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 悲怆的创作背景

作者&投稿:百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六交响曲《悲怆》背景~

本交响曲旨在描写人生的恐怖、绝望、失败、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而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作者在本曲中也刻意描写了人们为生活而奔忙的情景,但他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死亡是绝对的、无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作者所体现出的这类情绪,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沙皇俄国末期,俄罗斯人民处于一种被压抑状况下的真实心态。
本曲虽属于标题音乐,但决不是针对某一特定事件或某一特殊个人的感情描写,只是以抽象手法表现人类共同具有的悲怆情绪而已。

扩展资料: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大约在1893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本曲首演于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后,作者不幸染上霍乱,与世长辞。本曲终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慢板,转不很快的快板,b小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序奏为慢板,低音提琴以空虚的重音作为引子,由低音管在低音区演奏出呻吟般的旋律,其他乐器则如叹息般地继续。乐曲自开始就笼罩在一种烦躁不安的阴沉气氛中。主部的第一主题快速而富节奏感地奏出,给人以苦恼、不安和焦燥的印象。之后乐曲的速度旋即转成行板,第二主题哀愁而美丽,有如暂时抛却苦恼而沉入幻想中一般。本乐章的终结部十分柔美、温和,旋律在平静的伴奏下伸展,形成谜一样的结尾。
第二乐章行板式慢板。温柔的快板,D大调,5/4拍子。自始自终 一贯单纯的色彩,其构想似乎来自俄罗斯民谣。5/4拍子的分配方式为, 各小节的前半部分为二拍,后半部分为三拍,形成了不安定而又稍快的音乐,全乐章呈现出昏暗、低迷的状态。主部的主要旋律具有舞蹈般的节奏,却又荡漾着一丝不安的空虚感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甚活泼的快板,G大调,4/4拍子,谐谑曲与进行曲混合而无发展部的奏鸣曲式。这一乐章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人们四处奔忙、积极生活的景象,有人认为这一乐章体现出作者对过去的回忆。本乐章第一主题为谐谑曲式,轻快、活泼,与前两个乐章的主题形成对比。
乐章的第二主题很像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族舞蹈音乐——塔兰泰拉舞曲,其主要旋律具有战斗般的感觉,但这一主题在进行曲般的旋律中,并没有明朗、快活的气息,反而呈现出一种悲壮感。 这一主题旨在表现人类的苦恼爆发时,所发泄出的反抗力量。
此部分略经扩展后,再次出现诙谐曲主题而达到高潮。紧接着进行曲主题再现,乐章的终结部便在进行曲主题片断堆积的形态下强烈地结束。
第四乐章终曲,哀伤的慢板,b小调,3/4拍,自由的三段体。 本乐章的主题极为沉郁、晦暗(一般交响曲的终曲都是最为快速、壮丽的乐章,而本交响曲正相反,充分强调了“悲怆”的主题),悲伤的旋律在两声圆号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凄凉片段。安魂祷告。
本乐章在无限凄寂当中结束。这一乐章正如本交响曲的标题,描写人生的哀伤、悲叹和苦恼,凄怨感人,有深沉的悲怆之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六悲怆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创作已至巅峰,正是这个时候,另一声霹雳从天而降,命运又给了他一次新的重创。当时他正准备去美国,梅克夫人寄来一封信,短短数语,冷峻,坚决,并宣告他们之间的友谊到此中断。柴可夫斯基一时茫然失措,他不明白梅克夫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感到烦恼,心痛,仿佛觉得天旋地转,好像他已被流放到世界最寒冷的西伯利亚。这些年来,梅克夫人的友谊一直是柴可夫斯基的精神支柱,而现在,这个精神支柱倒塌了!柴可夫斯基并不清楚,梅克夫人破产了。他的耳边只响着一个声音:“她对我的音乐感到厌倦了……”他给梅克夫人写信,但都是石沉大海,渺无回音。柴可夫斯基绝望地哀呼:“这种情况已经发生,我对人们的全部信念,对世界的全部信任一起颠倒了过来。我不会有平静可言了……”梅克夫人的一个朋友告诉柴可夫斯基:“她病得厉害,她非常不安,不能再像往常那样给你写信了。”
柴可夫斯基毫无办法,他怏怏不乐地乘船抵达美国,在几个月内,他已苍老了许多。这个看上去已年过花甲的老人,其实只有50来岁。他在一片欢腾声中走进纽约。从前为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此时拜倒在柴可夫斯基的脚下,他成了新世界崇拜的偶像。百万富翁、贵妇、教育家、政客、记者、投机商、车夫,全都对他奉承之至。而柴可夫斯基的心并不在这里,他急急忙忙地回到他的祖国。
高山就要崩溃,巨柱就要倒塌,哲人也要死亡了,音乐家的乐曲也要告终了……
创作已至巅峰,荣誉已至巅峰,剩下的只是弥留的日子。法兰西学院选他为会员,英国剑桥大学赠他名誉博士学位。而他却要对一切告别了。他在创作最后一部作品,一首挽歌,一首从心灵中流出来的哀歌,一首对消逝了的友情所作的告别曲。“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写出的最好的一部作品,至少,我知道这是最最真诚的一部作品。”这一作品的旋律如此之美,以至作曲家都被它感动得流出眼泪。这就是《悲怆交响曲》。只有“悲怆”这两个字,才能涵盖所有的痛苦,悲哀和眼泪。在“悲怆”里,同时也充满生命的斗争与最激动人心的欢乐。有人认为这部交响乐写的是一个人的幻想、欲望、爱情、斗争、胜利和终结。

这首交响曲正如标题所示,强烈地表现出“悲怆”的情绪,这一点也就构成本曲的特色。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特征,如旋律的优美,形式的均衡,管弦乐法的精巧等优点,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证,因此本曲不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杰出的乐曲之一,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本交响曲旨在描写人生的恐怖、绝望、失败、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而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作者在本曲中也刻意描写了人们为生活而奔忙的情景;

但他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死亡是绝对的、无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作者所体现出的这类情绪,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沙皇俄国末期,俄罗斯人民处于一种被压抑状况下的真实心态。

本曲虽属于标题音乐,但决不是针对某一特定事件或某一特殊个人的感情描写,只是以抽象手法表现人类共同具有的悲怆情绪而已。因此有的乐评家认为,本曲不应视为纯粹的标题音乐。

扩展资料: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大约在1893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本曲首演于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后,作者不幸染上霍乱,与世长辞。本曲终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六悲怆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悲怆)是一首最为著名的乐曲,大约在1893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本曲首演于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后,作者不幸染上霍乱,与世长辞。本曲终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
  这首交响曲正如标题所示,强烈地表现出“悲怆”的情绪,这一点也就构成本曲的特色。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特征,如旋律的优美,形式的均衡,管弦乐法的精巧等优点,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证,因此本曲不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杰出的乐曲之一,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本交响曲旨在描写人生的恐怖、绝望、失败、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而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作者在本曲中也刻意描写了人们为生活而奔忙的情景,但他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死亡是绝对的、无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作者所体现出的这类情绪,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沙皇俄国末期,俄罗斯人民处于一种被压抑状况下的真实心态。
  本曲虽属于标题音乐,但决不是针对某一特定事件或某一特殊个人的感情描写,只是以抽象手法表现人类共同具有的悲怆情绪而已。因此有的乐评家认为,本曲不应视为纯粹的标题音乐。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慢板,转不很快的快板,b小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序奏为慢板,低音提琴以空虚的重音作为引子,由低音管在低音区演奏出呻吟般的旋律,其他乐器则如叹息般地继续。乐曲自开始就笼罩在一种烦躁不安的阴沉气氛中。主部的第一主题快速而富节奏感地奏出,给人以苦恼、不安和焦燥的印象。之后乐曲的速度旋即转成行板,第二主题哀愁而美丽,有如暂时抛却苦恼而沉入幻想中一般。本乐章的终结部十分柔美、温和,旋律在平静的伴奏下伸展,形成谜一样的结尾。
  第二乐章温柔的快板,D大调,5/4拍子。自始自终一贯单纯的色彩,其构想似乎来自俄罗斯民谣。5/4拍子的分配方式为,各小节的前半部分为二拍,后半部分为三拍,形成了不安定而又稍快的音乐,全乐章呈现出昏暗、低迷的状态。主部的主要旋律具有舞蹈般的节奏,却又荡漾着一丝不安的空虚感。
  第三乐章甚活泼的快板,G大调,4/4拍子,谐谑曲与进行曲混合而无发展部的奏鸣曲式。这一乐章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人们四处奔忙、积极生活的景象,有人认为这一乐章体现出作者对过去的回忆。本乐章第一主题为谐谑曲式,轻快、活泼,与前两个乐章的主题形成对比。乐章的第二主题很像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族舞蹈音乐——塔兰泰拉舞曲,其主要旋律具有战斗般的感觉,但这一主题在进行曲般的旋律中,并没有明朗、快活的气息,反而呈现出一种悲壮感。这一主题旨在表现人类的苦恼爆发时,所发泄出的反抗力量。此部分略经扩展后,再次出现诙谐曲主题而达到高潮。紧接着进行曲主题再现,乐章的终结部便在进行曲主题片断堆积的形态下强烈地结束。
  第四乐章终曲,哀伤的慢板,b小调,3/4拍,自由的三段体。本乐章的主题极为沉郁、晦暗(一般交响曲的终曲都是最为快速、壮丽的乐章,而本交响曲正相反,充分强调了“悲怆”的主题),悲伤的旋律在两声圆号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凄凉。本乐章在无限凄寂当中结束。这一乐章正如本交响曲的标题,描写人生的哀伤、悲叹和苦恼,凄怨感人,有深沉的悲怆。



拿破仑入侵俄国


华容县17753424181: 《b小调第六号交响曲“悲怆”》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窄阅核糖: 在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所有交响曲中,最著名的可以说就是他1898年完成的这部《b小调第 六交响曲》,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悲怆》.“悲怆”这一标题,其实是柴可夫斯基...

华容县17753424181: 求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简介?
窄阅核糖: 1893年,柴可夫斯基完成了自己一生中最后一部交响乐《 第六交响曲》(《悲怆》),这部充满着对社会黑暗不满和悲愤, 以及对自身命运凄叹的,同时也充满了柴可夫斯基对死亡的预感. 1893年11月6日,也就是这部交响曲公演一个星期之后, 年仅53岁的柴可夫斯基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柴可夫斯基是一位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 更是一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 因此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值得我们去仔细的聆听, 慢慢的品味和深入的学习.

华容县17753424181: 柴可夫斯基第六号悲怆的创作背景
窄阅核糖: 仔细看一看他的生活环境、情感经历、信仰差不多就知道了

华容县17753424181: 《悲怆交响曲》的作者是? -
窄阅核糖: 是柴科夫斯基,他是一位天才的抒情大师,在他的六部交响曲中,他能将气息宽广、抒情流畅的旋律同高度的戏剧性非常 自然地统一在刻画复杂情感的交响乐语言之中.在他的音乐中,表现手法更加旋律化,经常运用一些长的如歌的旋律.他...

华容县17753424181: 柴可夫斯基的资料 -
窄阅核糖: 柴可夫斯基(1840 - 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便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23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他辞去音...

华容县17753424181: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表达了什么感情 -
窄阅核糖: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 B小调第六交响曲,又名悲怆交响曲,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生前演出过的音乐作品.在作者指挥首演9天后,作者过世 .全曲共分为4个乐章. 本曲于1893年八月末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标题...

华容县17753424181: 柴可夫斯基代表作 -
窄阅核糖: 交响曲《g小调第一交响曲》(1866年) 《c小调第二交响曲》(1872年) 《D大调第三交响曲》(1875年) 《f小调第四交响曲》(1878年) 《e小调第五交响曲》(1888年) 《b小调第六交响曲》(1893年...

华容县17753424181: 柴克夫斯基的简介 -
窄阅核糖: 柴可夫斯基简介 名人姓名:柴可夫斯基 出生年代:1840-1893 名人职称:俄国著名的作曲家 名人国家:俄国相关介绍: 提到俄国作曲家,大家第一个会想到的应该就是柴科夫斯基.事实上,柴科夫斯基在西洋音乐史上的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容县17753424181: 《悲怆交响曲》是由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吗?
窄阅核糖: 《悲怆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生命最后一年(1893年)做出来的,其第二乐章是圆舞曲,优美中带着伤感和凄美,是在痛苦绝望中对幸福的回忆和向往.第三乐章透出神秘、焦虑、不安的情绪,是绝望(第四乐章)前的彻底的迷惘、颓唐. 专...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