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高手帮忙翻译一下。谢谢了。

作者&投稿:宜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永徽律 名例律》中作了如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法律专指唐律,即中国作为管辖地的法律。
《永徽律疏》是唐高宗鸣长孙无忌修订的法律后代称《唐律》,他在关于化外人犯法中施行的是两种法律原则:
同一国家侨民在中国犯罪,按其本国法律处断。施行属人原则。
不同过家侨民相犯或是唐朝人与外国人相犯的则按照唐律处刑,施行属地原则。
《永徽律 名例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涉及国际私法概念的法典。
唐统治者在《永徽律 名例律》中作了如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来调整各种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律关系。而在欧洲,直到1756年《巴伐利亚法典》中才第一次有了成文的国际私法规定。

“化外人”就是指外国人,“同类自相犯”应指外国人里本国人之间构成犯罪的,大概意思应该是:

外国人里本国人之间构成犯罪的,依照该国自己法律处理;外国人里不同国家的人之间构成犯罪的,依照我国法律论处。

具体作用当然就是处理外国人在本国犯罪应风俗习俗不同的法律冲突了。

意思是:两个相同国籍的外国人之间适用该外国的法律;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之间适用唐朝的法律。

出处:《永徽律·名例律》

《永徽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涉及国际私法概念的法典。

唐统治者在《永徽律名例律》中作了如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来调整各种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律关系。而在欧洲,直到1756年《巴伐利亚法典》中才第一次有了成文的国际私法规定。

编纂法律

永徽三年(652年),编成《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对后世及当时周边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史载,有一次,大理寺卿唐临向李治报告说:监狱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个,其中只有两人需要判死刑。



意思是:两个相同国籍的外国人之间适用该外国的法律;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之间适用唐朝的法律。

出处:《永徽律·名例律》

《永徽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涉及国际私法概念的法典。

唐统治者在《永徽律名例律》中作了如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来调整各种具有涉外因素的法律关系。而在欧洲,直到1756年《巴伐利亚法典》中才第一次有了成文的国际私法规定。

扩展资料:

《永徽律》是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的法典。永徽初,长孙无忌、李勋、于志宁等根据《贞观律》撰成,计12篇,500条。内容基本与《贞观律》相同。唐统治者为了确保法律适用的统一,使执法官吏懂得每一条文的精确含义,发挥法律的效能,永徽三年,又诏长孙无忌等人撰写《疏议》,对《永徽律》逐条逐句进行解释。

永徽四年撰成奏上,共30卷,附于律文之后,同时颁行,与律文具有同等效力。律与疏合在一起,称《永徽律疏》,后世称《唐律疏议》。是唐律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也是宋、元、明、清、各代制定和解释法律的蓝本。对越南、日本等国的封建法律也有很大影响。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封建法典。



【疏】议曰:“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若高丽之与百济相犯之类,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

  《永徽律疏》是唐高宗鸣长孙无忌修订的法律后代称《唐律》
  他在关于化外人犯法中施行的是两种法律原则:
  1.同一国家侨民在中国犯罪,按其本国法律处断。施行属人原则。
  2.不同过家侨民相犯或是唐朝人与外国人相犯的则按照唐律处刑,施行属地原则。

唐律疏议里的关于国际私法的内容

大致意思就是,两个相同国籍的外国人之间适用该外国的法律;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之间适用唐朝的法律。

大致意思应该是这样的


化外的出自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蛮荆久在化外,宣王始讨而服之。每年止贡菁茅一车,以供祭祀缩酒之用,不责他物,所以示羁縻之意。”《唐律疏义·名例·化外人相犯》:“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谈助》:“唐世既许在外为使者兼带宪衔,故化外诸...

中国历史上的化外之民都是指的哪些人啊?
化外之民:一般指文化普及低的地区的人 化外:指政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唐律疏义·名例·化外人相犯》:“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谈助》:“ 唐 世既许在外为使者兼带宪衔,故化外诸国世袭爵封者,仍不废削。”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

化外人是什么意思
圣经里面没有这个词语,圣经里面有“外邦人”。所谓化外人,系我国封建法典中对外国人的通称。唐《永徽律》: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指同一国家的外国人之间发生诉讼纠纷,以至产生犯罪,都依其本国法律处理;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之间及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

化外的引证解释化外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化外的引证解释是:⒈指政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引《唐律疏义·名例·化外人相犯》:“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谈助》:“唐世既许在外为使者兼带宪衔,故化外诸国世袭爵封者,仍不废削。”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六:“诬告十人以上者,凌迟处死,...

唐律疏议 的几句翻译!!!翻成现代人能看的懂的!!中文啊
如果有人犯罪,但是法律条文没有相关规定,那么应该免罪的,就要找同类的有法律规定的重罪以明白(推断?确定?)目前犯下的这个轻罪该怎么判。如果是应该判罪的,就要找同类的有法律规定的轻罪来推断目前犯下的这个重罪该怎么判。(这里的重和轻应该是相对目前这个犯罪说的)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

【化外】的意思是什么?【化外】是什么意思?
【化外】的意思是什么?【化外】是什么意思? 【化外】的意思是:化外huà wài指政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 ●《唐律疏义•名例·化外人相犯》:「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谈助》:「唐世既许在外为使者兼带宪衔,故化外诸国世袭爵封者...

唐朝在历史上对于留学生是如何管理的?
这些留学生除了要学好知识外,还要争取融入唐朝士人官僚的圈子内,拓宽自己的视野,而这自然需要一定的费用。 但这一切都是自理的,唐朝政府并不承担。 四、法律对外国人、外国留学生一视同仁 众所周知,《唐律》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完整一部法典,意义重大,里面对涉及外国人的条文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

简答唐朝有关化外人的法律制度?
“化外人相犯”这一法律术语最早出现在《唐律疏议》之中,其根源于中国古代的“因俗而治”思想。唐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大量化外人纷纷进入唐境内经商、求学、旅游。唐承前代思想并结合自身境况,形成了一系列与化外人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化外人在唐的权利并规范其行为。唐...

唐律中的刑法原则有哪些?
由于唐朝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兴盛的时代,同周围许多国家发生频繁的贸易关系,当时居住和往来中国经商的天竺、波斯、中亚、南洋及犹太人,大约十余万人。为了调整在贸易往来或相互间发生的法律关系,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所谓“化外人”,是指外国...

“化外之民”是什么意思?
化外:指政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唐律疏义·名例·化外人相犯》:“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谈助》:“ 唐 世既许在外为使者兼带宪衔,故化外诸国世袭爵封者,仍不废削。”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六:“诬告十人以上者,凌迟处死,枭首其...

方城县15038391027: 化外人的名词解释中国法制史 -
郎店救尔:[答案] 化外人即教化之外的人,古时指外国人.依据《唐律疏议》“化外人有犯”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即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

方城县15038391027: 【疏】议曰:“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翻译 -
郎店救尔: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疏】议日,“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若高丽之与百济相犯之类,皆以国...

方城县15038391027: 唐律中的五刑与刑罚原则是什么?
郎店救尔: 1、唐律中的五刑 唐律承用隋《开皇律》中所确立的五刑即笞、杖、徒、流、死五种...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

方城县15038391027: ...仍以监主为首,凡人以常从论.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 -
郎店救尔:[答案] 不懂法律上的一些名词,我试着给你翻译下字面的意思吧: 诸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若家人共犯,止坐尊... (这里的重和轻应该是相对目前这个犯罪说的)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化外人就是...

方城县15038391027: 唐律中有关涉外案件的处理
郎店救尔: .《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各以法律论.”就是说,同属一国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互相侵犯的,按照其本国法律处理.这种方法相当于今天的属人法.不同国籍的外国人相犯,或外国人与中国人相犯,即以《唐律》论处.这相当于今天的法院地法.唐代这一处理涉外案件的原则,既考虑到对各国法律与习惯的尊重,同时又维护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是很值得称道的.

方城县15038391027: 唐朝时,外商需要遵守唐朝的所有法律吗? -
郎店救尔: 《唐律疏议》第六卷第四条规定:“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同时注释曰:“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本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若高丽之与百济相犯之类,皆以国家法律,论定刑名.化外人即外国人.,法律即唐律

方城县15038391027: 在中国的 - ---代,就有了对涉外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冲突规范 A. 汉 B. 唐 C. 宋 D. 明 -
郎店救尔: 正确答案是:B 唐 唐《永徽律*名例章》“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是最早关于冲突规范原则性规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