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一词有什么意思?怎么用?

作者&投稿:戈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秋水》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

一、通假字
1、“泾”同“径”,直的意思。
2、“辩”同“辨”,辨识的意思。
3、“虚”同“墟”所居之处的意思。
4、“大”同“太”大的的意思。
5、“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的意思。
二、一词多义
1、之:
(1)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2)结构助词,的。
(3)代词,指天下。
2、以:
(1)动词,认为。
(2)动词,凭借。
(3)连词,来。
三、古今异义
1、于:古义 到达、今义 由于
2、为:古义 取得、今义 认为
四、词性活用
1、名作动:面,名作动,面向的意思。
2、名作状:时,名作状,按时的意思。
五、特殊句型
1、判断句: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白话译文: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省略句: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
白话译文:顺着水流向东而去。
原文: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白话译文: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
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发出一声怒气:‘吓’!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此文出自战国中期·庄子《庄子·外篇·秋水》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庄子·外篇》,《秋水》篇。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而成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
而在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与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庄子的思想可称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脉,并且庄子之文亦以雄奇奔放、绚丽多姿的特色而被视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奇葩。
庄子的思想被辑录成书,即为今天所见到的《庄子》。《庄子》一书其体例有三部分,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内篇、外篇和杂篇。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宋国蒙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译文】
  河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我将怎样推辞或接纳、趋就或舍弃,我终究将怎么办?”
  海神回答:“用道的观点来观察,什么是贵什么是贱,这可称之为循环往复;不必束缚你的心志,而跟大道相违碍。什么是少什么是多,这可称之为更替续延;不要偏执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行事,而跟大道不相一致。端庄、威严的样子像是一国的国君,确实没有一点儿偏私的恩惠;优游自得的样子像是祭祀中的土地神,确实没有任何偏私的赐福;浩瀚周遍的样子像是通达四方而又旷远无穷,确实没有什么区分界限;兼蓄并且包藏万物,难道谁专门有所承受或者有所庇护?这就称作不偏执于事物的任何一个方面。宇宙万物本是浑同齐一的,谁优谁劣呢?大道没有终结和起始,万物却都有死有生,因而不可能依仗一时的成功。时而空虚时而充实,万物从不固守于某一不变的形态。岁月不可以挽留,时间从不会停息,消退、生长、充实、空虚,宇宙万物终结便又有了开始。这样也就可以谈论大道的准则,评说万物的道理了。万物的生长,像是马儿飞奔像是马车疾行,没有什么举动不在变化,没有什么时刻不在迁移。应该做些什么呢?又应该不做什么呢?一切必定都将自然地变化!”
  【原文】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1),达于理者必明于权(2),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3)。非谓其薄之也(4),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5),谨于去就(6),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7),人在外(8),德在乎天(9)。知天人之行(10),本乎天,位乎得;蹢�而屈伸(11),反要而语极(12)。”
  【译文】
  河神说:“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要那么看重大道呢?”
  海神回答:“懂得大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白应变,明白应变的人定然不会因为外物而损伤自己。道德修养高尚的人烈焰不能烧灼他们,洪水不能沉溺他们,严寒酷暑不能侵扰他们,飞禽走兽不能伤害他们。不是说他们逼近水火、寒暑的侵扰和禽兽的伤害而能幸免,而是说他们明察安危,安于祸福,慎处离弃与追求,因而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伤害他们。所以说:“天然蕴含于内里,人为显露于外在,高尚的修养则顺应自然。懂得人的行止,立足于自然的规律,居处于自得的环境,徘徊不定,屈伸无常,也就返归大道的要冲而可谈论至极的道理。”
  【原文】
  曰:“何谓天(1)?何谓人(2)?”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3),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4),无以得殉名(5)。谨守而勿失(6),是谓反其真。”
  【译文】
  河神说:“什么是天然?什么又是人为?”
  海神回答:“牛马生就四只脚,这就叫天然;用马络套住马头,用牛鼻绾穿过牛鼻,这就叫人为。所以说,不要用人为去毁灭天然,不要用有意的作为去毁灭自然的禀性,不要为获取虚名而不遗余力。谨慎地持守自然的禀性而不丧失,这就叫返归本真。”
  【原文】
  夔怜蚿(1),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2),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予不见乎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3),而不知其所以然。”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4)。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5),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6),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7),䲡我亦胜我(8)。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9),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10)”。
  【译文】
  独脚的夔羡慕多脚的蚿,多脚的蚿羡慕无脚的蛇,无脚的蛇羡慕无形的风,无形的风羡慕明察外物的眼睛,明察外物的眼睛羡慕内在的心灵。
  夔对蚿说:“我依靠一只脚跳跃而行,没有谁再比我简便的了。现在你使用上万只脚行走,竟是怎么样的呢?”蚿说:“不对哩。你没有看见那吐唾沫的情形吗?喷出唾沫大的像珠子,小的像雾滴,混杂着吐落而下的不可以数计。如今我启动我天生的机能而行走,不过我也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这样。”
  蚿对蛇说:“我用众多的脚行走反倒不如你没有脚,这是为什么呢?”蛇说:“仰赖天生的机能而行动,怎么可以改变呢?我哪里用得着脚呢!”
  蛇对风说:“我启动我的脊柱和腰胁而行走,还是像有足而行的样子。如今你呼呼地从北海掀起,又呼呼地驾临南海,却没有留下有足而行的形迹,这是为什么呢?”风说:“是的,我呼呼地从北海来到南海。可是人们用手来阻挡我而我并不能吹断手指,人们用腿脚来踢踏我而我也不能吹断腿脚。即使这样,折断大树、掀翻高大的房屋,却又只有我能够做到,而这就是细小的方面不求胜利而求获得大的胜利。获取大的胜利,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原文】
  孔子游于匡(1),宋人围之数币(2),而弦歌不惙(3)。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4),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5),非知得也(6);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7),非知失也。时势适然(8)。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9),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10)!吾命有所制矣(11)!”
  无几何,将甲者进(12),辞曰(13):“以为阳虎也(14),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译文】
  孔子周游到匡地,卫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子路入内见孔子说:“先生如此欢心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来,我告诉你!我违忌困窘蔽塞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不能免除,这是命运啊。我寻求通达也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未能达到,这是时运啊。当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超人;当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通达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低下。这都是时运所造成的。在水里活动而不躲避蛟龙的,乃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活动而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乃是猎人的勇敢;刀剑交错地横于眼前,看待死亡犹如生还的,乃是壮烈之士的勇敢。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乃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的,这就是圣人的勇敢。仲由啊,你还是安然处之吧!我命中注定要受制啊!”
  没有过多久,统带士卒的将官走了进来,深表歉意地说:“大家把你看作是阳虎,所以包围了你;现在知道了你不是阳虎,请让我向你表示歉意并且撤离部队。”
  【原文】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1):“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2),离坚白(3);然不然(4),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5)。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6),敢问其方(7)”。
  公子牟隐机大息(8),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9)?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10),入休乎缺甃之崖(11);赴水则接腋持颐(12),蹶泥则没足灭跗(13);还虷、蟹与科斗(14),莫吾能若也(15)!且夫擅一壑之水(16),而跨跱埳井之乐(17),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18),于是逡巡而却(19),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20);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21)。禹之时十年九潦(22),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23)。夫不为顷久推移(24),不以多少进退者(25),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鼃闻之,适适然惊(26),规规然自失也(27)。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28),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是犹使蚊负山,商蚷驰河也(29),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30),是非埳井之鼃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31),无南无北,奭然四解(32),沦于不测(33);无东无西,始于玄冥(34),反于大通(35)。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36),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37)?未得国能(38),又失其故行矣(39),直匍匐而归耳(40)。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41),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42)。
  【译文】
  公孙龙向魏牟问道:“我年少的时候学习古代圣王的主张,长大以后懂得了仁义的行为;能够把事物的不同与相同合而为一,把一个物体的质地坚硬与颜色洁白分离开来;能够把不对的说成是对的,把不应认可的看作是合宜的;能够使百家智士困惑不解,能够使众多善辩之口理屈辞穷:我自以为是最为通达的了。如今我听了庄子的言谈,感到十分茫然。不知是我的论辩比不上他呢,还是我的知识不如他呢?现在我已经没有办法再开口了,冒昧地向你请教其中的道理。”
  魏牟靠着几案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又仰头朝天笑着说:“你不曾听说过那浅井里的青蛙吗?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实在快乐啊!我跳跃玩耍于井口栏杆之上,进到井里便在井壁砖块破损之处休息。跳入水中井水漫入腋下并且托起我的下巴,踏入泥里泥水就盖住了我的脚背,回过头来看看水中的那些赤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的快乐!再说我独占一坑之水、盘踞一口浅井的快乐,这也是极其称心如意的了。你怎么不随时来井里看看呢?’东海之鳖左脚还未能跨入浅井,右膝就已经被绊住。于是迟疑了一阵子之后又把脚退了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给浅井的青蛙,说:‘千里的遥远,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旷,不足于探究它的深。夏禹时代十年里有九年水涝,而海水不会因此增多;商汤的时代八年里有七年大旱,而岸边的水位不会因此下降。不因为时间的短暂与长久而有所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减,这就是东海最大的快乐。’浅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惊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再说你公孙龙的才智还不足以知晓是与非的境界,却还想去察悉庄子的言谈,这就像驱使蚊虫去背负大山,驱使马蚿虫到河水里去奔跑,必定是不能胜任的。而你的才智不足以通晓极其玄妙的言论,竟自去迎合那些一时的胜利,这不就像是浅井里的青蛙吗?况且庄子的思想主张正俯极黄泉登临苍天,不论南北,释然四散通达无阻,深幽沉寂不可探测;不论东西,起于幽深玄妙之境,返归广阔通达之域。你竟拘泥浅陋地用察视的办法去探寻它的奥妙,用论辩的言辞去索求它的真谛,这只不过是用竹管去窥视高远的苍天,用锥子去测量浑厚的大地,不是太渺小了吗!你还是走吧!而且你就不曾听说过那燕国寿陵的小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之事吗?未能学会赵国的本事,又丢掉了他原来的本领,最后只得爬着回去了。现在你还不尽快离开我这里,必将忘掉你原有的本领,而且也必将失去你原有的学业。”
  公孙龙听了这一番话张大着口而不能合拢,舌头高高抬起而不能放下,于是快速地逃走了。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2),曰:“愿以境内累矣(3)!”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4)。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5)?”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原文】
  惠子相梁(1),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2):“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3)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4),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5),非醴泉不饮(6)。于是鸱得腐鼠(7),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8)’!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前往看望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恐慌起来,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往看望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鶵刚巧从空中飞过,鹞鹰抬头看着鹓鶵,发出一声怒气:‘吓’!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怒叱我吗?”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2),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3)。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原文】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①。惠子曰:“与人居②、长子③、老、身死,不哭亦足矣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⑤!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⑥,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⑦,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译文】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唁,庄子却正岔开脚坐着敲打瓦盆唱歌。
  惠子说:“(您的妻子)和你做了一世的夫妻,养大了孩子自己年老过世,人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还敲打瓦盆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这是她刚刚死了,我难道能不为此而感叹吗!推究起来,人最初本来没有生命,不仅仅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仅仅没有形体而且没有元气。她混杂在无可捉摸之间,变得有元气,有元气又变得有形体,有形体然后有生命,现今又变而为死,这就和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她将要安然歇息于天地之间了,而我却要凄凄徨徨地守着她哭,我认为不合乎常理的(不通达天命的),所以(我)没有哭哭啼啼。” [编辑本段]【作家作品】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思想:唯心主义。正面夸大事物的相对性,否认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别。政治主张:无为而治。生活态度:顺应自然。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二者为老庄。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笔调恣肆,词藻瑰丽,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编辑本段]【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它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编辑本段]【文章主旨】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和作用因为受客观限制是有限的,因此,人不能自满自足,要不断开拓进取。 [编辑本段]【文章写作特色】  第一,采用了寓言的形式,使抽象的道理变的生动形象;第二,采用了对话形式,北海若的话代表了庄子的思想,黄河伯的话代表了庄子要批判的思想! [编辑本段]3.秋水的象征意义  秋水清澈,看后让人心旷神怡,因此古人又用“秋水”比喻“清澈的眼波”。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后来便有了“望穿秋水”的典故。
  【黑刀 秋水】
  大快刀二十一工其一。
  日本的传说里面是无功刀,研无刀,不够锋利但是强劲依然,刀鞘上有山水图,刀把上是地狱图,刀身纯黑,刀刃为黑刀乱刃大逆丁字。
  【秋水 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
  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
  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
  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
  面 名作动,面向 东面而视
  2.名作状
  时 名作状,按时 秋水时至
  东 名作状,向东 顺流而东行
  东 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
  3.形作动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轻 形作意动,认为...轻 而轻伯夷之义者
  穷 形作动,尽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多 形作意动,认为...多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方寸乎见少
  4.形作名
  美 形作名,美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三.一词多义
  1.之
  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我之谓也
  结构助词,的 仲尼之闻
  代词,指天下 伯夷辞之以为名
  2.于
  动词,到达 吾非至于子之门
  介词,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比 莫大于海
  介词,由于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3.以
  动词,认为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介词,凭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1. 秋天的江湖水,雨水。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 河 。”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岁暮寒飇及,秋水落芙蕖。”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 王安石 《散发一扁舟》诗:“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 清 王士禛 《樊圻画》诗:“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 潇湘 。” 峻青 《黎明的河边》:“你听,哇--哇--,秋水下来就是这么响。”
  2. 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 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妩,都属氤氲。”
  4. 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 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回秋水照蹉跎。”
  6. 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轸成。”

  (P.S.前三个比较常用)

1. 秋天的江湖水,雨水。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 河 。”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岁暮寒飇及,秋水落芙蕖。”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 王安石 《散发一扁舟》诗:“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 清 王士禛 《樊圻画》诗:“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 潇湘 。” 峻青 《黎明的河边》:“你听,哇--哇--,秋水下来就是这么响。”
2. 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 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妩,都属氤氲。”
4. 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 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回秋水照蹉跎。”
6. 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轸成。”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经过了冬,春,夏才盼到的季节,在诗人眼里,秋天是一个希望充实的喜悦的代名词
秋水的寓意我想也是如此了
意味深长
久久不能忘却

词目:秋水
拼音:qīu shuǐ
释义:
(1)指秋天的水。
王勃《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清澈的神色。
杜甫《徐卿二子歌》:“秋水为神玉为骨。”
(3)指清澈的眼波。
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4)指镜面。
鲍溶《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为秋水照蹉跎。”
在现在一般常用的是“望穿秋水”形容对远方亲友的殷切盼望,或是“秋水盈盈”形容眼睛很漂亮,很明亮。

查哈字典


兼葭秋水是什么意思
【成语】:兼葭秋水【拼音】:jiān jiā qiū shuǐ【解释】: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心如澄澈秋水"的意思?
庄子语: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 在充满欲望与斗争、压抑的环境中,不妨让自己静下心来,无已、无功、无名,或许更是一次独善其身的机会。

"望断秋水"
秋水。脍炙人口的句子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水清澈,看后让人心旷神怡,因此古人又用“秋水”比喻“清澈的眼波”。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仁剪秋水。”后来便有了“望穿秋水”的典故。 望穿秋水 wàng chuān qiū shuǐ 〖解释〗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水指赣江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什么意思?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的意思是:韩谏议啊,你是一位君子,我时刻在思念着你。此刻,想必你住在那美丽的秋水旁的山庄里,在洞庭湖里洗脚,望着八方荒远之地,心驰神往,悠悠闲闲。美人:喻君子或自己所思幕的人,这里指韩谏议。娟娟:美好的样子。濯足:洗脚。八荒:八方荒远之地。这...

庄子《秋水》:“且夫”句翻译
“闻”没有 学说 的意思。闻 闻 wén 【名】知识;见闻〖knowledge〗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因为楼主将 而 理解为 递进 ,就产生了因果关系(因为听过孔子的学说所以轻视伯夷的义行),但这个因果关系是建立在 闻...

秋水长天的意思是啥???
源于: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水长天,意思就是秋天的水面与远处天相融合在一起。是《滕王阁序》中的诗句.滕王阁坐落在南昌赣江东岸,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为初唐王勃盛赞滕王阁的佳句,与...

谁能告诉我"秋水潋滟"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潋滟是指水波荡漾的样子秋水潋滟就是秋天的河水、湖水水波荡漾的样子

望穿秋水是什么意思!秋水做何解?
望穿秋水的意思是:比喻盼望得十分殷切。秋水的意思是:眼睛。拼音:wàng chuān qiū shuǐ 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释义:眼睛都要望穿了。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对远方亲友的殷切盼望 示例:一海相隔四十年,姐姐望穿秋水,如今,姐弟俩终于...

<秋水>中"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的"于"与"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的"於...
是同一个字,前者是简体,后者是繁体.我手头的<庄子>为古籍影印版本,全用后面那个於,不用前面那个于.

城西区17747612679: 庄子的<<秋水>>节选的整理 -
端紫复方: 卡片一:古今异义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望洋向若(联绵词,仰视的样子)大方之家(修养高,明白事理)秋水时至(时令,季节) 卡片二:通假不辩牛马(辩,通“辨”)泾流之大(泾,通“径”)卡片三:词类活...

城西区17747612679: "秋水共长天一色"上一句是什么? -
端紫复方: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

城西区17747612679: 一件衣服打七折销售 说明是把什么看作单位 &quot;1&quot; 现价比原价降低了百分之多少? -
端紫复方: 一件衣服打七折销售 说明是把原价看作单位1; 现价比原价降低了百分之30

城西区17747612679: 秋水文言文 -
端紫复方: 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东面而视,开始我还不相信,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则殆矣;泾流之大;听到了许多道理;有句俗话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两岸的水边: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吾非至于子之门,脸朝东望去...

城西区17747612679: 王勃(),(),写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括号里的成语应该填啥? -
端紫复方:[答案] 王勃(),(),写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括号里的成语应该填啥? 形容王勃写《滕王阁记》的成语有不少,可据上文选用.如: 王勃(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写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城西区17747612679: "清泉石上流"的上一句 -
端紫复方: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山居所见秋山雨后黄昏的迷人景色和融怡陶醉的心境,大...

城西区17747612679: ...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句中省略号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句中的”彩排“一词加引号表示... -
端紫复方:[答案] √、√、╳、╳、√

城西区17747612679: 请问古诗"我心素已闲"的下一句是? -
端紫复方: 青溪①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②.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③.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④.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⑤.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⑥.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⑦.[注释]①青溪:在今陕西沔县之东. ②言:发...

城西区17747612679: "落霞与孤骛齐飞"的前一句是什么?
端紫复方: 我只记得下一句是"秋水共长天一色"

城西区17747612679: 表示"第一"的四字词语
端紫复方: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一人得道 首屈一指 一马平川 一诺千金 一手遮天 一统天下 一往无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