。一旁的小几还在,但再也不会有小公主习字的身影了,小公主也不会再拿着自己的“飞白”向父亲要表扬了。他烦闷的时候,也再也不会有小女儿当解忧果了。唐太宗是个善于自我控制的君主,此时却没有任何事能让他如此伤心,以至于他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临朝,经常办着公就哭起来,许久都不能平静。一天要哭几十次,人也迅速消瘦和苍老了。
大臣来劝,唐太宗说:“你们不用劝,我难道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哭也没有用吗?我不是不想控制,实在是不能控制啊!” ——此话非有情人不能出口,说得出这句话,太宗念女之情确是深切至极了。
为了让自己能够找到一丝安慰,太宗下令,将晋阳公主的封邑所得,全部用于在她的墓旁建造佛祠,为女儿的往生祈福求祷。

晋阳公主(633-644),字明达,幼字兕子。唐太宗爱女,母文德皇后。
公元644年是贞观18年

晋阳公主(633-644),字明达,幼字兕子。唐太宗爱女,母文德皇后。
“贞观”(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一共23余年,李世民的英明执政也叫贞观之治。
627年------贞观元年
也就是说晋阳公主是贞观七年出生,贞观十八年去世。

晋阳公主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因此唐太宗格外怜惜她,把她和她的亲哥哥带在身边亲自教养。这是很特殊的照顾,她的亲哥哥就是晋王李治,未来的皇帝。而一般丧母的公主皇子,按惯例是给别的后妃抚养,平时想见父皇一面,未必那么容易。
母亲死的时候,晋阳公主还不知个中滋味,没有什么反应。然而时间稍长,她就发现身边的一切都不同了。到五岁的时候,她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有母亲,而自己却是由父亲带大的。父亲虽然疼爱她,但毕竟不能代替母亲的爱。五岁的小公主就忍不住在母亲曾经生活过的宫室里拼命寻找母亲。她向唐太宗询问母亲去了哪里?唐太宗让人带她去看母亲居住过的地方,她只能凭借母亲的遗物,还有旁人的讲述来想象母亲的模样。每次看到母亲的住所和遗物,她就哀哀地哭。
在复杂的后宫中成长,更有母亲的遗传和九哥李治的影响,晋阳公主的性情温婉内敛,虽然还是个孩子,却已经“喜怒不形于色”了,她非常聪明,心地善良,脾气也很好, 这个可爱的小公主,就像小宠物一样,从小就跟在皇帝身边。皇帝经常在批奏公文时,把她抱在膝上。晋阳公主非常乖巧伶俐,从来都不捣乱和大哭,这给繁忙的唐太宗带来很多乐趣。
大臣上奏时,唐太宗经常免不了发脾气。小公主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见到父皇发怒,就娇声劝解:“好啦,不要生气了啦!跟我玩好不好?”然后察言观色,为挨训的人说几句好话,慢慢地消掉太宗的怒气。
唐太宗听了马上变得和颜悦色,冷静下来后,想杀头的可能不杀了,想重罚的可能轻罚了,想驳回的可能批准了,想痛骂的可能收回了。朝臣们无不受过公主的恩惠,没有一个不把小公主当宝贝看,见到公主疼爱得不行。上奏的时候,看到小公主在场,他们就宽了一多半的心。如果小公主不在场,他们的心里就七上八下的。
唐太宗事务繁忙,又经常远征。所以经常陪公主的只有晋王李治,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是个温和懦弱的人,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这两个弱小的孩子只有互相保护互相安慰。不过,这样的日子也不能长久。李治渐渐成年,终究是要出外干事情的。哥哥每次出门,妹妹都拉住他的衣服哭泣,舍不得他走。唐太宗看到这一幕,不由得老泪纵横。
晋阳公主这种心静如水、与人为善的性格,直接地表现在她的爱好上。唐太宗最擅长写一种叫“飞白”的字体,这是一种枯笔书法,如疾风劲草,风格苍老,字体苍劲,形虽枯而神韵悠远。晋阳公主经常跟在父亲身边,父亲批阅奏章,她也拿起毛笔在一旁习字。她经常临摹父亲的“飞白”,久而久之,她字跟父亲写得一模一样,能写一笔极佳的飞白书法。小小的女孩子写出遒劲的字来,拿去和太宗的御笔放在一起,大臣们根本分不出哪是皇帝的亲笔、哪是小公主的临摹。所以只要她愿意,将来她甚至可以冒充父亲的笔迹批奏章了。
可以看出小公主唐太宗极得喜爱,众所周知,唐朝大多数公主都是以地名为封号的,而晋阳正是李家起兵的地方,是李家的根本,所以唐太宗给小公主“晋阳”的封号,也可看出唐太宗对小公主的疼爱异常。
晋阳公主叫李明达,小名叫兕子。“兕”是犀牛的一种,有尖角,苍黑壮硕,很凶猛。给她起这个小名,大约是希望她长得健康,能抵挡一切不测和疾病。可惜这个名字,并没能挽救她娇弱的身体。这个异常聪慧的公主,在十二岁的时候不幸病逝了。
每次上朝的时候,唐太宗看到自己的身边空空如也。一旁的小几还在,但再也不会有小公主习字的身影了,小公主也不会再拿着自己的“飞白”向父亲要表扬了。他烦闷的时候,也再也不会有小女儿当解忧果了。唐太宗是个善于自我控制的君主,此时却没有任何事能让他如此伤心,以至于他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临朝,经常办着公就哭起来,许久都不能平静。一天要哭几十次,人也迅速消瘦和苍老了。
大臣来劝,唐太宗说:“你们不用劝,我难道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哭也没有用吗?我不是不想控制,实在是不能控制啊!” ——此话非有情人不能出口,说得出这句话,太宗念女之情确是深切至极了。
为了让自己能够找到一丝安慰,太宗下令,将晋阳公主的封邑所得,全部用于在她的墓旁建造佛祠,为女儿的往生祈福求祷。
相关史料:
新唐书
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未尝见喜愠色。帝有所怒责,必伺颜徐徐辩解,故省中多蒙其惠,莫不誉爱。后崩,时主始孩,不之识;及五岁,经后所游地,哀不自胜。帝诸子,唯晋王及主最少,故亲畜之。王每出合,主送至虔化门;泣而别。王胜衣,班于朝,主泣曰:“兄今与群臣同列,不得在内乎?”帝亦为流涕。主临帝飞白书,下不能辨。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
唐会要·公主杂录:
贞观十六年七月三日。敕晋王宜班于朝列。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晋王或暂出阁。公主必送出虔化门。涕泪而别。至是公主言于太宗曰。兄今与百僚同列。将不得在内耶 。 言讫。哽噎不自胜。上为之流涕。
唐书本传
晋阳公主,太宗女。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善书,临帝飞白书,人不能辨。

晋阳公主(633-644),字明达,幼字兕子。唐太宗爱女,母文德皇后。


晋阳公主是谁的女儿?
是唐太宗的女儿,晋阳公主李明达。长孙皇后的第二位女儿封为晋阳公主,闺名李明达,小名兕子,意思是小母犀牛。犀牛是一种粗蛮的动物,给女孩儿起这样的乳名,用意就在于希望娇柔的女孩能够象犀牛那样易养好长,能够抵挡一切风雨。

兕子晋阳公主是什么人?李世民疼爱的早逝女儿
晋阳公主十二岁时因病去世,唐太宗十分悲痛。晋阳公主入葬后,下令在公主墓旁营建佛寺为女儿追福。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明达一词,是佛教常用词汇,明指三明,达指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象征智慧,对世事了悟通达。太宗为公主取字“明达”许是公主聪慧伶俐,另一方面也是父亲...

唐太宗最爱的女儿之晋阳公主简介 晋阳公主怎么死的
因为按照唐制,公主只有在出嫁时才能拿到实封,这一点哪怕是太平公主也不例外,但因为唐太宗对晋阳公主十分宠爱,早早就让宝贝女儿开始拿实封了,所以晋阳公主12岁逝世时,才会有那么多剩余的实封能够用来建造佛祠。晋阳公主字明达,明达一词为佛教常见词汇,小名兕子,兕子是一种独角母犀牛,长得十分凶...

晋阳公主有多受宠?由皇帝亲自抚养,聪明伶俐
晋阳公主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女儿,也是唐太宗最疼爱的女儿之一,在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亲自抚养了晋阳公主和她的哥哥晋王李治。晋阳公主聪明伶俐,唐太宗擅长飞白体,在他的教导下,晋阳公主也写得一手好字,与唐太宗的字放在一起,常能以假乱真。晋阳公主小小年纪就很懂事,有时候唐太宗发怒要杀大...

晋阳公主唐太宗女晋阳公主 人物生平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备受宠爱的公主——晋阳公主,她生于633年,字明达,幼时别名兕子。她的出生地晋阳,对于李唐王朝来说意义非凡,因此唐太宗赋予她这个封号,表达了他对女儿的深深疼爱。晋阳公主性格内敛,智慧过人,每当唐太宗对臣子发怒时,她总能抓住时机进行巧妙的辩解,这与她母亲长孙皇后...

盘点唐朝最受宠的五位公主,她们分别是谁?
晋阳公主李明达,唐太宗第2个嫡出公主,由于出生时就身体比较弱,所以皇帝给她起个小名叫兕子,兕是一种小独角犀,十分的凶猛壮硕,皇帝皇后夫妻二人都希望她能像兕一样健康顽强,可以平安长大。况且皇帝给她封号晋阳也是说明了自己的爱护之心,唐起兵时就在太原,当时又称晋阳,对唐太宗而言也有着特别的...

...唐太宗宠爱的女儿晋阳公主简介晋阳公主是怎么死的?
名字,意思是晋阳公主字正腔圆,年轻时也是如此。“明达”是佛教常用词汇,指明代的三明、散打。罗汉三明,佛散打。智慧和理解世界的象征。唐太宗因为公主聪明,给了她“明达”二字。另一方面,这也是父亲对女儿的希望。在中国的古文中,“通”被视为与犀牛并列的另一种动物。说:“顺藏之东,响水之...

皇帝亲养的公主晋阳公主简介 她是怎么死的?
”毫无疑问,晋阳是李唐王朝龙兴之地。而以此地作为自己女儿的封号,可见唐太宗对晋阳公主的疼爱。 晋阳公主字明代,明代是佛教常用词汇,是智慧的象征。为自己的女儿取字“明达”,是唐太宗对公主能够智慧伶俐的殷切希望。 晋阳公主的乳名“兕子”,“兕(sì)子”,是传说中的上古瑞兽,《山海经...

晋阳公主嫁给了谁?
唐太宗女晋阳公主 李明达,母长孙皇后,皇后去世后,与哥哥李治一起被唐太宗亲自抚养,为太宗最为宠爱的女儿,多受众臣喜爱,有其母风晋阳公主字明达,小字叫兕子。“兕”是犀牛的一种,有尖角,苍黑壮硕,很凶猛。给她起这个小名,大约是希望她长得健康,能抵挡一切不测和疾病。可惜这个名字,并没能...

李世民最疼爱女儿是谁?晋阳公主是什么身份
要说唐朝有没有比较贤惠的公主,当然也有,今天要讲的这位便是其中之一,年纪轻轻便知书达礼,劝父皇少对朝臣发火,这位公主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幼女晋阳公主李明达!636年7月28日,辅佐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为唐太宗生育3儿、4女的长孙皇后去世,年仅36岁,唐太宗痛哭流涕,亲自撰写碑文,并修建长孙皇后寝...

金寨县17644276042: 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最宠爱哪个女儿?原因 -
玉购疏风: 晋阳公主(约633年-644年),其名于史无载,字明达,乳名兕子.是唐太宗最为喜爱的女儿,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后,被唐太宗带在身边亲自抚养. 晋阳公主为人聪慧善良,性情温和.每次李世民因故发怒,她都能明晓父亲心理,慢慢劝解,对大臣起到了很好的庇护作用. 由于自幼由李世民亲自带大,晋阳公主学了一手好书法,尤其是飞白.她所写的飞白书和她父亲的相比,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晋阳公主十二岁时因病去世,唐太宗十分悲痛.晋阳公主入葬后,下令在公主墓旁营建佛寺为女儿追福.

金寨县17644276042: 唐太宗最宠爱的公主是高阳吗? -
玉购疏风: 不是,是新城公主. 新城公主(634年-663年),唐太宗最幼女, 母文德皇后长孙氏. 生于贞观八年(634年),贞观十六年(642年)八月二十日,封衡山郡公主得实封不久又増赋. 贞观十七年(643年),许配魏征长子魏叔玉.同年,婚事取消.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二月六日下嫁长孙诠(也作铨),因太宗于五月去世,婚礼中断.永徽三年(652年)五月二十三日,改封新城郡长公主,增邑五千户,婚礼完成. 显庆四年(659年),长孙诠被流放巂州,不久被杀,新城改嫁韦正矩(也作政举).龙朔三年(663年)三月,病逝于长安县通轨坊南园,时年三十,以皇后之礼陪葬于昭陵.

金寨县17644276042: 晋阳公主兕子葬在哪里?
玉购疏风: 唐太宗女晋阳公主 人物生平 [1] 晋阳公主(633-644),字明达,幼字兕子.唐太宗爱女,母文德皇后(长孙皇后) 晋阳公主晋阳公主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因此...

金寨县17644276042: 关于唐朝长孙皇后 -
玉购疏风: 长孙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 李承乾:武德二年(619年)—贞观十七年十月一日(643年11月17日),终年25 李泰:武德三年(620年)—永徽三年十二月十六日(653年1月20日),终年35 李治:贞观二年六月十三日(628年7月19日)—弘道元年十二月四日(683年12月27日),终年56 长乐公主:武德四年(621年)—贞观十七年八月十日(643年9月28日),终年23 城阳公主:?—咸亨二年五月十六日(671年6月27日 晋阳公主:贞观七年(633年)—贞观十八年(644年),终年12 新城公主:贞观八年(634年)—龙朔三年三月(663年),终年30 新城是最小的,长孙皇后33岁生的

金寨县17644276042: 晋阳公主别名叫什么 -
玉购疏风: 一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女,字明达,幼字兕子,母文德皇后(长孙皇后).性格温婉内敛,聪慧,但身体娇弱,十二岁时病死. 一是唐代宗李豫之女,逝世于唐文宗大和年间.

金寨县17644276042: 长乐、晋阳、新城三个公主各是哪年生的? -
玉购疏风: 长乐、晋阳、新城三个公主各是621年、633年、634年出生, 长乐公主(公元621年 - 643年)李丽质.唐太宗嫡长女,母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五女.李丽质性格 聪开朗,为人仁爱,以美闻名又擅长书画,深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宠爱...

金寨县17644276042: 历史上高阳公主是怎么死的 -
玉购疏风: 高阳公主意图谋反,被人高发,后来唐高宗赐其自尽而死. 高阳公主为唐太宗所钟爱爱女,从小百般呵护,后来唐太宗把她嫁与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可惜房遗爱不是高阳公主喜欢的类型,内心对这门婚事及其不愿意.二人结婚后,高阳公...

金寨县17644276042: 长孙皇后的一生是怎样的?为何她能流芳百世? -
玉购疏风: 长孙皇后(600-636),小名观音婢.生于开皇二十年,卒于贞观十年,只有36岁.十三岁嫁给李世民,是大业九年(613),当时李世民16岁.一生为唐太宗生了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长子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长乐公主,东阳公主,...

金寨县17644276042: 历史上高阳公主和李治谁先死 -
玉购疏风: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中国唐朝第三任皇帝(649—683年在位),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逝世,武后令上金、素节二王,义阳、宣城二公主听赴哀.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

金寨县17644276042: 郡阳公主是哪个朝代 -
玉购疏风: 高阳公主(?―653年),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深得太宗钟心,嫁与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恃宠娇纵.婚后,高阳公主与和尚辩机私通,唐太宗知晓后大怒,腰斩辩机,杀公主奴婢数十人,高阳公主非常怨恨.唐太宗驾崩后,高阳公主,哭容不哀.653年(永徽四年),高阳公主欲夺房遗爱兄长房遗直所继承的官爵,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经长孙无忌审理,与其夫房遗爱意图拥立荆王李元景谋反事泄,唐高宗赐其自尽.658年(显庆五年),追封合浦公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