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郑燮 翻译

作者&投稿:归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清史稿》全文翻译~

《清史稿》是记叙了清太祖建国到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所有清朝的历史,乍一听这个名字就不像正正经经正史应该有的名字。其实,清史稿并不是清朝政府组织编撰的历史,而是根据修史的传统,是由清朝的下一个政权北洋政府组织编撰的,所以它又不算是清朝的正史。
清朝灭亡之后,北洋政府为它修史。北洋政府按照历代编史的规矩,于1914年专门设立了编撰清史的清史馆,由赵尔巽作主编。参与编写史书的人大多都是清朝的旧臣,他们都是饱读圣贤之书的人,思想比较保守,所以在书中的思想倾向性也很明显。他们热烈讴歌了清朝,把辛亥革命说成叛乱,对列强侵略也隐瞒不报,所以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修史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经过赵尔巽等人的努力,14年后,《清史稿》还是成书了。
《清史稿》成书仓促,时局特殊,但也是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清史稿》由多人编写完成,在编写的过程中,编写者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加上时局动荡,《清史稿》还是有着一些瑕疵,比如出现人名等错误。然而,这套书的历史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现在我国已经把它作为25史中,成为了解清朝历史的重要史书

陆陇其,起初名“龙其”,字稼书,是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中进士,十四年,
授为江南嘉定县知县。嘉定是个大县,赋税征收多而民间习俗又追求铺张浪费。陆
陇其简朴节俭,努力以德教化百姓。遇到父亲告儿子,便含着泪进行劝说,以致儿
子搀扶着父亲而归,从此很好地侍奉。遇到弟弟告哥哥,便调查出挑唆者施以杖刑,
以致兄弟二人都很感动悔恨。一些品行恶劣的青少年勾结行恶,便给他们戴上枷在
路口示众,看到他们悔过了才释放他们。有一富豪家的仆人夺走了砍柴人的妻子,
陆陇其派差役将他逮捕治罪,使富豪改变了以往的行为成为善人。遇到官司,陆陇
其不用差役去逮人,属于宗族内部争讼的,便以其族长去治办,属于乡里争讼的,
便靠里老去治办。有时也让原告、被告双方都到县衙来进行调解,称为“自追”。
为了征收赋税,陆陇其建立了“挂比法”,写上百姓的姓名以进行对照比较,至于
交纳数额由每人自报。同时又建立“甘限法”,命令将今日限定交纳中所欠的数额
日后增加一倍交纳。
十五年,政府因战争需要而征军饷,陆陇其下令征收,并说明“不考虑一官半
职,反而对你们百姓无益,而且对国事也有损坏”。于是每户发一张知县的名片以
进行劝导,不到一个月,交纳至十万,又赶上征房屋建筑税,陆陇其认为只应征收
市中店铺的税,命令不许涉及乡村百姓家。江宁巡抚慕天颜上疏请求施行繁简不同
的各州县长官更调法,因而谈到嘉定县政务繁杂又多逃税者,陆陇其虽然操行称绝
一世,然而却没有应付复杂事务的才干,应该调到事务简约的县。此疏下到吏部讨
论后,以才力不及为由将陆陇其降调。县里有某人在道路上被强盗所杀,而其家人
却以仇杀上诉,陆陇其捕获了强盗并审判定案。刑部认为最初的报告没有说到强盗
事,以隐瞒盗贼的过失夺去陆陇其的官职。
十七年,以博学鸿儒科选拔人才,陆陇其没有来得及参加考试,便因父丧而归
乡。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遵照皇上的命令推举清廉的官员,上疏举荐陆陇其廉
洁对己而爱民,离任的时候,只有几卷图书和他妻子用的一部织机,百姓象对待父
母一样热爱他。皇上命令他守丧期满后可用为知县。”
二十二年,授陆陇其为直隶灵寿县知县。灵寿土地贫瘠,百姓贫困,劳役繁多
而民俗轻薄。陆陇其向上司请求,与邻近的县更换服役,可以轮流更代。陆陇其实
行乡约,视察保甲,多发文告,反复教育百姓,务必去掉好争斗和轻生的习俗。二
十三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将陆陇其和兖州知府张鹏翮一起作为清廉官举荐。二十
九年,皇帝下诏让九卿举荐学问优长、品行可用的人,陆陇其再次被推荐,得到圣
旨,可以调任为京官。陆陇其在灵寿七年,离任的时候,道路上站满了百姓,哭泣
着为他送行,如同离开嘉定的时候。陆陇其调京后被授为四川道监察御史。偏沉巡
抚于养志的父亲去世,总督请皇上让他在任为父守丧,陆陇其说天下太平,湖广又
不是用兵的地方,应该让他尽孝道,于是于养志解任回乡。


三十年,清军征讨噶尔丹,政府为筹集军费而采用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
御史陈菁请求停止捐款人必须经过保举才能升官的做法,而实行多捐者优先录用的
政策,吏部讨论后没批准实行。陆陇其上疏说:“向捐款者授官的做法并不是皇上
本意要实行的,如果允许捐款者可以不用保举,那么与凭正途而做官就没什么区别
了,再说清廉是可以通过捐款而得到吗?至于捐款者优先录用,等于开了为名利而
奔走争竞的门路,都是不可行的。特别要请求实行捐款人如果在三年内无人保举,
便让他辞官退职的做法,用来澄清升官的途径。”九卿讨论认为:“如果实行让捐
款人辞官退职的做法,那么希望得到保举的人奔走争竞将会更厉害。”于是,皇上
下诏让与陈菁详细讨论。陆陇其又上疏说:“捐款的人贤愚混杂,只有靠保举才能
防止其中的弊端。如果排除保举而只认可捐款授官,这些人有不捐款的吗?议论的
人认为三年没人保举就让辞官退职的做法太苛刻了,这些没有功名的平民得到官位,
居百姓之上三年,已经很过分了,即使辞官退职在家,也像官宦一样,很荣耀了。
如果说到这些人通过钻营求得保举,那么只要总督、巡抚是贤明的,从哪里去奔走
争竞呢?即使总督、巡抚不贤明的,也不能将所有的人全保举呀!”这个上疏更是
言辞激切。陈菁与九卿仍持不同意见。户部以捐款者都在观望,将会迟误军需为由,
请求夺去陆陇其的官职,发往奉天安置。皇上说:“陆陇其任官时间不长,不了解
情况,的确应该处分,但是作为言官可以原谅。”正巧,顺天府府尹卫既齐巡视哉
辅,还朝奏报,民心惶惶不安,唯恐陆陇其发配远地。于是,陆陇其得以免于发配。
不久,命陆陇其巡视北城。任用期满,吏部讨论将他外调,因而陆陇其告假还
乡。三十一年,陆陇其去世。三十三年,江南学政缺员,皇上打算用陆陇其,左右
侍臣奏报陆陇其已去世,于是用了邵嗣尧。邵嗣尧过去与陆陇其都是由于为官清廉
而由外官调到京城的。雍正二年,世宗亲临学宫,讨论增加随从祭祀的儒者,陆陇
其在其中。乾隆元年,特赠予清献的谥号,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著作有《困勉录》、《松阳讲义》、《三鱼堂文集》。陆陇其做学问,专以朱
熹为宗师,撰有《学术辨》,大意是说王守仁将禅学附于儒学中,高攀龙、顾宪成
知道辟开王守仁的学说,而以静坐为主,其思想本源并没有超出王守仁的范围,而
对其思想的诋毁却很厉害。
陆陇其做县官时崇尚实政,嘉定县百姓歌颂陆陇其,直至清末也没有停止。灵
寿的邻县阜平县为他修了坟墓,县民陆氏世世代代守在那里,自称为陆陇其的子孙。

郑燮,号叫板桥,乾隆元年考中进士。他做山东范县知县时,爱老百姓,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他拒绝别人的馈赠和贿赂,处理政务勤敏,公文案卷不积压。公事之余就和文人们一块饮酒咏诗,有人都忘记他是县官了。后来调任山东潍县知县,遇上饥荒年景,出现人吃人的局面。郑燮打开官家的粮仓救济百姓。有人劝阻他(让他向上级请示),他说:“这是什么时候?等辗转向上级请示报告,老百姓就剩不下一个了。上级有什么谴责,由我来承担责任。”于是拿出粮食若干石,让百姓办好领粮的借据,然后把粮食发给他们,救活了上万的人。上级长官也表扬他有办事才干。到了秋季又歉收,他就拿出自己的养廉钱替老百姓交赋税。他在去职离任的时候,把百姓的借据全都烧了。潍县人民对他感恩戴德,给他修建了生祠(来奉祀他)。郑燮天生有奇才性格旷达,不拘小节,但对于老百姓的事情却处理得细微详尽,一定要做得十分周到。曾有一次夜里外出,听见从一所茅屋中传出读书声,一打听,知道这人叫韩梦周,是穷人家子弟,就供给他一些生活费帮助他。韩生中进士后,感念郑燮是自己的知己。郑燮在山东省先后做了十二年官,从没有积压的公事,也从没有受冤枉的百姓。后来他请求退休回家时,口袋里空空如也,一无所有,靠卖字卖画为生,他的文章写得宏博雄丽,诗歌效法范成大、陆游,词尤其写得工巧美好。他的书法具有汉隶的特点,但又能别开生面,富有创造性。在写诗写字之余就画兰花和竹子。他的画虽然是随意挥洒,却能妙趣横生。他在京城候补的时候,慎郡王(允禧,字谦斋)十分敬重他。郑燮画的一张绢、一张纸、不仅国内人看得极为宝贵,就是外国人也争相购买。他著有《板桥诗钞》等书。

http://baike.baidu.com/view/40580.htm?fr=ala0_1

  郑燮,号叫板桥,乾隆元年考中进士。他做山东范县知县时,爱老百姓,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他拒绝别人的馈赠和贿赂,处理政务勤敏,公文案卷不积压。公事之余就和文人们一块饮酒咏诗,有人都忘记他是县官了。后来调任山东潍县知县,遇上饥荒年景,出现人吃人的局面。郑燮打开官家的粮仓救济百姓。有人劝阻他(让他向上级请示),他说:“这是什么时候?等辗转向上级请示报告,老百姓就剩不下一个了。上级有什么谴责,由我来承担责任。”于是拿出粮食若干石,让百姓办好领粮的借据,然后把粮食发给他们,救活了上万的人。上级长官也表扬他有办事才干。到了秋季又歉收,他就拿出自己的养廉钱替老百姓交赋税。他在去职离任的时候,把百姓的借据全都烧了。潍县人民对他感恩戴德,给他修建了生祠(来奉祀他)。郑燮天生有奇才性格旷达,不拘小节,但对于老百姓的事情却处理得细微详尽,一定要做得十分周到。曾有一次夜里外出,听见从一所茅屋中传出读书声,一打听,知道这人叫韩梦周,是穷人家子弟,就供给他一些生活费帮助他。韩生中进士后,感念郑燮是自己的知己。郑燮在山东省先后做了十二年官,从没有积压的公事,也从没有受冤枉的百姓。后来他请求退休回家时,口袋里空空如也,一无所有,靠卖字卖画为生,他的文章写得宏博雄丽,诗歌效法范成大、陆游,词尤其写得工巧美好。他的书法具有汉隶的特点,但又能别开生面,富有创造性。在写诗写字之余就画兰花和竹子。他的画虽然是随意挥洒,却能妙趣横生。他在京城候补的时候,慎郡王(允禧,字谦斋)十分敬重他。郑燮画的一张绢、一张纸、不仅国内人看得极为宝贵,就是外国人也争相购买。他著有《板桥诗钞》等书
  【注释】
  1.苞苴(jū):本为裹鱼肉的草包,后为送礼行贿的代称。
  2. 觞咏:饮酒咏诗。
  3.廉:清代于官吏正俸之外按职务等级另给银钱,称养廉(使官吏不贪污)银。
  4.输:此处意为百姓要交的赋税。
  5.囊橐(tuó):口袋。
  6.缣:绢。
  7.楮(chǔ):纸的代称。
  8.外服:外国人。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今江苏扬州兴化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年),卒于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年),享年七十三岁,他历经康雍乾三朝盛世,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其曾祖、庠生,祖父、儒官(未仕),父亲、廪生、以教书为业。板桥四岁丧母,由乳母费氏抚养,十四岁继母郝氏卒,这一遭遇表明板桥的童年、少年时代是过着贫寒孤独的生活。
  板桥自幼聪慧过人,少年时代“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在其父办的塾馆接受了启蒙、读经教育,勤奋异常,达到“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的状态。他不同于历代儒生那样仅痴迷诵读经书,而是“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部一类,靡不览究”。因而他从小就受到更广阔文化知识的熏陶。他青年时代去了真州毛家桥(今江苏仪征)跟著名词人陆种园学习填词,接受了严格的艺文创作训练。
  “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士人追求的人生理想,板桥在青壮年时代同样热衷于此道而为之奋斗不已。
  约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年),板桥年十八岁考中秀才。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年),二十六岁来真州江村设塾教书。三十岁—四十九岁之间郑板桥在扬州以卖画为生。他受到扬州达官盐商资助,远游山水,行踪遍及赣、湘、冀、鲁等省。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年)他赴京师与僧人、期门、羽林子弟(宫廷侍卫)结识。雍正十年(一七三二年)赴金陵乡试,考中举人,时年四十岁。作《得南闱捷音》以志贺。诗云:“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乐又增悲。”可见,佳音传来,涌上诗人心头的不仅是喜悦兴奋之情,而是首先想到的是“举家欢乐又增悲”,揭示了当时科举制度所造成的社会现实。接着,为此发了一通牢骚,诗云:“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他为自己走上这条道路付出的艰辛而感慨万千。此后不久他游历了金陵和杭州,作诗数十首,表达出自己的极好心情。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年)他因患疮未能按期赴京参加会试,而去了润州(今江苏镇江)焦山读书备考。
  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郑板桥时年四十四岁,赴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二甲取九十名),他回到客邸画《秋葵石笋图》以自贺,且自题“牡丹富贵号花王,芍药调和宰相祥。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可见他当时的兴奋心情溢于言表。他后作“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印章,记录了自己在科举道路上的历程。郑板桥虽然中了进士,但不能马上被授官。此后他为谋一官半职,颇费一番心思,为此他赴京结识了慎郡王允禧。允禧是康熙皇子、乾隆叔父,酷爱书画,板桥通过诗文之交结识了允禧。期盼了数十载,终于在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年),板桥五十岁时,被清廷吏部授任为山东范县县令,从此他步入十余载的宦海生涯。
  郑板桥出仕,先后任两处地方官:先任山东范县知县,后任山东潍县知县。
  板桥在范县任职四年,即从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年)到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范县是鲁西小镇,所处位置,确在历史名邑之中,“朝歌在北,濮水在南”。但该县仅是“弹丸小邑”,人口不多,且较荒凉贫困。诗云:“小城荒邑,十万编氓”,这与板桥家乡扬州领二州六县,人口为三百二十六万余人、平均每州县约四十余万人相比当然要逊色多了。范县城内住户稀零,衙署冷落,有诗为证:“四五十家负郭民,落花厅事净无尘,苦蒿菜把邻僧送,秃袖鹑衣小吏贫。”“廨破墙仍缺,邻鸡喔喔来。庭花开扁豆,门子卧秋苔。”这大概就是范县当时的真实景象。
  当时范县衙署仅有官吏八名,包括知县一名、典史一员、儒学教谕一员、训导一员、阴阳学训术一员、医学训科一员、僧会司僧会一员、道会司道会一员。从中可知当时署务并不繁忙。板桥按兴趣所至还可作诗文书画以自娱。 当曹州姚太守下县巡视时,郑板桥向他呈诗一首,诗云:“落落漠漠何所营,萧萧澹澹自为情。十年不肯由科甲,老去无聊挂姓名。布袜青鞋为长吏,白榆青杏种春城。几回大府来相问,陇上闲眠看耦耕。”诗中表达他上任后的心境,且表现出他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后来在他写的《范县诗》中,对当地的各项生产活动做了详细描述,充满好奇心地开列出这里生长出的各种土特产。本诗没有到此为止,触景生情,诗人照旧联系到这块土地上的生产者。诗云:“借问民苦疾,老人不识官,扶杖拜且泣,官差分所应,吏扰竟何极。”从中发出他体恤民众的心声。
  在范县的任上,他开始尝到从政的艰辛,当然也积累了当县官
  的实际经验,为他后来赴任潍县知县打下了基础。
  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郑板桥调任潍县知县,时年五十四岁。虽然这是平级调动,但毕竟潍县要比范县富庶,是鲁东一大邑,潍县这座活动舞台是范县不可比拟的。不过作为诗人画家素质的他,容易产生感情波动。潍县是一片平原,缺少山川壮美景色的点缀,因为郑板桥平生酷嗜山水,他来到这里享受不到,故而撰写《恼潍县》诗一首表白了来潍县的后悔心情:
  “行尽青山是潍县,过完潍县又青山。
  宰官枉负诗情性,不得林峦指顾间。”
  他为自己的艺术灵感得不到闪发而产生了烦恼,不过,这仅仅是他的一时之念,不久他就深深地爱上这片土地,这可以从他日后的潍县诗文得到证实。
  潍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烘托出这位著名的艺术大师和清官形象。潍县是历史文化名城,而郑板桥是我国近三百年来出现的历史文化名人,历史把他们之间联系在一起。
  潍县古称北海、潍州等,清代隶于莱州府,位于鲁东,北濒渤海,南倚沂山,西临青州府,东靠昌邑、高密诸县。据乾隆二十五年所编纂的《潍县志》记载:潍县地域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一万二千五百四十一户人家、人口十五万五千零二十一人。此年距郑板桥辞官仅七年。郑板桥任县官时,潍县概况亦应如此。
  潍县物产赡富,农业盛产粮食、蔬菜、果木等,更有鱼盐之利,丝织业久负盛名,工商发达,史载这里“民务农桑,有富庶之风”(十)。
  潍县城东有潍水流经,东北入海,城内贯穿白浪河,划为东城、西城。西南有程符山相倚。这里南来北往、四通八达。
  潍县历史悠久,经文物普查揭露,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在境内广泛分布,已查明者百余处。前不久发掘的寿光边线王遗址表明,四千三百多年前这里已建有龙山文化古城堡。夏商时期多有东夷古国分布其间,有寒、斟灌、逄伯陵、薄姑氏等古国相继在这里建立。西周、春秋战国时代,其地大部分皆属齐邦。汉属北海郡。此后,为州、为县,沿革不一,历来是近靠海邦的工商重镇。
  这里人才辈出,涌现出过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如: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和徐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北宋文学家苏轼、《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与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夫妇等,他们或出生于此、或在这里任过官、或曾在此地居住过,如此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在郑板桥到来之前就曾经生活在这片沃土上,他们在潍县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早在郑板桥来到潍县之前,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就曾游历到了潍县,并留下《潍县》诗一首。诗云:
  人臣遇变时,亡或逾于死。夏祚方中徵,靡奔一人尔。二斟有遗迹,当日兵所起。世人不达权,但拜孤山祀。
  我行适东方,将寻孔北海。此地有遗风,其人已千载。梦者动刘备,一为却管亥。后此复何人,崎岖见荒垒。”
  在明清巨变、风云际会的环境下,顾炎武踏访潍县,为“此地有遗风”而感慨万千。总之,潍县这块沃土,客观上为郑板桥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郑板桥在潍县的政绩 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郑板桥调任潍县知县,时年五十四岁。他到任后,面对的挑战就是鲁东连年灾害。他到任前一年,即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潍县就发生了海水倒灌,庄稼不收,疫病流行。到任后,从八月起无雨,大旱,庄稼颗粒不收,“人相食,斗粟值钱千百”。“自十一年八月不雨,至是年夏五月十八日始雨。”十二年,又连续大雨,大涝。鲁东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十三年连续遭灾,“大蝗疫,水饥”。十四年春,饥荒,秋大熟丰收,连年灾荒结束。
  面对这一连串的严重灾情,板桥被饥民们的悲惨境遇所震撼,他饱含着对饥民们的深情,作《逃荒行》诗一首,描绘出一幅令人惨不忍睹的流民图。《逃荒行》以叙事诗的形式,叙述了逃荒者们的悲惨命运:灾民们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卖儿卖妻,背井离乡,长途跋涉,走上闯关东这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在途中又遇到豺狼和猛虎的攻击和吞噬,还有盗匪的横劫。逃荒者因为饿得瘦骨嶙峋,连饿“虎亦弃不取”,到处是饿殍遍野,弃婴哀嚎,经过风餐露宿,一日复一日,在穿越了当年隋唐北征的古战场之后,来到深山密林开荒种地,才看到了一线生机。诗中句句凝结着饥民们的血与泪。


新巴尔虎右旗17173944775: 郑燮传的翻译~~~~~~ -
斋德力蜚: 郑燮传 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无留牍郑燮打开官家的粮仓救济百姓.有人劝阻他(让他向上级请示),他说:“这

新巴尔虎右旗17173944775: 《郑燮传》的翻译 -
斋德力蜚: 郑燮,号叫板桥,乾隆元年考中进士.他做山东范县知县时,爱老百姓,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他拒绝别人的馈赠和贿赂,处理政务勤敏,公文案卷不积压.公事之余就和文人们一块饮酒咏诗,有人都忘记他是县官了.后来调任山东潍县知县,...

新巴尔虎右旗17173944775: 《清史稿》文言文翻译 -
斋德力蜚: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去世

新巴尔虎右旗17173944775: 古文《清史稿》节选翻译:嘉定大县,赋多俗侈.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因言嘉定政多逋赋....翻译 -
斋德力蜚: 1;嘉定县是个大县,赋税征收收多而民间习俗又追求奢侈浪费,陆陇其简朴节俭,努力以德教化百姓. 2;因而谈到嘉定县政务繁杂又多逃税者,陆陇其虽然操行称绝一世,然而却没有应付复杂事务的才干,应该调到事务简约的县.

新巴尔虎右旗17173944775: 郑燮《游江》见修竹数千株的修是什么意思 -
斋德力蜚: 修:修长 一、原文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

新巴尔虎右旗17173944775: 求《郑燮传》的出处,出自《清史稿》? -
斋德力蜚: 《赠婢》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典故】 萧郎:泛指女子的情郎.出自《列仙传》卷上《萧史》 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数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归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偕随凤凰飞去.故秦人留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新巴尔虎右旗17173944775: 《清史稿》文言文解释. -
斋德力蜚: 柔荑二字出自《诗经·卫风·硕人》,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因借指女子的手.有词“指若柔荑”! 这里的意思是说,和绅握着王杰的手开玩笑的说:“王大人的手好白嫩啊!”,王杰则回答:“王杰手虽好,但不会要钱.”

新巴尔虎右旗17173944775: 请问谁有《清史稿》译文的下载地址? -
斋德力蜚: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B6%FE%CA%AE%CB%C4%CA%B7&classid=0&format=txt~doc&order=&uid=&id=0&page=0 爱问

新巴尔虎右旗17173944775: 关于郑燮《画竹》的翻译 -
斋德力蜚: 原文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 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均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纸上, 咚咚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

新巴尔虎右旗17173944775: 古汉语翻译 清史稿 分别应劾、应偿、应豁,於是三十馀年之纠轕 的翻译
斋德力蜚: 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於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 安徽省的库款,曾经五次清查,而不得要领.自陶澍为布政使以后,查检、核对档案,区别应当弹劾、应当抵偿、应当豁免诸种事宜,于是三十余年紊乱纷杂的情况,豁然一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